桂林象山区:一城水月山川绿 十年笃行奋进歌

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袁明辉 秧玉付 李怡慧

桂林市万福广场。桂林市象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桂林市象山景区迎来了旅游小高峰。近9万人在7天时间内慕名而来,访客人数较2021年国庆黄金周增加160.99%,如此大的增幅无疑释放出了强劲的复苏信号,给予了大家“比黄金更重要的信心”。

一座山、两瓶酒,是象山区的代名词。“一座山”,是桂林的城徽象鼻山,也是象山区文旅产业的一张“王牌”;燕京漓泉、桂林三花两瓶酒,则指代的是象山区最为标志性的工业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象山区快马加鞭、奋楫争先,先后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在漓江黄金岸线旁,写下了一段发展传奇。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象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人均GDP年均增长6.2%,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0.9%、5.5%、7.2%,经济结构不断合理优化,发展动能不断转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十年笃行奋进歌。如今的城南,呈现出了新时代的“多姿多彩”:坐拥漓江黄金岸线,绿意盎然,生态接力跑出了加速度;红色引擎,产业和项目风生水起。“一江三路,美丽象山”的设想,已经从蓝图照进现实。

绿:牢记领袖嘱托 精心呵护“一抹绿意”

象鼻山公园免费开放后,大量市民和游客到景区参观游览。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唐艳兰 摄

从一滴水到一条江,始终不遗余力地去保护它的洁净与清澈,是桂林过去、现在、将来不变的使命。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正是这“甲天下”的神与魂。地处漓江黄金岸线上、握着“桂林城徽”象鼻山这张王牌,象山区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但与此同时肩上的责任也十分重大。

早在十年前,象山区就已经将生态环保浓墨重彩地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城市生命线激浊扬清,成了辖区这十年来不变的发展基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综合“治乱、治山、治水”卓有成效,象山区用实际行动,呵护着一江两岸那一抹生动的绿色。

2021年4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桂林市象鼻山公园考察调研,并同游客亲切交谈。他指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天生丽质,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呵护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为保护好令全世界心驰神往的桂林山水,为践行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象山区在“打造一江三路,建设美丽象山”的目标下,借助景区免费开放的契机,加快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步伐,持之以恒推动生态治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开了一方发展新天地。

一连串的数据,彰显了象山区当好守护青山绿水的决心:仅2021年一年时间,象山区就完成了环保督察交办的12批20个问题的整改;争取到南溪河(象山段)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工程自治区专项资金1400 万元;开展瓦窑河、西干渠等河道截污、清淤,依法清理拆除河堤线10-20米以内违法建筑17处,清理水域污染8处,修建河堤300米、污水主管网3500米,辖区漓江干流水质达到II类水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5年来,象山区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辖区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也一直保持在100%。

2022年,象山区仍旧以全力守护好青山绿水为己任,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和田长制。用一双双眼睛“盯住”山水,让“四乱一脏”无所遁形。同时,启动了沿岸慢行系统与生态护岸改造、7.5公里慢行步道和6.9公里骑行道的建设,并对5.5公里生态护岸进行改造。南溪河(象山段)、南湾河、宁远河、瓦窑河水质不断提升,漓江干、支流截污工程建设脚步加快。对非法盗采山砂、采石、挖沙等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让一江碧水永葆清流。

如今,站在漓江岸边,满眼绿意,江泛柔波,幸福感瞬间被拉满。“在萧瑟的秋天,还能看到如此碧绿的山水,终于明白了何为‘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来自河北的旅客张民由衷地感慨,并表示明年自己退休后还要来桂林小住一段时间:“要我说,最好能住在漓江边、象鼻山下,就像住在了山水田园诗里!”

红:扬起经济风帆 项目产业“红红火火”

从0.9∶41∶58.1到0.7∶31.9∶67.4,十年间,象山区跳出了最轻盈的“退二进三”舞步。

曾几何时,作为“工业大区”的象山区,一度以高耗能、高代价换来GDP账面上的增长数据,但这样的后果无异于杀鸡取卵、饮鸩止渴。在”退二进三”的号角吹响后,象山区迅速摸准定位,以壮士断腕之魄力,舍弃可能产生污染的项目,同时以绿色数字化、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带动工业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去年象山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2%,工业累计投资同比增长28.9%,先后孵化中小企业46家。新建标准厂房4.9万平方米,新增工业用地指标450亩,4栋厂房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辖区企业橡胶机械厂、量具刃具厂获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航空航天产业园通过自治区“双百双新”现场专项审计;燕京漓泉迈进“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榜单”第16位,橡胶机械厂同时入选“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榜单”和“广西创新活力十强企业榜单”;颐高·桂林(象山)数字港荣获广西众创空间型创业孵化基地、“数字广西建设优秀成果”等荣誉称号。

以高新项目为引擎,舞起项目龙头。五年来,象山区接续实施重大项目378个,九美桥时尚园、漓泉100万吨填平补齐工程,万福广场、凯风双创广场、德天广场二期,龙光普罗旺斯、润鸿水尚、悠山郡,将军桥小学二期、迎宾小学崇善分校等项目如期竣工;仙源健康产业园、阳光 100·桂林丽园、龙光·养生谷、沙河仓储物流中心、湴塘工业集中区等项目稳步推进。扎实推进土地收储,完成土地征收 3777 亩,实现土地移交 1623 亩。科学规划园区土地 67.1 平方公里,梳理园区存量、闲置土地 3300 亩。全面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入社会资本建成标准厂房 5 万余平方米。成功申报航天电子宇航机电组件产业化建设等多个“两化融合”项目,成功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

第三产业蕴含强劲的发展潜能。十年来,象山区不断加重第三产业的比重,服务业如今已经成为拉动辖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漓江购物节”“三月三暖心生活节”“万福广场W音乐节”“新春欢乐购年货节”,一个个应接不暇的节日,大大刺激了疫情后消费市场的回暖。打造万福广场、双创广场、百年荟城市广场,进一步优化桂林百货大楼、联达商业广场、德天商业广场等现有商圈业态,让“宜商”不再停留在口号上。仅去年一年,象山区全年限上批零住餐分别增长15.7%、9.6%、16%、11.9%。

从“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华丽升级,也是这十年来象山区发展棋盘上的一步妙招。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文旅产业契合桂林的发展大局,也拥有着无限的潜力。但在疫情暴发后,全市文化产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21年以来,为提振文旅产业从业者的信心,加快产业复苏进程,象山区先后组织了“全域旅游大集市”“象鼻山下赶大圩,热热闹闹庆新春”等大型活动,借助央视等媒体的影响力,输出“文化强区“的城区形象。同时,通过成功承办“中国旅游日”桂林分会场启动仪式、甑皮岩遗址打入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等,不断吸引关注度和流量,让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前来,将“诗意与文艺”转换成为真金白银的“生产力”。大力发展特色文农旅融合产业,金鞍马术、醉仙谷农庄等一批休闲景点成了网红打卡地。北芬田园综合体建成运营,侗情水庄、瓦窑小镇等一批 3A 级景区游人如织。

蓝:城乡面貌一新 人民晒出“幸福蓝图”

破旧的“烂尾楼”是居民一块心病,更是“城市之殇”。去年12月,位于市中心的“烂尾楼”枫丹丽苑终于撕下了标签,这意味着,这个长达13年的“烂尾楼”即将迎来新生。

枫丹丽苑的成功盘活,为全市处理烂尾楼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今年,兴宸·山水中央也已实现成功拍卖。象山区“一楼一事一策”,让烂尾楼从“城市之殇”到“城市之景”实现了华丽转身。

背街小巷,干干净净;城市处处,移步换景。党的十八大以来,象山区对城乡风貌进行了彻头彻尾的改造提升,用绣花功夫来管理、经营城市,纵使是“老城”,也焕发出了年轻态。去年,174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服务了30年的净瓶山大桥迎来拆除重建,沙河立交、万福路得到维修改造。“路平、灯亮、楼美”,“宜居象山”不再停留在蓝图之上。20多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被夷为平地,25个小区成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投产。20个自然村也开展了“三清三拆”,7个自然村385栋房屋经风貌改造后,以全新面貌示人,一幅田园牧歌在城南热土上徐徐展开。

民生幸福,乃国之大者也。倾听民生的“小烦恼”,解决百姓的“千千结”,是这十年象山区的一项重头戏。最生动的一个事例是,十年来,象山区在民生领域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到2021年,象山区在该领域单年投入已高达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8%。

真金白银兜起了民生底线,各项保障落实到肩上,实打实地让百姓共享发展红利。稳就业、保薪金、病有医、居有所、学有成,越来越多的“异乡人”选择成为“象山人”。

“我来桂林这么多年,总是被温暖包围着。党的政策‘亚克西’,象山区‘亚克西’!” 在象山区环城西二路16号的热合曼美食城,约麦尔·热合曼感慨地说。

4400公里,是新疆到桂林的距离。20年前,新疆大叔热合曼跨过千山万水,来到桂林谋生计,没想到这一来就扎下了根。在象山区政府工作人员的大力协助下,他开办了“热合曼美食城”。经过多年发展,美食城的面积比初创时拓宽了整整30倍,生意越来越红火。热合曼远在新疆的族人听说后也纷纷前来。如今,热合曼家族20余人均在桂林安居乐业,日子过得跟哈密瓜一样,一直甜到了心窝窝里。

山水“亚克西”,政策“亚克西”。2021年,象山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各类救助金2280万元、就业补助568万元。新增就业2464人,2050人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3.05%。24名农民工如愿追回工资21万元。投入871万元解决被征地农民参保历史遗留问题。 借助党史学习教育,象山区在一年中累计为民办实事4000余件,绘就了一幅“民生映民心,民心即初心”的幸福画卷。

黄:夺旗争先启程 同心筑梦“黄金时代”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也是桂林继续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一年。

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早有人披着星光,奋勇前行。作为桂林的门户城区、“城徽之地”,象山区跟随总书记步伐,精心为下一个五年谋篇布局,把“七场硬仗”打得漂漂亮亮,以高质量的发展回报领袖如山厚爱,倾情回应新时代的召唤。

山水是桂林的灵魂,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点睛之笔。因此,全力打好呵护青山绿水硬仗,加强漓江流域(象山段)综合治理与保护,仍旧是象山区未来工作的总基调。在“十四五”阶段,象山区将全面构建史上最严的管控体系,对“四乱一脏”等行为“零容忍”,牢牢守住漓江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漓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升工程,开展漓江干流(象山段)及瓦窑河、南溪河、宁远河、南湾河支流水污染防治。推进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解决好城中村生活污水和家禽家畜养殖直排问题,提升漓江生态环境质量,确保漓江(象山段)水质达标率100%。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的工作职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2%以上。

一江两岸绿,离不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如同十年前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样,“十四五”时期,象山区将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和危险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保持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和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100%。

工业方面,作为曾经的“工业大区”,象山区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全力打好工业振兴硬仗。发展民用无人机、新型含能材料、精密测量仪器等产业,打造航空航天千亩产业园和米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打造湴塘工业产业集聚区,发展生态食品、循环经济产业;打造北芬生态科技集聚区,发展创新孵化、新型研发等产业。同时,聚焦酿酒、生态食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漓泉啤酒、航天电子、溢达纺织、机床电器、量具刃具等领军企业。持续实施中小企业培育行动,落实帮扶政策,着重解决“新投产”“小升规”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培育新增长点。开展园区基础设施三年大会战,着重发展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物流基地、分拨中心、配送网点等规划建设,逐步完善货物仓储、集散、流通加工、配送、供应链管理等功能。

塑造美丽乡村之“形”与“魂”,充盈乡村产业之“实”,全力打好乡村振兴硬仗。二塘乡作为象山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过去几年时间内,乡村风貌和人居环境大步提升。未来,象山区将在此持续开展“三清三拆”、农户厕所无害化改造、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打造北芬小村精品示范村、四合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实现村屯乡村风貌全面提升,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此外,大力扶持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做优葛根、葡萄、蔬菜等特色产业,深挖古村落传统文化,让市民游客不必奔波远行,便能抵达身边的“诗与远方”。

“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桂林后,给桂林擘画的发展蓝图。未来五年,象山区将聚焦宜居城市,紧紧抓住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契机,全力打好城市更新这场硬仗。围绕“一江三路”建设,推进龙船坪片区、西门片区、桂阳大道片区的规划编制及调整工作,打造美观、生态的城市风貌。重点保障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防灾减灾、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强基础、增功能、优结构、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同时,解决历史遗留的烂尾楼问题,刷新城市形象。打造城市更新示范区,着重从齿轮厂、威达北区、原汽车站片区等项目上,加快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完成新凯悦酒店提升改造工程,全面提升机场路、中山南路、上海路街区形象。计划投入资金3.6亿元,改造提升174个老旧小区。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新建一批停车场及城区公厕、新能源充电桩,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推动净瓶山大桥改扩建工程,启动阳江南路、遇龙路、桂雁路、滨江南路、瓦窑西路等路网建设。实施漓江沿岸生态景观慢行系统升级工程、观景护栏改造,重要节点历史风貌修复。启动环城南二路片区、大风山片区、铁西片区改造,加快根雕市场搬迁,盘活周边闲置建设用地,引入产业项目,提升城市品位。

打响旅游品质提升硬仗,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这盘大棋中。持续推进“旅游+体育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旅游+健康养生产业”“旅游+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摩崖石刻、森林公园康养、平山奇石根雕、瓦窑桂州窑、甑皮岩遗址等文化瑰宝旅游线路。积极发展漓泉啤酒、溢达纺织工业旅游新业态,打造象山旅游新名片。积极开发民宿文化游、农事体验游、休闲度假游等,大力引进文旅企业,鼓励发展“农家乐”、精品民宿,打造北芬村、湴塘村等一批旅游名村。培育高品位旅游休闲街区和大型消费商圈,打造美食、医美、休闲等特色品牌,拓展高端消费市场,培育与世界级旅游城市相匹配的业态。环绕两江四湖、象山景区,打造一批特色酒店,形成文化消费、互动体验、夜间消费聚集区。推动百货大楼、红街、联达广场、万福广场等商圈业态繁荣,促进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积极争取龙船坪特色街区、美术馆、南溪山公园连片发展。打响龙船坪特色街区品牌,丰富文昌桥至净瓶山桥沿岸旅游休闲业态。充分发挥漓泉啤酒优势,实施大龙啤酒堡项目,升级啤酒消费体验,打造桂林夜经济消费新一级。

人民的幸福度,是检验一方政府工作成败的“金标准”。“十四五”时期,象山区将全力打好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硬仗,在保证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基础上,聚焦百姓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如稳就业、保住房、解决“入学难”“看病难”等。大力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建成凯风小学万福分校、平山小学(四建校区),大力推进仙源健康产业园、龙光养生谷、桂林李氏骨伤医院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功能配套,促进“地产+旅游+健康+养老”四大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独具桂林特色、象山特点的康养文旅产业带。开展平安象山、文化象山建设,让居民的满意度、归属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坚持打造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打好人民满意政府建设硬仗。坚持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群众的“好日子”。

跃上潮头满目新,夺旗争先启新程。回顾风雨十年路,28万象山人克难攻坚、砥砺前行,以奋发向上、实干担当的“象山精神”谱写了“象山传奇”。在党的二十大盛会即将召开之际,全体象山人将继续拿出坚如磐石的定力、水滴石穿的毅力、舍我其谁的魄力、只争朝夕的劲头,昂首阔步,笃行不怠,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写下象山区的传奇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瓦窑   万福   水月   漓江   象山   山川   山区   硬仗   生态   产业   项目   城市   桂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