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么多银子,现在为什么消失不见了?知道答案后气愤不已

人类最早没有货币,都是以物换物。后来,人们把贝壳作为货币完成交易。但是,由于早期中国人身居内陆,贝壳不容易获得。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开始铸造金属货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圆形方孔铜钱从秦朝一直用到了民国初年。除了铜钱外,古人还使用纸币和白银作为流通货币。到了明清时期,白银取代纸币和铜钱,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但是,清朝灭亡以后,大量的白银就消失不见了,这是为什么呢?

白银作为流通货币的历史

在宋朝之前,银子基本不作为货币在市面上流通。宋朝使用的白银数量也很少。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从明朝开始的,这是因为明朝之前我国白银的数量很少。明朝时期开通了海上新航路,大量的白银从美洲流入中国,据估算在明末百年间,海外流入的白银数量是国产白银的10倍,这使白银有条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明清时期,白银是市面上主要的流通货币。明朝初年,政府也曾禁用白银,要求使用纸币和铜钱,但是纸币贬值得太快,铜钱的购买力又远远低于白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交易需要使用大量货币用于支付,特别是大宗交易更适合用白银结算,因此,政府不得不解除白银禁令,鼓励商品交易用白银支付。所以,明朝时期实行“白银为主,铜钱为辅”的货币政策,一直延续至清朝。

古代白银的货币价值

在古代,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如果单纯用白银价格来衡量的话,以今天纯银每克3.5元的价格测算,明清时期的一两银子相当于今天的130元。然而,这种单纯考虑白银价格的方式,不能体现古代银子的价值,而应该以购买力来衡量古代银子的价值。

宋朝时期一两银子是一千文钱,米价是六七百文一石,一石约合118.4斤,按照现在1斤米3-4元钱算,一石米约合现在450元左右,因此,宋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今天的七八百元。明朝时期半两银子一石米,一石米约为145斤,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米,按照今天145斤大米500多元,明朝一两银子相当于今天的1000元多一点。清朝时期一石米的价格是1.5~2两银子之间,一石米约为145斤,那么清朝的一两银子大约合今天350元。

用商品来衡量古代银子的价值,并不是十分科学的做法。因为古代的经济水平和今天差距很大,所以,这种计算方式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古代银子的支付方式

银锭俗称元宝,在宋朝之前,如果到饭馆吃饭,是不能用银锭结帐的,因为银锭不是合法的支付货币,店家是不收的。

银锭是在宋朝才开始作为货币使用的,一般有十两和五十两两种规格。十两银锭相当于今天的七八千元钱,五十两银锭相当于今天的四万元。所以,像吃饭结帐这样的小金额交易,一般不会使用银锭,因为银锭的“面值”太大了。银锭主要用于储藏财富和大宗交易支付。

普通人一般使用碎银子支付,碎银子的重量不标准,有大有小。所以,古人为了支付方便,一般随身会带着剪子和戥(děnɡ)子(戥子是一种精确度极高的小秤,可以精确到厘)。支付的时候,需要用多少银子,就用剪子剪下适量的碎银子,用戥子称重后付款。剪银子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验证银子的纯度,看看里面是否夹铅,有没有掺假等。还有人会把掉落的银屑收藏到一个袋子里,积少成多,累积到一定数量,再重新做成银子。


晚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失

清朝时期,白银正式作为流通货币进入市场,每年各地税收也是用银子结算上缴国库。但是,从清道光年间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侵略中国,腐败的清政府签下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除了割让国土,还要支付巨额赔款。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100万两白银。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赔款1600万两白银。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赔款2.7亿两白银。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等十一个西方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共计9.82亿两白银。据统计,在整个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的这些不平等条约,累计赔款达13亿两,造成了我国白银的大量外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银子   明朝   古代   银锭   铜钱   宋朝   清朝   气愤   货币   清政府   时期   答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