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8位历任总统如何评价毛主席?

新中国成立之后,各国列强依然对我国虎视眈眈,给我国使了很多绊子,特别是美国。

不过,经过如此,历任美国总统却对毛主席都有着特别的评价,他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可敬可佩的对手。

中美关系的发展

1961年,44岁的美国民主党候选人的肯尼迪以微弱优势击败共和党对手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年轻气盛的肯尼迪刚刚入主白宫就显示出了他与前任艾森豪威尔的不同,尤其是在外交政策方面,肯尼迪开始考虑改变十几年来美国扼杀、封锁新中国的政策,并开始着手与新中国改善关系。

肯尼迪把对华政策提上议事日程,主要有以下几个背景:一是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二是中苏关系出现问题。

三是新中国核武器研究进展迅速,即将迈过核门槛;四是众多的亚非拉新独立国家加入了联合国,第三世界的阵营不断扩大,美国最重要的盟国英国、法国也已同新中国改善了关系。

美国人已经意识到:长期孤立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与此同时,新中国领导人也在各种场合表示出了改善两国关系的意愿。

1960年10月22日,毛主席在会见他的老朋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时有的放矢地与他“聊”起了当时已进入白热化的美国大选,“聊”起了肯尼迪与尼克松进行的电视辩论。

肯尼迪当选总统后不久,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即在华沙会谈中向美国方面表示,希望肯尼迪政府“在中美关系的进展方面有所建树”。

肯尼迪上任之后,除继续保持中美华沙会谈渠道接触外,还想通过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与新中国扩大接触,并准备邀请新中国参加限制核武器谈判。

肯尼迪还在了解中国境内的情况,知道我们正在经历粮荒之后,便想借中国发生粮荒之机打开通往北京的大门,当年年底,美国西雅图的一家贸易公司申请向新中国出口40万吨粮食的出口许可证。

美国商务部却拒绝签发许可证,使肯尼迪政府又丧失了一次改善对华关系的机会。

经过三次的失败,肯尼迪彻底错失了在任内改善中美关系的良机。

不过肯尼迪想要修复中美关系的心确实是存在的,而且肯尼迪对当时我国的领袖毛主席还颇有研究。

1965年7月,程思远夫妇回国,一个星期之后,毛主席在中南海接待了程思远夫妇。

见面后,毛主席先是关心了程思远夫妇的生活与工作情况,又询问了一下他的学历以及几年以来在外的工作经历。

程思远告诉毛主席,美国总统肯尼迪之前一直都想研究中国,《毛泽东选集》是他办公桌上非常醒目的一套著作。

看《毛泽东选集》可不是简简单单想要了解中国这么简单,一位国民党朋友和程思远说,肯尼迪发现了毛主席思想的闪光之处,也想要能够用毛泽东思想来办事。

为此,肯尼迪还对毛主席的思想做了一个总结,概括成了一句话:“调查不够不决策,条件不备不行动”。

对毛主席的思想和对毛主席本人产生敬佩的美国总统不止肯尼迪一位。

“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巨人”

肯尼迪执政时期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转折期。

在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已有了一些新的设想,酝酿了一些调整方案。

这些举措为日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起了铺垫作用。

在肯尼迪遇刺身亡9年之后,上帝将打开通往新中国大门的光环留给了尼克松。

尼克松从当时世界格局考虑,已经产生了打开中美关系的想法,但苦于没有机会。

斯诺文章传播的信息,美国乒乓球队传回的信息都表明:毛主席欢迎他来中国访问。

尼克松开始研究起毛主席来。

他读了英文版《毛泽东选集》,读了美国情报部门搞的关于毛主席情况的介绍材料,读了能够找到的关于毛主席的传记,其中包括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

就在美国方面投石问路时,国际上的一件事情坚定了尼克松一定要尽快到北京见一见毛主席的决心。

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了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

中国已经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切重大国际事务,不和中国打交道,已经是不行了。

但尼克松仍然有一些担心他和毛主席见面后,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谈不拢,甚至吵起来。

于是他派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基辛格秘密访华,带回了中国方面的诚意,尼克松又经过对国际国内政治局势的分析,最终决定:访问中国,面见毛主席,解决中美之间的一些重大问题。

尼克松对于去中国访问,是十分重视的,美国白宫方面经过许多认真准备且不说,尼克松本人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他听说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拍了一部在世界上很有影响的纪录片《中国》,他就赶紧把此片弄来,认真地看了又看。

而看此片的重点,是想了解毛主席的领导风格,毛主席在民众中到底有多大的威信。

尼克松得知在法国当过文化部长的马尔罗曾经见过毛主席,就在临出访的前几天,把他请到白宫,请他介绍毛主席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个人风格怎么样,性格如何,有什么习惯,等等。

当时,马尔罗的年龄已经不小了,但他身体健康,精神也好,非常健谈。

他已经猜测到尼克松向他了解毛主席是有意访问中国,便热情地把他当年和毛主席见面时的情景描述了一番。

最后,他告诉尼克松:“你将面对的是一个巨人。”

马尔罗还告诉尼克松,毛主席的身边有一种神秘的气氛。

尼克松有了一定思想准备,但仍然有一点儿担心。

最终尼克松的这次中国之行非常顺利,中美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朝着正常化发展。

当时,毛主席与尼克松会见后,尼克松回到宾馆,向接待人员兴奋地说:今天能同毛主席就当前国际重大问题进行长时间的广泛的交谈,感到非常愉快。

他说:使我惊讶的是,毛主席如此高龄,思想仍如此明晰敏锐,对当前国际重大问题仍如此关切注意。历史上伟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精神和思想的活力。毛主席就是充满思想活力的伟人。

尼克松还说,“无论人们对毛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以为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

毛主席与尼克松第一次见面后,二人就建立了友谊。

毛主席是重情谊的人,就是在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而辞职之后,毛主席仍然以老朋友来对待尼克松,对他十分关心,并且通过外交部门与尼克松保持联系。

尼克松生病,毛主席也通过外交部对他表示关切和慰问。

然而,在尼克松第二次访华不久,在1976年9月9日,中央发表《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极其沉痛地宣告毛主席已于1976年9月9日在京去世。

《人民日报》连续多日刊载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兄弟党和友好人士等的唁电。

9月14日《人民日报》在这一专栏内,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为题,刊载如下文字:新华社一九七六年九月十三日消息: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九月九日就毛泽东主席逝世发表声明。

声明说:“毛泽东主席逝世了,终年八十二岁,结束了他毕生的长征。他是一位具有非凡勇气和思想坚定的人,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几天。”

尼克松表示,中美关系之所以能够有重大突破,中美之间之所以能够重新朝着友好的方向发展,应当归功于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毛主席是一代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中的一位极其出类拔萃的人,他不仅对中国人民的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而且对世界的形势也有着深刻的了解。

尼克松说,毛主席不仅是一个革命家,也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诗人。

尼克松不懂“唐诗宋词”,但他深深喜爱毛主席诗词。

在第一次访问中国的时候,按照预定的飞行计划,落地后,尼克松一行在虹桥机场作了短暂停留。

其间,尼克松还开心地吃了一碗肉汤圆、一碗豆沙汤圆。

据参与接待任务的上海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原干部乐锦根回忆说,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尼克松步入候机楼,看到正面墙上毛泽东的诗词时,当即驻足并用英语流利地将《沁园春·雪》背了出来。

乐锦根说:“这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由此可见,尼克松是下了功夫的。他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在《领导者》一书中写道:

“毛的意志力产生了他超凡的魅力,我在会见他时,有一种感觉,他的意志力不知怎的是一种体质的特征。他的最生动的诗篇是在长征的战斗中间和战斗之后写的。”

“当他写到斗争特别是激烈的斗争时的振奋情景,他似乎提到了意志的锻炼,就像别人所说的肌肉锻炼的那种情况。他以这种品质鼓舞他的同志们去完成像长征这样史诗般的任务,因为这使他因而也使他们成了似乎不可战胜的人。”

当时的从尼克松手上接过美国总统重任的福特在9月9日发来的唁电也对毛主席作出了极高的评价,福特说,毛主席是我们时代的一位杰出人物,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巨人。

福特认为,毛主席的行动对历史的影响远不止中国,而是对世界历史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美国的历任总统,都对毛主席发表过极高的评价,克林顿曾经说过,毛泽东无愧于世界领袖。

并且,克林顿也注意到了“毛泽东热”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他认为美国人应当好好地研究毛主席思想中的精髓。

美国社会确实持续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毛泽东热”。

据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于2009年1月20日结束后,美国驻华使馆很快就将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的就职演说官方中文译文发送到了媒体联系人的电子邮箱里。

深谙中文的译者在译文最后的部分写道:“……让我们再—次迎着寒风中流击水,不论什么风暴来袭,必将坚不可摧。”

其中的“中流击水”用的是毛主席的名句。

毛主席东在1925年写下的词作《沁园春·长沙》中,曾写道:“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词句中隐含了人定胜天的信念。

无独有偶,前几年红遍美国的电视剧《白宫风云》第二季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场景。

剧中,山姆和托比是专门为总统撰写演讲稿的高级幕僚。

两人在讨论一篇讲稿时出现了这么一段对话:

山姆:“演讲就得让人心跳加快,掷地有声……我们得说,这是一场‘永久性的革命'。”

托比:“这话听起来怎么那么耳熟?”

山姆:“我是从一本书上看来的……红宝书。”

托比:“你觉得我们在讲稿里可以引用毛泽东的话?”

山姆:“可我们的确需要一场‘永久性的革命'。”

《白宫风云》中的不少人物﹑事件和场景,都是根据在白宫发生过的真实情境改编而成的。

因此,这场对话至少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白宫高级幕僚们对毛主席的名言非常熟悉,甚至到了随口引用的程度。

在美国政治人物中,也不乏喜爱引用毛主席名言名句的人,奥巴马的竞选对手麦凯恩就是其中之一。

美国《洛杉矶时报》2008年7月载文提到,麦凯恩在拉票时回答问题曾说:“……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允许千花齐放。”

该报引经据典,提到麦凯恩所说的“千花齐放”源自毛主席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运动,只是麦凯恩花开的数量多了点。

在美国的不少书店里,一般都能看到不同版本的毛主席的传记。

哈佛大学附近的几家书店里,就陈列着《毛主席语录》的中英文本。

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曾经出版了一本画册《人类1000年》,其中就收录了毛泽东的一句著名语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书中收录的100人中,唯独编入了毛主席的这条语录。

据一位中国学者介绍,在美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中,对从事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社会科学的学者而言,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都是必读书目。

因此,政治人物和学者对毛主席著作中的句子印象深刻,也完全是在情理之中。

奥巴马虽然没有和毛主席见过面,但是他对毛主席的政治能力、政治素养以及治国理政的手段都非常的佩服。

奥巴马曾经在演讲中对毛主席作出高度的评价,特别是他的内政外交。

他说:“作为一位没怎么出过国的政治家,他在中国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后,在外交领域,他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变得非常卓越。”

“曾经有一段时期,毛泽东毫不畏惧与我们美国对峙并一路走来。”

“可见,执政党在自己的国内获得毫不含糊的支持,国民以天下为己任,在某些场合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国家的未来,不惜付出许多代价,一个国家有了这样的力量,外交才会有根本的力量。国之力在民,民之力是外交之力、是外交最基本的原理。”

“这是我对毛泽东的外交感触最深的地方。”

奥巴马对于毛主席的评价无疑是中肯而准确的。

毛主席的外交,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这是美国前总统卡特对毛主席的评价。

毛主席是卡特一生中最为佩服的人,他不仅经常提到毛泽东,在中美座谈会上开口便是致敬毛主席。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的时候,卡特还只是民主党推出的美国总统候选人。

虽然从没见过毛主席,但卡特对这位东方巨人 给予了热情的评价:“美中关系的改善是在毛主席领导下取得的,希望今后美中关系将加强而不是削弱。”

这个评价也被视为卡特的政见之一。

晚年的毛主席一直将实现中美国家关系正常化作为自己的最后心愿,并试图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引导两国关系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976年11月的美国大选,在职总统福特本以为可以胜选连任,可是,却败给了卡特。

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毛主席在当年2月邀请前总统尼克松访华,间接地批评了福特的对华政策。

这是毛主席生前最后一次会见卸任的外国领导人。

卡特就任美国第39任总统后,立即修正福特政府的对华政策,从1978年7月12日开始,与中国进行近半年的建交谈判。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通过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毛主席的生前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毛主席对世界作出的贡献是无法用语言去形容的。

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的两任美国总统老布什与小布什父子曾经评价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而且英雄和伟人是超过国界的。

小布什还说自己的父亲从中国回到美国之后,带回来了一套书,并且珍藏许久,那就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毛泽东选集》,可见毛主席不仅是对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更多世界的历史有着巨大的影响。

世界上或许没有任何一位政治人物的著作有如此之多的读者群。

在中国,除了身居各种职位的党政军干部和知识分子外,更多的是数量庞大的普通民众。毛主席著作中用浅显明白语言道出深刻道理的文章不少,特别适合大众阅读。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2010年接受采访时说道:

“毛泽东有很多话非常感染人,很多今天的年轻人没有读过。如果去读的话,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当时我们必读的,就是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

“毛泽东这三篇文章,我觉得至今都能作为中学生的一个范文,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讲出它好在哪。其实毛泽东有些文章写得非常平易近人……我觉得文章写到这份上,是非常非常难的。”

在国际人士眼中,毛主席永远是那么睿智,对世界局势有着敏锐的洞悉。

永远怀念伟大的毛主席

毛主席的功绩不需要人再过多赘述,他永远是党的领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是带领人民走向光明的引路人。

毛主席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毛主席的事迹我们应当铭记,毛主席对中国的期望,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们将永远怀念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参考资料

《美国12位总统对毛泽东主席的惊人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美国   巴马   尼克松   肯尼迪   卡特   福特   中美   中美关系   历任   新中国   中国   总统   评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