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队投降后,为何在通化市发动暴乱,解放军百名伤员惨遭杀害

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和蒋介石联合酿造的一起灾难,它撕碎了蒋介石“假爱国,真内战”的虚伪面具。

这是一场让解放军上百名伤员惨遭毒手的屠杀,这段历史的名字叫做“通化暴乱”。

或许,很难有人相信这场屠杀爆发的时间, 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一年后。在蒋介石腐朽反动的统治下,昔日里被赶跑的日本侵略者,竟然卷土重来,再次踏上了这片曾被他们蹂躏的土地。

那么,这场惨剧的前因后果究竟是什么?我们的解放军为何会在敌人投降之后,依然惨遭毒手?

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1946年——通化暴乱。

(被羁押的投降日军)

1945年8月9日,在东北建立殖民统治长达14年之久的日本侵略者,迎来了它的末日丧钟。

这一天,苏联发起“八月风暴”行动,百万红军从苏满、苏蒙边境的三个方向齐头并进,汹涌的钢铁洪流立即冲垮了日本苦心经营多年的防线。号称“帝国精锐”的关东军,竟然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一战即溃。

(八月风暴行动中的苏联红军)

随着美军在广岛、长崎先后投下两颗原子弹,难以为继战争的日本只好于当年的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大部分盘踞在东北的日军和伪军放弃抵抗,总计有60万日军因此成为了苏联红军的俘虏。

这些战俘中的相当一部分,在随后被运往苏联的西伯利亚接受劳动改造。但也有一小股日军中的老弱病残和日本为殖民东北派遣的“侨民开拓团”被留在了当地这就为日后的通化暴乱埋下了隐患。

在苏联红军基本肃清了日本在东北三省的残余势力后,苏联方面决定应尽早把东北的地方行政机构和缴获的日军装备交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手里,但是这引起了蒋介石的强烈不满。因为当时的蒋介石迫切需要筹集一批武器,来准备进行他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为了阻挠解放军接管东北,蒋介石派遣了一名叫孙耕晓的特务,混入东北三省当中。而这名特务执行任务的首要目标,就是夺取当时被解放军控制的东北重镇:通化。

(通化市老照片)

通化市位于今天的中国吉林省境内,毗邻长白山脉,有着丰富的煤、铁、森林等资源。在日本殖民者多年的经营下,通化市的工业发展在上世纪40年代位居亚洲前列。

1945年苏联发起“八月风暴”行动前夕,日本关东军甚至一度有过将傀儡皇帝溥仪迁到通化,暂避锋芒的想法。后来,这一阴谋终未得逞,但由此可见当时通化在东北三省当中的重要性。

但是,当时的通化已经被解放军牢牢地掌控在了手里:1945年10月1日,冀热辽军区的我党干部樊鹏飞远赴东北,在通化当地设立了民主政府,并接收了投降日军的步枪、机枪、野战炮和坦克等大批武器装备。当时,通化市内被解除武装的日本士兵多达23,000余人,而准备遣返回国的日本侨民则有14,000——17,000人。

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我军充分利用起了这些缴获的装备和投降的日本人士,建立起了自己的工兵学校、炮兵学校和通信学校。我党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正坐落于此。解放战争时期,坐落在长白山下的通化为中国输送了大批军事人才,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初创时期的老东北航校)

面对着解放军在当地的发展成果,蒋介石的特务孙耕晓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可他在东北活动半天,只找到了几个愿意冒死和他干的土匪,究竟怎样才能把解放军驱逐出通化呢?正当孙耕晓一筹莫展之际,他有一天在大街上看到了被我军押送的日本兵时,不禁灵光乍现:为什么不能和日本人合作呢?

要说起和日本人合作,孙耕晓或许是这一道上的行家。在日本占领东北三省时,孙耕晓曾在日本操纵的“东北帝国大学”就读,毕业后则当上了满洲洛江中学的校长,向当地学生宣扬奴化思想。日本投降后,为了避免被当作汉奸清算,他才不得已投靠蒋介石,以为蒋介石从事敌特活动换得一条性命。

(东北帝国大学旧址)

凭借着与日本人多年打交道的经验,孙耕晓深知日军中的相当一批人不甘愿就此失败,他们巴不得有朝一日卷土重来,在中国的土地上再次建立起殖民统治。孙耕晓就凭借着这个心理,联系到了当时在通化市的一名日本投降军官:藤田真彦。

事实证明,孙耕晓真的看对了人:藤田真彦隶属于日军第23步兵团,曾参加华北战役和南京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他被调往东北三省镇守后方。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藤田真彦生气地对旁人说:“我不是因为停火,才选择成为一名士兵的。”

(日本军官藤田真彦)

1946年1月,孙耕晓与不甘失败的藤田取得了联络,孙耕晓为藤田勾勒出了一副未来中国和日本“共治东北”的美好图景,让藤田真彦死心塌地地为他效命。藤田表示:自己愿意动用人脉,组织一些放下武器的日本将官发起暴动,将解放军驱逐出通化,事成之后,蒋介石政府会出面保障藤田的安全。

孙耕晓与藤田真彦会面之后,驻扎在通化市的解放军部队发现了投降日本军官的异动,于是立即对当地的日本军民进行管制,并举行公审大会,通过发动人民群众的方式来纠出潜伏在通化市内部的叛徒。最终,共有140人经过公审大会后遭到处决,120余名大尉军衔的日本军官遭到拘留。

面对着解放军愈发严格的管控和当地群众日渐高涨的“抓叛徒”运动热情,孙耕晓和藤田真彦都意识到:倘若再不早点行动,他们自己迟早有一天都会被当地军民纠察出来。于是二人再度会面,成立策划暴动的“司令部”,并在暗中集结了1,876名仍有战斗力的日本军官,准备在1946年2月3日这天攻克通化市监狱、公安局、公署和机场,颠覆通化市的人民政权。

但是,这场蓄谋已久的叛变被心细如发的解放军提前识破。2月3日凌晨的炮兵学校内,几名正在为97式中型坦克加油的日本军官被解放军巡逻的哨兵发现。这几人被临时关押了起来,严加看管。

(日军97式坦克)

在得知几名为坦克加油的日本士官已被我军控制以后,孙耕晓与藤田真彦不顾此前的计划约定,立即命令上千名日本士官发起了暴乱。这群暴乱分子在行动之前,暗中掌控了通化市的电力系统,使城市先后断电三次。疯狂的日本士兵以此为信号,趁着夜色向通化市内的人民解放军发起了突袭。

当时解放军的大部分兵力都在郊区执行任务,通化市区内仅留了3个连左右的解放军兵力。因此,在开战之初,这群暴乱日军有着人数上的优势。他们凭借着一股疯劲,蛮横地向当地的解放军公署发起进攻,先后攻占了公安局、医院等城市内的重要据点,百余名未能撤离的解放军伤员在医院内惨遭日军杀害。

此外,他们还向通化市监狱发起了多次冲锋,因为那里不仅关押着一批日本士兵,还有溥仪的皇后婉容,以及溥仪弟弟溥杰的妻子嵯峨浩。这批日军妄图将这两人救出,以二人为傀儡在东北的土地上建立一个新的“满洲国”。

幸运的是,解放军的哨兵提早发现了投降日军暴动的阴谋,严格管控了坦克、飞机和大炮这些重武器,使得这批日军只能拿着手枪、武士刀等轻武器发起进攻。在得知暴乱日军的基本动向后,驻守在通化市内的五连连长高英锡冷静指挥,与日军开展激烈巷战,让这批日军被阻隔在监狱大门之外,未因此产生更大的灾难。

(通化暴乱中被俘的日军)

高英锡等人的顽强抵抗,为解放军大部队回援通化市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苏联方面和我党东北总部得知日军发起叛乱的消息后,驻扎在通化附近的朝鲜义勇军第一支队也被调往当地,参与镇压暴动。在经历过2个小时的激战后,暴动终于平息,1000名参与叛乱的日本士官被悉数击毙,3000名外逃的日本战俘和侨民开拓团也悉数被羁押归案。

组织策划暴动的孙耕晓与藤田真彦同样被绳之以法。但是,通化市的解放军并没有要了藤田真彦的命,而是把他作为“反面教材”,让他在公审大会上作为“人证”,揭穿蒋介石虚伪的面具。

(缴械投降的日军部队)

在解放军的枪口和通化百姓的怒视之下下,藤田真彦只好交代真相:“我是组织策划这次暴动的日本军官,是蒋介石派遣的特务孙耕晓让我这么做的。他答应我,事成之后,蒋介石会和日本共治东北……”

藤田真彦的这一席话,点燃了通化市人民心中的怒火:我们好不容易将日本鬼子赶走,如今蒋介石竟然为了打赢内战,竟然不惜把日本人请回来,真不愧是帝国主义的一条好狗!

(右座为留日时期的蒋介石)

而蒋介石方面的特务孙耕晓最后的下场究竟怎么样呢?据当地百姓传言,他被关押在了的朝鲜义勇军第一支队的军营里,被朝鲜义勇军士兵打死,也算是落得了个罪有应得的下场。

1946年12月,国民党集结军队大举进攻通化,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我军暂时撤离当地。十分讽刺的是,国民党在攻占通化之后,竟然准许当地的日本侨民为参与这起暴动的日本军官举行“慰灵祭”活动。在此期间,有一批日本军官的骨灰被迁往日本,并安置在了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

1954年,日本厚生大臣颁布《遗族援护法》,为通化暴动中战死的日本军官家属提供抚恤金。1955年后,每年的2月3日,日本都会在靖国神社举行悼念这些日本军官的亡灵。

时至今日,日本当局都在为通化暴动翻案,但对于中国而言,这场发生在抗战胜利后爆发的日军屠杀,是历史上耻辱性的一页。对于这起悲剧的发生,与其说蒋介石难辞其咎,不如说他本人就是这件事最大的始作俑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通化市   暴乱   通化   解放军   苏联   伤员   暴动   日本   日军   军官   蒋介石   日本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