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秋:毛主席的双重亲家,毛岸英毛岸青共同的岳母,享年99岁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英相继长大成人,到了结婚的年龄,各自娶妻。在当时,谁能成为毛主席的亲家,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

有一位女性,她叫张文秋,两个女儿全部嫁给了毛主席的儿子,成为主席的双亲家。说起张文秋,她也有着特殊的经历,两任丈夫都成了烈士,为革命战争付出了巨大牺牲。

那么,张文秋女士有着怎么样的传奇经历呢?她的两任丈夫又分别是谁?晚年过得如何?

烈士之妻张文秋

1903年12月,张文秋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孙桥镇青树岭村谢家湾,家境良好,从小接受新式教育,思想先进,立志长大后报效祖国。

1917年秋,张文秋考入了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在校期间受到董必武、陈谭秋两位老师的影响,开始投身革命,参加组织各项爱国运动。

1924年3月,张文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在女子师范学院中任职工作,开始从事一些党的秘密工作,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1926年初,经过组织批准,张文秋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时任中共京山县委妇女部长的张文秋接到县委的命令,前往武汉寻找董必武和省委购买一批枪支弹药。一路走到武昌,张文秋正赶上毛主席创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现场非常热闹。

在主席台上,有两人格外引人注目,一个人全副武装,一人穿着布衣长衫,张文秋问旁边的未婚夫刘谦初:这两人是谁呀?

刘谦初说:穿着军装的叫邓演达,穿着长衫的是毛泽东,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三个小时后,典礼结束了,刘谦初拉着张文秋的手走到毛主席的面前说道:毛委员, 这是我的朋友张文秋, 是京山县委的妇女部长。

毛主席一看是一位女中豪杰,夸张文秋是女中豪杰,主动握手表示友好。紧接着,张文秋向毛主席介绍了工作方面的问题,主席夸道:“京山的农运搞得很不错嘛! ”

从那时候开始,张文秋算是与毛主席一家认识了,她先后多次拜访毛主席和杨开慧。杨开慧与张文秋情同姐妹,有说不完的话,毛岸英、毛岸青两个孩子经常围着张文秋玩耍,一时好不热闹。

1927年4月26日,张文秋与刘谦初结为夫妻。同年,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文秋被迫转移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与新婚的丈夫刘谦初分别了。

这一别,夫妻二人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刘谦初身负重担,成为山东省委书记,在山东主持工作,张文秋在上海工作,夫妻长期分居,彼此思念对方。

1929年3月,刘谦初得知妻子在上海,向组织请求调张文秋到山东工作,上级批准了刘谦初的请求,让夫妻二人有了短暂相聚的机会。仅仅两个月后,刘谦初就被组织调到外地工作,夫妻二人再次分开。

敌人对革命者的镇压的血腥、残酷的,张文秋和刘谦初双双被捕,关在了济南的监狱里。8月,在狱中的张文秋看到了被打得遍体鳞伤,戴着手铐脚镣的丈夫,心如刀割,决心与他共赴黄泉。

刘谦初鼓励张文秋:“不要哭。在敌人面前,我们只能流血,不能流泪!”

擦干眼泪的张文秋说:“我也准备和你一起牺牲。”

“不,敌人现在对你没有证据!”刘谦初小声说:“你腹中有我们爱情的结晶,答应我,要活着出去,不能寻短见!”看着丈夫坚定的眼神,张文秋点了点头,内心却是心如刀割。

监狱的生活对于已经怀孕的张文秋来说,这是一种极大的折磨和考验,铁窗岁月,风刀霜剑,那年冬天,在组织的多方营救下,敌人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只能将张文秋当做是“怀孕的嫌疑犯”放了出去。

离开监狱前,张文秋请求典狱长能够让她再见刘谦初一面,获得应允。最后的诀别,张文秋让丈夫给还未出生的孩子取个名字,刘谦初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脱口而出:“不管是男是女, 就叫牢生吧! ”

张文秋点了点头,接着说:这算是小名,你再给孩子取个大名吧。刘谦初沉思片刻,笑着说道:“思齐。思念齐鲁, 思念父母 ……”

张文秋出狱后不久,刘谦初就被反动派残忍杀害了,可怜的刘思齐没有见过父亲一面,对孩子来说实在是太残忍了。

西安事变后,张文秋被派往延安工作,在林伯渠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位叫陈振亚的老革命,由他带着张文秋母女前往延安。

到了延安后,张文秋到抗大学习,被编入了女子大队。女子大队成立时,毛主席等人出席,并且做了演讲。

张文秋望着毛主席,昔日自武昌相见后,一别已经十年了。这十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毛主席的妻子为革命牺牲了,张文秋的丈夫也被反动派杀害了,想到这里,她内心非常难过。

散会时,女子大队的学生一一从毛主席身边经过,主席一眼就认出了张文秋,问她什么时候到的延安?

张文秋答道:来延安快一年了。“嘿嘿,你不够朋友”,毛主席幽默地说:“都来一年了,也不来看望一下老朋友嘛!”

毛主席和张文秋简单聊了一下后就各自忙工作了,离开前,主席特意对张文秋说:有空可以来看望一下我这个老朋友。

半个月后,张文秋拿着一点小礼物,特意赶到杨家岭去拜访主席。毛主席知道他的老朋友刘谦初已经牺牲了,对张文秋的生活情况很关心,表示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帮忙。

在延安抗大学习期间,陈振亚和张文秋再次相见,并且燃起了爱情的火花。经过半年多的了解,陈振亚与张文秋结为夫妻,办了一个简约而温馨的婚礼。

1938年初,毛主席在延安党校的礼堂上观看了话剧《弃儿》,刘思齐演一位可怜的小女孩,形象逼真,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话剧演完后,毛主席得知这个女孩叫刘思齐后,便弯下腰说:“我做你的爸爸,你做我的干女儿,好不好啊?”

此时的刘思齐年龄还小,有些害羞,听了毛主席的话,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便望向一旁的母亲张文秋,她向刘思齐点了点头。刘思齐羞羞答答地喊了毛主席一声“爸爸”,就这样,毛主席认下了刘思齐这个干女儿。

1938年冬,张文秋生下了一个女孩,取名叫邵华。由于陈振亚的腿在长征途中受过重伤,弹片一直没有取出来,经常发炎疼痛。组织上经过考虑决定让陈振亚去苏联治疗,顺便将刘思齐、邵华两个小孩送到苏联的保育院去,等革命稳定后再接回来。

没想到,陈振亚一家在前往苏联的半路上,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扣留了下来,陈振亚也因为一次意外,因为一座年休失修的小桥倒塌而受了重伤,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去世。

1946年春,在和平将军张治中的帮助下,被盛世才扣留在新疆的张文秋母女和一大批党员干部才得以安全回到延安。

毛主席在延安党校亲自看望从新疆回来的同志,他一眼认出了张文秋安慰道:你回来了,不容易呀!

张文秋太不容易了,两任丈夫相继离自己而去,还要抚养几个孩子,这份重担全部落在了她的肩上,作为一个女人来说,实在是太累太苦了。

张文秋与毛主席结为亲家

张文秋从新疆回来后,毛主席对干女儿刘思齐也很关心,询问了她的情况。此时的刘思齐站在母亲的身后,一脸害羞的样子,听到主席在问自己的情况,走到跟前向主席问好。

毛主席一看昔日六七岁的小女儿已经长大成大姑娘了,还差点没认出来,笑着刘思齐说:“七八年不见,都长成大姑娘了,我都认不出来啦。你还是我的干女儿,记得吗?”

刘思齐望着毛主席,点了点头,高兴地说道:我记得,妈妈经常跟我提起您呢

毛主席很高兴,约了张文秋一家来家里做客,正好毛岸英也刚从苏联回国不久,在毛主席住的窑洞里,毛岸英和刘思齐算是正式相识了。

正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毛岸英一见刘思齐,便被这个女孩吸引了,俩人谈了一段时间的恋爱后,彼此喜欢对方,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

毛主席支持儿子追求刘思齐,在西柏坡,特意请来张文秋商议两个孩子的婚事。毛主席对张文秋说:“听岸英讲,他和你的大女儿思齐很要好。他说,他很爱思齐,他们要求订婚,我很同意,现在就看你对这个女婿满意不满意。

实际上,张文秋也早就知道女儿和毛岸英在恋爱,俩人书信来往有一段时间了,看着岸英年轻有为,张文秋担心女儿配不上他,对二人能够结婚还是很高兴的。

毛主席说:我看刘思齐很懂事,年纪轻但待人待物有分寸,他是烈士的后代,我的干女儿,她做我儿媳妇很好。

既然毛主席都这么说了,张文秋心中的疑虑也就放下了,支持刘思齐和毛岸英在一起,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在中南海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请了一桌人前来见证一下两人的美好时刻。就这样,张文秋与毛主席正式成为亲家,两家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抗美援朝战争中,毛岸英不幸牺牲了,刘思齐得知消息后非常伤心,毛主席和张文秋一起安慰她,帮助刘思齐走出阴影。在毛主席和张文秋的鼓励下,刘思齐改嫁,与一位叫杨茂之的空军干部结为夫妻。

尽管刘思齐改嫁了,但她始终是毛主席的“大女儿”,对刘思齐的衣食住行一直非常关心,经常书信来往。

除了刘思齐外,张文秋还有一个女儿叫邵华,她是在监狱和马背上长大的,革命战争时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张文秋的工作也特别忙,顾不上孩子上学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邵华经常跟随姐姐刘思齐一起去中南海看望毛主席。

毛主席既是国家领导人,也是孩子的父亲,他对孩子的教育非常看重,即便工作再忙,也要时时刻刻关注子女的教育情况,这引起了邵华对学习受教育的渴望。

某一天,邵华对毛主席说:毛伯伯,我可以上学吗?毛主席看着这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儿,对她说:想读书是一件好事,愿意学习就好,改天我让秘书去帮你办好。

邵华一听很高兴,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没过几天,毛主席就派秘书叶子龙交给邵华一封信,让她拿着这封信去学校,就能上学了。

毛岸英赴朝作战后,弟弟毛岸青经常来到张家看望张文秋,与邵华渐渐熟悉了起来。毛岸青喜欢音乐,每次来张家都会弹几首曲子,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唱几首俄文歌曲,诸如《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他都会唱。

张文秋了解毛岸青行动不便,在生活上需要有人照顾。每次毛岸青来家中,张文秋总会为他准备较为丰盛的晚餐,照顾一下饮食起居。

由于毛岸青刚从苏联回国不久,张文秋担心他对国内生活不适应,会给一些零花钱,宁可自己和孩子省吃俭用。

毛岸英牺牲在朝鲜的消息传到国内,毛岸青被击倒了,他从小与哥哥相依为命,感情非常好。很难想象,得知亲哥哥战死沙场的毛岸青内心是有多么悲痛,他因此大病一场,被送往苏联治疗。

在苏联养病的毛岸青想要回国,经过毛主席的同意后,在大连治病休养。在大连养病期间,毛岸青经常写信给邵华,向她诉说心里话,渐渐地,字里行间多了一些温情的话。

起初,邵华觉得自己敏感,毛岸青对自己不是那种意识,渐渐地,她发现书信里经常会出现一些爱慕的话,这让邵华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值得一提的是,邵华早就对充满才气的毛岸青有好感,只是一直没有表达出来。毛岸青的勇敢,正好给了两人彼此拉近距离的机会,就这样,爱情之花慢慢绽放了。

面对孩子的终身大事,毛主席也十分关心,得知儿子喜欢邵华,他再次去征求亲家张文秋的意见。

张文秋是一位思想豁达的长辈,她认为只要孩子们能够幸福,自己没有什么意见,同意了这段婚事。1960年6月,毛岸青与邵华结为夫妻,在大连举办了婚礼。

毛主席握着张文秋的手说:过去,我们是老的亲家。现在,我们是新的亲家了。老亲家加新亲家,我们是亲上加亲,双重亲家了呀!

张文秋是一位信仰坚定的革命者,两任丈夫都是烈士,独自一人抚养孩子长大非常不容易。张文秋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毛主席的两个孩子,两家的关系可以说是亲上加亲,非同一般。

2002年7月,张文秋走完了她精彩的一生,享年99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亲家   革命战争   延安   苏联   享年   岳母   丈夫   主席   女儿   夫妻   孩子   工作   张文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