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深当选新中国副主席,众人反对,周恩来:听他的可能不用长征

1949年9月21日到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大会在中南海召开。毛主席致开幕词,李济深代表民革讲话。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和高岗当选为副主席。

当这个消息一出,大家议论纷纷,尤其是对李济深。李济深之前曾是一名军阀,还帮助蒋介石残害了不少革命人士,因此他当选新中国副主席还是有不少人反对的。

周恩来深知如果不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将会很难进行,他不仅亲自解释,还说了句大家终生难忘的话:“如果当初听了李济深的话,我们有可能不用长征……”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李济深为何当选新中国副主席?周恩来所说的听他的话,可能就不能长征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缔造“铁军”,成为名震全国的北伐名将

李济深1885年出生在广西苍梧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1901年考入梧州中西学堂,深受爱国教师胡汉民的影响。1903年,李济深考入黄埔陆军学校,两年后转入两广陆军速成学堂步兵科。

1907年,李济深从学校毕业后在新军学兵营里担任排长,和连长邓铿的关系非常好。后来他被保送到广东讲武堂等学校深造,辛亥革命爆发后,李济深投奔粤军讨伐清军。

1920年,李济深南下广州,担任粤军邓铿第一师副官长、参谋长等职务。孙中山先生得知李济深的事迹后,称赞道:“李济深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啊!”

1922年6月16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先生,甚至用大炮轰炸广州观音山总统府。幸好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脱险,向永丰舰转移。当邓铿得知孙中山先生遇害后,连忙率部返回,但非常可惜的是在途中被刺身亡。

邓铿去世后,李济深代理第一师师长,重用邓演达、叶挺等青年军官,第一师也成为粤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而他则成为孙中山先生麾下的一员猛将。

1923年2月,孙中山先生重返广州建立大元帅府,改组中国国民党。3月,李济深率领粤军第一师攻克肇庆,不久后升为师长兼第一军参谋长。紧接着李济深率部占领广西重镇梧州,在此期间他做了两件大事:

第一、举办肇庆西江陆军讲武堂和协助孙中山先生筹建黄埔军校;

第二、全力扶持新桂系集团统一广西,为创建两广北伐根据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任命李济深兼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李济深顾全大局,从粤军第一师中提取3万元,并调出数百支枪交给军校,还从西江陆军讲武堂抽调邓演达、陈诚等人前往黄埔军校担任要职。

1926年5月,李济深担任黄埔军校副校长,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干才。因为有陆军大学和黄埔军校的资历,顾祝同、白崇禧等人都是李济深的后学;邓演达、张发奎、薛岳、叶挺等人都是他的部署;而我党的林彪、徐向前、聂荣臻等也出自黄埔军校,可以说是他的学生。

因此,李济深也被誉为“全国陆军皆后学,粤中名将尽门生”。

值得一提的是,李济深还曾介绍李宗仁加入国民党,他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军事家的战略眼光,积极扶植李宗仁消灭陆荣廷等旧桂系军阀,统一了广西。

李济深扶持桂系,荡平西江,黄埔建校,东征西政,统一两广,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1926年1月,尽管李济深没有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但他还是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李济深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并兼任北伐军后方留守主任和第四军军长,总揽广东党政军全权。

李济深所缔造的第四军更是国民革命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1926年5月,李济深派第四军副军长陈可钰率领陈铭枢、张发奎两个师和叶挺独立团,连同第7军一部进军湖南,揭开北伐的序幕。

叶挺独立团攻打汀泗桥、贺胜桥和攻坚武昌,连战告捷,被北伐军总司令部称为“铁军”。

9月,为了保障三路北伐军能够相互策应,李济深亲自担任攻赣总指挥,率先取得了收复赣州的胜利。这次胜利不但有力地保障了前后方的联系,还令北伐军在江西战场转入全面进攻,李济深也成为名震全国的北伐名将。

抗日反蒋,福建事变爆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济深要求蒋介石召集全国政治人物共商国是。1932年,李济深曾建议蒋介石可以将东北义勇军调进关来,以扩充抗日力量。这一建议在军事委员会上通过了,但事后却杳无音信。

不久后,李济深得知这件事没有结果都是蒋介石从中作梗,他暗中给张学良送信,不让义勇军入关。此时的李济深才认清蒋介石的面目,从此开始了他的“反蒋抗日”活动。

李济深曾和冯玉祥、李宗仁等人私下商量在南北同时进行“反蒋抗日”活动,但非常可惜的是没有具体的办法,他只好放弃去香港暂住。直到1933年,李济深的“反蒋抗日”计划才得以实施,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933年5月,具有“反蒋抗日”思想的陈铭枢从欧洲返回香港,并和李济深会面。他们两个都有“反蒋抗日”思想,再加上李济深还是陈铭枢的老上司,因此他们决定酝酿发动一场震惊中外的“反蒋抗日”事变,也就是著名的福建事变,简称“闽变”。

1933年10月,李济深和陈铭枢邀请支持发动闽变的各派反蒋力量代表,在李济深家中举行了秘密会议,章伯钧、蒋光鼐、冯玉祥的代表余心清等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11月18日,李济深来到福州,随后和陈铭枢在鼓山主持召开紧急会议。会议讨论和决定了发动闽变的时间和相关的政策,以及军事、财政等重大问题。

闽变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多方寻找同盟者,联合反蒋各方面势力。李济深是十分重视这一问题的,因此在闽变发动之前,他和陈铭枢曾派人和两广的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进行联络,希望他们可以参加闽变。

除此之外,李济深还积极主张联合我党,他在离开香港前往福建参加闽变前,就说过:“我们要和共产党在军事上实现合作!”李济深还派亲信和我党联络,他本人也和我党有着广泛的接触和交流。

闽变进行的时间虽然并不长,但它对李济深来说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闽变期间,李济深和蒋介石的关系、和共产党的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编。闽变令他走向“联共、反蒋”的道路,同时也让他的威信越来越高。

当初震惊中外的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是李济深一手促成的,但6年后所发生的闽变,他又实行了“联共”。自从国共分裂后,国民党中很少有人敢公开“联共”,而李济深却能在闽变期间喊出“联共”,并为此作出努力,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革命性转变。

1933年11月,蔡延锴、李济深等人在福建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也被称为“福建人民政府”。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人以国民党第19路军为主力,在福建发动了“抗日反蒋”事变。

闽变的爆发破坏了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计划,在东南方打开了他的反革命包围圈的一个缺口,这也令蒋介石感到十分惊慌。蒋介石认为19路军既然和红军签订了抗日协定,那么该军一旦发动的话,红军必定大举反攻。

最令蒋介石担心的是,各方面反对自己的人很多,比如说广东的陈济棠,广西的李宗仁,四川的刘湘,北方的阎锡山、冯玉祥等人,这些人都和蒋介石发生过摩擦或者战争。如果在这个时候,他们部分或者全部联合起来,自己的处境将会十分恶劣。

事变发生的第二天,蒋介石污蔑陈铭枢卖国叛党,煽动官兵反对福建人民政府。12月,蒋介石从江西抽调了十几万嫡系军队,配合空军和海军,以蒋鼎文为前敌总指挥,分路向福建人民政府进攻。形势的发展远远超乎李济深的想象,他当即和红军取得联系,希望能得到我军的支持。

得到李济深求助的消息后,毛主席认为:

“如果红军能和19路军相互配合,将红军的主力部队开到苏浙皖地区的话,那就能迫使蒋介石抽调‘围剿’苏区的兵力。如此一来,不仅能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还能支援福建人民政府。”

但非常可惜的是,当时有话语权的是李德、博古等人,他们没有采纳毛主席提出的建议,并认为:“我们身为共产党,怎么能和李济深这种人合作呢?”最终,毛主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19路军失败……

由于博古和李德拒绝了李济深合作,导致福建人民政府仅成立几十天就消亡。蒋介石在解决完闽变后,继续调集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进攻,而我军则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离开苏区,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频频开展“反蒋”活动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李济深向全国通电反对内战,并接受我党提出的“共同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他又主动和冯玉祥一起上庐山找蒋介石,还说:

“如果你不立即对日作战的话,那么我们就会以政治家的地位和你对峙;如果你执行抗战的话,我们就会以军人的地位服从你的命令!”

1937年7月,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李济深也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委。从此以后,李济深为抗战积极奔走。

抗战胜利后,李济深联络冯玉祥等人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并两次在庐山和蒋介石面谈,批评他的内战政策。但不管李济深怎么说,始终不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决心。

1947年2月,李济深一家搬去香港居住,此时的他早已公开表明“反蒋”。与此同时,他还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对时局意见》的文章,号召国民党内每一位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勇敢地站出来改正错误,阻止内战。

该文章登报后,蒋介石见后十分恼火,再次宣布永远开除李济深的国民党党籍,并下令“全国通缉李济深”。面对蒋介石的第三次开除,李济深只是一笑了之,并没有放在心上。

1948年1月,李济深发动宋庆龄、何香凝、蔡延锴等人,在香港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宋庆龄被推选为名誉主席,李济深则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李济深还给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写信,劝他们应该和美蒋决裂,向人民靠拢,这才是唯一的出路。与此同时,他还派人在四川、西康、云南、广西等国民党统治区组织反蒋武装,积极开展游击战,配合人民解放战争。

5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并邀请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到北京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毛主席还亲自给李济深、沈钧儒等著名民主人士写信,提出加强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的合作等问题。

李济深和沈钧儒等人接到毛主席的亲笔信后,十分高兴,连忙回信表示会完全支持毛主席的建议并立即响应。

6月,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亲自来到香港和李济深交谈,他说:“希望李先生能利用你在西南的声望,和我们合作,在广东另组政府,替代蒋介石政府,然后由广东政府直接和共产党谈判。”

李济深明白宋子文是什么意思,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既然你这么想的话,是不是你回去以后就会把你抓的那些共产党政治犯都给放了?”宋子文听出弦外之音,只好尴尬地笑了笑走了。

这年秋天,美国政府也派遣曾担任国民党招商局局长的蔡增基来香港当说客,希望李济深能出面组建一个新政府,由美国给予支持,以此来代替蒋介石政府。尽管李济深和蒋介石不对付,但他也不想被美国利用,因此便拒绝了。

1948年秋,中共中央多次邀请李济深去解放区参加新政协会议和联合政府。最重要的是,在中央邀请的名单中,李济深是排在首位的,从这里足以看出我党对他的重视。

在此期间,民革在香港成立了军事策反小组,李济深认为留在香港暂时不去北京对国民党将领的策反工作十分有利,于是他一再推迟去北京的时间。直到1948年年底,李济深在毛主席的再三催促下,才决定北上。

不过由于有国民党等方面的阻止,李济深想要人不知鬼不觉地离开香港也是有些困难的。但机会总是有的,就在圣诞节的第二天,李济深趁着大家还沉浸在过节的氛围中,悄悄避开暗探,在潘汉年和钱之光等人的安排下登上一艘小游艇。

李济深等人假装在湖上泛舟,殊不知他们正朝一艘早已等待许久的苏联货轮方向划去。趁特务不注意,李济深等人连忙登上船,不久后货轮离开香港,10天后抵达大连码头。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等人联名发表《对时局的意见》,对中共中央提出的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表示完全支持。这些意见和声明,对结束战争、加快全国解放,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李济深当选副主席却遭反对,周恩来:当初听他的可能就不会长征

2月25日,李济深等人来到北京。第二天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叶剑英主持,彭真、林彪致欢迎辞,李济深致答谢辞。不久后,李济深等人被安排居住在北京饭店,开始新政协筹备会工作。

3月25日,毛主席等人来到北平清华园火车站。吃过午饭,大家纷纷向北平西苑机场进发。此时机场早已聚集着李济深、黄炎培等各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他们在此等候并迎接毛主席。

当车队抵达机场后,毛主席穿着一身崭新的军装下车,向欢迎队伍走去。欢迎队伍响起热烈的掌声,毛主席则挥手致意。当毛主席看到站在第一排的李济深后,径直向他走去,李济深见状连忙大步迎上去,和毛主席热烈拥抱。

当时,根据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的指示,我党愿意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代总统”李宗仁派张治中将军率领代表团和我党代表进行谈判,李济深通过各种渠道做了许多争取李宗仁、白崇禧的工作,但非常可惜的是都没能取得成功。

4月20日,蒋介石给张治中发去电报,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在这一情况下,毛主席和朱德向解放军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不久后,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南京。

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在开幕式上,李济深代表民革代表讲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是建设一个符合人民愿望的新中国的开始,我们是以非常欢乐的心情来参加的!”

第二天,会议继续进行,由李济深作为执行主席。修正通过组织条例,选出毛主席、朱德、周恩来、李济深等21人为委员。当天晚上,又推选出毛主席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郭沫若等人为副主任。

8月28日,宋庆龄从上海来到北平,毛主席、李济深等人前往车站迎接。不久后,李济深的妻子和孩子们也安全抵达天津,他亲自到天津迎接。全家见面后,久经沙场的李济深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1949年9月21日到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大会在中南海召开。会议通过了国都定于北京、国歌采用《义勇军进行曲》、国旗为五星红旗等决议。紧接着,毛主席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副主席。

当这个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大家的议论,尤其是对李济深的职务。李济深之前是国民党,虽然被蒋介石开除党籍,但他在过去却做了不少对我党、对爱国人士不好的事情,如今让他担任新中国的副主席,是不是有些不妥呢?

面对大家的质疑,周恩来亲自出面解释,并说了当年的事情:“当年如果我们听了李济深先生的话,那可能就不会有长征……”

李济深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后,毛主席和周恩来对他十分关心,不仅为他配备了3名秘书、1名副官等,还派一个警卫班负责保护他的安全。

而李济深也没有辜负中央和毛主席的信任,为了加强民革和中共的工作,做好参政议政宣传,他又提倡举办了《团结报》。此时的李济深年事已高,再加上工作劳累,因此身体不是太好,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

1959年9月,李济深因身体不适住进医院,但在15日那天,他还是去参加了毛主席邀请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负责人的会议。会议结束后,毛主席来到李济深的身边,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你要好好养病啊,积极配合治疗。”

紧接着,毛主席还幽默地说:“饮茶粤海未能忘!我们在广州饮茶相识,算下来有35年了,我还要和任潮先生再以此期共谋天下事呢!”李济深笑着点点头。

10月初,李济深的病情急剧恶化,他知道自己没剩多少时间了。于是当民革中央常委朱蕴山、梅龚彬等人探望他的时候,他对民革一些重要问题作了交代。

1959年10月9日,李济深因病逝世,享年75岁。李济深去世后,周恩来、朱德等人纷纷前去瞻仰遗容,向遗体告别。10月11日晚,毛主席、刘少奇、朱德等人来到中山公园中山堂,吊唁李济深。

毛主席这一生亲自参加吊唁活动是不多的,他亲自吊唁李济深,充分表现了他对李济深一生革命经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毛主席还曾对朱蕴山说:“如果任潮先生能多活几年的话,那该多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周恩来   黄埔军校   两广   我党   广西   福建   香港   事变   蒋介石   新中国   国民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