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陈云收到林彪女儿的紧急信,找来洪学智:需要你去办两件事

1994年,远在北京的洪学智接到了身在上海的老首长陈云的电话,电话中只听到老首长说:“学智,你赶快来趟上海我家,有急事需要面谈。”

洪学智挂了电话,把手头工作安排好,立刻坐最近一班航班飞往上海老首长家

而陈云挂了电话后,却长时间凝视着手中的一封信,这封信是他刚刚收到的紧急信件,写信人是林彪的女儿,他让洪学智来也是因为这封信。

等洪学智一进家门,陈云没有寒暄,直接道:“学智,需要你去办两件事。”

林彪女儿信中写的是什么?为什么陈云收到信会找洪学智办事情?

林彪女儿的来信

1994年的陈云同志已经离休了,这天,陈云同志正如往常一样在书房中练着书法,他的秘书拿着一封信走到他身边:“陈老,有一封给您的紧急信件。”

“紧急信件?”陈云手中的毛笔顿住了,他立刻把笔放下,接过了信件,当他把信纸抽出来打开时,先看了下署名,“竟然是林彪的女儿,她为什么给自己写信呢?还是紧急信件。”陈云不由得心生疑虑。

陈云仔细地看着信,他的脸色也越来越凝重。

原来,林彪女儿在信中主要提了两件事:一是关于第四野战军战史的编纂问题;二是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建立问题。

她写道:解放军共分为五个野战军,目前除了四野的战史编纂工作还没有提上日程,其他四个野战军的战史都已编纂完成或者是正在编纂。

四野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四野的将士们也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过汗马功劳。

而平津战役是我国解放战争具有重大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重要战役,它的胜利也与东北野战军(四野更名前的番号)息息相关。

建国后,涉及重要战役发生地都修建了战役纪念馆,但是对于平津战役这么重要战役的纪念馆却迟迟没有修建。

在信的结尾,她诚恳的写道:“陈伯伯,我知道,这一切都跟我父亲有关,但是,我父亲都已经去世多年了,不能因为我父亲的问题就抹杀了四野全体将士的功绩,这对他们不公平。恳请陈伯伯能出面争取四野战史编纂及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建立尽快提上日程。”

陈云看着这封重若千钧的信,他的心中五味杂陈,是啊,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的错误而抹杀了四野全体将士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怎么能让四野无数将士们的骁勇善战的光荣史都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中

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尽快完成这两件事,他果断地拨通了老部下洪学智的电话

委托洪学智编史建馆

洪学智在接到老首长的电话后,他的心中是七上八下的:老首长有什么要紧的事?这么多年了,老首长还是第一次这么着急地找他,而且还必须面谈。

当洪学智跨进陈云的书房时,看到老首长表情特别凝重,老首长递给他一封信,说:“学智,你看下这封信,是林彪女儿写的。”

洪学智仔细读完了信,问:“老首长,您什么意见?您叫我来是?”

“学智,你猜对了,我叫你来是需要你去办两件事。”陈云重重地点点头。

“学智,编纂四野战史和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这两件事我觉得由你来办理最合适,我也最放心。”

陈云选择老部下洪学智来负责办理这两件事是有原因的,一是洪学智是四野的老人,他经历了四野组建全过程,并几乎参加了四野参与过的全部战役。

1945年9月,党中央为了遏制蒋介石政府妄图控制东北的野心,随之确立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并从全国各地抽调大量的军队和干部进驻东北,新四军第三师也是首批进入东北的队伍之一。

时任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的洪学智和黄克诚一起带领部队向东北开进,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中央的指令:保持承德到辽西的铁路畅通,以确保把准备进入东北的大量干部和部队安全及时地输送到目的地

此后,洪学智就率部参加了几乎所有东北战场的战役,比如说中长路阻击战、四平保卫战、平津战役等,所以说洪学智是最熟悉四野历史的人。

二是洪学智做事特别谨慎细致,还特别注重事实,坚持原则。

编纂战史本身就是一件特别繁琐的事情,既需要编纂者对那段历史特别熟悉,更需要编纂者有着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反复的核实、查证,以便得到最真实的史实。

而洪学智对四野的熟知程度和认真负责细致的工作态度,让他来负责组织编纂四野的战史和建立平津战役纪念馆再合适不过了。

“老首长,我也觉得应该编纂四野战史,但是,我没参与过编纂工作,我担心干不好呀!”洪学智信心不足地说。

陈云沉重地说:“学智,我觉得你一定行,而且此事还一定得抓紧时间做。建国已经四十多年了,四野不少的将士都已经老了,也有不少人都已经离世了,再拖下去,四野的战史可能就真得被时间淹没了,就算是以后由后人编纂出来,光靠一些没有经历过真实事件的后人的回忆,怎么可能编纂出真实的史实呢?这未免对四野的将士们太不公平了,同时也是对历史不负责任啊。”

洪学智听着老首长语重心长的话语,他沉默了,然后他郑重说:“老首长,我答应您,一定尽快进行编纂四野战史的工作,但为了慎重起见,还得麻烦您担任顾问,帮忙把把关。”

陈云爽快地答应下来。

然后他又跟洪学智说起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事情。

陈云问洪学智:“学智,你认为平津战役纪念馆应该修建在哪里?”

“在首都北京,老首长。”洪学智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陈云摇摇头,说道:“不妥,我建议还是放在天津比较合适。因为毕竟北京没有放一枪一炮,是和平解放的,而天津是四野解放的,放在天津更有意义。”

洪学智也很赞成陈云的意见,平津战役纪念馆就决定在天津选址修建。

二人两件事情都达成一致后,决定由洪学智回京后马上上报中央以便能尽快开展工作。

洪学智受命编史建馆

回到北京后,洪学智立即把陈云建议编纂四野战史和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事情上报给中央军委。

中央军委经过慎重的考虑,很快就同意了陈云同志的建议,并很快就批准成立了四野战史编纂领导小组,由洪学智任组长,陈云、彭真任总顾问,吕正操等老将任顾问,与广州军区(原四野)一起负责编纂任务。

中央军委同意为四野编纂战史的消息不胫而走,四野战史编纂小组收到了很多四野的老人们从各地寄来的各种有关四野的历史资料,这为编纂小组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可即使有着这么多人的支持,对于组长洪学智来讲编纂工作依然是困难重重。

因为四野的组成是特别复杂的,它是由八路军、新四军各一部主力部队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些部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光荣的战绩, 如何平衡这些历史,如何能更好地把这些光荣史展现在世人面前,是一件很繁琐又很棘手的问题。

为了保障战史不出现偏差,尽可能最大程度地还原那段史实,幸存的历史资料和亲历者的表述就都显得尤为重要了。

由于时间过去已近半个世纪,许多四野的老人们已经不在了,洪学智只能凭借部队留存的有限的信息,去走访四野那些还在世的老战士们,去把他们口述的那些他们曾经经历过的动人心魄的战斗经过、曾经的光辉时刻记录下来

但是四野战史编纂小组对于重要人物林彪的定位有些吃不准,毕竟九一三事件造成的影响太大了。

身为组长的洪学智也觉得有些无从下手了,无奈下他向老首长陈云去求助。

陈云很果断地说:“功是功过是过,既然是编纂战史,就要实事求是,一切如实写。”

洪学智把老首长的指示传达给小组的每个成员,成员们这下就可以放开手脚的展开工作了,在成员们的努力下,四野这支威武雄狮的发展史、战斗史逐渐清晰的展露在大家面前。

洪学智看到四野战史的编纂工作已顺利进入正轨,他决定把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事情也提上日程来,他要尽快把老首长委托的两件事情都完成。

然而,陈云同志却没能等到四野战史编纂完成和平津战役纪念馆建成的那一天。

1995年4月10日,陈云同志在北京去世了,在去世前几分钟,这位老革命还在用微弱的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询问洪学智那两件事情的进展,还在嘱咐洪学智一定要完成那两件事。

老首长的离世让洪学智万分悲痛,没有在老首长有生之年完成老首长嘱托的事情,他觉得对不住老首长。

洪学智暗暗下定决心,他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抓紧一切时间,尽快地完成老首长的嘱托

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修建工作,洪学智也在积极的推动中。

在北京军区牵头下,北京市和天津市共同确定了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地址

1995年11月29日,在选址处举行了隆重的平津战役纪念馆工程奠基仪式,次年元旦,平津战役纪念馆土建工程终于动工了。

1997年7月,平津战役纪念馆正式落成,在这天,举行了热闹的盛大的开馆典礼仪式。

洪学智看着这热闹的场面,他却流泪了。

1998年《第四野战军战史》终于在众人的努力下完成了,历时四年有余。

当《第四野战军战史》一出版,洪学智就带着一本崭新的《第四野战军战史》去拜祭老首长了,在陈云墓前,已是八十五岁高龄的洪学智泪眼模糊,他哽咽着对着陈云的墓碑说:“老首长,四野的战史完成了,您嘱托的两件事我终于完成了,您终于可以安息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平津   中央军委   野战军   战史   首长   纪念馆   战役   四野   事情   女儿   紧急   工作   林彪   洪学智   陈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