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不传位给女儿或者侄子,而是最终选择还政于唐?

权力是一定要还给李家的,武则天唯一需要头痛的是怎么还给李家,太子悖论一直是封建王朝头痛的问题,权力最后一定是要给太子的,太子一定要能干,但是太子又不能太能干了,不然你这个皇位就坐不稳。

终尽武则天一朝,根本没能力让大臣听话,裴炎,徐敬业,程务挺等等功臣名将,当时就反了,天下人心不服,之所以能压下来,除了女皇政治手腕,无非就是这样一个承诺,还位李唐

这样大臣没有合法依据,皇位本来就是李家的,你现在举兵,失败了是乱臣贼子,成功了,李家也未必会多记住你的功劳,因为你是为了自己的野心举兵,没有大义名分,人都是有软弱性的,多等几年,皇位还是李家的,那大家就没有必要,那么快反,你个老太太能活几年啊(当然,包括李治在内,谁都没想到老太太活了那么久)。

朝臣是不安分的,如果要站队时候,没人真的站武家的,当时张柬之等人已经开始秘密的渗透军队了,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以防万一么,事实上最后也确实发动了神龙政变,神龙政变时候,其实太子已经准备接位了,就是两面首乘着老太太身体不太行,开始掌控朝纲,大臣们一看,反了吧。

传位太平。。。能不能等到神龙政变都是一回事,

武则天论权势,不能过吕后,吕后身死之后,吕家如何......

武则天不将太平公主列为继位人选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武则天虽然当上女皇帝,但她不是女权主义者,更没有改变中国古代以父系为主的政治体系。武则天这个女皇帝本质上与吕后、慈禧这些代行皇权的太后没有区别,连武则天自己登基后都宣扬“唐周一体(替儿子看家)”,原则上就不会考虑让女儿太平公主继位。要知道武则天只是想改变皇位的父系拥有者(传位给侄子)都不可能,最终还是引发了“神龙政变”。如果武则天想要改变以父系为主的政治体系,那她恐怕连退位的下场都不会有了。对于武则天个人来说,传位给儿子是将天下还给婆家(李唐),传位给侄子是将天下送给娘家(武家)。但是传位给太平公主的话那就意味着将天下送给亲家,而且大概率会是她不喜欢的薛家,武则天个人感情上也难以接受。

武则天能当女皇的主要原因是她在唐高宗时期参与朝政几十年,积累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和威望,朝臣百姓已经习惯了天后的统治。只要武则天保证传位给儿子(复李唐神器),朝臣其实不太在乎她的皇帝名号,狄仁杰就是如此。

然而太平公主直到武则天在位后期才逐渐崭露头角,积累的政治资本和威望远远不及武则天,甚至比不上李显、李旦。武则天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不会选择政治资本和威望最差的太平公主继位。从政治上来考虑,太平公主在揽权期间的作为,证明了太平公主不具备和她母亲一样的政治才能,就算太平是个男性,也是无法做稳皇帝的。

从家族上来考虑,武则天选择的继承人并不是帝国的统治者,更是李氏家族和武氏家族的族长,在农耕社会,作为女性+幼女的太平公主显然不具备家族族长的资格,从个人情感考虑,武则天是很宠爱这个小女儿的,自然不会将钟爱的幼女置于众矢之的的位置(参考李旦被陷害了多少次谋反,以及李旦俩老婆的下场)。

从人心向背考虑,朝堂上的那些大臣已经是捏着鼻子忍了武则天女主登基,让他们再捏着鼻子忍太平公主践祚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况且,武则天并不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她的政治野心和最终当上皇帝这件事,和她是男是女并没有什么关系,她所代表的是新的政治势力,而非女性利益。

补充回答,武皇作为一位帝王来说,她的政绩和个人能力可以排到中国历代帝王的第一梯队里。她之所以迟迟不能选定继承人,很大原因也是因为她太优秀了,所以谁都看不上。

太平公主极力想除掉太子,独揽朝政。时文武大臣中有一大半依附于太平公主,7个宰相中有5个是她的亲信。 拿今天的话说,武承嗣发现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十足的伪问题。睿宗皇帝李旦还在,就住在东宫,武则天不过是暂时抢了她儿子的帝位,帝位继承人不是明明白白的吗?可武承嗣不这么看,他把这个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表现出厚重的理论色彩,不但要立太子,而且还要解决立太子的理论认识问题,摸着石头过河立太子不行。  为什么呢?因为现存的制度,虽然早摆在那里了,帝王都是家天下,传子孙而不传异姓,这是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汉高祖刘邦还把它发展到了极致,所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诛之。”可武则天有她的特殊性,在武承嗣看来,现有理论解决不了这个新问题。武后的子孙和她的姓是相分离的,而“家”的概念,更可以大做理论文章。武则天是武家的女儿,本人姓武,从小在武家长大,武家才是她的家,武姓才是她的本姓,她的帝位应该传给武姓人家。关于姓这一点,如果象外国或现在我们的香港,女性出嫁了就随夫姓,武承嗣也就无“理论”可钻了。

  维护李家天下的人则说,武则天是李家的媳妇,十四岁就进了李家王朝,以后也一直生活在李姓婆家,儿孙都姓李,李家才是她的家,李姓才是她亲生儿女的姓,帝位理当归于李姓之家。于是,这就遇到了前人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无先例可循,无先法可依。需要时人拿出前所未有的理论勇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武承嗣首先研究这个问题,无利不起早,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是他本人想当皇太子。理论背后是他赤裸裸的利欲熏心,理论上的讨论不过是他先要造成舆论,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他和武则天的心腹凤阁舍人张嘉福商量,看如何向武则天提出立他为太子。张认为,这问题要找拥有极大话语权、最高统治者经常虑心采纳他们意见的人代言,他或者是武本人向武后提出,都不妥当。于是他们买通洛阳人王庆之,请他先从理论上加以阐述并趁机提出。王庆之理论素养也不是很高,但拿了人家的银子,不能不办事,就像我们现在的“城市污染由自行车造成”,虽不象样,总还得拿出来。于是王庆之直接串通洛阳数百人联名上书,要求立武承嗣为太子。

  动不动就签名上书,影响社会安定,当朝宰相十分反感,一句“皇嗣(即原来的皇帝李旦)还坐在东宫,是自然的皇位继承人,不存在再立太子的问题”就回绝得王庆之开不了腔。宰相还要求处理这些上书者。

  由于王庆之理论上没有说深说透,武则天虽然向着武家,但还是拿不定主意,于是进一步征询官员们的意见,结果大臣们都认为不可,武则天也就作罢。但这事招惹了以武承嗣为首的诸武势力,他们有权采取讨论问题以外的手段,命酷吏来俊臣诬宰相等人谋反。这一招比我们现在反思改革就说你是反对改革厉害多了,大臣数十人被诛,朝廷为之一空。

  乘此大好时机,武承嗣再安排王庆之与武后见面,当面向太后讲述他的“武姓太子”理论。王庆之说,“神不佑不同类的后代,人不祭不同族的祖先。现在是武家的天下,怎么能立姓李的为嗣呢?”王庆之经过上次的失败,这回加重了自己的理论思维,还真把武则天给说动心了,站在婆家一边的思想开始动摇,表示她要再研究研究。为了便于研究,武后还给王庆之一个特别的通行证。说,“如要见我,凭此证出入。”从此,王就几乎天天进宫,与武后讨论立太子的“理论问题”。

  就在王庆之理论造势,武后又犹豫不决的同时,凤阁侍郎李昭德也向武则天提出他针锋相对的理论观点:“天皇(高中李治),陛下之夫,皇嗣(睿宗李旦),陛下之子。陛下有天下,当然应当传给自己的子孙,为千秋万代事业,怎么能传给别人呢?我们且不说有不有姑姑传位给侄子的先例,从古以来没听说侄儿为天子而为自己姑姑立庙的。”李昭德这番理论,当然是业余水平,造诣也不是很高,但却抓住了一点,那就是武后的“切身”利益,武后不得不为之动心,决定不再立新嗣。得胜的李昭德也采取学术之外的手段,把王庆之给杖杀了。

  武承嗣肇始的立嗣问题,第一次就这样失败了,但他并不死心,他又和堂弟梁王武三思商量,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他觉得王庆之的理论之所以没能打动武后,重要原因是不够具体不够集中。他们认为,不能说什么本族他族,也不能说什么立庙祀祖,在王庆之的理论基础上,应该集中论证,切入点要选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把帝位传给了和自己不是同一姓的人,然后展开论述,说服武后。

  武承嗣等人通过理论上的大造舆论和行动上的周密部署,在第一次争立太子失败后的第8年,又在满朝上下造成了一股“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的强大舆论氛围。这回又击中了武后的弱点,诸武说得对,我武则天虽然嫁给李姓人家,但自己还是姓武,并未改姓李,姓武的和他姓李的毕竟只是一种夫妻关系,通婚并没有通姓,我怎么能把应该给武家的给了李家呢?

  武则天又开始动摇了。后经狄仁杰反复劝说,她才下决心不立诸武为嗣,而把庐陵王李哲(中宗)从房州迎回了回来。至此,这场闹剧以肇始者武承嗣的活活气死,才算圆满结束。




我喜欢读史,尤其喜欢汉史和唐史,看到这个问答,我想从武则天的原生家庭为出发点讲讲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聊补各位朋友茶余饭后工作闲暇之余些许空闲之需。

武则天的母亲不是父亲武士彟的原配妻子,在她嫁到武家之前,武士彟原配妻子生过两个儿子——就是武则天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庆和武元爽。

杨氏嫁给武士镬以后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韩国夫人武顺,二女儿武则天,三女儿是后来追封的早逝的郭夫人。

男子爱后妇,爱屋及乌,武士彟很宠爱杨氏生养的女儿——聪明伶俐的武则天幼年的时候,是武士彟的掌上明珠,生活优渥。但是在武则天12岁那年,武士彟去世,武家当家人成了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庆和武元爽。

武元庆和武元爽本来就对武则天母子看不顺眼,父亲死后,他们便更是肆无忌惮,想尽办法凌虐她们母子。可以想见,父亲死后,同父异母哥哥会怎样欺凌曾经备受父亲宠爱的后妈和后妈的孩子!自父亲去世后,武则天的日子就非常难过,经常受两个哥哥和堂兄武惟良和武怀运的欺负。

史书上也有武元庆等4人曾经对武则天的母亲不敬的记载。

举一个则天武后耳熟能详的轶事说明这个问题:李世民问武则天如何驯服一匹烈马,她说,只要一个鞭子,一把铁锤,一把匕首,先以铁鞭击之;不服,再以贴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试想,14岁的女孩,如果不是亲眼见过亲身经历过,怎能凭空想像出来这么爆烈的手段?

可见在她父亲武士镬去世以后,武氏四兄弟对她进行过类似的恐吓或对待。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武则天成为李治的皇后之初,还是有着善良初心的——确实对她同父异母的哥哥们还不错,武氏四兄弟在朝堂上都混得风生水起。

那是她希望他们能对自己不计前嫌心怀感激,也是宣扬自己的威望和能量,更是为了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的行为。

哪知在一次家宴中,武则天的母亲杨氏问武氏兄弟感觉如何,意思是想听听曾经刁难过自己和自己闺女的前窝儿子的感激涕零、战战兢兢表忠心的话。

哪知武家这几兄弟非但不买账,反而当面拂了杨氏的面子,这让杨氏心中颇为不快!就把这一情况告诉了自己的女儿武皇后。以武则天的性格,自然不可能放过这几个虐待过她的人——武元庆和武元爽先后被流放。他们被流放后不久便死了。两个堂兄武惟良和武怀运也因为魏国夫人之死(武则天的大姐韩国夫人的女儿、她自己的亲外甥女、李治晚年宠爱的妃子)的牵连被处死。

这都是史书上有记载的真实历史事件。

武则天称帝后,一直被立嗣问题困扰,起初是打算让自己的侄儿武承嗣或武三思为嗣的。但是武承嗣为了成为太子,一方面拼命讨好姑母,一方面给姑母施加压力——多次指使人传话给姑母“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皇嗣者”;另一方面又背地拼命陷害武则天的儿子李旦,欲置李旦于死地。

我小的时候看过很多唐史演义,还有武侠小说《冰川天女传》里都有大量关于这个问题的描写。

所以这使得武则天十分担心——侄子将来即位后,自己儿子的命运必定十分悲惨。况且侄子和儿子比起来,毕竟儿子更亲。而且她并不看好武承嗣的才能和人品;朝廷中有威望的大臣们,也无一支持立武氏后代为嗣。

武则天最信赖最仰仗的大臣,宰相狄仁杰对她说:“古帝王家庙未见有祀先姑者,本朝不可开启先河。”意思是:“姑侄之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陛下立儿子,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的。”

武则天岂能不虑此事。她称帝后仍然受制于封建宗法,自此后,武则天有所醒悟,逐渐打消了立侄儿为太子的念头。

除此之外,武则天还有一个女儿太平公主,史书上记载:“公主方额广颐,多权谋,太后以为类己,宠爱特厚,常与密议天下事。”可见武则天有过传位于女儿的念头。

但是,太平公主已经嫁人也生了孩子,如果传位于太平公主,那么太平公主去世后,皇位只能改姓了,自己辛苦经营的一切,都将尽归他人所有——中国的封建制度,子女随父姓天经地义,武则天毕竟摆脱不了这个束缚,最终也没有立太平公主为储君。

武则天虽然‬篡夺了李氏江山,但她并不是昏庸之主,她广开言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善于纳谏。自古以来的君主,都要为立储之事几经周折,绞尽脑汁。更何况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更是会为此大费周章、大伤脑筋的。这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女人作为皇帝的难处之一了。

综合以上缘由,武则天排除了传位给两个侄子和女儿的念头,就只能传于自己亲生的儿子了。


武则天放弃艰难开创的武周政权还位于唐,死后以皇后的身份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为进入宗庙得到后世子孙的供奉留后路,是雄才大略刚强机智的政治家深谋远虑的两全之策,也达到了众望所归的目的。但归根结底,和自己幼年在原生家庭的特殊经历还是有一点关系的。

小女子才疏学浅,认知有限,以上见解纯属个人浅见,有不同看法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不喜勿喷哦[呲牙]。





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有功也有过,开创了女人当政的盛大局面,但她再怎么强大,终究还是个女人,有人说她最终没有把王位传给侄子,是因为狄仁杰的一句话。但事实上原因不是这么简单。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刚强机智的政治家,是一位大有作为的君主,她曾以太后的身份亲手废掉了两个儿子,把李唐天下改为武周天下,执政近50年,厉精图治,再创辉煌,把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繁荣富强延续下来,为孙子李隆基开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君主。

一、武则天晚年的忧虑

人无完人,帝皇也没能长命百岁,即使作为女王的武则天也终有衰老面对死亡的一天。到了晚年的武则天,她必须考虑她的江山基业的继承人。

那时摆在她面前的有三个方向:一是最像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既然自己可以冲破男尊女卑的传统,那么就可以考虑把王位传给太平公主。二是传位给侄子,既然她已经把李唐天下改为武周天下,那么就可以把王位传给跟自己同姓氏的侄子。三是自己的儿子,毕竟他的王位是来自于她的夫君,那么如果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那就是还政于李唐。

三个方向都有传位的可能性,身为君王,到了晚年都非常重视立储问题,因为这是立国之本,关乎到国家未来的长治久安。为了立储君这事,历来皇帝都颇费心思,武则天也不例外,她一直踌躇万分。

按照封建社会立储君的宗法,传宗接代,立嫡为长。不过历史上并不是每一朝的君王都是立嫡长子,有时立庶也是可以的,立长还是立幼都可以变通。

不过有一条是不能改变的,就是帝王如果改姓就算改朝换代,因此,君王立储,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超越这个底线。

这一条隐形的规则到了武则天晚年会干预她对储君的选择,如果传位不当,恐怕她的子孙和武家的侄儿还有手下的一班心腹大臣会为了争夺帝王之位互相残杀。到时恐怕天下战乱,纷争四起,使百姓家破人亡,为此,她不得不深思熟虑。

二、为什么不传位给太平公主?

既然武则天一介女流可以为王,那么自己的女儿也可以成为储君。据史书记载,太平公主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性格像极了母亲。史书中写道,公主额头宽广,多权谋,太后视她为知己,对公主宠爱有加,经常与公主秘密商议天下的事。由此可见,太平公主在武则天的心中有着不同的地位,这样一位出色的女儿,如果传位给她也未免不可。

然而,作为身处封建社会的武则天不得不顾及封建宗法标志的姓氏。如果传位与太平公主,以后太平公主再传位的话,那么江山就要改姓氏了。因为在封建社会,子女随父姓是天经地义,随母姓的只是权宜之计。公主的驸马先姓薛,后来姓武,假若把公主立为储君,以后武周的天下也就不复存在,最终武则天放弃了这个念头。

三、武则天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侄子?

如果考虑到朝代的顺承,那么武则天立武家兄弟为储君,将来的江山就一直姓武了。那么,为何武则天最后还是没有把侄子武承嗣、武三思作为武周的继承人呢?

这里有人说跟大臣狄仁杰,王方庆和李昭德等人的劝谏有关,当年武则天也曾提过立武氏侄子为储君的说法,但是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大臣们的意见是: 自古以来,帝王家庙没见过有祭祀先姑的,本朝不可以开启先河。这句话让武则天如梦初醒,她终于意识到武家侄子终究是不如自己的儿子亲。

当然,这跟武氏兄弟是扶不起的阿斗也有关系,武则天登上了皇位,她的亲戚一夜之间全都在朝中任了重要职位,而当初武则天的娘家并不是什么豪门,他的父亲不过是一个商人,那些武氏子弟除了封号,论文论武都很难有出色的表现,不过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人。

如果把江山交到这样的人手中,恐怕自己半生辛劳所创下的基业会被他们败坏,而武氏一族终将像当年汉朝的吕氏一样,难逃灭亡的命运。这样将会彻底毁了整个家族,这显然有违武则天的初衷。

三、为何还政李唐?

武则天当政50年,虽然用铁的手腕统治天下,让百姓承认了武周朝廷,但是李唐天下已经历经三代人有几十年之久,许多人受过皇室大恩,对李唐有着先天的喜爱和亲近,何况当年李世民统治的唐朝天下很得民心,几乎所有的老臣都希望武则天死后能够把皇位传给李家的子孙。

因此,武则天到了晚年,权衡利弊,终于做了决定还政李唐。当年武则天生有四个儿子,太子早逝,而太子贤因为武则天多疑而不被重视,而且也早亡。

而她的另外两个儿子李显、李旦,之前均被武则天罢贬,若要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就只能在两个儿子中间选立了。在太子的选择上,朝廷中的后党和太子党斗争激烈,各不相让,甚至兵戎相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尽快选择储君,当年李旦被贬为皇嗣,改姓武氏,幽禁于宫里,原本是最佳的皇位继承人。但考虑到李旦与武士兄弟积怨太深,于是只能召回远在朝廷外的庐陵王李显回朝,立为储君。

李旦审时度势做了明智的选择,马上把皇室之位让给哥哥,武则天对这个小儿子虽然有猜疑,对他的家人和党羽极为不满,但最终还是不忍心伤害他,因此,李旦逃过了一劫。最终,李显立为皇储,为了平衡各方势力,武则天在去世之前曾令李显、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氏诸人“为誓文,告地于明堂,铭之铁券,藏于史馆。”企图借助联盟与神明来使李武两家相依相安。

结语:

武则天虽然不情愿的把她艰难开创的武周政权还给李唐,但她深谋远虑,考虑到未来的局势,认为还是把政权还给自己的亲生骨肉,去世以后,可以称为太后,以皇后的身份和高宗合葬,让自己死后能够进入宗庙,也顺了民心,不失为两全之策!




传女于礼不合,传侄庙不附姑,何况武家虽权顷朝野,奈何竟无英雄,而满堂将相,无不心向李氏,正所谓武家天下李家党,朝野上下皆思唐。

不传子就要杀尽李氏子孙,这其中更有自己的亲生骨肉,武曌年轻时固然野心勃勃,杀伐决断,人到暮年,怕也是有几分儿女情长。

武曌一生,知己绝无,谁又知她心中所想,看其历来行事,那是有大格局,大胸襟之人,揽权非我意,只愿海波平。

还是港剧《武则天》中主题曲唱得好。“谁能做我公正,静静听我心声,易地换处境,怎说应不应。”




武则天为什么不传位给女儿或侄子,而是最终选择还政于唐?

中国古代一直是儒家思想子承父业,传位只能传给儿子。有儿子的不可能传给侄子。

武则天夫妻俩都是皇帝命,孩子是父母的缘份。正常情况下,父母优秀,孩子的人品一定优秀。

武则天想过让自己的一个儿子改姓武,继承自己的皇位,但是考虑到江山是李家打下的,担心以后几个儿子间会不和睦,最后作罢了。这曾经还被有的大臣误认为武则天要将皇位传给侄子。

武则天的侄子虽姓武,但不是自己亲生的血脉。传给侄子就是传给了别人的儿子,也就是传给了外人。所以,武则天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侄子,武则天也从没将皇位往侄子身上联系过。

古代女子是主内,不像现代女子也能主外。而且女子婚后是婆家的人,属于外姓人。大唐的江山不能落到外姓人手里,所以武则天也不可能传位给女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侄子   女儿   太平   江山   皇位   继承人   大臣   武士   太子   皇帝   儿子   公主   理论   政治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