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少年崇祯,如何用3个月就弄死了魏忠贤?


魏忠贤九千岁并非浪得虚名,但崇祯占据着法统的制高点,两人过招,魏忠贤底气不足,崇祯步步为营,再加上阉党内部松散,崇祯焉能不胜?

在中国历史上,敢称九千岁的人有两位,一位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东王杨秀清,另一位就是明朝的太监魏忠贤。从这个千古称谓就可以看出,魏忠贤权倾一时的嚣张程度。


魏忠贤大字不识几个,智力也无超群之处,他之所以能弄权,有两点原因:

其一,他私通明熹宗朱由校的奶妈客氏,而朱由校又十分顺从客氏,因而魏忠贤通过客氏获得了朱由校的信任。当时的客氏还有一桩风流冤案,魏忠贤和魏朝都想和她配成对食,俩太监为此争风吃醋,为了解决这个纷争,当了皇帝的朱由校还亲自为她平息这场纷争,二选一,依客氏的意愿,选择了魏忠贤。由此可见,朱由校对乳母客氏的重视程度。

其二,他本身也是陪伴皇帝长大的内监,魏忠贤原是伺候朱由校的母亲王才人,后来王才人去世,父亲朱常洛因自身难保,也无暇顾及朱由校,于是,朱由校的衣食起居就落到了魏忠贤和客氏手上。魏忠贤进宫时已成过家也当过爹,对照顾朱由校很在行,当时也没想着朱由校会当皇帝,因此,他对朱由校的付出也是真诚的。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魏忠贤在朱由校登基之后,才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与显赫的地位。《明史》说,内外大权,一归忠贤。内廷有王体乾、李朝钦、王朝辅等三十余人“左右拥护”;外廷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其中的“虎”、“彪”、“狗”,都是魏忠贤的义子。

可以说,在内廷布满了魏忠贤的眼钱,在外廷,阉党们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比如崔呈秀,占据着兵部尚书的位置,把控着军权。由此可见,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并非浪得虚名,而是名逼其实。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天启皇帝的英年早逝,给魏忠贤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崇祯皇帝即位后,他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剪除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魏忠贤一直作为他的对立面存在,甚至在天启皇帝面前控告过他谋反,不除阉党安能坐稳这九龙椅?

但是要想拿下魏忠贤,心急也吃不了热豆腐,阉党势力盘根错节,既不可打草惊蛇,也不能无动于衷,于是,朱由检首先采取的是安抚政策,四步走完成了对阉党的铲除。


第一步:瞒天过海

为了放长线钓大鱼,崇祯上台后,并未对阉党进行大规模的清理,即使清理也未必见效。而是实施了一系列的安抚政策,以麻痹阉党的神经,让其误以为他崇祯与天启另无二样。

崇祯继位后,王体乾、魏忠贤这两位宦官依旧大权在握,崇祯还不断地向他们询问前朝政事安排。一切都太安静了,魏忠贤心里反而没底了。

为了试探崇祯的真实意图,他开始主动出击。他先向皇帝提出要辞去东厂提督一职,崇祯不仅没答应,反倒还安慰了他一一番。随后又让王体乾也去辞职,崇祯照样也是一番安慰。再之后,魏忠贤又上疏要求各地停建自己的生祠。何谓生祠,替活人盖祠堂就叫生祠,历史上盖生祠最多的是魏忠贤,一年时间就能盖四十多处,而且每修建一处花费少则几万两,多则数十万两,除了花钱,还要占地,因此毁坏了两千多间民房,导致平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种现象不用说在崇祯眼里,就在我们现在看来,也令人震惊。

所以,对于这一项要求,崇祯准了,准的原因也是为了让魏忠贤吃一颗定心丸,因为这样大肆建生祠并不合规矩。为了彻底打消魏忠贤的疑虑,崇祯还对阉党成员大加封赏。一般来说,新帝即位除了大赦天下,还会提拔一批官员。魏忠贤借此机会,把自己的侄儿提拔为锦衣卫指挥官,把自己的一个兄弟提拔为锦衣卫的千户,崇祯也都允了。

经过崇祯的连环表演,魏忠贤的疑虑虽然没完全打消,但心里已算是安定了。他得出的结论是:虽然崇祯不喜欢自己,但也不是很讨厌自己。作为当朝的新皇帝,有自己想法也正常,只要他不大犯错,至少崇祯不会找自己麻烦。


第二步:欲盖弥彰

天启皇帝的奶妈客氏也住在宫中,他见魏忠贤如此行事,自己也上去凑热闹,也想从崇祯身上占卜一下自己的前程。

于是,她也照葫芦画瓢,请求皇帝让她出宫,结果她一提出,崇祯立马允了,客氏肠子都悔青了,皇帝赶你走,也不能懒着不走,于是,只好收拾东西搬出宫去了。

崇祯对客氏自然没有好感,为何不做安抚?其用意在于,客氏走了,再好不过,敌人少一个就是一个,正好集中精力对付魏忠贤。

崇祯对客氏的处理让一些大臣还是看到了风向标的转变,有对阉党作风不满的臣子开始给皇帝上疏,直接弹劾阉党的四名亲信骨干。这名胆大包天的大臣就是右副都督御史杨所修,他建议将兵部尚书崔呈秀、工部尚书李养德、太仆寺少卿陈殷和延绥巡抚朱童蒙革职,理由是:四位大臣没有严格遵守丁忧制度。

丁忧制度就是在职朝廷官员,在父母过世后要辞职回乡为父母守孝,按照明朝守孝制度,至少要守三年。以上四位大臣在父母过世后都没有回家守孝,全部“夺情”了,不符合孝道。

杨所修也是一名阉党,但为何要内讧呢?原来此人在阉党只是一名不入流的小角色,崇祯登基后,他觉得机会来了,趁早选边站,对自己发展有好处,搞不好就会咸鱼翻身。

但崇祯对杨所修的批复却更让阉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崇祯痛斥杨所修率性轻诋,随便乱骂人。但杨的上疏还是让四位大臣提高了警惕,崔呈秀等四人一合计,要不咱还是走吧,于是四人向皇帝提出要回家守孝。但崇祯只准了陈殷一人,其他三人没有批准。

之后都察院云南道御史杨维垣也上疏弹劾阉党骨干分子崔呈秀,说起来杨维垣这么做的目的与杨所修一样,同是阉党一派,长期得不到重用,此时也是奔着早站队早得利的目的去的。

崇祯对杨维垣的上疏没有理会,接着杨又来了二进宫,之后崇祯受理了,并作出批示,勒令崔呈秀回家。

崇祯的这一举动也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他的确是要整治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左右摇摆的大臣们终于摸准了皇帝的旨意,随之而来弹劾阉党的奏疏如雪片似地飞入乾清宫,而且矛头直指魏忠贤。

崇祯帝终于利剑出鞘。


第三步:利剑行动

崔呈秀作为魏忠贤的左膀右臂,他被免除职务,归籍守制,等于阉党的根基已经缺掉了一个脚 ,开始动摇了,崔呈秀的革职成为阉党集团瓦解的转折点。

早在崇祯帝封赏阉党的时候,也开始打造自己的势力。他将徐应元提拔做了内廷主管,尽管徐应元与魏忠贤也有勾结,后来徐应元也是因为魏忠贤被贬黜。但崇祯身边真没什么人可以用,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能谋划到这一步,实属不易。

他亲自参观了太临部队组织的表演大会,表演结束后,他让兵部通知太监们去领赏,并趁机下旨让这些武装太监不用再回宫。这样一来,就砍掉了魏忠贤辛苦组建的对皇宫有巨大威胁的太监部队。没有了武装力量的支撑,魏忠贤对皇宫的控制就大打折扣。

至此,我们也看到,崇祯利用的就是自己的法统地位,致使阉党内部产生矛盾,最后让其自掘坟墓,从而赢得多数人的支持。

崇祯于天启七年八月即位,至十月二十二,朝廷大臣开始大规模揭发魏忠贤的罪状。工部主事陆澄源列出了魏忠贤的四大罪状:正士习、纠官邪、安民生、足国用。

其主要意思就是说,魏忠贤得到的恩宠太高,甚至超过了明朝的开国元勋,且宫内外各个部门都有其亲信,办事衙门也有他所谓的干儿子操纵。天启皇帝经常把功劳归功于厂臣,这是一种反常的现象。

魏忠贤权势很大,大到大臣们写奏章都不敢写他的名字,这完全违背了君前臣民的礼仪制度。全朝上下对魏忠贤的个人崇拜过盛,个人生祠建的到处都是,将魏忠贤这样的奸臣标榜为孔子一类的圣人,实在是可笑至极。


正是由于魏忠贤的存在,才让崔呈秀这样的人在朝廷为非作歹,崔呈秀一旦被处理,其矛头必然指向魏忠贤。

此事一出,魏忠贤手下的一批阉党,要求辞职的人不在少数。崇祯也不再拦着,要走直接同意,不过对于在宫中作恶多端的太监,即使不想走,也被直接罢免了。

那么多人在崇祯那里告状,魏忠贤终于坐不住了。他只好使出苦肉计,跑去崇祯面前哭诉,崇祯不为所动。直到海盐县贡生钱嘉生上了一份奏疏,有理有据地列出了魏忠贤的十大罪状,导致魏忠贤再也不敢呆在天子脚 下了。

他主动向崇祯提出引疾辞爵,请求皇帝批准。由于崇祯还没想好如何逮捕魏忠贤,毕竟阉党势力交错,牵一发便动全身,于是,崇祯便同意了魏忠贤的请辞。

魏忠贤以为他这一走,自己成了没有权力的糟老头,对新皇帝也再没有威胁,至少可以安稳的回家养老吧。但他想错了,虽然他的权力没有了,但他的影响力还在,阉党成员仍有不少人还在其位。

魏忠贤前脚刚走,崇祯后脚便下旨让他去安徽凤阳守陵。十一月,崇祯公开宣布了魏忠贤的罪行,他很想杀了魏忠贤,但考虑到天启皇帝尸骨未寒,魏公公又是几朝太监,还是顾及到影响,才没有动手。

但崇祯不动手,不代表没有人动手,那些和魏忠贤撕破脸的大臣们怎肯放过他,不把魏忠贤弄死,他们是不会甘心的。

政治斗争就是这么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魏忠贤最终被逼自尽。


第四步:铲除余党

魏忠贤死后,阉党成员惶惶不可终日,崇祯将矛头对准了崔呈秀和客氏。崔呈秀收到风声后在家中自缢而亡,客氏则收押在宫内浣衣局进行了审讯,她承认了自己谋逆的罪名,最后被杖毙。

之后崇祯经过多番努力,,拟出了一份阉党名单,共计261人,罪行大小分了七等,这些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理。

由此可见,崇祯为肃清明朝阉党付出了诸多心血,整肃不良风气,刮骨疗毒是任何一个时代实现新政都需要的面临的坚决任务。同时,崇祯兵不血刃的扳倒阉党,也可见他的智慧所在,只是生不逢时,大明江山已是摇摇欲坠,凭他一己之力,明朝也难翻盘。




明朝太监看着威风,但只有检察权,没有军事权,检察权只能控制官员,而且这个检察权也是来自皇帝,所以崇祯要弄死魏忠贤,也是相当容易的。

具体的过程跟大家聊一聊。

1.太监也恋爱

话说明熹宗年间的一天晚上,皇宫突然发生了一场奇怪的事情。一个太监追着另一个太监猛打,而一个宫妇模样的人在后面拼命拉扯。这是什么回事呢?

堂堂皇家重地,为什么会发生这么随意的事情?

先介绍一下被追着打的这位,此人是明朝大太监魏朝。这个人可能大家不熟,但打人的大家很熟了,他正是后来的明朝九千岁魏忠贤。

魏忠贤为什么追着同行痛殴呢?

这其实是魏忠贤不讲究,因为魏朝算起来,是魏忠贤的入宫介绍人,是他的大哥,可是,魏忠贤竟然偷二嫂,跟魏朝的女朋友滚到了一起。

可能有的人亲觉得奇怪,太监也有女朋友吗?

有的。

其实在明朝一开始,宫里是严禁宫女跟太监谈恋爱的,尤其是朱元璋,特别狠,一发现这样的,可不是棒打鸳鸯,而是直接扒皮。但到了后来,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皇帝也越来越倚重太监,谈个恋爱就不算事了。甚至有皇帝皇后会关心一下太监的感情生活,问太监你的对象是谁啊?那太监跟宫女是怎么看上眼并开始对食的呢?其实跟食物还真有关系。太监如果要值班,就得准备一天的饭菜,而到了宫里是不能生火的。那饭菜凉了怎么办?宫女有办法。宫女是有炉子的。相当于宫女那有一微波炉,太监把饭菜送过去,请宫女叮一下就可以拿出来吃了,客气地要请宫女一起吃。这样一来一往,关系就发展起来了。跟亲们现在谈恋爱一定要人约黄昏后,你想吃点啥是一样一样的。慢慢地,这个对食就成为了风气,宫里的宫女一般都会找一个太监当男朋友。要是没有,还要受到鄙视,认为是“弃物”。就像大学两年了,男朋友都没有,你说这大学是不是白上了?另外,这个对食还有一个称呼叫“菜户”,为什么叫菜户呢?大概跟太监如果与宫女好了,就会经常背着菜篮子给宫女到外面买点青菜针线之类的有关。而菜户跟对食还有一点区别。对食就像处男女朋友,可能是一饭情。菜户就是结为夫妻了。两人要海誓山盟,并且具有排他性,一般不能同时跟多人结成菜户。道理很明显,微波炉能热很多饭菜,菜篮子只有一个。

有谈恋爱,当然就有争风吃醋,也有撬人家女朋友的。魏忠贤就撬了大哥魏朝的女朋友客氏。

宫里宫女成千上万,魏忠贤为什么要干这种没道义的事情,偷二嫂说出来,可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当然是因为魏忠贤泡的这个宫女有点特殊。其实,她也不是真正的宫女,而是皇帝朱由校的奶妈。这位奶妈叫客氏,一般皇子的奶妈断奶之后,就要从哪来回哪去,可这位客氏就此成了宫里的钉子户,扎根皇宫,哪也不去了,甚至连皇后也奈何她不得。

有一天,朱由校的老婆张皇后把客氏叫过来,说了两句,然后打了客氏出宫了。客氏托人给朱由校带了一个东西。打开一看,里面是朱由校小时候的头发、乳牙等等。朱由校专门一文件说:客氏一走,我这中午都没吃饭,必须把客氏给我找回来。

以绝食为手段,要强留客氏,可见客氏的地位之高。如果太监能够有这样的女朋友,当然是能够少奋斗二百年。

于是,魏忠贤只好下狠手,开始撬起魏朝的客氏来。

我们介绍一下魏忠贤,魏忠贤是河北沧州人,据说出身于娱乐圈家庭,父母都是演戏的。所以他的基因还是可以的,颜值很高,长得仪表堂堂,而且也很会在社会上混,后面因为欠了赌债,被人逼得没办法,就自我阉割了,所是自阉成才、大器晚阉。可是,因为是自己动手,所以手艺就糙了点,据说没割干净,所以进宫时,不断被淘汰了,还差点被打死。后面,魏忠贤搞了一个曲线进宫的道路,到一位李姓太监家里打杂,后经这个老太监引路,才进了宫。

因为手术不彻底, 是他的最大短板,差点进不了宫。可进了宫,这又成了他的优势。靠着这,魏忠贤把客氏追到了手。

两个人经常在宫里搞个幽会宫震什么的。这一天为什么会被发现呢?

也是老桥段了,魏朝这一天提前下班,回客氏的住处,突然看到魏忠贤跟他的菜户亲亲热热,嬉嬉哈哈。

夹我的菜!反了你!魏朝火气直冒,当场冲进去,抓住魏忠贤就打。谁知道魏忠贤虽然也是动过手术的,但人家动得晚,所以身子壮,而且年轻时练过。打了两下,魏忠贤就占了上风。魏朝一看,不行,打不过,咱跑。

魏朝牵起妹妹的手就跑。客氏被拉着喊,魏忠贤在后面追,大半夜的搅得宫里面鸡犬不宁,最终惊动了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著名的木匠皇帝,平时爱捣腾点木工活。白天刚做好一张椅子要休息呢,被吵醒了,就爬起来问:怎么回事,大半夜的不睡觉在这里吵。

报告:魏忠贤跟魏朝两个人争女朋友呢。

女朋友是谁?

客氏!

朱由校一听,是我奶妈啊。奶妈的事我得管。所以把客氏叫上来,说:奶妈,你说你喜欢谁,我替你作主了。客氏一听,也不客气,说我喜欢魏忠贤。

于是,皇帝作主,客氏就是魏忠贤的菜户了,魏朝朝边站。不久后,魏忠贤找个借口,把情敌魏朝打发到凤阳看祖坟去了。

魏忠贤成功夺走了魏朝的菜户,可他并不是为了么么哒,他的理想是通过客氏掌握更多的权力。

2.魏忠贤的目标

上一节,我们讲到明朝移宫案,魏忠贤曾经依附李选侍,跟大臣杨涟抢过皇帝。最终以失败告终。大臣的威严给他上了第一课,他知道,要真正掌握权力,抢一个女朋友是不够的,他还要战胜这些大臣。

那么,现在就要朝这些大臣开战吗?

魏忠贤衡量了一下,把目标对准了另一个人。

这个人也是同行,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当日就是他三言两语把李选侍忽悠瘸了,在朱由校登基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可是,这么一个人,上有皇帝的宠信,外跟群臣的关系好得一糊涂,要怎么搞倒他呢?

事实证明,没有打不倒的忠臣,只有不努力的奸臣。很快,魏忠贤就找到了一次机会。

朱由校要提拔王安当司礼监掌印太监。这资历跟功劳,这也是应该的,当然,按中国人的惯例,总是要推辞一下的,于是,王安就客气了两句,表示自己当不起,还是回去养老好了。

推辞之后,皇帝就会挽留,如果讲究,这个程序要来回三次,是谓,重要的事情说三次,也就三让。但没想到,王安只是谦虚了一次,朱由校不按牌理出牌,直接落鎚成交了,好,你去养老吧。

这是怎么回呢?当然是魏忠贤跟客氏两人的通力合作,两个一阴一不阴不阳,忽悠朱由校,真的就让王安养老去了。

魏忠贤就此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他不是很谦虚的,没有当掌印太监,原因之一,司礼监是太监中的文化单位,没有一定文化是干不好的,而魏忠贤,不好意思,大字不识两个。就这水平,就是当秉笔,也太勉强,魏忠贤只好让贤,反正掌印太监也是他的人。另外,秉笔太监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这个岗位往往还兼着另一个重要的职位:东厂的厂督。

魏忠贤以太监二把手的身份,却实际掌控太监部门。现在,对付起王安就容易多了,可关键时候,魏忠贤竟然下不了手,毕竟王安跟他同样都是太子宫出来的,而且这个人很厚道,对他也不错,要对他下死手,实在有些不好意思。这时候,客氏说了一句话:我们俩跟李选侍比起来怎么样,她那样厉害的女人都被王安收拾了,现在你不斩草除根,有把握对付王安的反击吗?魏忠贤慎重的点点头,听菜户的没错。

于是,王安被栽了一个罪名,打一了南海子净军,所谓净军,就是太监犯错误后劳动改造的地方,平时扫扫地,给皇陵上个香什么的。魏忠贤又很帖心的安排了跟王安有仇的一个人去当督军。很快,他放心了。王安被他派去的人勒杀。

自此,太监这个团队再也没有人可以对他构成威胁。在这件事情里,最奇怪的不是客氏或者魏忠贤的作用,而是一群人的沉默。

东林党人保持了沉默。

3.东林党的失误

面对魏忠贤对王安的迫害,东林党没有像自己人碰到攻击时那样,群起而反击,甚至连抗议都没有,原因很简单,王安虽然一直跟他们保持密切关系,甚至在很多领域展开了愉快的合作,但王安并不是东林党人。甚至他的身份:太监,也是让东林党人难以启齿的。所以,东林党人没有任何替王安站出来的时候。

当别人对人施暴时,你没有站出来,那么,当对你施暴时,同样不会有人站起来。

魏忠贤终于开始决定对东林党下手了,可是,稍一出击,魏忠贤就感到困难重重,因为东林党对外面人不咋地,但内部是一个极其团结的部队,一人被攻击,群起而反击。魏忠贤就算掌有东厂跟司礼监,也依然无法打倒东林党。原因是,魏忠贤掌握了内廷,文臣掌握了外廷,这其实是明朝官制的一个独特设计,其目标就是让内处廷相互制衡,所以,内廷无法压倒外廷,外廷也无法压倒内廷。

要想胜利,关键不仅仅是强大自己,还需要瓦解对方。也就是说,魏忠贤要想战胜东林党,还需要得到一些外廷的帮助。

这个帮助马上就有了,可以说是自动送上门的,甚至还是东林党包邮上门的。

这些人是楚党、浙党、齐党们。说起来,也是东林党下手下过份了,自从掌握权力之后,就开始搞起了东林承包制,不是东林党的人一律打跑,无奈之下,这些人只好倒向了魏忠贤。

内阁首辅顾秉谦、昆党领袖(昆山人)顾秉谦带着自己的儿子登门拜访魏忠贤,“我希望能让你的儿子,可怕您嫌我年纪大,这样好了,不如让我的儿子给您当孙子吧。”

内阁大学士魏广微被东林党弹劾,走投无路,跑到魏忠贤家里求保护伞,因为同姓,先是自称老弟,后面,干脆自称贤侄。

御史崔呈秀,曾经投奔东林党,因为名气太差被谢绝入会,后转投魏忠贤。

兵部尚书霍维华,据他研究家谱,发现自己家的一个小老婆是魏忠贤外甥的孙子。霍维华马上宣布自己是魏忠贤的外甥孙女婿。

……

在东林党人的帮助下,魏忠贤很快集齐了魏家阁老团队(宰相),五虎团队(九卿团队),十狗(武将团队)还有十孩儿,四十孙。

魏忠贤终于有了可以跟东林党一较高下的资本。而这些文人的投靠,最重要的是帮他理清了东林党的关系。

4.东林党花名册

要知道,东林党人也没有登记造籍,关系又错综复杂,还有甚至脱离又入会的。所以搞清楚他们很不容易。而这些文臣跟东林党人打了数十年交道,自然了得的一清二楚。投奔到魏忠贤名下,很快给魏忠贤整起了东林黑名单。其中以按重要性排名的,有按籍贯的,有按师座门生的,这些名单标明了东林党人的职位,态度,师门,关系,甚至还提供陷害,处理等一条龙的参谋服务。

而这里面,最有名的一本是叫《东林点将录》的。这本书是一位叫王绍徽的都御史搞的。我们知道这种黑名单,都是人名,关系错综复杂,看起来很枯燥,为了不让九千岁大人看到犯困,王大人就创造性的发明了用水浒一百零八将来套这些政敌。于是就有了一本《东林点将录》。这些随便抄录一下:开山元帅托塔天王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总兵都头领二员:天魁星及时雨大学士叶向高;天罡星玉麒麟吏部尚书赵南星等等。

顾宪成是东林党开山祖师爷,按理说,他才是托塔天王,但顾宪成幸运的是,去世得比较高,魏忠贤有打倒一切的野心,但对死人毕竟还是放心的,就没有将顾宪成登录进去。另外,我们也说过了,杨涟在这里面是天勇星大刀手。

可以说,这个榜单一网打尽了东林党人,你要是没进这个大名单,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反魏人士。

随便说一下,这个编《东林点将录》的王绍徽有个外号叫:王媳妇。为什么呢?因为性格温和,在魏忠贤面前就跟小媳妇一样。不过,他上了这个《东林点将录》也是把魏忠贤吓了一跳,说这个人平时妩媚如闺人,但下起笔,笔头却如挟有风霜一般。这就是传说中的,对干爹像春天一般温暖,对敌人像冬天一样冷酷了。

有意思的是,魏忠贤得到这本天书,兴冲冲拿给朱由校看,结果朱由校一个人也不认识,没办法,从小教育没抓紧,水浒传没看过啊。魏忠贤只好耐心给他解释这些人都是干嘛的,都干了什么事情。结果朱由校听得十分兴奋,一拍桌子:真是一群好汉也。

敢情梁山反的不是他大明江山,所以他不着急啊。

魏忠贤一看,得,不能再讲下去了,赶紧把这个本子收起来,以后想听水浒故事,自人翻书去吧,反正你也看不懂。

有了这些黑名单,魏忠贤才搞清楚了东林党的关系网,这才调整目标,对准了一个合适的人。

5.最奇怪的东林党人

这个人叫汪文言,东林党人,但却是一个奇怪的东林党人,我们知道,东林党人其实是一个文化人的圈子,大家都是读书人,聚在一起,除了讨论朝政,也交流一下高考经验什么的。但汪文言不是一个文化人,他是一个吏。就是像宋江那样永远上不了台面的吏。

一开始,他是一位东林党官员下面的官吏,平时跑跑腿,打点关系,领导看他机灵,就派他到京城打探一下消息。结果一去,就混得风生水起,进入打入京城官场,而他对东林党最大的贡献是为东林党介绍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大太监王安。

当时,王安还是太孙侍读,因为太子,太孙都像后妈生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皇帝也不管他们,所以王安混得也很惨。而汪文言抓住这个机会,跟王安结交上,没事喝个酒撸个串,培养一下感情,还给他灌输一些东林党思想。

这样,经过汪文言的搭线,东林党人才有了王安这个内线,从而在移宫事件中,掌握先机,并最终取得胜利。因为这个,东林点将录这本书将他列为鼓上蚤时迁。

汪文言的第二个贡献是帮助东林党打倒了齐楚浙党,其中的过程已经不见于史书,只知道他使了一个离间计,使本来抱团的齐楚浙三党分为二党,最终东林党一击致胜。

而魏忠贤选择汪文言下手,原因也很简单,汪文言嘛,官吏出身,平时就没有杨涟们这么行事讲究,容易被抓住把柄。

魏忠贤就抓住了汪文言的把柄,说起来,也让老魏火冒三丈。天启二年,辽东经略熊廷弼在外面打了败仗,被抓起来准备处斩。这时候,熊廷弼找到了汪文言,让他代为打点一下,愿意出四万金买一个死刑变无期。

天底下也只有一个人能够接和愿意接这个单,这个人当然是魏忠贤。汪文言通过很多渠道跟魏忠贤接上了手,当然魏忠贤不知道这个单的始包人是汪文言。魏忠贤答应了。可接下来,没想到熊廷弼家的钱迟迟没到位。魏忠贤一直惦记这笔钱,派人去查,一查发现这个单竟然是他一直很愤火的汪文言发给他的。

这太欺负人了,你们一边骂我收受贿赂,一边还跟我搞交易!

魏忠贤愤怒之下,将汪文言抓了起来,他也意识到这也是彻底打倒东林党的机会,于是,他授意自己的心腹,五彪之一的锦卫衣都指挥佥事许显钝严加审询,他既然要贿赂我四万金,肯定也给其他人送钱了,说,给杨涟送多少钱了。

魏忠贤指示,只要说出来,你不过是行贿的,没多大罪。但如果不说,就是抗拒从严,打死拉倒了。

选择摆在了汪文言的面前,说实话,他是一个吏,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甚至是一个投机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他愿意去做很多东林人不愿意干的事情,去结交东林党那些文人鄙视的人,也不介意拍拍领导的马屁。可是,他毕竟是一个有底线的人。

听说,要他招认给杨涟送了钱。汪文言大笑:这天底下还有人会认为杨涟会收钱吗?

诏狱刑具齐上,汪文言很快不成人形。许显纯一看交不了差,着急了,抢过了审讯者的笔,直接捉起刀来。原本还奄奄一息的汪文言猛然抬起了头,眼里射过吓人的精光:你不要乱写,以后我要与你当面对质。

以后,当然就是地府之时了,这一天,汪文言死于诏狱。

许显纯的伪造书也写好了,据统计,杨涟收了二万金,左光斗(东林点将录中是豹子头林冲)收了二万,魏大中收了三千(因为是给事中,敢打必杀,所以东林点将录中是天杀星黑旋风)。周朝瑞收了一万(天威星·双鞭将·呼延灼),袁化中六千(天立星双枪将董平),顾大章四万(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

这些人其实已经被削职,此案一发,全部从老家被押过来,三个月后,六人全部遇害,是为明末六君子。

六君子,魏忠贤照方抓药,炮制七君子案。东林党彻底被魏忠贤的阉党击败。

平心而论,东林党是一群有理想的人,他们宁死不屈,对社会不公充满愤怒,但他们是一群方法不多的人。成千上百的人东林党人都败在了魏忠贤的手下,而击败他的,则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一个妇道人家。

6.后宫的力量

这个人是皇帝朱由校的皇后张皇后。

张皇后是河南人,据说长得微胖,当年入宫,一眼被朱由校看中,也算是一见钟情,就此封为皇后。

后宫斗争嘛,无非是宫妃之间的你来我往,可让张皇后没想到的,后宫最危险的敌人不是其他嫔妃,而是自己老公的奶娘客氏。

碰到这样的事情,张皇后也是无语了,她也曾经轰过客氏,结果发现,她这个皇后名义上名仪天下,可就是摆不平这个奶妈,而这个奶妈不但稳如泰山,还主要找起了她的麻烦。

我们曾经介绍过,朱见深当皇帝时,宫里有个万贵妃是个计生小能手,可她的工作毕竟有潮漏洞,还是让人生下来了朱祐樘。这位客氏工作就到位多了,只要嫔妃有怀孕的,将会采取按摩,幽禁等各种手段将胎打下来。甚至连张皇后的胎都给按摩流产了。

张皇后明白,自己事实上是后宫之主,但依然斗争不过这个号称奉圣夫人的客氏。

要斗争,只能悄悄的来。有一天,朱由校来看张皇后,发现张皇后在看书,就奇怪地问,你在看什么?张皇后答:赵高传。

朱由校沉默了,虽然他是一位木匠皇帝,其实并不笨,他很明白张皇后在暗示他。

而这个赵高的比喻很快传到了魏忠贤的耳里。

魏忠贤愤怒了,自己搞掂了群臣,难道还收拾不了一个妇道人道。介绍一下,明朝的妃子都是从平民百姓家里选取,为的是不让形成外戚集团,所以明朝皇后的地位在所有朝代中都是最代的。

魏忠贤一生气,后果很严重,第二天派了几个人跑进宫,准确直接刺杀张皇后,这个手法就太简单粗暴了,宫城好坏也是五星级保护单位,哪这么容易,这些刺客马上被搜了出来,当然送到锦衣卫诏狱,没过两天就被打死了。

直接来硬的不行,魏忠贤就准备用对付文臣的案子对付张皇后,跑去跟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商量。想了一下,王体乾问了一句:皇上什么事情都不管,但只有对兄弟、皇后感情很深,要是这件事情逼急了,恐怕最后没命的是我们。

魏忠贤沉默了,他知道对方是正确的。

这两个人是绝对不能动的,而最终打倒他的人,也将是这两个人。

朱由校的妻子张皇后,朱由校的兄弟朱由检。

机会终于来了,朱由校驾崩了。

7.最后一代权阉的覆没

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掉到水里,经抢救保住了一个命,不过,却生此生病,皇帝生命,魏忠贤还是很关心的,搜天下名方,献了一个仙药。据说吃下去清甜可口,事实上只不过是竹筒熬的米汤,吃了一段时间,朱由校全身水肿,最终一病呜呼。可以说,朱由校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因为营养不良而去世的皇帝。

皇帝一死,又因为客氏跟魏忠贤的大力合作,朱由校一个儿子都没有。

那怎么办?

万氏脑洞大开,把一些宫女带到自己家,然后让自己的儿子侄子们跟她们睡觉,最后生育率很高,果然是计生小能手,促进跟控制生育都很在行。

万氏准备等生下来后,就抱进宫,宣称是张皇的儿子。万氏想得很清楚,这是一个对张皇后也有利的事情,毕竟张皇后可以顺理成章成为张太皇,搞不好还能玩一把垂帘听政。

结果,张皇后断然拒绝。

没办法,万氏跟魏忠贤又跑去做朱由校的工作,朱由校长期服用汤,脑子接近浆糊,竟然点头同意了。关键时刻,张皇后杀掉,经过细致耐心的工作,告诉他,对大明朝最好的选择,是让他的弟弟朱由检接班。

朱由校点了点头。叫来了弟弟朱由检,表示不行了,大明朝就交给你了。

朱由检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第一反应是讲客套话,表示不要不要的。这时,一个人从后页面走了出来,告诉他:“皇叔不要再客气了,现在不是客气的时候,马上谢恩吧,事情再迟,就可能有变。”

于是,朱由检下跪谢恩,定下了接班人的顺序。就在这一天,朱由检走后,朱由校正式驾崩。

收到消息,百官开始朝皇宫出发了,跟明光宗去世一样,太监又把门给堵住了,说百官穿的衣服不对,应该穿孝服,于是,百官呼哧呼哧又回去换衣服,换好了之后,又说不对,应该穿平常的衣服。

来来回回跑了三次,这么折腾官员,当然不是为了让官员多运动,而是魏忠贤也慌了,说实话,他的心里也没有任何预案。

所以,他将百官拦在宫外,说不定,还能把朱由检也拦在宫外。可事实上,朱由检根本就没有回家,而是由张皇后将他藏在了一处宫殿里,听说老哥终于病逝。第一时间出现在大殿中。

百官也进来了,朱由检终于当皇帝了,可是,还没有度过危险期。就在早上,张皇后用她丰富的后宫斗争经验告诉他:不要吃宫里的东西。

于是,朱由检只好饿着肚子完成了登基仪式,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啃两口自己带来的干粮,提心吊胆,好不容易完成了整个仪式,成为了真正的皇帝。

朱由检一上位,魏忠贤的未日就要到来了。

客氏第一个被踢了出去,宫里也没有人需要喂奶,何况她早就没有生产,还留在宫里摆谱吗?

数个月后,弹劾像潮水一般涌来,魏忠贤终于顶不住了,要求辞职回家,毕竟这么多年也捞够了,这说明,魏忠贤还是比较幼稚啊,下岗的权臣或者权阉不是不如鸡,而纯粹就是火鸡,什么时候上桌就看领导的心情了。

离职后,魏忠贤开始打包,搞了四十大车的行李,当手下提醒他是不是太高调时,魏忠贤表示自己是学秦朝王翦。当年王翦带兵,经常跟秦始皇要钱,是为了让秦始皇放心。现在自己打包财钱,也是为了让皇帝放心。

历史告诉我们,照搬经验,砸的可是自己的脚,王翦是有兵,才能玩,魏忠贤连本人都不全乎,怎么有资格玩这样的游戏。

走到半路,锦衣卫的缇骑到了,老江湖魏忠贤终于开窍了,也不想麻烦政府了,拉个腰带,在客栈自个掉死了,而他的菜客氏就没有这么积极主动了,最终被拉出来打死。

魏忠贤,客氏这一对乱国组合终于倒台了。明朝迎来了崇祯时代,曾经被逐的东林党人再次回到朝中。

那么,明朝将会迎来中兴吗?

没有,明朝很快陷入了另一个困局。这个困局更致命,因为它最终让三百年的大明朝倾刻之间轰然倒下。

是什么困局呢?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脑洞历史观,我们下回再聊。




在民间传说中,似乎魏忠贤等同于皇帝,完全一手遮天,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甚至架空皇帝,谋害皇帝都是小事一桩。其实没那么邪乎,魏忠贤的身份,决定了他就是依附皇权的奴才,没了皇权的攀附,他立刻就是一根废草。

崇祯皇帝为什么上台三个月,就能轻而易举地干掉魏忠贤?原因无非如下几种:

魏忠贤本身并无谋反之心

跟很多影视作品中表现的形象截然不同,魏忠贤从来没有谋反之心,他也没有谋反的动机,更没有谋反的条件。

太监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注定是孤独的,他们能谋求的顶多是权势,而不是皇位。太监无后,跟中国人传统的家业子孙相传不符,这就从根上断绝了他们对皇位的觊觎。

另外,中国人的传统观点,不可能允许一个太监做皇帝。正因为如此,太监才会受到皇权的信任。魏忠贤不可能不清楚自己的身份,所以,他无论对天启帝还是崇祯帝,都是忠心的,有谋权的愿望,而无害主之心。



太监谋权只有一条路可走,即获得皇帝的信任,做皇权的附身。离开了皇帝这个寄主,魏忠贤什么都做不了。

当魏忠贤意识到崇祯皇帝要对他下手后,他吓得惶惶不可终日,天天跑到崇祯帝面前哀嚎痛哭,这哪是一个权倾朝野的“九千岁”?

假如魏忠贤有谋反之心,他此时为何还不动作?他这种身份,根本不怕鱼死网破,没做,就说明魏忠贤至始至终,都是忠于皇权的。

也就是说,崇祯面对的是一个没想过还手的魏忠贤,他想什么时候收拾魏忠贤都可以,别说三个月,就是三个时辰都足够了!

魏忠贤不足以控制皇权


魏忠贤会不会狗急跳墙呢?理论上会,实际上他没机会,唯一的机会是崇祯刚入宫的时候,他也许有机会搞暗杀。不过,这是两败俱伤的做法,魏忠贤尚不清楚崇祯皇帝对他的态度之前,不可能这么做。

崇祯对自己的安全也是相当小心,他迅速调换宫女太监,让自己在王府的原班人马就位,所以,魏忠贤想同归于尽都没机会。

不是说魏忠贤权力很大吗?是很大,但那是皇帝给的,皇帝不给,他就什么都没有。

按照明朝的政治结构,魏忠贤这个秉笔太监,本来就是皇帝的秘书,帮皇帝草拟诏书而已。但天启帝太懒,也太信任魏忠贤,把很多决定权都交给了他,魏忠贤当然就可以按自己的意图写诏书了,如此一来,谁才是真正的皇帝?

魏忠贤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决定就一定符合皇帝的心意,所以即便他可以决定的事,也得报给皇帝批准,最后才由掌印太监用玺生效。

就算魏忠贤假借皇帝的命令,发布诏书,是不是就一手遮天了?也不能,内阁还有对圣旨的封驳权,即内阁如果认为圣旨有问题,不批准,这道圣旨等于废纸!

所以,不光魏忠贤,决策链条中,任何一个人想专权都不容易。

魏忠贤之所以权势那么大,就是天启帝对他的绝对信任。而崇祯跟天启不一样,在他手下,秘书就是秘书,主是他自己做,没人可以代替他行使权利。

魏忠贤瞬间就没有了权力,你让他哪来心怀不轨的资本,除了哭,什么也做不了。

当魏忠贤失掉权力后,原来对他趋之若鹜的大臣,也立马倒戈,原因也在于此。

崇祯有别于天启帝的政治考量

崇祯为什么要除掉魏忠贤?因为魏忠贤代表了一股势力,一股与东林党势不两立的政治势力,崇祯为了拉拢东林党,选择了拿魏忠贤开刀。

也就是说,抛开道德层面,魏忠贤与东林党人是政见之争,治国方略之争,不能以简单的道德眼光掩盖政治斗争。

天启帝驾崩前,特地交代崇祯: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可见天启帝不昏庸,选择魏忠贤,有他自己的政治考量。只是崇祯也有他,不同于哥哥的政治选择。

事实情况是,无论魏忠贤一党,还是东林党,双方势力都很强大。天启帝在位期间,他更相信魏忠贤,所以东林党数得很惨,遭受到的打击也更让人同情。其实,东林党也不是善人,他们之间的互殴不比魏忠贤温存,大明帝国的灭亡,也有东林党人的贡献。

唯一不同的是,东林党现在了道德制高点!

在这种情形下,别说崇祯纯心打击魏忠贤,即便他表现出一点“公平”,东林党就能搞垮魏忠贤,不需要崇祯出手!

综上所述,魏忠贤并不是后人想象的那样,是个坏到极点的恶虎,他就是皇帝忠实的家奴,离开皇帝他就无法生存。皇权给了他足够大的权势,让他呼风唤雨,煊赫一时。当皇权选择抛弃他的时候,他立刻玩完,根本没有反抗的资本!




魏忠贤这“杀材”可有的聊,他是中国历史上一朵“奇葩”,狗尿苔中的“雪莲花”,患有“多疑症”崇祯把袁崇焕都弄死了,何况一个“阉狗”魏忠贤,之所以这么快就弄死他,原因其实很简单,魏忠贤不死“皇权”不得施展。

一.出身卑贱,混迹江湖。

魏忠贤可不是自小进宫当太监的,他是河北人,一个地地道道的街痞流氓,家境贫寒、目不识丁,却娶妻生子,有一个亲生闺女,赌博没钱就把闺女压上“输进去了”,生活无着被迫“自宫”,走门路进宫当了太监,魏忠贤当太监时已经当爹了。

二.始作俑者,明神宗万历。

其实万恶之源还是“躺平”了的皇帝“万历”,“万历”就是崇祯帝朱由检、明熹宗朱由校的亲爷爷;“万历”的长子是明光宗朱常洛,是朱由校和朱由检的亲爹,由于朱常洛是“万历”和宫女媾合所生,“万历”看见他就烦,虽是长子确不想让他继位,为此“万历”可和大臣“着了大急了”,就因为大臣上书,立长子继承大统,光乱棍打死打起的就几十个。

“万历”的宠妃“郑娘娘”更是亲自下手,谋害朱常洛,手段之低劣令人发指,就差点上大街光明正大的喊:“我要谋杀太子,就是我干的”;虽是这样朱常洛还是在“万历”他妈和大臣的护佑下,做了皇帝,郑娘娘贼心不死,给朱常洛选送了十几个美颜女子,朱常洛老实巴交了一辈子,那见过这个,是“龙马精神、日日不停”,没出几天身体垮了,一天光拉稀就几十次,郑娘娘适时又献上包治百病的“红丸”,憨货朱常洛没犹豫就吃了,结果没出一个月“挂了”。

此时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已经被册封为皇太子,但是他继承皇位确是一波三折,朱由校亲生母亲自小被人杀害,凶手就是被朱常洛指定做他养母的“李选侍”,“李选侍”已经和“郑娘娘”合伙,谋取皇太后和皇后的尊位,想挟持朱由校把持朝政,但大太监王安把朱由校从“李选侍”身边,抢了出来脱离了魔爪,被大臣拥立为皇帝,王安从此得到了朱由校的信任。

三.高情商的魏忠贤,靠独门绝技走向人生巅峰。

魏忠贤进宫后,头脑灵活、善于钻营,最终钻营到王安门下、颇受倚重,而且和朱由校的奶娘“客氏”成了“对食”,就是可以苟苟营营的“闺蜜”和两口子,魏忠贤是中年阉割,而且“去势未尽、口活也好”,弄的“客氏”对他是言听计从,朱由校的恋母情结颇重,听从“客氏”建议,让大文盲魏忠贤做了秉笔太监,随后又监管了最大的情报机关“东厂”。

朱由校是个木匠,哪有时间管国家大事,所有俗事都交给了魏忠贤,魏忠贤确实有“五把超”,不仅搞垮了“东林党”,而且肚量也大,得势后让前妻和前妻的老公也当了官,是权势滔天,坏事做绝、笔不可述,号称“九千岁”风头一时无两。

四.患有“多疑症”的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虽然一心想发扬木匠产业、做大做强,但有时也爱好体育运动,下河游泳却“呛了水了”,从此一病不起,最终听从贤臣建议,服用仙草自此“飞升”了,“飞升”前朱由校口授圣旨,魏忠贤:“贤臣能吏,自此监管政务”。

朱由校飞升太突然,没来得及留下子嗣,兄位弟及,朱由检做了皇帝,朱由检虽然多疑,但心眼可不少,他想有一番作为,魏忠贤不得不除,先是顺势推舟准许了“客氏”出宫,砍了魏忠贤在宫内的最大臂膀,又悄默声,拿下了魏忠贤的干儿崔呈秀、李养德等人,魏忠贤成了光杆司令,众文官早就看清了皇上的意思,是分分弹劾,朱由检顺应民意,贬魏忠贤去看护皇陵,“九千岁”此时自觉万事大吉,大摆仪仗、招摇过市,明朝的文臣是干什么的,为了一个千载留名,朱元璋都敢骂,还在乎你这个魏忠贤,于是唾沫四起,朱由检再次下旨,即时锁拿进京,魏忠贤害怕了,最终途中畏罪上吊自尽。




多行不义必自毙,16岁的少年崇祯皇帝登基后,对魏忠贤这颗老虎牙誓在必拔。所以他不动声色暗地准备,开始收集魏忠贤的罪证,然后就悄悄地放出风去,让那么少部分不是魏忠贤党羽的人洞悉自己的意图,然后鼓动他们揭发魏忠贤的罪行。另一方面崇祯撤掉了魏忠贤派来监视自己的人,换了一批自己的心腹,另外他还找准机会,罢掉了好几个与魏忠贤通气连枝的官员,开始秘密斩断魏忠贤的翅膀。魏忠贤慢慢地察觉到了崇祯的举动,于是他便假意说自己要辞职,试试崇祯,没想到崇祯皇帝立马就同意了,同时马上就接管了魏忠贤的东厂和锦衣卫,魏忠贤没想到崇祯皇帝的速度这么快,一时无良策只有出宫再做打算,没想到崇祯暗中派人追杀他,此时的魏忠贤只有上吊自尽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崇祯   王安   千岁   东林党   阉党   明朝   天启   皇权   党人   奶妈   宫女   大臣   太监   皇后   皇帝   少年   财经   魏忠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