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落水后,为什么大多数人员会溺水身亡呢?

车辆落水到底有多危险?落水后如何自救?这些话题说起来云淡风轻,但是真的不幸遇上,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无数的真实案例告诉我们,汽车落水死亡率极高,大多数人会溺水身亡。

车辆落水后,为什么大多数人员会溺水身亡?

车辆落水后,很多想当然的自救办法都没法实施,这是汽车落水死亡率高的根本原因。

第一,汽车落水后,如果把四个车门打开,车里的乘客就能爬出来。会游泳的游泳自救,不会游泳的扶着落水的汽车自救,再等待外援,不就不担心溺水身亡了?

想象是美好的,事实却是残酷的。真实环境下汽车落水,车门在刚落水时是无法打开的。因为汽车不防水,车身随着进水很快下沉。这时候车厢里是空气,车外是水,而空气与水的密度是不一样的,会让车内外产生压力差。内外的压力差有多大呢?大概是150公斤。150公斤一般人是没有这么强的力量的,当然打不开车门。

只有等水灌满车厢时,内外压力差平衡了,这时我们就像在空气中一样,可以很轻松地把门打开。但是等水完全灌满车厢时,有的人可能已经缺氧窒息。更多的人只知道坐车,不会自救,完全不知道车厢灌满水才能开门,只能活活困死在车厢内。

第二,汽车落水后,如果把四个车窗,天窗打开,车里的人不就可以钻出去了?想象是美好的,想象却是残酷的。

当汽车入水时,由于发动机变速箱等零部件集中在车头,导致车头更重,下沉时车头更快下沉,发动机停转,发电机停转,电力消失。蓄电池也会因为进水断电。总之,汽车落水后,很快会失去电力,无法电动降下车窗。

若是落水前车窗就打开,能增加自救成功几率。部分注重安全地车型,设定了落水自动降下车窗,也能增加自救几率。若是落水前四车窗,天窗封闭,自救几率极地。

在车窗无法电动下降的同时,常规的破窗方法,比如利用破窗锤敲击玻璃边角破窗,拿硬物砸车窗,拿脚踢车窗,都无法奏效。因为水中的阻力是空气的800倍,在空气中奏效的破窗方式,在阻力巨大的水中,几乎难以奏效。再加上人在水中,生死之间的慌乱,没有相关自救知识的慌乱,车厢进水导致的缺氧都会导致破窗行动难以奏效,最后窒息而亡。人在水中只需要4-6分钟,就会因为缺氧死亡。这点时间,哪怕有外援都来不及救援。

总的来说,汽车落水时车门打不开,车窗打不开,人被困在车里逃不出来,4-6分钟就会窒息死亡,自救时间极短。

以上的情况,是在汽车底盘先入水,车内人员完全保持清醒时的情况。这种情况,自救成功的几率都非常低。若是考虑到车轮落水时是倒扣入水,车内的乘员被事故冲击震晕昏迷,落水地点比较偏僻等异常情况,实际的自救几率就更低了。

车辆落水如何自救?

车辆落水如何自救,比较靠谱的大致有以下几个办法。

第一,好好开车,不让自己陷入险境。虽然这是一句废话,却很实用。因为治不如防。遇到池塘,沟渠,河流等临水路况,开车就要更加小心谨慎,避免驾车落入水中。

第二,汽车落水后,以做快速度展开自救。先推门,门能推开就开门逃生。门推不开就降窗,窗降不下就要想别的法子。

第三,汽车被半淹无法开门,无法降窗时,这时候趁着水还没把车全部淹没,破窗自救才是正确的。想要破窗,有以下几个靠谱的办法。首先使用破窗锤敲击车窗四角,把车窗敲碎,从车窗钻出去逃生。若是没有破窗锤,可以把汽车头枕卸下来,用头枕内的钢管击打车窗四角逃生。

头枕卸下非常简单,因为头枕本身是插入座椅钢管内的。只要按下头枕高低调节的按钮,就能把头枕拿下来。在车窗玻璃没被完全被水淹时,利用破窗锤,头枕,或者灭火器一角等尖锐硬物是可以打碎车窗的。

第四,当汽车车门无法打开,车窗玻璃也无法利用尖锐硬物击碎时,这时候可以用破窗神器破窗。当尖锐硬物无法破窗时,这种破窗神器通过弹簧蓄压破窗,水下也能用。

若是没有破窗神器,那么可以利用汽车头枕卡入门槛跟车窗玻璃之间。虽然门槛跟车窗玻璃看起来是密封的,密封的东西却是橡胶,可以找到空隙插进去,利用杠杠原理把玻璃撬碎从而逃生。

第五,当汽车被完全淹没时,车门可以打开,这时候可以憋气开门,浮到水面自救。若是车里有人,在确保自身安全时,可以返回救其他人。

第六,汽车以倒扣的姿势落水时,车门,车窗会无法打开。这时候要冷静,解开安全带利用前面提到的工具破开车窗逃生。

总结来说,汽车落水想要逃生需要注意以下重点:第一是具备基本的汽车落水知识,知道汽车落水后,车门,车窗无法打开是正常的,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耽误自救时机。

第二是在车内配备破窗神器,在遭遇意外时,不至于没有工具可用。据搜索,破窗神器不过几十块钱,体积小巧,买一个并无不可。若是不买,那就把如何拆卸头枕练习几遍,做到心里有数。

第三是学会冷静。唯一冷静才能做出正确的应对。想要做到冷静,就要求不时在头脑里预演汽车落水时应对的预案,做到有备无患。真遇上事,才不至于慌张。




一名蓝天救援队的朋友告诉我:如果司机被动落水,九死一生;假如主动落水,生存五五开,但需要具备自救常识,另外女人比男人存活的几率大!

朋友说这些,我觉得他歧视男司机,可在真实案例面前,确实如此。


2021年12月平安夜,江苏溧阳,一辆黑色“特斯拉”行驶中突然拐弯冲向桥的护栏,导致连人带车坠河,已有一人(男)遇难,一人(女)正在抢救,两人为夫妻,希望伤者早日康复,逝者安息。

截止发稿,事故正在调查中,请大家以警方通报的信息为准。

平安夜不“平安”,真是闹心,说这件事并不是消遣特斯拉,毕竟事故结果还没有公布,可只要关于它,网友都会放在显微镜下晒一晒,没办法谁让它是豪车呢!

这个事故无疑给所有司乘人员一个提醒:汽车坠河,非死即伤,年关将至,安全第一!

所谓车祸猛于虎,而车辆落水造成溺亡更让人揪心,因为车辆落水很难有生还的司乘人员,随便翻一下新闻,结果都是指向一个字:溺亡!

朋友说:如果司机被动落水,九死一生;假如主动落水,生存五五开,但需要具备自救常识,另外女人比男人存活的几率大!

我追问原因,他从三个方面阐述,让人豁然开朗:

一、为什么车辆被动落水比主动落水,溺亡率高?

二、为什么车辆落水,很难逃出来,必须具备自救常识和运气?

三、为什么车辆入水后,女人比男人的存活率高?

一、为什么车辆被动落水比主动落水,溺亡率高?

很多人不相信,还有司机主动开车进水的,下面讲一个真实的案例,你会目瞪口呆:

2012年2月3日,宁波江北庄桥大街,司机余某和妻女,开车“无意”冲进了河里,差不多20分钟后车沉入水中,事后男子被救,但妻女双亡,男子看到结局没有太悲伤,大家以为他是被吓懵了。

几天后,戏剧一幕发生,余某被警方带走,涉嫌故意杀人、骗保,被刑事拘留。

看到这个案例,先默哀三秒钟!

这是真实的主动开车进水的案例,河边有护栏,唯独案发地有一个缺口,而汽车正好从那里冲下去的,事后余某交代了一切,就是为了骗保。

由于他是有预谋的,因此落水后,他能确保自己不被撞晕。但妻女坐在后座,没有系安全带,完全不知噩梦要降临,在冲撞的过程中晕过去,最后因为水淹没汽车导致溺亡。

可是在汽车下沉的20分钟,余某完全有时间和能力救母女。

对这件事我就不评价了......

为什么车辆被动落水比主动落水,溺亡率高?

第一种可能、如果汽车坠入水中,司乘昏迷,且受伤的情况:

首先,行车中车窗多半是紧闭的,当意外坠入水中,由于巨大的冲击力,会让车内的人撞到硬物而晕倒甚至受伤,哪怕安全气囊打开,如果姿势不对,也可能被气囊弹晕。

其次,小汽车重达1-2吨,一旦入水会快速下沉,这时候水会淹没汽车,哪怕汽车密闭性再好,汽车内的空气也是有限的,一旦氧气没了,司乘就会窒息而亡。但是哪怕豪车密闭性也不会低于100%,这时候水会进入车内,导致昏迷的人在睡梦中溺亡。

这种情况是汽车落水事故中,死亡比例最高的,因为谁也不会想着意外发生在自己身上。

第二种可能、如果汽车坠入水中,司乘清醒的情况:

如果汽车意外坠入水中,就算司乘人员侥幸躲过第一波冲击的伤害,接下来还要面对更大的难题:汽车入水后,发现打不开车门,车窗又摇不下来,汽车快速下沉,水涌入车内,这时候就算清醒、心理素质过硬也会慌。

可你越恐慌危机越大,面对死亡时,心跳加速、大脑会陷入阶段性失聪,身体会僵硬不受使唤,关键你可能连呼救的声音都喊不出来。

因为大脑没有遇到过这种突发状况,也不知道下什么指令,随车汽车内氧气逐步减少,大脑在缺氧下会更加混乱,最后就只能坐以待毙。

由于汽车落水是被动的,一切来得太突然,不管是昏迷还是清醒,这种情况溺亡率都很高。

反观像“骗保案”中的余某,他是主动进水,因此存活率高很多,他应该学习过自救常识,否则主动进水也是有危险的。


二、为什么车辆落水,很难逃出来,必须具备自救常识和运气?

正常情况,车辆落水,都是车头扎进水里(也有倒车入水的,这种不适合开车,就不讨论),车头朝下,车尾朝上,由于车头部分本身就比车尾重,因此会加速车头下沉的过程。

这时候水会从前进气格栅进入,发动机进水就会熄火,电瓶进水也会导致线路短路,这时的汽车就像一个“铁皮棺材”。

为什么车辆落水,很难逃出来,把车门打开不就可以吗?实际问题没这么简单:

一档汽车落水自救的实验,体重200斤的成年男子,当汽车的车门淹没1/3的时候,他开门就有些阻力;当车门淹没1/2的时候,他就需要使出吃奶的劲才能勉强打开车门,而且是在水进入车内,造成内外压力一致的前提下打开,他知晓有安全保护,还是感觉恐慌。

当车门全部淹没的时候,男子压根打不开车门,哪怕一丝缝都顶不开,这时候他心跳加速,当汽车全部进水后,他明显露出恐惧,最后使用事先准备好的安全锤破窗逃生。

作为观众我们知道是实验,但从视频中可以感受到紧张的氛围,关键实验男子知道是实验,也有保护措施,且是被吊车控制在水固定深度情况下,他都感觉从汽车逃生的难度有多大。

如果是普通司乘人员,在躲过第一波进水的冲击后,就算侥幸没受伤,人没晕倒,这时候也是相当危险的,逃生难度一定远远大于实验的难度。

根据相关实验的数据,从车辆冲进水里,到全部沉入水中,一般最少也有5分钟,也许大家觉得足够打开车门,但不要忽略一个核心因素:心理斗争!在弃车废钱,不弃车费命之间,所有人都会有个挣扎的过程

今年郑州特大暴雨,就有很多司机溺亡,原因是:没有受到撞击,水突然猛涨,却选择坐在车里等待救援,结果错过最佳开门时间,直至溺亡。

悲剧实际是可以避免的,但人性都是一样的:当面对自身利益受损时,都会有自保意识,而取舍决断的时间,就是跟死神赛跑。

那遇到汽车落水,要如何自救,要具备怎么样的自救常识才行,不靠运气行吗?

必须靠运气!

如果冲击水中,没有被碰撞晕倒,没有被汽车的部件卡住身体,同时也没有被震出内伤,那么这些都是需要运气的。

如果运气好,司乘人员要做这4个步骤,也许能保命,当然希望一辈子用不上,但一定要收藏、谨记:

第一步:车辆进水后,如果清醒,必须第一时间深吸一口气,这样能避免陷入恐慌,造成大脑断电,直到自己冷静下来,如果还是手脚颤抖,赶紧再吸气,这时候你得想明白一件事:弃车!弃车!弃车!

对于任何司机来说,车辆落水,只有放弃汽车这一条选项,必须让这个形成条件反射。

第二步、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在水没过车门1/3之前,开车门还是没有太大难度,当然得用机械方式开门,因为车上的电子设备全部失灵。如果没过车门的1/2,开门的成功只有1%,而且要足够冷静,待车内进水,水压相同,你才能打开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心理素质差一点都不可能把握住。当水没过整个车门的时候,必须放弃打开车门的想法,不然只会浪费体力,最后还陷入恐慌。

第三步、车门全部浸入水中,这时候如果运气好还有一线生机,就是破窗逃生,如果车上有安全锤、破窗器这些就可以救命,可惜很多司机是不会提前准备的。这时候只有一个硬物可以碰运气,就是座椅上可拆卸的头枕利用杠杆原理或撬或砸车窗,但是慌乱中难度很大。

第四步、如果没有机会破窗,最后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回到车尾的后备箱,在车内将后排座椅放倒,钻进后备箱找到逃生阀,这时候你还得等水全部进入车内,然后憋气才能打开后备箱,否则就算找到阀门,也打不开后备箱的门,原理等同于开车门,内外压力不一样。

但是,以上的步骤需要强大的心理,而且对汽车的构造要足够了解,就算是这样还需要运气,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因此一旦汽车落水,且人还在清醒的前提下,一定不要吝啬汽车,第一时间开车门逃生,生命只有一次,汽车还可以再买,每犹豫一秒钟,危险系数就呈几何指数增加,一旦车门不能打开,存活率几乎为零。

三、为什么车辆入水后,女人比男人的存活率高?

汽车冲进水中,不可避免会受伤,在剧烈的疼痛面前,女人的忍耐度比男人强多了,爆发的潜能也比男人强,这时候忍受力越强,就多一丝逃生的希望。

不信?

女人能忍受生孩子的痛,男人做一场生孩子的实验,那种疼痛感几乎没男人能忍受!

根据科研人员的研究,女性体内具有比男性更为丰富的神经末梢,这多出的神经受体,是导致她们感觉疼痛比男人更加强烈的真正原因,也是忍耐更强的前提。

因此在意外的落水事故中,一旦受伤,女人可能比男人顶事,为母则刚的道理就在这里

关于汽车落水,有以下三个误区,你知道吗?

误区1、车辆落水后会瞬间沉到水底,是真的吗?

假的!汽车落水后不会马上沉下去,毕竟汽车相当于一个大铁皮盒子,本身也有一定的浮力,尽管密闭性不是100%,但水要完全进入车内也需要时间,一辆汽车冲进水中,一般是5-10分钟才会全部沉下去。

误区2、打开天窗能逃生,是真的吗?

假的!汽车只要进水,电路第一时间短路,而天窗都是电动的,没电想手掰开都不可能。

误区3、用塑料袋套在头上,塑料袋里的空气可以提供氧气,确保在水中的安全,是真的吗?

假的!汽车一旦开始进水,车内的空气就会被水挤压出去,而塑料袋只能存有限的空气,搞不好氧气还没吸几口,反而造成二氧化碳中毒,严重会引起反射性呼吸骤停,甚至死亡。

写到最后的几句话!

与其学习在车辆落水后如何自救,还不如早做预防避免车辆落水,酒驾、D驾、跟人开斗气车、飙车,但凡有这些行为,还是不要害人害己了,一旦落水后果不堪设想。

希望广大司机朋友,车里最好备一个安全锤放在正驾驶座椅下,或者买一个破窗器随身带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东西关键时候真能救命!




我要说这都是命你肯定不信!而车子一旦落水到进满水沉底,平均也就是一分钟的事情,而就在这一分钟里面,很多人都必须得很死神赛跑,大多数人终究是没跑赢死神的!从车子落水的那一刻起,死神就开始在水里拉你的腿了!那为啥跑不赢死神呢?很多人可能会不信,觉得车子落水了很容易自救很容易跑出车子的,我想告诉这些人,这都是典型的影视作品看多了,不懂这短短一分钟内面临着的惊心生死时刻!

1、大多数车子在落到河里的那一瞬间,所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力撞击力,可能会让人短暂昏厥的。甚至安全气囊弹出来打到你脸上,总之这一瞬间就会让你发懵发晕,你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反应甚至压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你试着想一下,车子冲到水里的阵子,整个车前没有全是水茫茫一片,甚至没有任何视野,你又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面,等你回过神来也得20-30秒后了,而剩下给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你还得忍着撞击产生的疼痛,如果直接被卡住动弹不了了,或者直接晕掉回不过神来了,那基本就没什么事了。

2、很多车子在落水后的姿态通常车头迅速被水淹,会很快导致里面电路短路车门锁死车窗锁死。现在的车子基本上都是电子锁电动车窗的,一旦发动机进水电屏电路进水,整个汽车控制系统失灵,导致你车窗打不开车门打不开。你可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水在车里满起来,确又打不开门窗无能为力,随着水越来越多车子下沉,你的视野越来越小,空间也越来越小,就算你意识很清晰,胡乱抓玻璃踹车门,你很用不劲使不上力,加上车内进水操作不便,很快会随着车子一起沉没缺氧窒息。落水时的姿态如果是车轮朝天的那种,那人在车里想解开安全带想翻身自救,就更难了。

3、落水地方的客观条件也是决定能不能自救成功的原因之一。假如你落水的时候,车子和水面的落差有10米的话,那基本上没救了。如果车子落水的地方比较平缓和沙滩一起直接开进去的,那希望比较大一点。假如落水的地方水很浅,假如落水的地方不是粪坑臭水沟。如果你落水店的群众比较多,能在你落水时第一时间赶到展开营救,那么获救的希望会比较大一些。如果你车况好密封性好,可能落水沉没的时间会久一点,施救者或者你自救的时间充足那也希望会大一些,如果你落水的时间开着车窗也能很快自救。如果你落水在晚上人烟稀少的地方,那基本上就没戏了,有些甚至落水几天才被发现。

4、个人平时的安全意识和驾驶习惯在关键时刻也可能会决定能否自救成功。假如你平时在车内固定的地方放着一把碎玻璃的铁锤(注意是固定住,不然车辆落水的瞬间产生的冲击力可能让你找不到铁锤的);假如你平时开车有开窗的习惯;假如你在行驶至有江、河、湖泊等有水的地方,能谨慎驾驶不大意;假如你平时不疲劳驾驶;假如你落水的时候意识到严重性等等。这些平时的细微因素都可能影响到你在落水的时候能否自救成功的。所以平时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说什么落水后要淡定不要慌乱之类的,都是瞎扯淡!2012年一个研究生学历的人驾车进入了北京的某个隧道,从隧道一开始水很浅到后面雨越下越大,甚至期间还打电话给过自己的妻子求救,甚至用头去撞车玻璃,最终在车里看着水涨起来漫进车里,活活看着自己被水淹死,都没有自救成功。在这种高智商的人、遇到的情况都还不算复杂的情况下,都没能自救成功,更别说一般人在驾车冲进水里的那种极端情况下还能成功。当然有很少数的幸运儿能够被救或者自救成功,但大多数落水就意味着死亡。

很多事情就是这么巧合,错误的时间你开着车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意外,你说这是不是命!一旦出事,多少家人朋友再后悔再内疚也无济于事!




我想说,就算车内全部注满水,我也能从里面安然无恙逃出来,你相信么?

2018年8月,云南一名司机拉着父母、妻儿一共6人,在回家途中由于车辆失控,汽车一头扎进路边的深池塘。经过全力抢救后,5名人员不幸溺水而亡,这有这名司机侥幸存活下来。

因为第二天就是孩子开学的日子,这名司机提前从老家把孩子接回城里,顺便接上父母去城里待上几天。本该开开心心地送娃上学,赡养母亲,共享天伦之乐,可这一场事故,瞬间摧毁了一个家庭。

这样的案例每年都会发生,可谓是数不胜数,能够从落水车辆中存活下来的人,真的很少

那么车辆在落水后,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溺水而亡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自救呢?

下面,我们就一同探讨下这个问题。

车辆落水后,为什么大多数人会溺水而亡

1、车辆落水时,强大的冲击力会把车里的人撞晕

大部分人认为,水是非常柔和的,就算是从高空跳下,落自水面上也不会受到伤害,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汽车失控时,受车辆速度、自重、地球引力和水面张力的影响,失控的汽车碰触水面的瞬间,其冲击力不亚于一辆汽车撞向水泥墩子,这种强大的冲击力足以把车里的人撞晕

就算是安全气囊弹出,同样免不了被撞晕的危险,因为安全气囊的弹出速度每小时300公里,能够产生180公斤的撞击力。试问一下,谁能承受这样强大的撞击力还能保持清醒。

一旦车里的人员被撞晕,在昏迷之中就会溺水而亡。

2、就算没有被撞晕,车里的人也无法保持理智,失去最佳逃生机会

侥幸车里的人没有被冲击力撞晕,车辆在落水后,车里的人根本无法保持冷静的头脑,毕竟大部分人这一辈子都没遇到过这种突发状况。

在这种突发情况下,车里的人会惊慌失措,大脑处于“死机”状态,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随着水位不断的上涨,还会做出一些反常的举动。

在车辆刚落水时,无疑是最佳的逃生机会,这个时候可以轻松的打开车门逃生。但已经失去理智的大脑无法下达“逃生”的指令,或者说我们的身体已经不受大脑的控制,从而失去了最佳逃生的机会。

3、自救方法不对,白白耗费体内的氧气

车辆在落水之后,水会顺着汽车缝隙快速涌入车厢内。大部分人的自救方法是:车厢内的水位快要没过头顶时,很多人会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始猛推车门。

使用这种自救方法的人,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要知道,汽车落水时由于车头较重,一般是以车头向下、车尾向上的姿态沉入水中,当车厢里的水位没过头顶时,汽车后排还有一定的空间存有空气,车厢内外有着强大的压力差。

在这样压力差面前,车内的人根本打不开车门,等车厢内完全注满水,车内外的压力均衡之后,车门才会被轻松打开。但由于之前的剧烈活动,耗费了体内大部分氧气,憋的那口气不能支撑被困人员游出水面。

车辆落水后,应该如何自救呢?

针对这个问题,国外做过一起节目,用一台起重机把汽车放入泳池中,来模拟车辆落水后如何脱困。

在这期节目中,实验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了四次模拟,其中2次成功脱困,2次失败。

第一种情况:车辆刚刚落水,车厢内的水位刚刚没过脚面,坐在驾驶位的实验人员能够轻松的打开车门逃生。

第二种情况:车辆落水后,车内的水位到达膝盖的位置,车外的水位没过车门一半,实验人员费了半天劲也没打开车门。

第三种情况:车辆落水后,实验人员在水位没过头顶瞬间深吸一口气,开始挣扎着打开车门,同样以失败告终。因为车厢内还有一部分空气,压差的存在根本无法打开车门,提前剧烈的活动让实验人员打开车门之前,就耗尽了体内的氧气。

第四种情况:这次实验人员坐在座位上,憋一口气静静等待车厢内注满水,汽车内外压力均衡后,轻松的打开车门。由于这次没有提前剧烈活动,实验人员体内的氧气非常充足。

由此可见,车辆落水后,脱困的最佳机会是车辆刚刚落水;第二次脱困机会,是水位即将没过头顶的时候,憋一口气,等待车厢内注满水、内外压力均衡后,打开车门逃生。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车内放一把破窗锤,利用破窗锤砸碎玻璃逃生。使用破窗锤的时候,不要敲击前后挡风玻璃,因为那里的玻璃比较硬,不容易轻易敲碎。可以敲击侧窗户的四个角,达到一秒破窗的目的。

有人说,汽车后背箱有个逃生阀,可以打开逃生阀从后备箱逃生,是真的么?

在我看来,这个方法并不靠谱。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如何从车厢进入后备箱都是个问题。有些汽车后排座椅可以放到直通后备箱,可并不是所有汽车都可以。有些汽车后排只有中间一小块的部位直通后备箱,就拿下图来说,这么小的空间,脑袋估计都钻不过去。

其次,就算能够钻进后备箱,你知道后备箱的应急逃生开关在哪里么?估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吧,咱们平时开始,很少会注意到后备箱逃生开关,有些司机甚至都不知道还有逃生开关的存在。而且,有些汽车的逃生开关是隐藏的,或者需要特殊的工具才能打开。

在车辆落水如此紧急的情况下,3-5分钟车辆就会完全沉没,根本不可能给你充足的时间去后备箱找逃生开关,等你找到了,也就错过了最佳逃生时机。

说在最后

汽车落水后,首先一定要冷静,只有头脑冷静下来,才能想到合适的自救方法,很多遇难者都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没有保持镇静,惊慌失措下丧失了逃生的机会。

其次,一定要在车辆落水的第一时间,打开车门逃生,拖得时间越久,逃生的机会越渺茫。

最后,建议大家随时在车上放一个破窗锤,虽然希望一辈子都用不上这东西,可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这玩意真的能救命。




我们都知道,求生是动物的本能,人类也是如此,但很多人在车内溺亡前,并没有挣扎的痕迹!

这完全不符合逻辑,即便是很多自我结束生命的人,在生命最后一刻都会激烈挣扎,这是生物本能,除非意识处于昏迷状态,大脑无法有效接收跟发出指令。

就像很多火灾遇难者一样,真正被大火烧死的没几个人,绝大多数都是先陷入昏迷,最后才死亡的。

那么车辆落水的情况呢?

人是如何在车辆落水时,失去意识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车子的安全设计了,当车辆在落水前发生事故,安全气囊很有可能弹出,就算没有事故,车子如果跟水面落差较大,在重力的作用下,车辆又因为设计问题,前头会跟导弹头一样“从天而降”。

车辆跟水面碰撞的那一瞬间,车辆遭受到的冲击力,会让安装于车辆最前面的传感器,以为车辆遭受到了严重的撞击,所以安全系统会弹出气囊来保护车内的人。

那么安全气囊有没有可能让人的意识产生昏迷?

根据大量数据指出,通常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时间为0.2秒,而气囊必须在驾驶员遭受重创前弹出,所以气囊在设计时,它的弹出时间为0.02~0.04秒。

气囊在短时间内突然弹出,也就意味着速度很快,一个物质的速度越快,冲击力就越强,就好像一根针以宇宙最快速度撞击地球,也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所以,安全气囊是完全存在将人直接“弹晕”的可能性的,就算没有直接弹晕,把人给弹迷糊也很危险,意识处于迷糊状态的人,在车辆落水后的黄金两分钟内,不太可能成功自救,所以很多落水车辆被捞出来,结果发现里面的人在溺亡前,根本没有挣扎求生的痕迹。

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车辆落水后该如何自救?

抛开敞篷车不谈,目前市场上的汽车都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车辆在落水后,玻璃跟密封条能有效将水阻隔开来,但同时车辆也无法达到绝对密封状态,所以外部的水还是会通过各种孔洞慢慢渗透进车内。

在《好奇实验室》中就曾做过车辆落水的实验,从落水到沉没的时间为2分钟,也就是说,车内人员的黄金自救时间就只有2分钟。

而市面上的轿车基本都属于电动门窗,当车辆涉水短路后,电动门窗也会处于失灵状态,所以当车辆落水后,第一步就应该立马解开安全带,从车辆落水那一瞬间起,大概有5~10秒的时间,是可以打开车门的,因为此时的水还没有“压”住车门。

如果能打开车门,立即游出去就万事大吉了,如果前门由于水压问题打不开,也可以尝试后门,因为车辆前端较重,沉入水中时,车头会偏斜角度向下沉。

如果车门的一半被水覆盖了,此时就不要试图打开车门了,因为外部的水压会从外侧“顶”住车门,这个力远超正常人的推力。

所以此时应该赶紧摇下车窗玻璃,身体从玻璃缝中赶紧逃出去,万一电动门窗因涉水失灵,那就赶紧找尖锐或坚硬的物体。

例如螺丝刀、锤子、高跟鞋、扳手等等,都没有也可以把汽车座椅的头枕拆下来,将尖端对准车窗的角落部位撬,注意是撬,不是砸,锤子当然是砸,基本分辨能力得有。

记住,不要去撬(砸)前挡风玻璃,因为这块玻璃的各项指数要高于侧面玻璃,如果车里有破窗工具那就最好了,就像现在公交地铁上,都会配备专业破窗工具。

玻璃是贴膜的,撬碎后不会跟普通玻璃一样脱落,此时就需要双手借力,用双脚往外踹,趁着水还没彻底淹没车内,赶紧从玻璃窗口逃出去。

如果以上都不行,那就等最后一个逃生机会,当水漫满车内空间前,人体朝有空气的地方靠,当外部的水灌满车内空间后,此时内外水压相同,打开车门就很轻松,所以最后深吸一口气,然后打开车门,快速朝着水面游去。

以上就是车辆落水后的黄金逃生机会,当然还有个办法,很多人都不知道,甚至就算知道,也没有操作过,强烈建议此项技能被列入驾照考核。

如今市场上绝大多数车辆,都有后备箱逃生通道的功能,也就是后备箱暗道,当车辆落水且没有任何辅助逃生工具后,此时可以钻到后排,找到开关后将后排座椅放倒,接着人体钻进后备箱,找到后备箱锁芯堵盖,用随身携带的钥匙等硬物撬开盖子,接着顺时针拨动锁芯,后备箱就会打开。

这属于机械装置,就算车辆落后,电子系统失灵,以上操作也是可以行得通的,强烈建议大家平常多演练几遍,此外还有汽车更换轮胎的操作,很多人连千斤顶都不会用。

但危机到此还没有结束,普通人即便从车内成功逃出,也会有恐慌心里,从水中游向水面的过程中,往往会迷失方向,最终缺氧窒息而亡,正确的做法是找亮光,或在上游过程中,跟随气泡的方向,这样就能正确到达水面。

不会游泳的人,从车内逃出后如何自救?

在《全球溺水报告》中显示,全球每年约有37.2万人死于溺水,每小时约40人,其中我国每年溺亡人数约5.9万人,所以看来学会游泳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体的密度约为985 kg/m^3,水的密度为997 kg/m^3,人体密度虽然小于水的密度,但由于差距太小,不能100%保证人体就一定能浮在水面上,目前科学界有效的两种自救法分别为水母漂跟仰漂。

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讲,当自己落水后,恐惧心理对导致四肢不断挣扎,越是这样就越容易溺亡,所以不管是水母漂还是仰漂,第一步就是尽快让自己的情绪恢复平静,节省体力等待救援者的到来。

水母漂的做法是人体在深吸一口气后,脸朝下埋入水中,双手跟双脚向下自然伸直,跟水面呈垂直状态,当需要换气时,双手向下压水,双脚前后夹水,在水的反作用下,快速仰头猛吸一大口气,然后缓慢吐气,千万不要憋气,循环往复等待救援。

仰漂顾名思义就是让人体飘在水面上,因为人体肺部就是气囊,但肺部充满气体时,只要不胡乱挣扎,在人体放松的情况下,仍然会浮上水面,当处于平衡状态后,人体只要做到平缓的吸气吐气,便可以仰面漂在水面上,切记不要胡乱挣扎,也不要使劲把头探出水面,否则很容易打破平衡,对不会游泳的人来讲,稍有不慎就会溺亡。

结语

综上所述,车辆落水自救的黄金时间仅有2分钟,而且自救机会很少,普通人很难做出反应,就算能把握住机会逃出落水车辆,万一不会游泳,生还的几率就更加渺茫了。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车辆   人员   都会   车头   车门   车窗   水面   车子   水中   这时候   司机   玻璃   情况   时间   财经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