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到了初中就会有很多的学生掉队,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确实有些扎心,作为一名初中老师,我是深有体会的,很多小学成绩不错的孩子,到了初中出现了明显的掉队,甚至沦为学渣,有的甚至弃学。究其原因何在,我给大家简要分析一下。

小学到初中之间需要一个过渡

小学主要是三门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内容上相对比较简单,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比较少;而升入初一后,一下子增加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学习的容量上至少是翻倍的。如果一个孩子还按着小学的节奏去完成初中的学习任务,显然是不够的。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当年考初中的时候,我是班里第一,全校第二,当时一届只招两个班,我们是重点初中。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啊!我记得第一次期中考试之前,我就是按照小学时候的节奏学习的,但是当期中考试成绩下来的时候,我傻眼了,自己才考了班里第15名(一共45人)。这个时候我才着急了,一是功夫比之前下得多了,二是主动和比我成绩高的同学在一起,看看他们是怎么学习的,然后“见贤思齐”,期末考试的时候,基本上到了前五名,或者前三名,我也记不清楚了。

考试

我对名次是不怎么重视的,更重视知识学得是否扎实,深信厚积才能薄发。每次考试完,我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丢分的。如果仅仅是因为粗心丢分,无关紧要,下次不粗心就上来了;如果是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就把那个知识点所在的章节好好复习一下。

初中的知识不仅容量大,而且难度也增加了,特别是增加了物理以后,掉队的学生会更多。很多知识与我们的经验相差越来越远,用生活中的常识去描述或者理解这些知识,显然有了困难。这个时候,不仅需要增加功夫,更重要的是对大脑的运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脑子就得跟上变化,如果这两样的其中一样跟不上来,结果就会出现掉队。

如果能够很好的过渡过来,那么就能够继续前进,如果过渡不好,就跟不上来了,时间长了就会厌学。

小学的成绩不排除有欺骗的成分

如果不是通过掐尖编的重点班,按照正态分布,一个班级的优秀生和差生数量都是比较少的,大部分是中等生,是一个三角形或者纺锤型的结构。一个班级里面如果大部分都考90多分,显然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正态分布

一个40个人的班级,正常的应该是有五六个特别优秀的,各科能上95分以上,其中有一个最厉害的,谁都追不上;七八个勉强上90分的,有时候会掉下去;五六个怎么努力也很难及格的;余下的,大部分就是七八十分的。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如果40个人大部分都考90多分,这里一定会有很多的水分。真的不是这个班的孩子有多优秀,这个老师有多牛,这里一定有很多见不得人的东西。

1.出题太简单

有的学校,或者老师,为了学生的成绩好看,考试题出得非常简单,没有难度,都是常识性的题,或者是刚刚练习过的题,这样,学生做卷子就显得非常容易,也很容易得高分。

2.给分太宽松

比如作文,小学里很多老师作文给分几乎是满分,仅仅扣一两分。而到了初中,40分的作文,老师动不动就会扣掉10分,甚至更多。仅这一项,语文分就差了不少。再比如阅读题,很多都是主观题,有的老师扣分扣得狠,有的扣得松。同样一份试卷,有的老师可能给90分,有的老师可能仅仅给到70多分。

3.靠死记硬背

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成绩高一点,完全违背学生成长规律,将学生的学习公式化。比如,作文不教孩子怎么写,而是背范文,考试时候套就行了。很多非常有趣的知识,在老师的公式化之下,变得索然无味。尤其语文,本来都是选择的古今中外最优秀的文章,但是语文课一上,就让人有呕吐的感觉。

这样,长期下去,虽然表面上成绩挺高的。但是,孩子学习是被动的,没有兴趣的,一旦到了初中,老师管得不够狠,也不再使用套路套高分,这样的孩子一定会掉下去的。

初中更需要自我管理和约束

与小学相比,老师对学生的管理相对会“松”一些。因为小学老师基本上是一天与孩子在一起的,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而初中老师,一天只有一节课,其余的课是别的老师上的,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等等,各种事务也比较繁忙。如果一个孩子出现一些小的波动,可能暂时没有发现,即使发现了,也无法盯紧你。

如果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不自觉,就很容易掉队的。而且一旦掉队,很难拾起来,特别是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的,更是不可能起来的。

大脑没有很好用起来

初中、高中,知识越来越难,越来越抽象,如果从小就不愿意多动脑子,仅仅是老师教什么就是什么,缺乏深度思考,这样的孩子,迟早会掉队的,也许是初中,也许是高中。

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动脑子,学会思考。真的不是小时候会背几首唐诗,小学多上几次辅导班就能够高枕无忧的。

学会思考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你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即使现在是小学一二年级,如果不加以改变,一样能够看出他到初中会不会掉队。




作为一名高中老师,我从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出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 不仅小学对成绩具有欺骗性,初中成绩也有欺骗性!整个从小学到高中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发掘和不断淘汰相互叠加的过程。

先说小学阶段。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小学的考试,都是考基础知识,考察的不是孩子的智商,而是孩子的学习习惯。一位资质中等的孩子,如果学习习惯比较好,做题比较仔细,就能够得高分;有时候,针对某一学科进行一定时间的强化训练,也能有效提高成绩。所以,小学阶段的成绩,真的不能作数。尤其是数学,你要是看到孩子在小学时每次数学考试都能考95以上,就认定孩子是个读书的料,那恐怕会让你失望的。看看现在小学里的成绩,期末考试数学班平均怕是不止95分,我印象中我孩子有一年班级的数学平均分是98分,没考满分就要挨老师批评了。这种成绩根本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我26年前小学毕业。当年班上50个人有36个人数学考了满分。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数学老师“辣手”啊,平时算错一道计算题要抄写20遍,有时候还会被拧耳朵,所以大家都战战兢兢尽量不出差错。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小学的数学题没有太大的难度,资质中等的孩子如果时间允许、如果足够仔细,应该能考满分。我印象中有一位小学老师,她的孩子和我同班,那时数学一直也是90多,毕业考试也是满分。但是到了初中基本就在中等偏下。那位老师和别人谈论孩子成绩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家孩子小学时的数学考试经常满分的。

初中的学习要求要比小学高很多,而且科目有了明显的增加。有一部分孩子先天条件不足或者学习态度很差无心学习的,首先被淘汰掉,还有一部分孩子由于性子慢、学习能力稍弱,无法应付日益增多的学习科目和作业量,可能在初一时还勉强应付,但到初二初三时,也逐渐被淘汰。 这些被淘汰掉学生里,就有一部分是小学时能考满分的。上面我提到的36位毕业考试时数学满分的同学,最终考上高中的不满十个,就是个很好的证明!

当然,在初中阶段,有一批同学虽然智力不是很突出,但是肯吃苦,又有家长配合,在初中阶段花费了远多于一般同学的时间精力和财富,在中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同学往往学习态度很好,愿意为了提高成绩埋头苦读,部分家长甚至愿意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付出很大的代价给孩子请所谓的“一对一名师”辅导,通过大量挤占周末和平时的休息时间来提高成绩。最后,勉强挤进了高中,甚至有些孩子还很幸运得取得了较高的成绩进了重点高中,但高考,就很难这么幸运了。

高中的学习,真的是对智商的考验。理科的难度,远高于初中,文科又不再是传统观念里的以背书为主,其对理解层面的要求,大大提高。所以高中的学习,首先拼的是智商,其次拼的是态度。有些学生和家长认为,可以像初中一样花钱请名师辅导,关键是你有时间吗?高中科目多,难度高,应付课内作业就已经疲于奔命,哪来时间和精力再去参加课外的辅导?另外,有些课程的难度,课内听不懂,课外就能听懂了吗?

我的上一届学生里,有17位同学来自高一时的重点班!注意!我带的是文科班!文科班在我们学校是属于第二梯队的,一般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选择的。居然有17位重点班的同学选择文科班,说明了什么?这其中却是有几位是文科比较出色、适合读文科的,大部分的却是理科不行被迫选文科的。在最后的高考中,最后的十五名里面,有七位是当初重点班的同学!而我带的2014届,高考成绩班级垫底的两名同学,居然都是曾经重点班的同学。以上两种情况,其实都是由于这些同学在初中阶段进行了疯狂的补课,而其本身却是资质平平,其中考成绩,已经达到了巅峰状态,进入高中就开始走下坡路。

所以,小学和初中的成绩,都具有欺骗性!真正能说明成绩的,还是要到高中!要看高考!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二句:行百里者半九十。

小学成绩和初中、高中的成绩没有什么两样,并非具有欺骗性,只要没有其他的抄袭或者弄虚作假,它都是真实的,都是孩子、老师、家长等等人努力的结果。

那为什么很多小学高分孩子到了初中就会掉队了呢?

这也很好理解,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小学的成绩不代表初中的成绩,世上哪里有一劳永逸呢?人们永远在进步的路上,你不努力自然要落后。比如我们中国领先世界几千年,不是也有落后的时候?

二、小学的知识点有限,并不能完全反应出来所有孩子的智力差别。我举个例子,比如只考五乘以五,那么全班普遍都能打一百分,在这个时候,就不能完全显示出来孩子的真实水平,而小学更在意的是普遍的教育,而不是选拔教育。

三、小学的人员有限,而初中和高中学生的来源就相对广泛,至于大学就更加广泛,来自五湖四海,甚至国外。你在一个小村庄里是人才,在一个镇子里就未必是人才,在县城里就未必是人才,在城市里就未必是人才,这跟你的对手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小学里有二十个优秀,而几个小学凑出来的初中,依然只有二十个优秀,换言之,也就是有几个二十的所谓优秀的帽子丢了。

四、初、高中是淘汰赛,就是要决定出来优劣,所以不管你多优秀,也不管你多差劲,总之都要选拔出来你们这届里优秀的人,划个界限来,而这个线就是淘汰的依据,你打98分,你的对手100分,你就被淘汰;你打60分,你的对手打58分,你就晋级,所以题难题简单在这里意义不大,而你在这批人里的位置才是决定你是否晋级的决定因素。

五、其实我们不要被这种假象欺骗了,优秀中出现优秀的概率更大,那种小学不算优秀的,突然初中优秀的,毕竟是极少数,而且这样的人,基本是聪明的,在小学里也学习到了知识,不过是因为马虎或者没在意,而没有显露出来,但是只要他认真了,那么就会回到事实中来。因此保持优秀是非常必要的。

六、知识往往都有连续性,也必须储备,优秀的孩子,自尊心和自律性更强,基因、习惯、志向、辅导、教育、兴趣、体力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成功的孩子,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总之不外乎,家庭、学校、自身、社会,而基因是我们暂时决定不了或者已经在出生的那刹那间就已经注定了的,所以我们只能后天从各方面去努力培养和改善。

七、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家长都能继续辅导孩子读书,可是到了初中或者高中,多数家长都没有了辅佐的能力,孩子也容易迷失,进而浪费大好的宝贵时光,就出现了上述的情况。而家长也只能喊口号,说大道理,但是教育不仅仅是这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点点滴滴的的灌溉,是言传身教。尤其是对高手的培养。

还是那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没有读成书,也不要放弃对自己人生的追求,因为这个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努力去做,终归会有收获,万紫千红总是春:工匠精神值得拥有。

在学生的教育领域,我更关心不算聪明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多动不能集中精力或者有些其他毛病或者不好习惯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不错的实践成果,有的孩子考上了研究生。另外对于小、中、高的各科教育问题,我专门写了一个专栏《献给家长和孩子们的一些秘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交流和分享。




也不能说有“欺骗性”。从逻辑来说,前面好的不能保证以后好;但是低段很不好的以后肯定没戏;能够后来追赶上来的在低段至少不能太差。

和长跑类似。开始起跑时前面一大堆挤一起,中途慢慢拉开距离,有领跑团队;但是有些人会发力改变名次;最后拿冠军的大多产生于领跑团队。

自己保持好的学习习惯。掉队的就是别人。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是真的。其实不只是小学的成绩有欺骗性,初中的成绩也有欺骗性。因为从小学到高中就是一个不断异军突起和不断淘汰的过程。


接下来就以我自己和身边实实在在发生的事为例来谈谈吧。我是2000年在我们县城上的小学,我们那会儿学习科目少,每天重点学习的就是语文和数学,英语一个星期都只有2节课,更不用说什么自然和道德了。在我们学校,期末成绩前五名就有“三好学生”,我基本上每年都得三好学生。语文数学老师也非常看好我,一般有什么竞赛报名,都会让我报名参加,偶尔也会得个奖。对于学习认真,努力的我来说,小学阶段根本没什么难度。


从今天的小学阶段来谈,市里面的小学里那些一二年级的学生期末考试,特别是数学科目,每个班级平均分基本上都在90往上。人家问你数学考多少分时,低于90分你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到了初中阶段,入学考试我考得挺不错的。开学那天,我和伙伴们一起去看分班。七(1)班和(2)班是好班,我被分在了七年级(1)班,这个学校最好的班级。上了几天课我才发现,能考进这个班的学生都是县里面小学阶段的佼佼者。班里一共有五十多位学生,光是教师子弟就有11位。大多数上我们课的老师家的孩子都在我们班,人家凭实力上的,成绩也很不错。


初一的时候,只有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重点科目就是语文数学英语。毕竟比小学也就多了一门重点科目。我学起来感觉也还可以,每次考试排名的单子都会贴在班级里自己去看,我基本上都在二十多名的样子。开学典礼发奖状时,我还得了一张奖状呢。


到了初二,又增加了一门主科叫物理。这门学科我以前从来没接触过,因为我这个人比较慢热,老师讲课时,我总是后知后觉,当我想明白的时候,老师下一道题都快讲完了,搞得我很不适应。因此,到了考试时,我的成绩老是被物理拖后腿,已经排到了三十多名。到初三的时候,又学习了新的科目化学,我更是力不从心了。因此,一下子滑到了四十多名。老师也不关注我了,一下子一种落差感油然而生。


值得庆幸的是,中考的时候发挥正常,勉强考到了县里面最好的一所高中。我心想,还好,如果考到了不好的高中,茶余饭后肯定会成为村里人的谈资。


到了高中,初中时我们班考试排名排在我前面的同学,被分在了高中尖子班。高一的时候还好,高二分文理科时,就发现有一部分尖子班的同学被分在了普通班。开学时,班主任说我们班也有一个从尖子班下来的同学,让我们好好学习,普通班一样可以考大学。


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认输。临近高考时,我每天都在不停地刷题,每天晚睡早起,果然付出还是有回报的。


高考时,我上了二本线,超过二本十多分。高考聚餐时,互相讨论考得怎么样,那些初中厉害的同学,有几个都只考了一个能上三本的分数,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总结:不止小学到初中会有很多学生掉队,初中到高中仍然会有很多学生掉队,这确实是真的。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加油吧,致每一个奔跑在学习路上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欺骗性   初中   成绩   小学   学生   满分   科目   很大   阶段   同学   高中   老师   优秀   数学   孩子   考试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