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八路军第115师整编7个教导旅,为何称“教导旅”?

1940年10月,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115师将所属部队先后整编为7个教导旅。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部队整编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红军主力作战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根据规定,八路军下辖3个师,每个师下辖2个旅,定员15000人。

然而,随着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猛烈发展,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也迅速扩大。

1939年、1940年,是八路军大发展时期。

1938年底,总兵力为15.6万余人,1939年已发展到27万余人。

由于发展迅速,干部新、成员新,加之战斗频繁,许多部队未及教育和训练,因此,部队的军政素质急需提高,组织体制急需整顿。

因此,八路军总部于1939年2月1日、6月23日和1940年2月21日连续发出整军训令。

在军政整训的基础上,我军进行了组织编制整顿,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计划1939年两期共整编60个团(实际整编61个团,超额完成任务),1940年两期整编50个团。

显然,团的数量增多后,必须要再新设旅一级编制,才能更好的领导抗日游击战争。

因此,1940年,我军除加强充实原有的各主力旅外,又组建了许多新旅。

115师先后整编了7个教导旅;山东纵队先后编成5个旅;129师和冀鲁豫军区先后编成9个新编旅;120师先后编成2个独立旅;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先后编成2个警备旅。

老蒋不可能给咱们新编旅番号,所以,当时,各师、军区新编的旅,有教导旅、独立旅、警备旅、新编旅等。

那么,为什么115师整编的旅叫教导旅呢?

教导旅

当时,我国教导旅的思想,来自德国和苏联。

老蒋的德国军事顾问,非常强调教导旅的作用,鲍尔帮助老蒋在南京训练并装备了一支教导旅,并认为他应作为老蒋“新军队的基石”,而塞克特甚至认为“(国军现代化)第一注重训练教导旅”。

而东北抗联教导旅成立,则既要坚持斗争,又明确承担了培养军事政治干部,为将来抗联队伍壮大准备骨干力量的重要使命。

总之,教导旅的特点,是在承担作战任务的同时,侧重于培养政治军事干部等骨干人员,为将来队伍的扩大培养骨干力量。

而当时的115师的部队,是最适合承担这种使命的队伍了。

115师的形势

1938年5月,115师接到指示,首先派遣了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进入山东,与当地的抗日武装会和,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1938年12月2日,奉八路军总部的命令,115师主力挺进山东。

经过1年多的奋战,到1940年7月,115师进军山东的工作全部完成。

此后,中央多次指示,由115师统一山东的军事指挥。

当时,山东的斗争形势十分复杂,但发展空间也非常大。

此时,山东分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除苏豫皖编曲和苏皖边区划归中原局领导外,包括鲁西、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冀鲁边根据地,人口1200万,土地3.6万平方公里。

在各根据地中,山东地区的人口、经济条件都相对较好。

同时,自1937年10月日军大举进攻山东以来,国民党部队(以韩复渠余部为主)除一部分做了伪军外,许多都自树旗帜,占山为王,成为各种各样的杂牌部队。

这样复杂的形势,虽然给115师带来了困难,但也给115师的壮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这一形势下,山东分局提出了一面发展、一面巩固的方针。

要一面发展,一面巩固,就需要115师培养出大量政治军事素质过硬的骨干。

115师的人才基础

115师是井冈山部队的底子,当年井冈山会师时的老部队,大部分都编入了这个师。其中包括红一军团、红15军团和红74师。

这些老战士、老干部,都是久经考验,政治军事素质过硬的。

显然,此时的115师,拥有大批适合成为骨干的储备人才。

因此,以教导旅的方式整编115师的部队,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是便于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的。

再次调整

115师在此次整编后,屡屡打击日军,多次粉碎敌人的扫荡。

不过,此后,形势又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百团大战后,尤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调整方略,对国民党执行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对正面战场不举行大规模军事进攻,以主要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试图摧毁我抗日根据地。

此外,1941年,华北地区又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这一形势下,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入了严重困难的局面。

1941年11月,中央做出指示:各根据地脱产人员原则上不得超过人口总数的3%,主力军实行“精兵主义”,主力军与地方军的比例,在山区为2:1,在平原为1:1,在某些最苦难的地区,主力军全部地方化。

根据指示,1942年8月,山东军区成立,原115师和山东纵队各部队的番号取消,抽调出最精锐的13个团为主力部队,直归山东军区指挥,其余各部队则地方化。


115师的这7个教导旅,仅仅存在不到2年。

不过,无论是反扫荡的作战,还是培养骨干人才,各教导旅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1938年3月,第115师师长林彪意外中枪重伤,部队由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领,继续在吕梁山区对日作战,不久接到了支援山东抗日战场的任务。说明一下,在115师主力东进之前,我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武装主要是“山东纵队”,也就是山东人民起义部队发展起来的抗日武装,虽然当时已经壮大到近25000人,但毕竟不是正规军的底子,战斗力较弱。


(林彪)


所以从1938年7月起,延安抽调八路军第115师和第129师各一部,开始挺进山东,与山东纵队并肩作战,最初东进的是第115师第五支队和第129师的津浦支队(基本以团为基干编成)。期间第115师的其他部队,也分批开赴山东战场,及至罗荣桓、陈光率领师部和686团也到达山东的1939年3月,第115师主力已经在齐鲁大地完成了战略展开。


到了1940年7月间,八路军第115师的师部、所属第343旅全部及344旅大部,分别活跃在鲁西、鲁南、湖西、冀鲁边、冀鲁豫边、鲁东南等地区打击日寇;山东纵队则活动于鲁中、鲁东南、清河、胶东、苏皖边地区,而第129师的一部则活动于鲁西北地区。至此,三大系统的部队基本有了自己的作战区域,其中尤以第115师主力发展得最为迅猛。



毕竟是老红军的底子,又是整建制开来山东,而且山东人口稠密,所以分兵发动群众建立若干抗日根据地之后,一个连没多久便可以壮大为一个营甚至一个团。至1940年的秋天,115师所属部队已经从不到20000人(初建是15500人,但是在挺进山西后有一定发展),猛增到近70000人,部队番号既有原来的番号旅、团,也有新建的支队、大队,确实有些杂乱了。


如此混乱的编制和番号,不利于115师师部的指挥,所以整军和整编势在必行,于是1940年的秋冬,罗荣恒政委主持了整军工作。按照当时的实有兵力,以2000余人为一个团计算,足足可以编出来30多个团,那么一个师部指挥30多个团,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如果继续采用支队等临时编制,又显得不那么正规,于是决定新建若干“教导旅”。




第115师最初编组了六个教导旅,后来又增加了一个,每个旅下辖三个团,而没有编入各旅的其他作战团由师部直辖,这七个教导旅分别是:


教导第1旅由原苏鲁豫支队编成,旅长为彭明治。

教导第2旅由原苏鲁支队、鲁南支队及115师独立支队整编而成,旅长为曾国华。

教导第3旅由原运河支队及115师独立支队一部合编而成,旅长为杨勇。

教导第4旅由原343旅黄河支队编成,旅长为邓克明。

教导第5旅由原东进支队编成,旅长梁兴初。

教导第6旅由原冀鲁边津南支队、鲁北支队等编成,旅长为邢仁甫(后叛变)。

教导第7旅由原新编第3旅及新编第2旅各一部编成,成立于1941年,旅长为韩先楚。


(梁兴初)


115师为什么不跟第129师一样,自拟和排序“新编旅”的番号,而要统一改称为“教导旅”呢?这是由当时山东复杂的政治局面决定的,山东跟河北、山西的情况不太一样,前两个省份存在的都是晋绥军、西北军等杂牌,而山东已经是重庆方面新建的“鲁苏战区”之辖境,除了东北军和地方武装外,还有中央军的部队和比较完善的政工系统。


我们知道,八路军1937年进行改编时,国民政府只给了三师六旅十二团的番号,尽管八路军在抗战期间不断发展壮大,但是重庆当局是不可能再给增加番号的,但是军队的实际情况又要求必须扩大编制和增加番号,这是个矛盾。


另外,出于统战工作的需要,新建一些团级战斗队并授予自拟番号,轻易不会引起重庆方面的察觉,而如果新建师、旅级等战役单位的番号,肯定是有些麻烦的。


(罗荣桓)


所以整个八年全面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一直保留着三个师的番号,没有新增。至于旅级番号,在比较敏感的山东地区,也巧妙地使用了“教导旅”的名义,什么是教导旅呢?其实跟八路军最初组建的两个教导团(第120师教导团、第129师教导团)性质类似,那就是在编制不够的情况下,以司令部直属训练单位的名义,编组出来的没有正规番号的建制。


部队里面教导队、教导营、教导团的建制,通常是为了轮训基层干部、培训士兵骨干(类似于士官)、训练新兵而专设,有点随营学校的意思,比如粟裕将军投军不久,就被选送到叶挺第24师教导队培训,毕业之后就可以回部队当班长。这样的建制单位基本隶属于各级司令部的“直属队”,一般也不会有作战任务。


(彭明治)


那么使用“教导旅”的番号,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至少从字面上理解,都是培训和训练性质的非作战部队,一旦对方在这个问题上揪住不放,也好有个说法,主要还是为了掩人耳目,因为到1939年以后,老蒋对八路军扩建武装非常敏感。而罗帅的军政水平兼备那是有目共睹的,采用“教导旅”的番号可谓是用心良苦,尽量不给在重庆的“八办”找麻烦。


所以它的准确表述,是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第115师直属“教导某旅”,于学忠(鲁苏战区司令长官)等人就算发现了,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而对于八路军部队来说,头顶什么番号根本不重要,教导旅、独立团一样打鬼子。但是在1941年之前,在国共合作没有完全破裂的情况下,合理地运用一些斗争技巧,还是必需的,这一点用三个字解释最直白:你懂得。


(聂荣臻去了晋察冀)


同一时期,山东纵队也进行了整军工作,所有部队整编为四个旅、四个支队和两个直属特务团,兵力已有54000余人。这是山东民众抗日起义后的自建武装,不似八路军(第18集团军)那样被条条框框所限制,所以这四个旅的番号很直接,就是山纵第1旅到第4旅,不需要国民政府给什么正式的番号。


不过第115师各教导旅的番号存在时间并不长,1940年晚些时候才组建,到了1941年初就爆发了“皖南事变”,既然重庆当局率先撕破了脸皮,八路军各部队也就不需要有那么多顾忌了,广大指战员不再佩戴“青天白日徽”,大抵发生在这一时期。因此1941年8月,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延安命令第115师和山东纵队合署办公,正式组建“山东军区”(对外仍保留115师番号)。



正式成立山东军区后,第115师和山东纵队原属的各旅、各支队番号一律撤销,并开始实施“主力部队地方化”,也就是首先编组出军政素质和战斗力较强的13个主力团,归属山东军区直接指挥,而其他部队则改制为二级军区、军分区所属武装,七个教导旅的旅部机关,基本都与二级军区合并,分别组建了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冀鲁边等军区司令部。


因此大概算起来,第115师各“教导旅”的番号,只存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属于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建制。







教导旅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是在玩文字游戏。这和当年“志愿军”的称呼,如出一辙。

为什么会有“志愿军”的称谓呢?

当年毛爷爷就说过,我们不跟他国宣战,我们的人民是志愿参加战斗,这是民间的事,不是国与国的事。

结果,志愿军这个名称一出,果然让老美蒙了。他们以为,这就是一股小规模的民间人士。没想到,遇上的却是正规军。

等他们反应过来,“志愿军”只是一个名称,并不是它实际的意义的时候,两次战役都打完了。

也正是由于“志愿军”这一混淆视听称呼,让美国吃了个哑巴亏。



115师“教导旅”,同样也是一个迷惑人的称谓。

当年,老蒋就给了八路军3个师的编制。而且还是丙级师,一个师只有两个旅,每个旅只有两个团,满员才12,000人。

但老蒋的嫡系可都是甲级师,每个师下辖三个旅,每个旅三个团,满员编制3万人。

老蒋前期,确实也是以3个师的编制,来发放给养,意图限制我们的壮大。

但是,我们出于长远考虑,不可能将人员,压缩在这3个师的编制内,那样只会对自己不利。但如果扩编太快,又会导致老蒋的怀疑,从而引出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115师在扩编之后,就成立了7个教导旅。从表面上看,这是由专门训练新兵的教导员,组成的7个非战斗编制。但实际上,这7个教导旅,就已经是115师的正规军了。

这在当时,对日军和老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迷惑作用。他们一时也摸不清,我们的主力到底有多少人。

其实,这在《亮剑》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到了抗日战争后期,李云龙手下都七八千人了,都快赶上一个师的编制了。可李云龙依旧是个团长,对外宣称仍然叫独立团。

因为按照一般人的思维,一个团的人数,顶多就2000人,编制确实不大,还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格外重视。但是,要对外宣称扩编了一个独立师,那可就麻烦了。

在115师进入山东以后,与八路军山东纵队协同作战。后来,115师与山东纵队合并,番号依然为115师。

但整编后的115师,发展为7个教导旅,一共7万余人。

这在原来的编制上,翻了5倍都不止。为了不过早地暴露实力,这7个旅都没有正式编制。



第1旅旅长彭明治,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5月10日去世。

政委朱涤新,参加过长征,曾担任115师政治锄奸部部长。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过平型关战役。1955年,朱涤新已经是地方干部,未参加授衔仪式。2002年1月3日去世。



第二旅旅长曾国华,广东五华人,早年参加粤军,参加过北伐战争。1931年加入红军,参加过长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8年1月3日去世。

政委符竹庭,江西广昌人,参加过长征,曾担任红一方面军第2师政治部主任。1943年11月26日,在滨海军区机关驻地遭遇日军,身负重伤,不幸牺牲。



第3旅旅长杨勇,杨勇是湖南浏阳人,参加过长征。55年授予上将军衔,1983年1月6日去世。

政委苏振华,湖南岳阳人。抗大毕业,参加过长征。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担任115师343旅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9年2月7日病逝。



第四旅旅长邓克明,湖南安化人,参加过长征,55年,授衔为少将军衔,1983年10月28日去世。

政委张国华,江西永新人。早年参加过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115师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张国华被授予中将军衔。1972年病逝。



第五旅旅长梁兴初,江西吉安人,参加过长征,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1980年10月5日去世,享年73岁。

政委罗华生,湖南湘潭人。参加过安源工人运动,担任工人纠察队队长,参加过长征,担任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委。在抗日战争时间,担任过115师教导五旅政治委员,新四军独立旅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1年9月6日病逝。



第6旅旅长邢仁甫,河北盐山人。1943年,邢仁甫投靠了国民党。1944年,邢仁甫又投靠日寇,当了汉奸。1949年被我军抓获,1950年被枪决。

政委周贯五,江西吉安人。参加过长征,在抗日时期,任115师343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7年3月29日病逝。



第7旅旅长韩先楚,湖北黄安人,早年参加过长征,担任过115师344旅668团副团长。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1986年10月3日病逝。

政委赵基梅,湖北麻城人,早年经历过长征。曾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独立游击队队长,兼第五军分区司令。1947年8月,赵基梅任江汉军区司令员,但不幸在1947年12月17日,病死在随县三里岗,年仅37岁。




115师的“七个教导旅”,就是为了“骗”国民党而存在的。

否则,这些“教导旅”就可能成为了国民党的军队了。

为何如此说?

1、教导旅到底是干什么的?


顾名思义,“教导”两个字就是教育、指导。

有这么一个编制的存在,可以让年轻的战士掌握基本技能,如此,在战场上的生存率就会提高;

有这么一个编制的存在,基层班排长,甚至连长,都可以快速提高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

说白了,这个教导旅就是一个“训练大队”,就是一个“培训学校”。

从军队的严格管理来说,从美国到欧洲,再到中国当时的国民党,“教导旅”就是作战部队的辅助组织机构,那是不上战场的。

知道了“教导旅”的作用,后面的内容,就容易理解了。

2、115师去了山东,军队人数大量增长,怎么办?


说完了教导旅的基本概念,我们谈谈当时发生了什么。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国共全面合作,红军被国民党编成了第十八集团军,下辖三个师115师、120师、129师,总司令是朱德,副总司令是彭德怀。

当时115师的师长是林彪,副师长是聂荣臻,政治部主任是罗荣桓;120师长是贺龙,129师长是刘伯承。

起初,八路军三个师挺进华北战场。

1937年的9月,115师在林帅、聂帅的组织下,发起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战绩斐然,国内外为之侧目!

1938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在稳定山西各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同时,开始向周边扩大。

1939年初开始,115师逐渐往山东转移。当年8月,115师师部、教导大队及第343旅先后到了山东。

至此,115师的大部都到了山东地区,而罗荣桓是政委,陈光是代理师长。

在两人的配合下,以及山东民众的支持下,队伍飞速发展,从两万人左右,快速发展到了7万人左右。

人增加了,就要增加编制。

可是,罗荣桓他们遇到难题了。


什么难题呢?

起初,国民党规定的八路军编制就是三个师,每师辖两个旅,每旅辖两个团,每师定员为15000人。

为何会有这样的编制组成?一是起初的红军数量并不多,就是几万人而已;二是,国民党通过编制,限制八路军的发展。

八路军可不可以扩展?

可以,先报备,同意后再扩展。

国民党的军委不同意,那就把多余人交给国民党统一安排。

一句话,蒋介石等人一边在打鬼子,一边想着限制八路军的发展。

如此,日本人就算走了,八路军还是很弱小。

其实,这是很矛盾的,八路军的发展越好,就越容易在抗战中出力,国民党的担子就越轻,伤亡会越小。

可八路军越大,蒋介石越害怕,在他看来,那是威胁。

头疼!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八路军全听国民党的?

当然不是,在西北、晋、冀等华北区域,国民党的中央军队掌控力较弱,军阀控制的地方部队势力较强,因此,也就有了八路军的发展壮大,新增几个旅,还是可以的,地方军都会睁一只闭一只眼的,毕竟,那样抗战可以省点力啊!

但在山东区域,如此操作就不行了,因为这里是国民党开拓的中央军的地盘,行政体系也比较完整,八路军突然多了很多编制,在国民党那里是说不过去的。

多了的编制队伍,八路军应该“上缴”。

不过,谁愿意这样做?

没有一个八路军的领导愿意,毕竟,在战争中发展壮大,本来就是中央军委的想法之一。

于是,罗荣桓等人有了折中的办法,那就是成立“教导旅”。

3、七个教导旅,啥时候撤掉的?


罗荣桓等人不仅成立了教导旅,而且,一成立就是七个。

教导旅相当于不上战场,所以,多了也可以。

那么,一个115师,成立7个教导旅,国民党能愿意吗?这太骗人了,教导旅比打仗的一线部队都多,这好像说不过去。

看起来好像说不过去,但总有变通之法。

变通的策略就是:训练和教育山东抗日的民兵和百姓。

这好像没问题,全民抗日吗,115师搞一个“培训学校”,下设七个旅,培训那些觉悟高的百姓,增强中国百姓抵御日寇的能力。

太无可厚非了!

看起来,115师,不仅没有增加自己的编制,而且还培养了广大的有觉悟的百姓。

这是个阳谋啊!道理上完全能说通。

既然如此,国民党在山东的各级官员就认了,抗日那么紧张,谁也顾不得较真。

当时的七个教导旅如下:

第一教导旅,旅长为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

第二教导旅,旅长为曾国华,政治委员吴文玉,(后为符竹庭)。

第三教导旅,旅长为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

第四教导旅,旅长为邓克明,政治委员张国华。

第五教导旅,旅长梁兴初,罗华生。

第六教导旅,旅长为邢仁甫(后叛变,找透国军,后投日军),政治委员周贯五。

第七教导旅,旅长为韩先楚,政治委员赵基梅。

名义上是教导旅,但这些组织,打鬼子一点都没耽误。

是的,本来就是报了个“假名”,何必要和国民党那么认真呢?

但是,在第七个教导旅还没有建立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皖南事变”。

这就相当于在抗战过程中,蒋介石拔刀捅了自己的兄弟部队。

此事件,国共两党再次撕破了脸,虽然还在共同抗日,但有了芥蒂。

蒋介石为什么要撕破脸?

原因只有一个,他看到了八路军的迅速壮大,还有新四军也在不断发展。

这样的事情,瞒是瞒不住的。

老蒋那一段时间,睡眠肯定不好,一边要积极抗日,一边又担心八路军、新四军趁着抗日的间隙做强做大。

最终,老蒋发动了“皖南事变”。

这事一出,反倒让我中央军委不再缩手缩脚,放开了整,大力发展组织,积极进行抗日。


既然没有了对国民党的忌惮,那么,“教导旅”这个称号,存在也就没必要了,一切,回归了正常。

到1943年底前,七个教导旅基本被整编,或有了新的番号。

所以,115师七个教导旅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是特殊阶段的特殊产物。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教导旅和教导旅是不同的。

国军的教导旅、教导团是真正的教导部队,类似美国的补充兵团,是专门进行新兵训练的单位,不能作战。

这种教导部队一般由几个教导营组成,还有一些后勤部队,负责训练新兵以及培训骨干士兵等等。

由于抗战前线损失严重,所以教导部队出现了旅的编制,目的是大量训练新兵送到一线。

但八路军不是这样。

抗战期间,八路军不是农工红军第八路军,而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既然属于国民革命军,就必须受到当时国民政府的管理和控制。

而国民政府给八路军的编制是3个师6个旅,也就是4万多人的规模。

没有经过国民政府的允许,是不能随便扩大的部队的。即便为了作战考虑,尽全力扩大的了军队的规模,新增的作战部队也不能自己管理,在当时来说应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控制。

但只要将这些部队交出去,国民政府肯定会将军队中八路军各级军官撤换,换为自己人,等于将这些部队吃掉了。


显然,八路军是不愿意的。

抗战初期,八路军只有4万多,到了抗战结束已经有了正规军60万规模。

扩大出来的这么多部队,至少在皖南事变之前不便于自己给一个番号,不然国内舆论肯定会猛烈抨击。

于是,教导旅就出现了。

1938年6月至1939年初,八路军115师主力进入山东。从1940年10月开始,不到1年内就建立了7个教导旅,组建了鲁西、湖西、冀鲁边、鲁南等军区。

资料这么写:随着115师山东部队扩大到7万规模,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到1940年冬,该师将所属部队先后整编为6个教导旅。

苏鲁豫支队第1、第3大队编为教导第1旅、旅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

独立支队第1团和鲁南、苏鲁支队编为教导第2旅,旅长曾国华,政治委员吴文玉(后为符竹庭);

独立支队第2团与运河支队编为教导第3旅(兼鲁西军区),旅长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

黄河支队编为教导第4旅(兼湖西军区),旅长邓克明,政治委员符竹庭(后为张国华);

东进支队编为教导第5旅,旅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张国华(后为罗华生);

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6支队与鲁北支队编为教导第 6旅(兼冀鲁边军区),旅长邢仁甫,政治委员周贯五。

1941年7月,新编第三旅、新编第二旅4团合编为教导第七旅,旅长为韩先楚,政治委员兼副旅长赵基梅。




说通俗点,教导旅就是对付规模舆论压力的产物。

其实八路军教导旅就是作战部队,但以非战斗部队自居,可以减少国民政府媒体的攻击。

其实,教导旅同支队、独立旅、新编旅、警备旅等非正规番号没什么不同,特殊时期的政治手段而已。

在1941年皖南事变彻底翻脸后,已经不需要这样掩饰了,教导旅就逐步取消了,恢复正式番号。

教导第一旅,1943年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番号自此撤销。

教导第二旅,1943年缩编为滨海六团,番号自此撤销。

教导第三旅,1942年教导第三旅与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合并,番号自此撤销。

教导第七旅,1942年教导第七旅与冀鲁豫军区第七军分区合并,番号自此撤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皖南事变   抗战时期   政治委员   旅长   番号   纵队   国民政府   军衔   作战   政委   山东   支队   军区   国民党   新编   部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