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如果让你带兵二十万去对抗英国的两万军队,你会怎么打赢这次战争?

鸦片战争如果让我统领二十万军队对战英国两万军队,对于战争胜负我持悲观态度,接下来笔者阐述一下自己的分析,和读者进行一下分享。

首先英国经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航海、军事、教育、政治等方面超越同时代的清国,虽然当时大清在综合国力上不输英国(甚至超越英国),但是彼时的大清因为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加上闭关锁国的对外国策,早已是清中国落后于时代。

在开战时,首先是海防,提起海防首先要谈起的是战舰,此时的英军已经有了蒸汽帆船,在动力上航速上就非同期清军战船可比,同时,英军的战舰外侧装备铁甲,相比于清军的木质战船防御力要高,在火力配备上面英军火力也远胜清军,英军战舰无论是从大炮数量还是在大炮威力上都远超清军,海上战时一开,清军水师根本无法给与有力的还击。


英军大型战舰配备大炮在七十门以上,排水量都在千吨,普通战舰火力配备也普遍在二十门到五十左右,而反观清军广东水师与福建水师战船火力普遍不超过40门,且比较与英军清军战船大炮威力小、射程近、精度低,往往击中敌舰不能起到杀伤的作用,海上开战,清军水师毫无胜算,即便将领有通天才智,海战依旧必败。


海战打不赢就意味着无法拒敌军于国门之外,此时清军与英军展开陆战,我方二十万,英军两万,如果我军与英军在沿海城市开战,那我方已失去制海权,此时还要面临英军海上炮火的打击。

而且清军整体素质不高,装备落后(普遍是冷兵器),一但正面战场遭遇,恐怕只是英军单方面的屠杀,英军大炮相比于清军,不但威力大(英国冶铁技术远超清国,这一点大炮质量就强于清国,同时英军大炮使用的爆破弹威力更是远超当时清军的炮弹,同时因为清朝各项技术的落后,清军的火炮精度差,射速慢)。

在轻武器上清军也无法与英军比较,清军武器以大刀长矛、弓箭、鸟枪为主,与英军的滑膛枪相比,不但射程近且杀伤小,因此一但开战胜算不高,而且当时清朝兵力分散,交通落后,短时间之内根本无法集结二十万军队,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即便是现代将军统领二十万清军,恐怕胜算也不高。




如果我真的有二十万军队,战胜英国的两万军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战争的胜利靠的是将军的智慧与正确的指挥,士兵的勇敢。

从兵器上论.英军的枪比较好,清军大刀长矛多,但弓箭也不少还有部分快枪。

我想清时代的战争,有智慧的将军会于利用敌人的弱点,利用地型优势与天时之机,去消灭敌人,无论是诱敌深入包围分割或伏击敌人也好,还是白扰.夜袭,火攻水攻,夺其给养,等都是好办法,再就是诱敌到险峻之处,预先埋好火药,炸山崖,利用滚石等自然条件消灭敌,诱敌于山沟,运用火攻,水攻,陷阱等战术,运用雨天使敌火药受潮而攻之,埋伏在深林中打伏击,或利用贴身战术使敌人的枪无用武之地等,其实战争就需要将军灵活的运用各种智慧,找到敌人的弱点,去消灭敌人,减少自己军队的伤亡,我真不相信二十万军队消灭不了二万英军。




赢很简单。只要有蒙古骑兵。

1860年。满清的调来了精锐3万蒙古骑兵,面对6000英法联军。最终惨败收场。僧格林沁在战前会议表示以速度较快的满蒙的骑兵队伍作为先锋,正面迎击敌人,将联军的先锋部队击溃后,再以步兵人数众多的优势,从两翼包抄,从而达到将联军围歼的目的。

很多人根据这份战报以为英法联军火力凶猛,正面击溃了蒙古铁骑。事实如何呢?下面是英法一线士兵的原文。

我们列好队形,看着远方无边无际的骑兵。上尉脸色发白,但还是下达了准备迎接攻击的命令。敌人骑兵缓慢前进,大约在600米开始冲锋。上尉下令开始齐射,但是无济于事,骑兵距离我们越来越近。大家都以为这次死定了。在距离我们100米时,突然他们左右分开,开始抛物射箭。上尉大喜,下令无序射击。我们像打靶一样,一个个消灭了对手。赢了。

这就是蒙古骑兵失败的根源:战术完全失败。没有采用类似重骑兵的冲撞,而是采用轻骑兵的抛射。以己之短,攻敌之强。虽然蒙古骑兵也不是重骑兵,但是英法联军这时代也放弃了盔甲。冲撞还是有相当的作用的。

僧格林沁战略没有一点问题,问题在于用错了战术。




坦率地说我也打不赢。英军配备的毛瑟枪射程和精度远高于清军的土枪和弓箭,清军还没靠近英军就被射杀了。

就算近身肉搏清军也占不了便宜,因为清军的冷兵器仍落后于英军。英军配刀的特点是长、窄、轻、韧性好,十分轻便顺手。清军的鬼头刀短、宽、重、脆性大,笨拙难用。常言说“一寸长,一寸强”,再加英国人身高臂长,清军的刀还没等触及英军就已被英军的刀刺中了。那时落后的农业国要战胜强大的工业国根本不可能的。

今天有人自不量力,认为那时若自己带兵就能战胜英军,接着还摆出了自己的谋略战术(如围困法),其实都是不实用的。再说,他太低估清朝人的智商了,他的那些所谓战术清朝人也都想到了,只是在真正的战场上用不上。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中国打不过洋人,为什么中国没有被列强彻底瓜分而完全成为外国的殖民地呢?其实这是由于列强之间因分赃不均,利益冲突,而导致相互制约的结果。李鸿章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效的。假若没有其它列强,北方只有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中国将毫无悬念地沦为俄罗斯的殖民地。




根据历史上的实际情况看,英军在中国沿海或内陆进行驻扎的时候,因为水土不服而生病死亡的数量非常多,远远超过战场损失。所以先不用打,让英军自己因为生病减员而逐步削弱战斗力。

然后做以下工作。

1.这20万人先不要出击,驻扎在相对安全且补给顺畅的地方。购买西式枪炮,同时雇欧美人按西式操典训练这20万军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不少和英国人不对付的欧洲人是很乐意把洋枪洋炮卖给大清国的。也有很多冒险家很乐意为了高薪给大清国训练军队,甚至直接带兵打仗。

2.在这段时间之内,英国人如果在沿海发动进攻的话,不要硬抵抗,稍事抵抗就撤走,地盘让他们占了先,不要紧。然后在各地发布文书:高价悬赏英国人的脑袋,活的更好。

3.过一段时间英军被削弱差不多了,而我这20万也训练得差不多了,再开始犁庭扫穴。如果英军还有驻扎在中国城镇的,比如当年的舟山(定海)和宁波,就挥师前往英军的那些驻扎地点,制定作战计划,切断英军后路,然后围歼留在陆地上的英军。如果不能得手,英军成功逃到海上,就不要追击。等待下一次机会。

没错,我采取的就是当年戚继光对付倭寇和曾国藩对付太平军的方法。

当然我这个方法,对大清国来说是有巨大的隐患的,那就是汉人掌握了20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而且还发动了广大汉人,给他们武装起来提供了一个合法的理由(对付侵略者)。

所以当年的清政府绝对不会想用这个办法来对付英国。

但既然问的是我,那我就用上面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英国   英法   鸦片战争   军队   蒙古   战船   水师   战舰   联军   大炮   骑兵   火力   英军   中国   战术   敌人   战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