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许广平的感情如何?

1927年,46岁的鲁迅,背着发妻朱安,和29岁的女学生许广平同居,谁知不慎怀孕,许广平拼命捶打着肚子,鲁迅竟不阻拦,冷冷地站在一边观看。周老太听说后大喜:“谁都别动,那可是周家的血脉!”


鲁迅在世人的眼中,严肃古板,自嘲“矮穷矬”,在他眼里,比他小17岁的许广平,算得上白富美,那么,这样两个人,是如何交集在一起的呢?


小姑娘,上学堂


1898年, 许广平出生在广州高第街一个名门之家。她的祖上人才辈出,一大堆的名人要员。她祖父曾任浙江巡抚,还被慈禧认作干儿子。


许广平带着光环出生,从小家境优渥,塑造了她特立独行的性格,她天不怕地不怕,不拿针线,不缠足,更不学习女德女训,咬牙跺脚要去上学。


拗不过她的小性子,父亲只得点头答应。她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一甩小辫子,背起书包就往学校跑。可是,她不知道,父亲一次酒后戏言,已经把她许配给一个乡绅的儿子。


后来,偶然得知消息的许广平,当时就发飙了,接受新潮思想的她,怎能忍受父母之命的婚姻呢?更可况她听说,对方是仗势欺人的恶霸家庭。


最后,在二哥的张罗下,好话说尽,才顺利退婚。此时的许广平,已经出落成一个活泼开朗身材高挑的少女,她眨巴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撅着嘴冲二哥撒娇:“二哥,我想出去上学!”


就是这一去,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和那个命中注定的人 _鲁迅,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课堂上的胡子老师


1917年,许广平考进北平女师范高校。在这里,许广平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学习。


一次,有一堂课是中国小说史,上课了,进来一位带着黑框眼镜的老师,他和那些西装革履的教授不同,穿着粗布长衫,上面补丁摞补丁,一头粗黑硬的头发,根根分明,留着满嘴的胡须,让人望而生畏。


可当他一开口,浓浓的乡音,但是他风趣幽默的引经据典,时常引发课堂上一阵欢笑。许广平也开心地笑了,心想,真是个有趣的老师。他就是鲁迅。


以后的每次上课,许广平都要坐在前排,眼睛紧盯着鲁迅的一举一动,她认真做笔记,生怕遗漏一句话,每次提问,许广平都抢着举手回答。慢慢地,鲁迅也注意到了这个短发女孩,她那双亮晶晶的黑眼睛,也印在鲁迅的脑海里。


许广平当时只有25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喜欢上了这个看起来古板的老师,向来敢说敢做的许广平,决定表白。


她提起笔来,唰唰唰,写了一封信。信寄出后,许广平一直坐立不安,她一遍遍想象着,鲁迅收到信后的各种反应,她甚至有一种冲动,想要把信要回来。


可让她万万没想的是,第2天鲁迅竟然给她回信了!她的心怦怦直跳,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哆哆嗦嗦展开信,虽然纸上寥寥数字,都是礼节性的回复。可许广平的脸却腾地一下红了,那一刻,爱情的种子,在许广平的心里悄悄萌芽。


从那之后,通信成了两个人的重要交流方式。在信里,鲁迅对许广平坦诚相待,讲了他和发妻朱安的故事。


当年,正在日本求学的鲁迅,突然收到一封信,拆开一看大吃一惊:母亲重病,鲁迅心急如焚,最快的速度,舟车劳顿赶回家,却发现母亲活得好好的,是骗他回来成婚的!


鲁迅像提线木偶一样,被人簇拥着举行婚礼,新娘子朱安下轿时,一不留神,鞋子竟从脚上掉下来,滚落在鲁迅面前。


鲁迅定睛一瞟,那只绣花鞋里,竟塞了满满当当的棉花!再往前看,是朱安的一只小脚,鲁迅脸色铁青,心一下掉进了冰窖。


鲁迅也曾问过朱安:教你学识字吧?可朱安总是摇摇头。鲁迅绝望了,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怎么可能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呢?鲁迅说,朱安是母亲送给我的礼物,可我并不喜欢。


了解到这一切的许广平,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心里更加疼惜这个男人。她突然有一个冲动,想抱抱他,摸摸他的粗硬头发……


小白象和小刺猬


转眼间,许广平毕业,她回到家乡广州,成为一所女子师范学校的老师,而鲁迅也到厦大教书。


这期间,他俩鸿雁传情,书信来往频繁。许广平从来不知道,看起来古板严肃的鲁迅,骨子里竟然如此浪漫,他叫许广平“小刺猬”,管自己叫小白象。


原来,“小白象”这个词,是林语堂在文章对鲁迅的昵称,他说人们印象中,大象是灰色皮肤,白色的象可谓世所罕见,鲁迅的精神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实属难能可贵,所以他直呼鲁迅为“小白象”。


鲁迅对这个昵称很认可,在信里,鲁迅深情写道:我是你的小白象,每当看到这里,许广平都会脸红心跳,如同小鹿乱撞。两人的感情不断升温,甚至一天要写两封信,来缓解相思之苦。


鲁迅还对许广平说:“我宁愿多走几步路,也要把信送到邮局去寄,我总疑心,路边的邮筒会到的慢一些…”


没想到,那样严肃,不苟言笑的人,竟说出这样浪漫动人的情话,哪个少女不沦陷呢?


就这样,半年后,鲁迅辞去厦大的工作,跑到广州找许广平,应聘了广州教授,许广平任助教,两人终于结束两地书的异地生活。


幸福的十年


1927年,时局原因,鲁迅和许广平又搬到上海,开始同居。


有一天,许广平突然一阵烈恶心,刚吃下的饭,哇的一声吐了出来!加上这个月例假也推迟了,许广平脑子嗡的一声:她意识道自己是怀孕了!


纵使她再思想新潮,可毕竟是个单纯的女孩子,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她几乎崩溃了:怎么办呢?


本来,两人的关系就被人津津乐道,鲁迅又极为在乎在人前的形象,虽然他和原配并无夫妻之实,肌肤之亲,可名分是在的,如今孩子来了,这不是添乱吗?


许广平撕扯着自己的头发,拼命地捶打自己的肚子,她泪流满面,死死咬着嘴唇,冷汗把头发都打湿了…


许广平的举动,把鲁迅吓了一跳。认识她这么久,鲁迅还是第一次看见许广平如此崩溃,他呆住了,他想要过去制止许广平的疯狂举动,可两腿就像灌了铅一样,一动不能动,只能冷冷地站在一边。


这时候,消息传到周老太耳朵里,老太太又惊又喜:我终于能抱孙子啦!赶忙托人捎信:“留着吧,谁都不能动!那是周家的血脉!”


就这样,1929年9月27日,许广平顺利产下一名男婴,乳名小红象,也就是后来的周海婴。


生下儿子后,许广平就在家带孩子,照顾鲁迅的生活起居。这也意味着,她要放弃自己的爱好和事业,做鲁迅背后的贤内助,许广平没有丝毫犹豫,她袖子一撸,转身进了厨房,为鲁迅洗手作羹汤,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


正是在许广平的细心体贴照料下,鲁迅文思如泉涌,相继写了《奔月》《铸剑》《出关》等现代神话作品,被收录在《故事新编》作品集中。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许广平和鲁迅的平静生活,只持续了10年,长期伏案写作,熬夜,让鲁迅得了严重的胃病,他越来越消瘦,苍白虚弱,多次住院治疗,最后体重只剩下30多公斤。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情加重,胸中憋闷,水米不进,大口喘粗气,到了生命最后时刻。


鲁迅使劲睁开眼睛,青筋暴跳的手,摸索着去找许广平的手,看许广平泪流满面,手冷的像冰,鲁迅抱歉地咧了咧嘴唇说:对不起,不能陪你了,我走了后,忘记我,去过你自己的生活。”


许广平再也忍不住,哇的一声哭出了声。这一年,她才38岁。


守护手稿


鲁迅走了,许广平擦干眼泪,她心想:我不能倒下,我还有孩子要养。鲁迅走了,没了经济来源,她就去翻译书稿,每个月的微薄收入,除了养孩子,还从牙缝里省出一点,寄给周老太和朱安,而自己只吃一点白粥咸菜。


夜里,许广平在灯下整理鲁迅手稿,她要把对鲁迅的思念倾注在那些书本里。


鲁迅大大咧咧,对自己手稿一点不在意,经常乱丢乱放,有时当草纸拿给客人擦手,甚至当废品卖掉。


有一回,萧红在街上买油条,惊讶地发现,包油条的那张纸,竟是鲁迅翻译《死魂灵》的手稿!


许广平知道后,又心疼又惊讶,忍不住埋怨鲁迅:“那都是你的心血,怎么好随便乱扔呢!”


在许广平的整理下,1932年12月,随着《两地书》集结面世,许广平和鲁迅之间,那些热烈动人的表白,也大白于天下。


1937年4月,许广平把鲁迅的13篇杂文,编成《夜记》出版,她又自费出版了《鲁迅书简》的影印本,《且介亭杂文末编》等书。


11月,抗日战争爆发,为保护鲁迅遗稿,许广平不顾亲友劝阻,毅然留在上海。


1938年8月,许广平和郑振铎等人,又编辑出版了600万字的《鲁迅全集》。在这期间,许广平还积极投入抗日斗争,不停奔走,为抗日前线募集抗日物资,还在《上海妇女》《申报》等报刊上,发表大量怀念鲁迅的文章,从舆论上支持抗战。


1941年12月7日,许广平被捕,关押在北四川路日本宪兵司令部,敌人对她严刑拷打,逼她交出鲁迅手稿。为了让她开口,敌人扒光她的衣服,用烧红的烙铁,一下烫在她的胸口,许广平疼得一下昏死过去。即使如此,许广平对敌人怒目圆睁,没有吐露半个字。


最后,无计可施的敌人,被关押了76天之后,许广平被释放,出来时,她全身伤痕累累,双腿肿胀,大小便都失禁,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看到鲁迅的手稿安然无恙,许广平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1968年3月,许广平病逝,终年70岁,她和鲁迅,时隔32年后,终于可以长相厮守,再也不分开。


写在最后


许广平在那个年代背景下,肆意洒脱奔放,执着追求自己心中所爱,不畏惧别人的冷眼,不在乎身价名分,像飞蛾扑火,义无反顾,轰轰烈烈,活出了自我。


鲁迅和许广平,本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有不同的人生轨迹,可没想到,命运把他俩紧紧联系在一起,碰撞出绚丽灿烂的火花。


鲁迅和许广平,虽然共同生活只有10年,可是那十年浓缩了他俩最真挚的感情,对于他俩来说,彼此相遇,今生无悔。




鲁迅是许广平的老师,这是一场“师生恋”;

鲁迅比许广平大17岁,这是一对“老夫少妻”;

两人同居时,鲁迅还有一位名义上的“夫人”,在鲁迅笔下那些“正人君子”们看来,这已经涉及“第三者插足”。

四年相恋,十载婚姻,鲁迅和许广平的感情到底如何呢?

鲁迅一家三口合影


01.北京三年,相知相恋

许广平的一生,是从抗争开始的:8岁反对给自己缠足,成功;再大一点反抗父母订下的包办婚姻,又成功。1917年,19岁的许广平离开家乡,远赴天津、北京求学。1923年10月,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二年级就读的许广平,在课堂上认识了一口“蓝青官话”的老师鲁迅。

鲁迅讲课很受学生喜爱。许广平发现,这位外表严肃冷峻的老师,也有幽默可亲的一面。于是,她们在鲁迅面前“淘气”和“放肆”起来。比如,一个大好春日,学生们不想上课了,“要挟”鲁迅带她们出去玩。鲁迅见众意难违,就带她们去了历史博物馆参观,而且不用买门票,因为鲁迅还是教育部主管全国博物馆的官员。在这类活动中,许广平往往都是带头的,给鲁迅留下了深刻印象。

1925年3月11日,许广平在同学的怂恿下,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倾诉衷肠。她在信中说,自己心中有“许多怀疑而愤懑不平”的话要向“先生陈诉”,希望鲁迅给自己“无时地界线”的指导。鲁迅当天就回信,称许广平为“广平兄”。许广平不解,鲁迅解释说,自己对关系密切的朋友、同学乃至学生,一律称“兄”;对关系疏远的人,才称先生、太太、少爷、小姐。4月14日,许广平和同学第一次到鲁迅家“探险”让她进一步了解了这位文化名人的生活。

从此,两人开始了密切的通信联系。后来,鲁迅把这些书信编为《两地书》,共收录4年又3个月间的通信135封;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有2年又4个月是在一起的,不用通信。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平时每个月通信两次以上。

青年许广平

两人关系的进一步密切,是在女师大风潮中。当时,新任校长杨荫瑜作风专横,引起学生们的不满。许广平、刘和珍等人领导了“驱羊(杨)运动”,要驱逐杨荫瑜。杨荫瑜在教育总长章士钊的支持下,以粗暴手段对待学生。鲁迅和一些进步教授站在学生一边,当军警到学校抓学生的时候,鲁迅让许广平躲到自己家住,替自己抄稿子,两人的关系进一步密切。

1926年3月18日,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段祺瑞的卫队打死打伤请愿的学生、群众100多人,许广平的好友刘和珍、杨德群都惨死在这次事件中。当天早上,许广平到鲁迅家送稿子,放下稿子就想去参加请愿,被鲁迅制止。鲁迅是反对请愿的,他说:“请愿、请愿,天天请愿,我还有稿子要抄呢。”就这样,许广平留在鲁迅家,幸免于难。

“三一八惨案”之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抨击段政府的暴行。北洋政府下令通缉一批进步人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李大钊名列第二,鲁迅名列第二十一,鲁迅只好躲进外国医院。不久,张作霖的奉军入关,逮捕杀戮进步人士,北京形势进一步恶化。

02.厦门广州,聚散考验

1926年8月26日,鲁迅和许广平双双离开北京南下。鲁迅是应聘到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则是去广州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教。他们在上海短暂停留后,分别乘船去了厦门和广州。

这是一次短暂的离别。鲁迅在厦门大学只工作了5个多月,就辞职去了广州,到中山大学任教,也是与许广平的再次团聚。当时的广州是国共合作的中心,鲁迅不时应邀发表演讲,但他不会讲粤语,许广平就充当了鲁迅的“翻译”。

鲁迅、许广平离广州前与朋友合影。

然而,广州也不是久居之地。1927年4月15日,鲁迅到广州才三个月,广东军阀就配合蒋介石发动“四一五政变”,屠杀逮捕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在中山大学的党组织负责人毕磊是鲁迅的学生,也是中共党组织与鲁迅的联系人,在政变中也被抓走。鲁迅多方营救未果,毕磊已被秘密杀害。鲁迅目睹了大批青年人被逮捕杀害,目睹了青年分成两大阵营互相攻杀,他决定离开。鲁迅后来回忆说:“我是在二七年被血吓得目瞪口呆,离开广东的。”4月21日,鲁迅正式向中山大学提出辞职。中山大学当局还需要鲁迅装点下门面,一直拖到6月才批准。同时,许广平也向校方提出辞职,被当即批准。

03.上海十年,相濡以沫

1927年9月27日,鲁迅和许广平双双乘船前往上海。10月8日,鲁迅租下上海虹口景云里23号的房子,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之间没有婚书、没有仪式、没有亲友证婚,但两人心心相印、情深意切。

许广平是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新女性,自信、自强、独立,可以不依靠丈夫生活。初到上海时,许广平和几位朋友准备一起办一份妇女杂志,但鲁迅反对,他说:“你还是不要出去,帮帮我,让我写文章吧。”鲁迅需要一个助手,需要有人照料自己的生活。两难之际,许广平选择了家庭。从此,她不仅是鲁迅夫人,还是他的助手、秘书甚至保姆,五四新女性成了专职家庭主妇。对此,许广平毫无怨言,她说:“不管谁向谁‘屈膝’,大家都为了替社会人类工作。”

鲁迅、许广平刚到上海时与亲人、朋友合影。

鲁迅非常体谅许广平的付出,把家里的事务都交给她打理,开支用度概不过问,连买烟都是许广平替他去买。1929年9月,他们的孩子周海婴出生,鲁迅更是充当起“高龄奶爸”,事事亲力亲为。鲁迅喜欢夜里工作,到了晚上,鲁迅见忙碌一天的许广平就要休息了,会暂时放下工作,贴心地跟许广平说:“我陪你抽一支烟好么?”然后就边抽烟边和许广平聊天,直到许广平沉沉睡去,鲁迅才蹑手蹑脚地回到书桌前工作。

鲁迅和许广平都喜欢绘画。1934年12月9日,鲁迅买到一部印制精美的《芥子园画谱》,送给许广平,并在扉页上题诗一首:“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寄画图娱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诗中的“十年”,是从他们在1925年相知相恋算起,正好十个年头。让许广平欣慰的是,鲁迅在上海10年的著作成绩,超过了以前20年的成绩,这其中应该也有她的一份功劳。

许广平是新女性,对朱安一生最看重的“名分”问题,她一点都不放在心上。鲁迅去世后,好友许寿裳约许广平、周作人一起编辑《鲁迅年谱》。许寿裳委婉地提到了鲁迅与许广平的关系问题,把这个问题表述为:“1927年10月,与许广平女士以爱情相结合,成为伴侣。”许寿裳就此征求许广平的意见,许广平直接改为:“1927年10月,与许广平女士同居。”我们知道,“结婚”和“同居”的意思是不同的。

抗战胜利后,许广平重修鲁迅墓。这是她和儿子在目前合影。

那么,许广平和鲁迅算是什么关系呢?许广平自有自己的看法。她说:

“关于我和鲁迅先生的关系,我们以为两性生活,是除了当事人之外,没有任何方面可以束缚,而彼此间在情投意合,以同志一样相待,相亲相敬,互相信任,就不必要有任何俗套。我们不是一切的旧礼教都要打破吗?所以,假使彼此间某一方面不满足,绝不要争吵,也用不着法律解决,我自己是准备着能自立谋生的,如果遇到没有同住在一起的必要,那么马上各走各的路。”

鲁迅去世时,许广平才38岁。但她没有另组家庭,而是专心整理鲁迅的著作和遗物,抚养他们的孩子,赡养鲁迅的母亲和朱安夫人,同时还要参加各种进步文化活动。其间遭受的艰难困苦,是难以想象的。

新中国成立前夕,她把解放区出版鲁迅著作的版税,全部捐给鲁迅艺术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她把鲁迅的遗物、版权等,都捐给了国家。这样的胸怀气度,才不愧“鲁迅夫人”的称号。




1.许广平崇拜老师,首先萌发了恋情。

1923年秋天,鲁迅应邀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学,尽管许广平经常坐在第一排,但鲁迅对这位女弟子并无深刻印象。可青春洋溢的许广平却对她的这位老师印象深刻。“突然,一个黑影子投进教室来了,首先惹人注意的便是他那大约有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笔挺的竖立著,真当得’怒发冲冠’的一个‘冲’字。”,许广平描述得细致入微了,笔触尽显赏识,鲁迅讲课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彰显了渊博学识。于是她后来都坐在了第一排,并且主动率真地提问。一来二往的,崇拜中萌发了爱恋的情愫,朦胧中滋生出超越师生之情的异样情感。

1925年3月,女师大发生了“驱杨运动”。热血女子许广平是这场学潮中的中坚,这个时候,她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鲁迅先生:现在执笔写信给你的,是一个受了你快要两年的教训,是每星期翘盼着希有的,每星期三十多点钟中一点钟小说史听讲的,是当你授课时,坐在头一排的坐位,每每忘形地直率地凭其相同的刚决的言语······”,这是内心表白,尽露爱慕之意。许广平是有勇气的,鲁迅是有才气的,这一封直言不讳的表达爱意的信,开启了鲁迅和许广平频繁的通信模式。

2.鲁迅先生认识许广平前,有过一次无性无爱的婚姻。许广平唤醒了先生沉睡的爱。

其实,1906年,鲁迅与朱安成亲了。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娶得的妻子朱安是一个没识多少字,满脑子封建三从四德,还裹着小脚的女人。这是他的母亲周老太太撮合的结果,1906年春,在日本留学的鲁迅被老太太以身患重疾为名骗了回来,到家后才知道,母亲要他与朱安结婚,孝顺的鲁迅自是无可奈何,只好满足母亲的愿望走了过场。他与朱安并没同床共枕,自己睡在书房,三天后,又东渡日本而去……

面对率真的学生表白,鲁迅慌乱中内心又重新燃起了曾经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之火,但冷静的他懂得:安分守己,伺母至孝的朱安在,是没办法给许广平名分的。因此,理智的先生不愿意耽误学生的青春。自此,是多次的拒绝,先生向学生耐心而详细地阐述了自己不能与她结合的理由,其中不乏天真:“为什么还要爱呢?”,“我自己明白各种缺点,生怕辱没了你。”。许广平反倒成了先生,开始诘问鲁迅:“先生,你会真的不懂得爱情吗?你真要为这旧世界牺牲掉全部的生命吗?”。面对勇敢的学生炽热、真诚的爱,鲁讯终于抛弃了“怕不配”,“生怕辱没了你”的想法。1925年10月,先生终于喊出:“我可以爱。”。

3.两地书信诉衷情。

1926年,鲁迅携许广平南下。鲁迅在厦门大学任职,许广平回了广州,结果不到半年,鲁迅就应中山大学之聘也来到广州。1927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一起回上海定居。二人分隔两地,书信不断。鲁迅在厦门教书时,信中告诉许广平:“听讲的学生中有女生五人,我决定目不斜视。”许广平暗笑爱人的幼稚,但心头荡漾着无比的甜蜜与幸福。鲁迅是认真的,几乎每天都去“”邮政代办所等信”,还丈量出这段路是八十步的距离。有时,为了表达爱意,经常在半夜里,翻越栅栏后将信投入的邮筒中。

许广平把亲手织的背心寄给鲁迅。他收到就穿在身上,还拍了一张照片,在信里说:“背心已穿在小衫外,很暖,我看这样就可以过冬,无需棉袍了。“。铁骨铮铮的鲁迅给了爱人昵称:“乖姑”、“小刺猬”、“小莲蓬”,尽现柔情,爱情使他年轻,书信中有无尽的爱意。“我现在只望乖姑要乖,保养自己,我也当平心和气,度过预定的时光,不使小刺猬忧虑。”。这在鲁迅后来将两人的信件整理出版的《两地书》中也可以看出。尽管生活琐事、烦事一大把,但言语之间,相爱之情溢于言表。两个人在特殊年代里患难与共、相濡以沫、肝胆相照,与对方一往情深。

4.此中甘苦两心知,爱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根本也无需回报。

1927年4月,因为营救学生失败,鲁迅辞掉了中山大学的职务,后同许广平一起回定居上海。鲁迅对同居顾虑重重,朝气蓬勃的许广平再次给了丈夫鼓励:“假使彼此间某一方面不满意,绝不需要争吵,也用不着法律解决,我自己是始终准备着独立谋生的”,掷地有声,爱是付出,不是给他增加负担!此后,许广平照顾鲁迅的衣食起居,对他无微不至。先生写作至深夜,冬季茶易凉。灵犀的她特意为先生缝制了一个保温的茶壶帽。

在许广平的悉心照顾下,先生的头发不再像以前那样凌乱了,衣服也干净整洁,不再有补丁了。他有令人哭笑不得的感叹:“现在换件衣服也不晓得向什么地方拿了。”,许广平还兼任秘书的角色,帮鲁迅整理文稿,做校对工作,查阅各种资料、典籍,编排和保管先生的文稿等。她在,就不让他为琐事操心,让鲁迅全力以赴投入创作中。致使:“后期十年的著作成绩,比较二十年前的著作生涯虽只占三分之一,而其成就,则以短短的十年而超过了20年。”。这其中自有许广平的贡献。

1929年,许广平临产时手术难产,鲁迅毫不犹豫地告诉医生“救大人”。母子平安后,许广平出院回到家中,发现丈夫把家中的家具全部清洗干净了。孩子的到来,为鲁迅注入了活力与生机。1934年,鲁迅在《芥子园画谱》上题了一首诗,来纪念两人相守的时光:“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弥漫之际,深情地对许广平说:“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先生是无私的,许广平是幸福的,她没跟错人。此情此景,对许广平是不思量,自难忘了。许广平是坚强人女子,先生撒手人寰后,她尽心尽力地抚养着周海婴,还收集、整理、出版了鲁迅先生的遗著,继续着她的老师加爱人~鲁迅生前未竟的事业。新中国成立后,许广平把鲁迅著作的出版权上交给了国家,还将鲁迅的书籍、手稿及其他遗物捐赠给了国家的有关部门。




对于鲁迅先生和和许广平的爱情,世人充满好奇,只是感情的事外人一般外人明了,有人曾比喻婚姻如脚上的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所以不妨从当事人的文字,如许广平所著《鲁迅回忆录》等中去一窥究竟。

鲁迅有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携手十年共艰危的生活

1926年8月下旬,鲁迅和许广平由古都南下,相约共同开创新世界,于第二年10月由广州到上海,由此开始了十年携手共艰危的生活。

回想起俩人初到上海,许广平原本希望上找一份工作保持独立。几经努力经过许寿裳介绍,她终于找到了一个教职,兴冲冲地告诉了鲁迅。

谁知鲁迅却难过地说:“如果你到外面做事,我的生活又要改变了,又要恢复到以前一个人干的生活中去了。”两人沉默了好长时间,鲁迅又用哀求的语气说:“你还是在家里不出去,帮帮我让我写文章吧。”从此许广平放下自己的理想,默默负起照顾鲁迅的责任,让47岁的鲁迅彻底告别了“苦行僧”式的单身生活。

▎妻若此,夫复何求?

他们家客厅经常坐满了来访的左翼文联青年和友人,鲁迅又好客往往邀请客人吃了饭再走,许广平就平日早稍加准备,只需略添蔬菜就能待客满意。好在鲁迅能体谅和他一同生活的人,一旦觉察到许广平的疲倦,就会催促她快去休息。他对于自己因为忙于工作,俩人没有多少独处的机会觉得歉疚,每每赎罪似的在她睡前陪上几分钟。

许广平不管多困多累,每天清晨六点总要准时起来准备早点,因为通宵工作的鲁迅肚子已经饿了。待鲁迅吃完睡下之后,她便开始整理鲁迅昨夜的成果——重新校对和誊抄稿件。然后开始繁琐的家务,甚至顾不上料理自己的事情.

1928年7月,创造社成员章川岛顺便到上海看望鲁迅,他当时感到先生不仅脸上气色很好,且精神愉快,不像以前那么沉郁苍白。人也似乎胖一些,衣着也要比先前整洁得多了。他认为这全赖于许广平对先生的温情照顾。

郁达夫曾讲起许广平有一次问他喝什么酒好,郁达夫答以黄酒第一。许广平却说鲁迅爱喝酒,喝黄酒时老要喝得很多,所以给先生喝五加皮。又担心五加皮酒性太烈,她便偷偷地把瓶塞拔开消散一点酒气,使酒变得淡些。他有一次在饭间曾见许广平要喝咖啡,鲁迅也提醒她胃不好不要喝,应多吃些养胃的食物。从这些小事,细心的郁达夫看到鲁迅和许广平中间的爱情,令他感动不己。

从「城头变幻大王旗」,到「何期泪洒倾盆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作为左翼文坛大先生的鲁迅,不可避免地让妻子与他共同面对外部世界的腥风血雨。鲁迅时常觉有了广平和海婴的牵挂,使他做事的胆子比较小时常有更多的顾虑,他曾在日译《中国小说史略》序里说:“一妻一子也将为累了。”而每逢遇到鲁迅外出而没有按时间归来,许广平便在家中坐立不安,担心不已。

▎夫若此,妻复何求?

鲁迅由于自己比许广平大17岁,非常关心对方的未来,希望自己不在时,她能有一门独立谋生的技能。于是从1927年12月起,他们在一起两个月后,鲁迅开始教许广平日语。

一年半以后,许广平就能把日文童话集《小彼得》译成汉语,经过鲁迅校改后出版,以其幼名“霞”来署名译者许霞。这让许广平意识到鲁迅离不开她的帮助,自己同样离不开他。

鲁迅将家庭用度全部交给许广平打理,自己绝不过问。许广平冬天穿着自制的大棉鞋,平时大都穿村妇般的粗旧衣服,他觉得过意不去叫去买些新的来。许广平则回应道:要讲究,你这点钱不够我花呢。两人相视一笑不了了之。鲁迅因肺癌去世后,许广平为此很后悔,觉得廉价烟伤害了他的健康,不然应该会多活几年。 

▎然以沫相濡亦可哀——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阴霾天。

忙于写作的鲁迅,有时会对提醒他早点休息的妻子发火,怨她打断了自己的工作。“做文学家的女人真不容易呢,讲书时老早通知过了,你不相信。”这是每当惹得广平不悦时,鲁迅总要抱歉地说。

作为文学家的鲁迅脾气,也许不同于普通人。有时不知许广平什么时候说了句什么话,他听到不以为然,或者恰巧他自己有什么不痛快,在白天人多事杂,朋友来往时毫不觉得,等到夜里两人独处的时候,便一言不发沉默到要死。

然至多不过一天半天,慢慢雨散云消,阳光出来了。鲁迅会解释似的说,我这个人脾气真不好。"因为你是先生,我多少让你些,如果是年龄相仿的对手,我不会这样的。”这是许广平明白他的天真对他人可以不介意,但对身边的爱人或会更苛求。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是简单幸福的。他们的儿子周海婴与《两地书》的诞生,便是明证。

林语堂先生称誉鲁迅为中国是难能可贵的“白象”。许广平因此在信中偷用过,叫他是“小白象”,在《两地书》中鲁迅拿来赠送海婴,叫他“小红象”,还自编成摇蓝曲来唱。 

1932年下半年,他们决定将两人的通信增删修订编为《两地书》,交由上海青光书局出版。眼看着鲁迅认真地抄写原信,令许广平深受感动:先生是如此珍重俩人之间的感情呵!二人商定将抄稿和原信都留给孩子,将来可以公之于世,因为他们胸怀坦荡,没什么可避人的。

鲁迅出了书,都要在扉页上题辞送给妻子。鲁迅也在其《两地书序言》中说:

“回忆六七年来,环绕我们的风波也可谓不少了,在不断的挣扎中,相助的也有,下石的也有,笑骂诬蔑的也有,但我们紧咬了牙关,却也已经挣扎着生活了六七年。”

若非真爱,许广平怎会从不记名份与先生走在一起,从师生之谊开始到甘做文学家背后的女人?许广平从内心深处挚爱着鲁迅,她在给好友常瑞麟的信中说:

“……在这新旧过渡的社会,宁可丢弃名誉、地位、家庭、财富,忍受责骂,或委屈自己,男女两方把一切对自己有利的一面,都去牺牲了,来寻找至高无上的爱的建立,这才是真爱。”

她认为真爱是不带功利,不要相互丝毫勉强的,所以他们二人的结合是新式的。在到达上海之前,俩人就已商定:两个人的生活,贵在情投意合互相信任,除了当事人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束缚。日后,如有一方不满意,决不要争吵,也用不着法律解决,如果觉得没有同居的必要了,那么马上各走各的路,反正都能独立谋生。

而他还在《而已集》扉页上题道:“给我的爱人:广平。鲁迅一九二八年,十一,二六在上海”。他最喜欢的照片:身上穿许广平给他织的毛衣,一手拿着她送他的象牙烟嘴,一手叉腰,一副文化战士的姿态。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和和许广平无疑是真爱了。

参考书目:

【1】许广平著,周海婴主编:《鲁迅回忆录》,长江文艺出版社 

【2】鲁迅、许广平著:《两地书真迹——鲁迅许广平原信》,上海古籍出版社

【3】李允经著:《鲁迅的婚姻与家庭》,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4】龙吕黄刘世洋编:《以沫相濡亦可哀——鲁迅与许广平的情爱世界》,东方出版社




鲁迅和许广平和儿子周海婴

鲁迅

晚年许广平。

对于鲁迅大家都是熟悉的。但许广平却有些陌生。许广平(1898~1968)。广东番禺人,鲁迅的第二任妻子。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成为鲁迅的学生。后来许广平成为鲁迅的助教和广州话翻译,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同居。1929年,生子周海婴。但事实是此时鲁迅没有离婚。他的合法妻子是朱安,一个不识字,小脚的乡下女子,是鲁迅奉母命结婚,用鲁迅的话说,今天是我母亲结婚。朱安是母亲的太太。成亲当晚,鲁迅和衣而睡,从此再也没有进入朱安的房间,二人也没有同过房,在这一点上,鲁迅有些凉薄。朱安照顾了鲁老太太一辈子,可以说朱安才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但在物质上鲁迅对朱安还是比较照顾的,因为毕竟母亲还需要朱安来照顾。在当时按照中华民国的婚姻法,鲁迅没有同朱安离婚,鲁迅和许广平也没有合法结婚,从法律角度来说。鲁迅和许广平在鲁迅有生之年都是同居。

现在看来鲁迅和许广平是典型的师生恋。二人相差快17岁了,可以说是一代人了。许广平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她对鲁迅的第一印象:“许久许久,同学们醒过来了,那是初春的和风,新从冰冷的世间吹拂着人们,阴森森中感到一丝丝暖气。不约而同的大家吐一口气回转过来了。许广平时年25岁,鲁迅42岁。可以说,他们之间的爱情是许广平主动的,她主动给鲁迅写的信。 二人最初的书信并没有涉及男女私情,更多的是鲁迅对许广平的教导和思想的启蒙。双方精神的契合是二人结合的基础。

1925年8月,作为学潮发启人。为了避免警察的追捕,许广平搬入了鲁的家中。在搬入鲁迅家中之后,师生之间相处时间大大增加。在此之前,鲁迅所了解的是许广平的思想,但在此之后鲁迅则感受到了许广平对自己的爱慕之情。面对的许广平的主动,鲁迅还是比较踌躇的,自己虽然已经结婚,但实际还是一未婚男。但最终还是对许广平说,你赢了。鲁迅在写给许广平的信说:“广平兄,我是你的小白象呀。1925年。二人开始同居。鲁迅在日记以洗脚来说明二人的夫妻生活有多少。1929年,他们的儿子周海婴出生。这是鲁迅唯一的孩子。 双方婚姻一共持续了10年。1936年鲁迅去世。他们的孩子才8岁。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这是鲁迅写给许广平的诗句,也可以说两人十年婚姻的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鲁迅   广平   艰危   中山大学   甘苦   头发   手稿   广州   上海   北京   两地   母亲   感情   老师   财经   学生   工作   许广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