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年纪轻轻,为什么要给努尔哈赤殉葬?

被皇太极给逼死了,在残酷政治斗争下的失败者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努尔哈赤本来想把老婆送给儿子,可是老婆却等不及了,在他没咽气的时候就和儿子搅和到了一起,这让努尔哈赤很不开心,同时也担心这个模样美、手段高的老婆将来祸乱基业,所以留下遗言让老婆给他殉葬。

我们从阿巴亥的经历,就能看出来这个女人绝不寻常。她本来出身于女真乌拉部,当时女真人内部互相掐架都下死手,乌拉部的老大布占泰想着灭掉努尔哈赤,结果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所以只能乖乖地采取联姻策略,在1601年,将当时年仅12岁的养女阿巴亥嫁给了43岁的努尔哈赤。

这虽然是一场政治联姻,但12岁的阿巴亥还是很快就征服了老男人的心,两年后就被努尔哈赤册封为大福晋,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阿巴亥不仅有出色的容貌,更十分聪慧。要知道,这个时候她还没有为努尔哈赤生下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能从后宫的众多女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努尔哈赤的正妻,功力该是何等深厚?

不得不说阿巴亥的运气当时还是不错的,在接下去的几年中她连续生了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这更加巩固了她在后宫之中的地位。在这期间,乌拉部的布占泰和努尔哈赤又翻脸了,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到阿巴亥,她稳坐大福晋宝座,而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也分别掌管了八旗中的三旗。

这之后聪明的阿巴亥遭遇了一次滑铁卢,在宫斗中第一次败北。在天命五年(1620年),六十一岁的努尔哈赤觉得来日无多,开始考虑后事,按照女真人收继婚的习俗,他死了之后想把阿巴亥交给实际上的长子代善(老大褚英已经废了),代善当年38岁,和当年31岁的阿巴亥也算是般配。

不过阿巴亥当时明显是机灵的过头了,她本来就在考虑努尔哈赤死后怎么保住自己的地位,同时为自己的三个儿子争取最大的利益,这时候又知道了努尔哈赤的想法,就开始不断地对代善示好,除了眉来眼去之外,甚至还有了超越底线的关系。这种事肯定是瞒不住有心人的,后宫中的其她女人就把这件事捅到了努尔哈赤面前。

努尔哈赤显然是很不开心的:我还没死呢你就开始找下家,这不是让我顶着绿油油的大草原吗?但努尔哈赤虽然调查出了实情,却又顾忌到自己的名声,所以找了个私藏金银的罪名“离弃”了阿巴亥,她失去了大福晋的位置,只能带着孩子独自居住在小木屋里,形同被打入冷宫。

不过阿巴亥显然有着努尔哈赤抗拒不了的魅力,这种被“离弃”的状态只持续了一年时间,努尔哈赤又按捺不住自己对阿巴亥的思念,把她重新找回到身边,并且依旧做她的大福晋。其实这其中除了阿巴亥本人的魅力之外,我个人认为她三个精明强干的儿子,也是努尔哈赤考虑的重要因素。

到了天命十一年,68岁的努尔哈赤在宁远(辽宁兴城)被袁崇焕打成重伤,走到了生命尽头。他知道自己过不去这道关了,于是传命阿巴亥火速来见。见面没几天之后,努尔哈赤就去世了,阿巴亥在此局面下也在劫难逃。

关于阿巴亥的死,满清官方资料的记载是: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后遂服礼衣……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

这表明阿巴亥殉死,的确是被皇太极等人逼迫的。但其中仍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太极等人逼死阿巴亥,是出自于努尔哈赤的遗言?还是皇太极等人的自作主张?历来很多人都倾向于是皇太极为了顺利上位,担心阿巴亥利用大福晋身份联合代善,所以才痛下杀手。

但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当时阿巴亥的三个孩子最大的阿济格22岁,最小的多铎13岁,他们手中虽然也有部分实力,但从根本上来说还不是皇太极等人的对手,而那个被阿巴亥寄予厚望的代善,此时也知道后金政权面临重大挑战,自己虽然年资最长却能力有限,已经转而力挺皇太极,这个时候皇太极已经胜券在握,为了笼络阿济格等三兄弟,不会也没必要去逼死阿巴亥!

所以阿巴亥之死,最有可能还是努尔哈赤的意愿。

喜欢请关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1601年,12岁的阿巴亥,嫁给42岁的努尔哈赤。但她瞒着丈夫,偷偷和大儿子代善深夜幽会。皇太极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大妃,恩爱26年,多尔衮就是她的第二个儿子。


按理说,38岁已有子女傍身的她,根本不需要为努尔哈赤殉葬。


可事实上,她不仅殉葬了,而且殉葬得非常匆忙,几乎是努尔哈赤前脚走,她后脚追随,仿佛要掩盖什么。


阿巴亥的殉葬过程


《太祖武皇帝实录》详细记录了阿巴亥的殉葬过程。


38岁的她,穿着华丽的衣服,描眉化妆,哭得梨花带雨。


她看着大门,哭泣道:


“我12岁就嫁给努尔哈赤,现在已经26年多了。先帝让我殉葬,我不愿意也必须走。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我的两个孩子多尔衮、多铎。”


从阿巴亥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3个信息:


  • 第一,先帝让她殉葬,她不得不从;
  • 第二,她本人并不愿意殉葬;
  • 第三,她舍不得年幼的孩子,并委托给某些人照顾。


其实,按照风俗,阿巴亥是大妃,又有子嗣,根本不用殉葬,为何她要殉葬?


我翻阅了史料,在史料的记载中,阿巴亥被逼殉葬,主要原因是偷偷和丈夫的儿子,即大贝勒代善,有了不可告人的关系。




阿巴亥和代善的私情


在史料的记载中,阿巴亥和努尔哈赤的感情很好。


1601年,12岁的她,嫁给了42岁的努尔哈赤。


当时,努尔哈赤已有大福晋,即皇太极的生母孟古。按理说,此时阿巴亥入门,只能给努尔哈赤当庶妃。


但是,努尔哈赤很喜欢她,力排众议,让她成了平妻。


2年后,大福晋孟古去世,阿巴亥立刻被册立为唯一的大福晋


此后,阿巴亥接连生下3子1女,但女儿早早夭折,剩下的3个儿子,作为嫡出的儿子,出入军队,掌握了八旗军队中的三旗。




按照当时的规矩,帝王去世,继任的帝王可以继承他的全部财产和女人,即收继婚中“父死子继”的习俗。


努尔哈赤比阿巴亥大30多岁,为了让阿巴亥的日子过得好一点,最终,他选择了大贝勒代善。


大贝勒代善,为人仁慈,有担当,可以很好地照顾阿巴亥和年幼的孩子。


当时,努尔哈赤已经病重,而阿巴亥和代善,也提前看出努尔哈赤的想法,便开始送饭送干粮,眉目传情。


按照当时的风俗,福晋如果不请示大汗,将一块布、一块绸子送给女人,是欺骗丈夫的大罪;若不请示大汗,给男人送东西,就视为对那个男人倾心,是更重的罪。




当时,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塔因,没有请示丈夫,将两块大翠兰布送给了婢女。结果,这个婢女与人私通,把东西送给了男人。


事情东窗事发,塔因受到了责难,脸面大损,而她的婢女则被处以死刑。


原本,阿巴亥和大贝勒代善的交往,所有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塔因很不服气,直接揭发阿巴亥,并称:大福晋阿巴亥和大贝勒代善,有一腿!


《满文·老档·太祖》:(塔因)“大福晋曾两次备饭送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给四贝勒送饭,四贝勒受而未食。且大福晋一日二、三次派人至大贝勒家,大概有什么事共同商议。大福晋本人也二、三次黑夜出院去。”


被揭发,这事就闹大了。




努尔哈赤迅速召大臣去查探,大臣给的结果是:全部属实。


大臣还查出了更多细节,比如阿巴亥会打扮得花枝招展,用她那忽闪忽闪、无辜而又带点魅惑的眼神,与代善含情脉脉。


这是大罪。


给男人送饭,天天派人去问询,还半夜三更出去……这个罪名,就算阿巴亥是大福晋,也承受不起。


但努尔哈赤没有追究阿巴亥。


他找了个借口,以偷盗之罪,处置了阿巴亥:“大福晋偷盗许多缎子、蟒缎、金银财物隐藏(隐藏的地点就是她的娘家)……”


当着大臣、贝勒的面,努尔哈赤斥责阿巴亥:


“这个女人邪恶狡猾,诈骗偷盗,凡是人有的你都有。我用金子、东珠装饰打扮你,穿别人没见过的好缎子,养活着你,不爱汗夫,不顾我去看别人,这不杀怎么行。”


“但若因为这个罪过将其杀掉,我的心女肝一样的三子一将怎样痛哭呢?即使杀了大福晋,她的小儿子们如果有病怎么办呢?可以让她看护、照料、我将不和她在一起生活,离之。以后任何人也不许接受大福晋的东西、听她的话,违背的人无论男女都将杀死。”




努尔哈赤的操作,的确保住了阿巴亥的命。


虽然明面上,他没有定阿巴亥私通的罪名,可他已经处罚了妻子,不许她和任何人来往,不准她听信谗言、和她分居,还处罚了她的娘家。


此时,就算大臣们再有意见,也不好意思多说了。


不过,可能努尔哈赤是真的喜欢阿巴亥。


1年后,被“废黜”的阿巴亥,再次回到了努尔哈赤身边,依旧是大福晋。


此时的阿巴亥,开始出席各类典礼、参与政务,甚至还前往前线慰问……




1626年,努尔哈赤在外出征,病情加重,深感大限已到,赶紧请来阿巴亥见面密谈。


几天后,努尔哈赤匆匆离世。


阿巴亥还只有38岁,非常年轻,以为自己可以一展宏图,可皇太极却打了她个措手不及。


努尔哈赤去世当天,皇太极拿出殉葬的旨意: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阿巴亥貌美善妒,经常让我(努尔哈赤)不开心,未免她以后祸乱国政,就让她殉葬吧。


先帝旨意已下,就算阿巴亥不愿意,也没有人能救她。


于是,她只能欢欢喜喜打扮好,然后去殉葬。




殉葬事件的诡谲之处


满清入关之前,还保留着殉葬的习俗。


乍一看,阿巴亥因为不遵守男女关系,被努尔哈赤怀疑,最终因为努尔哈赤的命令而殉葬,好像顺理成章。


当年汉武帝“去子留母”,也是这么干的。


但我读这个故事,怎么读都觉得诡异。


这真的是事情的真相吗?


努尔哈赤真的想让阿巴亥殉葬吗?


我查阅相关史料,发现殉葬事件处处透露着疑点。




其一,殉葬的理由,与当时的风俗严重不符。


满清入关前,确实一直有生殉的习俗。


据《宁古塔纪略》记载,丈夫死后,必须有一个妾氏殉葬,而且,该女子必须在殉葬前浓妆艳抹,不许哭泣。如果她不愿意殉葬,大家就可以一起把她掐死,然后放入棺材里。


《宁古塔纪略》:夫死,必有一妾从殉。当殉者必于主前定之,不容辞,不容僧也。当殉者不哭,艳妆而坐坑上,主妇率皆下拜而享之。及时,以弓弦扣环而须之。倘不肯殉,则群起而扼之死矣。


从这个风俗来看,阿巴亥并不符合殉葬的条件。


阿巴亥是大福晋,是正妻,在当时,正妻为丈夫殉葬的是极少数,而且必须满足2个条件:


  • 条件一:正妻为爱妻,禁止不睦的正妻殉葬;


  • 条件二:正妻无年幼子嗣。


如果只看皇太极拿出来的殉葬圣旨,显然,阿巴亥都不符合这两个条件。


  • 首先,殉葬的遗言上表明阿巴亥“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即阿巴亥经常引得努尔哈赤心情不悦,也就是说,夫妻俩关系不好,不符合感情和睦的条件。


  • 其次,阿巴亥的2个儿子均未成年。当时,多尔衮15岁、多铎13岁,都需要母亲的照顾。


如果按照风俗走,阿巴亥是绝对不需要殉葬的。


努尔哈赤是个有雄心壮志、想要建立功勋的人,他不可能在人生尽头,去违背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习俗。




其二,殉葬的措辞,不符合史实。


令阿巴亥殉葬的旨意上说: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


翻译过来就是:阿巴亥是一个漂亮、嫉妒心重,经常惹努尔哈赤生气,有着小聪明,却一生都被努尔哈赤压制的女人。


这句话,字里行间都能看出来,努尔哈赤厌恶阿巴亥。


然而,这根本不符合史实。




阿巴亥和努尔哈赤相伴26年,始终备受宠爱:


  • 刚进宫,她就是平妻;孟古一死,她就成了唯一的大福晋;


  • 选择代善当继承人,也是为了阿巴亥考虑,认为代善可以好好对待她;


  • 犯了私通的大罪,只受了表面上的处罚;


  • 私通风头已过,她还是独一无二的大妃……


这些事迹,都透露着,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最爱的女人。


努尔哈赤弥留时,最想要见的人,也是阿巴亥。


由此可见,殉葬旨意中的“讨厌”,明显与事实矛盾。


如果努尔哈赤真想要阿巴亥殉葬,他完全可以直接下旨,称自己太喜欢妻子,要求她下葬,何必还要捏造事实?




其三,殉葬的时间非常紧凑,好像非常害怕发生变故。


根据《满洲实录》的记载,努尔哈赤的死亡时间是八月十一日。


“七月二十三日,帝不豫,诣清河温泉坐汤。十三日大渐(后改为‘丙午大渐’),欲还京,遂乘舟顺太子河而下。遣人召后,迎之于浑河相遇,至艾家堡今沈阳市于洪区埃金乡,离沈阳四十里。八月十一日庚戌未时崩,在位十一年,寿六十八。”


请大家注意上面的文字。


努尔哈赤生命垂危之际,他迅速叫来了阿巴亥,两人整整待了三四天。(“丙午”是初七的意思)


一代大汗在临死前,与平时参与政治的正妻待了好几天,绝对不可能是你侬我侬的情话,大概率努尔哈赤在交待后事。


再看去世的时间。


努尔哈赤在11日晚7点多去世(庚戌时是19-21点),而阿巴亥去世的时间是:12日早上7点多。


前前后后,时间匆忙,阿巴亥连留下遗言的时间都没有。




就算阿巴亥要殉葬,她和努尔哈赤一起待了3、4天,怎么也该在大臣、儿子们的面前,交代努尔哈赤的遗言。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阿巴亥匆匆殉葬,连话都来不及说。


由此可知,她的殉葬过程很蹊跷,仿佛有人刻意不让她说话,生怕发生什么变故。




最大的受益人——皇太极


阿巴亥殉葬事件的疑点,处处透露着这件事不简单。


而阿巴亥去世,最大的受益人,是皇太极。


甚至,我猜测,如果阿巴亥殉葬真的是一场阴谋,那么皇太极是最大嫌疑人。


  • 首先,《太祖武皇帝实录》中有关阿巴亥殉葬的记录,全部都是皇太极及其后人的手笔;


  • 其次,阿巴亥殉葬的当场,是皇太极带着一干人等,亲自看守和盯着;


  • 最后,阿巴亥殉葬后,皇太极毫无阻力地宣称自己是继承人,坐上了皇位……


因此,如果阿巴亥的殉葬有猫腻,那这个猫腻一定来自皇太极。


那么,问题来了。


皇太极为何一定要阿巴亥死?




皇太极和阿巴亥的爱恨情仇


在阿巴亥殉葬事件中,皇太极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有可能的阴谋策划者。


第一,皇太极要皇位,阿巴亥就必须死。


努尔哈赤临死前,与阿巴亥待着的那几天,具体说了什么,我们已经无从知晓。


朝鲜史书《春坡堂日月录》的记载中,努尔哈赤给阿巴亥的遗言是,让多尔衮继位,代善辅政。


当然,朝鲜的史书,可信度不是特别高。


当时,多尔衮还只有15岁,根本没卷入汗位争夺战中。


我查阅了清初的记载,当时能够争夺汗位的,是代善和皇太极


《清初诸王争国记》说“天命间四大贝勒各拥重兵,凯觑大位。顾阿敏为太祖侄,莽古尔泰之母得罪太祖,故以代善与皇太极最有望。”




阿巴亥手握努尔哈赤的遗言,而皇太极带人冲进后宫,逼着阿巴亥殉葬。


由此推论,努尔哈赤的遗言,应该对皇太极不利。


从史料记载来看,阿巴亥表面上自愿殉葬,实则皇太极手握重兵,若他要求她殉葬,她也没有反抗之力。


而在宫中逼死阿巴亥,无异于杀鸡儆猴,代善也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阿巴亥的3个儿子都无招架之力,皇太极自然成了继位的唯一人选。




第二,为母亲报仇泄恨。


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和阿巴亥有过两年的交集。


当时,孟古是努尔哈赤唯一的正妻,日子过得很不错。


可阿巴亥一来,孟古就从唯一的大福晋,变成了平妻,没到2年就郁郁而终了。


在史料的记载中,我没找到孟古和阿巴亥相处的记载。


不过,合理推论,两女争丈夫,肯定不可能和睦。


在让阿巴亥殉葬的旨意中,暗指她“心怀嫉妒”,你说,有没有可能是皇太极看着母亲憔悴、消瘦、无奈、死亡的内心反映呢?


努尔哈赤那么喜欢阿巴亥,怎么会给她心怀妒忌的评价呢?


真正觉得阿巴亥心怀嫉妒的人,怎么看怎么都像皇太极。


他也许是在为自己的母亲鸣不平呢?


皇太极继位后,立刻追封了母亲孟古为“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并把母亲的神位放在了太庙。而同样身为正妻的阿巴亥,不仅没有追封,连神牌都没有。


这种“厚此薄彼”,显然暗示着一段不寻常的过往。




写在最后


阿巴亥去世后,她的儿子多尔衮,在步步筹谋中,手握大权。


1650年,多尔衮在顺治一朝掌权。


他下令追封母亲阿巴亥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并把她的神位放入太庙。


4个月不到,多尔衮去世,顺治立刻就把阿巴亥的封号废除、神牌撤出太庙。


自此,阿巴亥就消失在了史书中。


回到开始的话题。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为何年纪轻轻,要给努尔哈赤殉葬?


我想,她只是权力的牺牲品吧。




在努尔哈赤时期,她太过受宠,手握军队和政权,可政局瞬息万变,她没有应对变局的能力,最终成了牺牲品。


当时,代善冷眼旁观,15岁的多尔衮年纪太小,且不在她身边。


就算她再不愿意,也只能打扮得光鲜亮丽,最终走向殉葬之路吧。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努尔哈赤刚去世18个小时皇太极就对继母下了绝杀令:“请大福晋自行了断,为父汗殉葬!”年仅38岁的阿巴亥执意不从,不料却被一根弓弦断送了性命。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与其他朝代相比,爱新觉罗家的皇帝好像个个是情种。


努尔哈赤独宠阿巴亥26年,皇太极将海兰珠视为珍宝,顺治为董鄂妃放弃了大好江山,康熙为赫舍里氏两立太子……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这些备受宠爱的后宫女子,本该活得幸福美满、恣意潇洒,可事与愿违。


她们不仅无一善终,还都落得个“自古红颜多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的下场!


这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就属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了。



她,本是乌拉部最尊贵的公主,为了保存部族的实力,她12岁时,就被叔叔布占泰嫁给了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


当时,努尔哈赤43岁,已有7个福晋17个孩子,她人微言轻、初来乍到,处境并不乐观。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刚满13岁的她,就从诸多福晋中脱颖而出,成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福晋”。


三年后,她又接连生下了皇十二子阿济格、皇十四子多尔衮和皇十五子多铎,所获恩宠更盛于从前。


即便后来,乌拉部与努尔哈赤反目成仇,屡遭背叛的努尔哈赤,大举兴兵灭了乌拉部,阿巴亥的宠爱也未因此影响分毫。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努尔哈赤念念不忘的,还是陪伴了他26年的大福晋阿巴亥。


在美女如云的深宫,阿巴亥一无强势的娘家助力、二无战功赫赫的子侄支持,却多年盛宠不衰,不得不说,阿巴亥的美貌和心机是非常了得的。


然而,美貌如斯,心机如斯,阿巴亥最后的结局还是令人唏嘘不已。


努尔哈赤死后不久,她就被逼殉葬,史书更是对她极尽抹黑之能事。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妃阿巴亥之死


1626年9月30日夜,沈阳城40公里外的瑷鸡堡,灯火通明、戒备森严、一片缟素。


为大清奠定完基业的努尔哈赤,终于走完了他金戈铁马的一生,享年68岁。


听闻大汗龙御归天的消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 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急忙带人马漏夜赶来,此时,他们惜时如命,不是为了给父汗治丧,而是为了抢夺一件东西——汗位。


努尔哈赤尸骨未寒,阿巴亥泣不成声,四大贝勒急不可耐,他们齐齐盯着大福晋,都想知道老汗王指定的接班人到底是谁?


每个人心里明镜似的:努尔哈赤临终前,一直是阿巴亥侍奉左右,如果父汗留有遗嘱,这个女人一定是知情者!


果不其然,阿巴亥在搞清楚状况后,迅速擦干眼泪,朗声回应道:“大汗遗命:传位于十四子多尔衮,着大贝勒代善辅政,待多尔衮成年,代善主动归政。”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眼下,多尔衮年仅14岁,虽掌管有两黄旗下15个牛录(满族集生产和军事合一的社会组织,1牛录约300人),但寸功未立,不仅在朝中毫无根基,就连在军中也威望甚低。


在以军功和实力说话的后金政权里,多尔衮的这点“家底”实在拿不上台面,四大贝勒中的任何一个站出来,都足以碾压他。


大贝勒代善,正红旗旗主,掌管25个牛录;

二贝勒阿敏,镶蓝旗旗主,掌管33个牛录;

三贝勒莽古尔泰,正蓝旗旗主,掌管21个牛录;

四贝勒皇太极,正白旗旗主,掌管25个牛录。


这其中,尤以四贝勒皇太极的军功最多、实力最强。



所以,阿巴亥企图利用一纸遗诏,就让四大贝勒听命于自己的做法,实在是太幼稚了。


她高估了自己和三个儿子的能力,也低估了四大贝勒的野心。


弱肉强食之下,即便努尔哈赤的遗诏是真的,谁又会去认真执行呢?


起码大贝勒代善不会


努尔哈赤生前曾确立了八大和硕贝勒共议制,按照规定,新汗王必须要经过诸贝勒推举产生。


在一致认定阿巴亥“捏造遗诏”后,代善率先发言、表明了立场:“四贝勒德才无双,深得先帝喜爱、众人信服,应当速登大位!”


诸贝勒顿时面面相觑,但很快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随即异口同声附和道:“请四贝勒速登汗位!”


“四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

诸贝勒皆喜曰善。议遂定,乃合词请上即位。”——《清太宗实录》


皇太极荣登汗位、宛若新生,而阿巴亥却一败涂地、永无翻身的机会。


不久,阿巴亥接到了努尔哈赤的另一封“遗诏”:“为防止大福晋祸乱朝纲,我死后,务必命大福晋殉葬!”


阿巴亥犹如当头棒喝,执意不从:“大汗几时说过让我殉葬?!”


诸贝勒不愿与她纠缠,只冷冷回答说:“这是先王遗命,谁敢不从?”


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

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

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太祖武皇帝实录》


说话之际,二贝勒阿敏突然绕到阿巴亥身后,将一根弓弦,勒在了她的脖子上。阿巴亥想起三个儿子,拼命挣脱,可弓弦越勒越紧,片刻不到,年仅38岁的阿巴亥,就被活活勒死了。


也有史料记载,阿巴亥是自缢而死的。


可不论哪种死法,阿巴亥的死都是被四大贝勒逼的。




阿巴亥年纪轻轻,为什么要给努尔哈赤殉葬?


关于阿巴亥殉葬的原因,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努尔哈赤“遗诏说”。


按照《太祖武皇帝实录》的记载,阿巴亥被逼殉葬,是执行了努尔哈赤的遗诏。


原因是“阿巴亥虽颇有美貌,但心机深沉、嫉妒成性,经常惹大汗不高兴”,为了防止她日后祸乱朝纲,所以努尔哈赤留下遗言,命她殉葬。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太祖武皇帝实录》


事实果真如此吗?


后金确实有殉葬的习俗。


丈夫死后,家里要有一名妾室殉葬。殉葬之日,从殉之妾要盛装坐在炕上,然后接受嫡妻和家人儿女的叩拜,礼毕即“上路”。


从殉之妾的死法一般是弓箭射杀或弓弦绞杀,若是此妾不愿殉葬的话,家人就会群起而上,将其活活掐死。


“男子死,必有一妾殉,当殉者必于生前定之,不容辞,不容僭也。当殉不哭,艳装而坐炕上,主妇皆下拜而享之。及时,以引弦扣环而殒之,倘不肯殉,则群起而缢之死矣。”---《宁古塔志》




除此之外,从殉之妾还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膝下没有子嗣;

第二、与丈夫关系和睦,与夫不睦的妾室不能殉死。


很显然,阿巴亥被选中殉葬,实在不符合习俗规定。


首先,阿巴亥是嫡妻,而殉葬者一般是妾室;


其次,阿巴亥育有三子,且有两个儿子尚未成年,当时阿济格21岁,多尔衮14岁,多铎只有12岁;


第三,据《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阿巴亥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这说明阿巴亥与努尔哈赤夫妻之间并不和睦;


第四,天命五年,当努尔哈赤发现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有私情时,盛怒之下尚且顾念幼子、不忍杀妻,临终前,又怎么会弃幼子而不顾,硬要逼死尽心尽力、痛改前非的大妃呢?


“大福晋可不杀之,幼子患病,令其照看。我将不与该福晋同居,将其休弃之。”——《满文老档》


由上可知,努尔哈赤留下遗诏,命阿巴亥殉葬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第二种:四大贝勒“矫诏逼死说”。


阿巴亥的死,完全是自找的。


原本,她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努尔哈赤死后,摆在阿巴亥面前的,还有两条路。


第一条,闭口不言努尔哈赤的遗命,不管汗位由谁来继承,她只管保持中立、低调做人,虽然风光不再,但起码能衣食无忧、平安终老;


第二条,凭借努尔哈赤的遗诏和大福晋的威望,率先下手,将四大贝勒中的代善、阿敏变成自己的坚定盟友,然后再将努尔哈赤的两黄旗人马,牢牢掌握在手中。


这样一来,即便多尔衮年幼,阿巴亥也能与皇太极一较高下,将儿子顺利扶上汗位。


17年后,皇太极的庄妃就是用这个方法,将年仅6岁的幼子福临,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可阿巴亥不是庄妃,自以为聪明的她,事前无盟友,事后无对策,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皇太极继承汗位后,为了保证自己继承的合法性,必然会想方设法杀了手握遗诏的阿巴亥,以绝后患。


除此之外,皇太极之所以执意逼死阿巴亥,还有以下三个考虑


第一、彻底杜绝多尔衮继位的可能性。


努尔哈赤临终前将自己掌管的两黄旗,分给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他们一母同胞,又有身为大福晋的阿巴亥做后台,一旦同气连枝,假以时日,一定会成为皇太极最大的竞争对手。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皇太极必须趁父汗驾崩之际,除掉阿巴亥。


没了阿巴亥,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就失去了依靠,他们对皇位也没什么威胁了。




第二、迫使代善改变立场。


代善是皇太极得以继承汗位的关键人物,原本,这汗位该是他的。


可一个告密者的出现,彻底毁了代善的大好前程。


1620年3月,努尔哈赤的小福晋代因札,实名举报大福晋阿巴亥和大贝勒代善有私情!


代因札说得有鼻子有眼:大福晋不仅多次深夜出宫,前往大贝勒府,还在宴会上,精心打扮,公然和代善眉目传情。


努尔哈赤勃然大怒,立即下令秘密调查,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自己宠爱多年的娇妻,竟然真的和大贝勒暧昧不清!


家丑不可外扬,为了顾及颜面、照顾幼子,努尔哈赤只以“私藏金银”的罪名,将阿巴亥赶出了后宫;


而对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则以“虐妻亡妻之子”的罪名,正式废黜了他的储君之位。


“先前袭父之国,故曾立为太子,现废除太子,将其专主之僚友、部众,尽行夺取”。——《旧满洲档》



阿巴亥大呼冤枉,自己不过是为了儿子们的将来考虑,提前与大贝勒搞好关系而已。


后金有收继婚的习俗,子娶父妻、弟娶寡嫂都是正常现象,努尔哈赤也曾表示过,自己死后,会让大贝勒代善代为“照顾”阿巴亥。


况且,阿巴亥主动结交的对象,不止有大贝勒代善,还有四贝勒皇太极。


只不过,皇太极比代善更狡猾、更有眼光,他不仅没有接受阿巴亥的示好,反而隔岸观火、看了一出好戏。


“大福晋曾两次备饭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给四贝勒送饭,四贝勒受而未食。”——《满文老档》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桩告密案的幕后黑手,很有可能就是四贝勒皇太极。


因为只有他,才是整个案件的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获胜者。


阿巴亥一旦被废,她生育的三位嫡子必然会受到牵连,而最有可能继承汗位的代善,也会储位不保。


可谓“一箭三雕”,真是好计策、好谋略!


虽然,一年后,阿巴亥得以重返后宫、重做大妃,可经此一事,她处处小心谨慎、不敢再结交继子和外臣,代善也永远与汗位失之交臂了。


六年后,皇太极故技重施,决定逼死阿巴亥。


代善作为四大贝勒之一,不敢不从,因为他一旦开口为阿巴亥求情,就会坐实二人“暗通款曲”的罪名,为了自证清白,代善只能力挺皇太极,成为逼死阿巴亥的帮凶。


值得一提的是,与阿巴亥一起被逼殉葬的,还有曾经告发她的小福晋阿迹根、代因札,努尔哈赤生前共有妻妾16人,皇太极独选她们殉葬,难道不是为了杀人灭口、掩盖曾经的阴谋吗?


“又有二妃阿迹根、代因札亦殉之”。——《太祖武皇帝实录》




第三、发泄长期以来对阿巴亥的不满和仇恨。


皇太极的生母孟古哲哲,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大妃,她比努尔哈赤小16岁,因容貌秀丽、通情达理,颇受努尔哈赤的喜爱。


可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当更年轻、更美貌的阿巴亥来到努尔哈赤身边时,努尔哈赤很快移情别恋了。


被冷落的孟古哲哲一直郁郁寡欢,不久就积郁成疾、魂归故里了,她去世时,年仅28岁,皇太极只有11岁。


从此,皇太极将痛失母亲的责任,全部归咎在阿巴亥的头上。


一旦时机成熟,皇太极岂能不报“杀母之仇”?


在皇太极这样的对手面前,阿巴亥的政治手段实在是太稚嫩了!




总结:


按照规定,殉葬的嫔妃,死后一般会得到“追封”,以示皇家的恩宠。


可阿巴亥不仅没得到应有的待遇,反而被刻意抹去了存在的痕迹。


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他将努尔哈赤追封为高皇帝、将生母孟古哲哲追封为圣武皇后,并将其神位供奉于太庙。


而与孟古哲哲同等地位的阿巴亥,不仅没得到追封,连神位也没有设立。


后来,多尔衮掌权,他以顺治帝的名义,极力为母亲翻案,阿巴亥终于得到了应有的皇后谥号,神位也得以进入太庙。


可仅仅四个月后,多尔衮就暴病身亡。


顺治帝开始反攻清算,不仅将多尔衮挫骨扬灰,还取消了阿巴亥的谥号,撤去了她的神位。


127年后,乾隆肯定了多尔衮的功绩,并为其平反、恢复了他后世子孙的爵位。


可对其生母阿巴亥,只字未提。


历史好像彻底遗忘了这个女人。


17年前,阿巴亥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为多尔衮争一个天下;

可17年后,多尔衮却将唾手可得的皇位,拱手让人。

自古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如果时光可以倒退,他们会不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呢?




因为阿巴亥的能量太大了,努尔哈赤的晚年里,阿巴亥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参政”,如果皇太极再不及时遏制阿巴亥,那么一切都将被颠覆,因此便有了“努尔哈赤遗命”,要求阿巴亥殉葬。

说起阿巴亥,世人关于她的标签便是她有着一个最出色的儿子:顺治初期的“摄政王”,不是皇帝却被追封为“清成宗”的男人,爱新觉罗·多尔衮。

可实际上,在多尔衮崛起之前,阿巴亥就已经拥有了不弱的政治地位。

阿巴亥可以说是在努尔哈赤时期,距离“后宫摄政”最为接近的一个女人,即便努尔哈赤有过祖训,后宫不允许干政,可晚年的努尔哈赤力不从心,很多事情只能通过他的“第四任”大妃来帮忙完成,在这样的背景下,阿巴亥获得了一定政治话语权,但也埋下了“殉葬”祸根。

在努尔哈赤四十二岁的时候,女真乌拉部的著名“美女子”阿巴亥年仅十一岁,但就是这么悬殊的差距下,因为政治联姻,阿巴亥嫁给了努尔哈赤,成为了努尔哈赤的“侧福晋”。

虽说是政治联姻,但是当时草原上有着“夺美人”的风俗,得到了美丽的阿巴亥后,努尔哈赤也非常钟爱阿巴亥,几年后,努尔哈赤第三任大妃孟古哲哲去世后,十四岁的阿巴亥成为了努尔哈赤的最后一任大妃。

而她也很争气,为努尔哈赤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

努尔哈赤也属于是中年得子,对儿子们非常喜欢,因此也加重了自己对阿巴亥的喜欢。

实际上,阿巴亥比努尔哈赤的前几个儿子年龄都要小几岁,在经历了长子褚英的关系失败后,努尔哈赤对新的妙龄妻子,年幼的新儿子们无比疼爱。

在这一个阶段里,阿巴亥与努尔哈赤一家人相处得还是非常和谐的。

可是努尔哈赤终究是走向了老年,因为和阿巴亥的年龄差距过大,努尔哈赤垂垂老矣,阿巴亥却是“年轻貌美”,按照草原上的风俗,下一任部落首领继承上一任部落首领的“后宫”,努尔哈赤想着将阿巴亥“继承”给他心里的储君,二子代善。

代善是努尔哈赤极其重视的次子,在褚英被废后,代善一直被当作太子看待。

虽然后来代善因为“虐待”儿子的事情被努尔哈赤削去太子之位,可在努尔哈赤临终前,他仍旧想着推代善上位。

既然努尔哈赤处处想着为儿子好,给代善铺好路,那么“留下”阿巴亥给代善,也是计划之一。

照这个逻辑,阿巴亥未来会成为代善的“后宫”,这是必然的。

可问题来了,本来这样的关系说的也是以后才会出现,最起码努尔哈赤还在世的时候,这样的话题是禁忌和不存在的,但是阿巴亥却提早和代善有了“不正常”的关系,关于阿巴亥和代善“有染”此事,正史没有给出确切记载,但是被人举报后,努尔哈赤震怒。

努尔哈赤责罚了阿巴亥,阿巴亥因此丢掉了“大妃”之位。

实际上,阿巴亥和代善有着“不正常”关系,这很有可能是努尔哈赤身边的人“胡编乱造”出来的。

阿巴亥是一个聪明的女人,懂得提前打好关系的道理,她因此经常和代善、皇太极等人来往,也经常送食物给这些人,可却因为只有代善敢吃,才引发了“不轨”事件。

其实不管怎么说,阿巴亥这样做,政治“天赋”已经展现出来了。

阿巴亥有着资本,也有着必须“联合”他人的理由,而之所以被别人举报“有染”,很有可能是因为阿巴亥的政治才能威胁了一些人的地位所致。

在阿巴亥被废掉的一年后,努尔哈赤原谅了阿巴亥,重新立阿巴亥为大妃。

也是这一次重回大妃之位后,阿巴亥在后金中的地位有了一次更高的攀升。

因此努尔哈赤此时已经接近七十岁了,而和大明的战争又日益紧迫,阿巴亥得以成为了努尔哈赤的“使者”,进行了各种政事上的行动,这个过程中,阿巴亥既能到战争前线慰问军士,又能和后金官员打好交道,能力突出。

其实这已经触犯了努尔哈赤当初立下的“底线”了:后宫不允许参政摄政。

但努尔哈赤没有阻止阿巴亥,而阿巴亥也在极力地为自己的儿子们争取政治资本。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因为在宁远城一战中被打成重伤,于是在不久后因病去世,在努尔哈赤临终前,他还召来了阿巴亥,但可惜夫妻二人没有见上最后一面。

努尔哈赤去世这件事,对于阿巴亥来说,其实并不算坏事,起码对于她来讲,并不算坏事。

当努尔哈赤还在世时,他没有透露过要阿巴亥“殉葬”的意愿,对于阿巴亥,努尔哈赤心里还是想着让下一任君主继承。

而努尔哈赤驾崩后,因为没有明确立下储君,大妃阿巴亥的儿子其实是有着“胜算”的。

不得不说,此前阿巴亥积累的政治资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说阿巴亥是作为努尔哈赤时期,最接近“摄政”后宫的人的原因。但阿巴亥没想到的是,这看似对她有利的环境,竟然被皇太极活生生“扭转”了过来。

因为看出了阿巴亥的“潜能”,皇太极必然是忌惮阿巴亥的,一旦阿巴亥摄政,努尔哈赤这些大儿子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于是皇太极迅速“预定”了皇位。

其实皇太极后来得以顺利登基,最大的根源在于代善。

代善本来就是努尔哈赤名义上的储君,即便是努尔哈赤本人,可能都是这样想的,但在努尔哈赤死后,代善以及代善的智囊团百般思索,放弃了和皇太极“夺位”的想法,转为拥立皇太极。

理论上的储君代善能做这件事,其实是出乎众人意料的。

如此一来,皇太极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

因为皇太极就只比阿巴亥小两岁,二人之间不存在长辈和晚辈的那种关系差距悬殊的问题,于是皇太极对阿巴亥宣布,先帝努尔哈赤留下了遗命,需要阿巴亥进行殉葬。

皇太极所说出来的这个“遗命”,在历史上一直是存疑的,因为皇太极在这个时刻说出来努尔哈赤的遗命,针对阿巴亥的政治目的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出于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态度,殉葬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阿巴亥还有着努尔哈赤的三个儿子。

但存疑归存疑,即便是阿巴亥本人,她都是不服的态度,可问题来了,努尔哈赤遗命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有多少人站在皇太极这一边来支持遗命的“存在”。

很遗憾,大多数人都站在了皇太极这一边,这也意味着,阿巴亥必须要殉葬,不然的话,她不仅仅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还要牵连三个儿子。

这本来就是一场阳谋,而这个极具智慧的女人,最后不是败在了政治斗争下,而是必须屈服于传统之下。

当然啦,基于后来多尔衮在拥有了极高权力之后对于母亲阿巴亥殉葬的态度并不明确,也有一定程度的可能真的是努尔哈赤留下遗命让阿巴亥殉葬,或许努尔哈赤在临终前也害怕阿巴亥的权力过大而做大,最终导致江山有变故。

可不管原因是什么,阿巴亥之死,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她太年轻了,其次就是她有着过人的智慧,让多方忌惮。

而那个在最后关头对她有着决定性帮助的代善却站在了皇太极这一边,纵使阿巴亥再多办法,她也无法力挽狂澜,她也只能忍受着这一切自尽,最起码还真的为儿子博出了一个好的未来。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努尔哈赤   先帝   贝勒   乌拉   母亲   神位   福晋   遗诏   太极   太祖   遗言   后宫   心怀   年纪   儿子   政治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