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麦城突围,如果听王甫的建议走大路,是否会成功呢?

不会,性格决定命运,关于的傲气决定了他在用兵策略上的弱点,对对方判断不足,又没有分兵两路,声东击西,一路人马诱敌深入,一路去搬救兵,过于自信导致的,又不愿听从建议,取长补短,终有一败




按照演义内容来看,关羽突围走大路是能成功的。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原著中有交代。


却说孙权求计于吕蒙。蒙曰:“吾料关某兵少,必不从大路而逃,麦城正北有险峻小路,必从此路而去。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伏于麦城之北二十里;彼军至,不可与敌,只可随后掩杀。彼军定无战心,必奔临沮。......

书中交代的已经非常清楚了,吕蒙分析关羽必然从北边小路突围,一切部署都布置在小路上,大路根本就没作安排。


关羽一生傲气,不走大路走小路是因为临了怂了还是因为别的原因?

首先肯定不是关羽怂了,北边兵少,这必然是敌方有意安排,目的是让关羽往北突围,只要关羽从这个方向突围,必然中了吴军的埋伏。也就是说北方明面松懈,实际是最难突围的地方。

关羽不是军事小白,不可能看不出来,就算关羽一时疏忽当时没看不出来,他身边还有谋士呢,当时谋士王甫就立马提醒了他。

王甫谏曰:“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

但是王甫的建议,关羽并没有采纳。


公曰:“虽有埋伏,吾何惧哉!”即下令马步官军:严整装束,准备出城。吕蒙的一些列操作,关羽的谋士王甫已经看穿了。

以前关羽没听王甫的建议,用赵累总督后方。导致吕蒙偷袭荆州,后方三将潘浚、糜芳和傅士仁集体投降,荆州不战而丢。事后关羽也非常后悔(吾悔昔日不用公言),这一次王甫指出危险,关羽为什么依旧不采用王甫的建议呢?是关羽看不起东吴人?

要说关羽看不起东吴人自然是有的,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关羽对丢失荆州一事一直处于自责中。其实荆州一丢,关羽马上率军撤回西川,谁也拦不住。

但是关羽很不甘心,他的第一反应是,带兵重新夺回荆州。最后被吕蒙用计瓦解,再加上本身粮草就不足,最后几万的人马就剩下了几百,不得已退守麦城。


如果这时候关羽见形势不对直接退走蜀地,仍然有希望安全撤离。但关羽仍然不死心,他寄希望于离他最近的刘封能率军驰援他,所以关羽退守到了麦城,并且派出廖化去上庸搬救兵,这个救兵不是来救他关羽脱困的,而是助他夺回荆州的。

廖化久久不回,其实已经说明上庸来不了人了,关羽应该清楚。但是关羽心里这个坎过不去,走大道虽然万无一失,但是这也表示他彻底放弃了夺回荆州,直接去面对刘备。

刘备把荆州托付给他,现在丢了,关羽哪还有脸面去见刘备。所以他选择了走小路往北突围,转道西北,其实就是要去上庸。到上庸的目的自然是夺了刘封的兵权,重新夺回荆州。

关羽选择走小路,谋士王甫就已经明白了关羽的想法,他没有继续再劝,并选择留守麦城。


甫哭曰:“君侯于路,小心保重!某与部卒百余人,死据此城;城虽破,身不降也!专望君侯速来救援!”公亦与泣别。遂留周仓与王甫同守麦城,关公自与关平、赵累引残卒二百余人,突出北门。

王甫留守有三个目的,一是身为文官跟着突围就是个拖累。二是尽量保住麦城,给关羽重新夺回荆州留下一个据点,最后一点就是麦城还有兄弟在,关羽要尽全力突围来救这帮兄弟,不要轻易放弃。




性格决定命运,关羽被困麦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打算突围去西川求救。临行司马王甫劝其走大路,不走小路。而此时的关羽但凡有一点愧疚之意,也应该记得王甫当初的劝阻和忠告,一是不调江防之兵去打樊城,免遭东吴偷袭。二是守荆州之任潘濬不可靠,赵累才是合适人选。争奈关羽刚愎自用,不听忠言,致使荆州被东吴偷袭得手。丢了荆州,陷了家属,军心已变,都快成光杆司令了,你关羽还有什么骄傲的资本?可人家关羽楞是不接受教训,扬言:我就走近道小路,不怕他有什么埋伏!王甫再三相劝无果。结果中伏被擒。看来王甫很有先见之明,若听了劝告,也许关羽不致被马忠擒拿,关平也不会遇害。骄傲自大,傲慢与固执己见皆性格使然,害人害己,不可挽回。果若听王甫之言改走大路,并且不留王甫、周仓守一空城,同奔西川,也许能突出包围,一路平安到达成都,因为大路无重兵埋伏。可惜了一失足成千古恨,一错再错,留下千古遗恨,无处释怀!

千年来世间留传的一句话叫作“大意失荆州,”实在是为了照顾关羽的面子,因为历代封神之后不能不隐满实情,去给他神象上贴金。人家不是没本事守荆州,也不是发脾气使性子恶了孙权,因小失大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才丢掉了荆州。而是大意了没防范,不经意之间才丢的荆州。其实大意失荆州是一块遮羞布,为掩盖关羽的严重错误而轻描淡写地作了说词。





关羽麦城突围,走小路被埋伏在芦苇丛中的吴兵擒获。

突围之前,关羽部将王甫曾建议走大路,被关羽拒绝。我猜测,此时关羽想的是尽快面见刘备,然后发兵再战,以雪前耻。

另外,关羽想小路离西川近,就算东吴有伏兵,我也不怕,凭自己的武功和赤兔马,不会有问题。

其实,王甫的建议,恰是对的。大路距离西川虽然远一点,但中途难遇伏兵,何况,关羽刚刚擒了于禁,斩了庞德,东吴各将不敢迎面同关羽交战,这样可保平安回到西川。

关羽的勇气和傲气让它在判断问题的时候,缺失了理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大错。




谢邀请!题主所问的正是《三国演义》中令人感慨而又揪心的一段故事!而这段故事也是人们借古鉴今的好素材!

①关云长放水俺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名大震,华夏皆惊!讵料形势急转之下,大胜之后而速败,究其原因,是没听司马王甫之言,中了东吴陆逊的骄兵之计:

②第73回,关公得襄阳赏三军抚百姓。司马王甫曰:将军一鼓而下襄阳,曹兵虽然丧胆,…今东吴吕蒙屯兵陆口,常有吞并荊州之意!倘率兵径取荆州如之奈何?关公说,我已差潘濬守之。王甫曰:潘濬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可差督粮官赵累代之。赵累为人忠诚,若用此人,万无一失!…可惜关公未采纳王甫之言,最终造成荊州被东吴夺取!

③当关公闻听探马来报,荊州已被吕蒙所夺,公安傅士仁和糜芳都投降东吴了!…关公对司马王甫说:“悔不听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

可当突围欲走小路时,王甫谏曰:“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事实已证明司马王甫有先见之明~有料事如神的才能!可关羽偏偏又没听王甫之言!莫非天意?焉能不败?

〇〇我们认为,关云长之所以造成败走麦城,一是沒听司马王甫之言,二是不应分兵安排周仓和司马王甫守麦城!→因兵微将寡根本就守不住!!!

在突围的实战中,既分兵守麦城,又走小路中了敌人的埋伏!势更单力更孤!真是取败之道!正应了<人忙无智>这句话。

归根结底,我们认为:若关羽放弃麦城,只虚插旗号,集中全部300多人兵力!带关平,周仓,赵累,司马王甫,走大路突围,若无意外,必然会成功。可惜的是,关羽临危时一错再错,…给后人留下许多感慨和叹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大路   庞德   东吴   襄阳   荆州   人马   大意失荆州   司马   建议   目的   救兵   谋士   傲气   埋伏   小路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