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不是比玉皇大帝大吗,为什么还要对他俯首称臣?

三清和玉帝是诞生于不同体系的神仙,前者诞生于道教体系,后者诞生于民间信仰体系。

在上千年的发展中,两大体系互相影响,都将对方的部分神灵纳入到了自己的体系之中。但是,即使到了今天,两大体系仍有不小的分歧,神灵之间的地位就是其中之一。

比如,在道教体系中,三清的地位比玉帝高;在民间信仰体系中,却恰好相反。

三清是如何出现的?

东汉末年,出现了两个“武装先知”,即北方的张角和南方的张道陵。他们将道家思想与神仙传说、阴阳学说、方术、巫术等神秘学相结合,分别创出了太平道和天师道(也叫正一道、五斗米道)。道教,就这么诞生了。

太平道以黄天为至高神,信徒数十万,遍布青、徐、幽、荆、扬、兖、冀、豫八州;天师道以太上老君为至高神,信徒较少,主要在巴蜀地区活动。

此时的道教,无论是太平道还是天师道,主要信徒都是底层百姓,都实行军事化管理,有自己的武装,也都有夺取天下,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的野望。

184年,太平道发动了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被清洗,从此从历史中消失。天师道则猥琐发育,194年,在张鲁的运作下,割据了汉中。

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归顺,而后被举家移到邺城,其部众小部分仍留汉中,大部分被迁徙到长安及三辅。(张鲁归顺第二年就死掉了,不知是不是曹操下的手。)

魏晋时期,政局动荡不定。短时间内两次“禅让”,每一次都会清洗掉许多家族和个人。而且,无论是曹家还是司马家,都因为自身的原因,对其他世家大族甚至普通百姓,保持着很强的戒心。在那时候生活,稍有不慎,就可能惹祸上身。

高压之下,许多人选择了逃避,抛开世俗,躲进了精神幻乡、清幽竹林。一时间,玄学盛行,清谈成风,行为艺术层出不穷。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天师道被世家大族接受,进入了上层社会。(比如,王羲之他们家,就全是道教的信徒。)只不过,由于文化和阶层的差异,世家大族出身的人并不喜欢天师道原有的,属于下层的思想和规仪,对它进行了扬弃和改造,这就出现了上清派、灵宝派等道教新流派。

上清派以太上大道君为至高神灵宝派以元始天尊为至高神,以太上大道君为仅次于元始天尊的主要尊神。

各个流派经过争斗、融合,最终在唐初相互妥协,形成了由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太上老君组成的三清体系。

北宋之后,太上大道君又被称作灵宝天尊。

为什么太上老君最早出现,地位却是三清最末?这是上清、灵宝等新流派默契打压的结果,它们脱胎于天师道,为了摆脱先天劣势,必须打压天师道。南北朝时期,太上老君一度被贬为元始天尊的徒弟,只在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中居第四等。若不是唐朝皇室姓李,尊李耳为祖先,他说不定连三清都进不去。

玉皇大帝是如何出现的?

玉帝、玉皇二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此时的玉帝或玉皇,并不是某一个神灵的专属称号,与三界至尊也没什么关系。中国传统上有玉崇拜,所以道教也将玉当作了神仙的称号,许多普通神仙都被称作玉皇/玉帝,有高上玉皇、紫虚玉帝、明皇玉帝、太真玉帝,等等。(比如,北周的《无上秘要》中,有“右上高玉帝藏金玄羽章隐音于其内”“高上玉皇,头建无上七曜宝冠”等句。)

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中,也有两个玉字辈的帝皇。一个叫“玉皇道君”,排在玉清三元宫第十一位;一个叫“高上玉帝”,排在玉清三元宫第十九位。仍然是一般般的中等神仙。

玉帝信仰开始流行,应该是在唐朝,有许多诗词可以证明。如,白居易的《梦仙》:“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韦应物的《学仙二首》:“存道忘身一试过,名奏玉皇乃升天。”李白的《醉后答丁十八》:“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在这些诗中,玉帝已经是神仙之首了,这应该是当时民间玉帝形象的反应。

初唐的时候,玉帝在道教中仍然没有独立神格,而只是元始天尊或太上老君的化身或别号。比如,《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中说:“道为最尊,常在三清,出诸天上,以是义故,故号天尊。或号玉帝,或号高皇,随顺一切也。

这时候,此时的玉帝信仰刚刚开始在民间流行。道教如此做,应该是试图将他虚化,免得影响到道教正统神。

之后,玉帝信仰越来越流行,道教对玉帝的态度,也做出了调整。以《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的出现为标志,玉帝得到了道教的承认,正式以独立神仙的身份,进入道教神仙体系。

三清和玉帝谁大?

进入道教体系之初,玉帝属于四御之一,地位是不能和三清相比的。但在宋朝,他的地位得到了快速提升。

澶渊之盟后,宋真宗为了维护自己的威望,大搞君权神授。他亲自导演了“天书事件”和“祖先托梦事件”,去泰山封禅,认赵公明为祖,把玉帝上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纳入国家祀典。后来的宋徽宗,更加笃信道教,在神霄派林灵素的撺掇下,把玉帝加尊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将他与昊天上帝合一!

这是玉皇大帝最高光的时刻,成为了朝廷祭祀体系中的最高神!

虽然后来南宋又把玉帝剥离了出去,但他的地位仍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在皇权的加持下,道教适时再度调整,撰出了《三才定位图》《上清灵宝大fa》等书,将玉帝提升为四御之首。

即使是四御之首,地位仍比三清低。

然而,玉皇大帝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和皇帝对应起来,人间的皇帝是人间至尊,天上的皇帝又怎么能比其他神仙低呢?再加上玉帝曾和昊天上帝合一,更是令人有联想空间。所以,道教遭到了儒家的攻击。

朱熹便说:“道教之徒,尊老子为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悖戾僭逆,莫此为甚。

为了应付攻击,道教改进了玉帝和三清的关系:强调他们是同源一体,淡化他们的尊卑之分;调整斋醮活动的规仪;提升玉帝在天界的层级。

所以,在道教体系中,前中期的玉帝,在三清之下;后期的玉帝,身份比较模糊。

太上老君为什么称臣?

前文已述,玉皇大帝本质上是一个被吸收进道教的民间信仰。

佛教和道教,都喜欢吸收民间信仰和其他教派中的神灵做自家神灵的小弟,一来吸引更多的信众,二来展示自家神灵的法力无边。如果某个被吸收的外来神灵,压了自家神灵一头,成了自家老大,那就成笑话了。

道教在外来压力下强调玉帝和三清是同源一体已经是极限,他们不可能真正让玉帝压过三清。

民间信仰则不一样,在帝制时代的百姓的心里,谁还能比皇帝大?所以,在民间信仰中,三清是玉帝的臣子。


《西游记》等神话小说根植于民间,采用民间信仰中的设定,让三清俯首称臣是很正常的。而且,这些小说的作者,本身就可能是儒生,会天然抵触道教的设定。现代神话剧,通常也设定玉帝比三清大,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影视剧的大部分受众是普通百姓而非道教信众。

有些人了解了一点道教教义之后,就大呼让三清给玉帝称臣不对,毫无必要,毫无道理,民间信仰体系并不低道教体系一等。




不要拿《西游记》跟《封神演义》这种小说当成古代神话故事的正统,用现在的话说,《封神演义》这种就属于古代神话体系的“魔改文”,与传统的神话体系是不一样的。

太上老君跟玉皇大帝的关系,到底谁高谁低,要看具体的历史时期,也要分情况。

在道教体系当中,自然还是太上老君比较厉害,但是在古代的民间与朝廷当中,玉皇大帝才是群仙的首领,反正大家各论各的,谁也碍不着谁。

一般大家觉得太上老君的地位比玉皇大帝要低,主要是因为《西游记》,当中的太上老君对玉帝行礼,而玉帝对太上老君倒是客客气气的。

道教神话当中,地位最高的一群人就是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

这当中的三清,也就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与道德天尊,并不是什么封神演义当中说的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跟通天教主,至于什么鸿钧老祖也都是小说里的。

而三清当中的道德天尊,就是咱们俗称的太上老君,其原型就是《道德经》的作者老子,被道教称作“道家之祖”,太上老君也算是道教当中的顶级存在。

道教刚创立的时候,并没有三清的概念,直到后来随着佛教在中原地区流行,唐朝时期出现了对标佛教三世佛的“三清”,分化出了三大天尊,即所谓“一气化三清”。

不过到底是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还是元始天尊一气化三清,不同流派也各说各的。

简单来说,在道教神话体系当中,太上老君就属于顶级存在,至于什么鸿钧老祖,都只是《封神演义》小说里的人物,而这并非道教的正统神话内容。

三清之外还有“四御”,早期不是四御,而是“六御”,也就是玉皇大帝、紫微大帝、长生大帝、青华大帝、太极天皇大帝与后土皇地祇,后来逐渐被简化成了四御。

如果是在三清四御这个体系当中,玉帝的地位自然是比不上太上老君的,就好比说太上老君是最大的董事之一,而玉帝只是公司里的四个部门主管之一。

但是后来,玉帝在民间逐渐与“昊天上帝”融合,唐朝时期玉帝已成为民间的最高神仙。

毕竟道教的神仙一大堆,而且名字都很长,民间的百姓根本记不住,玉帝、上帝反正也差不多,逐渐玉帝与昊天上帝就成了一个人,成为了神仙里的最高存在。

到了北宋时期,玉皇大帝得到了宋朝皇室的册封,成为真正朝廷认证的最高神,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都将玉皇大帝作为神仙世界的最高主宰。

话虽如此,但是在道教内部,仍旧将三清作为顶级存在,一般的道观当中,拜的也都是三清,比方说《西游记》车迟国的三个国师,他们供奉的是三清神像,没谁拜玉皇大帝的。

而像是凤仙郡的郡守,他祭祀的就是玉皇大帝,这完全是两码事。

朝廷、民间的百姓们,都把玉皇大帝当做是最高等级的神仙,但是真正的道教内部,修道之人都将三清作为顶级存在,太上老君当然地位也就比玉帝要高。

这并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反正大家各说各的,谁也不妨碍谁,而不同的小说当中,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像是《西游记》与《封神演义》当中,就采取了不同的看法。

其实咱们国内的神话体系,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天南海北的神话不同,还有大量来自国外的神话概念逐渐本土化,甚至有人把小说里的概念代入正统神话。

比如本土神话里掌管幽冥世界的是泰山大帝、酆都大帝,后来受佛教影响变成了阎王爷。

另外,还有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的关系问题,有的说是夫妻,有的说是母子,实际上两人只是同事关系,对应东王公与西王母,分别是男仙女仙的首领。

总而言之,玉皇大帝与太上老君之间到底谁地位高,那要看情况,唐宋之后,在朝廷与民间,玉帝就是最高的神仙,而在道教神话体系当中,仍旧将三清之首的太上老君作为主宰。




在道教,玉皇大帝不过是一个点化的凡人,而太上老君却是第三号人物。

道教中,老大元始天尊,老二灵宝天尊,老三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

天庭本来不是道教的,而是妖族的。妖族和巫族打了一架,两败俱伤。

天庭荒芜了,元始天尊说,要有人。

于是,玉帝被选中,经历上万个劫难,才成了天庭的皇帝。

所以说,天庭其实是道教的产业。

元始天尊虽然选定玉帝,但他毕竟是个凡人,总要有个幕后领导吧?

天尊说:我不惜地做,要不老三你去?

老君说:成,于是就派自己的分身去三十三重天当垂帘听政的“太上皇”。

所以,天庭的政体其实是“老君集权制”:

玉帝是职业总经理,管理日常事务,而老君分身是天庭的董事长,是幕后甩手掌柜。

表面上看,分身见了玉帝得作揖,得自称老臣。

幕后玉帝还得给老君汇报工作,大事也得老君拿主意。

一开始玉帝还很谦逊,天天老君长,老君短。

实力壮大后,玉帝就开始忘本了,他和亲信商议:

想当年我斩蛇起义,创立了这天庭帝业,那三清也就帮了我点小忙。

结果请神容易送神难,那老君分身成了太上皇,我还得给他汇报工作,真是又累又气!

亲信听了说:现在时机不成熟,咱还得巩固势力,才有和老君一争高下的资本。我看最近那如来也蠢蠢欲动,想来东方发展,要么咱和他商议商议?

玉帝拍拍手,甚好,甚好。

于是玉帝和如来私下密谋,才有了西游记。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西方佛教也传播到东方,扬名立万;玉帝也在取经途中铲除天庭在人间的势力,可谓是双赢。

玉帝势力得到大大巩固,便思谋下一步:先让那分身取消这“老君集权制”,如果他不听,就好好收拾他!

于是玉帝操练天兵天将,闭关练功三十天,就为与老君这一战。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三十天以后到啦!

玉帝铆足了劲儿,来到三十三重天:

老君,你看现在天庭业务这么繁忙,我还得每天来和你汇报工作,这也耽误你炼丹不是。咱能不能商量商量,以后不来汇报工作,我把回复底下的邮件抄送给你邮箱,你看成不成?

老君说:容我思量一会儿。

于是分身回到内室,给老君打了个视频:

老君啊,玉帝那老儿想取消每天的汇报工作环节,我看他这是想自己当家做主了。

对面的老君呵呵一笑,说:

当初那猴头大闹天宫,我就知道玉帝老儿想摆脱咱们的控制了,那就由他去吧!

那你呢?想回我身边,还是在天宫?

分身说:在天宫就挺好,没事儿炼炼丹,我在这儿顺便也能看着点玉帝,防止他做有损三清的事儿!

成,那你呆着吧。

禀报完毕,分身回来,对玉帝说:成,以后就抄给我吧,不用每日禀报了。

玉帝铆足了劲儿,拳头都举起来了,却打在棉花上。

等他出了三十三重天,还恍然在梦里,咋就同意了呢?

哎,要说这玉帝也是格局小了,人三清根本就没拿天庭当回事儿,当初之所以派分身过来,也就是扶持一下他,给他撑个场面。

现在他翅膀硬了,三清可乐的清闲,谁稀得管他那破事儿呢!

那分身更高兴了,本来每天就只想炼丹,他还特别烦玉帝,每次来都得摆着脸装真身,还得给他拿主意,那得多费脑力。玉帝这一闹,正中他下怀。

这可真是:苦心积虑几百年,一拳打在棉花上。




又是一个被86版西游记毒害的年轻人呀。估计是只看过电视剧,没有看过其他的道教文献呀。

今天我就讲讲太上老君的故事。

今天这个故事不按照封神的背景讲,就按照道教的文化来讲,道教的文化中,三清就是最高神,没有比三清更高的存在,也就是说,道教是没有鸿钧存在的,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宸道君灵宝天尊、万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而在道教的文化中,三清之首也并不是太上老君,而是玉清元始天尊。而太上老君只是道教的始祖而已,而最后三清合而唯一这才统一成为了道教文化。

而题主所说的太上老君为什么要对玉帝称臣,这个说法就仁者见仁了,先说说这个天庭和道教的关系吧。天庭的建立其实是比道教还要长远很多的,只不过一开始的天庭并不是人族说了算,最开始的天庭应该是妖族说了算,最开始的天庭也是妖族建立的,而妖族的两位统治者分别是帝俊和东皇太一,只不过后来妖族和巫族的大战,导致了妖族天庭的陨落,而妖族和巫族一起没落了以后,人族兴起了,这时的三清而前后成圣了,所以这时的天庭直接成为了道教的囊中之物,也算是道教捡了个大便宜,而在道教掌管天庭以后,玉帝一职本来是空的,是元始天尊在凡间点化了一个凡人,然后这个凡人经历了无数劫以后,这才修成了正果,继承了昊天上帝的职位,可以说,天庭本来是道教的一部分势力,只不过最后天庭有了主人以后,天庭开始膨胀了,不想再听道教的指挥了,想要自己说了算了。

而在西游记中的天庭已经是非常完善的天庭了,这个天庭虽然有着和封神差不多的配置,但是细节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而这时的三清和天庭的关系就非常的微妙了,整个西游记中几乎出场最多的就是三清中的太上老君了,又是忙着抓猴子,又是炼化猴子,后来自己的牛还下了凡,可以说天上老君很忙了,而其他两清几乎就没露过面,只有元始天尊在真假猴子的时候出了一回场,而这次的出场还把元始天尊的形象直接就给拉下来了,而通天教主几乎就没出现过,而在西游记中也是,太上老君似乎是一直在为玉帝服务,又是抓猴子,又是炼仙丹的,可以说是完全是玉帝的小弟的样子,但是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三清本来就已经是高高在上的人物了,要说地位普天之下可能只有元始天尊略微高太上一点,其他人就没有比他高的,而玉帝地位虽然高,但是也是在太上之下的,而太上老君就没有对玉帝称臣过,在天庭三十三天兜率宫的这位根本就不是太上老君的本身,因为在封神完毕以后,太上老君就已经一期化三清了,一清为天庭的太上老君,二清为人间道教的创始人老子,三清为西方的释迦摩尼佛。在天庭的这个只不过是老君的一个分身而已,而这个分身之继承了老君的炼丹的本领,其他的本领几乎都在另外两人的身上。

而老君化三清以后每人的实力肯定是相差很大,最能打的是释迦摩尼,最会炼丹的是天庭的老君,最后传播教义的是老子,而天庭的老君,本身法力并不是很高,所以这才在了三十三天,没事练练丹,教教弟子,日子过得非常的悠闲。而这时的玉帝已经非常的膨胀了,虽然是元始天尊点化的他,但是已经不怎么服元始天尊的管教了,而这时的西方佛教正好想要东进,玉帝和如来俩人一合计西游这场闹剧就出现了,而这时的道教因为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争,所以这时的道教已经大不如前了,所以在玉帝和如来的阴谋之下,西游还真的成功了。

虽然佛教和天庭都获得了很大的利益,但是这时的元始天尊已经不在乎人间的这点利益了,因为这时的三清修为几乎已经超越了圣人,他们更加在乎的是超越自己,获得更高的境界。所以西游在他们的眼中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玩笑。




这是最大的误读!此问有违历史常识,但却在可谅解之内。

做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的作者吴承恩,明代淮安人。他所描写的神话故事发生在唐太宗时期。即便是被压了五百年的孙猴子,最早也只能追朔到东晋时期。

而佛教传入东土最早在东汉明帝时期,此时公元前四百年的道家已发展为道教,最受尊崇的三清: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太上老君,老子历史上是确有其人。

佛祖如来,岀生于尼伯尔,传教于印度、东南亚,但却在中国发扬光大。两千年来竟成为中国儒、释、道三教之一的重要一支。可见影响之大。



但论起正统,儒家为大。都说《西游记》宣扬的是佛家文化,但实际上是讲的是纲常伦理一一标准的儒家思想。佛法无边,道术高超,但这都是为人间皇帝的化身一一玉帝服务的。从座位排序更能说明这一点,玉帝稳坐中央,佛祖、太上老君分坐两旁。



所以君臣之分,一眼可辩,只是由于佛祖、道祖身份特殊,可与人间帝王身边的受尊重的国师罢了。

这本身就是神话、传说,不必当真。即便是史书记载:宋太祖赵匡胤相国寺拜见佛祖时,主持忙阻止:现在佛不拜过去佛,可见帝王的地位多么尊贵。

所以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儒家为主导,释、道捕助之,己成为惯例。太上老君做为老臣侍奉玉帝是理所应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太上老君   玉皇大帝   老君   玉帝   灵宝   道教   西游记   元始   佛教   俯首称臣   天尊   天庭   神仙   地位   民间   体系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