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徐向前突然调离前线5年未参战,毛主席为何这样安排?

1939年6月14日,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七次代表大会通知》(第二号),至此参加七大的人员名单基本已经敲定。

而徐帅为了能按时与会,差不多的时间便离开山东前往延安准备参加七大。

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比较严峻,很多八路军(国民革命军地十八集团军)、新四军和地方代表无法准时与会,所以七大具体的召开时间便没有定下来。

后来又决定在1942年召开七大,而徐帅当时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统一指挥山东、苏北、皖北的游击队进行抗日,这一来一回时间上也差不多,所以便没有回去。

但1942年又因为日寇对解放区的大规模“扫荡”以及国军的封锁,导致陕甘宁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这一时期,抓生产、抓经济成了第一要务,所以七大再次延期至1943年底。

然而1943年日寇对解放区的“扫荡”并没有放松,七大再次推迟。直至六届七中全会上,七大才确定于1945年4月23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

时隔17年,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终于再次召开,然而从1939拟召开七大到1945年七大正式召开,期间因为种种原因又被迫推迟了多次,这也是徐帅离开前线的面上的原因。

既然有面上的原因,自然也就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很多朋友一看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以为我又要把徐帅是四方面军领导人,西路军的失败这些事拿出来说。

事实上组织对徐帅一直非常信任,不然也不可能让徐帅去开创冀南根据地,更不可能让他去领导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第一纵队。

之所以徐帅回到延安参加七大后没有再前往山东,主要是因为徐帅回到延安后没多久就受伤了。

当时有一批干部要到山东工作,而山东又是徐帅当时工作的重点,所以徐帅便去送行,结果路上时因为一匹马突然受惊,踢到到了后面的徐帅,导致徐帅左腿胫骨骨折。

腿骨骨折这种伤势其实已经让徐帅无法在前往前线了,于是组织经过研究后决定让徐帅留在陕甘宁地区,担任陕甘宁联防司令部参谋长保卫中央,顺便兼个抗大的校长。

然而徐帅工作认真,凡事事必躬亲,尽职尽守,以至于腿伤还没好又因操劳过度患上了肋膜炎,整天高烧,持续了两个多月。

后来太原战役期间,徐帅就是因为这个肋膜炎复发,才由彭总接替指挥的。

所以伤病也是徐帅无法继续在前线指挥的原因之一,这一点和林总是一样的。

而徐帅伤愈后,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一纵队的工作已经有人接手了,加之组织还有更艰巨的任务需要徐帅去完成,所以徐帅自然也就没有再回山东。

而这个艰巨的任务就是晋绥地区的统战工作。

组织在陕甘宁地区,紧挨着晋绥,而晋绥地区在阎锡山多年的经营下可谓是兵强马壮,这样一头猛虎在旁侧卧,组织自然很难安心,所以晋绥地区的统战工作势在必行。

但就像上面说过的,晋绥是阎锡山的地盘,不说是铁板一块,也差不了太多,所以这个工作不是谁都能胜任的。

而徐帅本身是山西人,与阎锡山是老乡,又出身黄埔,可以说没有人比徐帅更适合这个工作了。

所以伤愈后,徐帅的工作重心就转到了晋绥地区,继续为人民军队开疆拓土,可以说从陕甘宁到晋绥再到冀南最后进入华东地区,这一大片的根据地都是徐帅开辟并连通的。

这份功绩并不比在前线与日寇厮杀的将士们差。

最后再次强调,徐帅确实是四方面军的领导人之人,但不代表他和张某焘是一路人,别总是一提徐帅就联想到张某焘。甚至徐帅多次否定过张某焘的错误路线,西路军失败后,徐帅就算知道可能会被处分甚至处死的情况下依旧坚定回到了延安,这份信念就不是那个趁着祭黄帝陵叛逃的张某焘能比的。




可不是五年呐!1937年5月,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终于回到了延安,这一路化装潜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然而时任中央总负责的张闻天同志,却一点也没有客气,狠狠地把徐向前责怪了一番,毕竟西征的结局实在悲壮。徐帅没有辩解什么,他后来回忆说,作为部队指挥员“打了败仗嘛,批评、撤职、杀头都应该,没什么好说的”。

毛主席很清楚,西路军的责任不能全算在徐帅身上,因此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宽慰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此时距离全面抗战爆发只有两个月时间了,因此稍后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徐向前仍然被任命为第129师副师长,应该说职务是比较合适的。

一方面,第129师的主体是红四方面军剩余的部队(红4军、红31军等),徐向前回到老部队可谓是得心应手;另一方面,鉴于正在批判张某焘的错误路线,以及西路军新败,由徐向前出任师长肯定又不合适,于是曾经率领过这两个军的“援西军”司令员刘伯承,被任命为129师师长。

1938年3月底,徐向前副师长亲自指挥了响堂铺伏击战,此战歼灭日寇400余人,同时摧毁辎重卡车181辆,成为抗战初期的经典战例。一个月后,徐副师长奉命率第129师、第115师各一部,挺进河北省南部的平原地区,着手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

此间陈光和罗荣桓则率115师主力挺进山东,而山东境内又原有地方武装“八路军山东纵队”,两支部队如何形成统一的战斗力,成为当务之急,于是延安决定以第115师师部及第343旅、山东与苏北地区的地方武装合编,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

要知道,山东纵队所辖各支队的总兵力,当时已经发展到80000余人,再加上115师东进的数千精锐,我军在山东的力量此时已经非常可观,急需一位资历深厚的帅才坐镇指挥,于是1939年6月,徐向前就近调往山东,两个月后出任第一纵队司令员。

徐帅在山东的工作非常出色,一方面是德高望重,毕竟是黄埔一期的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因此无论是主力部队还是地方部队,都会服从命令听指挥;另一方面是军事指挥能力高超,率领八路军第一纵队多次重创日伪,部队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也就是1940年6月,徐司令员突然接到了返回延安的命令,于是徐向前只带几名随身警卫,穿越大片敌占区和无数条封锁线,历经近200天行程,1941年1月才到达延安。并且这一去就是七年(并非五年),直到1947年夏才重返解放战争前线,那么被”雪藏“的原因是什么呢?

(罗帅)

一、调离山东的公开原因是参加”七大“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于1928年召开的,而”七大“由于环境和形势的变化,迟迟未能召开。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1937年12月,党中央才作出《准备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同时成立了准备委员会,最初拟定的会议时间为1941年春季。

”七大“原定的参会代表为450人,其中不少与会同志身处抗日前线,当时敌我态势犬牙交错,从各根据地赶回延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八路军、新四军的代表,自然也都是部队高级首长,安全问题马虎不得,因此大多要提前出发,因此徐帅提前半年多接到命令,并不意外。

可惜1941年初形势突变,新四军遭到顽军的大举进攻,于是延安的中心工作是如何破局和反击,是故”七大“被推迟到1943年召开,再后来开展整风运动,会期被继续推迟,所以党的”七大“最终是1945年的4月才召开的。

二、调离山东的重要原因是”山头“问题

在山东抗日力量的整合过程中,朱瑞、罗荣桓、陈光等军政首长,都是一方面军出身,山东纵队的大部分主要干部,则是抗战爆发后,举行多个起义奋起抗日的本地同志,而徐司令员又是四方面军出身,是故形成了”三驾马车“的局面。

在罗荣桓同志最终成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代师长兼政委之前,我山东军政高层内部始终是存在一些矛盾的,如果不能形成统一而坚强的领导,必然影响对日伪作战和其他工作的开展,所以”三驾马车”的情况肯定不合适。

所以调离徐帅只是第一步,再后来根据各方面情况的反馈和变化,又先后调离了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同志、115师代师长陈光将军回延安学习,这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实现“军政一元化领导”的必须过程。

(黎玉同志)

三、也是一定程度上的预防性措施

1938年发生了张某焘叛变革命的事件,在敌人的安排下,这位原四方面军的领导人,无耻地搞起了”策反“工作,企图拉拢原四方面军的一些干部反水,偏巧山东根据地又是四方面军将领和部队最集中的地区,是不可不防的。

比如原山东纵队的副司令员王建安,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等将领,都是四方面军出身;紧邻的冀鲁豫军区之部分129师部队,自然也是原四方面军的队伍,甚至第115师344旅的前身红十五军团,严格来说也是四方面军的血脉,须知红25军那可是从大别山杀出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原四方面军总指挥也在山东前线,延安方面有些担心是在所难免的,这事千万不要理解歪了,其实是组织上对徐帅的爱护,免得陷入困难和尴尬处境当中。至于说参加七大,聂帅和陈老总都是1942年以后才返回延安的,这里就点到为止吧。

(聂帅)

四、徐帅回延安后饱受伤病困扰

虽然”七大“会议延期了,但是徐向前回到延安后,仍然得到重用,先是担任过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跟贺老总搭班子保卫边区,同时还要做晋绥军的统战工作,身为山西人氏,徐帅显然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再后来改任”抗大“代理校长,负责培训抗日军政干部,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了解历史的读者,当知延安抗大的历任校长和政委,话无需多说。因此妄言徐帅被”雪藏“也是不准确的,一方面在延安仍然担任要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主力也位于前线,另一方面,徐帅在延安期间,确实出现了伤病问题。

1941年2月,也就是徐向前刚刚返回延安后不久,在送别一批前往山东根据地的干部时,徐帅的坐骑受惊,坠马受伤酿成左腿骨折,这当然是需要静养的。之后又查出肋膜炎,多次发生低烧症状,经过医生会诊,其身体状况已经很难适应领兵作战,必须得到充分休养。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任上)

后来在解放战争的太原战役期间,徐向前的肋膜炎曾经一度加剧,已经到了只能卧床的程度,因此总攻阶段是由彭老总实际指挥的,可见这个病情的严重性。所以在饱受伤病困扰的情况下,中央没有再派徐帅返回抗日前线,这也是客观事实。

抗战胜利以后,徐帅的身体仍然没有完全康复,虽然当时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但是并未第一时间赶回前线,直至1947年6月间,终于回到阔别七年的战场,以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的身份,率领留在晋南的部队,开始了对阎军的作战。

1948年5月,各战略区重新调整划分,徐向前改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历经艰苦作战,终于胜利解放山西全境!




徐向前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早年领导军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徐向前是八路军129师副师长,1938年4月,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徐向前率129师一部到冀南平原开展抗日游击战,1939年6月徐向前同志到山东,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40年6月,徐向前接到通知,回延安参加中共七大,经过200多天艰难的行程方到达延安。从此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徐向前同志一直都在延安工作。那么党中央毛主席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其一,延安的抗日形势需要徐向前同志。

徐向前同志1901年11月8日生于山西五台永安村一个穷秀才家里,青少年时期长期生活在山西,对那里的风土人情很熟悉。早在1937年8月召开的洛川会议上,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徐向前任129师副师长。会后,毛泽东对徐向前说:“你是山西人,和阎锡山是同乡,下一步,你和周恩来同志去太原,做做阎锡山的工作。”这样,徐向前随同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来到了太原。徐向前和周恩来一样,夜以继日地工作,会见各界人士,深入群众,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周恩来领导下,同阎锡山的谈判进展顺利。阎锡山同意成立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动员会,并答应为八路军建立晋察冀抗日前线提供方便。

1939年以后,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延安等抗日根据地不断制造摩擦,山西的阎锡山也蠢蠢欲动。延安所在的陕甘宁边区,是共产党的大本营,是全国的抗战中心,与阎锡山离得很近,因此做好阎锡山的工作,督促其一致抗日,确保陕甘宁边区的安全稳定非常重要。

徐向前与阎锡山是老乡,阎锡山对他的这位老乡也很欣赏,据说早年曾多次派人游说徐向前的父亲,希望徐向前能为自己效力。因此由他出面与阎锡山加强沟通协调,还是很有一定便利的。正是基于这方面的情况,调将徐向前同志调到延安很有必要。


其二,徐向前同志有着丰富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抗日战争以前,徐向前在创建革命根据地上,功勋是巨大的。早在红军时期,在众多的根据地中,唯一能与中央苏区相匹比的,那就是鄂豫皖边苏区。可以说,中央苏区是以毛泽东、朱德为灵魂人物,鄂豫皖苏区的灵魂人物就是徐向前。徐向前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军事理论知识丰富,曾留校教学,也多次从事过教育工作。

徐向前不但拥有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还有非常成熟的军事斗争经验。早在红军时期,他以自己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历经艰险,开创了鄂豫皖红色根据,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三次大规模围剿,歼敌近四十个团,根据地不断扩大,红军发展到四万余人。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正式成立,年仅30岁的徐向前任总指挥。但是在蒋介石亲自指挥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根据地遭到30万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由于张国焘等人积极推行王明的左倾路线,放弃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游击战,强调与敌死打硬拼,第四次反围剿失败。

1932年寒冬,红四方面军1.4万余人在徐向前总指挥的率领下,被迫渡汉水,攀乌道,越秦岭,战寒风,翻越人迹罕至的大巴山,直下通江县城,开创川陕革命根据地。蒋介石随即又命令川军组织六万余人的部队进行三路围剿,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灵活战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1933年11月至1934年8月底,红四方面军连续发起了三次进攻战役,即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宣达战役,又一次粉碎了敌20余万人的六路围攻,取得了歼敌8万余人的辉煌战绩。川军受到了沉重打击,川陕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红四方面军也发展到八万余人。随后徐向前又率红军进军甘南,建立了川陕甘根据地,为以后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奠定了基础。

1938年4月,毛泽东给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发了电报,要他们在河北平原开展游击战争。徐向前接受了任务,告别了刘伯承、邓小平,率部队挺进冀南,来到了一马平川的河北大平原。一直在山地领导作战的徐向前同志,初次进入平原作战,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但他不畏艰险,发动群众,抗击日寇,积极探索平原作战的经验。在冀南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与宋任穷、刘志坚、杨秀峰等同志亲密合作,打开了冀南的抗日局面,妥善处理了许多复杂问题。根据地发展到西起平汉路、东至运河、南起豫北、北至滹沱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人口逾800万。

不仅如此,徐向前及时总结创建经验,还撰写了《开展河北的游击战争》一文,阐述了在平原地区建立“人山”的思想。这是一篇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精辟论著,处处闪烁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光辉。它不仅对冀南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也为全党提供了坚持和发展平原游击战争的重要经验。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党在山东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但长期以来山东各抗日武装缺乏统一领导,统一指挥。1939年6月初,徐向前奉命赶赴山东,任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第1纵队司令员,统一指挥山东和苏北、皖北八路军各部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在此期间,他联合抗日民族力量,并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摩擦与反摩擦斗争,广泛建立地方政权,有力地抗击了日寇对山东的新“扫荡”。

正是由于徐向前同志文武双全,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毛泽东同志才将徐向前召回延安根据地,既任命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又让他担任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代理校长。

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争处于极端困难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对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围困、封锁,并准备军事进攻。为加强保卫边区的力量和统一陕甘宁、晋绥两个区域的军事指挥和军事建设,中共中央军委于5月13日决定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贺龙为司令员,关向应为政委,徐向前为副司令员。从成立到抗战结束,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一次又一次对陕甘宁和晋绥边区的各种进攻。

与此同时,作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校长,徐向前同志尽心尽力,为党培养出了大批抗日人才,分派各地,成了我党领导抗日战争的骨干力量。


其三,徐向前同志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再长途跋涉。

1940年6月,徐向前接到通知,回延安参加中共七大。他从山东出发,要通过山东、河北、山西等敌占区。当时因各个交通要道、路口都被敌人控制,他还要带上给党中央的50万元法币。为了安全其见,他倍加小心,只带了几名警卫人员,并化妆成行商出发。从山东到延安,他整整走了200多天,一路上的艰难与危险可想而知。直到1941年初方到达延安。

早年残酷的红军西路军西征失败成了徐向前终生的痛,而且面对凶悍的敌人和凶险恶劣的环境,给徐向前以后的身体留下了一身的病痛。

1941年2月,中央派了一批干部到山东去,徐向前亲自骑马去送行,在一条小道上,一匹马受惊狂跳,引起众马乱跑,他因身体不好,竟从马上摔了下来,左腿胫骨不幸被马踢中导致骨折。本以为只是普通的骨折,谁知卧床休息时,反复出现低烧,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养病史。


徐向前同志是我党我军公认的文武全才的将帅,他的军事才华是可与林彪、粟裕、刘伯承等人并驾齐驱的。抗日战争时期,之所以将他留在大后方,一方面是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他身体原因造成的。




首先,徐向前起初担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与刘伯承、邓小平搭档,三人合作亲密无间、指挥如意圆转,堪称三大主力师中最强搭档。但是最强并不意味着最合适。刘伯承、徐向前都是开国诸帅中指挥水平最高的,两人任选其一,都可胜任129师指挥之任。但把两人都放在129师,实际上是对军事人才的浪费。

1940年6月,徐向前接到通知,回延安参加中共七大。当时山东、河北、山西的交通干线全为日军控制,徐向前不敢多带人,只带几名警卫人员,化装成行商向延安进发,当时还带着给中央的50万元法币,需要格外小心,因此,这次延安之行,徐向前走了200多天,也因为当时战事紧急七大会议一再推迟,徐向前一边等待开会一边休养身体,谁知天公不作美,又出了一桩意外。1941年2月,中央派了一批干部到山东去,徐向前亲自骑马去送行,在一条小道上,一匹马受惊狂跳,引起众马乱跑,他摔了下来,左腿胫骨不幸被马踢中导致骨折。本以为只是普通的骨折,谁知卧床休息时,反复出现低烧,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养病。

一直到了1942年5月,徐向前迎来了一个新的职务: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这个参谋长之职,并不是完全打仗的,当时陕甘宁和晋西北一带十分困难,联防军首位任务是要进行生产自救。就这样又渡过最艰难的一年,毛主席回望对徐向前的这一任命,那是相当满意甚至不乏得意。

就在徐向前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备战,越干越有心得,越干越有劲的时候,毛主席再次调整了徐向前的岗位,请他当抗大校长。因为抗战之初的几年八路军新四军对干部需求量极大,各路大军、各大根据都玩了命地要干部,延安几乎是有求必应,源源不断地派干部奔赴四方,有力地稳住了各战场各方向的局面。

毛主席当时看上徐向前,一者相中了他黄埔一期学员的经历,二者看中了徐向前善于抓陌生事务而且上手极快的特点,相信他能胜任如此重托。徐向前的资格优势此时体现出来了,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他基本都当过领导,徐向前受过正规军事教育,做事又极端认真严谨,在他领导之下,抗大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

最后当然就是毛主席乐得嘴都合不拢了,用人得其宜,实乃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在抗日战争前期,徐向前一直奋斗在抗战的一线,作战勇猛,指挥得当,是少有的将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主将,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山东战场上曾经多次挫败日军。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才,却突然被调离前线,到后方工作,许多人都对此费解,但是事实证明毛主席此举可谓是非常明智。

1941年徐向前突然调离前线被安排到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以及抗日军政大学,去开展其他的工作。直到1945年才又回到了战场上。毛主席之所以这样的安排,也是考虑到徐向前元帅自身的原因,以及组织的需要。徐向前本身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再加上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他基本都当过领导,在他大刀阔斧地整改和管理下,抗大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毛主席的惜才爱才是用心良苦,好钢要用到刀刃上,不想浪费了徐向前的才能,毛主席是想让徐向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考虑到徐向前的实际状况,觉知徐向前无法继续留在前线,便将他调离,别看徐向前在1940年之后有5年的时间没有亲自到前线打过仗,但他对我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徐向前不论是在前线还是后方,都始终将人民放在第一位,在其位谋其政。即使离开了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愿意去学习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只要能够为抗战作出贡献,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基于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拳拳爱护之心,徐向前元帅自1940年就因病留在延安工作,直到1945年才再次重返战场。虽然五年没有参加战斗,但徐向前元帅依然战无不胜,屡立战功。徐向前元帅是一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无论党交给他什么样的工作,他都能出色地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国民革命军   前线   抗日战争   晋绥   抗大   延安   陕甘宁   司令员   纵队   作战   山东   师长   根据地   同志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