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兄弟姐妹之间,平时不打电话、不发微信、不一起吃饭。怎么看?

我老公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妹妹。我和他结婚22年,5个兄弟姊妹没在一起吃过一顿团圆饭,不是二姐有事,就是大哥厂里要加班 ,不然就是小妹没回家过年。总之都忙,没时间聚。

老公的妹妹说,“各人过各人的日子,谁也别靠谁。”

她言下之意就是,我又不求你,跟你联系干嘛呢?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能理解她的这种观念。从小一起长大的嫡亲兄弟姐妹,怎么会变得这么现实呢?

我从小生活的小村庄,家家都姓赵,一共20来户人家,关系最远的也共一个老太太。大家相亲相爱,就像一家人。

庄子上不管谁家有红白喜事,一个庄子上的兄弟叔侄都一起帮忙,不用吩咐,就有人端茶,有人递烟,有人接待客人,有人放鞭炮。

谁家来了老公亲,也会把兄弟们都喊在一起聚聚,过年的时候更热闹,庄子上的叔叔婶婶带着我们小一辈,挨家挨户给爷爷奶奶拜年。

我从小在这种和睦友爱的氛围中长大,以为别的家庭也是这样的。

可嫁到老公家,才发现他家的人情太冷淡,兄弟姊妹生疏得像外人。

我老公和大哥,曾经10年没见面,没打过电话,没发过微信。

并不是相隔得远,不得已不相见。

就算我们平时在外打工,过年回家想见也很容易。

大哥住在街上,和我们相隔只有二里路,但这两里路,就像阻隔着崇山峻岭和大江大河,让兄弟俩年年不得相见。

大哥家的侄子今年29岁,我家大女儿今年17岁,他俩都属狗,我和大嫂又同龄,按说我们很投缘。但是我家大女儿13岁,才见到这个哥哥,至今也才见过两三次,两个人走在路上都不一定认识,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为什么兄弟之间会这么冷淡呢?和父母有关吗?

我婆婆就生性冷淡,没有儿女情长和兄弟姐妹的情分。婆婆对他的弟弟就不亲,20多年不回娘家门,平时从不到女儿家去住。

她的几个子女都像她,婆婆也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各过各的日子,谁也不靠谁,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他不鸟我,我还不鸟他。”

但公公并不是这样的人,公公今年89 岁,认识他的人,都说他为人热情,谁家有难,只要他有能力都愿意帮忙,谁家有红白喜事,他既出礼,人也到场。

就像二姨娘家的媳妇流产了,应该是婆婆去看望的,可是婆婆不愿意出门,也是公公去,在别人家可能这是禁忌,但是在我们家很正常。

他的五个孩子中,只有大姐的个性像他。我经常跟老公说,如果公公婆婆都不在了,大姐又不从中调和,你们兄弟姊妹五个,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根本不会一起吃饭喝酒说笑。

其实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未来也没什么可争吵的。

公公说过:“我老了有国家给的丧葬费够了,不要你们出钱。你妈妈以后老了,收的情账也够应付了,也不要你们出钱。”

再说我们家也不是拆迁户,也没有房产可争。

公公有退休工资,足够他和婆婆生活。再说公婆这些年身体都还好,根本无需我们负担。

我们兄弟姊妹之间不亲,并不是为了钱,也不是因为照顾父母,就是人性的冷淡。

平时,我们只和大姐联系得多。

大女儿在老家上学,靠大姐照顾,我们经常打电话回去,以前大女儿不在老家,大姐也经常打电话问我们生意好不好,聊聊家常什么的。

大哥也打过一次电话给我们,那时,他们兄弟俩已经10多年不见面,以至于我接到电话,听不出大哥的声音,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

大哥主动打电话来说,侄子考上大学,请小叔叔和小婶婶喝酒,当时我已经让公公给了大哥1200元,所以办酒的时候,大哥打电话来通知我们一声。

但因为平时走得不亲,我们没回去,和我们同在常州的妹妹一家,也没有回去,不过也出了礼。

二姐新房乔迁,大姐夫刚去世不久,大姐当时心情不好,随了礼,人没有去,大哥大嫂也没去,妹妹妹夫也没去,我和老公也没去。

听公公说,办酒的那天,二姐家来了10多桌人,光二姐夫的同学和朋友就有四桌。唯独缺了二姐的娘家人。

朋友问二姐,你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怎么一个都不来?

二姐只好笑着说,他们都忙回不来。朋友又跟了一句,再忙这么大的事情,也要来呀?

这就是老公的兄弟姐妹相处的模式,谁家有大事情都随礼,但是人到不到场,就要看情况而定,他们没有家族观念,都在闷着头各过各的日子,反正谁也不靠谁。

但大姐和二姐,在人情世故方面,比大哥和妹妹他们做得好。

前年我老公下不小心从车子上摔了下来,足跟骨骨折,大姐和二姐听说后,分别微信转了600元, 想到她们日子过得也不容易,钱都没收,但她们有这个心意,我们心里也热乎。

小妹听说了,打了一个电话,没发一分钱。

大哥在家也听说了,连一个电话都没有。

去年老公又把手指弄骨折了,他回老家动手术,大姐跑上跑下为他买生活用品,给他送汤送饭。二姐住在县城,和二姐夫也去过几次,炖了排骨汤和鱼汤送去,两个姐姐还给老公买了两身衣服。老公出院后,二姐和二姐夫又在饭店,请老公吃了一顿。

他妹妹听说了,就当不知道一样,一个电话没有,大哥大嫂更是装聋作哑。

5个兄弟姊妹中,大哥和小妹,根本不顾及亲情,像极了我婆婆。

所以去年我在老家,大侄子骑电瓶车滑倒,腿摔骨折,打了石膏,大嫂打电话给公公说这件事,第2天公公送去1000元,当时我在老家,我也装作不知道。

因为人心是捂不热的,大哥大嫂总是躲着我们,就像见了面,我要和他们借钱一样。

在前五六年,我们5个兄弟姐妹走得稍微勤一点,记得那两年当中,我们还相约一起到哪一家拜年,中午再一起吃顿饭。

但大哥大嫂总说有事来不了。

大年三十让他们回来吃个团圆饭,他也总推辞说,过年要值班,走不了。

后来想想没有必要,父母都在,过年他们一家都不先回来看父母,正如大姐说的,我们去看他干什么,他资格那么老吗?

等每年我们出门打工了,大哥大嫂才回去看公公婆婆。这不是明显躲着我们?

就连每年公公的生日,他们一家都总找各种理由,不回来。

每年正月初八,我家都有两三桌客人,因为是公公的生日。他的侄男侄女都来。有的人来了,看家里人太多,放下礼品喝杯茶就走了。

就连这么“重大”的日子,公公的5个孩子仍有缺席的,二姐夫和公公同一天生日,他的弟弟妹妹要到他家去给他过生日,所以二姐夫一家基本不来。

大哥大嫂难得来,要么就说大哥上班来不了,要么就说大嫂幼儿园开学了。

一般妹妹一家会来,大姐每年都在,我和老公每年都在家里,我掌勺烧菜,老公负责招待客人。

老公的表兄妹们来了也问,还有二姐、大哥、大嫂怎么没来呢?

心直口快的堂姐夫说,他们再这样,下一年我也不来了,亲子女都不来,我们来干什么?

我想老公的兄弟姊妹5个要聚齐,也是有机会的,那就是两位老人百年那天,这是逃不了的。

这就是老公他们一家,亲兄弟姐妹的相处方式,平时不打电话,不发微信,就连过年都聚不齐,更没有建兄弟姊妹聊天群。

我只有大姐、大哥的微信。不过大哥的微信有和没有也一样,我给他发过两次问候,他从来没回过我。

二姐的微信前年加过,半年后,我给她发信息,才发现她把我拉黑了,后来我也没提这件事,也没加了。

老公有大姐,大哥,二姐和妹妹的微信,但也只有和大姐经常聊天,他们兄弟俩从来不聊天。

和他妹妹也偶尔聊过两次,但都是老公问他妹妹回答,一问一答的形式。

上次老公跟我讲,琴子(妹妹)突然打个电话给我,我回过去她就不接了,后来她发了一个短信来说,刚才无意中碰上去的。

我跟老公说,你作为哥哥,你就不能跟你妹妹多聊几句吗?他说,有什么好聊的,她不跟我聊,我跟她聊什么?

你别说,这一点真像亲兄妹。

一开始,我很不习惯,他们兄妹之间的冷淡。

有许多次,我提议大家一起聚聚,被婆婆说,有什么好聚的,你去了她还要烧饭给你吃,还麻烦。你又不能空手去,还要买东西,还不如两下都免了。

后来想想也是,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处事模式,这是勉强不得的,哪怕亲兄弟姊妹之间,也分缘深缘浅。

兄弟姊妹们从小穿一条裤子,吃一锅饭,喝同样的奶水,睡一个被窝,同在一个屋檐下长大,本应该相亲相爱,血浓于血,相互照应,彼此牵挂。

但长大后有了各自的家庭,因经济状况和心境的转变和不同,血浓于水的亲情渐渐地就淡了。

兄弟姐妹也因为离得远,平常没机会在一起。偶尔碰到一起,又尴尬的没话说。等刚刚捂热了心,话匣打开了,又要各回各家。

这也许就是成年人的无奈吧,都忙于自己家庭的生计,哪有心思去顾及亲情?

人越不联系,感情就越淡。越淡就越不想联系。兄弟姐妹大概也如此吧!





我姊妹三个有两个哥哥,平时不打电话,不发微信,从我结婚后就没在一起吃过饭了,我两个孩子好像都不认识舅舅,因为我们回去他们不在家,他们回去我们又不在家。


刚有微信的时候我侄女也加了我的微信,我也加了哥哥嫂子的微信,开始也偶尔聊天,后来就好像没有了来往。


我以前认为只要我多主动,关系就会近一点,我发现热脸贴冷屁股,你再热情也暖不热人心。


我每次给我大哥打电话,想给嫂子说话,要么说不在家,要么说在做事,一次两次的,我知道就是不想理我,算了从那在不打了。


我二嫂每年过节过年都是我打过去,开始还挺热情,说话也入耳,就说也没什么亲人,就咱姊妹三个,咱们不亲给谁亲,我很开心嫂子说出这样的话。

再后来她回老家,就因为一个盘子我妈没有给她刷,人家和我妈吵了一架之后,连我也不理了。

过春节我打电话不接,让侄女接,勉强聊了几句挂掉,从那以后基本不打电话。

去年我侄女结婚,我二哥第一次主动给我打电话,说侄女结婚看能不能回去,由于疫情也回不去,转了1000块钱算随礼了。


我小侄子平时不联系,每年一句姑姑新年好,我都会发200元红包,然后一句谢谢就消失不再联系。


去年回老家,二哥在家建房子,这是20多年第一次见面,本来我老公想着一起坐坐出去吃顿饭。


我和老公一个村的,我老公那天从我妈家回我们家,我侄女20多岁了抬头看看,就没叫一声姑父,也没说话,这可是前几天刚提着礼物去她家,就这样见面招呼都不打,20多岁了又不是小孩子。


车上的一箱饮料,还有别的亲戚给我们提得好几斤鸡蛋,家里我姑姐提的东西,我老公都给我嫂子家提去,想着多少年没见了,也想着搞好关系,他们对我爸妈也会好一点。


我哥有事要出去,我老公立马开车带他去办事。


反正我和老公都这样想的,结果还是热脸贴冷屁股,你送再多东西照收,该不理你还是不理你。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我嫂子和我妈吵架的事我不参与,我就想一家人和和气气的,结果怎么做都得不到她的欢心。


算了捂不热的人心,怎么做都是错,现在我也看淡了,就这样吧!各过各的日子,平时也不见面,有事说事,没事的时候我不打电话,两个哥哥绝对想不起来他还有一个妹妹。


大哥又比二哥稍微强那么一点点,今年大哥回老家建房子,前几天我妈让我大哥给我邮东西,我哥也知道我的腿摔伤了,那天问过一次,这次也没想起来问候一句,想想很难过,自己的亲哥就我这么一个妹妹,还不如我老公的哥哥。


也许是我做得不够好,得不到哥嫂的认可,才这样对我。平时我老说的二哥是老公的二哥,经常打电话问候,还有几个姑姐,倒觉得我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写着写着眼泪模糊了双眼,我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和哥哥嫂子,才能像亲姊妹,像一家人,也许是我太穷了,每次回去给他们一人几万,会不会就不一样的效果?


我老公姊妹七个,每次回去二姑姐都会留下来在她家吃饭,走的时候还会带好吃的,给我打新被子,外甥女结婚的新被罩都送我,每次回去我睡的床都是二姐收拾。


三姑姐和我在一个城市前几天来看我,拿了一大堆礼物,到现在还没有吃完。


爱是相互的,亲姊妹没愁没恨的,不知道我家为什么会这样子?我很羡慕人家姑嫂关系好的,但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处好这种关系。


头条的朋友们姑嫂关系都处得好吗?有什么好的经验分享一下,我也学习学习!我很想姑嫂一家亲,见面了亲亲热热的那种感觉!




兄弟姊妹拥有共同的血缘关系,是真正的亲人,他们曾经生活在一个家庭,同吃同住,同甘共苦,那份亲情割不断,毕竟血浓于水。


兄弟姊妹长大了,成家了,有了自己的下一代。肩上的担子重了,要忙事业,照顾孩子,照顾自己的家,时间很紧,没有大的事情,兄弟姊妹之间不打电话,不发微信,很少在一起吃饭,很正常。

父母是兄弟姊妹的有共同关系的人,是共同的话题。父母在,逢年过节,兄弟姊妹必然风尘仆仆回家,一大家人团聚,亲亲热热,谈笑风生,和睦幸福!


父母有病,也是兄弟姐妹最大的牵挂,最多的话题,也是矛盾最多的地方。家风好,兄弟姊妹孝顺父母,照顾病中的父母尽心尽力,互相协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少有矛盾。家里关系差,父母有病时,兄弟姊妹闹意见,找麻烦,鸡飞狗跳。父母受罪,兄弟姊妹冷眼相对,甚至不相往来。


其实,兄弟姊妹之间最大的矛盾都是因为利益,太计较,太怕吃亏。如果信奉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凭本事吃饭、赚钱、养活家,不靠老人,不和兄弟姊妹争一分半文,就心宽了许多,少了烦恼和气愤,父母高兴,兄弟姊妹之间关系和睦。


人在世间,难免会遇到困难。在需要帮助时,往往还是兄弟姊妹这样有血缘关系的人真心帮助,无怨无悔!朋友帮一时,兄弟姊妹互相帮助,互相扶持是一生的时光。


兄弟姊妹平时不打电话,不发微信,不一起吃饭,但是不说明关系不好。最靠谱最铁的关系还是兄弟姊妹,自己的亲人!这种亲情已经刻在骨子里,跟随一世一生!





我觉得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还不如一般知己的朋友的关系那,父母在还有一个聚齐见面的机会,父母不在了,都是各奔东西了。


我老公家就是这样,父母身体好的时候,什么事也没有,逢年过节说好了一起去父母家,自从父母有病了,该用人照顾的时候,该出钱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来了,大姐身体不好不来,二姐在美国不来,三姐说家里有事,孩子小不来,他哥说我管妈的事,不管爸的事,跟他爸关系不好,说小时候他爸老打他,他现在混的不好,都是他爸打他造成的。


照顾父母就都落在我们俩的头上,我老公是家里老小,没有办法没人管父母,我们就来照顾,给父母养老送终了,我们过年过节去看他的大姐和三姐,因为二姐在美国,大姐的孩子还懂事,也有时来看看我们,三姐的孩子和我们也不走,去她家里也看不见他,平时都不回来,一年就回来三,四趟,三姐今年也80岁的人了,从这点可以看出,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她的父母病了,不来照顾,现在她老了她的孩子也不管她。不怕大家笑话,她都没去过墓地看过父母,她跟生她养她的父母都这样,更谈不上和兄弟姐妹们一起见面聚会了。

有的人家为了父母的房产,闹到了法庭,成为了仇人,根本没有什么亲情。原来北京电视台有一个节目,《谁在说》里面都是解决问题的,多数都是跟房啊,财产啊闹到了电视台,大家说说他们的父母在九泉之下能放心吗?

钱这东西,够花就行,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在金钱面前,什么亲兄弟,什么一母同袍,都在九霄云外去了。




自从姥姥姥爷过世后,大姨、二姨、大舅、二舅们和我们家,就很少来往了。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妈妈:“大家都互相有微信,电话,怎么也不见过年过节的时候,一起发个红包,吃个饭团聚团结。”

妈妈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

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因为小孩子中就我胖,总是被长辈们拿来取笑逗乐,但那时候一个大圆桌,一大家子人,真是热闹。现在想来,只要大家还能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哪怕再拿我逗乐,我也是愿意的。不过,我现在已经是瘦美人一个了(话题聊偏了)。

不过,我记得,有一年的冬天,正好是过大年初二,全家人都聚集在姥姥姥爷家,唯独没有大舅舅。据说,大舅舅被讨债的人追债,躲着不敢回家。前不久,姥爷刚给大舅舅还完饥荒,否则,姥爷家这年也就过不安生了。

我呢,过年最喜欢把好看的糖果收集起来,一个人偷偷地吃。正巧大舅舅屋里空着,我就抹黑走进去,准备吃糖。

谁料,我刚拿出糖果,一个黑影忽然闪现出来,我心里咯噔一下,糖果还没打开,就掉在地上。只见这个黑影越来越大,慢慢朝我走来,我的心一下子慌了,动也不能动。

谁知道,那黑影走到离我半米的地方,停了下来,他伸出一只手,用我熟悉的声音说道:“娃,这50块钱你拿着,过年买点儿好吃的。”然后,那人悻悻而走。

我看着手里的50块钱,那是我大舅,那是我大舅给我的压岁钱。

1、姥爷说好给大姨的钱,被舅舅拿走。

据说,那晚舅舅给了我那五十块钱之后,就去找姥爷了。姥爷一见大舅舅那臊眉耷眼的样子,就知道,一准又欠钱了。

为了这个宝贝大儿子,姥爷二话没说,就从床底下拿出存折,递给大舅,还说:“孩子,把钱还上,咱们不做生意了,本本分分的在家里,爹养你。”

大舅拿着存折,满眼的热泪。可那泪还没滴下来,大姨就走了过去。看着大舅手里的存折,大姨气不打一处来,她想夺过存折,却落了个空。

于是,大姨只能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起来。据说,那天大姨闹了半宿,可钱还是被大舅拿走了。

其实,大姨也有难处。大姐刚刚读高中,成绩差不说,还整日跟一群小混混在一起。大姨想跟姥爷借点钱,给大姐换个学校,这钱就是择校费。现在,大姨是有苦难说,这钱已经被大舅拿走了。

从这以后,就很少再听见大姨夸大舅,只要从大姨嘴里出来关于大舅的话,都是坏话。以至于,后来大舅混好了,开了公司,补偿了大姨70万,可大姨依旧对大舅没一句好话。

想来也理解,大姐那年没择校成,跟小混混打了人,被记过,大学也没考上。这70万,就成了大姐的嫁妆。

2、二姨说借我家房子,结果却给卖了。

爸妈结婚那年,还没有万元户那么一说,1000块钱都是大钱。那一年,我姥爷给了我爸妈一套小房子,不到二十平方。我爷爷奶奶给了我爸妈1000块钱外加100个鸡蛋,这个婚也算是结得热热闹闹。

后来,日子越来越好过,我们家买了两套房子,慢慢就从小房子里搬出来了。直到多年以后,二姨说要照顾婆婆,想离她婆婆近一些,就暂住在我家小房子里。

我自小生长在那个二十见方的房子,虽然不大,可我一直以为那就是我家的。岂料,二姨住着就不走了。爸爸妈妈也没多想,谁知道,后来过年聚会上,因为大姨阴阳怪气地对爸妈说:“三妹,你这一年工资多少啊?也帮帮姐姐,咱们一起赚钱。”

我妈觉得大姨话里有话,就陪着笑脸笑道:“大姐,我一个上班的,赚多少钱,你能不知道,我又不做生意,又不炒股,赚钱的门道没有,省钱的门道倒是一大堆。”

大姨却冷哼道:“你没钱谁信啊?那老二把你家小屋卖了二十万,你也没说什么,都给她了。”说着,大姨又看了看二姨。

我爸妈彼此看了看,面面相觑。实际上,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儿。我妈当场就要发飙,好在我爸还算理智,他陪着笑脸说:“大姐说这件事儿啊,这事儿我们不管,这房子本来就是爸给我们的,但我们心里知道,这房子还是爸的,写着爸的名字,我们就是暂住。现在二姐卖了,可能也问过爸妈吧,跟我们就没关系了。再说,我们也有房子住,这小房子,就算是还回去了。”

大姨一听,更不乐意了,“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看着姥爷就质问道:“爸,这房子是你让老二卖的?”

姥爷已经年迈,走路走费劲,二姨赶紧也站起来,拉起大姨就往外走,嘴里还不住地说:“大姐,大姐,我给你解释,我给你解释。”

实际上,无论怎么解释,钱已经被二姨悉数放进了腰包。

3小舅舅结婚,全家集资给他买房,大姨却撂下一句狠话,说自己一个字儿都不会出。

小舅舅是家里最小的,他要结婚的时候,我都读高三了。

按理说,家里的经理状况都好了,给小舅舅办婚礼,那不是易如反掌嘛。可是,问题还是出在钱上。小舅舅的女朋友家里很传统,嫁女儿一样都不能少。当然,对方已经买好了车,就等着小舅舅买房了。

小舅舅工作不久,哪里来的钱?而姥姥姥爷的钱,也都给大舅舅填债,现在只剩下退休金了。至于大舅舅,他后来开公司牛过一阵子,但是他败家子的本性未改,现在的公司只剩下个空壳,靠给人家租赁设备生存,要说让他拿出一套买房子钱来,估计只能卖血了。

姥姥姥爷天天愁眉苦脸的。忽然,有一天,大舅舅对姥爷说了几句,姥爷一下子喜笑颜开,没几天,就把大家都召集在一起了。

那天,大姨、二姨、我妈、大舅舅和小舅舅都来了,像过年似的。大舅舅做了一桌子的饭菜,小舅舅买了两瓶好酒。

大家一落座,大姨就说道:“这怕不是鸿门宴吧?”

这句话说完,二姨也不敢动筷子了。看着大家都认真起来,姥爷朝大舅舅使了使眼色,大舅舅说:“大姐,你看你说的,是这样,小弟不是要结婚了嘛,他刚参加工作,也没钱买房,我想了个办法,咱们各家出二十万,凑个八十万,咱们这二线城市,买套房子绰绰有余了。剩下的钱,就给他们小两口装修用。”

“什么?”大姨有事“怕”的一声,筷子落在桌子上,她只说了一句话:“我这辈子没占爸妈一点儿好处,我也没钱,我今天就把话撂这儿,我一个字儿都不会出。”说完,叫上大姐和大姨夫,摔门就走了。

那天,二姨也一直低着头,她家日子本来就不好过,上次买了我家小房,才多出二十万快宽裕的钱,她可不愿意拿出来,后来找个理由也早早走了。

我爸妈算是通情达理,愿意出钱,除了30万。可大姨二姨得知之后,把我妈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说她拿钱了,让她们做大姐二姐的脸往哪儿放?这就是打她们的脸。

而小舅舅呢,拿着我妈给的30万,大舅给的20万,买了个小房子,女方没看上,这婚就吹了。

从此,这五姐弟算是产生嫌隙了。

直到我姥姥姥爷去世之后,大家再也没了来往。过年,各过各的,过节也是各过各的,连电话、微信都没一个,更别提一起吃饭了。

总结:其实,兄弟姐妹之间,不打电话,不吃饭,不发微信,肯定是彼此之间长年累积的怨气造成的,大家平日相处的时候,因为各自成立了家庭,有个各自不同的利益和诉求,矛盾就慢慢滋生了。谁都是希望自己的小家先好,所以免不了因为小家而让别人损失,尤其是兄弟姐妹之间。或者,因为配偶与家人闹矛盾。其实,有时候远亲真的不如近邻,通过血源连接起来的亲情,有时候需要的是更多感情的维系。光用亲情,是捆不住感情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大舅   大姨   姥爷   大嫂   公公   舅舅   姊妹   大姐   婆婆   大哥   平时   老公   父母   妹妹   兄弟   关系   电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