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时美苏不将日本分裂成两个国家?

当年的日本,被瓜分给了4个国家,东京大阪都被划分给了中国。

现在的日本,其实也已经是分裂后不完整的产物。

二战末期,随着德国在苏联战场上的失败,已经穷途末路的日本,几乎接近疯狂。

提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1亿玉碎计划计划。

这个一亿玉碎计划到底有多么恐怖呢?

1941年12月7日,胆大妄为的日本,已经近乎痴狂,原定的北上苏联计划吃了败仗,并没有得到想要的资源。

不仅内耗严重,而且为了维持高强度的对外战争,国民生活苦不堪言,为了缓解当前的窘况,日本决定调转船头南下。

但是要想实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伟大目标,就需要解决掉美国这个大麻烦。

毕竟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到了不能不爆发的阶段。

日本决定冒险偷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

当然,这次的战况相当良好,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让美国太平洋舰队元气大伤。

仅仅在事发后第2天,咽不下这口气的美国,就开展了报复性的关岛战役。

没想到这时候犹如开了狂暴状态的日军,再一次继珍珠港事件,大败美军。

极大增强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只可惜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本着有仇必报的原则,时隔三年,已经恢复实力的美军,也在1944年发动第2次关岛战役。

显然这次是有备而来,通过先进的蛙跳战术,越过日军防守的重要关卡,强行切断日本的海空交通线路,进一步建立美国海空军战略基地。

为了这次战役的胜利,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不仅亲自指挥,而且出动了美国第五舰队,以及第58航母特混舰队,整整640多艘军舰以及1000多架舰载机。

甚至还包括620架陆基飞机。

总兵力高达12.8万人,也通过奇袭行动的方式,对日本发动突然袭击。

1944年8月3日,驻守在提尼安岛附近的上万名日军,几乎被全歼,就连日本第一航空战队的司令官角田觉治中将,也因为战败,不堪受辱,畏罪自杀。

随后,就连日本关岛守军最高指挥官,时任日本第31军司令小畑英良中将,也随之切腹自尽,岛上的18,000多名日军,也都尽数战死。

也基本上宣告了美军这次奇袭行动的大获全胜。

与此同时,这也作为日本方面在太平洋战场上大幅溃败的开端,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内部统治集团的隐藏矛盾。

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代表人物东条英机,也都被迫辞去了首相职务。

但即便是这样,随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统一战线,曾经嚣张到不可一世的日本,也不得不面临现实问题,国内百姓民不聊生,对外战争处处碰壁,日本百姓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眼看没有办法平息民生民怨,已经大势已去的日本,在1945年初,居然提出了1亿玉碎的战略计划。

就是想要通过车轮战以及人海战术,无所不用其极,临终前也要反咬一口,将当时登陆日本本土的美军,彻底摁死在日本。

摆明了这是要同归于尽,当时疯狂到什么地步呢?

由于在菲律宾巴丹半岛战役中,日本遭受巨大失败,进一步将马尼拉的深水港拱手相让,可谓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唇亡齿寒的道理自古有之,所以直接导致日本失去了庇佑的门户 ,不仅连日本本土赤裸裸暴露在美国海军炮火之中,就连重要的东京,也都岌岌可危了。

可即便是这样,腹背受敌的日本,依旧打算负隅顽抗,战斗到底。

哪怕是盟军轰炸了日本重要的军港、机场,企图唤醒已经迷失自我的日本,却依旧无济于事。

即便是日本的军工产业几乎接近于瘫痪,无辜的平民百姓也在轰炸之中不幸遇难,但却依旧没有让日本高层认识到形势的严峻。

尤其是当年以东条英机为首的狂热派好战分子,彻底疯狂。

好在1945年初,日本军部还算是有所收敛,制定了生死存亡的本土决战计划,目的就是想要通过哪怕牺牲全体国民的性命为大家,也要守住日本国土。

所以就在这样的大背景前提下:

日本陆军大将阿南惟几,直接在告全军将士书中,明确提出了1亿玉碎的口号:

“一亿国民总玉碎,弹草如泥,匍匐山野,确信神州不灭,亡国永存。”

可谓是几乎失去了理智,已经拿普通百姓的性命,作为赌注,来保护那点卑微的尊严。

不论是男女老幼,不论采取什么手段,哪怕不惜派出孩童、女大学生,去跟装备精良的美军殊死搏杀。

当时已经认识到事情不对劲的盟军,果断采取了另一种作战方式。

别看这样的反扑看似毫无意义,本身就是伤敌1000,自损800,而且即便是赢了,也难免遭受口诛笔伐。

毕竟日本倾尽全国之力,还是相当之恐怖的,男性从15~60周岁,女性从17~45周岁,都有义务加入国民义勇战斗队。

预计兵力可以增加到2,800万。

而且当时的东条英机甚至做起了春秋大梦,一旦本土作战失利的话,都打三枪,日本整体搬迁到中国东北长春,还想要借着顽抗的精锐关东军,来继续他那春秋大梦。

只可惜一切都失算了。

日本不仅在中国遭遇强烈的反击,就连苏联也打算给关东军一点颜色看看,想要出兵东北,而当时的美军呢?

也掏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就是当时被德国抢先发现想要研制成功,却没有搞出来的原子弹。

美国虽然率先搞了出来,但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

刚好借着这个契机,试试这个秘密武器的威力,同时也威慑一下日本。

1945年8月6日,人类历史上首枚原子弹,代号小男孩,由美军保罗·提贝兹,驾驶着一艘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在广岛上空大约9448米的地方,投掷而下。

三天以后,第2名代号胖子的绚烂烟花,在日本长期上空550米处绽放。

距离爆炸中心500米以内,绝大多数人几乎当场死亡,随后伴随着强大的核子尘埃放射,以及大面积的辐射,死亡人数从9万递增到14万,截至1950年已经共计有20万。

如此恐怖的威力,当年日本发动的1亿玉碎计划,瞬间也就被震慑到支离破碎。

如此强大的压迫力,也让一直强硬如斯的日本政府,终于低下了那高昂的头颅,选择无条件投降。

那么日本投降了,究竟该如何处置这个二战之中罪大恶极的破坏分子呢?

说实话,美国没想过,苏联想过,但还没来得及制定计划。

这是为何呢?

简单点来说,原本以为让日本投降,必然会是一场恶战。

不论是苏联、美国,还是当时的中国,甚至远在欧洲的英国,都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可哪里想到?

前一秒还喊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口号,下一秒随着那两颗绚烂烟花的爆炸,日本人直接怂了。

突如其来的投降,尽管在情理之中,但属实有点意料之外了。

因为原本按照盟军计划部署:

要想啃下日本这块硬骨头,美国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主要也想通过苏联,联合中国,英国跟几个实力强劲的盟军,将日本彻底打服。

然后就可以顺顺当当瓜分战利品了。

早在1945年5月,随着德国的投降,如何占领日本?也已经被盟军提上日程。

主要就是通过一分为4的方式,建立各国的占领区来共同肢解日本:

拥有发达基础设施的核心区域本州岛,初步控制权必须掌握在美国手中,工业发达的九州岛交给英国军队占领,农业资源丰富的四国岛,可交给中国派兵驻扎,而北海道和本州北部,放心的交给苏联驻军。

原则上是这样,具体的领土划分,就是中国占领四国岛,并且和美国共同分享大阪府,以及与美国,英国,苏联共同瓜分东京都。

苏联占领北海道和本州岛北部,美国在占领本州岛中部发达地区,英国的则占领九州岛和本州岛的中国部分地区。

当然,美国作为当时这项计划的牵头人,拥有优先选择权。

其实当时的美国几乎没有受到多大的战乱影响,所以总之打算布置80万兵力,提前完成部署。

随后才打算让苏联、英国、中国入驻。

其中的主要原因也很明显,美国那两颗绚烂的烟花,直接促成了日本投降。

以至于苏联没有用多大劲儿。

中国和英国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出兵日本。

这一切就都结束了。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也是骨感的。

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

眼看着这块肥肉,也掉不到嘴里,二战期间损失惨重的英国,率先放弃了日本的瓜分权。

毕竟自己曾经的小弟,印度也都在那独立,主次还是要分明的,哪里有空管日本呢。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日本其实已经几近瘫痪,对于英国而言,没有太大的战略价值。

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日本犯下下滔天罪行,必须要拿出一部分来抵债。

也合情合理,只不过在日本投降后没多久,老蒋却突然把矛头转向内战,对于出兵占领日本这件事,始终不积极。

忙着搞内战,结果时间久了,也几乎快把这事儿忘了,后边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反观美国和苏联呢?

二战是结束了,但他们之间的斗争才刚刚开始,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反而也让他们无暇顾及对日本的收编了。

而且为了对抗苏联,日本居然给美国当小弟,为此彻底撕破脸了,苏联只能通过占领日本北方四岛,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直至现在,日本和俄罗斯关于北方四岛的归属权问题,也一直争论不休。

尽管日本没有被分裂成两个国家,但其实对于本身就犹如弹丸之地的日本,当年丢失北方四岛,也一直让他们捶胸顿足。

如果真的按照原计划执行,那场面简直不要太有趣。

咱们是不是可以都不需要签证?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去日本岛上浪一圈呢?




其实一开始是想分裂日本的,不是两个,而是四个:

按照盟军最初的构想,占领日本后,要把日本分为四个部分:美国,占领大部分的本州岛。英国,占领九州岛和一部分的本州岛。中国,占领四国岛和东京大阪各一部分,苏联占领北海道以及本州岛北部。

那么为什么这个构想没实现呢?

因为日本降了!降的太快,这是盟军完全没想到的,也是盟国各国没有准备好的。

盟军对日本投降没有心理准备

在1945年,如果你问美国人对日本人的看法,他们大概率会说出一个词——“crazy”,疯狂。

1945年的日本人,在盟军眼里就是疯子。

美国人也好,英国人也好,从来没有见过二战日军这样的军队:他们不知道怕死是什么东西,他们不知道恐惧是什么感觉。他们可以整个师团成千上万人毫无顾忌的奔赴死亡,没有丝毫的畏惧。

要知道,在1945年,美国人对日作战中提的最多的词就是“一亿玉碎”。

啥叫一亿玉碎呢?



“玉碎”这个词来自于1942年的阿留申群岛战役,当时的阿图岛上,2600名日本守军,经过数日激战之后,仅仅有28个人因伤被俘,其余所有人全部阵亡。日本军部为了鼓舞士气,给这种“英勇”的献身精神起了个名字,叫做“玉碎”。

从哪之后,“玉碎”就成了日本人死亡的代名词,战场上无论你是被打死的烧死的还是走路摔跤磕死的,通通都叫玉碎。而日本兵也的确比较“争气”,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的“玉碎率”那是相当的高:

1944年,塞班岛战役,日军共四万三千人,阵亡了四万一,两千人被俘虏。

1945年硫磺岛战役,日军共两万三千人,仅有一千人被俘,余者全部战死。

1945年冲绳岛战役,日军十万人,战败后七千人被俘虏,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国俘虏人数最多的一次,不到日军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不得不说,在武士道洗脑下,日本军人成了最疯狂的战士,他们甚至克服了人类最基础的本能——对死亡的恐惧,所以他们能干出开着飞机撞军舰的事情。神风敢死队这种组织,是美国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想象出来的:

所以,在1945年,美国人明显感觉到随着战争越来越逼近日本本土,日本人的抵抗越来越疯狂,美国的伤亡也越来越大。面对着日本人未来的抵抗,美国人心里也没有底。

恰在此时,日本人提出了“一亿玉碎”计划。当时的日本,满打满算有一亿人左右。日本军部准备让全日本的一亿人全部上战场。男女老少有枪的拿枪没枪的自爆,哪怕拿着锄头菜刀也要上战场,准备全民族跟美国人同归于尽。

1945年日本投降时,他们还有53个整编师团,还有号称三千万人的预备役部队。实际上日本此时的青壮年已经死的差不多了,这些部队里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可是不要轻视老弱病残,老弱病残要是敢玩命,也是很可怕的。纳粹德国在穷途末路之时,柏林保卫战也给苏军以巨大的杀伤。而日本人很显然在力量上和抵抗意志上强出德国太多。

所以,美国人是完全相信日本人要搞“一亿玉碎”的计划的,他们也的确相信日本人能做到。美国中将李梅就主张在登陆日本之前先用燃烧弹把整个日本的城市农村都犁一遍,用他的话说就是“日本人唯一能听进去的就是爆炸声”。

日本投降之路

前面说了,美国人没想到日本人会投降。

在当时,美国海军和陆军联合制订了登陆日本的计划。登陆九州岛的计划叫做“冠冕”,登陆本州岛的计划叫做“奥林匹克”。美国人预计,占领整个日本的话,至少需要付出八十到一百万人的伤亡。

美国军队里,最普通的勋章是紫心勋章,获得门槛很低,只要在战场上负伤就能得到(甚至生病都能得到),二战时美军基本人手一份。为了登陆日本,美国军队足足制作了五十万枚紫心勋章,准备发放给负伤的美军士兵。

后来由于这场战争没有开打,直到阿富汗战争结束,这匹勋章都没发出去五分之一。


在1945年8月,8月9号苏联踩着点向日本宣战(美苏约定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苏联对日开战),苏联红军攻入日本关东军。但出人意料的是,苏联人的进展几乎是以小时来计算的,关东军号称有七八十万人,三天就被苏军所粉碎了。

在此之前,曼哈顿计划出了成品,两枚原子弹造好了。

杜鲁门总统决定扔一枚看一看效果,一则看一看杀伤力,二则也震慑一下日本,三则也震撼警告一下苏联。

8月6号,苏联出兵的前三天,美国投下第一枚原子弹——广岛原子弹“小男孩”。

原子弹投放以后,美、苏、日,全都是懵逼的。

由于之前没有过核弹的实测实验,美国人对核弹究竟有多大杀伤力也没有一个很具体的概念。在他们的想象之中,这就是一种威力巨大的炸弹,比德国扔在布列斯特的那个还要大上百倍的那种。

但广岛原子弹爆炸之后,整个广岛没有了!整个城市在几秒钟之内就被炸成了平地,八九万人几秒钟就没了,这是美国人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多年以来一直有人好奇,为啥当年广岛原子弹没有扔在东京呢?

有人说是美国人为了“做人留一面,日后好相见”,有人说是为了保护东京的古建筑等等。那都是无稽之谈,美国人之所以不轰炸东京,是因为当时的东京是这样的:

在广岛原子弹之前,东京已经被美国的李梅(就是上面说话的那位)BBQ战术给烧的啥也不剩了。李梅将军是个狠人,他为了炸东京,结合了日本的木制建筑的特征,专门发明了凝固汽油弹。在1945年的前几个月,整个东京被美国的燃烧弹烧的跟炼钢炉一样,已经完全丧失了轰炸价值。

广岛和长崎,是日本在二战末期最后的两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工业城市,美国人用一枚原子弹,一瞬间就把广岛给抹去了。

日本军部用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才真正明白了广岛发生了什么,他们的抵抗意志极大动摇了。


本来想一亿玉碎,没想到美国人发明出了原子弹这么个超级粉碎机,照这么个驱使下去,想要跟美军同归于尽,于尽是肯定的,同归估计够呛了。

所以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之后,投降就立刻成为了日本军部第一议案。

然后三天之后,长崎原子弹爆炸了。

两枚原子弹彻底摧毁了日本人的抵抗信心,天皇和日本军部经过最后几天痛苦的讨论后,在8月15日宣布投降。

其实当时美国已经用尽了自己仅有的两颗原子弹,再造一颗需要一年,只是日本和苏联不知道而已。

关于战后日本的划分

日本的投降,打乱了盟军之前的部署。

在美国人原计划中,消灭日本陆军,需要美苏合力,所以本州岛北部归苏联,南部归美国,因为日本这块骨头太硬,美国一口啃不下。

可是在日本投降的时候,苏联军队刚刚攻下南千岛群岛(也就是现在日本所说的北方四岛),还没来得及进攻北海道。

斯大林此时要求美国不要接管北部日军,由苏联负责受降北海道及本州北部日军。

但杜鲁门坚决的拒绝了苏联的要求,快速受降了整个日本本土的日军。此时的杜鲁门已经不需要苏联的协助,所谓念完经打和尚,现在连经都不用念了,直接不让苏联和尚进门了。

斯大林本来还有点愤怒,但是苏联军队高层制止了他。为什么?没必要啊!日本北海道一块鸟不拉屎的农业区,占领了也没啥油水,为了它跟美国人撕破脸,不值当!

那么原计划里占领日本的四国里,苏联只得到北方四岛,英国和中国呢?

美国倒是并不反对英国和中国占领属于自己的那一块日本领土,可是这俩国都没出兵。

英国人在二战结束的时候,已经穷的快当裤子了。国家黄金储备全部消耗光,老百姓吃配给粮(这是两百年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整个国家百废待兴,加上殖民地闹事,英国人此时忙的焦头烂额。什么?日本九州岛???还是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中国人倒是准备好了接管四国岛,连部队和将领都选好了,准备让孙立人带着他的远征军老班底去接管四国岛和东京大阪的一部分。

结果呢?

还没等中国这边的接管部队整训完事,国共就开始摩擦了,蒋介石说小孙你先等等,这边可能有事情需要你做……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总之,日本算是捡了个大便宜,在合适的时候投降给了合适的人。如果日本现在真的分成了四份,那现在的局势想想也是挺有趣的呀!




事实上,在二战结束前,同盟国已经草拟划分日本的势力范围。分别是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由这四个国家占据日本。那我们为什么没看到日本被分裂成多个国家?首先是英国的退出,经过二战后,英国的实力大大缩减。英国人认为去遥远的远东占据日本,利益难以保障。加上英国统治的殖民地,都在闹独立,没有实力的英国也很无奈。再者,英国对日本的态度,远没有达到对德国的仇恨态度。最终心有余而力不足,是英国最好的体现,实力衰落,殖民地动乱不止,他没有心思去占领日本。


然后是中国的退出,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在积极备战,他要发动内战,统一整个中国,因此,也顾不上去占领日本。毕竟美苏两国,是同意国民政府去占领日本的。最终蒋介石放弃了这个机会。如果能占据日本,估计今天中国的士兵,就会出现在日本的领土上,只能说是可惜了。


那苏联呢?在日本本土上,苏联没有占据很大地区,北方四岛算是一小块。但苏联收回了被日本占领的领土,比如库页岛等地。那苏联为何不派兵去占据日本?这就要说美苏的争霸即将开始。二战结束后,1947年,美国和苏联进入冷战。为了应对来自欧洲的威胁,苏联只能放弃占领日本。因为苏联怕被两面夹击,美国在东部威慑苏联的远东地区,欧洲在西部威慑苏联的莫斯科地区。


不占领日本,就避免了与美国在远东的激烈摩擦。加上海军力量,本就是苏联的短板,二战结束初期,苏联的海军无法和美国相比。日本是个岛国,想要占领日本,是离不开海军的。苏联感觉控制日本,没多大意义。当然,苏联也想占领更多的领土,毕竟他也不嫌弃领土大。只不过罗斯福死后,接手的杜鲁门,拒绝了苏联要求占据日本的北海道地区,苏联也无奈。


在苏军进攻朝鲜半岛时,美国密电苏联,建议苏军不要越过38线,意思就是美苏两国划分朝鲜半岛。苏联给出的条件是,一是北方四岛必须归属于苏联,二是苏联在北海道驻军。鉴于苏联的条件,美国只同意第一条,第二条是以后再商量。结果苏联以为美国全都答应了,事实上第二条,美国是拒绝的。这就是后来苏联无法在北海道驻军的原因,有美国在干涉着,毕竟都冷战了,矛盾已经公开化,之前的承诺都作废。


当矛盾激化后,苏联面对美国拥有实的战原子弹,也感到恐惧。苏联直到1949年,苏联才拥有实战的原子弹。如果在日本问题上,苏联过于强硬,苏联也害怕美国的原子弹,毕竟当时,没人知道美国生产了多少原子弹。等到1949年,日本和朝鲜问题,基本解决。事实上,日本北海道比朝鲜半岛南部重要的多,美国宁愿不要半岛南部,也不会放弃北海道的。因为把北海道给了苏联,苏联就会拥有进出太平洋的口岸和基地。美国也无法完成对苏联的威慑,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面对美国的威慑和实力,苏联最终放弃北海道的驻军,也放弃了朝鲜半岛南部。因为苏联海军干不过美国海军,美国更有原子弹在威胁。就这样,苏联无法在日本上驻军,如果是罗斯福的话,估计还能实现,但杜鲁门不是罗斯福,他的态度和手段,都要强硬些,明显是针对苏联的。美国也最终实现自己独占日本的目标。这就是日本没有在二战后,分裂成多个国家的原因。可惜看不到南日本和北日本的局面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实际上已经获利很大了。

当时苏联在战后不但夺取了面积高达7.6万平方公里的库页岛,还借机占领了整个萨哈林群岛。

而其中南萨哈林群岛,就是日本的北方四岛,也被苏联武力占领。



同时,苏联根据协议派遣军队夺取了朝鲜半岛北部,又占领了中国的东三省和内蒙古一部。

可以这么说,当时苏联已经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日本剩下的只有本土的本州、四国和北海道了。


8月11日苏联成功登陆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几天后高喊要“本土决战”的日本人突然在8月15日宣布投降。

客观来说,当时苏联还在北方四岛激战,并没有足够能力强占北海道。

因为北海道的日军兵力雄厚,苏军擅自进攻未必能够短时间内胜利。



另外,根据协议,对于日本本土,是有盟国共同占领,但仅仅是维持秩序,而不是当做自己地盘。

这不就等于自带便当,为日本人做军警吗?

不但英美都要驻军,还拉着中国、苏联一起驻军。

但这种驻军其实并没有太多意义,因为不可能像东德西德、南韩北朝鲜一样实际占领,扶持自己的政府,最终都是要撤退。

既然要撤退,那么占领还有多大意义?

所以,中国根本没出兵,英国也只象征性的出兵几千人,苏联也是干脆不出兵,变成美国一家唱独角戏。


其实,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它对占领日本本土没有兴趣,更关注的是东北、朝鲜,这才是决定东亚秩序的关键。




我首先亮出我的观点:二战后的日本基本还算是幸运的。如果按照《雅尔塔会议》的精神,来处理战后日本的领土划分的话。估计现在的日本很难成为一个发达国家了,说不定还会长期在内战之中不断的挣扎。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如今的日本其实已经是美、苏瓜分后的产物了。

很多人一定知道,日本目前领土上面存在点争议的就是:北方四岛了。不过这也没啥可争议的了,因为俄罗斯占领北方四岛那是二战以后定下来的事情。这就跟德国被美、苏分别占领是一样的。

很多人会有一个重大的疑问了:当年的战胜国们为什么没有彻底把日本给瓜分掉呢?德国人战败以后那可是被四国占领的,分别是:美、苏、英、法。

二战后的日本又是如何逃脱掉被多国占领的情况的呢?

故事还得从1941年12月7日说起,这一天日本人带着毅然决然的决心和勇气——偷袭了美军的珍珠港基地。第二天,也就是12月8日:美国人全面对日宣战了。

日本人与美国人作战了以后,才算是知道了一个事实:美国人原来不是假老虎,原来是只会吃人的真老虎。从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开打之后,日本人的优势瞬间被美国人强大的生产能力给抵消了。

日本人在太平洋上的岛屿作战中接连失败,中途岛海战又让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无情的覆灭了。此后的瓜岛战役、马绍尔岛战役、莱特湾海战等等战役中,日本人几乎都是处于失败的状态。

此时来到了1945年的2月份了,当时的太平洋战争中,正在进行血战硫磺岛的战役;最后那个造成美军伤亡7.5万人的冲绳战役还没有开打。

不过美国人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越是距离日本本土越近,日本人的抵抗越是激烈,给美军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北纬三十八度线以北归苏联占领

此时正好是《雅尔塔会议》的开会期间。当时美国人为了促使苏联尽快的对日作战,给苏联人提出了优厚的占领日本的条件,例如:库页岛和北方四岛归日本、美苏南北占领日本等等。

当时苏联的心理状态很清楚——座山观美、日斗。美国和日本打的越激烈岂不是对苏联越有利了。随着罗斯福的死亡,整个美国对苏的战略发生了转变,敌意也就越来越大了。

冲绳战役让美国人付出了7.5万士兵的死亡,此时美国人对登录日本的作战开始犹豫和徘徊了。

战争打到7月份的时候,盟军根据《波斯坦公告》宣布: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按照雅尔塔会议的精神:苏联应该在5月份德国投降以后就对日宣战的,可是苏联人那是一拖再拖。

于是,这个公告就成了中、美、英三国发出来的了。由于此时美国的原子弹已试验成功,美国新总统杜鲁门对于苏联的参战并不抱太大兴趣,所以未邀请苏联协商或署名,造成苏联颇为不满。

其实在这个时候,美国人的态度就发生了重大变化了。1945年7月25日,麦克阿瑟就向杜鲁门建议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杜鲁门也表示同感。杜鲁门的意思很明确的表示:日本与德国的情况不同。

原子弹下的日本

1945年8月6日,美国人在日本的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其实就在前一天,8月5日的时候,美国人的200架战机又对东京及九州进行了轰炸。炸弹与原子弹齐下,日本又有十二座城市受到重创。

苏联人此时有点着急了,他们非常害怕一件事情的发生:万一日本人直接对美国人投降了的话,那岂不是没有苏联人啥事情了。雅尔塔会议上面给苏联人的利益不也就成了泡影了。

于是乎,苏联在美国投下原子弹的第二天,宣布全面对日开战——出兵东北打击关东军。其实美国人在日本投下第二颗原子弹的时间与苏军出兵东北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在1945年的8月9日的时候。

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人在投降的最后时刻都在干什么呢?

1945年8月10日,美国人收听到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广播。随即发表了一道复文,意思是:日本投降以后,天皇必须听命于美国占领军的话。不过后面还补了一句,那就是:日本到底要不要保留天皇,需要日本人自己做决定。

从8月10日到8月15日这几天,日本人内部一直争论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美国人要惩罚天皇怎么办呢?

当时日本分两派意见:一是,如果美国人不答应赦免天皇的话,就应该战斗到底;二是,没有必要打下去了,还是可以无条件投降的。

不过最后时刻裕仁天皇做出了决定,说道:“我的异乎寻常的决定没有变……”

8月14日的晚上,日本的主战派们还准备挟持天皇的,不过最终失败了。最终日本在8月15日这一天,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向日本国民以及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看完了日本投降的全过程以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日本没有被分片占领呢?

1945年8月15日,当日本投降以后的第二天,斯大林致信杜鲁门,提出苏联应占领北海道北部。

可是杜鲁门回信称“我打算要日本本土各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的日本部队向麦克阿瑟投降,并且已经为此做出安排”。

此时,苏联人立刻发起了对北方四岛的进攻。可是苏联人的海军实力太差,两栖登陆作战实力更差了。岛上的日军拼死抵抗导致苏军损失惨重。

另外一边苏军从北海道准备南下抢地盘了,可是情况也差不多,进度比较缓慢。此时的美军已经抢先一步开始登录日本本土了,苏联人一看:希望全无了,还是继续巩固自己现有的地盘——北方四岛。

按照以前的计划,日本那是要被分区占领的:苏联占领北部、美国人占据中部和关东、我们占据四国岛、英国占据九州、东京由四国共同占领的。

大家看看这个方案如果被执行下去的话,估计也就没有现在的日本了。

可是随着现实情况的发展却出现了变化,苏联由于行动迟缓直接被美国人否决了;我们忙着打内战没时间去占领;英国本身在二战中损失就很大,又是美国人的盟友所以没来。

最后就成了现在这种局面了:日本除了北方四岛被苏联占据以外,其余的地盘都被美国人收入囊中了。

话说回来,苏联人当年是非常想和美国人平分日本的,当时他们提出由麦克阿瑟和苏军的华西列夫斯基共同担任占领日本的司令官。由于自己实在是不太争气,直接又被美国人给否决了。

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日本为什么在战后得以保留,而没有被美、苏彻底的瓜分呢?

1、苏联人自己不给力,他们的军队没能抢先占据北海道,美国人抢先登陆以后不带他们玩了。由于美国人明确地拒绝了苏联平分日本的方案。当时苏联人认为:为了一个小小的北海道与美国人彻底翻脸不划算,也就算了。

2、苏联在二战期间与日本那是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的。苏联直到最后一刻才对日宣战,自己贡献比较小,所以也没有理由与美国人平分日本。

3、当时日本还是有谈判的价码的。大家都没有打算直接登录日本本土作战,毕竟这伤亡太大了。这样一来,日本就有议价的空间了。至于到底投降谁才靠谱,我想日本人也不傻。

后来通过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的话,日本人投降的对象好像真的没有选错。

随着二战的彻底结束、随着美、苏争霸的全面拉开,日本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国人在亚洲冷战的桥头堡了。

后来又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日本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美国人开始大力地扶植起日本了。如今的日本依然是美国人在亚洲的一颗重要棋子和军事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日本   杜鲁门   广岛   北海道   苏联   本州   东京   英国   战时   日本人   美国人   原子弹   美国   日军   中国   美军   两个   美苏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