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6是纯国产自主研发还是和其他国家合作研发的呢?

歼16既不是纯自主研发,也不是和其他国家合作研发的世界先进战斗轰炸机。歼16是在歼11BS的外形基础上,集中国战斗机研发之大成,用最小成本,得到的先进战斗机。

为什么说是最小成本呢?因为歼16的外形就是以俄罗斯的苏30系列战斗机为模板研制而成的,但仅仅是外形而已。苏30的外形研制已经很先进了,用的是俄罗斯的中央升力体结构,用最小的质量研制出最大的机动性,这对战斗轰炸机来说特别重要。




并不是说歼16的外形很完美,其实继承了苏30系列的固有缺点,那就是歼16上面的后座驼背比较高大,影响了歼16的空气阻力和机动性。但因为歼16是歼击轰炸机,这一点是可以接受的。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美国的F15,他们座舱比较低矮,基本和单座型战斗机的座舱是差不多的。当然中国也能研制出类似的座舱,但时间和研制成本比较高,那样是比较不合算的。这一点我们可以看一看中国的歼20和歼20的双座型就明白了。

中国的歼16只适用了苏30系列的外形,其他都是中国的先进产品。中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操作系统,无论是歼20还是歼35,或者是歼16,都是世界顶级产品。中国在战斗机材料和结构上也做了很大的改进,质量减轻,结构强度增加,中国歼16的感知能力也是相当先进的。中国歼16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轰炸机或者国际上叫的战斗攻击机中的佼佼者。





歼-16战斗机是在歼-11BS的基础上改进升级而来的,根本就没有与国外的公司合作。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歼-16战斗机的垂直尾翼与歼-11BS一致,都进行了切尖处理。

而苏-30MKK和苏-30MK2战斗轰炸机的垂直尾翼,都没有进行切尖处理。

当然了,战斗机上任何一个部件都不是随便可以改变的,改变之后是要重新进行风洞试验的。


所以说,有了歼-11BS这个基础,歼-16是没有必要参考苏-30战斗轰炸机进行研发的。

最终来看,歼-16是纯自主研发的,根本就没有国外的公司参与。

其实对于自研战斗机这点自信还是要有的。

国内自行研发战斗机从歼-8,飞豹就开始了。有了这两型战机之后,国内战机的研发就从仿制苏系战机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


接着再到歼-10,枭龙,歼-35,歼-20,国内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水平是越来越高,时至今日,基本上可以看齐美国了。

因而可知:国内航空工业是完全具备独立研发,生产先进战斗机的能力,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

言归正传,国内第二先进的战斗机歼-16。

歼-16战斗机的诞生与国内有源相控阵雷达,太行航空发动机,电子战技术等的突破有着较大的关系。


也只有突破了以上几种关键的技术,才可以将歼-16战斗机顺利地制造出来。

有源相控阵雷达

国内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成熟时间是在歼-10C出现之前,也就是在2013年左右。

毕竟安装无缘相控阵雷达的歼-10B战斗机是在2008年开始试飞的,这也就意味着国产无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已经成熟了。

之后在2011年歼-20首飞成功,到了此时,国内直接跨过无源相控阵雷达,走向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发展的快车道。


这点是可以从歼-10B战斗机仅仅只生产了50多架就匆匆而止,转而生产安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歼-10C,这个时间也就是到了2013年。

可见从2008年至2013年,用了五年的时间,国内就从无源相控阵雷达直接跨越到有源相控阵雷达。

而在这之间,安装346A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海军052D型驱逐舰也开始建成服役。

从海空军安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主战装备先后建成服役,也可以得知:国内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已经成熟了。


而歼-16战斗机也是从2011年首飞,在2016年服役。

太行航空发动机

在歼-16战斗机刚刚出现时安装的就是太行航空发动机,也即是在2011年。

事实上,安装排故之后太行航空发动机的歼-11B战斗机是在2009年出现的。

也即是说,到了这时太行发动机已经小批量被安装到歼-11B战斗机上了。

而等到2011年歼-16首飞时,那自然就用上了太行航空发动机。


乃至于服役之后,并没有像歼-11B战斗机那样先使用AL-31F航空发动机,然后再换上太行航空发动机。

综上所述,也正是太行航空发动机的成熟可靠才使得歼-16战斗机服役。

否则,那时国内就要面临歼-20,歼-16,歼-10C三种机型公共AL-31F航空发动机的局面。

不过,事到如今,太行航空发动机已经完全堪用了。歼-20,歼-16,歼-10C已经全面使用太行航空发动机了。


电子战系统

无论是海军的主战装备,还是空军的主战装备,都对电子战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战斗机。

由于如今的空战主要依靠的是空空导弹,而空空导弹的导引头就是雷达。

所以机载电子战系统主要就是用于干扰欺骗敌方机载雷达的。

而电子战技术与信息,半导体等技术息息相关。

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就是从2010年之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2010年前后使用的还是按键手机,而智能手机是在2011年开始的发展的。

这时国内的信息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毕竟军用技术对先进程度的要求并没有民用那么高,主要对其可靠性,耐用性要求较高。

就比如说芯片,军用芯片的制程工艺还停留在60纳米~14纳米之间,但是民用芯片的制程工艺已经达到了4纳米。

所以说,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歼-16战斗机的发展也就显得格外顺利。


综上所述:在有源相控阵雷达,太行航空发动机,电子战技术三大系统的支持下,歼-16战斗机就顺势地被制造了出来。

其实,要说歼-16战斗机是完全自主研发的也不太合理,毕竟其整体气动布局还没有脱离苏-27的那个框架。

也可以这么说,歼-16战斗机是借用了苏系战斗机的气动布局+国内先进的材料技术和航电技术打造出来的。

而在歼-16战斗机服役之后,其航电系统也没有一成不变。

在目前服役的歼-16战斗机中,早期服役的批次安装的是灰色雷达罩,后期服役的批次安装的是白色雷达罩。


通过更换不同颜色的雷达罩,大致可以推测出其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被换了。

后期服役歼-16的机载雷达应该会加强反隐身能力,电子战能力,毕竟东方大国周边的国家空军的隐身战斗机数量越来越多。

说不好,将来会在战场上遇到,所以,增强歼-16战斗机的机载雷达的反隐身能力也是正常现象。

归纳总结:歼-16已经脱离了单纯制空的范畴,更像是类似F-15EX那样的多用途战斗机。


制空,攻陆,对海都是一把好手。毕竟作为安装大直径有源相控阵雷达+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的新型战斗机,歼-16在超视距空战时拥有较大的优势。

而近距离格斗,并非是歼-16的优势,毕竟其目的就是多用途。

尽管在演习中歼-16被歼-10C用机炮给机击中了,但是其整体的超视距空战优势并非是歼-10C可比的。




歼-16有俄罗斯设计局的技术帮助,但是,从外形设计到生产制造属于纯中国造!

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中国歼-16战斗机就是充分考虑到中国国家新战略而立项的项目:当时,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希望中国继续投入资金改造苏-30MKK3重型战斗机——但是,俄罗斯人的制空理念和落后的航电、复合新材料、动力管理系统等无法满足中国空军“全域出击”的要求了!

中国空军为了战略转型做了大量的预研工作,认为新重战以多用途、高度智能化为主,不再是苏-30MKK那种以制空为主的传统三代机概念;

虽然,中国当时的总体航空工业技术水准没有达到俄罗斯的标准,可是,许多航空配套项目获得了巨额投资和技术援助(感谢双引),中国空军也深度介入到战斗机的设计、开发工作——这与以前航空工业闭门造车完全不同:中国航空工业此时也从歼-10项目尝到甜头。

中国空军前线飞行员和指挥员意见得到高度重视:对于歼-16的设计、用途,作为最有发言权的他们起到了关键作用——歼-16的概念从制空重战转型为多用途重战:这也是中国空军自冷战以来梦寐以求的“中式鹰墙”核心。

歼-16项目部分得益于俄罗斯人的帮助,但是,具体的定型设计全部国人自主完成:当时,中国的复合航空材料技术领先于俄罗斯——得益于中国航空工业几十年如一日的积累和研究;它与武直-10项目类似:到了定型、生产阶段,基本上都是自主完成了;

此外,歼-16的武器系统也有部分借鉴俄罗斯武器:毕竟融汇贯通是中国的优良传统。

但是,歼-16服役以后的空空/空面武器领先俄罗斯现役同类武器一至两代:中国航空武器在材料、微电子、动力系统等超越了俄罗斯人;

歼-16的空中数据链和小编队组网能力也是俄罗斯无法媲美的:它与歼-20可以进行即时加密信息交换、即时打击——此时,俄罗斯人则连隐身战斗机的门道也没搞清楚:只能在苏-35/57上不断改进、加装,核心竞争力无法与中国空军抗衡。

可以很自豪的说:自歼-16服役以后,中国真正掌握了全国产重型战斗机的密码!




J16就是苏27(J11A是苏27纯国产版,J11B是改进型)衍生来的,J10J20才是纯国产自主研发。




歼-16肯定是纯国产自主研发的航空武器系统,类似于歼七E之后的改型,只是我们在研发的过程中应该是得到了俄罗斯的帮助。

歼-16和从俄罗斯引进的苏-30很像而且都是多用途战斗机,由此认为歼-16是苏-30的升级版,不应该归算到自主研发中去。这种思维是不了解战斗机的设计、制造、使用所产生的,是不正确的想法。

就拿歼-10A和歼-10C来说,都是歼-10,大体的气动布局也差不多。但是这是两架完全不同的战斗机,歼-10C除去中型、单发、机腹进气中单翼这些理念与歼-10A有传承关系,气动布局、风洞数据有借鉴关系,其他的完完全全是重新设计、重新进行风洞实验的新机型,歼-10A甚至无法升级到歼-10C。

歼-16与苏-30的关系与歼-10两兄弟基本类同。

歼-16使用的是国产的动力系统、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新产品的大小、重量、特性都与苏-30相关系统不同。这就需要对机体进行较大幅度的改动,包括调整飞机重心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飞机的飞行特性。同时这些问题又影响到飞机的软件设计,所以歼-16的改动非常大。而这一改动牵扯到苏-27的原始设计,从歼-11B的改进可以看出,沈飞对吃透苏-27的把握并不大。

据说歼-16在设计中得到了俄罗斯的帮助,估计应该是在苏-27的原始设计方面得到了资料或者是对沈飞的技术进行了肯定。有了这个基础,歼-16的设计、研发工作才能顺利的展开。应该说沈飞的技术实力还是有的,歼16的研发进度非常快。

从歼-16承担的任务可以看出,它主要是以对地攻击为主,同时对三代制空战机具有极强的反击能力。歼-16甚至可以独立承担防空任务,也能改装成执行其他任务的多用途平台。如果用其他飞机类比,只能说歼-16是陆基版的超级大黄蜂。

歼-16的成功也为提高歼-15的性能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未来的歼-35的定型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

歼-16的成功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军事用途,它的最大贡献是我们终于摸到了顶级的气动布局理念,在某种意义上沈飞的技术储备经历了这次成功也是一次非常大的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无源   战技术   太行   相控阵   自主   俄罗斯   战斗机   其他国家   中国   多用途   外形   能力   先进   国内   财经   航空发动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