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第四师团打过几次仗?战绩如何?

只做生意不打仗的大阪第四师团,开战就装病,战败后摆地摊赚钱。要知道,日本鬼子在大部分人心目中,都是一副穷凶极恶的模样。想想也是,日本人在各个战争中,烧杀抢掠,为非作歹,对整个地球都是一种灾难。

但是,二战时期,日本一百多个常备军团中,有一个兵团,可以说是非常“良心”的,为什么要这么说?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一旦开战,不管有多大的优势,都会被吓得落荒而逃,连他们的长官都拿他们没办法。

再加上日本人在日本人投降之后,居然还跟美国人搞了一笔买卖,真是忙得不可开交,而日本人的兵团,叫作——大阪第四师团,又叫“商贩师团”。

日本大阪是一个高度商业的地方,战争时期从大坂招募过来的士兵,在商业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可以用狡猾来形容。

在日本的阶级制度里,下属要对上司无条件服从,而商人们对于“权威”的态度则非常不满,特别是在诺门罕之战中。

在1939年的诺门罕之战中,商人军团被从关东司令部抽调到了第一线。然而,商人们还没有上前线,商人们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病号”。这是商人们在装模作样地装作生病的样子,而那些军人则是用一种古老的借口,对自己的上司下达了反对。

之后,医院“病号满员”的消息,让负责作战的连队队长大吃一惊,连队队长亲自坐镇医院,为病人“治病”,总算是凑齐了足够的人手。

于是,商人部门的“病号们”在战场上磨磨蹭蹭,直到抵达目的地,他们“发现”诺门罕之战已经结束。而经过这一场大战之后,这些“病号”们的病情也是一扫而空。

在其他的日本帝国士兵带着受伤的士兵回到自己的营地之后,商人军团的士兵们就像是打了一场大胜仗一样,兴高采烈。日本人对他们诡异的行为很是不满,但又无可奈何。

商人军团在诺门罕之战中的出色发挥,在徐州之战中的出色发挥也是可圈可点的。当时日本军队一共有九个师,将600,000名中国军人困在徐州。

当我们所有人都准备冲出去的时候,我们却遇到了一群很古怪的日本人,他们并没有像其他兵团一样严阵以待命,他们悠闲地在路边做饭,对路过的敌人视若无睹。

我们趁着商人师团不想战斗的特性,和他们形成了“默契”,从日本人的包围中脱身而出。

后来,华中军区指挥部质问了商人师团,“为什么要让敌人逃窜,商人师团的一个连队队长说:我们没有收到任何关于中国军队的消息!”商人师团这个奇怪的答案,让华中的日本人很是郁闷。

于是,好事不外泄,坏事传得沸沸扬扬,商人师团的“良好作风”被广泛传播开来,一听到要和商人军团开战,我们的军队就会兴奋起来。其他军团一听到商贩师团要和自己的盟友开战,都是纷纷摇了摇头,他们可不想和大坂商人师团并肩作战。

一九四四年衡阳战役,商人师团又被调往前线,但这帮大坂神还是故技重施,以假病假来应对上级的指令。

当战争结束之后,当所有人都被送到了战场上,商人们就会嘲笑自己的战友:“哥们,你不用这样拼命吧!”

有人甚至质问这些受伤的士兵,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其余的军团战士:“……”

日本于一九四五年八月,宣布了无条件的服软。商人师团的士兵们重新振作了起来,他们拿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街上摆摊,卖给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士兵,让美国的民众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出身很高贵,战力不匹配”这十个字的评语当属贴切,大阪第四师团的代号是“淀”兵团,这个字很有意思,与其它日军师团什么勇啊武的等代号截然不同,据说取自于横穿大阪市区的淀川河。作为日军17个常备师团之一,它在早期是标准的两旅团(第7和第32旅团)四个步兵联队(第8、第37、第61、第70联队)编制,而师团的核心主力是步兵第8联队,这从联队番号很容易解读出来。

(第四师团长寺内寿一)

据说这个第8联队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被称为“败不怕的八联队”,打那以后一直到全面抗战爆发,该师团始终没有上过前线,估计日本军部对这支部队心里存疑,留在本土当仪仗队更靠谱些。1933年,该师团一名二等兵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与警察发生冲突,事情闹得有点大,第四师团长寺内寿一伯爵“毅然决然”带兵砸了警察所,有力维护了淀兵团的“尊严”。

1937年4月调到东北划归关东军作战序列,为了“精训”这支部队使之提升战力,东京调来了因“二二六兵变”被踢出陆军中央的山下奉文担任师团长,不管关内战场打的如何激烈,闷头在黑龙江地区整训和清剿抗日武装。1939年诺门坎战役爆发,第四师团奉命西援,由于部队行动迟缓,先遣队到达战场时,日苏已经宣布停战,因此第四师团是没有实际参加对苏作战的,无法评价其表现。



(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

第四师团的首次参战,是1938年徐州会战的第二阶段,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后,日军调集重兵试图报复和聚歼李宗仁第五战区主力,日寇第二军新任司令官东迩久宫要求大本营增兵,并从自己的老部队(他担任过第四师团长)中抽调第37和第70联队各一部组成“南下支队”。据传该支队曾经在苏皖边区的公路上遭遇西撤的中国军队,且未予拦截,理由是“未接到对中国军大部队进行截击的命令”。

笔者对这一战况的描述严重存疑,抗战初期的日军士气较高,辎重兵都敢追击国军精锐,一个常备师团的精锐支队不可能如此怯战,“大阪的日本兵不会打仗”应该是中国抗日军队为鼓舞斗志而有意宣传出来的,总之徐州会战它也没参加什么像样的战斗。第四师团真正大规模投入作战,应该是1940年调入第11军后的“豫南战役”,1941年1月的这次战役汤恩伯打得不错,日军被迫在一个月后全部退回原驻地,第四师团的表现算是中规中距。


(山下奉文)

当年9月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此时的第四师团已经调整为“三单位”,调出一个联队后还有兵员12377人,师团长北野宪造中将。由于日军主力第三和第六师团奉命围攻王耀武第74军和李玉堂的第10军,因此第四师团及其配属的早渊支队未遇大的抵抗,于9月27日深夜侵入长沙城,这也是日军第一次踏进这座城市,但由于宜昌遭到围攻和日军粮弹将尽,第四师团仅仅在长沙停留了24小时就奉命回撤了,整个战役很像一次武装游行,没有跟第九战区的硬茬部队遭遇过,仍然难以评说。

1941年11月,第四师团调出第11军转由大本营直辖,驻扎上海附近作为战略预备队,对这一调动有两个版本的解释,一说是长沙会战表现不佳,哪个军也不肯要它,没办法改为大本营直辖;一说是为了进行整补准备参加太平洋战争,个人感觉还是后者靠谱些,在各战区日军普遍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一个甲等常备师团难道不如治安师团吗?



(东迩久宫早年)

1942年3月,第四师团在菲律宾登陆编入第14军,作为军的主力部队一举打垮麦克阿瑟的美菲军,一个月后美菲军全部缴械投降,于是有了后来的“巴丹死亡行军”。战役结束后第四师团又被调回本土担任警备任务,直到1943年底9月再次调往南洋战场,先后在印尼和泰国驻扎,泰国在二战时期跟日本是穿一条裤子的,所以第四师团之后等于休息,直到1945年8月投降。战后统计下来,第四师团是南方军伤亡最少、装备保存最完整的部队。

“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的称谓不知源自哪里,第四师团内部所谓的“三不原则”:无益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笔者也没有找到出处。客观说来,由于大阪地区民风的问题,第四师团的战斗力确实不如第三、第五、第六师团等精锐,但只能说是日军常备师团里的二流部队,也是日军大本营刻意保护的部队,但以其装备和训练评估,绝不可能是“淀粉部队”。



冈村宁次曾经把“日本第一弱师团”的名号给了第106师团,以表达对万家岭战役失败的愤恨,其实第106师团的兵源地不在大阪,但确有不少大阪士兵;真正由大阪兵组成并且大败而归的是第34师团,就是在上高战役中被罗卓英打残的那支部队。

应该说,大阪兵确实不怎么善战,但那只是相对而言,第四师团在中国战场的罪恶也不少,更未曾遭受过毁灭性打击,无非是战斗力与其他常备师团稍有差距而已,一味的刻意贬低它,实际也是抗日神剧的错误心态。




大阪第四师团是日本最“古老”的军队!

明治维新的军制改革中,日本陆军采取地区自主募兵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6个镇台。并以此建立了6大师团。第四师团便是以大阪镇台为基础所建立的部队,是日本新式陆军最早的六个师团之一。

可是这支部队名声不太好

陆军弱旅、“软蛋”师团,窝囊、战五渣……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大阪第四师团似乎就成了弱鸡的代名词!

但事实上,这支部队战斗力并不弱,作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陆军六大师团,以及后来军国化的17个甲种师团之一,大阪第四师团从一开始就是按照精锐标准打造,从始至终都是日本陆军的主力。

其参加了从甲午战争到二战,日本近代几乎所有的战争,战绩也是非常显赫!

首先甲午战争(日清战争)中,大阪师团确实是乏善可陈,这不能怪他们。是清军太弱了,他们根本没有经历到恶战,特别是登陆辽东之后,那基本就是干干警备的活儿。

不过后来的日俄战争,他们可是为自己正名了,当时大阪师团在小川又次带领下,猛得不行。在攻取南山阵地一役中,面对第一师团久攻不下的马克沁绞肉场。

接替上阵的第四师团一上来就建立奇功,将其拿下,打通了大连和旅顺,为后面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虽然这里面有着捡漏的成分,但不管怎么说,这是大阪师团打下来的!

当年李云龙打山崎大队,不也是捡了程瞎子的漏嘛。

所以在日俄战争,大阪师团的表现是不错的。

而在二战中,出场较少的大阪师团也有着亮眼的表现,在菲律宾群岛上与美军进行的巴丹半岛战役,大阪师团打出了自己的特点。

战役前期,面对固若金汤的巴丹要塞,担任主攻任务的日本第16师团,采用“硬刚”的方式蛮干,结果损失惨重。

于是和南山战役一样,第四师团又接替上阵。虽然同为甲种师团,但第四师团显然要比16师团聪明。他们上来之后并不着急着万岁冲锋,而是先在丛林中穿梭侦察。最后找到了美菲联军薄弱的左翼为突破口,一击必中。撕开防线之后,他们像灵活的猴子一样在敌军的阵地之间穿插游走,打得美国人找不着北。

最终,第4师团成功拿下巴丹要塞。伤亡仅600余人。而美菲联军伤亡达到了5000人,六万人成了俘虏。

这次战役被称为二战时日军唯一一次用脑子击败美军的战役。

而后面对火力更为强大的科雷吉多尔要塞,第四师团围而不攻,采取攻心战术,最终登陆只用一晚上便将其拿下。

这两战不可谓不漂亮!

至于第四师团为何后来名声那么差,主要还是源于他们死得人太少了。据了解,战争结束之后,第四师团是日本所有甲种师团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军队,当年投降之时,就数他们最积极。

这样的表现,在许多日本军人眼中是无法理解的。

于是许多纯为了黑而黑的段子就被拿了出来。

比如诺门坎战役,第四师团纯属背锅。

当时诺门坎战役失利,日军第23师团几乎全灭,损失在7层以上。消息传到国内,一片哗然,军部需要找人出来背锅。

找谁呢?

日本其实也有地域黑,日本关东人一向看不惯喜欢经商,向欧美看齐,贪图享乐的关西人

当时把控日本陆军的是长州藩集团,他们大都是右翼的关东人,他们肯定要找战国时代就传下来的世仇,关西集团下手了。

而关西出身的大阪第四师团恰好当时就在关东军的战斗序列中,于是就被拿出来挡了枪。

一篇《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的报道,让第23师团成了英雄,让第四师团成了懦夫。

可怜第四师团,人家在后方驻屯好好的,都没上去打,结果就被拿出来当了典型,成为了诺夫。

拿笔的人,惹不起!

至于长沙会战逃跑,那也是不属实的!

他们是在接到了撤退命令后撤退的,只不过撤得比较迅速,结果导致友军暴露在敌军得炮火之下,损失惨重。

当然了,话说回啦,第四师团这战斗意志是真的不行,商贩出身的他们远没有矿工和山民第二师团这些部队那般不要命。他们很惜命,不会去做无谓的牺牲,像什么为了天皇自杀式冲锋这种事儿他们是干不出来的。

但是,基本的战斗任务他们是完成了的,而且论战斗力和战绩那也是非常不错,远没有大家传闻中的那般不堪。




大阪商贩师团最大的战绩就是在二次长沙战中仅仅用了一个骑兵联队的兵力花了半天的时间就把号称中国五千年第一名将的杀妻冥酱张马谡代理指挥的中国五千年第一恐怖军的七十四军战力第一的一个师给打的全军总崩溃,事后应该负直接全责的杀妻冥酱张马谡没有任何事反而是把个请假回家探亲结婚的师长廖龄奇枪毙了事,而杀妻冥酱张马谡则是所谓莫名的神奇的扶正坐上了该师师长的宝座,至于里面的道道大家都懂得了,题外话廖龄奇是作为土木系的钉子插进了何妈妈军政系的地盘里面的




实事求是的说,大阪第四师团的战斗力不如其它的甲级师团。但是这个师团的运气一向都非常好,而且打仗比较有个性,灵活性很高,比较爱动脑子,善于打巧仗。不像其它师团只会靠蛮劲打仗,三板斧用完后,就开始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万岁冲锋。



针对大阪第四师团运气好、善于临机应变打巧仗这两特点,举两个具体战例。

一、南山之战——运气好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所有的甲级师团全部投入战场。当时第四师团负责进攻金山,第一师团负责攻南山。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师团编成地大阪,第一师团编成地东京,这是日本最富裕的两个地区,民智程度最高。因此这两个师团士兵的作战意志,相对来说是要比其它师团要差一点的。

第四师团攻打金山城时,碰了钉子,死活拿不下来,最后是靠第一师团增援才拿下了不算太坚固的金山城。

第一师团攻打的南山阵地更坚固,俄军的重机枪像割麦子一样,日军士兵来一批,就被撂倒一批,被打得溃不成军。从早上八点打到下午三点,收效甚微。

日军参谋认为不能再打了,就建议第二军指挥官奥保巩坚趁着夜色把部队撤下来,等整顿军队再进行战斗。但是这一建议被奥保巩坚所否决。他认为应该一鼓作气拿下南山阵地,而不应该半途而废。

在奥保巩坚的要求下,刚刚拿下金山空城的第四师团被调到了南山阵地。



到了傍晚,第四师团准备进行强攻。正当他们愁眉苦脸的在炮火的掩护下,步步靠近俄军阵地时,却突然惊喜的发现俄军居然动摇了,于是第四师团立即精神大振,只用了几个小时就拿下了南山阵地。

那么,为什么俄军在扫射第一师团的时候那么有干劲,轮到第四师团进攻时,就突然崩盘了呢?

这其中的内幕说来也是毕竟搞笑。原来日军发动进攻之前,俄国满洲陆军总司令克鲁泡特金就对金州、南山阵地并不重视,下令撤走驻守此地的俄军第四师。日军进攻时,俄军没来得及撤。

驻守在南山阵地的俄军顶了一个白天后,看着天黑了,就偷偷的撤了,阵地上只留了一千多人。当第四师团进攻时,就捡了一个大漏,事后还被参谋本部点名表扬。

虽然这一战,大阪第四师团存在捡狗屎运的嫌疑,但是赢了就是赢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大阪第四师团在组建成军后,在战场上取得的首次胜利。虽然第四师团成军于1888年,参加过甲午战争,但是该师团没有直接参战,只是作为警戒部队在后方观战。所以南山之战的胜利,是这个师团的第一次胜利。



二、巴丹要塞之战——善于打巧仗

如果说南山之战是靠运气打赢得,那么太平洋战争期间的巴丹要塞之战就是第四师团真正凭本事打赢的胜仗了。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集中第16和第48两个师团围攻菲律宾的巴丹要塞。这两个师团面对美军的永备防御要塞,毫无办法,只会强攻。在攻击了一个多月后,损失惨重,徒劳而返。

眼见第16和48师团拿不下巴丹要塞,日本参谋本部只能调第四师团出马(当时第四师团就在附近)。结果调第四师团出马,居然还出了奇迹。只用了不到两星期,就拿下了巴丹要塞。

那么,为什么第四师团为什么就能拿下巴丹要塞呢?

这是因为第四师团事先就听说第16师团吃了大亏,知道不好攻。于是他们在进攻前,就提前向要塞里面渗透了大量侦察兵。这些侦察兵化妆成商贩(他们本来就是商贩),把美军和菲军的隐蔽火力点、重型火炮和碉堡位置摸的一清二楚。

经过周密准备与详细的侦察后,第四师团以极轻微的代价,就轻易的攻克了麦克阿瑟号称至少守三年不会陷落的巴丹要塞。并且还俘虏了六万美军,350门大炮,150辆坦克。



在拿下巴丹要塞后,日军大本营指示第四师团继续攻打科雷吉多尔要塞。但是第四师团并没有按照大本营的指示,直接攻打科雷吉多尔要塞。而是在巴丹就地休整,与当地的菲律宾人做生意,趁机捞点外快

不过做生意只是一种伪装。第四师团在巴丹做买卖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赚钱。

他们在巴丹通过与当地人做买卖,详细了解掌握了科雷吉多尔要塞的情况。并尽了最大努力完善交通,通讯,食品,饮水,兵器保障,以及针对科雷吉多尔要塞的攻击战术训练。使得他们可以在士气高昂,后勤保障充分,战术正确的情况下,又以极小的代价拿下了更难攻克的科雷吉多尔要塞。

这两战之后,大阪师团名声大噪。连东京大本营的高层都认为大阪人打仗用脑子,战斗方式别具一格。

毕竟当时已经是现代战争了,像16师团那种拿人命堆的作战风格,在中国战场或许可能还适用,但是在太平洋对付美军,是非常愚蠢的。只是白白牺牲人命罢了。



用日本学者伊藤桂一的话说:“与其说大阪人不善战,倒不如说大阪人是会用脑子去战斗的军队。如果发现没有胜机,他们就绝不会勉强从事,而是退回去寻找下一次胜机”。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确实如伊藤桂一所说的那样。大阪第四师团的战绩和最后的下场在日本甲级师团里面都算是比较好的。

比如第一、第二、第六师团就很古板,结果在瓜岛,莱特岛和布干维尔岛上,要么被美军用武器变成枪炮下的亡魂,要么因为后勤补给断绝而成为饿死鬼。

第三师团虽然没去太平洋,一直在中国战场窝着,直到战争结束才在长沙投降,但是第三师团在日俄战争中曾经被围攻,几乎被全灭。(有黑历史)

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在台儿庄和平型关都被中国军队击败过,损失惨重。

第八师团在二战期间被冷藏了十年。直到太平洋战事不利,才又调到了前线。在整个二战期间,这个师团只参加了吕宋岛战役。刚投入战场,就被美军赶到了普洛山区,最后是狼狈投降。

第十一师团的战绩比第八师团还要惨。在淞沪会战被国军重创后,日军大本营立刻把十一师团调到了东北冷藏,没有让它再继续参加南京战役。这一待也是七年,一直到太平洋战场告急,才从这个师团抽调了四个步兵大队去增援关岛。刚投入战场,又是被美军各种虐。师团主力则调回了日本本土,最后直接在本土投降了。

相比来说,第四师团算是战绩和结局都比较好的师团了。虽然极少打硬仗,但是从来没有被全歼过。不管大仗小仗,只要让他们出战,总是能有意外收获



所以,大阪第四师团虽然近年来被网文广泛宣传为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但其实,这个师团并没有形象中的那么不堪。相比其他的部队不断殉国,大阪人脑子要更灵活,活到日本战败时的人稍微多了一些。大阪部队虽然没有非常华丽的战果,但却是日军中最科学的部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大阪   师团   俄军   联队   日本人   日本   要塞   日军   阵地   战绩   大本营   战役   南山   战场   商人   部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