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有几个儿子?他们的遭遇如何?

李治是李世民的儿子,也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李治在历史上也是格外的有名,当然并不是因为李治本人的能力有多强,给百姓带来了多么幸福安康的生活,而是李治有一位史上第一人的老婆,那就是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仅仅是因为这个足以让武则天的丈夫李治名留史册,但是李治虽然名留史册,可是他的八个儿子却个个不得善终,只有一人侥幸,这是为什么呢?

长子李忠

李治的大儿子名唤李忠,他的母亲并不起眼,而是李治身边的一位姬侍,她姓刘,大家都叫她刘

宫人,当年李治还在当太子的时候便与这个刘宫人在一起,后来生下了他的大儿子李忠,李忠被

李治封为太子,但是这个太子之位仅仅坐了三年,便因为宫斗而失去。后来去了外地做官,但是

武则天却以谋反之罪赐死了他。

次子李孝

他的母亲与太子如出一辙,倒不是说她们的母亲是同一个人,而是说他的母亲也是李治身边的一

个姬侍,但是历史上对李孝的记载是少之又少,只是记载当时李孝暴毙而亡,突然离世,这其中

可能跟武则天有着很大的关系。

李上金

李治的第三个儿子,李上金的前期还算是说得过去。混了个王爷当着,后来也因为武则天的从中

作梗,让李上金流放到其他的地方做官,但是终其一生不干预朝政,但是还是难以逃脱武则天的

毒害,最终死于非命。

四子李素节

李素节的出身相较于前面几位可以说是高于他们太多,他的母亲是萧淑妃,从小受到李治的格外

关照和喜爱。李素节因为宫斗的原因这一生也都没有机会接触到核心的政务,后来他被流放到地

方当官,忧郁冲心,无暇顾及其余事件,最后也是被武则天派人所杀。

五子李弘

这是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因为母亲武则天的关系,李弘四岁的时候便已经被封为太子,

可惜他短命,无福消受,李弘和李治以及武则天巡游洛阳期间,李弘突然暴毙,死因不详,但是

后来很多人争议,说李弘也是死于武则天的毒杀。但是虎毒还不食子呢?李弘毕竟是武则天的亲

生儿子,对此我也很迷惑。

六子李贤

李贤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师傅,就是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他是武则

天的第二个儿子,自幼聪明伶俐,知识渊博,也是深受李治的器重,在李弘死后,李贤便被封为

太子,但是他终究也是逃不过武则天的手掌心,武则天以谋反的罪名将其也处死了。

七子李显

李显也是武则天与李治的儿子,对于前面的人来说李显算是非常走运的,毕竟李显是在太子李忠

之后唯一一个坐上皇帝的人,而且他并不是死于武则天的手上,是死在的自己的皇后韦皇后的手

里,这也是最为遗憾的。

八子李旦

李旦是李治和武则天所生的第四个儿子,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他自幼便饱读诗书,对于金银

财宝,权力富贵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他也是早早的远离宫斗,最后善终而死。这也是李治的八

个是李治儿子中最幸运的一个。




唐高宗李治一共有八个儿子,分别是李忠,李孝,李上金,李素节,李弘,李贤,李显,李旦。

长子——李忠

李忠出生时唐高宗李治还是太子,唐太宗亲自赴宴庆贺。

李忠起先被封为陈王,高宗即位后被任命为雍州牧。因李忠生母刘氏出身卑微,按理说她的儿子为庶出, 是没有资格被封为太子的,但当时后因王皇后没有子嗣,故立李忠为太子。



过了几年,王皇后被废,改立昭仪武则天为皇后,因李忠并非嫡子,故高宗废李忠太子之位,改封梁王, 立武后所生的李弘为太子。同年,改任李忠为房州刺史。

李忠年龄渐长,慢慢懂得了宫廷斗争的可怕,因为他做过太子,所以对手是武则天的。他在房州,天天担 惊受怕,怕武则天派刺客杀他。

李忠为了保命,有时偷穿着女人的衣服,防止被刺客谋杀。而且经常做怪梦,天天给自己算命。后来高宗 知道李忠的所作所为后极为愤怒,将李忠贬为庶人,流放黔州囚禁,也就是他大伯李承乾太子流放时住过 的地方。悲剧啊,都是做过太子的人,结局已经注定了。

李忠不死,武则天不安心啊。于是武则天指使许敬宗诬陷李忠谋反,李忠被高宗赐死,死时年仅二十二岁 ,无子嗣。

次子——李孝

李孝,唐高宗李治次子,生母为宫人郑氏。永徽元年,封许王。

永徽三年(652年),拜为并州都督。显庆三年(658年),累除遂州刺史。

麟德元年(664年)去世,赠益州大都督,谥号悼。神龙初年,追赠原王、司徒、益州大都督。

三子——李上金

李上金,唐高宗李治第三子,母亲为宫人杨氏 。李上金出生时高宗刚即位不久,封李上金为杞王。

后又担任过益州大都督,寿州刺史和漉州刺史。因武后厌恶他们母子,所以找了个欲加之罪,削去了他的 官位与封邑,将他安置在澧州。

过了很久,武后心血来潮,上表让李上金上朝听政。之后封李上金为沔州刺史,不准他再干预朝政。高宗 去世后,同年封李上金为毕王,又改封为泽王、苏州刺史;其后,又改封为陈州刺史;再后,授太子左卫 率,改封为随州刺史。

如出一辙,李上金也被人诬告谋反。死后,他的七个儿子被流放显州,其中六子死在当地,只剩一子李义 珣存活。

四子——李素节

李素节,唐高宗李治第四子,母为萧淑妃。高宗即位初年,李素节受封雍王 ,官拜雍州牧。

李素节从小很聪明,而且非常好学,因此深得高宗的宠爱。后来改任岐州刺史,其后又改封郇王。

由于李素节生母淑妃曾与武后争宠,所以李素节也是武则天得眼中钉,肉中刺。由于武后的谗言,最终李 素节被高宗调出京担任申州刺史。

数年后,武则天诬告李素节贪赃受贿,将他降封为鄱阳郡王,削减其三分之二的食邑,在袁州安置。 第二 年,将李素节禁锢终身,改迁到岳州安置。第三年,武则天上表请求赦免李素节之罪,改任岳州刺史,但 仍不许朝见唐高宗。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为皇太后,临朝听政。而后,改封李素节为葛王。同年,进封 李素节为许王 ,改任舒州刺史。

李素节跟三哥李上金是同时被诬告谋反的,武则天下诏勒令二人进京,李素节在路上被缢杀而死,时年四 十三岁。

五子——李弘

李弘,唐高宗李治第五子(嫡长子),生母武则天,出生当年被封为代王。

大哥李忠太子被废那年改封李弘为太子,当时只有四岁。



李弘从小仁孝,重视学习。曾上书废黜军队征兵,未能及时报道全家连坐的制度;向高宗请求释放被母亲 迫害幽禁宫中的两个异母姐姐出嫁,以及希望将沙苑之地分借给贫穷之人。这些都得到了高宗的准许。

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内外赞誉,但却体弱多病,后来在跟随帝后出行洛阳时,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 离世,年仅二十三岁,无子嗣。

李弘死后,高宗悲痛不已,破例追加太子李弘为皇帝,还亲自书写《睿德记》缅怀李弘,碑石树立于陵墓 之旁。

六子——李贤

李贤,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次子,刚出生就被封为潞王。

哥哥李弘死后,李贤被册立为皇太子,比李弘更优秀,深得高宗喜爱。

李贤为太子期间,高宗命李贤留守长安监国。处理政务明确公允,为朝廷内外所颂扬 。招集当时文学界泰斗级的大佬们著书立说。书成之后,呈奏给高宗,收藏于皇宫内阁。

又让监国,又有创作,李贤这个太子可谓是如日中天,无人能出其右。在加上高宗的一番赞扬,让谁看都 是妥妥的帝国接班人。

但是李贤的日益崛起,直接威胁到了生母武后的地位。眼看李贤朝中势力日渐壮大,待高宗去世后,太子 即位,她这个皇太后就只能在后宫养老了,对武则天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

而对李贤来说,要想在父皇死后乾纲独断,必须先把母后的势力连根拔起。从此母子俩就围绕权利展开了 一系列的明着暗斗。

接着皇宫中有流言说四起“李贤不是武后亲生,而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与高宗的儿子”。李贤顿生疑虑 ,感到恐惧。

恰在此时,明崇俨被强盗杀害,武后因此怀疑是太子所为。武后派在东宫马房里搜出数百具铠甲,作为谋 反凭证。李贤未能洗清罪责,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

后来,李贤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走时妻儿仆从衣缕单薄,十分凄凉。

高宗驾崩后,武后防备谋反隐患,派人在巴州逼李贤自杀,年仅二十九岁。

唐睿宗即位后,追加李贤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这就是大唐史上知名而又身世悲惨的章怀太子。

七子——李显

李显,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所生第三子,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

他的两位皇兄李弘与李贤一死一废之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唐高宗李治病死后,李显承皇帝位。

李显即皇帝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由于李显庸弱无能,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李显重用韦后亲戚,试 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武则天对中宗的举动大为恼火。二月,继皇帝位才55天的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 被贬出长安。

李显先后被软禁于均州、房州十四年,期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

李显被囚禁后不久,母后武则天终于登上了皇帝宝座,李唐宗室子弟被杀戮者不可胜数。李显每天都在恐 慌中度过,常常晚上睡被噩梦惊醒,有时一度想要自杀。



武则天晚年,在把皇位给武家还是李家一事上一直犹豫不决。在狄仁杰进言分析之后,武则天决定让李显 回来再当太子,李显结束了流放的生活回到洛阳。

神龙元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在宰相张柬之的带领下发动了政变,逼武则天退位,还政于李家。武则天 无奈,先令太子监国。隔了一天,李显在通天宫即位,大赦天下。

李显复位后,马上立韦氏为皇后,再次造成了外戚专权,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左右着朝政,李显对此也无 能为力。

几年后,李显被韦皇后和李裹儿合谋下毒暴毙身亡 ,终年55岁。

八子——李旦

李旦,初名李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所生第四子,出生不久便被封为殷王。

武则天不愧是武则天,生的儿子是一个比一个优秀,李旦成年后,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对文字训诂方面 的学问很有研究。他担任右卫大将军、洛州牧,历封豫王、冀王、相王。

李旦称帝后,被软禁在皇宫中,一切事物皆由武则天裁决,就是所谓的傀儡皇帝。

后来,武则天曾要还政于李旦,李旦知道这是武则天在试探于他,便极力推辞。武则天也顺水推舟,依旧 临朝称制,把持朝政。期间,李唐宗室几乎被杀戮殆尽。

武则天称帝后,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氏,迁居东宫,一切礼仪皆比照皇太子规格。自此,李旦成为了 武氏诸王以及酷吏的攻击目标,开始了艰难的皇嗣生涯。

期间,李旦九死一生,被各种阴谋阳谋迫害,也跟他的几个皇兄一样,被诬告谋反。由于乐工安金藏当众 剖腹,以表明皇嗣没有谋反。武则天深受感动,不再怀疑李旦,李旦因此而幸免于难。

皇兄李显复位太子后,第二年李旦被复封为相王。后来,被任命为天兵道元帅,统率诸军抵御突厥。他并 未领军出征,只是名义上的唐军主帅。不久,突厥退兵,李旦又担任左、右羽林卫大将军。

突厥进犯并州。李旦被任命为并州牧,并充任安北道行军元帅。后来,李旦又改任雍州牧。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即位。当时,李旦统率南衙禁军,捕获韦承庆、崔神庆等张氏党羽,因功 被拜为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以宰相身份参预国政,并加号安国相王。不久,李旦辞去太尉及知政事之 职。唐中宗又欲立李旦为皇太弟,但却被其拒绝。

唐中宗驾崩后,迫于形势,李旦在太极殿登基,第二次即位为帝。

后来,禅位于太子李隆基,退为太上皇。由于太平公主和皇太子李隆基的宫斗,以李旦的亲信太平公主失 败而告终,李旦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彻底退出朝政。

李隆基把持全部朝政第四年,李旦在百福殿病逝,享年五十五岁。

唐高宗李治的八个儿子,一生的遭遇用一句话总结:最无情是帝王家。




李治 唐高宗(628年~68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唐朝第三位皇帝,其母亲是贤后长孙皇后。李治有八个儿子,四个女儿,共十二个孩子,其中儿子分别是……

长子 燕王 李忠,母亲刘妃所生。曾被立为太子,五年后被废黜太子之位,改封梁王,再后来又被废为庶民,迁居黔州,囚禁在李承乾故宅。后来,武则天指使许敬宗陷害李忠与宰相上官仪、宦官王伏胜等人谋反,李忠被赐死,终年才二十二岁,后追封为燕王。

次子 原悼王 李孝,母亲郑妃所生。永徽元年与弟第李上金、李素节同时封王,被封为许王,永徽三年,拜为并州都督。显庆三年累除遂州刺史。麟德元年去世,赠益州大都督,谥号悼,后追赠原王。

三子 泽王 李上金,母亲杨宫人所生。永徽元年被封为杞王,两年后遥领益州大都督。因为武则天厌恶他的母亲,同时也看不起李上金。之后被数次改任多个州的刺史。载初中,武则天侄子武承嗣诬告李上金、李素节两人谋反,后来将他们两人召回洛阳,交付御史台处理致死。

四子 许王 李素节,母亲萧淑妃所生。从小聪明好学,深得唐高宗宠爱,最初封为雍王,官拜雍州牧。后来改封郇王。其母萧淑妃遭武则天杀害后,被猜忌,乾封初年,唐高宗下令,以李素节长年患病为理由,不再召见他进京。后来李素节遭到周兴诬告,在龙门驿被缢杀,时年四十三岁,以庶人礼仪下葬。

五子 孝敬皇帝 李弘,武则天的长子,从小孝顺仁德,深得高宗宠爱,显庆元年,被立为皇太子,是唐高宗所立的第二位太子,二十三岁那年,李弘随高宗出行洛阳时猝死在合璧宫,高宗为此很悲痛,追赠李弘为皇帝,谥号“孝敬”,死亡原因广受争议,这也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

六子 章怀太子 李贤,武则天所生的次子,封为潞王。他举止端庄,才思敏捷,从小受到到良好教育,他的老师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李贤很深得李治的喜爱。原太子李弘猝死后,李贤便被立为太子。他三次监国,得到朝野拥戴,但也得到了武后猜忌。后来,以谋逆的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武则天废帝主政后,二十九岁那年,被酷吏丘神勣逼着自尽了。

七子 唐中宗 李显,唐朝第四位皇帝,母亲武后所生。与唐睿宗李旦同母兄。开始时封周王,后来改封英王。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接着被立为太子。弘道元年,即位皇帝。武则天临朝称制,李贤被废为庐陵王,圣历二年,召到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在通天宫复位。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登基,共在位五年半,景龙四年被毒死,终年五十五岁。

八子 唐睿宗 李旦,唐朝第五位皇帝,为武则天所生。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出生不久便被封为殷王,任大都督遥领冀州。他两次登基,共在位八年,享年五十五岁,先后三次禅让皇位于母后武则天,弟弟唐中宗李显,儿子唐玄宗李隆基。李旦曾参与了神龙政变,实现大唐光复,开启了繁荣的“开元盛世”。





简单来说,唐高宗李治一共有八个儿子,两个早逝,四个死于非命,剩下两个当了皇帝。

《旧唐书》载:“高宗八男:则天顺圣皇后生中宗、睿宗及孝敬皇帝弘、章怀太子贤,后宫刘氏生燕王忠,郑氏生原王孝,杨氏生泽王上金,萧淑妃生许王素节。

这八个皇子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武则天亲子和非武则天亲子,这点很重要,虽然因为武则天空前绝后的称帝之举,她的亲子不一定能活,但不是她亲子的肯定不能活,亲子多少有可能幸免。

在武后这一励志女性面前,八位皇子走上了跟历史上其他皇子不同的道路,他们的命运不掌握在父亲手里,而是掌握在“母亲”手里。

燕王李忠:被废杀

李忠的人生可谓抛物线,前半段一直在上升,武则天一挡,就一直在下降了。

李忠是高宗长子,他出生时高宗还是太子,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高兴,亲自赴宴庆贺,给足了李忠脸面。

李忠生母出身卑微,也不受高宗宠爱,一般情况下,他出生时爷爷的赏光已经是巅峰了,可造化弄人,在他十岁时,他再上层楼,成了大唐的太子。

李忠以庶长子身份自然很难当上太子,毕竟高宗不只他一个儿子,关键在于王皇后无子,这就让李忠占了一个长子的名头,再加上他的生母不是萧淑妃这种宠妃,王皇后就出力助他成为太子,为自己的将来打算。

李忠上位是王皇后帮忙的结果,当王皇后被废、支持皇后的朝臣被一扫而空,他这个太子就得让位了。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高宗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次年正月初六,高宗废黜李忠,改立武则天的长子李弘为太子。

失去太子之位的李忠搬出了东宫,随着年龄增长,他越发恐慌,废太子可是现任太子的重点打击对象,武则天这种狠人杀人不眨眼,杀他就跟捏死个蚂蚁似的。

李忠有时偷穿妇人的衣服,来防备刺客。甚至还常常自己占卜,看自己的命运如何。这可犯了帝王的大忌,武则天的党羽一上报,高宗就下诏将李忠废为庶民,贬到黔州居住。住的正好是他大伯李承乾住过的地方,所不同的是李承乾是造反失败被废,他则是宫廷斗争失败的牺牲品。

麟德元年(664年)的一天,关于李忠谋反的奏章摆在高宗案前,高宗下令将李忠赐死。李忠时年22岁,无子。

原王李孝:早夭,时年9岁

泽王李上金:被逼自杀;许王李素节:被处死

李上金是高宗第三子,母亲也是宫人,地位低微,又不像李忠那样被王皇后看上,避开了宫廷争斗的主要火力。李素节是高宗第四子,生母萧淑妃曾是高宗宠妃,在武则天崛起之前,他是李忠最主要的威胁,站在宫廷争斗的火力中心。奇诡的是,由于武则天的出现,这哥俩死在了同一件事上。

不管是否参与宫廷斗争,非武则天亲子这一身份就是两人的原罪,李上金被废掉封邑和官位,李素节被禁锢在岳州,不准进京朝见。

这种苦日子一过就是十几年,直到高宗去世前两年,李上金被允许上朝听政,李素节才解除禁锢,但仍然不准进京。

高宗去世后,两人的身份成了皇帝的哥哥,多少过了几天风光日子,可风光只是表面,在武则天临朝统治的情况下,武氏外戚得到重用,李氏皇族就成了重点打击对象,尤其是皇帝的几位哥哥。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授意马仔周兴诬告李上金和李素节谋反,两人被召回洛阳

李上金到洛阳后一打听,弟弟李素节连洛阳城都没进,在都城南驿就被杀了,绝望治下,他选择了自杀。

孝敬皇帝李弘:早逝

李弘是高宗第五子兼嫡长子,是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的敲门砖。在武则天登上皇后之位后,他很快就取大哥李忠而代之,成为大唐的太子。

史书记载,李弘从小仁孝,有贤德之名,得到朝野内外赞誉,但他的寿命却不长。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年仅23岁,死因颇受争议。

太子死了,高宗很悲痛,追赠李弘为皇帝,谥号“孝敬”,以天子礼仪葬于恭陵。

章怀太子李贤:被逼自尽

李贤是高宗第六子,武则天次子,在李弘死后,他就被立为太子。

李贤人如其名,的确很贤良,高宗曾命他监国,期间李贤处事明审,为时论所称。高宗非常高兴,手敕褒奖,表示自己对太子的满意。

不仅在政务上处理得当,李贤还召集了一帮学者,一起给《后汉书》作了注,献给高宗,高宗赐物三万段,把书收藏于皇宫内阁。

如此继承人,自然是让高宗放心,可武则天不放心呐,高宗晚年眼疾越加沉重,很多事物都是武则天在处理,如果分权给李贤,等于削弱武则天自身的权势,这样是不利于她久掌大权的。等到李贤继位,母子俩更是有得撕。

既然如此,武则天觉得摘瓜要趁早,又玩了一手谋反大戏,废了李贤。

据说李贤曾作《黄台瓜辞》,辞曰: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但武则天没听进去,高宗驾崩后,李显继位,一个多月后就被废了,换李睿登基。这显然是武则天加强自己权威的方法,为了绝后患,她还派人去逼李贤自杀,真是自己下的瓜都摘。

唐中宗李显:暴毙

李显在史书上颇为透明,江湖人称:六位帝皇丸。

在李弘和李贤一死一废之后,李显就被立为太子。高宗病逝后,他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是为唐中宗。

李显的做法并不能让武则天满意,按照她的设想,朝廷应该由她这位太后乾纲独断,可李显却想重用韦皇后的亲戚,跟她分权,简直欠收拾,分分钟就被废了。

当了一个多月皇帝的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软禁于均州、房州等地,直到武则天晚年,重新立他为太子。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迎李显复位,是为神龙革命。

李显二次登基,仍然是个傀儡,只不过这次掌权的不是他母亲,而是他老婆,韦皇后积极向婆婆学习,也想过一把皇帝瘾,结果失败了,造成朝政动荡。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李显去世,盛传是被韦皇后毒死。

唐睿宗李旦:病逝

李旦跟哥哥李显享有同一称号:六位帝皇丸,而且他在皇位上上下下的次数还比哥哥多一回。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李显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皇帝,武则天临朝称制,一切事事务都由她裁决。

垂拱二年(686年),武则天下诏,表示要还政于皇帝。李旦不傻,立刻上表推辞,请求母后继续临朝。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氏,迁居东宫。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召回李显,李旦上书请求将储君之位让于李显,武则天于是立李显为皇太子。

神龙元年(705年),李显复位,封李旦为安国相王。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李显驾崩。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改元唐隆,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不久李旦之子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韦皇后及安乐公主等人,李重茂禅位于李旦。

再次当上皇帝的李旦还是没权,儿子李隆基跟妹妹太平公主成天争权,他自己反而难以施展皇帝的至尊权威。为了夺权,李旦以退为进,于先天元年(712年)禅位于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只掌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以及重大刑案的裁决权。

直到先天二年(713年)七月,李隆基再次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李旦直到大势已去,下诏归政于皇帝,自己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




李治

李治是李世民的儿子,也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李治在历史上也是格外的有名,当然并不是因为李治本人的能力有多强,给百姓带来了多么幸福安康的生活,而是李治有一位史上第一人的老婆,那就是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仅仅是因为这个足以让武则天的丈夫李治名留史册,但是李治虽然名留史册,可是他的八个儿子却个个不得善终,只有一人侥幸,这是为什么呢?

长子李忠

李治的大儿子名唤李忠,他的母亲并不起眼,而是李治身边的一位姬侍,她姓刘,大家都叫她刘

宫人,当年李治还在当太子的时候便与这个刘宫人在一起,后来生下了他的大儿子李忠,李忠被

李治封为太子,但是这个太子之位仅仅坐了三年,便因为宫斗而失去。后来去了外地做官,但是

武则天却以谋反之罪赐死了他。

次子李孝

他的母亲与太子如出一辙,倒不是说她们的母亲是同一个人,而是说他的母亲也是李治身边的一

个姬侍,但是历史上对李孝的记载是少之又少,只是记载当时李孝暴毙而亡,突然离世,这其中

可能跟武则天有着很大的关系。

李上金

李治的第三个儿子,李上金的前期还算是说得过去。混了个王爷当着,后来也因为武则天的从中

作梗,让李上金流放到其他的地方做官,但是终其一生不干预朝政,但是还是难以逃脱武则天的

毒害,最终死于非命。

四子李素节

李素节的出身相较于前面几位可以说是高于他们太多,他的母亲是萧淑妃,从小受到李治的格外

关照和喜爱。李素节因为宫斗的原因这一生也都没有机会接触到核心的政务,后来他被流放到地

方当官,忧郁冲心,无暇顾及其余事件,最后也是被武则天派人所杀。

五子李弘

这是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因为母亲武则天的关系,李弘四岁的时候便已经被封为太子,

可惜他短命,无福消受,李弘和李治以及武则天巡游洛阳期间,李弘突然暴毙,死因不详,但是

后来很多人争议,说李弘也是死于武则天的毒杀。但是虎毒还不食子呢?李弘毕竟是武则天的亲

生儿子,对此我也很迷惑。

六子李贤

李贤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师傅,就是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他是武则

天的第二个儿子,自幼聪明伶俐,知识渊博,也是深受李治的器重,在李弘死后,李贤便被封为

太子,但是他终究也是逃不过武则天的手掌心,武则天以谋反的罪名将其也处死了。

七子李显

李显也是武则天与李治的儿子,对于前面的人来说李显算是非常走运的,毕竟李显是在太子李忠

之后唯一一个坐上皇帝的人,而且他并不是死于武则天的手上,是死在的自己的皇后韦皇后的手

里,这也是最为遗憾的。

八子李旦

李旦是李治和武则天所生的第四个儿子,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他自幼便饱读诗书,对于金银

财宝,权力富贵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他也是早早的远离宫斗,最后善终而死。这也是李治的八

个是李治儿子中最幸运的一个。

古代皇帝的权力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为了可以坐上皇帝,大家都是不管不顾不问,可以牺牲自己至亲至爱的人,武则天的狠心完全为我们诠释了这个意思,大家对于武则天有何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益州   神龙   儿子   洛阳   刺史   都督   生母   朝政   次子   长子   元年   太子   皇后   皇帝   母亲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