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为何杀死自己的母亲?

曹睿是曹丕与甄氏所生,原来曹丕在位时,曹丕的正房甄氏与小妾郭氏争宠而勾心斗角,然而在这场争宠风暴中,郭氏更略胜一筹,甄氏落了个被曹丕赐死的下场,甄氏死后,曹丕便封郭氏为大魏的国母皇后。

要知道,在古代皇朝里,皇后是不可以随意被废除的,更别说赐死了。原来曹丕的正房甄氏出生于名门望族,在朝中的势力不可小看而妾室郭氏则出身于一个小官吏的家族里,曹丕担心大魏会重蹈东汉皇朝受外戚专权的路子,便赐死了甄氏。

当时的曹睿虽说年幼,但是他自己很清楚自己母亲的死是郭氏所为,所以年幼的他没有能力与之抗衡,于是一直将事情藏于心中,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与不满。后来曹丕将他过继给郭氏抚养。

曹丕死后,儿子曹睿继承大统,曹睿掌权后,想杀养母郭氏为自己的母亲报仇血恨,但又一直苦于没好的办法,毕敬古代君王都是以孝治天下,如果冒然行事会背上弑母的骂名,但是对于郭氏杀害自己的母亲甄氏如刺梗喉,便杀死了养母郭氏,对外称郭氏因病死亡,将其草草了事下葬。事后却对郭氏的娘家人封官的封官,奖赏的奖赏,表现出一副丧母心痛的样子,而内心却是非常的开心为母报仇,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请允许我纠正一个错误,魏明帝曹叡是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为政早期颇有作为,是魏文帝曹丕的长子,他的母亲是文昭甄皇后甄宓——甄宓是他的父亲曹丕口谕赐死而亡的,曹叡没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题主应该说他杀死了养母郭女王吧?

作为曹叡生母,甄夫人是三国时的大美女,有闭花羞月之容,又通晓经史,还颇有文才,她起初是名门望族的子弟袁熙(袁绍的儿子)的妾室,后被曹丕抢来当了老婆, 二人有过一段花前月下、情好日蜜、颠鸾倒凤的美好时光,曹睿就是他俩的爱情结晶。

但,好景不长,长袖善舞的郭女王来到曹丕身边后,慢慢地让甄宓失宠了,郭女王后来者居上,她有纵横捭阖的手腕,得到了曹丕的宠爱,又经常在曹丕面前进馋言,终于让甄宓失去了封后的机会(她的后位是追谥的),最后,曹丕赐死了甄氏。

联想到本题,题主可能是说曹壑杀死了养母郭太后吧?

甄宓死时,曹叡只有七、八岁,朦胧中,对此事有过耳闻,说是曹睿即位后,曾屡次逼问郭太后:“我妈是怎么死的?”,郭太后被逼问不过,没了好声气:“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雠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意思明确:“是曹丕杀死的,你去问他好了,难道你会为生母而冤枉杀我这个后妈吗?”。

这话让 曹叡勃然大怒,联想到以前的传闻,于是他让人杀死了郭太后,并且“以糠塞其口,以发覆其面”,效仿自己生母安葬时的作法,这是人们认为是曹睿杀郭为母报仇。

这个传闻来自《魏略》中:“ 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忧暴崩。”, 但没明说曹叡杀郭,只是说郭之死与甄死有关,而《汉晋春秋》有:“ 明帝怒,遂逼杀太后。”,到这里似乎曹睿杀死养母郭太后确凿无疑了。

但《三国志》中只是说:“ 皇太后崩。”,即郭太后的薨逝了,但没说是明帝逼死的,陈寿是三国时蜀汉及曹魏史学家,文笔严瑾,无演义成分;其生年代为公元233年—公元297年,与故事中人物生活较近,他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提问的人肯定是把电视剧当正史来看了,曹睿弑母,谁给你的勇气提出这么荒唐的提问?杀死甄宓的正是她的患难夫君曹丕。




魏明帝曹睿的生母,乃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甄宓。这个甄宓很有来头,她的祖上是汉太保甄邯,无极甄氏名人辈出,属河北豪强望族。甄宓是上蔡令甄逸之女,三岁丧父,及长大,因聪慧贤德,姿容出众,建安年间被袁绍之子袁熙纳为妻子。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婆婆,袁绍之妻刘氏。

电视剧《三国演义》在曹丕纳妻甄氏这一段有着精彩的叙述:话说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曹操率领士兵到袁府,下人却告诉他公子曹丕也在府上,原来曹丕早就看上姿貌绝伦的甄氏,这时刘氏拉出甄氏对曹操说愿以甄氏许给公子,甄氏却决绝的说只求一死,曹操不禁叹曰:“真贞烈女子也。”



甄宓最终还是嫁给了曹丕,因为才貌双全知书达理,得以独得宠爱、擅室数年,先后为曹丕生下儿子曹丕和女儿曹氏,甄宓再嫁曹丕也堪称是一段才子佳人佳话。三国时期,北有甄氏,南有二乔,北甄宓美貌倾城,知书达理;南二乔才貌双全、聪慧过人。甄宓能与二乔齐名,足可见她的智慧与美貌在三国人尽皆知。嫁给曹丕之后,甄宓得到几年的专宠,但是,仅仅是几年之后,命运却急转直下,魏黄初二年(221年)六月,曹丕遣使赐死甄宓,将她草草安葬于邺城。

甄宓与曹丕也算是患难夫妻了,甄宓陪曹丕度过了最惊险的争储日子,为他生儿育女,到最后却为何惨遭抛弃,甚至于被狠心赐死。



关于甄宓死因说法很多,但可以肯定一点的是,甄宓当时已经逐渐失宠于曹丕。史载汉献帝刘协禅位于曹丕之后,将两个女儿嫁予曹丕为妃嫔,而同时又有郭贵妃和李、阴两贵人得宠于曹丕,甄宓日益失意,留在邺城与文帝不得见,难免会口出怨言。再加郭贵嫔进谗谮害甄氏,曹丕才不念夫妻之情遣使到邺城赐死甄宓。

《三国志》里也记载了甄宓死于郭后之宠,只是曹丕是有后悔之意,派人欲收回成命,可惜迟了一步,甄宓还是被赐死了,这段记录载于《三国志.方技传》:

文帝问宣曰:“吾梦殿屋两瓦堕地,化为双鸳鸯,此何谓也?”宣对曰:“后宫当有暴死者。”帝曰:“吾诈卿耳!”宣对曰:“夫梦者意耳,苟以形言,便占吉凶。”言未毕,而黄门令奏宫人相杀。无几,帝复问曰:“我昨夜梦青气自地属天。”宣对曰:“天下当有贵女子冤死。”是时,帝已遣使赐甄后玺书,闻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



甄宓之死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郭后传》有云“文帝定为嗣,后有谋”,文帝登上皇位后便迁怒于甄宓,并开始移情郭贵嫔。另外,明帝曹睿死于三十六岁,也被质疑是袁熙遗腹子,曹丕杀母留子乃为杀人灭口,只是这种说法实在过于荒唐,基本不为人所信。

另《魏书》有甄宓三让皇后之位后,于邺城病死,文帝哀痛嗟叹不已,追赠皇后玺绶之说,然这种说法同样也站不住脚,《魏书》有隐瞒事实,粉饰太平之意,把文帝捧为明君,却故意掩盖文帝不立甄宓为皇后,反而听信谗言杀害她的事实。




甄宓死时,曹睿已经十七岁,对于母后之死当有自己的判断力了。魏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曹丕驾崩,遗命甄氏的儿子平原王曹睿即位。曹睿即位后,追谥甄氏曰文昭皇后。太和四年(231年)十二月,又将母后甄氏改葬于朝阳陵,一代贤后甄宓终得所归。而进谗言害死甄宓的郭女王,最后也被明帝逼死(另一说法是病死)。




刚一看到这个题目,小小惊吓了一下:曹睿啥时候杀母了?他母亲不是被赐死的吗?后来一想,哦,这肯定讲的是养母郭太后。

曹睿的生母之死。

曹睿生母甄夫人,就是被曹植呼为“洛神”的大美女。她起初是袁熙的妾室,被曹丕抢来当老婆,

曹、甄二人有过一段好时光,曹睿就是甄氏所出。

不料好好景不长,郭女王后来者居上,夺去了曹丕的宠爱,并且挑拨离间,使得曹丕赐死了甄氏。当时曹睿只有七八岁,虽不能救护生母,但因对此事有所耳闻。

郭太后暴毙的猜测。

相传曹睿即位后,曾多次逼问郭太后:我母亲是怎么死的。郭太后被逼问不过,怒道:“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雠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她的意思是说:是你老子杀的,你去问那个死鬼好了,难道你准备为你前面的生母要冤枉杀我这个后母吗?

郭太后的这些话激怒了明帝。于是他让人杀死了郭太后,并以糠塞其口,以发覆其面,因其死法与自己生母死法相同,人们据此认为是曹睿为母报仇杀死了郭太后。

这个传闻在《魏略》中记载得较模糊:

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忧暴崩。

而《汉晋春秋》明写:

明帝怒,遂逼杀太后。

这么看来,似乎曹睿杀养母事是板上钉钉了。

但《三国志》中《明帝纪》与《郭后传》都只说:

皇太后崩。

我比较倾向于《三国志》的记载,郭太后崩是崩了,但不是明帝逼死的。因为郭太后崩于公元235年,此时距明帝即位已经8年了,要想为生母报仇,早报了,何必等上八年。

但在这八年间,曹睿和郭太后处得算不上愉快,郭太后没有住在养子一起,独住许昌,也死在许昌。

也许曹睿内心也知道,生母的死,主要还是父亲的意思,养母郭太后也起了不好的作用,但念在她抚养自己一场,虽不用亲近她,倒也不必弄死她。郭太后死后,他还给上了尊号,追谥其为文德皇后。




曹叡为何逼杀郭女王?其实原因很简单,曹叡跟自己的祖父曹操、父亲曹丕有着极其相似的性格,多疑而狠辣,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叡处事沉着,城府极深,深懂制衡之术,若不是英年早逝,说不定司马懿也不敢有其他想法。

说起曹叡,就不得不说他的亲生母亲甄宓,甄宓是三国时期出了名的美女,本是袁绍儿媳,后来曹操攻破冀州邺城,曹丕娶了她,还为曹丕生下了曹叡。

曹丕称帝后,郭皇后,李贵人和阴贵人得到宠幸,甄宓则受到了冷落,在失意中说了一些怨恨之言,曹丕知道后赐死甄宓,另有传言说甄宓与曹植有故事。

后来曹丕病重,立曹叡为太子,曹叡登基后,养母李夫人称甄宓为郭女王所害,于是曹叡逼死了郭女王,以报生母之仇,不过关于郭女王之死素来有争议。

但无论怎样,都能看出曹叡是一个十分狠毒的帝王。


本文作者青梅煮史

喜欢历史、热衷码字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探讨!

——码字不易,请多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先帝   冀州   建安   许昌   生下   后来者居上   母亲   养母   后母   生母   太后   贵人   皇后   女王   说法   财经   曹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