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女王葬在教堂地下,而非墓地?教堂用什么方法隔绝臭味?

英女王葬在教堂地下,跟欧洲人的宗教信仰有关。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当地时间2022年9月8日,下午15点10分去世,享年96岁。


伊丽莎白二世,出生于1926年,1952年继承王位,在位70年,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9日,女王的葬礼,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


其他国家的代表和英国王室成员齐聚一堂,再次悼念女王,宛若一场国际外交盛事。

之后,伊丽莎白二世的下葬仪式,转移到圣乔治教堂继续举行。

仪式中,查尔斯国王将向女王的棺木撒一捧土,作为他与母亲的告别。

等一切仪式结束,启动教堂地面的滑轮机关,女王的灵柩,就会缓慢下降,最后落在圣乔治教堂的地下一层,那里就是女王的最终安葬之处。

说是“安葬”,其实只是把女王的棺椁移至教堂的地下室。

棺椁上,除了查尔斯国王撒的一捧土之外,不会被泥土掩埋。

那么,女王为何葬在教堂地下?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逝者讲究的是“入土为安”,为什么在大洋彼岸,英国人的葬俗,会如此奇特?

因为,欧洲人普遍信奉基督教,所以教堂在他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地方。

而且,教堂是离真主最近的地方,自己的坟墓离教堂越近,就代表离主越近,这样死后就能够进入天堂。

所以欧洲人,不仅婚礼要在这里举行,即便是死后,也想葬在这里。

不过,一般来说,不是所有的信徒,都能够葬在教堂,除非是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

一般情况下,只有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比如:主教、君主、重要的王室成员,或者一些领域的杰出人才,死后,才能够葬在教堂里。

圣乔治教堂是英国王室的专用教堂之一,教堂在15世纪70年代建成后,里面举办过不少英国王室成员的婚礼与葬礼。

死后葬于圣乔治教堂,是英国王室成员的一种宿命。


他们从出生开始,便不同于普通人。

于繁冗的规则中成长,于传统优越的环境中生活,最终,葬于有着天堂通路的教堂地下。

教堂的地下则在建造之时,就留出了空间,作为王室专属的墓地。

据统计,圣乔治教堂下面,足足安葬了1800多位英国王室成员,说是“人满为患”一点也不为过。

而且,已经安放在教堂下的棺材,是绝不会轻易移出的。

所以,等到威廉王子这一代,估计得要另外开辟新的墓地,才能够下葬了,否则还真的不够地方。

因此,圣乔治大教堂,就是女王最后的归处。因为那里,葬着她世世代代的亲人,以及她一生最爱的丈夫:菲利普亲王。

既然,在圣乔治教堂的地下室中,放置了1800多具棺材,让人不禁想问,这样不会有腐烂味吗?

答案是:会有一点点,但并不十分严重。

虽然,女王及王室成员们身份尊贵,但生理上也和普通人一样。遗体未经火化和防腐处理,就入殓。时间久了,必然会逐渐腐烂,且发出异味。

若按常识考虑,安葬了1800多位皇室成员的教堂,应该是恶臭熏天,布满细菌的。

除去圣乔治教堂之外,英国还有一座安葬王室成员的专属教堂,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下,安葬着3300多位英国历史名人,其中包括17位英国君主。

由于实在没有位置了,在圣乔治教堂建成之后,就不再有人葬入了。

圣乔治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如今都是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

每年来来往往的游客,都说教堂里,并没有特别难闻的味道。

那么,教堂是怎么隔绝腐烂味的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英女王虽然葬在教堂下,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土葬。

她的棺椁虽然落在地面以下,却不被泥土直接掩埋,因此,棺木不会被泥土里的细菌腐蚀。

2、安放女王及其他王室成员的棺材,都是非常讲究的。

女王的棺材由橡木制成。橡木的木质特别坚硬,稳定性强,本身长久耐腐。

在英国,橡木本就十分难得,要制成一具棺材,更要用到大量的优质橡木。

因此,这样的一具棺木,不是短期就能制作完成的。

比如女王的棺材,需要提前30年准备好。

所以人们发现,女王的棺材,与去年逝世的菲利普亲王的,非常相似,其外观、材质和重量,都是相差无几的。


3、不仅如此,棺材内层还放置有铅板,用来增加密封性。

将棺椁内的空间与外界隔开,抵挡外界微生物的入侵,也防止内部气味溢出。

有资料称,将遗体放置在密闭的铅制棺材中,遗体可以保持一年甚至更久。

女王的棺木,经过这样处理,据说重达500多斤。需要好几个成年男性合力,才能够稳当地抬起来。

4、而且,王室成员,在下葬之前,棺木里,还会放上一些经过特殊处理的物品。

例如:浸过药水的花环,硫磺熏香等,都能减缓遗体的腐烂速度。

通过棺材内部的一些小处理,再加上外部的层层密封,棺木直接葬在教堂之下,也不会发出恶臭,空气中也很少有细菌。

不过,上述措施也只能缓解,并不能完全消除气味。

当年,哈里王子与梅根结婚,就是在圣乔治教堂,举行的典礼。


当时,梅根非常不愿意,认为教堂的气味不好,里面有“腐烂”的味道。

所以,不想在那里举行婚礼。为此,还惹怒了英国王室。

这就足以证明,教堂里还是有些异味的。




英女王葬在乔治六世教堂,地下的墓穴“别有洞天”,用黑色大理石隔开,棺椁上下重叠排列,内藏有四口灵柩和一骨灰盒。

  • 英国的《每日邮报》对“墓室结构”,以及“如何安葬”进行了详细解读,接下来我们一起揭开“英女王墓穴”的神秘面纱。

在介绍地下墓室之前,先来解答这两个问题,对理解下面的“教堂墓室”有很大的帮助。

01:为什么女王不安葬在墓地,而是教堂呢?

教会在西方国家普遍存在,其中又以“基督教和天主教”最为有名。

而英国的主流宗教信仰是基督教新教,也被英国的引用为国教。

  • 以前的英国君主,有很大的权利,既是国王,也是宗教的教主。

也就是说,“英国的君主”和“教会”有某种密不可分的联系。

虽然现在的英国,不管是国王,还是女王只是个“名义上”的虚位,并没有太多实权,但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很难改变。

也就是说,君主“某种意义上”是英国的象征,也是英国民众心目中的精神寄托。

  • 英女王逝世后,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说英国的王室不久就要不复存在了,或是要被推翻了。

其实,这是对英国的历史了解不够,至少短期不会成为现实。

在很久之前,教会并不被认可,所以只能偷偷在教宗的坟墓里,举行简单的宗教仪式。

  • 后来,等到教会合法之后,才有了教堂,而教堂就建在当初的坟墓之上。

从那以后,主教们的肉身死后,都会葬在教堂下面。

而刚才我们上面也提到,英国的国王和教会有密不可分的历史,自然国王也会葬在教堂内。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教堂是离主最近的场所。

  • 如果能葬在教堂,不仅可以离主很近,还能每天接受信徒们的祈祷,灵魂得到净化后,更容易上天堂。

既然葬在教堂有这么多的好处,自然很多信徒都想死后,能在教堂有个安身之处。

然而,教堂就那么大,也容不下太多的人,于是立了门槛。

只有国王、王后、主教等特殊身份才有资格葬入,当然也有一些极突出的人才,比如说牛顿。

  • 对很多的普通信徒来说,能葬在教堂附近的草地上,就已经很满意了。

女王最后的安息地——乔治六世纪念教堂,其实很小,下面会有详细介绍,而这个乔治六世纪念教堂,只是圣乔治教堂内的“一个小房间”而已。

02:教堂如何隔离臭味?

教堂下面会专门挖出一个地下室,用来摆放棺椁,那么它是如何隔离臭味呢?

  • 其实,并不是教堂能隔离臭味,而是棺椁本身能隔离臭味。

在我们的印象里,单单一个棺椁,气体又无孔不入,“做到完全隔离臭味”似乎不太可能。


但英国教会他们试了很多种方法,还真做到了“几乎百分之百”地隔离臭味。

  • 一开始,教堂摆放遗体都是用的石棺,先搬来一整块的石头,请来能工巧匠,从中凿来一个能够存在遗体的空间。

这样的话,只要棺盖和石棺的主身做到严丝合缝,就能最大程度上隔绝臭味。

有人会想到,遗体腐化后,会产生大量的液体和气体,那么该如何隔绝它们呢?

其实,光靠隔离,那是治标不治本,直接把这些液体和气体消耗掉,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于是,他们就在棺材内放入一些富含碳酸钙的石灰粉类似材质,再加上石棺本身就是石头,也含有碳酸钙。

这个“碳酸钙”能有效中和“遗体产生的液体和气体”,等把它们消耗掉,石棺内部的臭味也就没那么多了。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英国王室和一家本土的殡仪公司签订了合同,全程负责王室的殡葬服务。

  • 石棺也就变成了外套橡木,内套铅层的棺椁,因为铅这种材料,在杀菌和防腐方面比石棺更为出色。

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使用的棺椁,就是这样的棺木,从外面看是“木棺”,其本质上是“金属棺木”。

所以说,并不是教堂能隔离臭味,而是棺椁本身能隔离臭味。

03:女王安葬的墓室

原本女王死后,也会安葬在圣乔治教堂下的皇家墓室,后来女王妹妹说,皇家墓室感觉很压抑,周围都是陌生棺椁。

  • 这句话倒提醒了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是她想能否把自己的父亲乔治六世的棺椁,给搬到教堂的地面上。

在教堂内部找了好多地点都不合适,后来有人建议,教堂内部没有空间,能否在教堂的外围,辟出一个小房间来安放。

于是,1969年女王自己出资在教堂的北面,建了一个附属建筑。

  • 既然建了,空间也有了,那就不止安放父亲一个棺椁,把全家人都搬过来。

墓室下面的空间并不大:

1 foot=1ft,就是1英尺=12英寸=30.48厘米

  • 高:30.48×18=548.64厘米≈5.5米
  • 长:30.48×14=426.72厘米≈4.3米
  • 宽:30.48×10=304.8厘米≈3.05米

于是,这个墓室就留了四个安放棺椁的位置,分别为女王的父母,以及自己和丈夫的菲利普亲王。

而旁边一个骨灰盒是女王的亲妹妹玛格丽特公主的。

这位公主年轻的时候很漂亮,只是红颜薄命,一生想得到爱,却一直求而不得,不仅离婚了,后半生还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

  • 于是,死后要跟父母葬在一起,但是那个小墓室只能放四口棺椁。

妹妹的棺椁肯定放不下了,只能火化,以骨灰盒的方式常伴父母左右。

上图就是英国《每日邮报》给出的具体安葬过程:

  1. 先移开上面的大理石盖板,然后再把棺椁依次放下去;
  2. 一共分成两边,一边是女王父母的棺椁,一边是伊丽莎白二世和自己的丈夫;
  3. 后排的小盒子是女王亲妹妹的骨灰盒。


综上所述:

乔治六世纪念教堂,也算是女王一家的私人墓室,虽然不大,但至少“独门独户”。

  •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一家人终于以另一种形式“永远在一起”了。

女王葬在教堂,是因为她的特殊身份;而教堂之所以能够隔断臭味,主要是因为棺椁的密封性好,内部的气体才不会外泄。




咱们过去的皇帝驾崩后,灵柩也不埋,而是放在皇陵的地宫之中,同理,英女王的灵柩放在了教堂地下的墓穴之中,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只是地上建筑不同。

墓穴是封闭的,而女王所用的棺椁也是王室专用的特制铅棺极其密封。

在咱们的印象里,土葬肯定就是埋土里,可教堂当中并没有土,实际上也不能算土葬,英女王与其丈夫菲利普亲王的灵柩,都是放在教堂的墓穴当中的。

伊丽莎白二世去世之后,其灵柩从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堡运回伦敦[澹奕],放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停灵一段时间,于当地时间9月19日正式举行了国葬仪式。

这样盛大的国葬仪式,上一次还是为英国首相丘吉尔举办的。

一上午的祝祷仪式与其他的流程结束之后,大概在中午,女王的灵柩运输车队,就从伦敦出发前往温莎堡[澹奕],而女王最终的长眠之地,也就是在温莎堡的圣乔治教堂当中。

圣乔治教堂是英国艺术成就仅次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建筑物[澹奕],这里是众多王室活动的举办地,也是18世纪以来,历代英王与大多数王室成员的身后长眠之地。

有不少人不理解,将棺椁放在教堂里,也不用土埋起来难道不会有气味么,其实想想看咱们国家古代的皇陵[澹奕],其实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只不过外面有层土而已。

我国古代的皇陵,其实都是那种大规模的地下宫殿,陵墓内部都是中空的。

现在去参观明清皇陵就知道,陵墓当中棺椁所在的地宫是个庞大的地下建筑物,根本就没有什么土壤之类[澹奕],皇帝跟后妃的灵柩,是放在地宫里的,而不是埋土里的。

差不多的道理,英国女王的灵柩也是放在圣乔治教堂的地下建筑当中,圣乔治教堂的最北部有个巨大的祭台[澹奕],其地下有个庞大的皇家墓穴,专门安放历代英王与部分王室成员的灵柩。

西方人有个习惯,那就是去世之后将灵柩送去教堂里,因为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澹奕],西方人认为火化会不得超生,必须装进棺木送去教堂,才能升入天堂。

即便是近现代以来,欧洲人还是不习惯火葬,各国王室还是把棺木送去教堂。

温莎堡的圣乔治教堂建于1475年,都铎王朝时代成为了王室墓穴的所在地,后来英国大多数的君王在去世之后[澹奕],都将棺木送到温莎堡的圣乔治教堂当中,尤其是18世纪以后。

女王所使用的灵柩也是特制的铅棺,这种棺椁极其密封,不仅是君王,以前不少贵族去世之后都是装进这样的棺椁当中下葬[澹奕],包括戴安娜王妃,还有女王的父母、妹妹、丈夫。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风俗,最可信的说法可以追溯到诺曼王朝时代,威廉一世成为英格兰国王之后继续征战[澹奕],但最后却坠马去世,当时他身边并没有几个亲人。

对于威廉一世的身后事,一直被延误,当时天热,加上威廉一世本就晚年发福。

因为耽误的时间太长,以至于威廉一世的遗体被送回王宫的时候,早就不成样子,人们将其强行塞入了棺木当中[澹奕],没想到准备下葬的时候棺木炸了,在场的人无一幸免。

之后英国就形成了用铅棺入殓的习惯,任何不埋进土里的棺木全都要注铅,而王室的棺椁当然更加坚固[澹奕],这样的棺椁能够更有效密封,隔绝空气,防止出现异味飘散的情况。

相较于寻常的灵柩,英国王室特制的铅棺能够让遗体保存更久的时间,当然这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澹奕],毕竟人都没了,再怎么延长,终究都还是要尘归尘土归土的。

英女王的灵柩下葬圣乔治教堂,将会与菲利普亲王的灵柩放在同一处墓穴中。

就好像我们在看《神雕侠侣》的时候,古墓当中也有巨大的墓穴,当中有个房间是专门用来放置灵柩的[澹奕],并不需要将其用土掩埋,英国王室墓穴也差不多。

英女王与其他王室成员,最终长眠教堂是传统文化如此,在西方国家,普通人无法栖身教堂才会埋地里[澹奕],而特制的铅棺极其密封,根本不需要担心有什么味道的问题。




英国教堂是一个奇特而神圣的地方,从外看,它就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是英国王室举行加冕礼、婚礼和葬礼的地方,但在它的地底下却隐藏着巨大的王家墓地。

女王下葬在温莎古堡的圣乔治教堂,里面还有个小教堂:乔治六世纪念堂。这里有她的爸爸妈妈等一些家人, 这次可以永远和他们在一起了。

圣乔治教堂下面也说埋着有1800个王室成员,而教堂上面都是王室重要活动进行的地方,想想当你站在教堂会不会感觉怪怪的呢?

梅根惹着王室其中一个原因就跟这教堂有关,当初准备在教堂举行婚礼,梅根就不愿意,她抱怨教堂里有“腐烂”的味道。

那梅根说得有味道,真的有吗?有记者特意留意了下,没那么夸张,是有点点气味但不是很明显。

其实这种问题人家早都考虑到了,王室的传统里没有火葬和土葬一说的,埋在教堂下面,教堂还正常开放,为防味道就是棺木做文章,女王的棺木重达500多斤,用的是英国橡木做的,这副橡木棺材可没你想象的那样简单,因为它本身不可能那么重,原来是里面“加了料”让它变成了与众不同的橡木棺材。

去年菲利普亲王去世的时候 ,人们已经了解过这个方面,亲王用的就是正宗的英国橡木棺,同样重达500多斤。

有爆料说,女王与亲王的棺材是“情侣棺”,从材质到外形,甚至再到重量,那几乎都是一样的。

根据负责王室葬礼的莱弗顿公司负责人的说法:

“女王的棺材是用英国橡木制成的,这种材质一般老百姓是很难买到的,能用上英国橡木实属不易,所以提前30年就得准备好, 因为它(棺材)不是你一天就能做出来的,棺材盖上有配件,配件上安装着各种电子仪器,它之所以那么重,是因为铅的内质。”

根据皇室传统,棺材内大部分成分是铅,铅本身的密度非常高,铅除了防辐射,它还有防腐、除味非常大的作用。

用铅做防腐层,可以防止外面的水分渗透和隔绝外界空气,从而避免了女王身体里的水分被蒸发,这有助于女王的身体的保存时间,不至于太早腐烂,这样能起到比较好的隔绝味道。

有资料显示,将尸体放进铅棺中,还可以保持一年之久,这也说明,铅棺本身不仅仅是为了防止味道外泄,防腐烂才是最重要的。

铅的密度大那就重,用铅越多就越重,用铅越多,遗体的保存时间就越长。所以500斤很正常了。

19日,女王算是真正告别他的孩子们去地下长住了那是她梦想的另外一种团圆吧。




教堂是皇家陵园,普通墓地老太太真看不上。女王的棺木价值不菲,重达500斤,早在30年前就定制好了,还用上了高科技,据说可以监控里面的温湿度。

在女王葬礼仪式的前10天,女王的棺木曾多次被移动,但里面却没有传出一丝怪味,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这一口特殊的棺材。

看起来像是一具橡木棺材,其实是内侧用铅板固定,铅能有效隔绝和外界的任何联系。

女王是一国的君主,葬在哪里她也能自己做决定,然而葬在教堂是他们王室一直以来的习俗。

女王作为一名民众的精神领袖,更不能违规王室的习俗。

也不是墓地不能去,只是女王去了没什么意义,自己的王室兄弟姐妹都葬在教堂。

如果一个人出去,自己是潇洒了,缺了互相照应的好处。

对于防臭,英王室也早有应对之策:

一开始没有橡木棺只有石棺,为了保证棺材的密封性,通常是一整块石头凿出来的。

只要把棺材板和棺材身进行最大程度的粘合,里面的气味自就不会传出来了。

而女王的这口棺材,在防腐上也做了很多,铅能抑制细菌成长,有人说放在里面的遗体,可以保存一年左右。

所以说,并不是教堂能阻碍气味散发出来,而是取决了棺木的密封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臭味   伊丽莎白   教堂   乔治   棺椁   墓室   灵柩   棺木   橡木   墓穴   英国   王室   遗体   棺材   墓地   女王   地下   方法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