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在贾家败落之后的结局如何?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给人的印象是非常聪慧。因为她千方百计地嫁入公爵府,成为公爵府的宝二奶奶,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其实,薛宝钗挺傻的。

薛宝钗认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认为贾府就是那股好风,可以“送我上青云”!

薛宝钗哪里知道,她千方百计要嫁的,不是豪门贵胄,而是破败不堪正在走下坡路的家庭;她要爬上的是一艘看似豪华,但是已经渗水,即将沉没的楼船;她要嫁的男人并不爱她,即使得到了,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经过千辛万苦,心机算尽,薛宝钗终于如愿以偿地嫁给了贾宝玉。薛宝钗以为她的好运气来了,她即将开启的是富贵绵长的人生,她的未来就像贾府的老太太贾母一样,有诰命身份,受人尊敬,儿孙满堂,贾府繁荣昌盛,笏满堂。

薛宝钗算错了,她的厄运就从嫁进贾府开始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女人何止王熙凤一人?还有一个薛宝钗。

我们从《红楼梦》的诗词里面能窥见薛宝钗的最终结局。

丈夫弃她而去,她“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薛宝钗心心念念的好丈夫贾宝玉,并不爱她。薛宝钗很清楚这一点,但是薛宝钗认为爱不是婚姻里的必需品,只是调味剂而已。豪门贵族中,大多数夫妻都是联姻的产物,没有爱,也好好地过一辈子。贾宝玉虽然不爱她,但是他对女孩子很尊重,很爱护,即使不爱,也会照顾得很好的。

薛宝钗认为只要自己和贾宝玉举案齐眉,就能过一辈子。而且她自信,自己有能力操控贾府,控制贾宝玉。

薛宝钗没有想到,贾宝玉不是一般人,他“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他们二人“琴边衾里无两缘”。

贾宝玉悬崖撒手了,他抛弃了偌大家业和如花似玉的新婚妻子薛宝钗一走了之。

没有了丈夫的薛宝钗,成为了李纨。

李纨还有儿子贾兰陪伴,薛宝钗一无所有,她“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她思念着宝玉。她的后半生“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如果贾府依旧荣华富贵,薛宝钗守寡也认了。可是贾府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贾府被抄家后,薛宝钗哀叹“谁怜为我黄花病”!

贾府被抄家了,不仅贾府的财产被充公,贾府的人也被赶出了荣宁二府。薛宝钗从此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栖身之地。

贾府的财产和自己的嫁妆都被没收,薛宝钗孑然一身被赶出贾府。薛宝钗的结局有三个。

1.薛宝钗投奔薛家。

薛家虽然是最早败落的家族,但是薛家没有犯抄家之罪,最坏的结果是薛蟠被判死刑,薛家的财产仅剩下很少的一些。但是夏金桂有钱啊,夏家只有夏金桂一个女儿,夏老太太死后,其财产大部分都是夏金桂的。因此薛家依然富有。只不过世易时移,夏家已经不是薛姨妈当政了,而是夏金桂当家。

薛宝钗也许投靠了薛家,可是夏金桂不允许薛宝钗寄居。或者夏金桂对薛宝钗不好。薛宝钗寄人篱下,发出了“谁怜为我黄花病”的哀叹!

2.也许,薛宝钗和王夫人相依为命。

薛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还是王夫人的儿媳妇,她有奉养婆婆的责任和义务。薛宝钗也许在贾府被抄家后,在娘家的接济下,和王夫人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

3.也许,薛宝钗改嫁贾雨村。

贾雨村的对联中有一句是“钗于奁内待时飞”。钗,就是薛宝钗。时飞是贾雨村的字。脂砚斋[甲戌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可见,薛宝钗和贾雨村有些联系。

贾雨村为薛蟠了结了人命官司,是薛家的恩人。有观点认为,薛宝钗后来改嫁贾雨村,给贾雨村当了小妾,

但是贾雨村后来被罢官、流放,薛宝钗再次独守空房。然后孤独终老。


薛宝钗是夭折,还是长寿?“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红楼梦》中一干女孩,大多数夭折,例如:金钏、尤三姐、林黛玉、晴雯等人。唯独薛宝钗和湘云是长寿之人。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脂批云:【宝钗,湘云一千人。】这段话暗示,薛宝钗不是夭折,而是长寿之人。

薛宝钗活到了两鬓成霜的年纪。她看到人世间,“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种种闹剧。

当年笏满床,今变陋室空堂;宁荣未败之先。当年的歌舞场;如今衰草枯杨;当年雕梁画栋,如今蛛丝儿结满雕梁;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薛宝钗的后半生是幸还是不幸?

薛宝钗经历了大富大贵,如今贫困、孤独、寂寞。“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她每日都在煎熬,感觉生不如死。后来,薛宝钗想明白了。自己比其他人还是幸福的,毕竟自己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就有未来。

薛宝钗“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她期待着“慰语重阳会有期”!薛宝钗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即使身处绝境也决不放弃希望,与进取的勇气。她不认为自己不幸,她只想着创造幸福的生活。

薛宝钗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的时候,孤独而死。漫天大雪埋葬了她的尸体。正应了“金簪雪里埋”那句话。

……





红楼梦里,薛宝钗艳冠群芳,是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女儿的代表。她最终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

一、嫁给宝玉成就金玉良缘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宝钗和黛玉两个人的判词,我们看看宝钗的判词:“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

第一句是赞叹宝钗虽有乐羊子妻的美德,可是终究是无用,因此是“可叹”。第二句说的是金钗埋在雪里,一方面暗示了宝钗的名字,另一方面又暗示了宝钗的悲苦命运。

宝钗是四大家族之一薛家的女儿,其母与王夫人是亲姐妹。因为父亲早逝,哥哥不成才,母亲带着她兄妹二人客居在贾府。但是因为薛家是皇商,京中有多处买卖、商铺、房产等,所以并不需要贾府经济上的援助。

宝钗有一个金锁,锁上有和尚给的吉谶“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与宝玉的玉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一对”。

金玉良缘之说言之凿凿,宝钗一定是嫁给了宝玉,这在《终身误》的曲子中有体现“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此外脂评里也有说宝玉最终舍了宝钗,悬崖撒手的文字。因此宝钗最终嫁给宝玉,完成了金玉良缘,毋庸置疑。


二、宝玉抛妻弃婢悬崖撒手,宝钗孤独终老

宝钗嫁给宝玉之时,恐怕贾府就已经败落了。宝玉不在仕途经济上用心,“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面对家族不可挽回的溃败,再加上黛玉的夭亡,以及“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的厌倦,宝玉心灰意冷,遁入空门,舍了宝钗这个严格按照封建社会标准培养出来的妻子。

那么宝玉出家后,宝钗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我觉得,无外乎也就是守节,孤独终老,凄苦一生。关于这一点,文中有不止一处暗示:

第一处,宝钗向来不爱花儿、粉儿。“十二花容色最新”,这十二支宫花是宝钗的母亲薛姨妈送给贾府姑娘戴的,恰恰是宝钗不戴的。作为花中之王的牡丹花,本应雍容华贵,她却如此低调。

第二处,她的蘅芜苑如同“雪洞一般”,一应装饰器物全无。贾母见了大呼“使不得”,说年轻女孩子家“也忌讳”。

这话说的很严重了,所谓忌讳,是说屋子太素净不吉利。贾母见多识广,对于宝钗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不欣赏,从贾母的言辞中也暗示了宝钗命运的多舛。

第三处,赏雪时,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姐妹们一件件大红斗篷争奇斗艳,宝琴更是穿了贾母给的凫靥裘。可是宝钗却穿了件莲青色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那天与她一样着装极素的只有李纨。


李纨是寡妇,因为守节,不能像凤姐那样的年轻媳妇一般打扮,平日里连脂粉都不施,薛姨妈送的宫花也不能送到她那里,她在这样的场合也只能穿青色哆罗尼褂子,以示身份。

宝钗的服饰在这里不是跟那些青春年少的姐姐妹妹们一般绚丽多彩,却是跟李纨相类,这难道不是暗示宝钗将来如同李纨一般守寡吗?

第四处,宝钗曾经做了个灯谜:“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无两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月阴晴任变迁。”这个灯谜让贾政看了不禁烦闷,“此物倒还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谜底据研究说是更香,言词凄苦,“不祥”之感让人凄然。

贾府倾覆,薛家败落,虽嫁了宝玉,却非佳偶,宝玉出家,宝钗孤苦终生。这就是红楼梦里宝钗的结局。

作者:杜若。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薛宝钗是薛父重点培养出来的薛家的保护神,她判词中的"金簪雪中埋”则兆示了薛宝钗的最终命运:她为薛家尽了最后一点心力,甚至在风雪之夜凄惨而去。



我们知道在《红楼梦》中,“雪”是代表薛家的,"丰年好大雪”中的"雪"是指薛家,而"金簪雪中埋”的“雪”当然也指薛家。而事实上也是如此,薛家自从薛父死后,名义上的当家人是薛蟠,但薛家的重任其实都是薛宝钗在担当。《红楼梦》第四章,作者很认真的介绍了薛家兄妹的状况:



这薛公子……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顽水而已……(宝钗)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可以说宝钗的人生道路上为薛家倾尽全力,不但平时帮助母亲分忧解劳,而且把婚姻也做了薛家的赌注。

读者很多诟病宝钗追求功名利禄,却不知她不是本性如此,她不爱花儿朵儿,也总是穿半新不旧的衣衫,甚至住的地方也无任何摆设,看起来"雪洞”一般,但她却要设法嫁进荣国府。她明明知道宝玉讨厌荣华富贵,却仍然不停地劝说宝玉读经济文章,为何?就是因为她要为薛家寻找一份强有力的保障。



最后,宝钗成功的嫁入了宝玉,但荣国府却败落了,薛家最终也没有留住,她也宝玉相敬如冰,即使举案齐眉,也没能拉回宝玉那颗为黛玉而跳动的心,终于在宝玉禅悟离家后,而在孤独之际,死于风雪之夜。




宝钗的结局很惨,不同于元春、探春、迎春的惨局是被动的原因,宝钗的结局多少有点她自作自受的结果,她紧紧盯着贾宝玉,从来没有考虑宝玉之外的其他人选,殊不知,贾宝玉根本不是她的菜,宝钗作为十二钗之首,是优秀女性里面的人尖子,宝钗的悲剧大部分是时代的原因,但和她自己也是有关系的,到底哪里犯错了呢?在这里仅分析她对贾宝玉的认知,就有着巨大的偏差。

第一、宝钗没有看懂宝黛爱情

薛家一进荣国府,宝钗就知道宝黛二人关系比别人不同,宝钗对这种现象表现出来的是“浑然不觉”,后来宝黛二人共读西厢,两人关系从亲情升华至爱情,宝玉和黛玉两个的感情紫鹃是真懂的,其他的人并不能真正的理解这种感情,宝钗也一样不了解,也不愿意真正的去了解。说白了,封建社会的贵族联姻,第一看门第根基,利益对等;第二是一种政治结盟;第三是为了家族传承。至于爱情,那是最不重要的东西,宝钗是这种价值观的忠实拥趸,在她的内心,貌似从来也没有把宝黛爱情摆到头等利害因素。

宝钗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宝玉感情的认知也就只流于表面了。

第二、宝钗推己及人,不理解宝玉的人生观

宝玉最喜欢的学问是《庄子》,宝玉仿《庄子因》里一偈做了一个偈子: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黛玉看完是嘲笑宝玉,宝钗一看却如临大敌,认为这种书很可能会让宝玉移了心性,她把偈子撕了个粉碎还不够,还让人去烧掉,看看宝钗这个举动,和贾政王夫人对待宝玉何等的相似!难道你烧了宝玉就能“改邪归正”吗?黛玉的处理就比她高明的多,她质问宝玉“至贵者宝、质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又续宝玉的偈子说:

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宝玉本来还觉得自己挺觉悟的,听完就感觉姐姐妹妹们比自己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自己何必自寻烦恼。论参禅,宝钗的知识比宝玉渊博的多,她为宝玉讲六祖惠能承袭衣钵的故事,区别在于,宝钗学到的是知识,而黛玉学到的是智慧,至于点化宝玉,显然林妹妹更有办法。这一个小的插曲,也证明了黛玉是真懂宝玉,而宝钗,是要将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对方,显然宝玉不吃这一套。

问题就在于,宝玉知道这个社会没希望,所以他才不去补天,这个烂了的天也补不了,转而去怡红。黛玉更懂“何处有香丘?”没有香丘,所以在黛玉的心里,悲哀和绝望就是她个人陷入思考时最正常的情绪。宝钗完全不懂这一点,她要给她信仰的封建的大厦添砖加瓦,殊不知,越是添、越是加,她和宝玉的心离得越远,黛玉死后,宝玉出家,丝毫也没有考虑过薛宝钗今后该怎么办。贾府大厦倾覆,丈夫弃她而去,宝钗形影相吊,沦为一个弃妇,实在是悲惨至极。




薛宝钗的虽然是封建大家闺秀的典范,但命运多舛。

首先,她早早地被一出金玉良缘的金锁锁住了一生。

金要和玉相配,薛家是这样的想法。元春中秋节赐礼,独她和贾宝玉的一样,其实贾家也有金玉良缘的想法。唯独两个当事人,贾宝玉只念木石前盟,薛宝钗在听到贾宝玉的梦话后,一时怔了,以后再也难见宝姐姐真情流露的情动时刻。

然而贾家注定是败落了,金玉也注定要结成良缘做夫妻。真是终生误意难平。

似乎贾宝玉看破红尘出家做和尚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那薛宝钗该何去何从?守活寡,独守空房,孤独终老,金簪雪里埋死在风雪交加之夜,甚至还有人认为钗于奁内待时飞,做了贾雨村的小妾了,简直荒谬之极!有多少研究红楼梦的庄家们都在等着看宝姐姐的好戏或者都是一番唏嘘惋惜。

其实大家都反应过激了,多虑了,真的没必要如此大惊小怪,好像没见过世面似的如此揣测臆想。

以薛宝钗淡定从容,洞悉世情,看透世事,学识渊博却又有着极简的生活方式,积极向上的入世态度,却又近乎冷静无情的情感控制,一个如此强大又充满智慧的女子,诸位觉得宝姐姐会过得很苦很不好吗?

一个明明就是个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女,却早已不爱花儿粉儿,领着家仆做针线活计到半夜,生活朴素节俭;面对情窦初开的少年男女那些小心思吃醋撒娇早就一笑而过,毫不在意;能照顾到诸位姐妹各人的家庭情况做出相应的体谅帮助;家中生意出谋划策家中有事也处处帮忙指点;帮忙管理大观园时的借用孔子的义利观点和利益均沾管理思路……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事太多太多了,这样子为人处世的薛宝钗不管她的未来如何,她都能勇敢积极无所畏惧走下去的。

就如宝姐姐所言: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红楼梦   悬崖撒手   宝玉   黄花   青云   结局   长寿   这一点   两鬓   姨妈   红楼   暗示   财产   姐姐   孤独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