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被赐死后,雍正皇帝是怎么对待他家人的?

家族保全,仅二子从死,或许死前还向皇宫所在的方向跪下磕几个响头,既是感谢也是告别,这大概就是年羹尧人生最后时间里的内心感受了。

年羹尧,于公于私,对于雍正来说都是“大关系”。

暂且不论亲戚渊源,年家在大清的地位就不低,当年努尔哈赤讨伐大明的时候,辽东有一名叫做“年有升”的武将投靠了大清,不说立了多大的功劳,但最起码是从龙之功,后来大清入关,年有升的儿子年仲隆又通过了大清置办的“科举”入朝为官,可以说是大清最早的一批进士。

而年仲隆,正是年遐龄的父亲,因为家族乃是“从龙功臣”的缘故,且父祖都有一定地位,年遐龄的起步就很高,康熙三十一年,年遐龄官升湖广巡抚,此时的年家跟雍正还扯不上任何亲戚关系,所以说,年家也是靠的实力的家族。

年遐龄是个大官,儿子也不赖,他最出色的儿子,正是年羹尧。

年羹尧在康熙三十九年成为进士,这一年,还有一个人物成为进士,那就是有着“大清三帝秘书”之称的三朝老臣张廷玉,不过张廷玉在前期和年羹尧比,暂时还比不上,因为自己的能力、才华,加上家庭背景的帮助,年羹尧在康熙四十九年成为“四川巡抚”,这时候的年羹尧,刚过而立之年。

三十出头当上一方封疆大吏,年羹尧不得不让官场高度重视,而年羹尧也十分感激康熙给他的机会,不过康熙确实不是因为关系让年羹尧上位的,这个年羹尧,的确是很有能力。

也是在年羹尧成为四川巡抚的一年前,雍正被康熙册封为“和硕雍亲王”,按照大清的祖规,皇子成为亲王后,有资格管理一部分“佐领”,刚好汉军镶白旗就有一部分被雍正划走,而这里面,正有年家所在的范围,就这样,年家开始隶属于雍亲王府。

或许是康熙觉得年家的人才辈出,于是安排了年家年遐龄之女和四子雍亲王的联姻,于是年羹尧的妹妹,在康熙五十年被康熙做主许配给了雍正做侧福晋,而雍正没有因为这是政治联姻排斥年氏,反而是很疼爱年氏。

虽然雍正自己在九子夺嫡的时候没有刻意经营关系,可是靠着年家的地位以及年家和雍正的关系,让年羹尧成为了雍正的“亲密战友”,在九子夺嫡的最终阶段,年羹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康熙五十七年,年羹尧以四川军政极度腐败,难以协助西北作战的清军后援为由,请求康熙给予他一个临时的“四川总督”身份,而康熙在得到了年羹尧的要求以及回报之后,立即同意,让年羹尧升为四川总督,负责西北大军的“粮饷供应”,以及肃清内部的贪腐问题。

从客观角度来说,年羹尧这一次“要官”,必然是真的有反贪的心思在里面的,不然的话,年羹尧不可能用这一种理由要官,也是年羹尧这一次的“动机”,让雍正觉得年羹尧也是一个有原则、清廉的官,只是后来发生的事情不尽人意。

一个汉人在不惑之年成为一个顶级的封疆大吏,总督,身份权力远远高于巡抚,更别说年羹尧这么年轻,基于这个因素,雍正和年羹尧之间的交际就不会差,而到了康熙六十一年,年羹尧的作用更是“史无前例”地展现出来了。

首先,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驾崩,而康熙在驾崩前,留下的遗诏是让皇四子雍亲王即位,可此时的朝堂中,十四爷党声势更大,而且十四爷胤禵还在西北担任抚远大将军,带着数十万兵马和准噶尔周旋,这朝廷内外庞大的力量若是处理不好,江山便危险。

相比朝堂十四爷党的威胁,西北大军的威胁更甚,但也是这个时候,年羹尧牢牢在四川“把控”住了胤禵的粮饷命脉,让胤禵不敢轻举妄动,而康熙安排年羹尧担任这个四川总督,让十四爷党众人觉得,是不是就有这层考虑在其中,目的就是为了牵制胤禵。

除了牵制胤禵,让胤禵只能乖乖地返京以外,西北和准噶尔的对峙必须要有一个人来坐镇,于是当胤禵回去北京之后,年羹尧便被雍正安排为新的抚远大将军,让年羹尧代替原来的胤禵和西北对峙。

这一个岗位,可不是什么关系户能担任的,需要的能力和胆识也是要异于常人,所以年羹尧的能力毋庸置疑。

所以对于雍正来说,年羹尧是重要的,就算是于“公”而言,这种关系也是雍正需要好好维护的,所以雍正即位后,继续加大年羹尧的权柄,年羹尧也没有辜负雍正的期待,在雍正二年平定青海的“罗卜藏丹津”之乱,彻底将青海版图纳入,年羹尧也因此得封“一等公”。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年羹尧因为自己开始腾飞,他的三个儿子也同样被提拔,家人也被厚待。

于“私”而言,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极其宠爱的一个妃子,因为在雍正元年的时候曾生下一子(早夭),所以在不久后,年氏被封为贵妃,一个汉人出身的女子能到贵妃这个位置,在清朝是不多见的,可见雍正对年氏的疼爱。

常言道爱屋及乌,年氏受宠爱,自然也受到了雍正的关注和照顾,虽然说不上让年家“横着走”、“肆意妄为”,但是雍正确实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优待了年家人,比如年妃和年羹尧的兄长“年希尧”,他就被雍正任命为广东巡抚,而雍正岳父年遐龄,就算是退休了,都还加了一品尚书衔,雍正二年还加了太傅衔。

这些都是年妃被雍正宠爱换来的,甚至年羹尧被雍正快速提拔,未免没有年妃在其中的作用,不过年羹尧的能力也确实是强,就算是提拔,那也不算徇私枉法。

当雍正以为自己可以和年羹尧成为“亲密战友”的时候,年羹尧却变了。

雍正当皇帝后,他的主要目标便是“反贪”,之所以要反贪,正是为了拯救这个垂危的帝国,而雍正其实希望年羹尧在西北西南也帮他一把,就像是田文镜去河南反贪一样,可年羹尧不仅没帮雍正,反而还“反着来”,带着头贪腐。

年羹尧一边在自己的总督之位上贪腐,一边又对在北京的雍正“发号施令”,因为年羹尧的地位很高,西北的安定倚仗于他,所以朝中一些官员就“求官”求到了年羹尧头上,这其中无非就是钱权交易,可是年羹尧很猖狂,他把自己受到了好处的,要运作的“官员名单”直接给雍正,让雍正按照他的安排来。

这便是著名的“年选”,更可恨的是,雍正还不得不给面子他。

于是经过雍正的多次“劝解”、“训斥”,年羹尧都决定不改,甚至还隐隐有着拿西北西南的权柄来跟雍正“唱反调”的意味,于是雍正知道年羹尧不可留了,一旦让年羹尧如此下去,雍正的反贪工作根本进行不了,如果不能够大义灭亲,谈何肃清天下魑魅魍魉。

不过不满归不满,雍正却还是要“等”。

具体等什么呢?那就是等年妃去世。

其实年妃在儿子早夭后身体就不好了,雍正三年十一月,年妃病重,雍正有意“效仿”康熙当年为佟佳氏“祈福”的方法,加封年妃为“皇贵妃”,希望年妃能因此保住性命,可惜的是,年妃终究迈不过这个坎,撒手人寰,在年妃去世后,雍正也不再对年羹尧客气,直接对年羹尧“动手”:

羹尧大逆之罪五,欺罔之罪九,僣越之罪十六,狂悖之罪十三,专擅之罪六,忌刻之罪六,残忍之罪四,贪黩之罪十八,侵蚀之罪十五,凡九十二款,当大辟,亲属缘坐。

年妃在雍正三年十一月下旬去世,还没过一个月,在十二月中上旬的时候,年羹尧就被雍正的“雷霆行动”逮捕了,而且雍正逮捕年羹尧的罪名很充分,整整九十二个大罪,其中有关贪腐、卖官鬻爵的罪名就占了大半,可以说是把雍正的“逆鳞”都给拔下来了,都不是触碰那么简单了。

而雍正也说了,年羹尧的“亲属”,都要连坐。

年羹尧最让雍正痛恨的罪名就是贪腐,当年年羹尧以整治四川军政的拳拳之心向康熙索要四川总督,可是当雍正将年羹尧提拔到川陕总督的位置之后,年羹尧反而以总督、抚远大将军之职进行贪污,这怎么让雍正不心痛、不心寒。

比如其中的一项“进贡罪”:

西安、甘肃、山西、四川效力人员,每员勒银四千两。

再比如其中的一项买卖官职罪:

受参革知府栾廷芳贿,奏随往陕西。

最重要的是,当年因为西南西北都有战事,所以康熙、雍正都允许年羹尧在四川自行“调用”一省或者数省的税款,目的就是为了维持战争所需要的支出,这个经济大权放到了年羹尧的手里,让年羹尧差点把这一大部分地区都给雍正制造出“独立”的假象了,雍正是又怕又怒。

所以年羹尧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雍正将他下狱,而年羹尧倒台,对朝堂形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年羹尧是大官,还是雍正最爱的年妃的兄长,他的倒台释放了很多的信号,大家也翘首以待,看看年家是不是会因为年羹尧受牵连,全部倒台。

可事实上,除了年羹尧的二子以外,年家人几乎没有杀身之祸。

年羹尧在史书上有名姓记载的儿子,仅有“三个”,分别是长子年熙、次子年富、三子年斌,但年羹尧具体有几个儿子,其余的又分别叫什么名字,历史没有记载,但据说年羹尧的儿子不少,超过了双手之数。

年熙作为年羹尧和第一任夫人“纳兰氏”所生之子,地位很高,而且雍正对年熙也是非常照顾,年熙考过举人,也被雍正安排到浙江担任监察御史,后来年熙身体病重,雍正让人给年熙算命,得出来的理由是年熙和年羹尧这对父子的“命数相冲”,于是雍正便让年熙过继到隆科多的名下,避过灾难。

可惜年熙最终还是在雍正二年去世了,但雍正对年熙的照顾是不得不说的。

而年富则是没这么好运了,或许因为年富受到年羹尧的恩惠最多,甚至还参与进了一些贪腐案,所以年富在年羹尧被赐死之后,也被雍正下令斩首了。

至于年斌,雍正则是把他发配贵州充军,并没有杀掉他。

年羹尧最亲密的人除了儿子,便就是妻子和小妾了。

根据清朝的一些史料记载,年羹尧的妻妾不在少数,也超过了双手之数,其中还包括了一个蒙古小妾,而年羹尧的其他庶子,就是这些小妾生下来的,不过那些小妾和庶子倒是不值一提,或许年羹尧也根本没怎么重视他们,所以他们可能被放过了,也被史书一笔带过。

而年羹尧的第一任妻子纳兰氏早年去世,年羹尧又娶了大清的宗室女“觉罗氏”为妻,因为觉罗氏本就是旗人,加上对于年羹尧犯罪的事情涉及不深,所以下场倒是不严重,可被充入掖庭那是无可避免的了。

总的来说,雍正没有对年羹尧的妻儿赶尽杀绝,都还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置他们,或许雍正是念有一份情谊在里面,也或许是雍正纯粹就是公事公办,没有重判也没有轻判,所以年羹尧在下狱之后,愿意老老实实而不是骂人闹腾。

只不过年羹尧出事,家里人多多少少都要象征性地受到一些牵连。

比如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就被摘掉了“太傅”衔,年羹尧的兄长年希尧,就被革去了广东巡抚的职位。

可关于这两个人,雍正又怎么可能“公事公办”,首先抛开年羹尧和他们的关系,年遐龄和年希尧本身也是雍正的岳父和大舅哥,也就是说,雍正和他俩本就是亲戚,而且两人确实跟年羹尧贪腐没什么沾边,年遐龄退休了,年希尧人在南方的广东,八杆子打不着,于是雍正便定下基调:

“年羮尧刚愎残逆之性,朕所素知。其父兄之教,不但素不听从,向来视如草芥,年遐龄、年希尧皆忠厚安分之人,着革职免罪。”

雍正的意思是,这对父子是老实人,可说到底也是年羹尧的父兄,都说子不教父之过,而且长兄也如父,于情于理,这两位年羹尧的长辈都要被惩戒一下。

所以年遐龄被惩戒之后,很快便恢复了“太傅”之衔,雍正对待年遐龄还是跟以前一样,而年希尧则是在不久之后成为正二品内务府总管,相比广东巡抚的职位来说,这也不算差的,说白了,雍正对他们两人的惩戒就是“走走过场”。

只要年遐龄和年希尧不受影响,其实年家就不算倒,对于雍正的这一系列处置,年羹尧也不应该有什么怨气了,因此年羹尧最后没有闹得很难看,甚至还有可能跪谢雍正没有大肆牵连他的家人,而后自己毅然自尽。

关于年羹尧一事的处理,既能体现雍正的“大义灭亲”,也能说明雍正的“手段妥当”,其实保持好这个尺度是不简单的,而雍正还是这样去做了,他不怕失去年羹尧这个左膀右臂,更怕的是年羹尧失去控制。

总的来说,年羹尧在大清那些数不尽的抄家大官中,下场算是特别好的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1725年9月,年羹尧被押往北京送审。这场审判共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年羹尧最终被开列了九十二条大罪,其中光是立斩的罪行就有三十多条。不过,雍正念在年羹尧功绩显赫,特别下旨开恩,赐他在狱中自尽。

(年羹尧剧照)

那么,年羹尧死后,雍正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人的呢?

可以说,年羹尧的死,让天下陷入了一片震惊之中。谁都知道,雍正对年羹尧宠得没边。怎么突然就感情破裂了呢?

年羹尧出生在1679年。由于其父亲年遐龄是朝中高官,年羹尧自幼便饱受家庭环境熏陶,从小读了不少圣贤书。自21岁中进士后,年羹尧很快得到康熙赏识。1709年,在三十岁不到的年纪,年羹尧便出任了四川巡抚,成为了一名封疆大吏。

年羹尧对康熙的赏识感激涕零。到任四川后,年羹尧以自身作则,拒绝收受礼物贿赂,还提出了诸多有利民生的措施,受到了康熙和百姓的一致赞扬。

此后十余年间,年羹尧先后多次平定西藏、青海战乱。到1721年,年羹尧已经升任为川陕总督,成为了西部最重要的官员之一。

雍正即位后,年羹尧更是备受倚重。雍正赋予了年羹尧总揽西部一切事务的权力,其权势远远在其他总督之上。青海战事又起后,雍正正式任命他为抚远大将军,全权负责镇压工作。

(雍正剧照)

1724年,年羹尧兵不血刃地结束战斗,威名传遍了整个西部。雍正为表彰他的功绩,特加封年羹尧为一等公。除此之外,雍正还公开将年羹尧称为自己的“恩人”,并且要求人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年羹尧的丰功伟绩,否则便不能成为自己的子民。

此事之后,年羹尧开始在各方面得到雍正的关照。比如年羹尧的父亲和儿子,都因为年羹尧的功绩而被封爵。每当年羹尧的身体有疾,雍正都会亲派太医会诊,并且还要赏赐大量珍贵药材。

最能展现雍正恩宠的,则是荔枝事件。有一次雍正赏赐给年羹尧荔枝,为了保证水果的新鲜,雍正特命令驿站快马加鞭,务必在六天之内送到。遥想当年李隆基“一骑红尘妃子笑”,而雍正为了年羹尧,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但好景不长。仗着雍正的宠爱,年羹尧开始变得目中无人了。比如他赠给下属礼物时,都会让他们“北向叩头谢恩”。蒙古郡王在面对他时,也必须要下跪行礼。在发给同级总督的文书中,年羹尧会将他们视作下属,擅称“令谕”。甚至是朝廷派来的御前侍卫,年羹尧也把他们视作奴仆,只作执鞭坠镫之用。

(年羹尧剧照)

当然了,以上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归为生活作风问题。也可以视为年羹尧骄纵跋扈的一种表现,雍正其实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但年羹尧千不该万不该,偏偏将自己的骄纵,施展到了雍正身上。史书记载,年羹尧面见雍正时,“无人臣礼”。甚至在接到圣旨时,也是立而不跪。

当时京中出现传言说,雍正奖赏军功、整治阿灵阿等人,也全都是听从了年羹尧的话。这让雍正非常没有面子。

1725年3月,天空出现了五星连珠的祥瑞之兆。年羹尧随即上表,感恩赞美雍正励精图治。但由于一时疏忽,年羹尧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

雍正看到之后,大做文章。他认为年羹尧并不是一个办事粗心的人,此次是故意把字写错,说皇帝不配“朝乾夕惕”。

年羹尧因对皇帝不敬的罪名,被雍正解除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等职。所谓“墙倒众人推”,眼看年羹尧遭到整治,朝中官员纷纷跳出来指认年羹尧的种种罪行。

之后年羹尧被捕入狱,雍正判处他九十二罪并罚,令他在狱中自尽。叱咤风雨的朝廷大员,就这样轻易被扳倒了。

对于年羹尧的家人,雍正并没有心慈手软。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和当官的兄弟年希尧均被免去官职。而他的儿子年富,则是被立即处斩。至于其他子孙,但凡年满十五岁的,全部都发配去边疆,朝廷永世不得录用。至于他的所有家产,则是全部被朝廷查抄。

不过,雍正在年羹尧死后的第二年,还是赦免了他那些被发配的子孙们,也算是对这件事彻底做了一个了结。比起动不动就株连九族的皇帝来说,雍正也算是比较仁慈了。

年羹尧事件,真可谓是“一人骄纵,全家遭殃。”

(参考资料:《清史稿》)




年羹尧被雍正帝赐死后,其家人结局不一,但至少逃过了被满门抄斩的命运。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九月,雍正帝下令将一等公年羹尧被押送进京,经过三个多月的审判,朝廷的议政大臣向雍正帝列举了年羹尧九十二款大罪,这些罪名,算是彻底宣告了年羹尧的死刑。

同年十二月,雍正帝下诏准其在狱中自尽,至此,曾经叱咤风云、显赫一时的年大将军,在京城的大狱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年羹尧的结局,正应了那句话,叫做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曾经雍正帝对他的恩遇之隆,可谓是古来人臣罕能相匹的,但在最终,盛怒之下的雍正帝,给年羹尧列出的罪名,仅够得上“斩立决”的就多达三十多条。

按理说,依照年羹尧的罪名和雍正帝的愤怒程度,不仅年羹尧本人会获罪而死,他的家人也会因此受到株连,像抄家、满门问斩这样的极刑肯定是跑不了的。

这种事情,在历朝历代并不鲜见,因为惹怒皇帝导致全家被杀得数不胜数,更何况年羹尧的罪名如此之多,换做旁人恐怕是株连九族都不够。

但实际上,即便是年羹尧让雍正帝极为震怒,但他的家人却逃过了被满门抄斩的结局,除了一直跟随他的儿子年富被斩外,剩余的家人均保住了性命,整体来说,雍正帝在赐死年羹尧后,对年家人并未太过为难。


按照亲属关系来讲,年羹尧还是雍正帝的大舅哥,曾经的雍正帝对他这位大舅哥,那简直是好到没边。

年羹尧的祖上,曾是明朝重臣,但在明末清初之际,其全家被迫沦为奴隶,得亏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硬是靠着科举,才将一家人的包衣身份给去掉,改隶汉军镶白旗。

到了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这一代,更是官运亨通,其在康熙朝,从一个小小的笔帖式开始,一直做到了刑部郎中,到了康熙四十三年,已经是湖广巡抚的年遐龄,向康熙帝奏请退休,并得到了恩准。

雍正登基后,年遐龄的幼女,也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氏,成为了雍正帝的贵妃,借助这个机会,年家上下一百七十多口人,再受皇恩,从汉军镶白旗抬入汉军镶黄旗,年羹尧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提到年羹尧,就会想到他是一位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名将,实际上,早年间的年羹尧,是凭着实力,以科举走入仕途的。

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二十一岁的年羹尧高中进士,因其才学过人,被康熙帝下令改为庶吉士,庶吉士这个称号,在明清时期,可是实力的象征,甚至还有“非庶吉士不进内阁”的说法,这足以说明,年轻的年羹尧,其在才学上,确实有过人之处。

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年羹尧可能会在文官这条路走到最后,但实际上,他的能力远不止此,康熙四十八年,刚刚升任四川巡抚的年羹尧,就在军事方面,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在此期间,年羹尧不仅成功击败袭扰宁番卫的斡伟生番罗都,还在康熙五十六年,平定了越巂卫当地的动乱。

而让康熙帝对年羹尧大为赏识的,是他亲自带兵,击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入侵一战,此战中,年羹尧不仅巧用妙计招降敌将,还配合岳钟琪将清军的后勤供给做的十分到位。

康熙六十年,年羹尧受诏入京,康熙帝亲赐弓矢,并升其为川陕总督,年羹尧也由此成为了陲的重臣要员,这一年,他刚42岁,正值壮年。

雍正元年,年羹尧的妹妹被封为贵妃,有了这层亲戚关系,再加上年羹尧本就是雍正登基前的强力后援,因此,年富力强、手握重兵的年羹尧,成为了雍正帝的左膀右臂。


同时,雍正帝对自己的这位大舅哥也颇为信任,在雍正元年,他就曾下过一道诏令,这道诏令,就是他无条件信任年羹尧的最好证明。

“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雍正帝在雍正元年五月下的诏令

从诏令中可以看出,雍正帝已经将西部一切事务交给了年羹尧,也就是说,在西陲前线,年羹尧就等同于雍正皇帝,不仅如此,雍正还多次以诏书的形式,告诫云、贵、川等地的官员,一定要秉命于年羹尧。

对于雍正帝的信任,年羹尧也没有辜负厚望,在平定西北动乱时,年羹尧更是运筹帷幄,大破敌军。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十月,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形势十分危急,年羹尧临危受命,任抚远大将军,全局指挥平定叛乱。

在火速到达西宁后,年羹尧给当地叛军上演了一场“空城计”,由于大军尚未集结完毕,先期到达的年羹尧身边兵力并不多,探知消息的敌军首领罗卜藏丹津带兵就直奔西宁,当他来到西宁后,却看到了让他惊惧的一幕。

城楼上,年羹尧镇定自若,身旁仅有十多个兵卒,一如当年诸葛亮给司马懿摆下的阵势一般,而罗卜藏丹津可能没读过三国,对于眼前的局面,十分疑惑,最终,在其惊疑不定后,因害怕有诈,率军引退。

但年羹尧的计划不仅仅是将其吓退,在看到罗卜藏丹津退兵后,年羹尧亲自带着少量兵力,出城追击,硬是打到了敌军堡垒,期间还利用炮火,狠狠的教训了对方,最后,在岳钟琪带领的援军赶到后,更是将罗卜藏丹津打的仅带数百人逃命。

这场战役,在雍正二年,以年羹尧大获全胜结束,期间,年羹尧发挥了他在军事上过人的天赋,各种妙计层出不穷,可谓是用兵如神,此战后,“年大将军”这个称号,不仅震慑西陲,更是享誉朝野。


也正是因为此战,让年羹尧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在战后回京复命时,年羹尧被雍正帝晋升为一等公,跟随其征战的儿子年富,也被赐为子爵,就连年羹尧已经退休在家的父亲年遐龄,也跟着沾了光,被封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

什么叫做位极人臣?年羹尧就是,当时的他,可谓是无比风光,雍正帝不仅将西部事宜全部交给年羹尧之外,还特意下令,让年羹尧有什么事,可以直接上报给他。

而在平常,雍正帝但凡逢遇到犹豫不决之事,就会征求年羹尧的意见,最终,基本上是按照年羹尧的意思去办。

同时,雍正帝也毫不掩饰地对年羹尧进行重新,从关心年羹尧个人,到关心其家人,可以说只要牵涉到年羹尧的大小事情,雍正帝都会过问,甚至连年羹尧父亲在京城过的怎么样,雍正帝都会时常记挂。

最夸张的一次,雍正帝吃荔枝觉得十分美味,就想到年羹尧在西北不容易吃到,于是下令驿站。要在六天内,将荔枝从京师送到西安,让年大将军尝一尝。

在这种圣宠之下,起初年羹尧还能保持冷静,但时间一长,他就开始忘乎所以,开始恃宠而骄,胡作非为起来,这也正应了那句话,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在他声望、宠信到达顶峰之际,也正是他走向灭亡之时,仅仅在一年后,极负圣宠的年羹尧便被捉拿下狱。


年羹尧失宠的速度很快,从雍正二年十月进京面圣,就开始让雍正帝对他心存芥蒂。

当年十月,年羹尧受诏进京,这是在他平定西部后第二次进京,在进京的途中,他干了一件十分狂妄的事情。

回京的路上,沿途的官员肯定要对年大将军迎送,这其实并没有问题,问题是年羹尧要求迎送的官员必须跪着迎接,这是他在边疆时就养成的习惯,当地的蒙古王公,见到年羹尧就是跪着。

因此,年羹尧也把这个视为寻常的习惯带回了京城,不仅子途中要求直隶总督、山西巡抚等人跪迎,就连到了京城后,也要求王公一下的官员必须跪迎。

要知道,这些官员可不是边疆的蒙古王公,跪皇上可以,但你年羹尧也是朝廷官员,凭什么就得跪迎你?这还不算最过分的,最过分的是,年羹尧在看到这些跪着迎接他的大臣时,基本上都是坐在马上一扫而过,看都不看一眼。

这种嚣张的态度,分分钟就能让官员们炸裂,而在见到雍正后,年羹尧也是态度傲慢,据史料记载,当时他“无人臣礼”,再加上京城中传言,雍正十分听年羹尧的话,因此,雍正帝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极大地伤害。

不过,此时的雍正帝还并未彻底要与年羹尧决裂,只是在事后,给他送去了一道诏书,在诏书中提醒并警告了年羹尧。


而让年羹尧彻底被清算的,是在雍正三年发生的一件小事,因为写错了几个字,让雍正帝对他的不满达到了极点。

当年二月,京城出现所谓的祥瑞,群臣们纷纷上疏称贺,年羹尧也不例外,上贺表称颂雍正,但不知道是他心情激动还是别的原因,总之贺表上的字体十分潦草,要知道年羹尧当年可是中过进士的人,因此字写得并不差,但这次的贺表却难以入目。

不仅如此,贺表中有一个词语,是“朝乾夕惕”,年羹尧将它写成了“夕惕朝乾”,顺序颠倒则意思完全不一样,这就让雍正帝大为恼火。

“朝乾夕惕”的意思是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夕惕朝乾”的意思是我要每夜先想好,有所警惕、有所防备,以便白天去见皇上。”


看似一件小事,但这件事让雍正帝对年羹尧的不满瞬间爆发,认为年羹尧是自持功高,就对自己不敬,再联想到年羹尧之前的表现,雍正帝就更加的怒火中烧。

很快,雍正帝就展开了对年羹尧的清算行动,先是将他身边的亲信逐一调离,同时又替换了四川和陕西的官员,逐步把网向年羹尧收紧。


有道是上行下效,看到雍正帝如此,那些大臣们都明白年羹尧怕是要倒台了,因此,在墙倒万人推的作用下,大臣们纷纷上疏弹劾年羹尧,这也为他被下狱添了一把火。

当年四月,年羹尧的川陕总督一职被夺,抚远大将军印也被要求上交,此时的大臣们,更加明白了雍正帝要整治年羹尧的决心,对他的弹劾奏折,犹如雪片一样送到雍正帝的面前,最终,年羹尧的所有官职被削,于当年九月,被押送进京。

从平定西北大获全胜到被捉拿下狱,仅仅相隔一年,这一年里,年羹尧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风云变幻,但对他的清算,还远不止此。


经过三个多月的审讯,在当年十二月,负责审讯的朝臣拟定了一份年羹尧罪状的奏疏,交给了雍正帝,在这份奏疏中,共列举了年羹尧九十二款大罪,并在奏疏的结尾,强烈要求将年羹尧立正典刑。

九十二款大罪分别是:大逆罪五条,欺罔罪九条,僭越罪十六条,狂悖罪十三条,专擅罪六条,忌刻罪六条,残忍罪四条,贪婪罪十八条,侵蚀罪十五条。

且不论这些罪名究竟年羹尧犯了没有,但雍正帝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很快,一份诏书就从宫中传出,诏书中,雍正帝直截了当地表明,令年羹尧在狱中自裁。

至此,曾经显赫一时的年大将军,算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不管他有没有在狱中有没有想明白为何会沦落至此,但诏书已下,等待他的,只有一死了之。

从年羹尧的罪名来看,仅够得上斩立决的罪名就多达三十多项,而这些罪名,换成其他朝代,或者其他人,不仅本人会被处死,同时家人也会被牵连,比如犯了大逆之罪,就有很大可能会被诛九族,最少也会被满门抄斩,但年羹尧如此重罪,雍正帝对他的家人并没有太过为难,甚至还在不久后,让其兄官复原职。


对于如何处理年羹尧的家人,雍正帝十分明确地给出了具体方案。

首先,就是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和其兄长年希尧

年羹尧事发时,年遐龄已经退休,正享受天伦之乐,作为康熙朝的老臣,可谓对大清是兢兢业业,本可以颐养天年的他,也在晚年之际,遭此横祸。

不过,雍正帝对年遐龄还算网开一面,并没有追究其罪名,仅仅是革去太傅衔,仍拥有一等公的爵位。

而年羹尧兄长年希尧也是如此,在年羹尧事发时,年希尧担任工部右侍郎,雍正也是仅仅将其革去官职,令其返家思过,在次年,年希尧被官复原职。

其次,年羹尧的儿子

年羹尧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年熙、次子年富、三子年斌,在父亲年羹尧事发后,这三人结局不尽相同。

年熙并没有赶上这场灾难,他自幼体弱多病,在雍正二年,更是大病一场,当时年羹尧正值圣宠,雍正帝将年熙过继给了隆科多,但在不久后,便病重而死。

次子年富,则成为了年羹尧子女中,唯一被处死的一个,处死年富,主要是他常年跟随父亲四处征战,因此,雍正认为年富也犯有不少不法之事,因此,在赐死年羹尧的同时,下令将年富斩首。


三子年斌,他在史料中的记载极少,但当时雍正曾下诏,将年羹尧年满十五岁的子女流放戍边,根据年龄推算,年斌应该在被流放的行列中。

不过,在流放一年后,雍正帝就下诏赦免了年羹尧诸子,并要求年遐龄勤加管教,因此,年斌可能最终还是回到了爷爷的身边。

而在史料中记载,年家人因害怕再次获罪,于是纷纷携家带口从京城逃到了江都县,同时为隐姓埋名,还将“年”姓改为“生”姓,自此世代居住在那里,年斌和其爷爷、母亲应该就是逃到江都县的年家人。

还有,年羹尧的妹妹

年羹尧有两个妹妹,史料中并未记载二人的名字,均以年氏代替。

大妹很早就嫁给了苏州织造胡凤翚,在年羹尧事发时,夫妻二人并未被追责,但在雍正四年,胡凤翚因关税钱粮亏空,被雍正查办,夫妻二人因此双双自缢于家中。

小妹年氏,就是雍正帝的贵妃,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年妃,她在雍正未登基时,就与雍正的感情很好,同时,她对于年羹尧的行事风格常有不满,也时常规劝。


年妃的身体一直不好,尤其是为雍正生育了几个子女后,更是每况愈下,在雍正三年,年妃因病去世,在其死后数月,年羹尧便获罪入狱,但这并没有影响到雍正对于年妃的感情,依然下令将年妃按照皇贵妃的规格入葬泰陵

除了处死了年羹尧的次子年富之外,雍正在处理年羹尧这件事上,还杀了数人,像年羹尧的谋士邹鲁、汪景祺均被处死,他们的家人也被流放戍边,这些人算是成为了年羹尧一案的牺牲品。


小结:

年羹尧被赐死后,雍正皇帝对待他的家人整体还算比较仁慈,至少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仅仅是处死了年富一人而已,雍正之所以会这么做,也是有很多顾忌,其一是年羹尧落此结局,与雍正对他的无限放纵有很大关系;其二是年羹尧也算是雍正时期的一大功臣,如果雍正对他的家人过于残酷,不免会引起其他功臣的寒心;其三就是因为年贵妃的关系,毕竟怎么说还算是亲戚,既然主犯年羹尧已经伏法,他的家人也是年贵妃的家人,不看僧面看佛面,适当的仁慈还是很有必要的,因此,雍正帝才会对年羹尧的家人网开一面。





1726年1月13日,雍正曾经的大红人年羹尧被赐死!

年羹尧也没有想到,一年前还身受皇帝的隆恩,一年后就要被皇帝推下黄泉。这是为哪般?

这个问题,年羹尧死前估计想到了,主要原因是:他太狂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年羹尧曾经受到了怎样的欣赏,年羹尧又如何掉入黄泉,年羹尧的家人又有了什么样的待遇?

1、年羹尧的发迹


(1)、康熙时代被重用

年羹尧就是个官三代,爷爷是年仲隆,曾经考中了顺治年间的进士,得以为官;父亲年遐龄,曾经做到了工部侍郎,以及湖广巡抚的高位,这是妥妥的封疆大吏。

到了年羹尧,其人生达到了年家最为辉煌的点,在1709年,刚到30岁,年羹尧就成了四川巡抚,这么年轻,就成了封疆大吏,太难得了,明显比父亲和爷爷更强。

一个官员取得成功,大多从清廉能干开始;一个官员的堕落,从腐败贪污开始。

在担任四川巡抚期间,年羹尧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曾上折子感谢康熙,其内容写道: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图报”。

这忠心表达得不错。

关键是,人家不仅是那样说的,也是那样做的,不收礼、爱做事,这样的人哪个皇帝不喜欢?

因为对四川的治理整体不错,康熙非常赞赏,并寄语道:始终固守,做一好官。

看到皇帝的评论,年羹尧干得更起劲了。公元1718年,康熙授予年羹尧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如此一来,军政一手抓,这就厉害了。

公元1720年,年羹尧平藏有功,康熙大为欣赏。

而在1721年,康熙召见年羹尧,不仅御赐弓矢,并升为川陕总督,就此,年羹尧成为了西部的重臣要员。

而在同年,年羹尧又平息了青海的叛乱。

真的是“人生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

年羹尧在康熙任上,表现是非常突出的,能力强,不贪不占。

关键是,他和四爷胤正关系不错,他是四爷的大舅哥,因此支持力度很大。

(2)、雍正对年羹尧极为信任


公元1722年,康熙挂了,雍正上位了。虽说换了一个皇帝,但年羹尧的日子越发得好了。

他和隆科多(雍正他舅)成为了雍正帝最为欣赏的两个人,一内一外,堪称左膀右臂。

之后,雍正不仅把川陕交给年羹尧了,还兼管云南,如此以来,西南、西北都属年羹尧的地盘了。

雍正发出上谕:“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

雍正此时把年羹尧抬到了最高位,年羹尧就是他在西部的代言人,西北必须听命于年羹尧,云贵川也得听年羹尧的。

不过,年羹尧做得确实不孬。

1723年,青海又发生了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心焦如焚。雍正命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总督各军,驻西宁坐镇指挥平叛。

在这期间,年羹尧的发挥,简直有如神助。

刚到西宁,军马不整,人员不齐,但敌军就来偷袭了。年羹尧根本不慌张,直接安排了空城计,吓得罗卜藏丹津的军队逃跑。

接着,命令少股军人追击,吐蕃人没有在意,但这次人家用的是火炮,揍的敌军死伤无数。

很快,岳钟琪的部队到了,一阵冲杀,直攻敌营,罗卜藏丹津大败逃,仅仅百人遁走,其他人不是被俘,就是被杀。

战争的最后阶段,年羹尧制定出“分道深入,捣其巢穴”策略,分成各路军马,顶峰前进,迅速推进,很快就将敌人横扫,而大获全胜。

这一战漂亮,朝野上下,赞赏之声不绝于耳。

就此,“年大将军”的威名响彻华夏。此时,是1724年年初,这就是年羹尧的人生顶峰了。

年羹尧被封为一等功,授予子爵,而老父亲年遐龄也被封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

(3)年羹尧的幸福生活



和皇帝做朋友、做兄弟,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你会有错觉,他人的江山有自己的一半。

悲催的是,雍正把年羹尧当成了兄弟,也当成了朋友,于是,危险渐渐靠近。

我们看看,雍正对年羹尧和家人有多好。

一是雍正把 西部范围内的人员任免权、调动权几乎全部给了年羹尧。

只要西部的一项任命,年羹尧不同意,雍正就不同意。

除了西部人员的任命,其它地区的官员任命,雍正也常咨询年羹尧的建议。在调动西部官员到中部、东部时,雍正常常和年羹尧采取商量的语气,比如“我想要从西部调一个官员过去,你同意不同意?”,还比如“有问题,据实情奏来,朕依尔所请敕行。”

这样的语气和臣子说话,哪个臣子不飘?

二是对年羹尧说话,非常客气且亲近


比如写的信:“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啥意思?兄弟,哥想你了,来京,有事商量。

年羹尧到了京城后,雍正把重要的国事,拿出来和年羹尧一一分析,然后再做决定。

这就是一个总理事务大臣啊!


三是雍正曾感慨道:如果大清有十几个年羹尧,国家就不愁治理不好了。在青海平乱成功后,雍正说:“这是我的恩人啊!”

四是雍正对年羹尧的家人,那不是一般的好,年羹尧的老爹、儿子都被封了爵,可以世袭。

当年羹尧的肩膀和手臂有伤时,雍正亲自慰问。当年羹尧的妻子有病时,雍正再三垂询并赠送药品。

五是年羹尧妹妹的(甄嬛传华妃的原型)情况,以及外甥情况,雍正也是写信给大舅哥,让其知道消息。

六是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尧进京的时候,雍正大手一挥,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等非常之物,还有各种财宝。

总之,年羹尧获得的认可和赏赐,在历朝历代中,极其少有。

而这样的待遇,让年羹尧逐渐迷失了自己。

2、年羹尧的地位一落千丈,最重要的原因是:太狂了!


(1)、年羹尧太狂

年羹尧的狂,也许很早就开始了,但被雍正不喜欢,是从1724年十月开始的。

年羹尧在边疆时,蒙古王公等见到了都得下跪行礼,这是不可想象的。

后来,他见到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人时,这些人按照年羹尧的要求,跪道迎送。

来到京城后,应该收敛一下了吧,但是,老年偏不。

在京城,那些去迎接的王公大臣要下马施礼,而王公以下的官员,必须跪倒在地迎接。

那气势,整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更夸张的是,他在雍正面前,态度竟也相当的骄横,“无人臣礼”。

年羹尧来京城后,雍正赏赐不少,外界传言是雍正接受了年羹尧的请求,不得已才赏赐的。

而雍正收拾八爷党的行为,也被人们说是雍正耳根子软,受了年羹尧的蛊惑。

各种风言风语多了后,雍正对年羹尧的反感开始增多。

而年羹尧不是一个政治敏锐的人,明显自己是走在悬崖边上的,但他不自知,他仿佛不知道那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年羹尧有点志得意满,有点目空一切,让下属,甚至平级都要对他礼让三分。

但更过分的是,他心眼不大,胸怀不广,打压那些对自己有意见,不和自己站一条线上的官员。

直隶巡抚赵之垣早先对他不敬,他以“庸劣纨绔”、“断不可令为巡抚”进行弹劾,顺便举荐了自己的人李维钧。

赵之垣丢了官,想不通,最后服了软,投了年羹尧门下,并送上不少金银财宝,年羹尧于是力荐赵之恒。

在弹劾江苏按察使葛继孔后,葛大人也多次送上财宝古玩,于是,年羹尧答应为其美言几句,让其仕途顺畅。

他曾经弹劾“四川巡抚蔡廷威逼旗下知府”,同时推荐陕西布政使胡期恒及王景灏可大用。

于是,蔡廷大人糟了难,而胡期恒成了甘肃巡抚,王景灏得重用。

更夸张的是,年羹尧还虚冒军功,让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别当上了直隶布政使和署理副将的官职。

这简直没王法了,雍正终于忍不了了。

(2)雍正拿起了屠刀


一个皇帝想要收拾一个权臣,办法还是比较多的。

从四爷在九龙夺嫡中的脱颖而出,可以看出,此人政治经验很丰富,远远不是年羹尧那种人所能比。

雍正使出的公开第一刀,就是在雍正三年(1725年)正月,年羹尧让陕西巡抚胡期恒参奏陕西驿道金南瑛一事,雍正直接回话:年羹尧任用私人,乱结朋党,此种做法,不予准奏。

雍正使出的公开第二刀,是年羹尧弹劾蔡廷一案,人都押到京城了,雍正一阵私聊后,得出结论:这是年羹尧的陷害。于是不仅没处理蔡廷,而且任命为左都御史,用来对付年羹尧。

此时,如果是明眼人,就应该看出名堂了,这是四爷要收拾年羹尧了,大家纷纷准备站队了,可是,年羹尧还没反应过来。

雍正公开的第三刀,是年羹尧自己送上来的,那是在1725年3月15日,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于是,朝野上下,纷纷祝贺。年羹尧也来上表祝贺。

但是,粗心的年羹尧不仅字迹潦草,而且写错字了,一糊涂,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

有人说这打紧吗?打紧,一个意思是说从早到位,谨慎勤恳,不敢懈怠;一个是说晚上精心思考,如何第二天勤奋上朝。

这位置一变,意思就有变化,一个是干事的人,一个是工于心计的人。

按理来说,这事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雍正大发雷霆,认为这是年羹尧故意的,毕竟,年羹尧是读书人出身。

接着,四爷借题发挥,说年羹尧“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

马上,雍正帝的第四刀出来了:更换陕西和四川的年羹尧任命的高官,什么胡期恒,四川梯度那泰统统革职。

而更夸张的是,在1725年4月,把年羹尧的川陕总督撤了,把抚远大将军的印收了,调到杭州当将军了。

这下,官场沸腾了,都是千年的老妖,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痛打落水狗,从来都是官场上的规则,打得越狠,升职得越快。

于是,各种弹劾年羹尧的奏章,雪花般飞来了。

于是,雍正的第五刀来了,难平众怒,年羹尧被革职,押到了京里。

接下来就是有人审理年羹尧了,这一审,好家伙,竟然审出了九十二款大罪,审核人员直接要求马上处理,给予极刑,都不要什么秋后问斩的事宜了。

雍正此时说道:念年羹尧还是立了不少功勋,如果给予极刑,天下人不服,自己也要背上“心狠手辣、杀戮功臣”的恶名,既然如此,就赐予狱中自尽吧!

于是,在1726年的1月13日,年羹尧在狱中喝毒酒自尽了。

年羹尧是死了,他的家人们受到了什么样的对待呢?

3、年羹尧死后,家人受到的待遇


年羹尧死了,他死的时候,他那贵为雍正妃子的妹妹已经死了半个多月了。

她所生的四个孩子,此时只剩下了一个5岁的福惠,三年后,这孩子也死了。

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以及兄长年希尧,因为牵连,都被下课,夺了官职,免了罪责,这算是好的。

年羹尧的儿子年富,被斩杀,其他儿子都不大,发配到边疆屯垦戍边去了。

牵连到的还有年羹尧曾经的幕僚邹鲁、汪景祺两人,这两人先后被斩,确实有点冤枉。两人的亲属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了。

可能是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了,让赫赫有名的年大将军家破人亡了,因此,一年之后,年羹尧的那些小儿子们,统统放了回来,有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看管。

从此,年家就是普通人家了。

从高处到低处,从云端到泥土,年家几代人的辉煌,在年羹尧那里画了最灿烂的一个高点后,奔流直下,剩下的只有那平庸了。


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胜利之时不骄傲,失败之时不气馁,不可功高盖主,也不可仗势欺人。

如此,才有可能获得平静的退出,否则便可能是万劫不复,就像曾经不可一世的年羹尧,因为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位置,终究家破人亡,徒留遗憾无数。




年羹尧被赐死后,雍正皇帝是怎样对待他的家人的?(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雍正能在“九子夺嫡”中胜出,并在登基之后迅速实现江山稳固,应该说,离不开年羹尧的鼎力相助。

年羹尧是个很厉害的角色,作为一个汉人,他21岁中进士,30岁升迁至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是很了不起的。

年羹尧的一生牛到了顶峰,也惨到了下限。

他最牛的时候,四个月就平定了青海叛乱,封一等公,就连他的父亲湖广巡抚年遐龄也授予一等公,他的大儿子被提拔为子爵。地方官吏见到他都要跪着夹道欢迎,他推荐的人员几乎都得到朝廷重用,人称“年选”。

雍正是一个多么冷酷的人,竟然肉麻兮兮的说出:就让我们当一对令人羡慕的君臣吧!还让后世永远记住年羹尧的功劳,否则就不是他雍正的子孙: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在那种等级森严的环境下,雍正竟然能说出如此“有失体统”的话来,可见他对年羹尧的器重。

雍正二年,年羹尧入境觐见,雍正竟然赏赐他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这些不得了的东西。雍正在宫里吃着地方进宫的荔枝,想到年羹尧远在西北没有这等口福,就让人快马加鞭送给年羹尧,这种恩宠,已经和当年李隆基宠爱杨贵妃有一拼了。

年羹尧最惨的时候。因为用错一个词,把“朝前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青海之功尽数抹去,并成为导火索,被迅速解除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的职务,调任杭州将军,他常常坐在杭州涌金门口发呆,挑柴卖菜的农民都不敢从涌金门进出,这也成了他的罪状之一,墙倒众人推,大臣们纷纷弹劾,共罗列了僭越、谋叛等大罪九十二条,条条夺命,被藉没其家,赐狱中自尽,最终,两朝元老、军功显赫的年羹尧为自己的恃功骄横埋了单。

对年羹尧的家人,雍正算是网开一面

雍正的长子爱新觉罗·弘时,敢于挑战雍正的权威,最终被他逐出紫禁城,撤去黄带,从玉牒永久除名,勒令他去做老八允禩之子,断绝父子亲情,一年后在禁所抑郁而死,以雍正的秉性和作风,年羹尧的罪过足可以灭族,但雍正并没有对年羹尧的家人把事儿做绝。

与年羹尧有关的三类人,结局如下:

1、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跟着儿子一起沾光,被封为一等公,加授太傅,年羹尧获罪后,年遐龄只是被革职,爵位并没有被剥夺,一年后就去世了,还是按照一等公的标准进行安葬。

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弟弟出事儿的时候,他是广东巡抚,因受牵连被罢官抄家,不过,几个月之后,重新被启用,官至左都御史,后来乾隆时期又罢官,乾隆三年病逝,也算是善终了。

2、年羹尧的家人。儿子年富年龄稍大,参与父亲不少事儿,有报仇的风险,所以被判处斩首,其他的子女和家人,15岁以上的流放戍边,15岁以下的,幸免于难。

这些幸免于难的当然也不能留在京城这个是非窝子里了,有多少人等着报仇雪恨呢,纷纷隐姓埋名,远走他乡,雍正四年,这些人经过长途跋涉,最终来到江都县落脚,由于“年”姓太扎眼,但是还不能忘了祖宗,就把“年”字倒过来,改成“生”字,以“生”为姓。

年羹尧的家人为什么能够保住,有以下几点原因:

1、年羹尧的罪过与他的父亲、哥哥关系不大,他们入仕成名比年羹尧还早,祖上在明代就开始为官了,年遐龄兢兢业业,62岁还得到康熙的嘉奖,准他带着官职退休,可见年家对大清是有很大贡献的。

2、年羹尧最终落得这个结果,其实和雍正的纵容是分不开的,没有雍正的刻意纵容,年羹尧不会嚣张到这个地步,其他大臣之所以被年羹尧欺压,背后怕的还是雍正,这一点,不但大臣们知道,雍正更加心知肚明,如果将年羹尧灭族,杀人太多,容易引起有功之臣寒心。

3、最重要的原因是年羹尧的妹妹敦肃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她根本不是电视剧《甄嬛传》里面那个嚣张跋扈的年妃那样,相反,他和雍正的感情不是一般的好,她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但是为雍正冒险生了三子一女,十一年间,包揽了后宫所有出生的孩子,但是最后全部夭折。

雍正帝称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年羹尧自杀的第二年,敦肃皇贵妃薨,雍正辍朝五日,茶饭不思,置办丧事耗资巨大,办事不力的官员都被他降级了。年妃死后,葬入泰陵地宫,最后与雍正、孝敬宪皇后死后同穴,可见雍正对她的宠爱程度。

碍于年妃的面子,雍正也不可能对年家灭族,况且,年妃一直小心谨慎,对哥哥年羹尧的僭越行为非常不认可,多次劝阻。

年羹尧的死是自作孽不可活,他是智商高情商低的典型代表。




本文参考资料《清史稿》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雍正   遐龄   抚远   家人   雍正皇帝   京城   巡抚   青海   总督   大将军   罪名   大臣   康熙   官员   父亲   儿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