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为什么非要用太监伺候自己,而不用美貌的宫女呢?

男人看到美女会有生理反应和生理需求的,皇帝也是一个男人,也会有这样的人之常情。另外,皇上嫔妃多,如果用美女,会让身体更加吃不消的。最后,皇上也有些私事要下属去帮忙办理的,而有些事,女人是不方便出马的,好比现在一些老板虽然有女秘书,但是自己的司机马仔还是男的。




这天,十二岁的溥仪被十来个敦实的宫女摁在床上玩游戏。

他大口地喘着气,又紧张又兴奋,从来没有人和自己这样玩过,感觉浑身上下像有火烤一样滚烫。

渐渐地,他累了,可是宫女们还没累。她们一波又一波地向自己扑来,最后,他只能看见她们起伏的胸口和雪白的皮肤,慢慢地消失在眼前,他终于昏死了过去!

屋外太监听见屋内宫女的尖叫声,连忙派人去找大太监张谦和。

等张谦和赶到,看到瘫软在床榻上的溥仪,心中大呼不妙,下令将这些宫女全部看管起来,自己则去太妃宫中请旨。

而这件事,也给溥仪的身体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这是在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记录的一段被宫女轮J的故事,因为小太监贪玩,想把他困在屋里,便想出来用宫女和他在屋内玩游戏的损招。

其实,在清朝,虽然宫中宫女众多,但基本上都是伺候各宫娘娘和太后太妃的,皇帝和宫女基本上不会和宫女产生交集。

除非宫女由娘娘或者太后举荐,否则,皇帝在日常生活中,几乎看不到宫女的影子。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制度呢?不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吗?

皇帝的工作强度那么大,有些美女在身边,不好吗?

其实不然,正因为皇帝工作强度大,身边宫女多了,只怕是更加吃不消!

太监的权利通天

拿清朝来说,太监的权利很大,甚至可以管皇帝的私生活。

清朝皇帝不能和嫔妃过夜。

皇帝在用晚膳前,会由敬事房的太监端来一个盘子,上面写上嫔妃的名字,皇帝要宠幸哪个嫔妃,就翻谁的牌子。

用过晚膳后,就可以让敬事房的太监将被翻了牌子的嫔妃抬过来了。

但和电视剧中的有点不同,清朝,皇帝的晚膳时间一般是在下午2点以前,也就是说,可能干那事儿的时候,还是白天。


嫔妃和皇帝在房间里待上一段时间后,门外的太监就要开始提醒皇帝,注意时间了。

提醒三次后,也就是一炷香的时间,如果皇帝还没有结束,那么门外的太监就可以进门,将床上赤条条的嫔妃用被子一裹,抬出去。

皇帝只能在床上独自回味了!

可见,在清朝,太监伺候皇帝,有时感觉似乎也并不太舒服。


既然如此憋屈,那么,为什么还要用太监来伺候自己呢?

我想更多的不在于个人喜好问题,而在于政治目的。

太监产生的历史

太监的前身是宦官,大约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春秋战国时基本成形。

但是,早期的宦官并不一定是阉人,他们类似于皇帝的大管家,可以帮助皇帝管理皇宫内的大小事务,是一种官职。

比如说,我们熟悉的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光,最早都是从建章监侍中开始做起的,很显然,他们都不是阉人。

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及同母昆弟贵,赏赐数日间累千金。《史记》



直到东汉以后,成为宦官的必要前提才是“欲入此宫,必先自宫”。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宦官就和我们后来认识的太监一样,都是阉人了。

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后汉书.宦官列传》

而在唐宋时期,太监是不等同于宦官的。

这时候,宦官一定是阉人,而太监也有可能是正常男人!

直到明朝设立了由宦官管理的二十四衙门,各衙门设掌印太监,这时候,太监才是对有权利的宦官的称呼。

清朝,才将皇宫内所有的男性奴仆统统称为太监。


从太监(宦官)们掌握的权利来看:

  • 在秦汉时宦官主要是掌握政权;
  • 唐朝以后,宦官们的权利范围延伸到了军队;
  • 明朝的巅峰时期,太监权利的触角可以深入到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刑财狱,各个方面。

比如明朝的“九千岁”魏忠贤,他在成为皇帝眼睛的同时,也越过皇帝,干了许多人神共愤的事情。


当然,除了干坏事的,历史上也有很多太监是对皇帝忠心耿耿地,急皇帝所急,想皇帝所想,为皇帝排忧解难。

比如说:

明朝的郑和,借着出海帮朱棣寻找朱允炆,顺便宣扬一回国威;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籓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宦官列传》

清朝的寇连材为了帮光绪亲政,不惜舍命死荐慈禧太后。


只是,自古以来,历史都是后人书写前人的事,其中难免加入个人喜好

而宦官或者说太监群体,因为基本上没有后人,所以在由文官掌握的历史记录中,成为抹黑最严重的群体。

了解了太监的起源,我们回到题目,来看看,古代皇帝,为什么放着美貌宫女不用,而喜欢用不男不女的太监呢?

皇权需要

对于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女人,而是皇权。

而所有的人和物,都将围绕巩固王权来设定。

太监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秦汉统治以来,皇权就在外戚和功臣权臣的包围下艰难生存着。

汉高祖刘邦开始,外戚把持朝政就是一个不可杜绝的现象。

而到东汉时期,皇帝的年龄越来越小,这样的情况就越发明显了。

小皇帝登基,只能是坐在龙椅上的一个吉祥物,而真正的权利,却掌握在帘子后面的太后,以及以太后为核心的外戚集团手中。

但随着小皇帝年龄的渐渐成长,夺权成为势必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常年在皇宫中成长起来的皇帝,身边除了宫女太监,还能有谁呢?


夺权,本就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宫女在这样的权利斗争中,体力和智力显然都不太够用。

最后,大多数的皇帝选择了太监。

就像《鹿鼎记》中,康熙借着和小太监练摔跤的机会,培养一批敢死队,打败鳌拜夺权。

在小说中,太监既是小皇帝的伙伴,也是玩伴;又是皇帝的耳目,手脚。

许多皇帝在深宫中不知道,做不了的事都可以由太监们完成。

虽然小说在剧情上稍显夸张,但是,在历史中,太监在帮助皇帝夺权的道路上,确实作出了许多贡献。


前面说到的光绪年间的寇连材,本来是慈禧派到光绪身边的卧底太监,结果最后选择站在光绪一边。

在回到慈禧身边后,不断劝说慈禧放权给光绪。

最后,不惜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用死柬,上疏慈禧,还政光绪,停止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当然,他这是属于文弱型的,没有过硬的资本,也不会耍阴谋,只能用自己的一腔热血祭奠年轻皇帝的王权。

不过,这样的忠心,这样的胆魄,换做哪位皇帝不喜欢呢?

这也就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太监的越来越重要,和皇帝皇权越来越密不可分的原因之一。



生活需要

周王朝时期,宫中服务员还是以宫女为主的,但是随着皇室不断壮大,宫中的妃嫔和王子公主越来越多,这些人每天的吃喝拉撒都是是事儿啊!

像在清朝,皇帝或者太后出去逛个花园,后面需要跟着:抬轿子的、拿罗伞的、端小板凳的、拿衣服雨伞的、捧茶水点心的、抬药挑子的、还有提便桶的……

这样一个队伍,拉拉杂杂好几十号人,像抬轿子、举罗伞、挑药担子、拿便桶这些事情,哪样不是力气活,如果交给宫女,估计皇帝游一次御花园,得换3-4波人跟着。

再有,像皇宫里,要修个屋顶,给妃嫔们搬个家或者添点大件家具的,也需要这些有力气的太监们。

仅仅是宫女,完全是搞不定的,所以,使用太监,变成了皇宫内的刚需。


此外,出于对皇帝的身体健康考虑,在宫中已经有许多娘娘解决皇帝的生理需求后,宫女太多,其实就不算是好事了。

就拿溥仪来说,因为太监们偷懒,把年轻的溥仪和十来个宫女关在屋里做体操,因为溥仪太小,加上宫女太多,让溥仪身体受损,导致终身不能生育。

其实清朝是有规定的,皇帝身边只能用太监近身伺候,就是怕发生这样的情况。

只是溥仪的太监们偷懒,或者是受某些大人物的指示,才做了这样的荒唐事。

所以,在皇宫中,宫女多了,皇帝还真的是吃不消啊


而各宫娘娘通常都是世家选送进宫的,与其说她们是皇帝的妻子,更准确地说,她们是联系皇帝和权臣外戚的一个纽带。

如果随便一个宫女都能得宠,从而将整个家族的地位抬升起来,那么,那些世家贵族必然会反对。

不信你看,贤惠如卫子夫,战功赫赫如卫青,他们家族在《史记》中的评价,也不及一个打败仗的李广将军。

所以,宫女想通过皇帝的恩宠一步登天,绝对是九死一生的考验。

千万双眼睛都盯着,不能让宫女离皇帝太近!


而为了避免皇帝荷尔蒙爆发,干出糊涂事,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限制宫中宫女的数量,提高宫中宫女的精度,毕竟大多数皇帝都不是柳下惠。

就像在清朝,即便是宫女,许多人也都是八旗子弟贵族出生的,有这些宫女在身边,即使皇帝一时兴起,临幸了谁,封了谁,拐几道弯,这亲戚还是朝中显贵,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所以,用太监伺候皇帝,也是朝廷内外众望所归。


精神需要

而皇帝选择太监伺候自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思想交流问题。

大家一定记得,在小时候,一般小男孩和小男孩一起玩的多,小女孩和小女孩玩的多,除了体力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喜好的问题了。

太监虽然是不完整的男人,但是,毕竟还是男人,对男人的那点喜好还是有点谱的。

比如说,有的皇帝喜欢玩蛐蛐,就像我们如今男孩子玩个汽车模型一样,多数女生是不喜欢玩也不懂怎么玩的,那这时候,太监能在边上陪玩,甚至能够帮皇帝挑选和喂养厉害的蛐蛐,就让皇帝很喜欢,很受用哦!

所以,皇帝和太监在一起,可以聊的东西,在自己的女人面前,可能并不适合多说。

而且,许多有名的太监,都有天桥说书先生的本事,比如唐朝的高力士,清朝的李莲英。

这些人可以说是长有千里眼顺风耳,能够将民间市井的故事传说活灵活现地带到皇帝身边。

这些精神粮食,其实更让皇帝着迷。

如果说在嫔妃宫中,皇帝要做的是放松身体,那么让太监在身边,皇帝享受的则是精神按摩。

比起帝师们动不动的之乎者也,故事的吸引力显然太大了!


皇帝的贴身太监,更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心理医生。

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心事,只有他们知道。

皇帝虽然贵为天子,但大多数的大臣都是将皇帝当作自己的老板,有事要签字盖章了,就来找皇帝,没事的时候,巴不得离远点,省得一个不小心,掉了脑袋。

所以如果偶尔能有一个人把自己当朋友的,皇帝就高兴得很。

就像乾隆将和珅捧上了天,就在于和珅把自己的定位并不在大臣上,而是皇帝的大管家。

他帮着皇帝赚钱,帮着他想怎么玩才好,这就和宫中大太监做的没啥不一样。


其他功能

上面我们说了,清朝的太监甚至可一管理皇帝和后妃的私生活,这也是源自于对皇帝安全的考虑。

毕竟在清朝前的明朝,就有皇帝被几个宫女摁在床上,差点给勒死的案例。

清朝皇帝属于外族入侵,所以要更加小心。

除了妃嫔侍寝要光着进来外,一旦时间到了,太监们也要进来将人抬走,以防止时间过长,有武林高手徒手将皇帝给摁嗝屁了。

所以,太监在皇帝身边还需要充当保镖的角色。


此外,因为太监没有根,所以他们没有后人;

既然无后,则是不孝,那么和父母家族的关系也并不是那么紧密,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皇帝。

相比宫女,他们对于皇帝的忠诚度更加可靠。

毕竟,宫女到了年纪可以出宫,如果得宠成为嫔妃,也要开始给自己的娘家和自己儿子谋求利益;而太监,从始至终都是以皇帝作为自己的最终服务对象。

从这一点来看,皇帝喜欢用太监,也因为他“六根清静”,人事关系简单。


后记

综上所述,在古代,皇帝选择用太监来伺候自己,主要是出于皇权、生活和精神的需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一代代皇帝血泪的教训中,太监逐渐走上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地位。

虽然有极少数的太监得到皇帝的恩宠,过上不错的生活,但是,他们其中大多数的人只能默默地如骡子般在皇宫中周而复始地做着相同且枯燥的工作。

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这些太监,一旦做错事,被赶出宫,他们大多数人只能流落街头,变成乞丐流民,冻死饿死在街头。

他们之所以能够理解小皇帝的苦闷,是因为他们承受过更加深入骨髓的痛,所谓久病成医,他们才能对皇帝的哀怨表示理解和同情。

而随着封建王朝退出历史舞台,这一特殊的群体也再没有存在的必要。

谁不想做个正常人呢?那一刀切去的不光是生殖器,还是一颗做男人的心!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明史》《我的前半生》《后汉书》《史记》




武则天第一次侍寝的时候,是14岁,当她看着一群太监要帮她更衣沐浴时,吓得要往外跑。太监总管李公公一个巴掌打了过去:“我们又不是男人,你害什么羞啊!”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七月,国母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悲痛,特意在太极宫修了一座高台。一有空,就会站在台上望着昭陵的方向,缅怀长孙皇后。

杨妃看着李世民日益消瘦的身形,也很是心疼,便劝慰道:“陛下如此伤神,对身体实在是不好。不如从民间找几个良家子来服侍陛下,也可充实一下后宫。”

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隋朝灭亡时,被李世民收入后宫,很是宠幸。但李世民是一个对女色很有节制的皇帝,对杨妃的建议不以为然。

杨妃便又试探性地问道:“臣妾有一个外甥女,堪称绝色,如今已到及笄之年,不知陛下是否有意?”

“外甥女,哪一个?”

“就是刚过世的荆州都督武士彟的次女武氏。”

杨妃口中说的这个武氏,正是武则天,不过她当时并不叫武则天,甚至她爹武士彟连大名都没给她取。

但李世民似乎对武士彟的女儿并不感兴趣,只淡淡地回了杨妃一句:“哦”

杨妃并没放弃,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屡次在李世民面前讲她这个外甥女如何好。李世民不想拂了杨妃的好意,终于同意将武则天接到宫中。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十一月武则天被接到了长安。14岁的武则天看着富丽堂皇的皇宫,心里既兴奋又害怕,在吃完李世民钦赐的美食后,一群太监将武则天带到皇家的香汤沐浴场。

当一群太监要伺候武则天脱衣洗澡时,武则天吓了一大跳,只想跑出去。却被太监总管李公公狠狠地扇了一巴掌:“我们都是没有根的人,你跑什么跑啊!”

这一巴掌把武则天彻底打清醒了,她想到父亲死后,自己和母亲备受两个同父异母兄长的欺凌,想起母亲将她送进宫时泪眼婆娑,自己是如何向母亲保证的,如今只不过是被几个太监看了身子,就想跑,又谈何要掌控自己的命运呢?

就这样,武则天在太监的服侍下,洗完了澡,换上了只有宫禁女人才能穿的华丽锦服,被送到了李世民的床上。

第二天,李世民给武则天赐名“媚娘”,并封为才人。

看到这儿,你肯定会觉得很奇怪,皇上为什么要派太监服侍自己的女人?用宫女不是更方便吗?其实,皇上不仅喜欢让太监服侍自己的女人,他们自己也更喜欢让太监来服侍自己。

因为皇帝们发现,太监除了没那功能之外,男人的其他能力他们都有,而这些能力又恰好是女人没有、而皇帝又很需要仰仗的!

1、体力功能

其实从中国历史上开始出现国家后,在宫廷里服侍国王、王后的基本上都还是宫女。

关于宦官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西周,但数量还很少,以宦官充任君主仆役制度,基本上是到东汉才完全成型,此时的宦官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了。

这是因为随着皇权的不断膨胀,皇帝拥有的女人、财富越来越多,皇宫也越来越大,挑水、砍柴、搬重物、抬步辇轿子这些体力活也越来越多,而宫女们毕竟是女人,这种体力活难以胜任。

那怎么办呢,总不能让皇宫里唯一的男人皇帝来干这些活吧?显然不可能,但如果允许皇宫进入除皇帝以外的男人,就无法保证皇宫内女人的贞洁,也无法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洁。

于是,皇帝们就创造性地发明了“阉人”担任宦官这一制度,从而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不过,一开始并不是所有的宦官都是被阉割的男子,是从东汉开始,才是所有的宦官都由阉人来担任。而且最开始“太监”也不是指阉人,而是指宦官中的主官才能被称为太监,直到隋唐时期,宦官才等同于太监。

但要说历史上有没有完全不用太监的皇帝?倒是真有一个,宫中是没有太监,清一色全都是宫女的,那就是建立太平天国的洪秀全。

倒不是说太平天国宫中不需要干体力活,而是因为太平天国没有成熟的“阉割技术”,死亡率极高,洪秀全只得退而求其次,多挑选一些身体比较强壮的宫女,虽然说这很不方便,但是他也没别的办法。

2、政治功能

太监们在体力劳役方面的能力很快就得到皇帝们的认可。之后,皇帝开始发现太监身上一些别的功能。

自西汉汉武帝改革,国家走向中央集权,皇权更加的集中和扩大。从法理上来讲,皇权可以无限扩大,但大臣们却不愿意了。这是一种博弈的关系,皇权越集中,大臣们的权力自然就越小。

但皇帝的权力和地位再高,他都还是一个人,而大臣们却可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来对抗皇权。尤其是如果这个皇帝的能力不行或不够强硬时,凭他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斗不过大臣们,大臣们就会威胁到皇权。

斗不过时就得找帮手,要找谁呢?皇帝发现,自己身边的这群太监就是最好的人选,虽然他们已经被阉割了,身体残缺,但心理上他们仍然是男人。

只要是男人,都是有野心的,男人天生对政治具有敏感性,这是宫女们无法比拟的。而且他们因为生理缺陷不会对皇位造成威胁,毕竟太监当皇帝也太荒唐了!这样的人不就是天赐的好帮手吗?

于是,皇帝就创造性地开发了太监们的新功能——参与朝政,帮皇帝对付那些老奸巨猾的大臣们。

最早开发太监这一功能的是汉元帝刘奭【 shì】,汉宣帝刘询(刘病已)与嫡妻与许平君生的儿子,西汉第十一任皇帝。汉元帝多才多艺,善史书,通音律,但性格比较柔懦,所以他父亲汉宣帝在死前还给他留下了辅政大臣。

汉元帝即位后,发现自己根本搞不定这些满腹经纶、老奸巨猾的辅政大臣,这时候太监石显就出来替汉元帝干活了,先是逼死了朝中最有威望的老臣萧望之,又将光禄大夫周堪等人排挤免官。

之后,汉元帝更是几乎将朝政全部委托给石显处理,朝政无论大小,都要先向石显汇报,导致后来元帝虽然贵为天子,但权柄却掌握在石显手上。

汉元帝开发了太监参与朝政的功能后,东汉的皇帝们又把太监的这项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这是由于东汉从和帝开始,大多数皇帝都是幼帝临朝,导致外戚专政,架空了皇上。

等到小皇帝长大后想要夺回政权,发现身边除了天天伺候他们的太监外,没别的人可用。于是,东汉的皇帝,就学会了利用太监为自己夺取政权。

整个东汉也就陷入了外戚—太监轮番专权的恶性循环,一直到东汉灭亡才结束。

到了唐朝建国初期,这一功能才逐渐减弱,这是因为唐朝是军功起家,自然就不太需要太监来帮自己稳固政权。

但是从唐玄宗李隆基后期唐朝开始衰弱之后,唐朝的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便也开始学东汉利用太监的政治功能,这个时期的太监不仅参与朝政,还有了兵权,甚至敢于屠杀和废立皇帝,真真正正地威胁到了皇权,直到把唐朝搞得千疮百孔。

而到了明朝,太监的数量群体则直接达到了巅峰,最多的时候超过了10万人。这是因为从明中期开始,文官政治非常强大,封建集权统治快成了君主立宪制了,已经快要把皇权给压制下去了。

从明宣宗朱瞻基开始,为了发展出与文官相抗衡的力量,皇帝们就开始大肆扩大太监群体的数量,不仅让他们参政议政,还扩大他们的权力。同时,为了避免像唐后期那样,宦官威胁皇权,明朝的皇帝也对太监进行限制,至少皇帝下达的生杀予夺的命令,太监是无法反抗的。

可以说,明朝将太监的政治功能开发得最完善。这时候太监作为体力的功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政治功能成了太监更重要的属性。

对于皇帝们来说,没有宫女伺候,可能就是活得不那么精致。但是如果没有太监,他们可能皇位都不保了。

3、保镖功能

通常来讲,皇帝身边都有贴身侍卫来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但是真正到关键时刻,保护皇帝的却是太监。

特别是明英宗土木之变失败后,明朝由盛转衰,之后发生的东林党之争以及天灾外患进一步加剧了国力的衰退,各地农民不断揭竿而起。皇宫内忧外患,人人自危。由于后宫居住的是皇帝的嫔妃家眷,侍卫不得进入。

为了保证妻儿的安全,皇帝就从太监中挑选一些体格健壮、综合素材比较高的来进行训练,用来承担保护皇帝以及后宫嫔妃的安全。

他们就像特殊的“宪兵”队,职责就是保卫内廷,目的就是在内宫发生危险的时候,可以保护皇帝以及后宫嫔妃家眷的安全。

《明宫史》就有记载:

“夜间御前有事,太监便立刻衣冠,手持五尺剑,速赴圣驾之前,以防卫之”。

在明朝最终灭亡时,最后守卫在崇祯皇帝身边的就是一群太监,他们坚持死战不退,秉笔大太监王承恩甚至还操炮还击,击杀闯军数人。他们就是皇帝最忠心的保镖。

但如果是宫女的话,别说保护皇帝了,可能连剑都提不起来。虽然古时候也有习武的女性,但毕竟是很少的。而且皇帝要训练打手来保护自己,也不太可能找宫女来训练,肯定还是找男性。

这倒不是说轻视女性,小编自己作为一个女生,很清楚地知道,无论这世界如何发展,男女如何平等,在生理上,男性在体力上面本身就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在发生危险事件时,女性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尖叫、惊慌失措,自己都吓得半死,怎么可能保护得了皇帝和妃嫔们呢?

除此之外,在明朝,太监还可以担任部队出征的监军领兵上阵,还可以到边塞城镇担任镇守。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郑和,在靖难之役中,明成祖朱棣就任用亲信郑和、王狗儿等人领兵作战,平定叛乱。

因为救驾有功,郑和被升为内官监太监,先后六次作为正史太监率领明朝庞大的海军舰队,远渡重洋,将威名远播到大洋彼岸,开拓了明朝的万里海疆。

除了郑和,还有万历年间的刘永诚,因为力气大被万历皇帝朱翊钧重用,领兵打仗,历镇西陲立下战功;明宪宗时期的少年宦官汪直,因为得到宫中万贵妃的赏识和宠信,被委以重任,多次作为大军监军出征。

而这些事情,宫女更不可能做到了。

4、无法生育功能

皇帝之所以用太监,就是看重太监没有生育功能,这样他们就无法祸乱后宫,能够防止宫廷政变,维护政局稳定。

近代欧洲各国的宫廷几乎没有太监,造成欧洲各国贵族桃色事件频发。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是利用了多个情夫的帮助,发动政变,逮捕并杀掉了自己的丈夫彼得三世,当上了俄国沙皇。

而在中国,这种事情很难发生。一旦发生,那绝对不是像欧洲那样,只是内部决斗而已,很可能会发生内战。这是因为在中国,皇帝的权力是最大的,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对国家的影响巨大。

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中国的帝王们才制定了完备的宫廷制度,太监制度就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可以说,太监的存在对防止宫廷政变,维护政局稳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除了以上的功能,太监还有许多宫女们没有的功能。比如,比宫女更忠诚。

因为太监无儿无女,可以一辈子在皇宫里伺候皇帝和皇帝的家眷,而宫女服役的时间是比较短的,特别是清朝,明文规定宫女到25岁就要出宫嫁人。

太监的存在还可以让皇帝活得久一些,皇帝虽然是“九五之尊”但也“日理万机”,经常工作到很晚,如果皇帝身边全是美貌的宫女,还能好好工作吗?一门心思全在男女之事上,容易引起纵欲过度,可不就短命了?

除此之外,当然也和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关系,古代除了唐朝,几乎是没有女人入朝为官的,皇上有很多的诏令要颁布、圣旨要下达,这些事情,是不可能让女人出面的,只能是男人,但大臣们又不住在宫里,那就只能是太监来做这些事了。

所以权衡下来,宫女比较适合做一些端茶倒水或者比较细致的活儿,但其他的包括维护皇权、保卫皇帝的生命安全、替皇帝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等都还是太监用起来顺手一点。

这样看上去,似乎太监很容易受到皇帝的重用,但其实真正受到皇帝重用的、成为大太监的也就那几个人。大多数的太监都只是在宫里做了一辈子的苦力,每天还要提着脑袋干活,犯一点点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到了晚年干不动出宫后,无儿无女,晚景都特别凄凉。




放着美貌的宫女不用,非要用太监来伺候自己,难道古代的皇帝傻?其实并不是,而是只用宫女的话,皇帝扛不住。


在古代的皇宫里,除了皇帝以及其家眷之外,数量最多的,就是太监和宫女了,这些人各司其职,共同服务着皇室成员。

而这其中,不管是哪个朝代,在选拔宫女时都有十分严格的标准,比如面容姣好、体态匀称等,说白了,想要当宫女,最起码的一个要求,就是长相要说得过去。

而相比之下,选拔太监就简单得多,一刀下去,一个合格的太监就产生了,至于长相,只要不吓人就成。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的皇帝为什么不全用宫女来伺候自己,而非要增设太监这个角色呢?毕竟美貌的宫女看着都赏心悦目,用起来岂不是比太监更舒心?

事实上,倒不是古代的皇帝非要用太监,而是如果单纯只用宫女的话,就会带来不小的麻烦,这些麻烦会让皇帝扛不住,并且,很多工作只依靠宫女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历代历代的皇宫中,才会有宫女和太监的同时存在。


太监泛指古代皇室所役使得男仆,历史上第一个太监姓甚名谁已经无从考证,但在古代数千年的历史中,太监就一直存在。

之所以古代的皇宫里有太监,是因为有他们存在的必要。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古代的皇宫里并没有太多工作,无非是一些伺候人的事情,只要把皇帝一家子伺候好了,就没什么其他事情了。

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抛开那些繁琐的侍奉工作之外,古代的皇宫里,还有不少其他工作,并且,在这些工作中,有不少只能是太监才能完成的。

比如搬个重物,抬个东西,这种纯粹依靠体力的工作,必须由男性来做,这个时候,太监就派上用场了。

虽说太监不完整,但他好歹是个男人,力气自然就会大一些,这种脏活累活,还真得只能是他们才会干。

当然,这种基础性的体力工作,找几个壮实的宫女也可能会完成,但若是遇到更复杂的工作,宫女就不一定能胜任了。


拿明朝来举例子,明朝的太监,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地干一些粗活累活的人了,反而成为了皇帝的“左膀右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朝廷的决策。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为了防止文官集团权势过大,因此就废除了宰相制度,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但他有这个能力和精力不假,不代表他的后辈儿孙也有。

到了建文帝时期,他首先就扛不住了,加上他对于朝廷上下了解程度不如朱元璋,因此,他就需要有一个顾问机构,来帮助他出谋划策。

于是,内阁就这么形成了,当然,包括建文帝以及明成祖朱棣在内,都对内阁进行了权力限制,比如规定内阁大学士品阶最高只能到五品,只能充当顾问,最终决策还得由皇帝来定等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还是逐渐成为了明朝文官集团中,最大的权力机构。

而内阁的权力过大,显然是皇帝不希望看到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如何压制内阁。

想压制内阁,那自然得用皇帝最信任的人,那么皇宫里,谁才是皇帝最信任的呢?自然是照顾皇帝衣食起居、陪伴皇帝长大成人的太监了。


于是,从单纯传递皇帝旨意开始,到执行皇帝意志,明朝的太监逐步演变成了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司礼监。

最初的时候,司礼监只是忠实地执行皇帝意志,但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皇帝的懒政,司礼监的权力越来越大,基本上能与文官集团分庭抗礼。

比如明英宗时期的王振以及万历皇帝时期的冯保,还有正德皇帝时期的刘瑾,这些都是有名的大太监,曾经的他们权倾朝野,牢牢压制着文官集团。

也就是说,古代的皇帝利用太监来压制文官集团,达到朝堂上的平衡,让太监成为了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部分,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皇帝为了控制朝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些工作,宫女们做不到吗?我们不排除有那种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宫女,但太监有个宫女无法替代的优势,就是太监不会生孩子。

众所周知,只有进行过净身手术后,才能入宫当太监,因此就保证了太监不可能会有子嗣。

没有子嗣,自然就不会对皇帝的权力造成威胁,即便是权倾朝野,但也只能是一时,但假如太监有子嗣的话,那么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比如前文提到的刘瑾,在他得势时,大到政策决定,小到官员任命,都是他说了算,说他是二号的皇帝都不为过,但如果他能有儿子的话,他肯定会想方设法把权力传下去。


但正因为他无法传宗接代,因此,正德皇帝才任由他胡来,到了最后,正德皇帝看不下去了,一道旨意,就能将刘瑾凌迟,若是刘瑾有后人,正德皇帝怎么能安心看他一步步做大?

但换成会生育的宫女,皇帝的权力就危险了。

如果一个宫女也能一步步地走到刘瑾的位置,那她不管是和谁生孩子,这个孩子就会成为直接受益者,来继承她的权力,但这又是皇帝不可能会允许的。

哪怕是自己的妃子,皇帝也不希望这个妃子的儿子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何况是宫女呢?

这就是皇宫里太监存在的原因,除了能干体力活,来弥补皇宫里劳动力缺失之外,太监还充当着执行皇帝意志的角色,这一点是宫女们做不到的,尤其是在古代女人地位低下的特殊背景下,让一个女人在朝堂上耀武扬威,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接受,哪怕是武则天在位时,照样还是有不少人反对。


另外,如果皇宫里全部用宫女的 话,会有不少的麻烦。

古代的皇宫里,还有不少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比如到宫外去宣旨,或者是代表皇帝皇帝去督查战况等,这些工作如果让宫女来做,那么麻烦就大了。

首先,古代的社会风气,决定了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样才符合当时那个时代的要求,而让一个宫女去抛头露面,这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如果皇帝坚持这样安排,那他的皇位就不稳了。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封建社会时期,女人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而皇权又是不容亵渎的,让一个女人抛头露面,或者是代表皇帝外出,是不会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

如果皇帝非要这样做,那么“无道昏君”的帽子就没跑了,皇帝也不傻,犯不着冒天下之大不韪。

其次,如果让宫女出宫办差,指不定会遭遇什么,毕竟女性从来都是弱势群体,万一遇到歹人给侮辱了,这岂不是有损皇家脸面?


再者说,一般宫女在入宫时,年龄都在十几岁,古代的人成熟得也早,保不准这个宫女有个青梅竹马什么的,假如她趁着出宫办差的机会,与自己的情郎旧情复燃,做出点什么事也不是不可能。

这样一来,这个宫女办完差回到宫里,又刚好被皇帝看上,这岂不是让皇帝蒙羞?

再假如,皇帝不知道这个宫女在宫外干了什么事,临幸并成功让这个宫女怀孕,那么,生下来的孩子,算谁的?

总之这都是各种各样的麻烦,为什么古代的皇宫会规定宫女一辈子不能出宫,这就是原因之一,无他,规避风险。

古代的宫女们一旦入宫后,基本上就终老在皇宫内,即便是到了清朝顺治年间之后,允许放宫女出宫,但也是让那些到了年纪的宫女“自动离职”,给予一定补偿后打发走,绝不可能会让这些宫女再回到皇宫。


不仅仅是宫女,包括嫔妃也是如此,清朝时,规定嫔妃可以数月或者一年可以与父母见上一面,但也是在好几个太监的见证下,根本不会出现嫔妃单独见家人的情况。

但如果是太监出宫办差,那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了。

太监出宫,最多也就是仗着权势耀武扬威,可能会欺压官员和百姓,但他绝对寻不了快活,既然寻不了快活,也就不会节外生枝,惹出什么幺蛾子出来。

封建社会发展了数千年,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少朝代,皇宫里的各项制度都是在无数经验和教训中确定并沿袭下来的,为什么非要用太监而不只用宫女,这也是皇宫规矩的制定者参考了无数事例得出的最终结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和减少很多没必要的麻烦。


综上所述,古代的皇帝非要用太监伺候自己,而不全部用美貌的宫女,主要原因是太监不仅能干一些粗重的体力活,还能帮助皇帝来平衡朝堂势力,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同时,单纯用宫女的话,办差不方便,另外宫女会生育,这就不能保证皇家血脉的纯正,最重要的是,如果皇帝身边全部是美貌的宫女,身体也扛不住。




太监实在太好用了,有着不可替代的“身体优势”。皇帝若是选择宫女,他吃不消,宫女估计也吃不消



在大多数人眼中,太监是个糙“男人”,而宫女娇柔可人,选择宫女近身伺候,才顺理成章。


的确,从人性的角度看,谁都喜欢身边围绕着一群可爱的宫女,皇帝也一样。


但有趣的是,古代的皇帝,更偏爱太监在身边伺候,很少用宫女。


连太平天国的洪天王,也想要选择太监近身伺候,只是技术不到家,做了几十台“手术”,没几个活下来,迫不得已才用了宫女。


为什么会这样呢?



古代的皇帝,都是聪明人。他们不选择宫女,实在是因为不敢选


另外,太监确实太好用了,好用到根本无法替代。


我们绝大多数人,对古代的太监可能有所误解。


你以为只要挥刀自宫,再拿钱打点一翻,就能进宫当太监吗?


错!错!错!


历朝历代,太监选拔,都是非常严苛的,最终能成功进宫当太监,那都是“人中龙凤”



太监的选拨程序


在历朝历代,太监的选拨程序,都是非常严苛的。


第一,不允许私自自宫,必须去指定的场所。


在古代,想当太监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必须先去指定的机构登记,然后由官府指定的机构,亲自操刀。


那种一咬牙、一跺脚、一挥刀,就能进宫当太监的人,基本上是影视剧的夸张表演,不是真实的历史。


在明朝,私自“自宫”的话,直接被当成“不孝”论处。不定罪就不错了,还想进宫?


《明仁宗实录》:“有自宫者以不孝论。”


一个能狠心对自己动手的人,还有什么事干不出来?



由官府机构进行操刀,还有以下2个好处:


  • 一来,官府操作,可以防止死亡率过高。


当太监的“手术”,哪怕放在现代,也是非常危险的操作。按照古代的医疗条件,自己动手,基本上死亡率非常高。


事实上,就算是专业机构动手,也有种种“意外”情况,什么死在手术台上、死在恢复期的,大有人在。


不允许自行动手,也是官府对百姓的一种保护。


  • 二来,官方操作,可以避免“祸乱后宫”的风险。


皇帝坐拥天下美人,正常男人很难坐怀不乱,而官方操作,可以最大程度规避这种风险。


当然,风险这种事情,全然规避是不可能的。


你看,赫赫有名的嫪毐,不仅和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暗中来往,还让她生了2个孩子。



你以为去官方机构,就能顺利当太监了吗?


不!不!不!


身体只是基础条件,想吃体制这碗饭,还要经过层层审核,严控文化、身份的层层关卡。


第二,严苛的选拔条件


在宋朝,太监入宫,必须通过文化考试。没通过,就没有入宫的资格。


“内侍遇圣节许进子,年十二试以墨义,即中程者,候三年引见供职”。(取自《宋史·职官志六》)


没想到吧,想当太监,还得先考试。


要知道,在古代,能读书的人非常少,想当太监还得读书,这条件,一般人都达不到。


明朝就更狠了,不仅要考试,还有专门的宦官教育制度。


简单来说,不仅要考试,还要学习。



当然,历史上真实的选拔,比我讲的要复杂很多。


不过,具体的选拔流程,不是今天的主题,因此,我只是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


有了以上知识背景,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皇帝放着漂亮的宫女不要,偏偏喜欢挑选太监了。


皇帝挑选太监近身伺候的理由


我认为,皇帝挑选太监近身伺候,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可替代的好处:


其一,太监具有不可超越的“身体优势”。


和宫女相比,太监具有非常明显的“身体优势”,具体而言,有以下3个方面的优势。


  • 【第一个优势:体力好】


虽然挨了一刀,但和宫女相比,他们还是具有天然的体力优势。


在皇宫内院,需要干的活很多,不止是铺床叠被缝衣这样的细致活,还有搬搬扛扛的体力活。


举几个例子。


古代没有自来水,紫禁城里要喝水,要做饭,要扫地拖地。


水从哪里来?


当然是井里。


但古代也没有自来水管道,从井里打上来的水,需要运送到各处,这些活,大部分都是太监在做。



古代也没有垃圾处理站,紫禁城里的垃圾废物、生理废物,都必须要运出去


因此,太监们每天按时按点,都要为把这些垃圾废物运出去而辛苦劳作。


当然,这些工作宫女也能做,可她们的力气毕竟很小,干得慢不说,万一泼了撒了,那味道可就一言难尽了。


近身伺候皇帝,可能不用做上面这些粗活,但总有一些力气活要干。


如果身边都是宫女,她们力气小,干不了,你觉得皇帝是眼睁睁看着,还是叫人帮忙,还是亲自动手?


为了避免这些麻烦,还不如干脆让太监来伺候。




  • 【第二个优势:身手利索】


古代的皇帝,至高无上,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女色,而是安全。


相比宫女,太监的身手更好,遇到危险了,他们更容易为皇帝挡刀。


当然,皇帝身边肯定时常有侍卫护驾,但谁会嫌自己的护盾多呢?


当危险来临,绝大多数的宫女,都吓得尖叫,四处躲避,寻求庇护。


这是她们的本能。


相比之下,太监就勇敢多了,而且被赋予了这种护驾的责任。


危急时刻,如果他们不护驾,事后可能会被杖责,甚至打死。


因此,歹徒来临,绝大多数的太监,都会选择和歹徒殊死搏斗。



  • 【第三个优势:无生育能力】


的确,太监不是完整的男人,但这也是他们最大的优势。


因为没有生育能力,也基本上没有结婚的需求,一旦进宫,他们就得一辈子在皇宫里待着。


在古代,皇帝若是选到了合自己心意的太监,那基本上一用就是一辈子,懒得更换,也无需更换。


但宫女,就不一样了。


她们是完整的女人,有结婚生子的需求。


绝大多数的宫女,到了一定年龄,都会被放出去结婚生子。



皇帝权势滔天,肯定懒得去记陌生人的名字。这样一比较,还是太监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另外,太监没有生育能力,就没有自己的后人,就不会为了自己的孩子耍心思、弄手段,更能够专心伺候皇帝。


《甄嬛传》中,那个坏事做尽的乌拉那拉氏皇后,也说过这么一句经典台词:“没有孩子的人,本宫用着放心!”


当然,在古代,有一些朝代,会允许一部分有权势的太监,娶妻。


他们会选择顺眼的宫女,结成对食,在深宫内院做个伴。


皇帝若是宽宏大度,对这种现象也会一笑置之。


以上,就是太监的身体优势。


除了这些身体优势外,太监们还具有碾压般的“智力优势”。



其二,太监拥有碾压般的“智力优势”。


在古代,女子受教育的概率,比男子要低很多。


宫女入宫,看的大多数是:家世清白、容貌清秀、能干活、懂规矩。


而太监则不一样。


他们毕竟是男人,入宫之前要经过文化选拔,入宫之后还要去接受宦官教育


皇帝大权在握,却也是孤家寡人,有些时候,他们更需要精神层面的交流


从概率上看,宫女在入宫前,基本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最多见见家里的尔虞我诈,再学学女工刺绣、看看《女德》《女诫》。


要让她们和皇帝产生精神共鸣,简直难于上青天。


但太监们不一样。


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卓有成就的太监。


他们的知识储备,并不比一般的才子弱。



举几个太监的事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 第一个人物是宋朝的太监刘承规。


他历经三朝,主持了宋朝诸多的文化事业,史书说他“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文士质访故实”。(取自《宋史·刘承规传》)


  • 第二个人物是太监黄怀信。


他创建了最早的船坞,还发明清淤的濬川杷、飞土梯、运土车、夷床、氵齿床。


“献修城飞土梯、运土车。诏将作监试验”(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造战车,一名为万全车。诏以小样进入。”(取自《玉海·治平万全车》)


在宋朝时期,太监里还出了很多有名的画家,比如童贯、刘瑗、梁揆、罗存、冯觐……


而最出名的太监,就是郑和了。


明朝时,郑和受命下西洋,彰显国威。



以上都是在史书上留下痕迹的宦官,他们都有着非凡的才华。


而能够青史留名的,毕竟是很少一部分人,推论到全体,肯定还有很多有才华的太监


只可惜,因为和史官们不对付,史官通常更倾向于抹黑宦官,而不是给他们写传记。


正如李约瑟所说:


“(中国)历史大都是由宦官的对头们写的,结果,很多替国家工作得很好的宦官都完全没有被载入史册因此,对于史官们记述宦官活动时惯用的阴暗笔调,应采取有所保留的态度。”


与之对比的是,翻阅史书,基本上很难发现有才华的宫女。


在皇帝的后宫,稍微有见识一点、有文化一点的妃子,都会被皇帝疯狂宠爱。


你看,顺治那么喜欢董鄂妃,就是因为她懂一点点汉文化。



其三,重用太监,可以避免皇帝沉迷女色


为了传宗接代、彰显权威,皇帝本身就有三宫六院,佳丽三千,还有定期的选妃安排。只要皇帝自己愿意,他完全可以每天不重样地找妃子。


因此,对于皇帝而言,女人从来不是稀缺资源。


你看,汉武帝和卫子夫的爱情,世人皆知,可你是否知道,汉武帝后宫的美女数量,也是数一数二的呢?


《汉武故事》里记载道:“掖庭总籍,凡诸宫美女万有八千。建章、未央、长安三宫,皆辇道相属。幸使宦者、妇人分属,或以为仆射,大者领四五百,小者领一二百人。常被幸御者,辄住其籍,增其俸,秩比六百石。宫人既多,亟被幸者数年一再遇。挟妇人媚术者甚众。选三百人常从幸郡、囿,载之后车,车上同辇者十六人,充数恒使满,皆自然美丽,不假粉白黛绿。侍尚衣轩者亦如之。:


汉武帝自己也说过这样一句话:


“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


即可以三天不吃饭,不可以一天没女人。


在庞大的后妃体系下,宫女的存在,目的就很单纯了,就是让她们伺候人,干活,而不是为皇家开枝散叶。


选择太监伺候,可以避免皇帝“为色所迷”。



历史上,雍正那样兢兢业业,认真克制的皇帝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为色所迷”的乾隆


为了皇帝的身体着想,皇帝身边近身伺候的人,最好是太监,而不是宫女。


当然了,皇宫里的一切都是皇帝的,包括宫女


在这种情况下,太监多一点,宫女就能少一点,就可以优中选优,把好质量关,宁缺毋滥。


在清朝,参加选秀的女子,家世必须非常清白且显赫,95%的人都达不到标准。


“将京城八旗满洲、蒙古护军、领催以上、汉军文职笔帖式以上、武职骁骑校以上之女,外省文职知府以上、武职参将以上之女,查明送部备选。”(取自《大清会典·户部》)


试想一下,如果皇宫里全是宫女伺候皇帝,宫女需求量会增加好几倍。


到时候,为了满足数量,肯定要多招人,而人一旦要招很多,必然要降低标准,到时候,万一有“滥竽充数”的人,侥幸混入其中,一个意外,就会影响皇家血脉质量。



其四,减少麻烦,得一个消停的后院。


有句话说得好: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


这倒不是歧视女性,只是在古代皇宫,若是女子太多,一定会起很多纠纷。


毕竟,无论妃子还是宫女,她们的目标都只有一个,即皇帝。


  • 宫女勾搭皇帝,若是成功,就能一步登天,成为人上人;


  • 妃子勾搭皇帝,若是成功,就能成为宠妃,甚至问鼎皇后;


任何地方,只要有利益,就会有纠纷。


妃子会防着宫女钻空子,如果皇帝身边全是宫女,那么,这个位置就会有很多人来算计。


这种状况下,皇帝面临的诱惑就更大,基本上就无心政务了。


如果多遇上几个《甄嬛传》中的乌拉那拉氏,那乐子就大了,搞不好皇帝就绝嗣了。



在古代,前朝后宫是一体的,牵一发动全身。


但太监不一样。


太监不是完整的男人,他只能讨好皇帝,才能保住此生荣华富贵。


他也没有家族牵扯,没有子嗣后人,有头有脸的家族也不会把孩子送进宫当太监。


因此,选择太监近身伺候,可以少很多麻烦,少很多背后的算计。



另外,皇帝毕竟权势滔天,他若真的想要宫女,直接喊过来玩就行了。


据说,明朝的嘉靖皇帝,就一晚上找了十多个宫女,差点把自己命都玩没了


有句话说得好,成年人从来不做选择,向来都是全要。


太监这么好,掌控一切的帝王,肯定不会舍弃。


他若是想要宫女,顺便一起叫过来就可以了。


所以说,大家不要纠结这个问题了。


如果你穿越回古代当皇帝,你肯定也会让太监近身伺候你的。如果不幸穿越到了清朝,可能你连后宫都不想去,毕竟,有些宫女和妃子,实在长得不容恭维。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宫女   太监   皇帝   阉人   明朝   古代   嫔妃   皇权   宦官   宫中   清朝   皇宫   美貌   身边   功能   男人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