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结局,贾府为何被抄家,仅仅是靠山倒了吗?

我个人认为在封建社会,王府,候府,将门之家,都有一个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最坏的结果灭九族,有些造反的结局,有的被抄家,有的被发配,有的被削职为民等。贾府之所以被抄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最直接的原因,贾元春病逝,朝里无人给皇上说好话了。其次,贾家的为官之人的所做所为,不配皇上的恩情。薛蟠打死冯渊相公,就是在贾家和王家等的庇护下,有贾雨村葫芦僧判葫芦案,把有人命的案子,结果犯罪嫌疑人没有处罚,只是赔了一些钱,并且携家带口进了京城。这样的案子,能不在社会上引起议论吗?难道当时的社会就没有一个正直有良心的人?

其次,贾证两次推荐贾雨村做官,结果贾雨村贪脏枉法,给皇上不办人事,辜负了皇上的差事。再有贾珍在家里开赌场,欺男霸女,危害乡里,不配皇上的恩典和俸禄。还有王熙凤放高利贷,联合自己家和贾家的势力,做损人利己之事。贾赦在家里,娶小妾,逼死丫头性命,影响坏,传播广。贾琏,贾蓉仗着老辈子的功劳,欺男霸女,在外养外室,王熙凤逼死人命。王熙凤害死贾瑞,尤二姐。一桩桩事件积累起来,再加上能在皇上耳边吹耳旁风的娘娘驾崩,再加上贾家的政敌,贾家被抄家实际上是皇上留了情面的处罚。我的分析有不全面的地方,请评论区留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原因很复杂。

第一,靠山倒了。

我们就事论事来说,贾府在贾政、贾珍一代其实已经没什么势力了。

他们在皇宫内,主要依靠贾元春和皇帝的关系罩着。

在外面,主要依靠北静王等几个王爷,还有六公的势力罩着。

但元春死了以后,皇上的关系就没了。

而北静王他们和贾府也没有以往那种骨肉相连的至交,不可能违背皇命救他们,其实这些靠山也倒了。

第二,树敌太多。

贾府在外面嚣张了近百年,之前不提,单单贾珍、贾赦之流就树敌很多。

而且四大家族很多子弟在外肆无忌惮,到处惹祸。

比如薛蟠打死了人,贾宝玉勾引忠顺王的内宠,贾赦逼死石呆子,王熙凤仗势欺人,做了不少权钱交易,伤天害理的事情。

这些事情太多,随便找几起就可以搞死他们了。

只要政敌认为贾府已经没有靠山,随时可以搞他们。

第三,一群草包当家。

贾府这群当家也是醉了。

到了皇帝来抄家了,他们竟然一无所知,贾政还在家里宴会宾客。

其实,皇帝抄家绝对不是突然的冲动,肯定有个过程。

而且元春死了,很长时间没有给谥号,这也是反常的事情。

然而,本来贾府通过花钱买通了很多宫里的太监,消息是可以传出来的。

为什么却一无所知呢?

不愿意继续花钱了呗。

一语未了,人回:“夏太府打发了一个小内监来说话。”贾琏听了,忙皱眉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那小太监便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过一两日就送过来。”……小太监道:“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齐都送过来。”

看看,虽然太监们贪得无厌,一个夏太监就敲诈了1400两银子。但别的钱可以省,这种钱能省吗?

这个夏太监,可不是一般人,应该就是在元春加封贤德妃时来贾府报喜的六宫都太监夏守忠。

好了,王熙凤虽然借了银子,带在夏太监面前演了一处难看的戏。结果就是,夏太监不来借钱了,对不起,所有消息也不告诉你。最终不但1400两银子打了水漂,最关键的元春没给谥号,还有抄家的事情,夏太监也不告诉你。

这个夏太监是什么人?

可不是泛泛的角色。

大家看:早见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那夏守忠也不曾负诏捧敕,至檐前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面南而立,口内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也不及吃茶,便乘马去了。

看看,多么大的威风,还负责传达圣旨,肯定是皇帝的亲信太监了。

这种人,你不巴结,有的是人巴结。

区区1400两银子,贾家就算再缺钱,也不应该省这一笔。

所以说,王熙凤虽精明,毕竟头发长见识短,而贾琏也差不多。

其实原因还有很多,以上三点是主要的。




《红楼梦》中贾府被抄家,是几方面原因所致。

一、宁、荣两府不肖子孙作恶多端,造孽太盛,天怒人怨。

宁府贾珍贾蓉父子荒淫无耻。为了达到能与尤二姐不断鬼混的目的,贾蓉设计让贾琏偷娶尤二姐并安置在府外,最终使尤二姐被王熙凤逼死,一尸两命。

贾赦身为世袭一等将军之职,交通外官,仗势凌人。石呆子的几十把家传扇子,被贾雨村以‘’拖欠官银‘’的欲加之罪下狱,把扇子抄了来,送给贾赦。

王熙凤极度贪婪,靠着迟发公费月例放高利贷手段,疯狂累积金银。‘’弄权铁槛寺‘’一回,为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女儿与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贾琏偷娶尤二姐,王熙凤以狡诈、恶毒的方法逼得尤二姐自尽。

二、元春失势,‘’树倒猢狲散‘’。

元春被封妃,对贾府来说,无疑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富贵已极。‘’正如元春的元宵节灯谜‘’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元春的宫中日子,并未如外头人家想的那样风光无限。她的省亲全过程,亲人见面和分别都是在悲悲戚戚的泪水中度过。一声‘’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包含无限酸苦。因为,她到底也只是皇帝的玩物,只是皇帝泄欲的工具而已,是政治牺牲品。在皇帝众多玩物中,她的失宠、失势,是肯定的。从太监到贾府要挟威逼落井下石的一系列行径,大家可以感受到元春在宫中的残酷日子‘’终无意趣‘’。也可以知道,元妃倒下,百年望族‘’赫赫扬扬‘’的贾府离‘’树倒猢狲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日子就不远了。

所以,贾府被抄,是必然的。这也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正如秦可卿所说的‘’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同时,‘’多行不义必自毙‘’,‘’物极必反‘’。

曹雪芹通过贾府被抄,再一次向人们叙述了这些真理。

曹雪芹《红楼梦》小说中贾府被抄,现实中是有历史依据的。1983年《历史档案》公布了一件雍正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刑部致内务府移会(官府之间互相行文)写道:

查曹頫因骚扰驿站获罪,现今枷号。曹頫之京城家产人口及江省家产人口……

喜欢经典《红楼梦》,关注@老林文学社





什么靠山倒了,是自己内里已经腐烂不堪,贾家的抄家看似是因为贾元春的倒台而连根拔起,实则是自身占去了主要的原因,若不是自掘坟墓,又怎会落得个“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惨局。


抄家是连一个家族的根基都给捣鼓毁了,而靠山仅仅起到的是一个支撑作用,贾元春给贾家带来的是荣耀,是政治资本,她的倒台对于贾府来说,确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也绝不会把贾府逼到被抄家的地步,那么贾府又是因何而抄家呢?

元春贾府的政治资本

一、子孙后代不争气,一代不如一代

贾府在《红楼梦》的开始是个什么地方呢?作者在开篇就给了明示,它是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这么一个地方说得是让人心驰神往啊!宝玉就是在青埂峰下受到一僧一道的蛊惑,想来这人间体验一番。


贾府从荣国公贾源,宁国公贾演开始发家,光宗耀祖,两兄弟皆被康熙皇帝封为国公,康熙还给了他们一个可保百年基业的承诺:“只要有大清在,爱新觉罗必会保你贾家百年荣华”,这是给开了一张长期支票,不仅如此,皇帝还将一个肥得流油的官职赏给了贾演,那就是“江宁织造郎中”,给了这个职位,不只是给了钱,还给了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贾宝玉只在儿女情长

康熙为什么会对贾家的这两兄弟如此看重呢?这世上当然没有无缘无故的好,贾演曾同康熙出生入死,带过兵打过仗,共过患难,加上功勋赫赫,康熙自然倚重。两兄弟从此也开垦了一份了不起的家业。


贾府从此分为宁荣两支,荣国府是贾源——贾代善、贾母——贾赦、贾政;宁国府是贾演——贾代化——贾敷、贾敬,荣国府这边到贾代善应该还是不错的,从书中的蛛丝马迹看来,贾代善依然还是国公爷。

贾母坐阵荣国府

如果贾代善没有替朝廷立过什么功,从父亲到他这一代,爵位应该降级,要降到一等将军才合理,贾代善没降就证明在朝廷他和父亲一样,有过不朽的功勋,他是从父亲手中完美的接过了这个接力棒。


在宁国府这边呢,贾代化就已经不如贾代善了,父亲的国公爵位到他这一代就降为了一等将军,但他多少还是有些本事,他的官最高做到了“京都节度使”,他父亲的官荫显然是照不了这么远,凭自己的本事吃饭还是没有问题的。

贾赦不务正业

但到了贾赦、贾政、贾敷、贾敬这一代整个贾府就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可以说是已经开始靠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吃饭,在这四位堂兄弟中,除了贾敬靠着自己的本事考取了进士之外,其他都是靠老祖宗的榆荫照着。


在这一代人中,出了一个优秀一点的最后还选择了出家,在宁国府这边,贾敬把祖宗基业全权交到了一个不务正业的贾珍手中,整个贾府内部的腐烂也是由贾珍开始。在荣国府这边虽有贾母坐阵,但贾赦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货,贾政又过于迂腐,没有太大的功名成就,也挑不起家族责任的重担。

贾珍与儿媳乱伦

再到贾琏、贾宝玉、贾珍手中,宁荣两府是一日不如一日,衰败迹象已显现,究其背后的原因就是贾府的子孙后代是一代不如代,祖宗的功勋是越吃越少,越吃越穷,总是入不敷出,钱少了又该怎么来端起这个若大的空架子,


那就需要用一些违法乱纪的方式去掳获一些财物来用做场面支撑,长此以往,人家不就抓住把柄参他们一本么。说到底就是因为这些子孙后代不争气,才让政治场上的敌人抓住了他们的小辫子,因此也落下了个被抄家的惨局。

贾家被抄

二、在政治立场上站错了队伍

贾家的政治资本是从顺治皇帝开始积攒,到康熙时期达到顶峰,到雍正时期衰落,最终被抄家。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啊!贾演和贾源是康熙最信任的大臣,但到了雍正可就未必了,虽然康熙曾经给了贾家百年荣华的承诺,但雍正认不认账这又是另外一回事!


在《红楼梦》中,贾家的荣华和富贵确实都是仰仗上一代皇帝,包括贾元春的封妃,封妃之后的省亲恩典,这都是太上皇和皇太后的旨意。贾家始终只认之前的旧主子,而对新皇帝的旨意却充耳不闻,贾家很明显只忠心于太上皇。

贾家站错队伍

在古代君臣父子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在朝廷上只有君臣没有父子,在《红楼梦》中,太上皇与新皇帝之间显然有着非常激烈的矛盾利益纠纷。太上皇吝啬放权,新皇帝当政刚好是大展宏图的好机会,而太上皇将权力紧握在手中,新皇帝是处处受阻。


于是在朝廷中也出现了两个党派,一派是以太上皇为首,一派是以新皇帝为首,而朝中大臣也是纷纷站队,一些大臣效忠新帝,另外一些则忠心于太上皇。贾家不用说,他是选择了后者。长江后浪推前浪,新势力必将战胜旧势力,贾府最终也因站错了队伍而落到了被抄家的下场。

贾家结局凄惨

三、封建社会下时代的必然性

在《红楼梦》中,是以一个家族的衰败在写一个时代的衰败,贾家可以说是一面折射的镜子,在这由盛转衰的背后,它所映射的是一个时代的由盛转衰。在《红楼梦》中,行至贾宝玉这一代,整个家族已经是腐朽没落,行将就木的情况。


王熙凤跟刘姥姥倒是说过一句大实话“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个穷官儿罢了,谁家有什么?不过是旧日的空架子”,她的这句话并不是在刘姥姥面前谦虚卖弄,而是道出了贾府的现状和实际经济情况。


可在这样的窘境之下,贾府的小年轻们依然过着奢侈无度的生活,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去建功立业来改变贾府陷入的困局和危机,只知道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撑着这个空架子,这样造成了吃干饭享清福的人一大堆。


从上到下生活奢靡,并且族人道德败坏,有点官爵的人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贾府的的奴才也就在贾府中上行下效兴风作浪。这样的家族又焉能不亡呢?就算皇帝不查抄,也会自取灭亡。所以贾家的被抄是封建社会下时代的一种必然性。

贾家生活奢靡

贾家的被抄,是时代的更迭,是封建社会的落没,贾家必亡,也代表着封建社会必亡,一个新的时代必将取代一个旧的时代,历史向前的车轮终将无法阻挡。所以贾家被抄自身占主因,靠山倒下仅仅只是受到了波及和影响,而另外隐藏在背后的一个最大的原因是时代发展的定数,这种定数成碾压式的开启了另外一扇门。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用来形容贾家从鼎盛到败落最合适不过。贾家为何被抄,为何从那诗礼簪缨世族,烟柳繁华地化作一“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都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贾府到了宝玉一辈,已经经历了四代了,都说一代创业,二代守成,三代便开始式微,贾府即便想极力挽留,也经不住形势所向,贾府开始远离政治中心了,比如贾赦不过是挂个虚名,实际上却没有实权,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宁府那边也是如焦大所言:“成日家偷狗戏鸡……”、至于宝玉这些年轻一辈,皆没有能看自己考取功名的人,贾府子孙上不能安邦定国,下不能修身齐家,必然要被形势所淘汰。



其次,贾府子孙仗势欺人,作恶多端。王熙凤仗着贾府的名头谋财害命、放高利贷、指使张华告贾琏,将官府玩弄于股掌之间。贾赦则因为几把扇子,整得石呆子家亡人丧,大有《一捧雪》里的剧情,所以元春省亲点了此戏时,脂批:《一捧雪》伏贾家之败。如此种种最后将成为贾府被清算的证据。

再次,贾府奢靡腐败,挥霍无度。

贾府虽如冷子兴所言:“外头看着没有倒,但内囊都翻出来了”,可是贾府仍无法改变原来的奢靡作风,贾母光大丫头就有八个,不算那些小的,贾宝玉房里八个丫头,其他姑娘每人几个丫头,王夫人尤觉得委屈了姑娘们。清虚观打礁,一路环佩叮当,车水马龙,乌压压都是贾府的人;过年过节给下人的打赏等等,那一样不需要巨大的财物支撑?连林姑娘都看出贾府如此入不敷出,必定后手不接,贾家不败,天理何在?



最后,贾府虽然式微,但却想用不当手段挽回权力,秦可卿其后声势浩大的葬礼,集合了大半个朝中权贵,大有给新皇帝施压之感,而后元春进宫多年才被封妃,王子腾平步青云,我想都是新皇帝欲擒故纵的饵子。当最后时机一到,便是元春死亡之时,贾府也将像元春的灯谜一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红楼梦   靠山   雍正   宝玉   太上皇   奢靡   封建社会   皇上   太监   银子   康熙   皇帝   结局   原因   政治   时代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