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夸赞宝钗“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四个女孩儿都是谁?

肯定是迎探惜三春加上黛玉呗,元春第一年纪相比大一些,称呼女孩不合适而且已经是皇上的贵妃,也不好随便拿贵妃和亲戚家女孩做比较,贾母是一个说话做事讲究礼数分寸感很适度的老太太 ,黛玉自小 在贾母身边长大,老太太早把黛玉当成自家女孩了。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贾母曾如此夸过宝钗:“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乍听之下,好像贾母夸宝钗简直把贾府四春都比下去了,可怜的黛玉在贾母那里已经没有一点位置了。但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贾母口中所说的“我们家四个女孩儿”,我们知道一定有迎探惜三春,那么第四个是指谁呢?是元春还是黛玉?一直存在争议,其实只要稍加分析,答案并不难猜。

一、元春已经是皇帝的妃子,不可能拿来比较

我们都知道,元春刚出场的时候已经入宫了,后来更是被加封贤德妃,且被特许回家省亲。在那个时代,讲究的是“天地君亲师”,元春虽然是贾府出去的女孩,但她已经今时不同往日,是贵妃了,见面就不能先论家中身份了,要先论国礼。

所以,元春省亲的时候连贾母都要跪下迎接,贾母如此守礼如此精明世故之人,怎么可能将元春跟家里的女孩子放在一处进行比较呢?她不仅不敢,也不会把这么做,因为元春已经既入了宫,成了妃子,就不是贾家的人了,她更不可能将元春跟宝钗这样“别人家的孩子”相提并论,否则就是“犯上”的罪过了。

所以,贾母说的我们家四个女孩,显然是迎探惜三春和黛玉,因为黛玉在她的心中,早已默认是自家人了。


二、贾母其实是非常喜欢黛玉的,所以把她当成自家人

贾母对黛玉的疼爱,贾府上下是人尽皆知的,所以凤姐在黛玉刚进府时,就不无奉承:“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也许王熙凤的这个玩笑,正是黛玉成为贾家自家人的暗示。

如果不是贾母正有此意,凤姐敢这么开玩笑吗?相比之下,凤姐是宝钗的亲表姐,按理说她应该和宝钗更亲近才对,可书中并没有看到凤姐和宝钗说笑的场面,反而凤姐经常拿黛玉开心。

其实凤姐除了有真心喜欢黛玉“真性情”的因素之外,剩下的就是为了、讨贾母欢喜了。另外,贾母对黛玉的关爱还体现在很多情节中:给黛玉零花钱;提醒王夫人黛玉屋子的窗纱不翠了;多次亲自探视黛玉……所以贾母夸赞宝钗,更多的是对客人家的孩子的一种客套话罢了。所以在夸赞宝钗的同时,暗示了黛玉才是自家的女孩儿。


三、贾母希望黛玉和宝玉可以结合

从黛玉刚进府,贾母就默许她和宝玉同起同坐,以及称呼他们是“小冤家”,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贾母是支持宝黛之间的爱情的。她又怎么会不清楚,自从薛家一住进贾府,甚至散播“金玉良缘”,害得她宝贝外孙女儿整天“风霜刀剑严相逼”?但她因为王夫人的缘故,才不好直说,甚至以礼相待薛姨妈母女。

清虚观打醮的时候贾母一边拒绝跟宝钗一样15岁女孩的婚事,一边说谁家穷给点银子就可以了,其实后者不就是在说黛玉吗?在公众场合里充满爱意地说过“只有两个玉儿可恶”,而对金玉良缘却从来不理会,其实无论是王夫人还是薛姨妈亦或宝钗,都是明白的。

所以,贾母口中的四个女孩,是迎春,探春,惜春和黛玉,这句话也透露了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她早把黛玉当成亲孙女一般看待,这句话是贾母说给薛姨妈听的,所以也隐约透露出贾母对钗黛的不同态度。她把黛玉看成自家孩子,而宝钗则永远是客人。

在贾母心里,黛玉早已经跟嫡亲的孙女没有区别,甚至对黛玉要好过三春,文中最初还说过“迎,探,惜三个孙女儿暂且靠后”,“饮食起居,一如宝玉”。简单的一句话,透露的是贾母对黛玉最细微的关怀和疼爱,对宝钗的客气和疏远。

作者:芙蓉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谢谢邀请!

夸人的话凤姐一出口就显出水平高,比如说她夸老太太头上的瘪窝,没那个瘪窝,拿什么盛这么大的福呢?但是,宝钗比起凤姐来,就逊色了许多。

这回夸人的话是宝钗先起的头,她来了一句:“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这话说出来,就特别不讨巧,一是以贾母的身份,她需要宝钗这样夸吗?一个孙辈的亲戚夸她有多少的份量呢?所以宝钗这对贾母的番夸完全没有意。另一方面,她打压了凤姐,属于贬一个扬一个,显然也不得凤姐开心。

贾母自然不需要宝钗夸,但是,贾母显然也不能不接宝钗的话,贾母就回答得很巧妙:“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年我象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

贾母这话有几重意思。第一重,很不谦虚地说,我当年年轻的时候确实是巧,比如今的凤哥儿巧。第二重,凤哥儿虽然赶不上当年的我,但是,凤哥儿比王夫人强多了。贾母说这话的时候,口气里透着的全是自豪感。

看着他们这样说话,宝玉不乐意了。宝玉认为论会说话的话,当数凤姐姐和林妹妹了。他是什么时候都不想冷落林妹妹。可是,贾母并没有接宝玉的话,而是接着说了这么一句话:“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的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贾母这话你如果认真去看,看了就会想笑,有点像小孩子赌咒发誓的味道。“不是我当面奉承”,“千真万真”,贾母什么时候如此说过话?她越是要强调的东西,越是在口气里透着生分和客气。至于你当不当真,那是你的事。在座的各位大概也听得有些不对头,连一向木讷的王夫人都跟着表白,帮着解释:“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她越是这么说,越是让人觉得假。而且老太太背地里跟她说,而不是跟她们说,就显得更加无处佐证。

那么老太太说的“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究竟是哪四个呢?迎探惜肯定是没有问题,剩下一个到底是元春还是黛玉?贾母说这话的时候,元春早就贵为皇妃,一方面她不再是“女孩儿”,另一方面,她也不再是“我们家的”,以元妃的身份,贾母不能把元妃称作“我们家女孩儿”,所以,另外一位,毫无疑问是黛玉。这也从侧面证明贾母一直疼惜黛玉,早就将她视为自家人。

刘心武先生在解读《红楼梦》的时候,把“我们家四个女孩儿”认为是包含元春,并且认为这是贾母嘲讽宝钗,因为元春都已贵为皇妃了,怎么可能不如宝钗呢?但我认为说的“我们家四个女孩儿”不包括元春,却同样表达了贾母对宝钗只是口头上的客套,实质上并不认同。就像我妈口中永远说别人家的孩子好一样。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感谢邀请。

应该是排除了大姐贾元春。

迎春,探春,惜春,还有女儿的女儿黛玉。

对于贾母史太君来说,尊贵如公主般的独生女儿贾敏远嫁姑苏品貌出众的探花郎林如海,因路途遥远而疏于往来,后英年早逝。

贾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是可想而知。她把外孙女接来身边亲自抚养,看见外孙女就象看见自己的女儿一样,也是在寄托慈母对女儿的思念。

对于黛玉这份特别的感情,让晚年痛失女儿的贾母在心底忘了这是林家姑娘不是贾家姑娘。

早期初到贾府的小黛玉被贾母宠溺到和自家爱孙没有男女之嫌,同吃同睡。两熊孩子放一块统一好管理的意思。

通观全书,贾母是不会有心促成宝黛的木石之缘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爱孙宝玉混世魔王,外孙女黛玉率性而为。两个人结婚后,诗酒茶乐的日子可以过,面对人生的变故,柴米油盐,人情世情怎么办!

所以后来书里风姐说金玉良缘的时候,贾母和王夫人极力赞成。后来王夫人偷偷把从袭人那里听到的关于宝黛多年的秘密告诉贾母,贾母还自责自己不该从小放任宝黛两个亲密无间。

但是贾母不会想到,无论你怎么样呵护宝贝外孙女,给她吃人参养荣丸,穿最好的衣服,住最好的房子。希望她健康快乐。其实都不用,她最想要的是表哥贾宝玉,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贾母如果爱对了,行使你大家长的权威,把宝玉许给她,遂了她的意 宽了她的心,从此以后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多愁多病,就会变成多喜无病了。




自然是指迎春、探春、惜春和林黛玉,因为黛玉长住贾府,在老太太的认知和待遇上,已同三春,甚至是高于三春。

没有人会认为是元春,因为:

1女子出嫁从夫,理论上已不是贾家人,而是皇室之人,看贵妃归省时,贾政的奏对就知道。

2已经是妇人,不再是女儿。

3借贾母个胆子,她也不敢说皇室的贵妃不如一个商贾之女,何况是她亲自教养的,当然更不愿意说,这是她最大的荣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女孩儿   哥儿   宝玉   丫头   红楼梦   外孙女   自家人   贵妃   姨妈   孙女   老太太   这话   凤姐   女儿   孩子   女孩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