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路边捡到睡觉的懒汉常遇春,竟然帮他夺得了天下,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中国人是无神论者,但是历史总是有那么多巧合,刘备与猪葛亮,唐王李世民出世遇到秦琼,正能量的人民的卫士总啊在少数,但人不少,朱元璋没刘伯温很难成大事,刘伯温等一批人为朱总网络了很多人啊。常遇春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尔以。




有一天,朱元璋带领红巾军队伍经过和州(今安徽和县)时,途中发现路边躺着一个身材高大的壮汉,老朱心想,这肯定是个乞丐,没讨到吃的饿昏在路边了。

讲真这种场景并不鲜见,元末明初战乱频仍,放眼望去“赤地千里,饿殍遍地”。

老朱小时候也讨过饭,自己也曾饿昏在别人门前。有一次,如果不是王大娘用“珍珠翡翠白玉汤”把他救活,自己早就饿死了。



<朱元璋乞讨>

老朱此时动了恻隐之心,于是跳下马走上前推了壮汉一把。意思是让他醒醒起来吃点东西。

这汉子一下子惊醒了,揉了揉惺忪的双眼,嘴里嘟囔着:“哪个龟儿子搅了老子娶媳妇的美梦,看我不把他撕碎”。汉子睡的太沉了,军队的嘈杂声竟然没有惊动他。

老朱皱了一下眉,提鼻子一闻,不对啊?这乞丐咋还喝酒了?再仔细一看,汉子穿的也不算破烂,老朱心中疑惑不解。

汉子一一骨碌爬了起来,质问老朱道:“你是干什么的,为何搅我睡觉?”老朱放心了,心想,这家伙声音洪亮,肯定不会饿死。

“我是红巾军元帅朱元璋,恰好路过此地,打扰好汉美梦了,既然没事,你还接着睡吧”。老朱站起身要走。




<朱元璋>

刚直起腰来,这汉子“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激动地说道:“常遇春等候多时,愿投将军帐下,唯牵马坠蹬效力左右”。

以上是朱元璋和常遇春在路上相遇时的情景。

常遇春是大明第一功勋,明朝建立后,被朱元璋封为开平王,人称“常十万”。

常遇春好像是上天赐给老朱的得力干将。为什么这样说呢?

老常比老朱小两岁,但二人小的时候没有任何交集,他不像徐达那样是老朱的发小。

老常从小孔武有力,并且善骑射,他不想平庸过一辈子,在20岁时投奔了怀远、定远一带的绿林大盗刘聚,在他手下做了一个强盗头目。



<朱元璋和常遇春>

虽然做土匪不缺吃穿,但这不是老常追求的目标,他原本认为刘聚是侠盗,是劫富济贫的好汉,所以才投奔了他。

谁知现实很打脸,刘聚及手下经常祸害百姓,口碑极差,相反朱元璋带领的红巾军秋毫无犯,百姓夹道欢迎。老常很苦恼,刘聚不是他心目中的偶像。

到后来刘聚也率领手下加入了反元行列,但他的土匪性格依然没变,常遇春于是萌生了离开刘聚的想法。

就在常遇春寻找朱元璋的途中,由于心情烦躁,中午喝了点小酒,走着走着酒意上来了,于是在路边睡着了,这才无巧不巧遇到了老朱。

亲们想想看,这不是上天安排又是什么呢?

话接前言,常遇春听说眼前的人就是朱元璋,于是急忙跪下,并表示要投奔他。同时做了自我介绍,老朱这才知道他是刘聚的手下。



<常遇春>

此时老朱多了一个心眼,刘聚和自己都是起义军领袖,莫非刘聚亏待了老常或者二人闹掰了?如果是这样,我此时接纳他,刘聚肯定对自己有意见。

想到此,老朱拿起笔来,为老常开了100两银子的一张支票,递给他说:“去军务处支100两银子回去吧,好好跟着刘聚干去吧!”

常遇春仿佛让人羞辱了一般,大声说道:“我老常不是来让你施舍的,假如我跟着刘聚干,打家劫舍比这100两银子多的多,我不是因为愁吃愁喝才投奔你的,我想跟着你干点大事!”

听了老常一番表白,老朱心中暗乐:“我正要渡江和陈友谅死磕,正需要这样的忠勇将领”。

但老朱并没表现出急不可耐的样子,这时他想到了诸葛亮的“请将不如激将”的办法。于是故意激道:“能相从渡江乎?取太平之后,归我未晚也。”



<常遇春>

常遇春急忙再次跪倒在地回道:“常遇春愿意跟随元帅渡江,元帅指到哪,我老常打到哪!渡江之日,愿为先锋”。老朱大喜。

随口问道:“到时将军带多少人马呢”?

“十万之众,横行天下”。常遇春自信说道。

好一个“常十万”,本帅现在就准许,哈哈……,二人开心笑了起来,最后老常成了朱元璋的开国功勋。

文/秉烛读春秋




常遇春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传闻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青少年的时候,因为不甘心像父辈一样世代务农,老死田间,于是四处寻访名师,学习武艺。

常遇春加入土匪团伙为求生计

常遇春学艺有成有正逢元朝末年,民不聊生。随着各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中原大地也出现了许多的反抗元朝的起义军,同时也滋生出了许多的山贼流寇。

常遇春的家乡安徽凤阳也是如此,当时在怀远定远县最大的土匪头子就是当时的刘聚。武艺有成的常遇春自然不甘心被官府和流寇欺压,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加入了刘聚的团伙,当了绿林好汉。凭借着常遇春的武艺,在绿林里自然也是混得风生水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活。但是就这么过了一段时间,常遇春当土匪的激情显然已经消散了,喝酒吃肉也没了什么兴趣。因为他感觉,这些人每天就知道打劫醉生梦死,一点对未来的打算也没有,于是他下定决心,脱离盗群,另谋生路。

梦中得高人指点遇主君

常遇春在离开刘聚之后,走在半路上突然感觉有些困了。干脆就躺在田间地头上睡了一觉,睡着正香呢,突然他做了一个梦。梦中常遇春听到有人在叫他,给他说话:“快起来,快起来,你的主君到了”。常遇春猛然惊醒,果然发现刚好有一对人马从他面前走过,正是朱元璋的队伍。常遇春当土匪的时候也曾听说过朱元璋,并且今日一见看朱元璋威武不凡,十分豪气,就希望加入朱元璋的队伍。当时朱元璋也正在招兵,看常遇春一个莽汉子长得也是五大三粗,于是就接收了常遇春。

在《明史·常遇春传》中有云:

(常遇春)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曰:“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时至正十五年四月也。

常遇春勇冠三军,朱元璋刮目相看

面对刚刚加入队伍的常遇春,朱元璋虽然留下了他但是却对他十分不屑,因为朱元璋觉得常遇春只是因为挨了饿,想到军中找饭吃而已。这点在《明史纪事本末》中也有过记载:

适太祖骑从至,即乞归附,请为先锋。太祖曰:“尔饥故来归耳,且有故主在,吾安得夺之!”遇春顿首泣曰:“刘聚盗耳,无能为也。傥得效力于智者,虽死犹生。”太祖曰:“能相从渡江乎?取太平后,臣我未晚也。”

而且常遇春上来就想做先锋官。所谓的先锋官就是大部队侦查道路和敌情的先锋部队的首脑、负责人,类似于现在侦察部队的负责人。这朱元璋哪能同意啊,要知道先锋官就是一支部队的眼睛,十分重要。一个刚刚加入队伍,还不知根知底的人怎么能为此重任?朱元璋本意只是想让他当个小兵小卒来着。

让朱元璋刮目相看的是,在攻打衢州的时候,常遇春主动请战,亲自上阵,身先士卒。并且只用了三天的时间,从水陆两路攻打,就攻下衢州城。也正是因为此战,朱元璋对常遇春的态度大为改观,并感慨道:吾得一勇矣!

随后,常遇春在九华山之战,鄱阳湖之战等都取得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朱元璋称帝后,常遇春又一路向北,攻城略地,直捣元朝大都。至此,元朝彻底结束了它的统治,朱元璋建立大明朝。

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8月9日),常遇春在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病逝,年仅40岁。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后朱元璋追封常遇春为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曰忠武。配享太庙。并且赋诗纪念:

“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

结束语:老年后的朱元璋不知有没有想到,当年在田垄上的莽汉子竟然帮助他成就了这样一番事业。当初那个他看不上的常遇春也成了一名稀世名将,名垂千古!


部分资料来源:《明史·常遇春传》、《明史纪事本末》




可能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是主动找到朱元璋,毛遂自荐的。这么说呢,并没错,常遇春的确是自荐的。可是,在常遇春自荐遇到朱元璋之前,的确发生了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就是因为这件事,说成是朱元璋在田间捡到了睡觉的懒汉常遇春,也没错。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件事是记录在《明史·常遇春传》和《明太祖实录》中的,事情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常遇春家乡怀远,即现在的安徽怀远,虽然紧挨着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但是最初两人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交集。

元末天下大乱之时,常遇春凭借自己身体魁梧,勇力超人,而且手臂长,善射的本领,加入了当时以刘聚为首的一伙起义军,得到了刘聚的重用。可是,常遇春跟着刘聚干了三年,发现刘聚胸无大志,且才能有限,感觉这样下去实在是没什么前途,就天天想着要跳槽。

常遇春有了想法,就开始四处打探,看看哪家起义公司比较值得跳槽。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就打听到了朱元璋。很多人都说,朱元璋是位贤明,有远见的起义军领袖,而且正在四处募集人才。常遇春也不含糊,立刻带着几个随从,起身投奔朱元璋而去。

这一天,常遇春途中走累了,就和同伴一起躺在田间休息。常遇春躺在那,迷迷糊糊的睡着了。睡梦中,常遇春看见一位身披铠甲,手持盾牌,浑身发着金光的神人,一直呼唤他:“起起,主君来。”常遇春一惊,醒了过来。

恰好,朱元璋从田间小路经过,看到了突然从梦中惊醒的常遇春,而常遇春也看到了朱元璋一行人。常遇春赶快迎上去,互相通报了姓名,然后说了自己的来由,以及刚才所做的梦。朱元璋听完,哈哈大笑,收下了常遇春。

常遇春投奔朱元璋之后,参加了采石之战。当时,元军列阵牛渚矶,朱元璋的战船离岸三丈余,无人能攻上岸。只见常遇春飞舟而至,挥戈直冲。元军竟然抓住了常遇春的戈,而常遇春借力一跃,跳上了牛渚矶,大吼着冲入元军。朱元璋的军队随后登岸,大胜。常遇春从此成了朱元璋钦点的总管府先锋,进总管都督,在武将中的地位仅次于徐达。

从此,常遇春多和徐达配合,徐达为主将,常遇春为副将,四处征战,并晋升为大元帅之职,先后灭了陈友谅、张士诚和北方的元军残部,功勋卓著。特别是在歼灭了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中,常遇春奋勇救主,立下大功。

当时,陈友谅围攻洪都,常遇春随朱元璋前往救援,途中遭遇陈友谅大军。陈友谅军的最大优势就是船大且坚固,而且处于上流,进攻非常凶悍。陈友谅的先锋张定边率战船,直冲朱元璋的指挥船。朱元璋也是倒霉,逃跑时船竟然搁浅了,眼看着张定边就要越船击杀朱元璋了。危机关头,只见常遇春手挽强弓,一箭而出,正中张定边。张定边负伤而退,这才解了朱元璋的危机。

常遇春作战勇猛,战功卓著,且忠心耿耿,护驾有功,再加上朱元璋“捡到”常遇春时,听常遇春所讲的那个梦,这一切都让朱元璋非常信任常遇春,对常遇春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朱元璋甚至亲自指婚,让太子朱标迎娶了常遇春的长女为太子妃。

可惜的是,常遇春在洪武二年,北伐攻占元上都之后的返回途中,因病暴卒,年仅四十岁。朱元璋闻讯,悲痛欲绝,随口而出:“泪洒乾坤草木湿”。随后,太祖下旨,常遇春陪葬孝陵,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位列功臣庙第二位。

常说,梦想成真。常遇春在刘聚手下,怀才不遇,无处施展,而被朱元璋“捡到”后,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能,帮太祖夺得了天下。常遇春成了大明朝的开国功勋,被世人所传颂的名将,留名青史,他在田间的一场梦,确实没白做。

也许,我们也该在忙碌中,适时放松心情,睡上一个懒觉,做一场春秋大梦,说不定,真就找到了方向,我们也成功了。




常遇春号称“常十万”!他之前是个强盗!他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无穷,朱元璋称:“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常遇春武艺高超,精于骑射,各种兵器样样精通。早年,常遇春跟随大盗刘聚拦路抢掠,入宅为盗!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日:“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明史》

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常遇春随刘聚在和州抢掠时,朱元璋率大军攻打和州(今安徽省和县)。

常遇春早就听说朱元璋仗义豪侠,是个做大事的人,而刘聚仅仅是个盗匪,因此想去投奔他。

这一天,常遇春一身庄稼汉的打扮,途中在田间睡觉,他突然梦见有神祇身披盔甲、手持盾牌,对他呼喝:

“起!起!主君来!”

常遇春惊醒,一眼看到朱元璋经过,他赶紧上前迎拜,请求参加朱元璋的队伍,并且请求让自己担任前锋。

朱元璋说:“你只不过是因为没饭吃,想到我这儿混口饭吃,我怎么能将你留下呢?”

常遇春坚决请求:“把我收下吧!”

朱元璋说道:“等到我大军渡江之后,看情况,你再来为我效力吧!”

常遇春说:

“将军指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

后来,在常遇春的反复请求下,朱元璋见他身材魁梧健壮,就把他留了下来。

之后,常遇春在战斗中成长,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洪武二年,常遇春率军攻占元上都,元顺帝逃奔和林。

常遇春大胜而归,行至柳河川(今河北赤城县龙关镇西),突然因“卸甲风”病暴卒,年仅四十。

所谓“卸甲风”,顾名思义,就是古代大将打仗之后,浑身发热,汗流浃背,回到帐中,立即卸去盔甲,贪凉吹风,非常类似于现在的“空调病”!

常遇春常年征战,经常忽冷忽热、饱一顿饿一顿,长期以来,形成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突然“中风”,或者说是严重的“脑卒中”,暴毙。

当年,魏王豹与韩信征战,回到帐中,也是因“卸甲风”而突然阵亡。

五代时名将李存孝,有四象不过之勇,一日力战五侯28将,诛杀15人。打完仗后浑身大汗淋漓,回到大帐,卸去盔甲,又连饮三杯冷酒,于是忽然倒地,口吐鲜血,不省人事,中了“卸甲风”!

李存孝这个病,尚属于早期症状,并不致命,后来他被人所激,大怒之下,浑身是汗,遍体生津,卸甲风竟然好了。遂披甲上马,大喝一声,将“白马银枪”高思继生擒。

朱元璋听闻,写诗痛悼:“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

后被追封开平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子太保、中书右丞相,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常遇春的父亲名字叫“常六六”,母亲高氏。妻子蓝氏,妻弟为大将蓝玉。

常遇春共有三子三女,三子为:常茂、常升、常森。长女为太子朱标的正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勇力   奇伟   定边   怀远   开平   明朝   起义军   明史   懒汉   先锋   元朝   太祖   田间   土匪   汉子   途中   路边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