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吴三桂不投降清朝,清朝还能入主中原,统一天下吗?

呵呵!大势所趋,他不开门投降也只是时间问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吴三桂是否投降,无法改变明末的局势。

原因如下:

第一,吴三桂的实力不足以对抗满清。

吴三桂自己有3万多部队,加上高第的1万多人,总兵力四五万人。

而大家都知道,一片石战役的清军有所保留,也拿出了8万大军。

当时清军总兵力有十多万人,大部分是战斗多年的部队,战斗力很强。

其实早在洪承畴的松锦大战毁灭性战败,辽东局势已经无法控制,满清或早或迟都会攻入关内。

当时依靠吴三桂的四五万人不但挡不住,甚至挡不到。因为吴三桂只是驻守山海关,而长城一线的隘口很多,清军可以从西边很多地方突破,绕过吴三桂的防区。

清军之所以在松锦大战后,没有发动战略进攻,主要是判断明朝政权已经维持不了多久。满清准备等待大明政权彻底崩溃以后,再趁乱进攻,从而以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利益。

吴三桂不投降,在明朝政府已经垮台的情况下,他根本独木难支,绝对不是满清十多万大军的对手,迟早也是被击败甚至消灭。



第二,吴三桂缺乏维持军队的经济实力。

吴三桂养活这5万人马,需要的军费是庞大的,主要依靠朝廷拨款,以及士兵通过屯田的方式,开垦种植土地。

崇祯对于山海关的明军,是非常重视的。

在崇祯自杀之前的1644年,他仍然从从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征粮发往边镇以确保粮食充足。《悫书》记载:“近复有漕带、辽练等米,除各省直带运外,复以北直、山东、河南召买米豆可百万石以给。

再加上当地还有几十万汉人老百姓种地,提供军粮补给,山海关的局势才勉强能够维持。

但是,崇祯自杀之前,朝廷已经无法维持军饷供应,国库早已空空如也,山海关官兵欠饷时间太久。明代都是募兵,士兵打仗一个重要目的是赚钱养家。现在自己拼了性命去打仗,却无法获得军饷养活家人,哪里还有什么士气了?

所以,崇祯自杀以后,大明政府的供应就停止了,山海关这5万军队怎么生存下去都是严重问题。

清军其实也不用打,就在山海关外对峙个一年半载,吴三桂就要垮台。



第三,吴三桂投靠李自成会怎么样?

恐怕不会怎么样。

大家注意,吴三桂其实只要同李自成联手,还是有很强的实力的。

吴三桂有5万军队,其中5000是精锐的骑兵,战斗力很强。

而李自成的大顺军高达百万以上,其中精锐作战部队至少也有10多万人。

据《豫变纪略》载其兵力“步贼约十万,马贼三万,每一贼有马三匹,胁从之徒近百万”。

但是,李自成此人缺乏战略眼光,手下谋士档次也不高。

李自成最大问题是没有建立稳定的根据地,建立自己的地方政权,而是像黄巢一样四处流动抢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到了后期才知道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但已经迟了,毕竟地方政权不是几天就能建立起来的。

另外,李自成的军事部署也很垃圾。占领北京以后,他招降吴三桂失败后,立即派兵进攻。李自成虽然有百万大军,此次也出动了20万,然而其中绝大部分是运输部队,最终参战兵力竟然只有6万人,同吴三桂旗鼓相当。


而李自成野战主力也有20万左右,明知道这里距离满清控制区很近,应该尽量全军北上。

李自成随意分兵的结果是,自己6万人被吴三桂和清军共13万人夹击,惨败。

我们退一步说,按照李自成这种德性,就算吴三桂投降李又会怎么样?

李自成的6万加上吴三桂的5万,总兵力为11万,能够对付清军当时的8万人马?

肯定是挡不住的,更别说清军如果知道李、吴联手,肯定倾巢而出,出动十多万大军决战。

李自成和吴三桂联军,一样是挡不住。


自然,一场战役的胜负其实没什么。如果李自成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可以迅速恢复兵力,还有人力物力进行持久战,吴三桂同他联手,还是完全可以同满清对抗的,甚至长期将满清挡在关外。

但李自成又没有自己的根据地,他打仗只能打赢,不能打败。李自成就像梭哈的赌徒一样,完全是进行军事冒险,一旦战败就要全军崩溃。

这样一个傻蛋,试问吴三桂怎么能够和他联手?自取灭亡吗?

吴三桂本质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军阀,根本不知道民族大义是什么。

这种情况下,他投靠实力更强的满清,对他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其实,当时虽然天下大乱,如果农民军领袖是刘邦、李渊、赵匡胤、朱元璋等人,还是完全可以对付满清的,不至于让画画江山被满清彻底占领。

可惜,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说难听的就是“狗肉上不了酒席”,属于半吊子的军人和政客,根本无力控制大局。

尤其是李自成,只要他采用正确的战略,建立自己的稳定政权,笼络张献忠、吴三桂、南明等势力,分兵先将满清挡在关外,随后一口口吃掉关内的敌人,还是完全可以改朝换代的。

说起来,其实满清的实力并不足以占领中国这么大的地区,虽然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小冰河期),之所以成功也是因为李自成等人不入流而已。




就当时形势而言,满清已具备了一统天下的气势和部分条件,就是吴三桂不投降满清,满清入关统一天下,已成定势。


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就当时的天下形势而言,可分为四股势力: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陷北京后建立的大顺政权,以张献忠率领的农民军攻入四川成都后建立的大西政权,以南逃的明朝宗室、官员和江南明朝残余结合起来在江南一带建立的南明弘光政权,和以满族人为主盘据东北多年并早已建立的满清政权。而在这四股势力中,尤以满清势力为最强最稳。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说大顺政权。我们知道,李自成率农民军进入北京后,1644年四月大顺政权进入全盛时期,大顺疆域囊括整个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的大片疆土,统治区包括了现在的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全境以及湖北、江苏、安徽的部分地方。李自成虽然控制范围很大,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也承明制进行了政权建设,如建大顺政权,改元永昌,将明朝的六部改为六政府,实行科举选官制;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免粮,推行地方官制;在军事上实行中、前、后、左、右五营制,有严密的奖惩制和功爵制。但是李自成政权却很不完整稳固,很快就垮台了。其原因有四:首先李自成没有一统天下的打算。农民军攻占襄阳后,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攻克西安后,改西安为西京,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登基称帝,并追尊曾祖以下为皇帝,母吕氏为太后,策封高氏为皇后,陈氏为贵妃;在退出北京的前一天,李自成在紫禁城武英殿即皇帝位,行代明称帝仪式,立妻高氏为皇后,追尊七代祖妣为帝后。这接连的登基称帝,表现了李自成的不自信,而且呢,就在李自成连连攻城拔寨,兵临北京城下之际,仍给崇祯帝写信,要求崇祯帝封自己为陕甘的西北王,自己就帮助崇祯帝抚叛镇乱,北御满清,可惜竟遭崇祯帝的拒绝。从这些情况都可看出,李自成根本没有统一天下之志,只想独据一地拥兵自重称王,因此在他的脑子中,就根本没有推翻明朝后的一个通盘打算。常言道: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通盘的打算,就会考虑不周,遇到突发事件,就会仓促应对。其次,没有长远的固基保本之策。李自成农民起义,之所以被称为流寇,就在于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懂得建立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对占领地占领时拼死拼活,占领后像一阵风似的,弃之不惜。不能有效地对占领地加强管理经营,教化诱导,以致占领地对起义军作用不大。同时呢,为了争得农民的响应,大顺政权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推行三年“免征赋税”政策。随着军队的越来越壮大,粮草供给越来越多,但又不能向农民征税征粮,这庞大的军备供应,也只有向明朝旧官吏宗室地主们征讨了。本来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宗室官僚纷纷而降,以求自保,但拷掠制的实行,就无形中将这部分人推向了农民军的对立面。其三,统战工作不到位。对内,李岩是李自成集团中最有战略眼光的人,在李自成退出北京,一路败逃时,李岩提出自己分军去河南发展,以分散敌军追击的压力,但宰相牛金星一向妒忌李岩的才能,就以当时十八孩儿主神器的谶语撺掇李自成,致李自成怀疑李岩有野心,就把李岩杀掉,大失军心民心。同时因为有“三年免征赋税”政策,为了筹备军饷,李自成农民军只好通过没收明朝内帑、宗室、勋戚、太监的家产和对明朝官员实行追脏助饷的办法来解决。于是他们制定了拷掠法: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这个方法的实行,让很多已归服投降的明朝宗室、太监、官员苦不堪言,家破人亡,在无形中就增多了大顺军的对立面。本来吴三桂看崇祯帝已死,大明灭亡,是准备归服李自成的,而且李自成已经派人去山海关同吴三桂谈叛接管事宜,吴三桂也带着随从要到京面圣,但当走到半路,从京城吴三桂家中逃出的两个奴仆拦住了吴三桂,告诉他,父亲及家属被大顺军关押拷掠,硬逼交饷银二十万,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被刘宗敏霸占。吴三桂一听怒发冲冠,发誓要和大顺军斗到底。他又率军反回山海关,杀死大顺军派来的接防者。吴三桂又向关外的清军统帅多尔衮借兵,要求助他剿灭大顺军。对外,北面的满清也想和李自成谈判,但李自成坚决不谈,一直视满清为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状态;南面的南明,与李自成也有弑君之仇灭国之恨,不共戴天,自然也是刀剑相加;西南的张献忠也是时离时合,游魂不定,李自成占西安,建大顺,过关拔寨进北京,张献忠一直是拥戴李自成的,在李自成建国后又奉永昌年号,可当李自成兵败山海关、退出北京后,张献忠所领导的大西军不再尊奉大顺,攻克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更是与大顺军兵戎相见。因此李自成对内对外的统战工作都没有做好做到位,导致一败涂地。


再说南明小朝廷。明朝一向实行两京制,崇祯帝吊死煤山,北京易主后,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时淮河以南名义上仍属明朝。这时的南京就成为有实际内涵的另一个政治中心,成为原明朝官僚最集中的地方。在慌乱中,经过激烈的权力斗争,他们最终拥立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史称南明。南明当时名义上是明朝的正统,淮河以南都仍是明朝的官吏,可以说南明尚拥有江淮以南半壁江山,在淮安、扬州、庐州、泗州等四个地方设有重要军事防控区,史称江北四镇,分别有黄得功、刘良佐、高杰以及刘泽清等四将率军驻守;而且世镇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湖广巡抚何腾蛟、闽浙郑芝龙、方国安,兵力也很雄厚。但是,弘光政权没过一年就被清军消灭了。其原因很多,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南明内部不和,相互勾心斗角,各自拥兵自重,不听调配;而且江北四镇的兵将还趁火打劫,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在此国难危亡之际,毫无大局观念,面对强敌,因太子案,仍党争激烈,内斗不断,自伤元气;又不讲一点斗争艺术,分不清当前最大敌人是谁,坚持与大顺政权为敌的立场,当大顺军和清兵双双南下,对南京都形成威胁时,弘光政权把对付大顺军作为当务之急。在此情况下,等清军击溃李自成起义军缓过手后,就全力对付南明弘光政权,结果南明军不堪一击,投降的投降,败亡的败亡,众大臣献降南京,弘光帝被俘,不上一年的弘光政权就垮台了。


接着说满清政权。当年努尔哈赤靠十三副遗甲起事,逐渐占据辽东之地,建立后金。此后经过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将大明势力逼退至长城一线。经过多年的东征西讨,后金控制的区域不断扩大,皇太极继位后,改后金为满清,继续扩大满清疆域。到1644年,满清已控制了东北起库页岛,东临鄂霍茨克海,东南至朝鲜半岛,西北迄贝加尔湖,南至长城(辽西到宁远),西南到宣府镇(今河北张家口宣化区)、大同镇(今山西大同)边外,西达青海(今青海省),北跨外兴安岭的广大区域。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经营,满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特别是皇太极继位后,接受了明朝的先进管理制度,推进满清不断向封建化迈进,建立了以女真贵族为主体,包括汉、蒙古各族上层分子在内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他们完善大臣议政制和满州八旗军事管理制,相继还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人八旗,加强了对人口地域的控制,还制订了完整的法律制度,接受汉族文化,实行科举选人制。皇太极及其后继者们,非常注重满州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对外不断开疆拓土,先后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半岛,不断侵掠骚扰大明,不断让大明为收复辽东、防守边关增筹加码,导致其国库空虚、辽饷日益加重,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使大明内压外防,积重难返,元气大伤。同时,满清还使用剿抚并用的两手,凭强劲的军事实力,不断耀武大明,树立满清彪悍的战斗力;对归降的汉族官僚和知识分子采取优待政策,通过开科取士、任用汉官等一系列措施,给满清聚集了非常宝贵的政治资源,像归降的范文程、洪承畴、尚可喜、耿仲明、宁完我、祖大寿、李永芳等汉人汉将,都陆续成为满清政权的骨干力量,他们的建议得到了重视和采纳,为提高满清政权的政治成熟程度奠定了基础,避免了满清政权出现重大政治失误。满清具有很强的军事实力,据史料记载满洲八旗四万余人,蒙古八旗一万五千人,汉军八旗三万余人,汉族降将孔有德等联军二万余人,各旗包衣、外藩共计一万人左右,实际兵力约十二万人,对外号称二十万。而且训练有素久经战阵的满清军,有着完备的军律军制和军功奖励制,军纪严明,是十七世纪最具战斗力的军队;为了占领中原一统天下,满清内部也十分团结一致,虽然在权力交接时也出现过一些动荡,但过后一如既往还是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而且呢,为了达到入主中原的目的,满清还打出了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帜,极具迷惑性。


最后说大西政权。西南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1643年在武昌初建。1644年张献忠占领成都后称帝,正式建立政权,年号大西。大西政权辖有四川省大部。1646年,清军攻入四川,张献忠牺牲,大西政权灭亡,其余部由张献忠义子孙可望带领,一度联明抗清,后遭清军镇压。由于张献忠的大西军势力有限,在四川又实行了残暴统治,不得民心,与前三股势力相比,太过微小,更没有一统天下的可能了。


综上所述,四股势力,只有满清不仅拥有稳定的根据地,有充足的兵源财源,聚集了丰富的人才,还对内对外策略到位,既打又拉,军队战力又十分强劲,已具备了入主中原,统一天下的实力。作为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手下虽有精兵五万,但明朝一垮,他就没有了军事补给,独自是很难生存的。他夹在李自成和满清中间,只有投靠了一方,才能得以生存。如果吴三桂不投降满清,只有依靠李自成,但李自成不是成事之君,也许与吴三桂联合,能推迟满清入关,但时间一长,李自成内部弊端重重,财政困难,兵源枯竭,是难敌满清入关,一统天下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逆转。

明末到了崇桢坐皇帝,已是国运衰败,风雨漂摇。北有李自成的大顺,南有张献忠的大西。大厦将倾,无可救药。

因此既便没有吳三桂引清兵入关,历史也到了改朝换代了。




事实证明: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崇祯   山海关   辽东   大顺   大明   明朝   太极   宗室   中原   根据地   满清   清朝   北京   政权   势力   农民   地方   财经   天下   吴三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