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中,丁元英说:“言语道断,一说就错。”是什么意思?

注意这里说的是“道断”,关键也就是这个“道”字。旁的事“不断”,不但不断,语言还是为了延续事物的发展。

为什么“道断”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比如你见过大海,你的邻居没见过。你准备用嘴给他说明白“什么是大海”。这时就会发生一个大问题:你一张嘴就错。为什么呢?因为你见过的那个大海不是你用嘴能表述出来的。(不信你找个没见大海的人自己去试)。海且如此何况是“道”。这就是这句话“言语道断”的本意。(准备给你用嘴说“道”的人你别信,他没有道。这也是佛陀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为何?道不可说!)那怎么办呢?引导你自己去看、带你去看…总之:说不得[吃瓜群众]




五台山偶遇一位拜佛的神秘游客长得极像丁元英,他给我解释什么是言语道断,一说就错的真意,说的让我惭愧无地自容,愧称为修行人。

几年前我去五台山旅游,这是我第三次上五台山,其实看的地方都看过了,没有什么新意了,这次是陪别人去爬一次,所以没有什么心思,我让他自己进去那些寺庙观赏,我就在外面等他。

就在等他的时候,有一个西装革履,打扮的很精致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走到我坐的那里坐下,我一看这个人,气息和平静,面相很安宁,长得很像电视剧《天道》里的主角丁元英,我感觉,这人应该是个修行人。

于是我过去找他聊天。

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他是一个修行人,这次来五台山也是来陪人家拜佛的,他和我一样,也是让人家进去自由游览,他出来休息休息。

我说:好巧啊,难道你也不喜欢去庙里拜拜。

他说:我去拜了一圈,来都来了,自然要去拜一圈,不过哪里不能拜,哪都是仏嘛。

我一听,有点意思。于是问他:你说的哪里都是仏,是什么意思?

他说:我们喜欢专门到庙里大殿里拜仏,拜完出来马上就是另一副嘴脸。很多人走进去庙子,满脑子也都是财色声名恩怨情仇。

当然,放不下的时候,去一下,有可能就减弱了一点执着。为什么庙子里要敲钟啊,声声唤醒迷途人嘛!

其实,要是知道哪里不能修行,哪里不能拜仏,那进庙子就自在了。

人说心香一瓣,最为殊胜。为何?心里本无香火,你要让它燃烧一柱高香在内心,这是很难得的。一般人心里面不可能烧得起这样的香。

我说:怎么叫做在心里烧高香。

他说:真正对仏的崇敬,不在你手上买来的那个香火有多么牛,在你心里是不是对仏性有供养。这就是心香,心香是真香,心香是真供养。

我说:心香不是因为舍不得买真香吗?

他说:也有人是这样的,舍不得,所以说,我就用心香吧。真正发心香,全身心都宁静、都庄严,都感动。

我说:这一点我非常认同,那我想问,法的真谛,可不可以用言语说出来。

他说:你这问题问的非常好。我告诉你我的看法,那就是完全可以。


我说:《天道》中,丁元英说:“言语道断,一说就错。”啊。

他说: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好听的语句,研究都不研究,想都不想,拿起来就人云亦云。我问你,什么是言语道断,一说就错。

我说:这说的是仏法真谛,不能用语言描述,要自己亲自证悟,才能知道,否则语言一说,就是错的。

他说:道理是这样没有错,但是我再问你,《金刚经》和其他经书里,仏讲的话错了没有?

我一时半会出不了声音,我说:你这样一说,我真的回答不了了。他老人家说的话,怎么会错呢?

他说:他老人家说的话,不是言语吗?再问你,老子的《道德经》那句话错了?

我一时也无言以对。我说:那不可能错了。

他说:老子那本《道德经》,难道不是言语吗?

我说:请你解释。

他说:言语道断,是要看言语是什么状态下发出,如果你一味大脑思辨,逻辑哲思、你就是说的天花乱坠,也是道断的效果。如果你是智慧流露,插头通上电了,你的言语,就是道语。

佛陀和老子,所说言语,是智慧流淌出,怎么说,都不会道断,为何,因为他已经在恒定的道里头了。在大定中所言所行,皆是菩提。

但是,如果你用你颠倒的思维去妄解他们的话,那就道断了。

道不道断啊,你一思索,就断上加断。


道其实是不会断的!

道没有什么断不断,只是一般人所谓无明所障,没有显现出来道心,就算这个没有显现,无明,也都是道嘛,没有道哪有无明,还能障得住,这都是道的作用,比如言语,难道不是道的作用吗?

这里说的道断,是指人希冀用思维言语,用世智去解释道,想用知识型的逻辑思维去诠释道,结果一说,就落入了二元对立里头去了。可是道是无二的,是合一的,是空,是无,是不着任何一字一句的,所以说言语道断,一说就错。

关键是看谁说,看怎么说。

禅宗祖师们说:契茶去,也是言语,可是道并没有断。如果你当下领悟,道便合上了,你当下还在用思维思索他这句契茶去,那就立刻道断。

所以禅宗祖师们试学人机锋,都看他回答时,是在大脑思维世智反应里,还是在恒定的道心里,一试便知。

我说:那如此说来,这句话也不是绝对。

他说:当然不是绝对,我们学佛,其实不必非要拿这些术语来充门面,说的术语太多,可是自己又不理解,不是很懂,一说话就会满口仏气。

你真懂了,就不必说术语了。随便说什么都在道上。你没有懂,照着佛菩萨说的话说一万遍也没有在道上。可是,别人听你说的悟了,你的言语却又在道上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每一个因果都是相续的,你这句话可能是下一个事情的因,所以可能这句话不是道语,却可以产生道用,这就是因为,本来是道,本来圆满,一切都是因缘具足的。

所以你看,很多人,天天看仏书仏经背诵,天天在寺庙里拜,也没有什么收获感悟。有的人可能听见别人随意说几句,他悟了,你看六祖不是这样吗,听一个陌生人读诵金刚经,就领悟了。

你能说那几句经书朗诵地不在道上吗?

所以就算是高僧大德所说的言语,也都是针对当时的机缘说的,不能拿来死板套用,而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话语,可能你家人一句闲话,陌生人一句废话,你却有所领悟。这都是活学活用讲究机缘的东西,绝对不能死板。


学仏之人,当一边向大德们学习,一边向柴米油盐学习。

我们搞这一套,其实很幸福,因为大德们的说话言语,随处可以看到,可以听到,有各种形式给你学习,有视频有文字有讲课,各式各样。太方便了。

我们随时都能掌握一千几百个佛学词汇和术语,可是我们真的懂了吗?不一定,我们有没有在生活中去解悟这些话,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听了只觉得这话说的很美,很有文采,在别人面前说出来很有文化很有格调的感觉。

可是我们没有去生活中观察,我们没有去体会,为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我们的感情为何那么真实,我们为何恨别人为何爱别人为何梦幻不了,别人欠我一百块没有还为何我梦幻不了?我们生了病疼,为何梦幻不了?我们要去赚大钱搞大项目,为何梦幻不了?

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理解和感悟。我们有没有去做?

当我们觉得自己在学仏,在修行,可是我们看到的那些理论,那些名句,我们有没有停下来静下心来感悟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我说:你说的这些我都没有。惭愧。


他说:所以说,我们要学习大德们的高见,山顶高高站立,还要去海底深深行道。

如果你有心要修行,每一段人与人的关系,每一个你要做的事情,每一次你遇到别人的违逆和伤害、每一次你碰到的灾祸病痛、每一场风波,每一件你接受不了的变化,都是你修行的最好机遇。

你能否在这些东西里面行道,就是你能否解悟解脱的关键。

如果你一心只想在蒲团上获得解脱,只想在寺庙里皈依仏法、只想远离你所不想遇到的事情,那请问世界上还有没有这样的美事,有的话告诉我一声我也订个名额。报名成仏算了。

所以没有人是轻轻松松就参悟了的,佛陀本人自己也要历经千辛万苦,放下美妻幼子江山,经过各种诱惑和考验,以生死置之度外,才有那一丝机会睹明星而悟道。

真要学仏,必须直面挑战,要有大勇气,直面什么挑战?困难、苦难、没有钱、很穷、怎么办?透地过吗?人走孤独,透地过吗?办事不利,处处受阻,透地过吗?一病在床,无法医治,垂垂将死,透地过吗?

我说:你说的太远了,我现在没有空调一个夏天就活不了,还说那些。

他说:所以言语道断的最后一层意思,就是啊,道不是靠嘴皮子说的,是靠行和悟来的。




道,即规律。规律,有N层深度,但是再深的理解,都不是道。

如果用人言去讲道的时候,你就站在了自己的角度上去诉说。

而无论你怎么理解,怎会会说,终究都只是一种理解的角度,一种理解的层次,一旦言出就有了一个视角。

这个视角,就不是真正的道,而是你“说的道”。如果说说者即使明确告诉你了,这只是一个“指向或者借代”,但是毕竟限于说的人的理解与领悟,以及听的人的理解与视角。

终究不是那个道了。

这也许是老子那个:道,可道,非常道。

一说,就破了。

这也是当年禅宗中的那种道理。

六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事惹尘埃!

道,本来就不是一个可说的“物”,当然不说也就没有什么错(尘埃)。

然而,你视之为可以说的(一个可以描述的物时),你也就只能落于神秀的“时时勤拂拭”,那是一种自我觉察的提醒,然而,终究不是那个道。

真正的道,不可言,你只可自我领悟之后,“啊”一声之后自我醒悟,所有的诉说都让自己无从说起,而那听的人也终究因自己不能领悟,只会误解。

如有些人的回答一样,你所不能理解领悟,你凭借自己的理解判断去说“对,或者错”,这本来就是一种个人的解读,并不代表这个问题真实答案背后的那个本质。

我所说的,不也是一派胡言乱语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言语道断   无明   天道   道德经   心香   大德   禅宗   术语   视角   老子   言语   道理   正确   科学   财经   世界   丁元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