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为什么很少有人离婚?是害怕别人背后指指点点吗?

那时有女权吗?那时有多少女人上学?那时有多少女人经济独立能够养活自己?那时政治环境宽松吗?人们的思想自由吗?

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距离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没多少年,一些清朝出生的人还活着,更别说民国时候的人都还正值壮年,因此封建礼教思想还很强大,妇女“三从四德”的思想还根深固蒂,特别是在农村妇女“从一而终”的思想还很严重,人们死了男人后任凭守寡也不愿再改嫁。

六七十年代大部分妇女都是小学毕业,上过初中、高中的很少,还有许多农村妇女从小连学都没上过,在思想上和认识上都只停留在老百姓的传统习惯上,对妇女从一而终的思想十分认可,认为离婚是很丑的一件事,因此夫妻若是过不成,宁肯上吊自杀也不愿离婚。

那时候的男人也一样,认为离婚是一件很丑的事,媳妇不跟了、跑了说明自己没本事,或者降不住媳妇,离婚会很面子,所以男人也不愿离婚。

再加上政治环境十分不宽松,运动一个接着一个,人们根本没有自由而言。离婚是生活作风问题,夫妻两人无论谁出轨都要受到各方面的议论和遣责,严重者要开除公职,所以没人去冒这个险。




那年代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云是白的,人心是红的,。现时人心是花的,云是黑的,水是污的,天是混的,各种染,发黄了,发灰,纹身,。那时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离婚从社会,家庭都被耻笑,人的社会感,家庭感都比较高。




六七十年代的人,因为有政治因素和干扰,个人思想比较单纯,胆量小,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生活环境条件也不好,每个家庭中至少有四到六个子女,即便是感情不和,想要离婚难度会很大,感情不和的家庭也只有就凑合着过。




六,七十年代离婚率低,是由当时的政治环境决定的。在城市,如果男方提出离婚,不论他是领导干部或一般职工,都要被认为作风有问题,思想落后,提级提薪都要受到影响。所以除非万不得已,都会委屈求全,得过且过,很少提出离婚。在农村,多数人没有文化,特别是妇女,仍被禁锢于从一而终的观念之中。如果离婚,女方会被议为不贞,是很丢人的亊,如果想再嫁,会被人叫作二婚头,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家。所以在农村,离婚是很稀罕的亊。

现在离婚率高,有弊有利,并非全是坏亊,也是思想解放的一个过程。说明年轻人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当然,那些朝秦暮楚,把婚姻当儿戏,对家庭不负责任的行为应当被唾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离婚率低,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那时候生活水平低,有几年连吃饱肚子都很难,夫妻还有什么闲心闹矛盾,这就是所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

另一方面原因是,当时法院对离婚案件控制得比较严格。我记得一个亲属两口子,几乎天天闹矛盾,并且开始分居,后来两人闹到了法院。法院开始根本不给立案,后来只是做为一般民事案件予以调节。

最后拖到了近三年的时间,法院才判决离婚。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在与时俱进,法律也是这样,这里既没有贬低那时候法律的落后,也没有暗示现在法律的不适当的意思。

2022.8.12. 中午




图片选自头条平台免费图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人心   离婚率   宽松   媳妇   不和   落后   法院   害怕   妇女   夫妻   思想   政治   环境   家庭   法律   男人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