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晚景最凄凉?

我的邻居蔡婆婆今年89岁,一生养育四个孩子,两儿两女。其中大女儿,大儿子上世纪七十年代,都幸运地进城当了工人,跳出了农门,在城里安了家。小女儿上世纪八十年代,嫁了大款,不差钱,也住进了城里。

可如今,蔡婆婆年纪大了,晚年生活依然很凄凉。

蔡婆婆的老公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因病去世了,那时蔡婆婆的大女儿,大儿子都己成家。蔡婆婆一直跟小儿子在农村生活。年轻时,她主要帮小儿子带孩子,做饭,基本不用干农活,冬天也会去两个女儿家,在城里住一段时间,享受一下暖气,蔡婆婆的吃穿用度都比同龄的农村人好很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蔡婆婆曾跟上小女儿,和有钱的女婿,坐飞机去江南五省游玩。见过了大世面,蔡婆婆就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对象。说婆婆虽然男人走得早了点,但孩子们都出息,她这前半生真的享尽荣华福贵了。


可蔡婆婆过了七十岁,先是眼精不好,后来就是耳朵背了,听力不好。我们回老家,偶尔见到婆婆,大声喊她几声,她才应,她说她看不清,也听不见,一遍一遍问,你是谁啊!你是谁啊!但听她的小儿子和媳妇说,婆婆的眼精和耳朵没有那么严重,在人前是假装的。

后来蔡婆婆又摔过一次,胯骨骨折,住了一个多月医院,好转就回家了。可后来腿脚不是太灵便,脊椎也弯曲了很多,大多时候不出门,常卧床不起,天气好时,偶尔出来晒下太阳。近十年来婆婆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上个礼拜,娘带我去看了蔡婆婆,一进她家门,婆婆就喊,老天爷把她忘在人世间了,让她受苦,她活够了,不想活了。可听娘说,婆婆饭量还行,消化也好,没有什么大病。只是现在没有专人照顾,现在的婆婆成了家人的累赘。


听娘一一说完,我心里很难受,人老了真难啊,有的人年纪轻轻,说没就没了,生命很脆弱,而有的人,看似病弱,可过了一年又一年,越活越被别人嫌弃,老天就是这么不公平啊!


蔡婆婆现在活得凄凉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婆婆以前一直跟小儿子生活。小儿子现在有两个孙子,他们早已四世同堂了,本来应该尽享天伦之乐,可现在的人都忙啊!小儿子也60岁,跟他媳妇既要干地里的农活,还要带他们两个孙子,因为年轻人都要上班,大孙子在城市要上学,孩子需要接送,现在最难的是小儿俩口子,照顾老娘一辈子了,时间长了,真没有耐心了,更重更的他们还得帮他的儿子带两孩子,婆婆住农村,小儿就奔波在城里和农村之间,好在十里路程不算远,但长此以往,两边牵挂,实在是身心都累啊。

②有人说婆婆的大儿子不管吗?也管。以前婆婆也到大儿那里住一段时间,婆婆年轻时几乎没帮过大儿,也不经常去,和大儿媳妇关系不是很好,她也觉得住不惯,去的次数就更少了,倒是大儿子经常回来看老娘。现在大儿子俩口子随他们的孩子去北京带孙子。

③婆婆的大女儿也年近七十了,自己也自身难保,更别说照顾老娘了。大女婿官运不错,遗憾的是没等到退休就因病去世了。大女婿的去世对妻子影响特别大,没几年婆婆的大女儿就因脑梗住了一年多医院。命是保住了,可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说话不清楚,走路也不利索,开始还需保姆照顾,后来康复,能基本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没有儿女陪伴,楼都下不了,即使她有心牵挂老娘,可也无力照顾啊!

④婆婆的小女儿,如今也有60岁了。当年她找了有钱的老板,条件是好一些,可年龄比她大得多,几年前也去世了。她们有一个儿子,当年她们成天忙生意,疏于管教,孩子也不爱学习,后来掏钱是上了一个大学,可也没学下真本事。虽然现在已结婚生子,但也没有稳定工作,成天奔波讨生活,他们的孩子己上小学,主要由他奶奶接送。所以靠小女儿照顾老娘也有困难,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啊!小女儿也只能周末回去看看,尽尽孝心。


照顾婆婆的主要任务还得靠他小儿子一家,其实确切地说是小儿子,因为儿媳大多时候在城市带两个孙子,也走不开。他小儿子,本来脾气就不好,老娘又难说话,男人做饭不见得可口,洗衣也不一定干净,所以事情就格外多。娘说,她经常听到隔壁院子小儿子叨叨老娘两句,有时自然会在外人面前抱怨两句。不过想想也真难啊!

人说养儿防老,婆婆虽有四个孩子,可家家都不容易啊!人人都盼长寿,可婆婆常说她活着是累赘,老天爷把她忘到了人世间,听婆婆这样说,心里也不是滋味,想想看,谁的一生都如意的,婆婆前半生的确过得幸福,可晚年的生活也确实凄凉。




77岁的曹大妈育有四千金,个个条件优越,可她却住养老院无人理。小女儿:养了妈15年,她要抢我的房子给老二,让她找最爱的二女儿去吧。

益阳一家养老院里,曹大妈声泪俱下地控诉道,骗了我的钱,霸占我的房子,还说我虐待她,我从小养她到大,供她读了13年书,怎么可能虐待她。

曹大妈一共有四个女儿,至于口中的“她”是哪一个,老人并没有明说。

老人的要求并不高,她说自己养大几个孩子十分不易,现在到了需要她们回报的时候,每人每月只要给500块赡养费就行了。可就是这个简单的要求,女儿们没有一个响应。

曹大妈表示,自己之前一直住在小女儿家中,可一年前被她赶出来了,家中门锁也被换了,无奈之下只有住到养老院。

老人不明白一向孝顺的小女儿为何这样对待自己,在记者的陪同下,她以拿衣服和被子为由来到小女儿王芳家中对质。

隔着一道门,曹大妈不停地呼唤,里面的小女儿就是不应声。

僵持许久,得知记者的到来,小女儿终于打开了房门。她直言,自家情况很复杂,一时半会说不清,但她从没有赶过母亲,是她主动要去养老院。

听女儿这么说,曹大妈怒火中烧,直指她满口谎言,还说自己出了15万,她凭什么霸占房子。

争执中,曹大妈一直想进屋,小女儿就是不让她进,女婿还把她的衣服被子全部打包好递了出来。

小女儿的意思很明确,东西可以拿走,人无论如何都不能进,一旦让老妈进来了,后果不堪设想。

而她之所以这样说,皆是因为母亲过去的所作所为让她失望至极。

作为家长最小的女儿,王芳自小却活得如灰姑娘一般。成年后,她竭尽全力孝顺父母,可依旧得不到母亲的一丝欢心。

父亲去世下葬,母亲没有知会她,十几万的遗产,只分给了她1000元,为了抢自己的房子,母亲还去法院起诉她。

关于遗产,王芳并不在意,父母的钱爱给谁给谁,但父亲下葬这件事,让她实在寒透了心。

王芳知道,这一切都是老二的主意,她就是要将自己排除在外,好占尽父母的便宜。而母亲之所以去法院起诉,也是受她的怂恿。

曹大妈有底气去法院起诉,是因为手握一份购房合同,合同上写明她和老伴共同出资购买小女儿的房子。可事实上她很清楚,这是老伴防范老二的策略。

原来,王家四姊妹,老二条件最差,她平时不务正业,只知道打牌,输了钱就找父母借。说是借,可却从来不还。次数多了,老父亲担心手里这点存款迟早被老二搜刮干净,于是找到小女儿假意签下出资15万的购房合同,好骗过老二,让她知道自己手里没钱了。

假合同签完后,王芳也没当回事。因为在广东有房,益阳的房子一直是给父母居住。直到父亲去世,母亲主动住进养老院,而他们一家,也从广东搬回了益阳的房子。

王芳回忆,刚搬回家时,母亲还很开心,特意手工做了两支花送来,以祝贺女儿乔迁之喜。

那两支花,一直被摆放在门口的显眼处。从小到大,那是母亲为数不多送给她的礼物,王芳将它视若珍宝。

可谁也没有想到,花送了没多久,母亲就将她告到了法院。空有假合同一份,没有任何出资证明,法院自然不会将房子判给母亲。

王芳心里很清楚,母亲一把年纪争房子有何用,她不过是为了老二争。

事实上,在他们没有搬回来之前,房子一直是老二和母亲住着。许是住久了,老二有了鸠占鹊巢的打算,家中到处都是她的物品,自己的东西反而被丢了不少。

自搬进来后,王芳足足花了一个星期才把房子打扫干净。可刚清理完,母亲和老二就来闹事。没过多久,母亲又开始索要赡养费。

这一次,王芳不愿再妥协。她知道,母亲有退休金不缺钱,索要赡养费是假,变相补贴老二是真。

四姐妹中,老大是寡妇,家里还算富裕,老三和老四条件最好,各有几套房,独独备受宠爱的老二,人到中年一事无成。

为此曹大妈经常把老二挂在嘴边,一心想着劫富济贫,可她越是这样,越是伤小女儿的心。

想到自小在家中的待遇,王芳不禁悲从中来。

作为家中第四个女儿,她的到来无疑断绝了母亲生儿子的梦想。因此,母亲把不满迁怒到她的身上,她在家里活得像个杂役一样。

三个姐姐,平时不需要做家务,王芳要做。她们逢年过节都有新衣服穿,王芳没有。唯一一次她想为自己争取一条35元的裙子,母亲没有买,可转头就给姐姐买了80元一件的新衣服。

提到这些,曹大妈都说是小事,她早记不清了。可她不知道是,这些小事像根针一样插在小女儿心里,每每想起便刺痛不已。

看到女儿啜泣,曹大妈急忙上前安慰,嘴里不停地念叨自己最爱的就是她,可王芳只当她演戏。

过往一切,历历在目。

如果说从前的一切母亲不记得了,那父亲祭日,她连祭拜的资格都没有,这又作何解释。

父亲去世第二年,王芳想去祭奠,可母亲说老三一家要回来,让她不要去了。

渴望的亲情一而再再而三被践踏,尽管王芳内心依旧在意母亲,但她们之间已再无和解的可能了。

因为自小遭受不公正待遇,王芳养成了极度内向的性格。同学录上,好友对她的评价无一例外都是沉默寡言。

初中毕业后读技校,因为穿得太老旧,经常招致同学嘲笑,而一母同胞的三个姐姐,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衬得她越发像这家的丫鬟。

习惯了被忽视,王芳从不敢提要求,可即便是这样,母亲还是动不动骂她是多余的,还说没像别人一样把她扔了,她就该感恩戴德。

这话说得多了,王芳也麻木了。

但不管怎么说,母亲给了她一条命,把她养大,她愿意回报,可家里还有其他姊妹,不该只找她一人。

许是意识到对小女儿有所不公,曹大妈陆续打电话给其他三个女儿,要求大家共同分担2000元赡养费。

大女儿表态,出钱没问题,必须四人聚在一起商量,具体怎么执行,还得看老二,老二在这个家里拥有绝对的发言权,一切她做主。

500元不多,老三也没有意见。

然而轮到曹大妈最爱的老二,她却推三阻四,不肯出面。

一旁的曹大妈赶紧替二女儿解释,说是小女儿把老二打伤了,她才不敢出面。

曹大妈不停地安慰老二,你不要怕,有记者在场,她不敢怎么样,她要动粗,我立马报警。

无论记者和老母亲如何劝说,老二都没有松口答应,只说自己再考虑考虑,随后挂断电话。

见此,王芳说了一句,告吧,告那个逃避问题的人。

听到这话,曹大妈气冲冲骂到,小时候没有不要你,现在长大了赚到钱了,不认娘了。

王芳没有再理会这些,决绝地转身离开。

因为老二的回避,曹大妈的养老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她只能继续在养老院过着孤单拮据的生活。

从拥有四个人人羡慕的小棉袄到晚景凄凉,住养老院无人理会,曹大妈诠释了偏心的代价。

多子女的家庭,父母偏心导致的恶果,子女不和晚年凄凉是必然的结局。

虽说一碗水难端平,但都是自己的孩子,差别对待至此也是罕见。

如果说年轻的时候孩子太多,没法个个顾及,那子女都成年了,总该对忽视的那个有所补偿,而不是变本加厉的掠夺。

但凡曹大妈能对小女儿稍微公正一些,相信她的晚年会十分幸福。毕竟越不被重视的孩子,往往越孝顺。

可被父母忽视的孩子无论多懂事多优秀,都无法得到认可,他们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那个被偏爱的孩子在娇宠中不能经受风吹雨打,不能忍受挫折辛劳,往往也是最没出息的那个。

无理由的偏爱,有百害而无一利。

现如今放开二胎三胎后,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做到不偏不倚,是每一个家长的必修课。




我家老婆大人的老家(宜兴)有个老太,他们当地人都叫她黑鱼精!都说虎毒不食子,但黑鱼食子(只是老话说,真的吃不吃不知道)!

老太今年八十多快九十岁了,以前曾经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公是村里的木匠,,虽说不是大富大贵,但也算是其乐融融吧!老太的老公比较木讷,老实,老太在家里称王称霸,反正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她的强势,老头家的兄弟姐妹和她家基本上都断绝了来往,老太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是,还有左邻右舍包括村里人的和她家来往都不多!她也乐的清闲,还少了很多的份子钱!

她有三个儿子,但女儿是不认她的!她生的第三个就是女儿,她嫌女儿没用,还做着月子,就半夜抱着女儿扔到了邻镇的一个村里!后来打听到谁家捡到了那个女孩,她还厚颜无耻的去跟人家要了300块钱!等到她女儿快要嫁人了她还去认,她女儿就对她说了一句话,老死不相往来!!!

她的大儿子是个混子,后来就是吸毒,然后没钱了就去贩毒,结果被抓住给毙了!二儿子稍微好点,是个烂赌鬼,赌钱欠了高利贷,现在也不知躲在哪里!老头也在知道他儿子欠了几十万高利贷后活活气死了!小儿子总算是个文化人,念书念到初中毕业。然后就准备娶媳妇了!谈了个女朋友,什么都不错,要谈婚论嫁了,人家女方来她们家附近访访(就是去问问那家人家人品什么的),结果回去家里直接不同意!她们家没办法,后来找了个外地的的女的,可是那女孩在她们家实在过不下去,半年多后顶着个大肚子逃走了!从此以后她小儿子的眼神就不对劲!总是浑浑噩噩的,老是要离家出走!反正就是彻底的疯了!

然后就剩老太一人,成天哭天抹地的,骂老头,骂儿子,骂女儿,骂老天,反正逮着谁骂谁,别人都不敢靠近她!后来还是村里给她和她儿子办了低保,不过事先声明,再在村里骂大街或者和谁吵架低保马上取消!那样才稍微好点!

我想,她应该算是晚年很凄惨的了吧!不过她虽然惨了点,人还是挺长寿的!正所谓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




村里有2位老人,一个喜欢捡废品,一个喜欢打麻将,一次因为一件小事两人吵了起来,结果我们才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2位老人都是我的爷爷辈,喜欢捡废品的老人平时我都叫三爷爷,喜欢打麻将的平时我都叫他光头爷爷。

两个人的家都离我家不是很远,三爷爷有2个小孩,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光头爷爷有三个小孩,一个儿子二个女儿,他们的这些子女基本上都在附近工作生活。

两个老人平时很少有交集,因为无论是性格还是爱好都不一样,光头爷爷是平时是那种脾气暴躁的人,而三爷爷则是那种老实巴交的那种。

至于兴趣爱好,三爷爷呢,平时也没什么爱好,如果说要有,那就是喜欢在村里找一些别人丢弃的塑料,纸盒,纸板之类的,而光头爷爷呢,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打麻将。

那天是个下雨天,三爷爷一如既往的出去捡起了废品,光头爷爷呢,也是和别人在打麻将,巧合的是三爷爷刚好在光头爷爷打麻将的附近捡废品。

因为下雨,所以三爷爷把自己捡的一些纸板放在了光头爷爷打麻将的那家房子的屋檐下以防被雨打湿,自己则穿着雨衣还在附近捡。

光头爷爷呢,因为打麻将坐的太久加之又喝了不少的水,有了尿意,于是出门准备去小便,小便池在房子的最左边,因为下雨,光头爷爷就不想去那么远,看着屋檐下有一推纸板,于是呢,就往纸板上尿了。

结果这一幕刚好被三爷爷看到,三爷爷自然不满,就对光头爷爷说: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怎么都弄在我的纸板上,什么意思?

光头爷爷呢,平时嚣张惯了,觉得被三爷爷这样说自己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就开口大骂了起来,说三爷爷捡个废品的,还管这管那的……

很快两个人就吵了起来,结果越吵越凶,最后大家一看不行,决定通知老人的家里人来,各自把老人领回家。

电话分别打给了对方的子女。

不一会儿,三爷爷的一儿一女都赶了过来,听说是光头爷爷小便在自己父亲纸板上引起的,两个人都维护维护了自己的父亲。

另一边呢,电话同样打过去了,光头爷爷的子女没一个人过来,儿子说在陪上司见客户过不来,两个女儿说下雨天路不好走,不好过来,让村长劝劝就算了。

最后大家好说歹说,把两位老人哄了回去,三爷爷呢,是儿子,女儿一起送回的家,怕父亲怄气,两个人更是整整陪了三爷爷一晚上。

另一边呢,尽管光头爷爷很生气,觉得今天自己吃了亏,还被三爷爷的子女说了顿,但因为自己的子女没来,也只能忍气吞声,结果村长说:你们谁送一下光头爷爷回去吧,下雨天,路滑……

结果,半天没有动静,没有一个愿意送光头爷爷,最后村长没办法,只能自己去送。

光头爷爷的子女是第二天回来的,结果3个人被光头爷爷一顿臭骂,各种难听的话都说了出来,说到最后,几个子女也毛了,说以后你爱咋滴咋滴,我们不管了……

后来,随着年龄大了,两个爷爷都相继离开了人世,三爷爷走的时候,两个子女带着他们的子女都来送了他们最后一程,后事更是办的风风光光的。

另一边呢,光头爷爷走的时候也很突然,身边只有自己的老伴在身边……

后来几个子女更是因为谁出光头爷爷的丧葬问题,闹得非常的不愉快。

不得不说,光头爷爷的晚景是真的凄凉,几个子女不但没能第一时间赶回来,甚至后面还为了他的丧葬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这个事情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的晚年光景其实更多的在于自己,你是什么样人,你平时是怎样对待别人的,这些都决定你晚年光景是否幸福。

先来说三爷爷,几个子女都很孝顺,有事了,子女也是立马赶到,都很维护他,关心他。

再来说光头爷爷,有事了,子女看不到人,周边邻居没一个愿意出手帮忙。

那么什么样的人晚景最凄凉?通过我的观察,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 平时嚣张跋扈的人,这样的人没有朋友,因为都得罪光了,等有了事,没一个人愿意出手帮助。
  2. 斤斤计较的人,这样的人一件小事就要无限放大,最后把身边的人得罪光了,发现没有人愿意和他相处了
  3. 不注重家庭教育的人,这样的人没有很好的以身作则,没有很好的教育后代,导致后辈没有很好的责任和担当。
  4. 没有亲情观念的人,有一句话说的好,叫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怎么对你,同理你自己没有亲情观念,试问你让别人怎么对你有亲情观念呢,人心都是肉长的,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收获别人对你的善意

相反什么样的人,晚景幸福呢?我认为以下几种人,晚年生活是会幸福的。

  1. 有一定积蓄,这样你就不会事事都要靠子女,说句难听的话,一旦遇到了不孝顺的儿女,也可以花点钱找个人照顾自己。
  2. 有良好家庭教育的人,这种人从小就会给孩子培养要感恩的思想,耳濡目染下,后一辈也会充满感恩,当你遇到什么事或者生了病,后辈们都会陪着你。
  3. 懂得与人为善的人,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你对别人好,别人自然也会对你好,这样的人到哪都有朋友,所以不用担心晚景不好。
  4. 注重身体健康的人,年轻时候注意身体,等你老了疾病自然少了,相对而言,晚景自然幸福。

写在最后:

一个人晚景好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于自己,就像农民种瓜一样,你种下的是瓜,那么收获的就是瓜。

最后,祝愿所有的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爱。




“儿啊、儿啊………”每到凌晨2点多就会听到邻居李老师的凄凉叫唤声。李老师已经癌症晚期了,被儿子送回农村老家,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

李老师是个农村的小学老师,是个命苦的人。他有2儿1女,可妻子生下小儿子没几年就疯掉了,李老师不但要照顾疯掉的妻子,还要一个人照顾3个孩子,又是当爹又是当妈的。

早在20多年前,农村小学老师的工资很低,大概就只有300—500多块。

为了生活,李老师白天去学校上课,放学之后去田里干活,星期六天去山上砍柴,因为太忙了,尽管他是一个老师,但对小孩子的照顾仅限于吃饱喝足,教育方面根本没有时间兼顾。

平时疯掉的妻子都是关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面,到吃饭时间就放出来给她吃完了再关进去。

小的儿子那时候只有五六岁,特别想妈妈,经常在妈妈关住的房子门缝里叫妈妈,可是疯掉的妈妈什么都不懂,经常会骂人,如果小儿子靠得近,没人看着,有时候还会被打。

可是小儿子太想妈妈了,他一点都不怕,经常都是在疯妈妈吃饭的时候,自己不吃,一直跟着妈妈后面,疯妈妈吃完之后会跑来跑去他也跟着疯妈妈跑来跑去。

村里面的人都说这小孩子太可怜了,从小就没有得过母爱,太渴望母爱了,所以,也不怕疯妈妈打他骂他。

有时候李老师没有看管好疯妻子,她会趁机跑到别的地方去,有时候跑到别人家里到处翻,有时候会到街上去抢别人的东西去。

小时候的我们一见到疯女人跑出来了,都会被吓到赶紧跑回家把门栓好。

所以李老师有时候脾气上来了,为了教训她也会动手打她,打得她就会嗷嗷叫。邻居们已经对这种现象见惯不怪了。

几年之后,李老师的大儿子和女儿初中毕业了,已经开始出去工作了,经济方面慢慢的好转起来了。而且大儿子工作几年之后跟别人一起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很快就在县城买了房子。

女儿打工了几年之后,嫁给了我们县城的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可是跟一般普通的老师不一样,他是负责管学校饭堂的,学生的伙食费和饭堂里菜米油盐等一切采购的东西都由他负责。这是一份美差,他的收入可比一般的老师高多了。

而且,李老师女儿嫁给他之后,把学校的小卖部都盘下来,给李老师的女儿看小卖部。这都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所以李老师女儿很快也在县城,有了多套房子。

李老师的生活也好了很多,再也不用种田了,也不用上山砍柴了。儿子女儿给他在农村建了一栋漂亮的房子。

女儿有时候会回来看看疯妈妈,给疯妈妈洗洗头,换换衣服,会给疯妈妈买大堆大堆的零食,疯妈妈每次都是一边吃一边笑。小时候的我们看到疯女人有这么多零食吃,我们这些小孩子都羡慕了起来。

再过了好多年之后,李老师的小儿子也大学毕业了。说来也奇怪,李老师的小儿子跟正常的男生不一样,感觉他生活上的一些情商特别低,讲话东一句西一句的,如果你不了解他,一定会认为他而是个精神有问题的人。

但是他的学习成绩特别好,特别是英语,高考的时候达到148分,他大学之后学的也是英语专业,毕业后就直接就做了英语老师了。

邻居的人说:“天才通常都是比正常人显得要奇怪,也许他就是这样子的天才吧。”

再过几年,小儿子也成家了,都在县城买了房,三个儿女都在县城生活。

没多久,李老师也退休了。退休后的李老师除了照疯妻子,也比较闲,为了打发时间,又开始种菜种田了,偶尔也会去山上砍柴。

李老师教了几十年书,在最难的时代熬过来了。退休了之后,刚好遇到好政策,农村老师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按照李老师的教龄,他退休之后可以拿到7000多一个月的工资。

你知道李老师退休工资那么高,儿女们都大献殷勤,把疯妈妈送到精神病院之后,让李老师到县城去住。

一开始李老师是住在小儿子家里,因为小儿子生的孩子还小,儿媳妇也要上班,所以李老师就帮忙照顾一下孙子,退休工资自然就是用在小儿子家。

大儿子心里自然是不平衡的,慢慢的两个儿子儿媳妇之间就开始有了一些矛盾,甚至到了要打架的程度。

两个儿媳妇为了各自的利益经常吵的不可开交,斗嘴的时候差点就打起来了。

李老师看到了,因为自己的退休工资导致两个儿子儿媳妇不和睦,心都凉透了。所以他决定自己回老家自己生活,退休工资就自己拿在手上。

再过了几年,因为小儿子不甘心只拿做老师的那一点工资,而且校长对于他的教学方式和管理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质疑和不满。冲动之下他离开了学校,不做老师了,选择去了深圳打工,做外贸。

因为我前面说到李老师的小儿子有点怪怪的,讲话东一句西一句的,情商特别低,不了解的人都以为他有点精神问题。

他这个性格在外面去打拼,肯定也是要吃亏的,开始他是找不到工作,连续的被老板辞退。后面终于都找到一份能够发挥自己长处的工作了,但是要出国、而且要常驻国外。

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问题,现在有一个机会给到他常驻国外,必须狠狠的抓住。

而就在他常驻国外的半年后,李老师查出了癌症,而且是晚期,尽管做手术化疗,医生说也只能维持半年多。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用在李老师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大儿子本来对李老师偏心小儿子就心存芥蒂,现在要他细心的去照顾李老师他不愿意做,更多的是应付。

女儿和女婿因为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除了平时白天来看看照料一下李老师之外,晚上基本是不会留夜陪伴的。

就在李老师病情最严重的最后几天,每到到三更半夜,李老师就会被癌症折磨的痛的嗷嗷叫,他一直在叫他大儿子的名字,邻居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可是不管叫多久,叫得多凄凉都没有人应他。

一开始我们以为是他大儿子睡着了没听到,又或者是不想应他,不想理会他。

没想到大儿子和女婿竟然做出了这种恶劣的行为,原来大儿子每到天黑,就叫他妹夫开摩托车到村口偏僻的地方等他,等到没人看见就悄悄坐上妹夫的摩托车到回县城住。

第二天还没天亮,他妹夫再把他送回老家照看李老师,这样制造一种“他很孝顺,一直留夜陪在李老师身边”的假象。

可是他这种行为却被一个邻居看到了,这件事情都传开了,大家都谴责他这种假孝顺的恶劣行径。

很多邻居都感慨说:“看到李老师要去世的最后几天都被亲身儿子这样对待,再回头看看李老师这一辈子那么辛苦,真是人间不值得啊。”

李老师还是走了,小儿子最终还是没有回来看他最后一眼;大儿子却在他弥之际做出了这样的事情,不敢想象他走的时候是多么的心酸和凄凉。

其实李老师走的时候还很年轻,应该是65岁左右。我觉得他得癌症也是因为他一辈子太过辛苦,太过压抑导致的。

不管怎么样,他这辈子也算是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虽然三个儿女没有好好的孝顺他,但是他却把三个儿女养大成人,还帮助他们过上了好的生活。

希望他下辈子可以做一个快乐和幸福都环绕身边的人,更希望下辈子可以享受被儿孙孝顺的天伦之乐。

写在最后: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而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间的一大遗憾,要想将来不后悔莫及,此刻就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晚景   大儿子   小儿子   光头   大妈   婆婆   凄凉   子女   爷爷   平时   儿子   母亲   女儿   房子   妈妈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