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仅是三品内史,却令满朝文武畏惧,他的权力真有那么大吗?

三品,内史,听起来级别也不高,官名也不大,为何狄仁杰却能令满朝文武畏惧呢?这其实是因为唐朝的官制与我们熟悉的明清官制大不相同,明清时一品、二品的官员一抓一大把,但在唐朝三品已经是实职中的顶端了,那么“内史”究竟是个什么官呢?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简短地从头说起。秦始皇称帝之后,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地位最高的当然是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又以丞相的权力最大,比如大家熟悉的李斯。

汉朝建立之后,也沿用了秦朝的官制,设丞相,汉文帝时因陈平、周勃平定诸吕功劳太大,将两人都封为丞相,称为左相、右相。然而,随着丞相的权力越来越大,渐渐地对皇权形成了一定威胁,甚至在某些问题上可以强行违背皇帝的意志。因此,汉武帝时设立了“内朝”,提拔一些出身低微,但具有一定才干的近臣,组成宫中决策的“小班子”,逐渐取代了丞相,成为最高的中央决策机构。汉武帝封这些人为“尚书”,而负责管理“尚书”们的人称为“中书令”,一般由宦官担任。元帝时中书令权势最大,不过到了汉成帝时就废掉了。

刘秀建立东汉之后,不设中书令,而是成立了“尚书台”,负责的长官叫作“尚书令”,是全国最高行政决策机构。然而,随着尚书令权力的越来越大,很快也像当初的丞相一样,对皇权形成了威胁,于是三国时的曹丕就设立了中书令,以此削弱尚书令的权力。到魏明帝曹叡时,干脆在尚书台之外另设了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可以参与机密,位置隐隐在尚书令之上。之后都是乱世,但中书令的地位稳步上升,比如东晋时谢安就是以中书令的职位执掌朝政。


当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之后,对官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设立了一套新的制度,就是大家熟悉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简单来说,“三省”是决策机构,“六部”是执行机构,而“六部”是尚书省下辖的部门,所以尚书省既可以参与决策,也可以具体执行,所以权利最大、地位最高。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隋文帝不放心让别人来干,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杨广。因此,尚书令的副手尚书左仆射就成了尚书台的实际长官,位列宰相之首。比如高颎任此职达十九年,综理全国政务。隋炀帝时,杨素也是以尚书左仆射的位置,执掌朝政。当杨广要除掉杨素时,就升他为尚书令,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实权。

中书省的长官叫作中书令。但是隋朝时,中书省叫作“内史省”,因为杨坚的父亲名为杨忠,为了避讳,将中书省改为了内史省,所以长官的职位名称也改为了“内史”。

然而,就这个官名,历史上改来改去的次数很多,隋炀帝曾改为“内书省”,李渊建立唐朝的时候,又改回“内史省”,过了几年又改为“中书省”,唐高宗改为“右相”(侍中叫左相平核文件和事务),而到了武则天的时候,花样就翻新了,她改中书省为“风阁”,改中书令为“内史”。

这样大家就明白了吧,“内史”这个官职听起来很陌生,其实就是“中书令”。


一国之中,当然是皇帝最大,但皇帝也不可能事事亲为,所以就需要有一个人来协助他处理国家政务。秦汉时这个人是丞相,但皇帝们觉得这样一来丞相的权力太大又不放心,于是渐渐地由一个人协助,变成了由一个班子来协助,通常这个班子的成员都称为“宰相”。

唐朝初期,这个班子的成员只有四人,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本是尚书令的副手,但因为唐太宗曾担任过尚书令这个职务,因此不设,所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实际最高长官,其中左仆射地位稍高。中书令即中书省长官,侍中即门下省长官。这四个人讨论工作的地方叫作“政事堂”,设在门下省。

以上四人(有时中书、门下不止一个长官,那就会超过四人)是当然的宰相,被称为“实质宰相”。唐太宗李世民后期,觉得权力分给四个人还是太集中,于是启用非三省长官也进入政事堂参与国家机密大事,而授予他们的职务就是“同中书门下三品”,意思就是官职与侍中、中书令在同一品级上。后改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直译过来就是和中书、门下省长官一起断决处理政事。这些人被称为“第二级宰相”,地位上稍低于实质宰相。“平章事”就是宰相的代名词。


因此,狄仁杰所担任的“内史”一职,地位确实非常高了。但在电视剧中,如果狄仁杰对别人说自己的职务是内史,那么就搞错了,因为他担任内史的时候,距离他去世只有一年不到了。

狄仁杰第一次拜相是在691年,被任命为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听起来很陌生吧,其实就相当于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前文说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相当于宰相了,所以这个时候狄仁杰的地位已经很高了。

但随后不久,狄仁杰遭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虽依靠机智保住性命,但仍被贬为彭泽县令。697年,狄仁杰被武则天召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鸾台侍郎,是门下省的副职,但有“平章事”的身份在,其实这已经不太重要了。

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即中书令,这才是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右相”位置。同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


综上所述,狄仁杰虽然担任过内史,但时间很短,且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所以内史一职虽然地位很高,但却不是他令朝臣畏惧尊敬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狄仁杰的“平章事”的身份,这意味着他是宰相,可以参与国家机密大事,可以直接向武则天谏言。此外,狄仁杰深受武则天的信任,也是大小官员对他畏惧的原因所在。

那么,为什么唐朝的宰相只有三品呢?这其实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在唐朝,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和天策这七个官员是正一品官员,但是这其中的有些职位实际上并没有人来担任,有只是虚设的一个名头,比如太师、太傅等等,而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之类的就是从一品的官职了。

再往下就是正二品的职位了,有没有呢?有!只有两个,一个是尚书令,一个是大行台尚书令,很可惜这两个职位李世民在当秦王时都担任过,他即位之后就再没有任命过,因此正二品的实职在唐朝也几乎是不存在的。

那么从二品呢?也有!除了太子少师、太子少保这些虚职以外,还有尚书左右仆射也是从二品。但是,自从李绩开始,左右仆射的地位就开始动摇,到了武则天时期,被改为文昌左右相,如果不加“平章事”三个字,那么就成了不理政事的虚职,反而不在宰相之列了。

再往下,可就是正三品了,这个品级的实职也不多,只有内史(中书令)、侍中、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等数个职位而已。


因此,在唐朝,实职的天花板就是正三品,是绝对的大佬。而“平章事”就意味着踏入宰相的行列,可以参与机密大事,手握重权。狄仁杰两者兼而有之,所以当他报出自己职务和名号的时候,其他官员无不十分畏惧。




提起三品,很多人都会想到清朝的文职正三品按察使、武职正三品绿营参将等等。的确,三品官在清朝虽然级别不算低了,但也高不到哪里去。如果非要套用现在的的话说,清朝的正三品按察使,差不多就相当于是现在的“副省部级”。但是,重要的是这个但是!唐朝它不是清朝,唐朝的正三品可不是“副省部级”……

唐朝的三品官到底有多大

这么说吧,在唐朝,正三品往上,除了从二品的尚书左右仆射是实职,其他基本都是虚职。再说直白一些,其实就是用来“加工资”、提高政治和经济待遇的,并不与实际权力直接挂钩。那么,唐朝的正三品又是多大官呢?简单说,文职正三品属于“宰相”级别;武职正三品则是十六卫大将军级别!没错,就是“元芳”的千牛卫大将军那个级别。

唐朝实行“群相制”,尚书省的尚书左右仆射、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都是“宰相”。当然,还有尚书令,但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干过,这职位在贞观之后基本都是空置。除偶有皇太子兼任,很少授予外人。所以,唐朝的尚书省虽然名义上的主官是尚书令,但实际上以尚书左右仆射为主官,都是从二品,而尚书左右仆射也是唐朝“宰相”中仅有的二品官!

除了尚书左右仆射之外,无论是中书省的中书令还是门下省的侍中,都只是正三品而已。说到这里诸君想必也应该知道唐朝的三品官有多大了吧?远不是清朝的按察使那些可比的!这还是唐朝最正牌的“宰相”,像其他一些“宰相”,有时候只给个“同中书门下三品”。什么意思呢?“跟中书省、门下省的三品官(中书令、侍中)差不多”,说白了就是“编外人员”享受“编内人员”待遇……都宰相了,居然还不给“正式编制”,由此也足见唐朝的正三品有多么精贵了!

内史到底是个什么官

前面提到了,唐朝的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门下侍中以及一众同中书门下三品等等都算是“宰相”,那么内史又是个什么官呢?其实就是中书令!隋唐时期,中书省的称呼并不固定,有时叫中书省、有时叫内史省。叫中书省时,它的主官就是中书令;叫内史省时,它的主官就是内史。换言之,在电视剧《神断狄仁杰》中,狄仁杰担任的内史,其实就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中书令!这可是唐朝最正牌的几个宰相之一,权力大不大?不言而喻……

顺带说一说,电视剧中狄仁杰担任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职位也同样是“宰相”。其实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只不过武则天玩“新潮”,把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名称改成了凤阁、鸾台而已,而尚书左右仆射则被改为了文昌左右相。说白了,换汤不换药,无非改个称呼罢了。

综上所述,唐朝的三品可不是清朝的三品。清朝的正三品虽然不低了,但也谈不上多高。但唐朝不一样,唐朝的正三品那可是妥妥的“宰相级”!电视剧《神断狄仁杰》中狄仁杰所担任的内史,正是正三品的“宰相”、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中书令。满朝文武惧怕宰相,奇怪吗?唐朝的“宰相”可不是明清的那些大学士,门下省甚至连皇帝的圣旨都可以驳回!

当然,武职正三品的含金量可能要略差一些。唐朝的十六卫大将军都是正三品,但权力仅限于军中,没有“宰相”之权。如果是像电视剧《神断狄仁杰》中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变不多也就是个领高薪的闲职。所谓“检校”,最初是“代理”的意思,大将军出缺,由其他人临时代理,称“检校大将军”。后来,皇帝为了笼络大臣,索性直接给个“检校”之名,只给待遇、不给实权。李元芳的那个“检校”,大概其就是如此。虽然也是正三品,他却只能跟着狄仁杰这个正三品当保镖……不过,李元芳毕竟是正三品,场面上的东西狄仁杰还是要做起来的,著名的“元芳,你怎么看”就是因为这个。为什么狄仁杰从来不问“曾泰,你怎么看”呢?因为曾泰是下级,而李元芳跟狄仁杰是平级!场面上的“征求意见”,狄仁杰多少还是要做一下的……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随着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的热播,让我们认识了大唐及武周名臣狄仁杰。历史上狄仁杰确实担任过并州法曹、大理寺丞等司法职务,但这并非狄大人政治生命的顶点,也非其终点!

(〈神探狄仁杰〉剧照)

狄仁杰出自太原狄氏,唐高宗李治时期,狄仁杰受到我们历史教科书上的另一位老熟人阎立本的推荐,担任并州法曹,后又担任大理寺丞。一年内快速处理大量的历史积案,涉及原告被告 17,000 多人,无一人冤诉。这种办事效率,不愧“神探”之名之名。

狄仁杰和包拯两位“民间神探”颇有相似之处,断案如神都只占二人政治生命的极少部分。两人都曾在行政,监察,财政,军事等系统任职,如包拯曾担任北宋财政部长之三司使,军委副主席之枢密副使。狄仁杰除了在担任多地刺史外,也曾担任侍御史,度支郎中,户部侍郎等,还曾统十万之兵远击契丹。

狄仁杰生于公元 630 年的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成长于唐高宗李治时期,辉煌与武则天时期。狄仁杰比武则天小 6 岁,两位算是同龄人。这对老家伙整体上关系不错,配合的还算默契。

狄仁杰在武则天时期曾两次拜相,那么有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宰相?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实则不然!准确的说,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宰相一职!宰相不过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长官等一类官职的总称。

有些官职从字面上我们很容易知道它是宰相,比如丞相、相国、相邦等,秦之李斯,汉之萧何,曹参,周勃,陈平,灌婴,曹操,蜀之诸葛亮都曾担任过上述职务之一,都是宰相。有些官职实际上是宰相,但我们却很难将其与宰相联系在一起,这就要说到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流星一样的朝代,短暂却光照万世。秦朝所开创的一系列制度政策,我们不再赘述。隋朝也是如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科举制而带来的人才制度的变革,二是三省六部制带来的官僚体系的革命,均影响千年。

三省者,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之门下省、中书省及尚书省,分掌国家政策制定、政策审核和政策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此所谓“三省,六部制”也。

三省长官分别为侍中、中书令及书令,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之长官及其副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仆射,共同参绝国家政事,这些人都是宰相。

相声有单口、对口和群口,宰相也是如此。历朝历代各不相同,,分别有独相、左右相及群相之分。三省六部制的一个重要结果,便是宰相由独相、左右相向群相的转变,这也是皇权分解相权的一种尝试和做法。

皇权与相权是一对千年冤家,此消彼长。三省六部制虽然一定程度上分解了相权,降低了宰相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但三省长官及其副手皆由朝廷任命,人员有限,皇帝想要干预宰相之权,也非易事。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如何更进一步的瓦解相权,皇帝们一直在努力,唐太宗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人数越多,权力越分散,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唐太宗要安插人员进入宰相圈子,必须具有宰相的名分,于是便有了一个天才的想法和职位,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就是宰相。这样皇帝就可以把这个职位赐给自己心仪且信赖的人,让他们进入宰相班子,执行皇帝的意志。

公元 691 年,也就是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61 岁的狄仁杰任地官侍郎,即户部侍郎,兼尚书事,加“同平章事”。前文说过,同平章事就是宰相,所以这是狄仁杰的第 1 次拜相。

不过好景不长,四个月后狄仁杰遭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下狱。后虽平凡,但被贬为彭泽县令。这不奇怪,武周代唐初期,酷吏横行,酷吏政治也是武周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省的名称,在中前唐多次改变 。武周时期改中书省为凤阁,门下省为鸾台。所以严格来说,狄仁杰的官职并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有明确表述,但意义都是一样的,都是宰相之职。

公元 697 年,武则天再次起来用狄仁杰,拜鸾台侍郎,后又任纳言。公元 700 年,也就是狄仁杰生命的最后一年,任内史。这些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又是些什么官职呢?

前文说过,武周时期,改中书省为凤阁,中书令亦改成纳言,改门下省为鸾台,门下侍中改称内史。狄仁杰第二次拜相,先后任纳言与内史,即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也就是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一把手,这可是根正苗红的宰相,比同平章事还要高级!

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经常带着李元芳,狄如燕四处私访,一些不长眼的知府县令经常口出狂言。一旦狄仁杰等曝出“这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当朝国老狄大人”时,这些家伙立马就吓尿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是当朝宰相!相较于知府县令,这些芝麻官见到当朝宰相,当然只能尿了,没有夸张!

狄仁杰的官位摆在这里,资历摆在这里,和武则天的关系摆在这里,加上这位狄大人天不怕地不怕,性格刚直,不畏权贵,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大小官员要说不怕不敬,这事儿也说不过去!

到了元朝,废门下省,只设中书省。为了管理广大的疆域,必须在全国设置若干派出机构,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这也是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由来和开端。

三省六部制,早已退出华夏的历史舞台,省也成为我国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在日本,省仍然是国家的中央政府部门,如外务省等,小鬼子学东西还真不赖,遣唐使也没有白派!




狄仁杰担任的这个内史官职,虽然只是三品,但实际职权相当于宰相。

作为两朝官员的狄仁杰,以不畏权贵而著称,资历深厚,政绩卓著。而且此前他已经两次名列宰相阵营。

况且他还是女皇武则天身边的红人。

这样的人,满朝文武官员谁不畏惧?!


宰相的职权演变

宰相是对古代王朝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位高权重。但它在历代的称呼和职权不同。

从汉朝开始,为了防止宰相(丞相)权力威胁到皇权,就逐渐削弱、分解其职权。

到了唐朝,就更没有宰相这个官职名称了。

隋唐时期,确立了“三省六部制”。这是封建国家中央官制日趋成熟的体现。其组织较完备,分工较明确,一直沿续到清代。

在“三省六部制”的组织架构中:“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是国家最高政务机构,尚书省有“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


中书省负责制订国家政策,门下省负责审议政策,尚书省负责执行。

于是,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职权形同宰相。

后来,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政事”、“参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官衔者,都名列宰相。

也即在唐朝,职同宰相的同时会有多个人。

这是古代的集体政治智慧,以防止个人专断导致政令失误。



为什么唐朝“内史”的职权形同宰相?

这与武则天篡位之后创立的周朝有关。

内史是个古老的官职,从西周时就有,主要职责是掌管法令、拟订文书,是中央政府的中高级官职。

到隋代,设内史省,长官为内史令。

唐沿隋制,但不久就恢复改称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品级为正三品。

中书省长官中书令,掌握国家机密,主持军国大政,非常重要。

例如唐朝建立后,李世民曾官居尚书令(后来改称中书令)。他即位皇帝后,多次称中书省为"机要之司",还重用房玄龄、杜如晦为中书令、尚书仆射,行同左右宰相。

公元684年9月6日,临朝称制的武则天改元光宅,大赦天下。这标志着武则天时代正式开启。


同时,武则天还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政令。其中就包括:改称尚书省为文昌台,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中书令为内史,侍中为纳言,左右仆射为左右相。

也即将“三省”及其长官的名称做了更改,职责和品级几乎没变。

三品内史狄仁杰究竟有多大权力?

根据唐朝官制,官阶最高的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其次是“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三师”和“三公”一直都是尊贵的官职,是皇帝的左膀右臂。

但到了唐朝,只是虚职,类似于国策顾问,由官场元老、皇亲贵戚担任,没有实权。

于是,紧随其后的“三省”的长官,便是正三品。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第二年,狄仁杰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这个官职,名列宰相阵营。


但仅四个月,因为受酷吏来俊臣陷害,狄仁杰被贬为地方官。

他先后担任彭泽县令、魏州刺史、幽州都督,政绩卓著,重新获得了武则天赏识。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升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从而再次名列宰相。

不久,兼任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狄仁杰德才兼备,在高宗、武则天主政期间历任很多官职,可谓两朝元老。

他以不畏权贵而著称。例如他曾弹劾高宗的宠臣王本立、韦机,将他们免官、治罪。他曾斥责上司、位居宰相的张光辅。

他还敢于与武则天的宠臣来俊臣斗争、羞辱男宠张昌宗。


同时,他还敢于对高宗、武则天犯颜直谏。尤其是他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皇脉得以延续。

而且他体恤民间疾苦,政绩卓著,受到百姓称颂。

因而,他在朝廷和民间的口碑都很好。

比他大六岁的女皇武则天,敬称他为狄国老,亲切地称他为怀英(狄仁杰,字怀英),所受恩宠冠绝当朝。

当时狄仁杰已经年近七旬,多次请求致仕退休,但武则天一直不予批准,还免了狄仁杰的跪拜之礼。


久视元年(700年),71岁的狄仁杰被任命为“内史”,成为中书省的长官,地位更加显赫。

遗憾的是,当年九月,他不幸病逝。

当获知狄仁杰去世时,武则天痛哭道:“朝堂空矣!”

随即,武则天诏令废朝三日,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谥号文惠。

可见狄仁杰的政治影响力,以及在武则天心目中的地位。






一,狄仁杰官居三品只是唐朝官制所限

笔者想说,如果不是唐朝官职限制,狄仁杰升二品甚至一品,根本不成问题。可惜的是,朝廷无法再给他升官了。

(狄仁杰剧照)

唐朝官制,文武职事官不设正一品。

根据唐朝史学家杜佑《通典・秩品五》记载:“大唐官品:开元二十五年制定。正一品:太师、太傅、 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亲)王爵。”

由此可看出,唐朝正一品“三师”、“三公”,全是荣誉性官职,并无掌握丁点实际权力。其实,李世民之前曾任的“天策上将”这个武职事官,就是正一品的,不过他称帝后,就不设立了。

另外,《通典》还提到,从一品的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以及文散官的开府仪同三司,与武散官的骠骑大将军,还有爵位上的嗣王、郡王、国公等,全是虚职,没有一个是职事官。

正二品的官职有: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还有一些虚职,如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等。

(李世民剧照)

从二品的官职有: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光禄大夫(文散)、镇军大将军(武散)、开国县公爵、柱国勋。(出自《旧唐书》)

从二品,除了尚书省的副职左右仆射外,其余不是地方大员(大都督、大都护)就是虚职。唐初时期,中央的职事官从二品,已经到顶,就是尚书左右仆射。

但是,尚书左右仆射官职这两个官职,免不了被虚化的命运。唐承隋制,为加强皇权,分化相权,采取的是群相制,以三省之长,尚书令、侍中(正三品2人)、中书令(正三品2人)同为宰相。




《新唐书・百官一》云:“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至此,左右仆射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形成二仆射、二侍中、二中书令的群相制。不过,随着唐朝群相制的发展,左右仆射的命运也和尚书省最高长官尚书令一样,也被虚职化了。

公元684年九月,武则天把尚书省改为文昌台,左右仆射改为文昌左右相;把中书省改为凤阁,中书令改为内史;门下省为鸾台,侍中为纳言;吏部为天官、户部为地官、礼部为春官、兵部为夏官、刑部为秋官、工部为冬官。

(武则天剧照)

公元691年,狄仁杰被武则天任命为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是他第一次短暂为相。不久被来俊臣诬告谋反,被贬为彭泽县令。

二,狄仁杰权力大是因为他既是能臣又是宠臣

有能耐,总会出头,这狄仁杰就是个能臣。

公元696年,契丹孙万荣、李尽忠作乱,武则天想起了狄仁杰这个能臣,她把狄仁杰先提拔为魏州刺史,后又升为幽州都督,防范契丹。孙万荣听到狄仁杰被起复后,不战而退;后狄仁杰举荐李楷固、骆务整这两个契丹降将,彻底扫定了契丹部。

(狄仁杰、武则天)

公元697年闰十月,狄仁杰又被召回朝中当宰相,官拜鸾台侍郎(门下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700年正月,迁任内史(中书令)。这次为相,狄仁杰已经在武周朝内的职事官做到顶了,封无可封了。

这就是为何狄仁杰终生止步于三品官的原因。

狄仁杰是能臣,又出身寒门,人品更是过硬,很容易便做出政绩。如他在李治时期任大理丞,断案如神,处理公正,一年之内处理涉案人员17000人,皆无不服,受到朝野一致称赞。

(狄仁杰断案剧照)

除了断案,狄仁杰还能带兵打仗,他在698年时,打败突厥,收复失地,立下了大功。

此外,他还大量举荐人才,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国老”,受到武则天的敬重。

据记载:“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入朝朝见时,免去其叩拜之礼,谓之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为了表彰狄仁杰的功绩,还赏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绣下“敷正术,守清功,升显位,励相臣” 12个金字。狄仁杰死后,她还哭曰:“朝堂空矣! 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


由此段记录可见,狄仁杰受宠到何种程度!

武则天内用酷吏来俊臣等打击异己,外用宰相狄仁杰治理天下,那时的狄仁杰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了,权力能不大吗?

文/梁生




其实很简单,因为唐朝有实权的官职最高品级就是三品,狄仁杰的内史就是中书令的别称,也就是宰相。

狄仁杰被很多人所熟知是因为那部《神探狄仁杰》,里面的“元芳你怎么看”,估计都成口头禅了,不过历史上的狄仁杰可不只是神探那么简单,断案子只是他的副业而已。

武则天最信任的宰相

狄仁杰是武周时期的著名宰相,公元630年出生于太原狄氏,狄氏家族属于羌族部落的豪强,所以狄仁杰的先人都是做官的。

小时候的狄仁杰喜欢读书,有一次家里有门人被害,县吏前来查问,众人都争相申辩,只有狄仁杰自顾看书,不理不睬。

县吏问他为什么不申辩,狄仁杰回答道:“我正在和书中的圣贤对话,哪里有时间理你们这些世俗的官吏呢?”

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新唐书·狄仁杰传》

狄仁杰年轻时参加科举,通过明经中举,唐朝时科举分两种:一种就是普通的科举考试。

一种就是明经,明经是指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举出后须通过射策以确定等第而得官。这就说明狄仁杰很有名气,要不然也没人推荐。

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这个官职在唐朝是从六品,主要就是对各州送上来的案子进行复审,他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公正廉明,无一人喊冤。

调露元年(679年),狄仁杰改任度支郎中,并加朝散大夫。随唐高宗巡幸汾阳宫(在今山西静乐),充任知顿使。

知顿使是属于临时性的官职,一般都是皇帝很信任的人担任,由此可见狄仁杰很受高宗器重。

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担任宁州刺史,这时期虽然李旦当皇帝,但是却是武则天在掌握大权。

御史到地方考察官员,很多刺史都被他弹劾,但是到了宁州,发现百姓对狄仁杰评价很高,很有德政,于是御史举荐了狄仁杰,朝廷任命狄仁杰为冬官侍郎,也就是工部侍郎,工部的二把手。

狄仁杰为人正直,曾担任豫州刺史,越王李贞在豫州起兵讨伐武则天,宰相张光辅率军讨平叛乱,但是一路上纵容部将大肆勒索百姓和官员。

狄仁杰怒斥张光辅,因为这被张光辅弹劾,被朝廷贬为偏远地区的刺史。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朝为周,史称武周。武则天认为狄仁杰很有才能,提拔狄仁杰为地官侍郎,实际上就是户部侍郎,并且代理尚书的事务,成为户部的代理一把手,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但是狄仁杰仅当了四个月的宰相,就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贬为县令,后来神功元年(697年)他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

狄仁杰晚年很受武则天信任,官居宰相,并且是狄仁杰的劝诫下,武则天才复立李显为太子,最终决定传位给儿子。

武则天从来不直呼其名,都是称狄仁杰为“国老”,她不让狄仁杰行跪拜之礼,对狄仁杰说:“每当看到您跪拜的时候,朕的身体都会感到痛楚。”

还免了狄仁杰值班(宰相轮流值班,方便处理突发情况)的义务,并告诫官员道:“如果没有十分重要的军国大事,就不要去打扰狄公了。”

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资治通鉴》

公元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同年狄仁杰病逝,武则天知道后很悲痛,经常说:“老天为什么要这么早夺走我的国老。”

从武则天对狄仁杰的器重就知道,狄仁杰晚年担任的内史是个大官,有人可能对内史这个官职不了解,并且觉得只是个三品官,就认为不是什么大官。

而实际上唐朝的三品官就很大了,内史就是中书令,也是宰相。

要想明白这个,就要看一下唐朝的官制

唐朝基本上也是继承了隋朝的制度,中央设立三省,也就是我们熟悉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管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各置尚书(正三品)及侍郎(正四品上),此为三省六部制。

具体分工就是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省负责审议中书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尚书省为行政官署,负责对六部下令执行。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新唐书·百官志一》

所以唐朝初期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都可以参与朝政,但是由于李世民当皇子的时候担任过尚书令,所以从他以后只有少数皇太子担任过尚书令,大臣是不可以担任尚书令的。

这样尚书省的工作实际上就是由尚书左、右仆射负责,左、右仆射和中书令(中书省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同为宰相。

可是皇帝还是担心宰相的权力过重,于是皇帝又指令其他官员参与朝政机密,为了显示指定的这些官员可以和中书令、侍中一样的权力,他们被称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些人也是宰相。

下三品不是指的低于三品,只是因为唐朝初期中书令和侍中是三品,所以才有这个奇怪的名字,意思和中书令、侍中一样都是三品,可以同为宰相。

三省长官各有官署,但是遇到国家大事的时候需要商议,唐朝初期宰相们商议大事的地方在门下省,称为政事堂。高宗时,政事堂低调地点改为中书省。

政事堂是朝廷的决策机关,凡全国军政机要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升降,都在这里议决。

唐朝的宰相数量也不固定,多的时候可能十多个大臣,一般都有一个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安史之乱后,改为宰相们轮流担任首席,十天一更换,目的就是防止宰相专权。

武则天时期,她为了显示自己和别人与众不同,于是把中书省和门下省改成了凤阁鸾台,所以武则天时期的名称叫“同凤阁鸾台三品”或“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狄仁杰也担任过这个官职,就是非三省长官的宰相。

同时武则天时期的中书令也改了名字,叫内史,门下省的长官也改了名字,叫纳言。

所以狄仁杰晚年担任的内史,就是中书令,也就是中书省的长官,属于宰相。

那么,唐朝的宰相位高权重,为什么不是一品高官,而只是三品官呢?

尚书令是正二品,唐朝只有李世民和少数的皇太子担任过,其他大臣根本不用想,原因就是唐朝的实职最高品级不让过三品,目的当然就是限制大臣的权势。

这点和清朝不一样,清朝的一二品实职很多,唐朝的一二品基本上都是虚职,比如正一品的太师、太傅、太保,这些都是虚职。

司徒、司空在唐朝也是虚的,都是追赠的官职,即使活着授予但是依然是虚职。天策上将这个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只有李世民担任过,因为李世民功劳太大,李渊对他封无可封,才出现天策上将的。

正二品也一样,尚书令虽然是正二品,但是大臣都不会担任,其他的什么大将军都是虚职,没有实权,就是个封号,显示恩宠。

尚书左右仆射是从二品,中书令和侍中是正三品,这样一来实职的尚书左右仆射就是最高品级的了。

并且唐朝初期,尚书左右仆射作为尚书省的长官直接就是宰相,比如房玄龄担任左仆射近二十年,成为唐朝著名宰相。

宰相的群体里面,左右仆射竟然比中书令、侍中品级高,这样左右仆射就有专权的可能,所以李世民时期又加了“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用来分割相权。

但是皇帝依然不放心,因为左右仆射在宰相里面地位太高,于是在李世民时期就开始让左右仆射必须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才可以为宰相,这时候左右仆射为天然宰相的地位发生了动摇。

唐玄宗时期,已经很少有左右仆射参加议事的情况了,这样仆射基本上就被排除在宰相行列之外。

尚书省由于长官被排除在权力之外,慢慢的就只是执行机构,到后来尚书省连执行的权力都不多了,因为又设立了很多专一性的使职,直接下达皇帝的政令。

左右仆射退出了宰相的行列,这样宰相里面就只有中书令和侍中两个部门长官了,其他的都是加了“同平章事”称号处理朝政的宰相。

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皇帝把中书令和侍中都升为从二品,并且中书令和宰相也被踢出宰相的行列。

中书令和侍中慢慢的变成用来加授给元勋、上将的虚职,所以唐朝后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宰相,“同平章事”通常自五品以上官员中选拔,这样一来宰相既可以为皇帝议事,又不会因为品级太高权力过重。

官员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多挂职中书侍郎或门下侍郎,毕竟中书省和门下省是重要机关,宰相兼任中书和门下侍郎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唐代宗时期还把中书和门下侍郎升为正三品,这样宰相品级又来到了正三品,所以唐朝宰相的实职品级始终不能高于正三品(除了唐朝初期)。

综上所述,狄仁杰虽然只是正三品的内史(中书令),但是作为中书省的长官,掌管政令的立案起草,妥妥的当朝宰相。并且狄仁杰还是武则天晚期最信任的宰相,武则天都对他相当的尊重,那么你说他的权力大不大呢?




内史,在武皇时期是宰相,当然,还有几个宰相。宰相之间没有上下之分,都直接向皇帝负责。狄仁杰分管的工作,直接向皇帝负责,有处置之权,虽然只有建议权,但皇帝听他的话,不能不说令人畏惧。




狄仁杰在中央任大理寺卿处理很多积压的案子,他断案时在人情与刑法方面掌握的恰到好处。后又任职地位破旧布新不论管理百姓还是处理异族关系上都能以仁心处之。特别是在武则天与李唐宗室斗争中能不偏不倚。也许在很多人看来狄仁杰不是忠臣,狄仁杰应该是良臣,是当时少数贯彻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仁政理念的人,而武则天也是有抱负的政治家,她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选择在自己巩固了权力之后,重用狄仁杰。而狄仁杰也不是那种书呆子,他用自已的忠诚和实干一面为百姓做事,同时又回报了女皇的信任从而成就了一段君臣知遇的佳话。




这些年来,“狄仁杰”是个热门大IP,“元芳,你怎么看”已经成为经典网络语言。

在电视剧中,狄仁杰位高权重,就连武则天都要称呼他一声“阁老”。为了断案,狄仁杰经常微服私访,在紧要关头,身边的随从就会亮明身份:“不得放肆,这位就是内史大人,狄阁老”。

有人就纳闷了,“内史”是个什么官?像司马迁一样,负责写历史的吗?好像写历史的一般都不是什么大官呀。

别说,还真有细心的朋友,特意去查了查,然后就急不可耐的大喊:“我去,内史就是一个三品官,狄仁杰,你是不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充大尾巴狼,一个三品官,你牛什么牛,没人能管的了你了,是不是”。

不应该呀,狄仁杰既然被称为“阁老”,那就表示他已经“入阁拜相”,地位如同宰相,怎么着,也得是一品大员呀。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说明你对唐朝的官制不了解。在唐朝,实职官员的天花板,就是三品,即便是“入阁拜相”,那也是三品。

至于一品和二品,已经成为“虚职”,工资很高,待遇很好,荣誉很大,但是,就是没有任何权力。

唐朝的特色官制,一品,二品是怎么消失的

关于“宰相”这个职位,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称呼。

春秋时期,郑国叫“执政”,楚国叫“令伊”,汉朝叫“丞相”,唐朝叫“尚书令”,明朝叫“首辅”,清朝叫“军机大臣”。

不管怎么叫,但凡能做到“宰相”,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当于集团公司董事局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经过多年的演变,到了隋唐时期,中国的官制演变成了“三省六部制”。所谓“三省”,就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所谓“六部”,就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六部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其中,中书省设置“中书令”一人,尚书省设置“尚书令”一人,门下省设置“侍中”一人。

这三个人的地位,都相当于宰相,他们三个人加上皇帝,就组成了一个“董事局”,所有的朝廷大事,都是由他们决策。

一开始,尚书令的地位要稍高一些,因为他直接管理六部,相当于主抓行政工作,因此,尚书令设置的是“二品”,中书令和侍中是“三品”。

但是,自从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情况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因为李世民曾经担任过“尚书令”,所以,后来再也没人敢担任这个职务,于是,尚书令就空缺了出来,增加了两个副职,分别是“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这两个人的品级是“从二品”,也加入了董事会。

董事会的办公地点,一开始设在门下省,后来改到中书省,被称为“政事堂”。

到了唐中宗李显时代,尚书左右仆射的地位开始下降,慢慢的被踢出了董事局,但是仍然保留级别,从二品,只是一个荣誉称号,不再有具体的实权。

这俩人出局了,但是活还得有人干,于是就有了一个新的职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三品。

这个职务听着很绕口,其实意思很简单,就是你虽然不是中书省的领导,也不是门下省的领导,但是,你拥有和他们一样的权力,也可以进入董事会,参与朝廷大事决策,一句话,地位等同于宰相。

至此,尚书省已经名存实亡,董事会成员变成了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以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特别说明一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职位,含金量特别高,即便是左右仆射,你也得兼任平章事,才能进入董事会。

到了武则天时代,她又给改名了,改的特别优雅,中书省改为“凤阁”,一把手叫“内史”,门下省改为“鸾台”,一把手叫“纳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因为中书省主管决策,因此,“内史”就相当于宰相,或者说“大唐集团董事局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不过,依然是三品官。

到了元朝时期,只剩下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管理机关,为了管理全国,又在各地设立了“行中书省”,就是我们现在省级单位的雏形。

有人会问了,那什么样的人,才能担任一品和二品?

在唐朝,一品官有六个,分别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司马,司徒,司空。其中司马也称为太尉,主管军事。但是,在唐朝,这些职位都是虚的,要么没人干,要么就是个荣誉称号,所以,基本上没有一品官。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天策上将”,这个是为李世民量身打造的,独一份,以后就没有了。

二品官有两个,分别是尚书令和大行台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相当于大区总裁,管理多个省份,这两个职位,李世民都干过,所以后来就再也没有人干了。

狄仁杰到底是个什么官,权力有多大

狄仁杰的官途中,有一个贵人,名字叫“阎立本”,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就是阎立本画的,另外,他最高升任中书令,死后追赠司空,也是一位位极人臣的人物。

在阎立本的推荐下,狄仁杰出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唐高宗李治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大理寺主管刑狱,案件审理,狄仁杰神探的名头,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他在一年之内,将大量积压案件进行妥善审理,无一起冤假错案。

武则天称帝后,狄仁杰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授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正式进入内阁,成为董事会成员。

不过,狄仁杰的官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遭到了来俊臣的诬陷,虽然最后被免去死刑,但是却被贬为彭泽县令。

公元697年,狄仁杰再次被武则天启用,担任鸾台侍郎(相当于门下省二把手),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授银青光禄大夫,不久升任“纳言”(门下省一把手),再次进入内阁。

公元698年,突厥南下侵犯河北,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大元帅”,授权他“便宜行事”。狄仁杰带兵击退了突厥的进攻,恢复了河北的正常生活秩序。

公元700人,狄仁杰升任“内史”,相当于大唐集团总裁,除了武则天,就数他最大。

不过,这个内史,狄仁杰没当几个月,当年9月份,他就去世了,享年73岁。他死后被追赠为“文昌右相”,相当于“尚书右仆射”,从二品。

此后,他又不断被追赠为司空,梁国公,配享太庙,太师等等。

因此,在狄仁杰生前,他虽然只是三品官,但是已经是标准的大唐宰相,而且是排名第一的宰相,位极人臣,无人可比。




一二品都是太师、太傅、太保、少保之类的,这些都是皇帝和太子的老师,地位很高但没有实权,唐朝三品、四品官才是掌管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及六部的实权职位,而狄仁杰更是厉害,是中书门下平章事,对尚书省的各项提议都有审核和决策的权利,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实职   虚职   中书省   中书令   权力   官制   侍郎   宰相   尚书   门下   官职   长官   唐朝   畏惧   皇帝   时期   时尚   文武   狄仁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