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太尉高俅、枢密使童贯、太师蔡京,三人的官职哪个更大?

宋朝官制比较复杂,且进行了多次改革,许多官职变化巨大,《水浒传》中也出现了Bug,就北宋时期而言,太尉、枢密使、太师的官职究竟哪个更大?书中和历史上有一定的出入,官级排序不太一样。

太尉

太尉原本是个很高大上的官职,不管是以前作为最高军事长官,还是后来成为对元老级功臣的加封荣誉,基本上都是位列三公,位极人臣,但到了北宋情况就不一样了。

政和二年九月,宋徽宗下诏废除了旧“三公”,改以“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为新“三公”,并称:

“太尉,秦主兵之任,皆非三公,并宜罢之。”

至此,“太尉”原来的尊贵地位不复存在,作为官位也撤销了,而是将太尉改为冠武阶,也就是说“太尉”这个称呼并没有消失,只要是够一定级别的武官,都可以被叫做太尉。故而北宋时期太尉泛滥,《水浒传》中就至少有6人被称为太尉。

高俅的具体职务,在书中并没有详细说明,只是笼统地写道做了殿帅府太尉,被人称为“高殿帅”或“高太尉”,按照北宋的官制和他的地位来推断,高俅的职务准确来讲,应该是殿前司都指挥使,品秩为正二品。

枢密使

宋朝设有枢密院和中书门下,号为“二府”,分掌军令与政令。枢密院为最高军事领导机构,掌握军权及军令,枢密院的最高长官就是枢密使,品秩为从一品,地位略低于宰相。而平时统帅兵马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有三个即“三衙”: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各司的主要长官为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分别称为殿司三帅、马军三帅、步军三帅。从《水浒传》中描写一些细节来看,高俅正是殿前都指挥司的最高长官。

这样的机构设置,将兵权分解成了发兵权管兵权,起到了相互制衡的作用,而且枢密院的地位在“三衙”之上,消解了武将拥兵自重的可能。童贯作为枢密院的最高长官,不仅权倾一时,在职务上也算是高俅的上司。

然而,《水浒传》中却将这一上下级关系弄混了。在第七十六回,枢密使童贯奉旨剿扫梁山,出发前高(高俅)、杨(太监杨戬)二太尉设筵饯行,在叮嘱了一番之后,书中童贯有这样两句话:

“重蒙教诲,刻骨铭心,不敢有忘。”

“下官到彼,见机而作,自有法度。”

这里的童贯毕恭毕敬,语言谦卑,完全是一副下属的姿态,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也许是因为高俅与皇帝关系过于密切,施耐庵有意这样写也不得而知。

太师

太师这一官职,历史上一般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太子的老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另一个是高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权。

但是在宋徽宗时期,太师这个官职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宋徽宗废除旧“三公”之后,“太师”成为新三公之一,蔡京以实权太师担任北宋的宰相,品秩为正一品,总领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之事,号称“公相”,协助皇帝处理所有的朝政事务,成为当时最有实权的头号大臣,“太师”不再是以前的空衔职务了,终于辉煌了一把,迎来了历史上唯一一次的权力巅峰。

结论

综上所述,太尉、枢密使、太师这三个官职,在《水浒传》中,太师蔡京的官职最大,其次是太尉高俅,枢密使童贯官职最小,而在北宋时期的真正历史上,太师官职最大,其次为枢密使,太尉官职最小。


请关注@琳琅文斋,我的世界里希望有你。




三人的官职,应该是蔡京最大,为正一品。童贯第二,为从一品。高俅最小,为正二品。

史料记载,北宋的官阶设置,前三品如下:

正一品:诸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诸王。蔡京为太师,属正一品。

从一品:诸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嗣王,国公,光禄大夫。童贯为枢密使,属从一品。

正二品:门下侍郎,中书侍郎,诸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开国郡公,上柱国。高俅为太尉,属正二品。




当然是蔡京

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先后四次任宰相,任期达17年。

太尉成为武阶官之首,但是宋朝重文,排在太师之下。枢密使主兵,只是宰相主兵的助手。




宋代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为了遏制武官势力,宋廷设置了非常复杂的管制,这导致宋代政府长期效率低下,这才有了宋神宗时期的元丰改制(元丰是年号),虽然这次改制裁撤了不少冗岗,节省了不少开支,但政府的效率却没有提升,甚至还有些降低。

关于《水浒传》中高俅、童贯、蔡京三人的官职谁大,我们可以逐一说明。

太尉——高俅

太尉在秦汉时期是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一,国家军队的管理者,妥妥的实权派。不过到了汉末,三公基本都成了摆设,尤其是军阀时代,手里有兵才是王道,那些虚的没啥用。所以太尉后来就成了一个荣誉职称。

在《水浒传》中,高俅是殿帅府太尉,宋代并没有所谓的殿帅府,可能就是虚构的。但从字里行间来看,高俅这个太尉还掌握着80万禁军,林冲、王进都是他的属下,也包括杨志。另外,高俅能节制10个节度使征讨梁山,可见高俅是有统兵之权的,不过由于宋代制度,他没有调兵的权力(枢密院有)。

从品级来讲,太尉在当时属于正二品。


枢密使——童贯

“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宋史》

枢密院同中书省分立并称二府,枢密使主军而宰相则主政。也就是说枢密使属于副宰相级别,但枢密院有只有军令权,但无统兵权。也就是说,枢密院如有军事需要可调集部队安排将领,但不具体统帅军队,有点类似于参谋部之类的。

在《水浒传》中,童贯可要能牛一些,人家能统兵征辽,说明他在皇帝眼里的地位很高,另外童贯还是一个太监,足见其权力之大。

从品级上来讲,枢密使属于从一品。

太师——蔡京

太师这个职位可是历史悠久了,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之一。当然,也是最早成为荣誉职称的职位。一般封赏立有大功大臣,都会有这个职位。由于影视剧的原因,宋代的太师成了皇帝老丈人的专业职称,呵呵。

在《水浒传》中,太师是一个实权位子。蔡京在宋徽宗早期就担任过“司空行尚书左仆射”这个位置,已经成了宰辅,后来又加封为“太师总三省事”,已经高于宰相了。而且从蔡京能够通过枢密院破格提拔关胜来看,蔡京还有一定的军权,这真是实实在在的实权派。

从品级上来讲,太师属于正一品。

所以,无论从品级还是权力上来讲,蔡京>童贯>高俅。别看高俅是《水浒传》中的头号反派,但论实力还不如这两位。

即使是放眼历史,高俅也不行,蔡京和童贯那是“堂堂”的“六贼”,高俅都排不上号,而且高俅的历史评价不算太糟糕,人家也是正常死亡,下场不赖。




一、太尉

北宋初用为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其特拜者亦不参预政事。

旧在三师下,自唐至宋,居太傅上、太师下。

宋徽宗(赵佶)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改为武臣最高阶官,正二品。

二、枢密使

宋沿前代,置枢密使,为枢密院长官。

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三年(公元962年)罢宰相兼任,专掌佐皇帝管理军政,为国家最高军事长官,号称执政,与宰相同执朝政,有发兵之权,无拥兵之重。

宋神宗(赵顼)元丰(公元1078年~公元1085年)改制,罢除;另置知枢密院,领其职。

宋高宗(赵构)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复以宰相兼,定为从一品;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又罢除;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再令宰相兼,迄宋亡不改。

三、太师

北宋初用作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特拜者亦不预政事。后仅加予极少数尊贵大臣,正一品。

宋徽宗(赵佶)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改号三公,成为真宰相之任,执掌朝政,后亦作为勋臣加官。

南宋因之。




《水浒传》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除了水泊梁山的英雄人物之外,朝廷的奸臣们也是深入人心。其中,高俅、童贯和蔡京三人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高俅帮助高衙内迫害林冲,蔡京纵容女婿贪赃枉法,童贯多次在军事上与梁山好汉作对,他们三人都做了许多坏事。

为什么他们三个能够做这么多错事又无人制约呢?在小说里,高俅人称高太尉,蔡京官居太师,童贯身担枢密使之职,都是朝廷的高官。那么,高俅、童贯和蔡京三个人,究竟谁的官职更大一些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高俅、童贯和蔡京三个人在《水浒传》中的官职具体情形。在《水浒传》中,高俅的官职是太尉,太尉之职本为秦朝最高军事长官的官职,只是封建王朝的皇帝都担心军权掌握在一个官员手里会惹出祸患,所以太尉一般并没有全部的实际职事。

尤其是在宋朝,太尉作为三公之一,虽然位居武官之首,但是,一般来说只是皇帝封赏给臣子的加官,并没有实际执掌的事务。不过,也不能说高俅的太尉之职是没用的。在小说里,高俅的完整官衔为殿帅府太尉,殿帅府并不是宋朝的官署,它的真名是殿前司,这一官署源于后周,主要负责管理皇帝的卫队。高俅官居殿帅府太尉,主要掌握的也正是禁军。

除此之外,林冲面见高俅的时候是在白虎节堂,这一场所一般为节度使所用,可见小说里的高俅应该还兼任节度使。虽然节度使是节制调度军事的长官,但是北宋的皇帝已经对节度使的财政权和军事等权力进行了分化,所以高俅的这份兼职只能害个把人,并不算真的特别位高权重。(下图为影视剧中的高俅)

接下来,看一下童贯和蔡京的官职。小说中,童贯官居枢密使,这一职务源于唐朝后期,一开始只负责传达皇帝命令。到了两宋时期时,由于连年与西夏等政权发生冲突,枢密使开始逐渐主管军事。一开始,宋朝皇帝设置枢密使是为了分割宰相的军权,但是日子久了,皇帝开始担心枢密使权力过大威胁皇权,于是又将枢密使的统兵权力分给了三衙。不过,即便如此,枢密使所在的枢密院依然具有掌管士兵名册和虎符的权力,能够起到发兵的作用。

和童贯的官职相比,蔡京的太师的实际职能就没那么高了。太师之职源于西周时期,位居六卿之首。但是,到了后来的朝代里逐渐被划入三公之一,宋代时更成了皇帝奖励文官首脑的加衔。不过,虽然是加衔,但是宋代的太师一般由中书门下省的长官兼任,蔡京就是宰相加衔太师的典型案例。

按照品阶来算,在北宋时期,太师是正一品,枢密使是从一品,太尉是正一品,按道理讲蔡京和高俅都应该是官职最高的。但是,实际上来说,蔡京是中书门下省的长官,童贯掌握发兵大权,两人分庭抗礼。三人中唯有高俅实际职权相对较低。

那么,真实历史上的高俅、童贯和蔡京三人的官职真的是这个排位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蔡京。和小说中一样,真实历史上的蔡京也最后官至太师。不过,他实际上的职位是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是虚衔,门下侍郎才是真正的职务。在蔡京的三个头衔中,太师和右仆射分别为正一品和从一品。门下侍郎为正二品,是门下省的副职长官。不过,由于蔡京头上并没有门下尚书压制他,所以在门下省这个负责审议的部门里,蔡京才是老大。

除此之外,蔡京还享有魏国公的爵位,比一般的副相地位要高。历史上的蔡京是个复杂的人物,一方面百姓确实痛恨他和童贯帮助宋徽宗欺压百姓,另一方面蔡京也确实用手上的副相大权做过兴办福利以及地方学校等有利民生教育的大事。(下图为影视剧中蔡京形象)

然后,我们看一下童贯的官职。童贯在真实历史上的官职与小说中有些差距,他的枢密使之职只是领职。不过,童贯的其它头衔非常多,真实历史上的童贯当过太傅和检校太尉,太傅属于正一品加衔。检校太尉是散官,属于从一品,但是地位比太尉高。

另外,童贯还曾经做过多地的节度使,后期还享有广阳郡王的爵位。在历史上,童贯受蔡京推荐,最终做到了西北监军和开府仪同三司的位置,作为一个宦官,童贯有自己的幕府,还享有军事上的多方面权力,与小说中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下图为影视剧中童贯形象)

最后,我们分析一下高俅的官职。在历史上,高俅官居正一品太尉,主要负责禁军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高俅也做过监军,临死之前的职务是可以自己掌握幕府的开府仪同三司。根据历史记载,高俅总揽军政,经常做些以权谋私的事情。

在真实的历史上,蔡京、童贯和高俅的官职和爵位上都有重合的地方,蔡京和童贯、高俅都曾位居正一品,童贯和高俅都担当过开府仪同三司和太尉。由于北宋重文轻武,三人中蔡京必然更受官员推崇,但是童贯的爵位比蔡京高,在权势上也不容小觑。

除此之外,蔡京和高俅都掌握一定的人事调动的权力,蔡京曾经扶持自己的妹夫做官,高俅也曾经让自己的儿子做节度使。经过更加准确的对比,如果单纯按照官职来说,蔡京和童贯分别是文官和武官的首领,高俅虽然也主管军政,但是职权上还是略低于蔡京和童贯。

有趣的是,虽然在真实历史上和小说中高俅的官职都略低,但是在三人中,陷害林冲的高俅,历史结局却是最好的。后来,蔡京被宋钦宗贬官流放,死在了潭州,童贯直接被宋钦宗处死。三人中只有高俅最后逃过了朝廷的处置和靖康乱世的厄运,病逝于靖康元年。甚至在高俅死后,朝廷还像模像样的给他举办了高规格的丧礼。

细细想来,不觉让人百味杂陈。北宋的官职非常冗杂,效率低下,极容易产生内斗、犯罪和管理混乱,对北宋来说,冗官带来的恶劣影响比三个奸臣来的更可怕一些。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完全没有可比性,童贯是太监,高俅是弄臣,蔡京才是真正的大佬,门生故吏遍天下。宋朝是文人治天下,文人治军,枢密使和太尉都是武将系统的,他俩弄弄钱还行,真要弄权是完全上不了台面的。




高俅是管兵的,童贯是领兵打仗的,蔡京是首相,级别来说蔡京最大,童贯,高俅




在小说《水浒传》中,太师蔡京最大,殿帅太尉高俅第二,枢密使童贯第三。

真实历史上,童贯为广阳郡王(超品)、太傅(正一品)、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品级地位最高。蔡京为魏国公(超品)、太师(正一品)、左仆射、太尉。高俅为太尉(正一品)、开府仪同三司、殿前都指挥使(殿帅)。故真实历史上,爵位童贯最高,权力蔡京最大,而高俅算军方第一人,但在朝庭中的实际地位也仅仅排在前15名,毕竟还弱于枢密使(正宰相级)与参知政事(副宰相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枢密使   太尉   太师   官职   水浒传   枢密院   太傅   节度使   实权   宋朝   宰相   北宋   门下   长官   水浒   皇帝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