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办丧事,公布丧葬礼单(主要是现金数额),这种做法恰当吗?

农村死人办丧事,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要上礼,七十年代前,因为贫穷,礼很薄,集市上买一二斤猪肉刀头,七角二一斤,大概也就是一元多钱,再买两三毛钱的烧纸,㧟个篮子,到账桌前入账即可。各家各户基本上一个样,差别不大。

八十年代以来,都富裕了,丧事上礼也变了,三代直系亲属,除了大的全供食礼:包括五斤以上的猪肉一块,还有肥鸡子一个,大鲤鱼一条,菜蔬瓜果十个盘等,拼满一桌。还有鞭炮两挂,浇纸两捆,供饭前和饭后起殡时行跪拜大礼之用。

除此之外,三代直系亲属还要上现金礼。因为各家情况不同。现金有几百元的,也有千元以上的。

至己朋友,义兄八馆一般都是上的现金礼,数额不等。

街坊邻里都是根据日常的亲疏来往,礼尚往来,该上多少就上多少。数额从原来的三伍元、十元、三十元、五十元、到现在的一百元以上,不断在升级。

历年来,生产队、本族眷办丧事,我总是记账员,每家每户上了多少礼,一般的记不清楚,特殊的却记忆尤新

我们村是个古镇,全村五千多口人,十五个生产队,其它十四个队办丧事时,有个不成文的規据,丧葬礼单(主要是现金数额),要公布于众。唯有我们队或经我手记的账,一直没有公布。因此也引起了个别人的非议。

后来,本族眷一个婶子去世,因为公布账单问题,一个上礼较多的年轻人,一定要求公布,我边解释边反对,由此起了争执。为了解围,管事者就另找专人抄写账单算了事。在争执中,他的一句话,就暴露出了公布账单的负面影响,他说:“就得公布,谁叫他上恁少的”!

那么,我为什么不主张和不同意公布账单呢?我有以下见解:

一、亲戚朋友、特别是街坊邻里的相互关系,经济往来,应该是双方的隐私,没有人会在公众面前轻意或随便提起。特别是红白喜事上多少礼的事。即是双方的隐私,就不宜公布。

二、亲戚朋友、特别是邻里之间,虽表面上是一团和气,为人处事,行为方式却有很大的差异,有大度的,也而狹隘的;有大方的,也有小气的。

在多年记账的实践中看到,上礼有出手大方的,也有左顾右盼的,还有觉着上得多啦!偷偷要求退回一部分的。

可想而知,难道公布礼单合适吗?

三、世间的人情事故,礼尚往来是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半斤八两,你来我往,来而不往非理也。红白喜事的上礼都是遵循这个原则进行的,上多少也体现了双方的亲疏关系程度。

为了避免有些善绞舌头的人,拨弄是非,说三道四,礼薄的人,他们内心肯定不愿意让账单公布于众。

四、就是这些绞舌头的人,东说张家上礼多因为什么,西说李家上礼少又因为什么。总是要拨弄是非,制造矛盾,挑拨邻里关系。

所以说公布丧葬礼单决没有什么好处,最终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作为丧事主家,应该认识到这是双方的隐私,公布出去可能会产生的危害性。

这是我个人的见解,有不同见解,请指教!








在农村办丧事,公布丧葬份子礼单是最好最阳光最恰当不过的事情;随着现在人们生活的提高,尤其是在紅白事上的份子礼随的越来越多,丧事随的礼金就是成千上万的,我们都是记账两份,一份上墙公示於众一份留於事主,做到账金相附分文不差,只有这样才有公信度呢。




个人认为这种做法不太合适。

礼金这个东西相对来说是比较隐私的,人情随礼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有的会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关系亲、疏来定随礼的多少,绝大部分人是有人情往来的,之前你随礼多少,你家做事的时候还你人情多少,这叫礼尚往来。

在我们家乡,正常办丧事的会请一个专业的管事先生来登记礼单,礼单是封闭式的,先不能拆,用针线穿起来,并在礼包右上方编NO号,在亲属的见证下拆封并记录金额,并不会张榜公成布。

你想,若是张榜公布,随礼多的还过得去,随礼少的自然脸上挂不住,有的会被当成茶余饭后的话题,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

反正,各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虽然看起来好像不是很恰当,但最起码敢公开透明,试问,哪个公务员或干部敢把这个数额公示于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1-18

标签:礼单   丧葬   丧事   数额   现金   红白喜事   直系亲属   亲疏   生产队   礼金   礼尚往来   账单   人情   见解   恰当   做法   隐私   农村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