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工作,一份是体制内拿到手4000,一份体制外拿到手15000,如何选择?

像今年的疫情情况发生以来,我们很明显的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像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这样体制内的人,每个月的工资是按时发的,而体制外的一些人虽然说做生意可以赚大钱,但是,近几个月,你敢做生意吗?谁让你做生意?你做生意,街上有人买你的东西吗?

01

可以说体制内的人在遭到疫情后,我们看到了他工作的优势,而体制外的人在国家和人民平安无事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他们大把大把的挣钱。但是,疫情期间,他们挣钱吗?他们不挣钱,所以,根据我的社会经验和职业经验,我觉得大家在选择工作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综合实力来考虑,家里面没有背景的人,我建议大家还是找一个公务员系列或是教师、医生等体制内的工作,最起码每个月的工资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体制外的人虽然说可以挣大钱,但是,凭的是天时地利人,凭的是国家政策方向的利好。

像疫情期间,他们可能在吃自己的老本,所以对于选择体制内的生活还是选择体制外的生活,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如果我们是平民家庭出生,我建议你选择国家的正式工作,给自己一份保障。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简单的分析一下:体制内外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差别?

首先,从工资上说起。

也就是说,在国泰民安的时候,我们明显看到体制内的生活,仅仅是一种“吃不饱,喝不足”的生活条件,买一套房,可以说房贷一辈子,但是,体制外的生活,我们可以赚大钱,有些人在股票市场上一把赚的钱就可以买一套房子,或者在北京买10个房子都是有可能的。但是,他们图的是靠国家政策来挣钱,靠自己个人奋斗努力来挣钱,而且体制外的人虽然说每天都在用时间,每天都在用自己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时间换钱。但是,他们缺的是一份安全感,缺,稳定的工作,在别人看来很美好,虽然说挣大钱,但是,他们的工资没有保证,就像疫情期间谁给他们发工资呢?

不做生意,哪来的钱?

大家都在吃老本,有些人甚至在亏损,所以,从工资薪酬待遇上来看,其实体制内相对稳定一点,但是,也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喜欢体制内的工作,所以,对于工作的选择,我们如果重新来看:体制内外的生活的话,体制外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社会的局限性,就是在遇到想今年武汉疫情一样的情况时,他们哪里来的工资养活自己的家人、养活自己呢?

02

工作的好坏,我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衡量标准,至于哪一个工作到底适合与你,没有一个完美的标准,因人而异,而这有时候与一个人的观念也有关系,有的人喜欢一辈子平平安安,稳定下来;而有的人喜欢在大风大浪里面,展现自我才能,喜欢追逐财富的浪潮,那么,你就可以选择体制外的生活,因人而异吧!

因为大千世界,有的人喜欢安安稳稳的上班,有的人喜欢东跑西走做生意。毕竟每个人的志向不同,也就决定了我们选择工作的态度不同,选择工作的性质不同,当然,对于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不同的约束有不同的见解,每个人也有每个人不同的理解。

正所谓:你没干这份工作,你不会体会他人的辛苦,你没有干这份事情,你没有机会起会到他所从事工作的辛苦与辛劳,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是轻松的。

03

无论是起体制内外的人大家都是为社会主义在做自己的贡献,大家都是在为自己的家人和自己某一份生活的本领,所每一份工作都值得尊重,每一个人都值得尊重,至于到底是其中的体制内工作好还是体制外的工作好,那么,这应该根据个人的综合情况,根据家庭的经济因素等综合性的因素来考虑,而不是应该通过一个方面来衡量。

毕竟,每个人的生活情况不一样,每个人出生的生活家庭经济不一样。




体制外的工作到手收入已经是体制内的3倍以上,单以收入来说,可以考虑去体制外拿15000。但具体到个人,如何选择取决于自身实际。

一、从经济上考虑。缺钱,毫无疑问选15000的工作,反之家庭条件较好,对工资诉求不是特别强烈,可以考虑选体制内的工作。

二、从个人性格考虑。本身比较向往体制,愿意尝试体制生活,并且有强烈的政治抱负,情商中上,肯定选体制内工作;反之个人比较喜欢自由,不愿意被条条款款束缚,去体制外打拼更适合。

三、从发展前途考虑。在体制内,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个人能力强,有人脉资源助力,很容易脱颖而出,成为很多人羡慕的对象,反之,往往一进去就看到了头,所谓前途不过是空中楼阁。所以选不选体制,很重要的一点还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和社会资源,要看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自信去应对体制复杂的人脉关系,进而从中杀出一条血路。有,可以考虑选体制;没有,一定要慎重,否则贸贸然进去,大概率会后悔。

而如果选择体制外的工作,刚进去就可以拿到15000,说明个人有能力或技术专长。只要把握好这点,把业务拿上来,吃得了苦受得了累,一般都不会太差,至少不会走下坡路,今年拿15000,说不定明年可能就是20000,未来有无限的成长空间。这也是体制外工作最大的魅力,干好了,上不封顶;干差了,一无所有。个人认为,如果愿意接受挑战,去体制外闯荡是最有价值的。




谢谢邀请。体制内单位的4000元工资和体制外的15000元工资,我觉得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比性。

首先,光是“体制内”这三个字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社会地位以及福利待遇等,是没办法用具体数字来衡量的。也就是说,体制内每月4000元工资,从数目上看起来并不多,但是为什么很多体制内低工资的人,生活品质往往并不低,甚至一般在所在地都可以拥有相对中等偏上的高品质生活呢?

因为很多体制内单位的员工每月4000元工资以外,还有单位缴纳的六险一金,以及各种奖金分红,生病住院基本可以全额报销的福利,逢年过节的慰问费,夏天的清凉费以及冬季的温暖费,甚至女职工的卫生费等等,这些隐形的福利待遇加起来值多少?

其次,体制外单位每月15000元的工资,数目上看起来虽然不算很低,但是要知道这个数字可能就是你每月全部的所有收入。公积金可能需要你自己缴纳,生病住院也不可能给你报销,什么加班费?大多数私企都不会给你兑现,至于什么节日慰问福利待遇,基本就是看老板心情了。

另外,体制内单位还有个好处,大家其实也都清楚,那就是工作环境总体上比较稳定,而且体制内单位的培训体系都比较健全,每年几次的培训活动也有助于提升你自己的工作能力,基本上你可以沿着既定的这种职业发展路径一直走下去。

当然,假如你不喜欢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那么你可以选择去体制外单位打拼,但是职业发展方面,没有人会在意你的能力提升,因为那不是你自己的事情吗?但是体制内,很多单位将员工能力提升当作是单位人才培养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甚至每年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培训培养员工,你说这些隐形的待遇,是几千元工资可以弥补得吗?

总之,体制内外,可能就好比围城内外,里面的人想出来,而外面的人想进去。究竟是去体制内发展还是去体制外打拼,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吧。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欢迎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大家继续交流。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权衡利弊,以便取舍:

1、自我估价。给自己一个心理“价位”,觉得自己的才能值4000还是15000。目前是在体制内4000受了委屈还是说体制外的15000有些虚高?认清自己非常重要。

2、职业前景。体制内是否还有上升空间?体制外行业竞争力如何?说实话,体制内做多做少都有一个稳定待遇,体制外优胜劣汰残酷,需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过硬的能力加持。

3、年龄因素。如果体制内外的岗位关联性强,匹配度高,可能年龄问题影响小一些,如果是跨行业,建议四十岁以上的朋友慎之又慎。

4、外界影响。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自身能获得这个岗位,是真才实学、实至名归,还是千丝万缕、似有若无的其他原因,要有清醒认识。很多例子证明,离开了一定的平台,往往“泯然众人矣”。




体制内!

体制内表面上看工资很低,但有隐形收入,比如,十三个月工资,绩效工资,精神文明奖,创城奖,公积金,饭费一元钱,車补,职称工资等等,在职时总收入比不上月薪15000元,但退休后,退休金厉害!何况体制内不必担心下岗,体制外随时有下岗风险。彻底算帐,体制内付出与回报比,更占优势!





首先我要问的是,你真以为体制内拿到手的4000块就真的是收入4000块了?

我举两个很简单的例子,各位自己去细品——

第一,我有一朋友的亲戚,就是一家电力局的管理层,他们的公积金交的很高,要知道公积金也是钱啊,他亲戚就用公积金在很早的时候买了房子,后来房价涨起来了,然后,他亲戚又把房子卖了,狠狠地赚了一笔。



第二,我以前做生意,一个月别说15000元,就是20000元我都拿过,但是一来非常不稳定,二来真的很焦心,常常睡不着觉,发际线疯狂地往后移,后来生意不好做了,我又在一段时间里处于一种失业的状态。

各位,当我把这两个例子举出来的时候,请问,你们是选哪个?

如果你还无法抉择,那么我再举个例子吧——



我有一个朋友,年纪轻轻就去创业了,前些年开了一个酒吧,我还投了一些钱,她是一个美女,还没结婚,然而,因为生活不规律,加上操心,所以前年诊断出有脑瘤,后来做了手术,就此和我们断了音讯。

还有,有些人觉得,体制内的人没有追求,就知道朝九晚五拿死工资,我觉得,有这种想法的人真的是OUT了,你们难道不知道互联网有多么发达吗?



现在的人,已经早就不做什么实体生意了,都是在网上做生意,朝九晚五,你知道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吗?体制内的人有着普通人梦寐以求的时间,可以干很多事情的啊,不说别的,我一哥们儿就是体制内的,到了晚上就去酒吧当驻场,不但圆了自己的音乐梦,还挣了钱,这下明白了吧。

因此,我从来不羡慕那些压力巨大,每个月拿15000的,尤其今年的疫情爆发后,我觉得还是找一份比较稳当,比较自由的工作最好,我可以有更多时间干第二职业,也有更多时间陪家人,我不想那么累,就这么简单。




上海人民公园周末有个相亲角,闲来去逛一圈,体会一下,你大概能明白即使是国际化大都市里,人们对于体制内的趋之若鹜程度。

相亲这种事,不是吹牛招工,那是老人们实实在在地想给子女找个好伴侣,没半点掺假的。

你可以问他们:体制内4000块,体制外15000块,他们选哪个做女婿/儿媳妇。

答案因人而异,但总有个多少的差别,这就是最真实的社会现实。

我的观点很明确,选择体制内。

马拉松运动员不会站在100米跑道上,跟你比冲刺。 因为他的优势根本不在冲刺。

拿薪水作为标尺,比较体制内核体制外工作的优劣,就像拿冲刺能力比较马拉松运动员和普通人哪个厉害一样。

体制内工作的优势,根本不在薪水,甚至可以说,体制内工作除了薪水以外,别的方面几乎全面碾压体制外工作(即使体制外高薪)。

一、大环境因素

有些历史环境下,胆大一点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丰厚回报,譬如过去;另一些历史环境下,守住已有的不贬值就已经是胜利。

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应该采取不一样的发展策略。

2019年了还有人鼓励你去炒房,你说他是跟你有仇呢,还是有仇呢?

40年的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经济发展的要求,已经从又快又好变成了又好又快。这其中的转变是值得每个职场人深思的,夏天当然可以疯狂生长,冬天是否应该保存实力?

有些策略收益很高,但也很容易万劫不复,看看那么多创业赔得血本无归、甚至负债累累的人,就知道了。

另一些策略很难大富大贵,下限却很高,可以让你在相对严峻的形势中立足,体制内的工作就是这样。

二、当代职场人奋斗现状

当007、996被挂在嘴边时,很多人都意识到了竞争的白热化和生活环境的内卷化。

企业家关心的首先是企业的盈利和生存,在此之外,才是员工的福祉。

当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你会听到很多老板大喊“不惜一切代价保住企业的成果”,开始你热血沸腾,誓与公司共存亡,后来你发现,自己不是“成果”而是“代价”,要舍弃的就是你自己。

这就是很多35岁“高龄”职场人的归途。

你可能会说,那些“被优化”的人都是自己不够优秀,社会上那么多优秀的人,即使年纪大了,也可以混得很好。

醒醒吧孩子,谁说什么样的话,你要看好他的相关利益在哪里——忽悠不住你们这些人,老板们哪来的员工去压榨呀?

三、体制内的额外福利:价值观认同感

一个体制内的朋友,前些天家里出了事情,他又是独子,不得已,交代了一下工作给同事,跟组织请假照看家人。

这种情况下,体制外能批不能爽快地批,职场人心里自然有数;但体制内岗位批不批假期,几乎没什么疑问,甚至还会派工会去慰问,绝大多数情况下,体制内的人情味总会浓的多,因为,家庭,就是中国人的信仰。

你在体制内,只要不是遇到了特别混蛋的领导,工作压力、同事关系甚至升职前景,都要比所谓高薪的体制外优越得多。

不信你可以去看看各大私企外企高管,有多少是中国大陆一步一个脚印爬上去的,有多少是奋斗了几十年最后被空降的欧美、印度、甚至台湾同胞压一头的。

不是嫡系部队,别想在外企里面混成正统。 但是,体制内从普通人到治理一方、造福一方的大门,始终为我等普通人开着。

另外,最后说一句,所谓选择,是两份你都能够得着的东西摆在你面前的事,如果没取得选择权,那么就别讨论。毕竟,谁小时候都苦恼过:我是上清华呢,还是上北大呢?




在选择职业时,很多人纠结是选体制内的稳定工作,还是体制外的企业高收入工作好。这个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具体分析。我是09年的毕业生,二本院校本科毕业。现在在某省直机关工作。目前来看,我觉得我选体制内是正确的,也是适合自己的。

一,谈谈体制内的工资

我是30出头,省直正科,月工资5000左右(含车补),月绩效2000多,月公积金共计2000左右。工资应该属于全国省直机关下等水平。但细心算算,一年也能有10万左右。未来趋势应该是越来越好。体制内很多人通过工作时搭建的平台,也跳槽了。

二,看看体质外其它同学

作为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人是比不上211和985院校的。我体制外的同学有赚年薪的,但是企业的年薪都是税前的,而且是公司给你实际工资和各项保险福利待遇的总和。扣出保险和税也有不小的落差。目前混的好的也就月2w左右(属于个体和私人企业),一般同学也就是5000到6000左右。

三,看你自己

工作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假如你买得起房子,生活尚可,但开创能力一般,建议你入职体制内,但一定要往上级层面走,乡镇和县级公务员还是很难,晋升也不快。要借助遴选等方式进入市直或者省直机关。

假如你买不起房子,不用说了,赶紧去做生意,赚钱为主。靠公务员的工资买房子,攒钱很难的。

能力强的人应该去闯闯,现在体制外用人机会也很多。但你也的了解,自己值几斤几两。人生经不起瞎折腾,稳稳当当过日子的,我感觉大部分都挺好。





说一下我个人经验吧。我以前是体制内的事业单位重点中学教师。自己放弃教师工作,到深圳找工作。后来自己开过工厂。再后来到外资企业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派到北京工作,根据北京市场情况我给公司建议关掉北京市场(我的风险是失去工作)。结果公司同意了我关闭北京市场,然后让我到上海负责上海及华东的业务。再后来一直在外资,级别职位越做越高。收入也算国内高收入人群吧。选择什么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如果留在事业单位做老师,一个月也就几千块钱吧。后来我每年交的个人所得税都比教师的工作年薪高几倍。做自己喜欢做想做的事。自己愿意承担风险。明白自己的追求很重要。当然如果很懒只想混混有个工作的或者自身能力一般的就找个工作混混吧。其实大部分人也就混混的。




我选体制内!虽然拿到手只有三四千,五险一金福利补贴算完还是十来万了。而体制内的安全感是私企无法比拟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体制   工作   私企   疫情   公积金   北京   工资   生意   房子   收入   稳定   能力   单位   建议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