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发动机和西方比落后吗?俄罗斯航发技术只能是二流吗?

中国航发,比人落后,这是现实,人家航空工业发展了一百多年,我们不过刚开始,差距落后要承认,无可厚非,认知航发研发规律,需要有一个过程。军用还好些,正在奋起直追,已经差距不多,而民用航发,我们才起步,差距还相当之大,相当明显。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局面,有人夸大其实,说中国航发至少五十年,说法明显违背客观现实,现代航空发动机发展,才多少年呀,对不对?就比如我们的CJ1000A这一级别的发动机造出日,同级别的相比,差了是多少?此前我们客观情况不允许,没钱没技术,但不是一点也没有,还是有一些,有一些便有了实现的基础,这一点对比军用自是清楚,经过一段时间的追赶,已经可期而得,再往前跑几步就可以比肩而立。要看到我们的技术进步,我们的进步可喜也可期,请不要夸大其词,这对不起航发人的劳动。致说,俄国航发,此前是我们的老师,因为苏联解体后,技术变得肢离破碎,国家发展面临阵痛,经过了一段困难期,现在开始追上来,打造出数款军用和民用发动机,毕竟家底厚实,水平嘛,照三巨头还是差一点,可以讲已经进入一流水平,说成二流有点过份。

俄不等于前苏联。但在技术上多有继承,比如军用大推,有了AL-31,更造出产品30,中推RD-33改进型RD-93,性能已有了大幅提高,涡轴发动机用于直升机,数款产品性能虽有点落后,但均经过改进升级,都可满足于使用,可靠性还是不错的。民用型D-30、PS-90、SAM-146、PD-14等,性能可靠,数款型号均表现出不俗的水平,尤其后几款,可与西方比肩而立,正在打造者PD-35,装机对象俄制民用大飞机MC-21,这些年的进步可以表现得相当抢眼。虽说“动力沙皇”马达西奇鹰扬而去,但俄罗斯仍掌握关键技术,不是经济上出现窘境,可以说全部可以完成建造。论国力,俄自不比前苏联,产业健全配套,人才队伍强大,俄的困难是暂时的,假以时日,自可发展起来。前苏联航发,长期以来是我们的老师,可以说新中国航空工业基础大部分拜前苏联所赐,技术水平上不说与西方差距甚大,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也需要追赶一阵才行。

假如中俄能合作。航发是世界工业之花,集各种高新科技之大成,也是航发发达国家的命根子,看家法宝,所谓国之重器不可示人,中国从不存在此非份之想,俄有是俄的,我们的是我们的,重在自家努力,致说中国民营天娇与马达西奇的合作,均是些落后产品,我们可以来借鉴,正在重庆进行改造升级,最多也就是一个过渡品,符合当代需要的航发,还得靠自家研制。俄也正在努力,应该说近年来中俄合作水平并不低,正在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和民用大飞机,网友们说如果两家能通力合作,那就太好了,开展些技术交流,完全有可能,这样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想可这么想,现在高技术,西方对我们竖起了高高的技术壁垒,唯有俄罗斯某些方面还给我们开着一扇门,但合作都是你情我愿的事。中国早就不再封闭,也早不再闭门造车,现实是核心技术买不来,只能立足自己发展。

强者愈强。这是残酷的一个现实,用于波音777的GE90发动机,推力实现了52吨,经济性高,噪音低,我们CJ-1000A的推力只有13吨,俄罗斯在研的PD-35的推力35吨,与我们在研的CJ2000大体相当。有人讲一款发动机成熟至少20年,这是过去产业基础弱的原因,寻常人等看发动机无非就是发动机,与它相关的材料科技,工艺水平,实验设施,精密制造,设计设施,人才队伍,国家投资等,都与过去不一样,比如我们的材料这些年,已取得了重大飞跃,通过打造CJ1000,基础已变得相当厚实,比如精密制造水平已有了相当大的进步,有些方面强于俄罗斯,当然差距还是有的,我们的起点更高了,可以进步得更快。军用航空发动机进步还是蛮大的,用之于民,可以互相推动发展,这个叫军民融合。强者愈强,我们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中国航空发动机和西方比落后吗?俄罗斯航发技术只能是二流吗?众所周知,飞机的发动机在战机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就像人的心脏一样,决定着人的力量大小和生命。飞机的发动机决定着战机起降、跑道、机动灵活、载重量、推动力、航速等。因此我国对飞机发动机的研制非常重视,创建了太行飞机发动机制造厂。

题主所问中国航空发动机和西方比落后吗?俄罗斯的航发技术只能是二流吗?中国飞机发动机的研制起步晚,沒有美国、俄罗斯研制飞机发动机早。因此中国研制的飞机发动与美俄比较,处于悄微有点落后。中国的太行系列发动机,其推动力不小。比如涡扇一10发动机的推动力为14吨、涡扇一15发动机的推动力为18.5吨。美国的F22、F35、俄罗斯的苏57战机的推动力也是这个数。中美俄发动机的推动力基本相等,不差上下。

中国的飞机发动机与美俄相比较,主要差距在发动机的寿命上。美国的飞机发动机寿命为4000小时,俄罗斯的飞机发动机寿命为2000小时。所以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在世界上处于二流水平。而中国的飞机发动机寿命为1000多小时,仅次于美俄。主要原因是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耐高温合金材料、钛合金复合材料等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我国的飞机发动机也属于先进的发动机,虽然没有美俄的发动机寿命长。但推动力有时还大于他们,电子控制系统比他们先进。我国歼20换上国产发动机后,其战斗力完全能够碾压F22、F35、苏57战机。




中国航空发动机和欧美比当然是有差距的,但是目前我们和俄罗斯相比,这么说吧,我们在技术上全面超越俄罗斯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比如俄罗斯现在宇航用的CPU是我们提供的。

2015年人民日报:让“中国芯”在太空闪耀

这篇报道就提到我国在宇航用CPU研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宇航用CPU甚至出口到了国外;而目前需要进口我国宇航用CPU,且我国还愿意出口的,除了俄罗斯还有其他国家吗?

另外,俄罗斯2010年研制的小型导弹护卫舰“21631”型护卫舰上的柴油发动机是我国制造的。

根据中船重工官网2015年的报道,河柴重工与俄罗斯客户签订8台CHD622V20柴油机销售合同。

当然,目前俄罗斯在航空发动机上对我们还有一点优势,但是已经很微弱了,原因就在于俄罗斯目前真没有钱投入到相关科研中去。

我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我们才开始研发WS10的时候俄罗斯自己的AL31F发动机已经服役了11年,可以说WS10全面落后于AL31F,而且落后的还很多。

但是到了WS15和AL30,两国在航空发动机的差别已经缩小到“肉眼无法分辨”的地步,AL30的推重比和WS15完全一样。当然,俄罗斯的30相比我们的WS15确实整体上还是略微先进一些,但是已经很微弱了。

而俄罗斯最新一代隐形战斗机S57迄今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而且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公开表示S57不会大规模装备部队,这一切都说明俄罗斯目前的发动机支撑不起S57的各项指标,说白了,发动机不支持。

而我们的WS15已经有望装备J20了。

这说明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我们目前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俄罗斯整体水平了。




众所周知,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它的性能优劣直接决定了飞机的速度、高度、航程、机动性、可靠性和有效载荷,也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飞机的安全飞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世界上能够独立生产航空发动机的国家真是非常的少,哪个国家能够研发建造出来航空发动机,那么这个国家就是一个航空强国。

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一路走来是磕磕绊绊。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前期在航空发动机上由于没有经验,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处处碰壁。就这样,航空发动机成为了制约我国空军发展的最最大阻力。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基本上都是从俄罗斯引进,后来,经过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虽然研制出来了专用的航空发动机,到现在和俄罗斯、欧美过来比起来差距非常大。

现在,我国航发已经有款发动机能担当重任,这款发动机就是国产太行发动机,也就是涡扇-10发动机。如今,这款发动机已经成功装备到歼-10、歼-11、歼-15、歼-16,甚至是歼-20战机上。据悉,这款发动机推力达到了14吨,比俄罗斯的AL-31FN发动机也要高出不少,除此之外,寿命也增加了1000个小时。

除此之外,我国还正在研制涡扇-15小涵道比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推力可是有消息称将会达到18.5吨,并且具备矢量性能,即属于全动型,可向任何角度喷气。除此之外,涡扇-15发动机还拥有电子控制系统,可以按风扇转速和核心机压比调节发动机工作,具备有故障隔离功能。与美国的F-22战机装备的F119发动机,以及俄罗斯苏-57战机使用的产品-30发动机属同一水平。

一直到现在我国的涡扇-15发动机还迟迟没有问世,而美国的F-119发动机早已经研制出来了几十年左右的时间,因此我国在航空发动机上与美国相比,至少还存在着几十年的差距,不过随着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一定会缩小这个差距。而俄罗斯现在航发技术也顶多算是个二流水平,虽然说是二流水平,但是也是要领先我国的。

现在俄罗斯的仍然具备航空发动机底蕴,就比如苏-57战机使用的产品-30发动机,该发动机推力高达18吨,此外配有电子控制系统和更低的燃料效率,装备该型发动机后苏-57战斗机将能实现1.5马赫超音速巡航。目前这款发动机还在苏-57战机上测试,等测试成功之后将会装备到苏-57战机上。

而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之所以要落后美国,那是因为俄罗斯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比较短,就比如俄罗斯的AL-31F航空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使用寿命才达到2000多个小时,与美欧等国家的使用寿命存在至少3000个小时的差距,因此俄罗斯的航发水平要落后美欧等国家,但是要领先我国。不过,随着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在航发领域一定会与西方国家缩小差距。




航空发动机技术上:一流欧美,二流俄罗斯,三流我国。欧美比较厉害的航空发动机公司有:罗罗,GE,普惠;俄罗斯的航发集团有:土星,礼炮。;我国则有:航空发动机集团。世界公认的航空发动机三巨头就是欧美的“罗罗,GE,普惠”,也就是说,这三家公司的技术是一流的,其他都是二流和三流的。

我国航空发动机与欧美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寿命和大修时间上,至于推力的话是可以做到与欧美差不多的水平,只不过需要时间。现在的涡扇-10系列发动机的推力基本上到达了F110系列的水平,涡扇-19的推力则达到了F414和EJ200的水平,涡扇-15的推力达到了F119的水平。但是在寿命和大修时间上,国产航空发动机与欧美的还有较大差距。航空发动机的性能体现点无非就是“设计和材料”,现阶段,国内航空发动机所用的大部分材料已经不比国外差了,像单晶耐高温合金材料,金属间化物,粉末合金,钛合金,复合材料等等。至于设计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而航空发动机的寿命和大修时间涉及到的因素也比较多,如航空轴承,主轴,结构设计,所用材料的寿命等等。其中国产轴承的寿命不长,也是导致国产航空发动机寿命不如国外的原因之一。综合来看,国产航空发动机想要彻底追平与国外的差距,需要每个部件都达到与国外相同的性能,这又需要不短的时间来积淀。所以说,我国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有了足够的时间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而导致航空发动机不如欧美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内科技实力还达不到欧美那样的水平,这也就导致航空发动机的某些部件的性能不好,从而影响航空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的水平也仅次于欧美,土星和礼炮也有不少鲜为人知的产品,AL-31F,117S,产品-30,RD-93,RD-33。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还是很有实力的,正在实验的产品-30航空发动机的推力据称达到了18吨,可以和F135相媲美了。以往被人诟病的俄制航空发动机的寿命短,近年来也得到了改变。早期的AL-31F航空发动机的寿命只有600小时,最近AL-31F系列可以达到2000多小时,但是与欧美航空发动机普遍的4000小时还有一倍的差距,但是其实力还是要高于我国的,达到世界二流水准没什么疑问。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欧美俄起步早,积累多,性能先进也是必然的。而我国的起步晚,积累少,性能落后也没什么可说的。涡扇-20,涡扇-19,涡扇-15,涡扇-10都是我国追赶世界航空发动机先进水平的产品。




西方这个概念太大了,我们细一些说,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比西方的英法强,比俄罗斯差,比美国差的多。俄罗斯的航发技术不是二流,可以算是一流,但是距离美国也有差距。

图为F135发动机在测试。


其实美国的航空发动机在世界上可以单列一档,毕竟所有的航发领域都是产品最多、最全、动力最强、寿命最长、故障最少的,可以说能够作为目前世界上航发领域的标杆来看了。其生产的F135发动机是蓝星推力最大航发,为18吨,F119为蓝星战斗机航发推力第二大,为15.5吨,两个航发的寿命都在5000小时左右,令人羡慕,此外,美国的民用航发也很强大,比如什么CF6-80-C-2之类的。

图为英国罗罗推出的EJ200发动机。


其次是俄罗斯吧,俄罗斯可算作一流,产品和美国一样齐全,一样丰富,但是推力上稍微小一些,寿命上稍微短一些,所以还是有差距。俄罗斯的117S推力是14.5吨,寿命只有3000多小时,但是这已经是俄罗斯战斗机航发中最大的了,其次俄罗斯还有AL31F这种13吨推力的大推力战斗机航发和NK系列轰炸机发动机,以及D30-KP-2这样的中涵道比发动机,这些发动机都是在推力上紧跟美国,但是在寿命和无故障时间上都不如美国。

图为我国的太行发动机。


英国也是一个航发强国,EJ200是战斗机领域难得的好发动机,据称其寿命可达8000多小时,非常成熟可靠的技术,而且结构简单,推力为9吨级,接近于大推力航发的门槛。但是为什么把英国排在我们之后呢?因为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没有矢量发动机,第二个是没有新一代大推。而这两个我们都有。英国也因为没有以上两项技术,因此没有五代机专用发动机或者相关研发计划,这难称先进。

图为世界上最早的三维矢量发动机,俄罗斯的117S。


最后说说我国吧。我国的航发覆盖面很全,产品也很丰富,这一点和美俄一致,毕竟世界上也就这三个国家有必要搞出一个全面的自己的武器体系了,我国的航发有中推力的WS13和WS9,以及老旧的各种涡喷发动机,大推力的也有WS10和研发中的WS15,以及以及研发成功的WS18,直升机的也有涡轴系列,包括涡轴9、涡轴16等,产品的丰富确保了每一样国产飞机都有自己的发动机,当然民用航发是一个弱项,刚刚起步,这一块不如英国,但是已经点火成功的CJ1000也带给了新的期待,所以我们还是有足够的理由和基础可以排在第三位的。




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非常大,从目前我国装备的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就看得出这个差距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主力战斗机的发动机基本上都是依靠进口而来,甚至最新的歼-20战斗机的发动机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中国在航空发动机上的突破的代表之作就是涡扇10这款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其最大推力和从俄罗斯引进的AL31F类似在137千牛左右,而俄罗斯最新的产品30涡扇发动机的推力已经达到了190千牛了。

我国大批装备的歼-10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也是从俄罗斯引进的AL31F发动机,后来研制的歼-11BS和歼-16战斗机才开始使用自行研制的涡扇10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美国目前使用的F-35闪电II战斗机使用的F135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也是190千牛级别的型号,所以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是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的。

就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而言,在推力上与西方相比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在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燃油效率上就存在劣势了。俄罗斯的发动机的寿命一般也比西方国家的发动机寿命要低不少,这个和俄罗斯的整体的科技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在矢量功能上是的技术水平是超过西方国家的。

整体而言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是和欧美国家处在同一个梯队的,是属于航空发动机研制的第一梯队,而中国则是排在第二梯队上。




要看民用还是军用航发。民用的话落后太多,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解决有无的问题。军用的话大概会落后大概一代吧。俄罗斯航发算是比较先进的,只是跟美国相比有点二流的感觉,跟欧洲相比的话还是有技术领先性的。

民用飞机航发我国还是空白

我国在民用大飞机制造领域无疑是成功的,至少C919的订单将来会接到手软,现在的C919不用担心未来市场怎么样,仅仅是国内的订单估计国内的生产线短时间内都无法满足。后续C929的研发也在来的路上。我国在民用飞机上的研发基本上是空白,发动机领域更不要谈。简直就是重新起步。现在长江1000发动机基本上成功了,而为将来大型科技研发的C929估计也在来的路上了。不过这两款发动机目前都没有定型。我国在这一领域也属于空白,落后多大大家自行脑补去吧。

军用航发的分类以及其装备的主要机型

相对民用发动机,军用发动机领域的发展相对来说好得多,至少有可用堪用的产品可以自己生产。军用产品由于受到西方禁运的限制比较多,所以我们没办法从西方进口,只能独立研发。军用发动机我们唯一的进口来源主要是俄罗斯。这里说一下军用发动机的分类,大家可以详细的了解一下。

军用航发分为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和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这其中大涵道比产品主要应用于大型运输机和轰炸机。因为这类机型较大,可以容纳涵道比较大的发动机。发动机本身的油耗和推力是其很重要的指标。当然,航空发动机的第一指标永远都是推重比。在战斗机上尤其看重这项性能。

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主要用于战斗机,这类飞机的起飞重量一般在40吨以内。根据飞机最大起飞重量划分的话,又将战机分为重型战机,中型战机和轻型战机。比如我国的歼15,歼20,歼11,歼16都属于重型战机。这样的飞机一般装备两台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而歼10,F16,欧洲的阵风台风,都属于中型战机,我们和美国的中型战机装备的是一台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而欧洲的双风则装备两台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另外还有轻型战机,比如我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枭龙和瑞典的鹰狮。这两款飞机都属于轻型战斗机,普遍装备一台中等推力的涡扇发动机。这是目前世界主流发动机的分类,大推力,中等推力。小推力的也有,比如我国教练机装备的岷山等。不过已经不在主流航发的序列。

目前中国和美国几乎所有现役战机装备的都是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美国有一款战机例外,那就是舰载机F/A-18E/F。这款战机装备的是两台F414,属于中推发动机。而俄罗斯的话,主要装备的航发也是大推力涡扇,只有米格29装备了两台中等推力的RD33。也就是枭龙装备的RD93的俄罗斯国内版本。

现在欧洲的战机的话,全部放弃了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法国的阵风装备的是两台M88,而多国联合研制的台风战机装备了两台罗罗公司的EJ200中推涡扇。

以上这些所列举主战飞机几乎囊括了所有世界主要作战飞机。有些没有提一笔带过的,比如我国的苏27改进系列战机以及歼20,美国五代机F35,F22都是装备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接下来我为大家比较一下各国航发的优劣,看看我过到底处于什么水准。

世界上发动机最好的是美国

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全的航发产业链。现在的欧洲已经不再生产小涵道比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等于瘸了一条腿。在未来的战机性能上看,欧洲将逐渐沦为二流角色。

美国的航发产业不但齐全,而且其战机用发动机在世界范围内更是独孤求败。性能上,F35装备的F135大推力涡扇秒天秒地秒空气,没有国家比得上。俄罗斯虽然号称其产品30系列发动机世界第一,但是俄罗斯人爱吹牛。我国不买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估计,不但推力达不到要求,耗油率和寿命估计都不容乐观。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将俄罗斯发动机归类为二流的原因。傻大憨粗的设计风格,导致俄罗斯武器设计方面总是缺乏那么一点灵性。

俄制发动机创新乏力,AL31或许是其最后一代成熟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

不过虽然俄罗斯差了那么一点,但是还是比我国好太多,这点我们需要承认。毕竟人家继承自前苏联的军事遗产很丰富。现在俄罗斯也想对我国出口他们的航空发动机,可是除了AL31之外,我国并没有购买更先进的产品,因为俄罗斯人口中那些先进的发动机大多都是有水分的,或者说俄罗斯人创新乏力,以牺牲发动机寿命的方式追求的性能是靠不住的。

我国战机用航发达到美俄90年代水平,距离先进水平还有一代的差距!

反观我国,在战机航发领域最能拿的出手的就两款。一个是涡扇10一个是涡扇18。涡扇1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现在装备在歼11,歼16,歼20上使用。而涡扇18则是仿制俄罗斯伊尔76上的D-30PK-2发动机。目前我国装备的涡扇10在综合性能上已经超过了俄罗斯的AL31和美国的F110(F15/F16装备的发动机)。但是距离美国最先进的发动机还有一代的差距。这个只有寄希望于涡扇15定型之后才有希望赶得上美国的产品。不过我国发动机还存在一个落后的地方,那就是首次大修间隔还太短。定型好多年的涡扇10据说大修间隔才只有750小时,发动机寿命只有2000小时。比俄制AL31少一本,只相当于美国同类F110的四分之一。这主要是我国在材料工艺方面落后导致的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不足,至少应该看到和对方的差距。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落后而不自知。落后也不去追赶,那样的话,天天在家夜郎自大,总有被世界趋势完全甩开的一天。

好消息是,我国在全部民用军用发动机领域都有投入,研发的产品也都达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比如民用航发长江1000,大推力涡扇15。前者定型后可以解决C919客机的航发需要,而后者则可以让我们彻底追上世界最先进大推水平。再比如涡扇20和涡扇19,前者可以使我们的运20具备战略运输能力,也可以助力我国隐身轰炸机尽快试飞服役。涡扇19是一款优秀的中推涡扇发动机,我国隐身战机上舰全靠这款发动机。据说这是一款超越世界所有现役产品的航发。只是这些都在研发之中。五年之后,应该都会定型,到时候我们再来看一下结果。就能看到我国在航发领域到底有没有赶得上了!




想知道落不落后,落后多少年,看看歼20就知道了。小学生算术都能算明白,有什么好争的。1997年美国F-119发动机装上F-22首飞。2018年10月,涡扇15还没装上歼20首飞。2018-1997=21。准确答案是21年。所以小学生都能算明白,砖家拍脑袋说落后十年八年都不对。



为什么要拿歼20说事?这是因为歼20是我国最先进的战斗机,装备的涡扇15也是我国最先进的战斗机涡扇发动机。拿歼十装备的涡扇10b发动机,跟美国F-15的f110发动机来比,肯定不合适,因为这都是过去的发动机,而我国的发动机技术这两年来追赶的非常快。

涡扇15发动机,是中国所有航空发动机里边,差距与美国相比最小的,其他的都非常大。尤其是民用喷气发动机,还是零蛋。这方面的差距不止四五十年那么多。



美国波音707客机,1958年首飞,装备JT3C发动机。2018年试飞的中国C919客机,装的是外国LEAP-1C发动机。2018-1958=60。因此正确的说法是落后了60年。

但是我们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差距。中国正在为C919研制CJ1000a发动机,跟现在外国的LEAP-1C发动机是一个等级。投入使用后可以将这个差距拉到15年以内。



最后,五强国的航空发动机排名是这样的。第一美国,第二英国,第三俄罗斯,第四法国,第五中国。把英国放在第二是因为民用喷气发动机比军用发动机要难造得多,而英国在国际市场上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俄国在国际市场上基本是零蛋。




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是与西方国家处在同一个水平,在性能上与美国的差距不是很大。其实这个可以通过几款发动机就看得出来,目前美国在F-35闪电II战斗机上使用的F135战斗机是一款190千牛级别的发动机,而俄罗斯在苏-57上使用的“产品30”也是190千牛级别的大推力航空发动机。

在美国和俄罗斯研制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同时,欧洲国家却没有研制想对应的型号,从这个层面上看欧洲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技术上已经落后了,所以说俄罗斯在发动机研制上是属于第一阵营。

与俄罗斯相比,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就相对落后了许多,目前的水平还在125千牛级别的发动机上,对于F135之类的190千牛级别的发动机还没有任何成就。

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远远落后于俄罗斯,航空发动机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个短板,这个现状而且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无法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俄罗斯   发动机   落后   推力   美国   战斗机   战机   中国   寿命   中国航空   差距   飞机   水平   装备   我国   航空发动机   汽车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