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高效率的工作赚钱?

如何更高效率的工作赚钱?

来源 | 小丫投资笔记,参考《怎样成为精力管理的高手》张遇升 得到APP

这周不读书,说说我学过的一门课吧,课程叫做《怎样成为精力管理的高手》。

几年前,当很多人还在讨论“时间管理”的时候,我就很好奇,为什么多数人把焦点放在了管理“时间”上,而不是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呢?

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生怕浪费一丁点时间,总是希望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不好意思,即便我曾经这样过,但我至今仍不擅长。

在最忙的那两年,加班成为一种常态,晚上11点甚至12点才离开办公室并不出奇,所有琐碎的事情,全靠这么一点一点地压榨时间才能勉强完成。

忙起来的时候,看似充实,毕竟有工作可做,每件工作完成后都会带来一定的成就感。但当在忙碌的间隙中偶尔歇下来时,又对自己目前的整个状态感到一丝“惊恐”,唯恐自己似机器般生存又毫无章法的瞎忙一通,透支身体和年岁,却积累得很少。

于是我不再考虑如何“管理时间”,而是考虑如何“管理精力”。

即便自己没有找对方法,在这个自媒体发达的年代,大部分事情都会有比你做得好的前辈提供方法论,关键看你想不想学,愿不愿意主动去寻找。

显然,我的意愿还不够强烈,这几年我属于摸索着管理自我精力的那种人。陆续把很多细琐的工作都放了出去,专注做少数重要的事情。当然,有个前提是你得把公司交待的所有“杂事”都做得出色,让公司相信你专注少数工作模块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才有资格免于“长期打杂”。

工作内容更集中以后,果然精力没那么分散了,能把每件事都做得更深更好。

但精力管理并非“专注于少数工作”那么简单,否则为什么还有人只做一件事还做不好?

精力不等于你投放于工作中的“能量”,我们还要社交、运动、思考,还有喜怒哀乐等情绪,这些都会消耗你的精力。

最终我还是需要借鉴一些关于精力管理的方法论。

《如何成为精力管理的高手》由医学博士张遇升设计、主讲,同时他还是公共卫生和工商管理的双硕士,里面有一个“精力管理金字塔”,我觉得很不错。

如何更高效率的工作赚钱?

图:得到APP《张遇升.怎样成为精力管理的高手》


金字塔的最底层是“体能”——这是我们精力的源头。

很多人以为,有的人天生精力旺盛,精神气儿很足,而有些人天生精力差。比如我们身边肯定有朋友,声音洪亮,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做什么事情都风风火火特别麻溜,情绪激昂。当然也会有朋友柔声细语,总是一副睡不醒的样子,做事慢吞吞,精神气儿看起来有点萎靡。

截然不同的精力状况,其实和体能密切相关,体能就好比汽车发动机为我们提供“马力”。体能好的人,身体状态良好,大脑的供血、供氧、供糖等都会更好,大脑工作效率高,长时间工作也不容易疲累。

全世界出产世界五百强CEO的院校不是哈佛、耶鲁,而是西点军校,除了战略、纪律和目标,西点军校对学生的体能要求也很高,这正是保持充沛精力的基础。

要改善我们的体能状况,饮食、运动、睡眠、健康等方面都需要科学的管理。

健康的饮食,应该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食品的摄入,因为高碳水容易变成糖,让血糖升高超出合理水平,再通过身体的传导机制引起褪黑素的增加,而褪黑素越多,人越容易犯困。吃得过饱,也会容易犯困。所以,在饮食上我们可以少吃多餐,不吃得过饱,并多吃低糖、综合营养高的食物,每天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科学的运动要怎么做?这个我最不擅长,我目前最大的运动就是公园溜圈。作为社畜,每天久坐于办公室,下班后难免想赶紧回家躺着不动,周末也只想宅在家里,运动量确实非常少。但小丫身边也有不少朋友非常喜欢运动,比如跑步、打羽毛球、游泳。我有个老同学每个工作日下班都要到深圳湾跑10公里,周末再打几小时羽毛球,朋友圈经常打卡。这么大的运动量我听到都觉得累,但他说自己就喜欢这两样运动,乐在其中。

《怎样成为精力管理的高手》中说,“你不是不喜欢运动,而是还没有找到喜欢和享受的运动”,确实有一定道理。

多尝试一些运动,找到自己喜欢的某种,并且一点点参与进去,多想想运动的好处而不是痛苦,明确每天运动量的具体目标数值,给自己正反馈,假以时日,或许我们也会养成运动的习惯,并且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周末,我也要试着跑几个小几百米。

工作时间,还可以抽几分钟起身活动下筋骨,我们公司每天下午4点准时做操。

优质的睡眠也是保持良好体能的重要因素,相信大家对此深有体会。熬夜、多梦、失眠、早醒,第二天很容易萎靡不振,无法进入工作状态。怎么睡更合适?课程提供的方法是:

非睡觉时间不上床——以此建立上床和睡觉之间的条件反射,更容易入睡。大家对这个场景一定很熟悉,白天歪在床上玩手机看视频,没一会就躺了下去,或者晚上玩手机看视频打游戏兴奋得睡不着觉......

户外适当运动——白天进行了一定的户外活动,身体感觉疲累,晚上的睡眠可能会更好。这是因为白天的太阳能促进我们脑中的“松果体”合成和分泌更多褪黑素,褪黑素可以帮助睡眠。

睡前做准备——泡脚或者泡澡、遮光窗帘、看一些乏味的书都可以帮助我们入睡。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睡前喝酒虽然能让人更快入睡,但它只能辅助人进入浅睡眠状态,却会扰乱人的深睡眠,不会让人获得更充分的休息,所以睡前不必要喝酒。

关于身体健康,这类话题网上越来越多人讨论,职场人的职业病也并不少见。这点我自己也体会很深,在你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可能正在医院做检查。贫血、肠胃疾病、鼻炎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我甚至为此停工过几个月时间回家调理身体。

颈椎疾病,需要大家避免久坐适当做工间运动;肠胃疾病,要注意饮食准时和健康,以及减缓精神压力。职场人的肠胃疾病特别常见,建议大家去医院做个C14检查,呼气就行,非常便捷,能查出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这是肠胃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胃镜也可以每年做。

在“精力管理金字塔”上,还包括情绪、注意力和意义感。

大家对“焦虑”一词这些年一定也深有体会,焦虑得失眠、不安,无法集中精力做事,结果不好,于是更焦虑......这是一种“恶性循环”。除了焦虑,还有不少人容易动怒、悲伤。

如果脑子里同一时段有太多类似的“负面情绪”,根本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做事。

情绪是可以调节的,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控制。课程中作者提到通过“热启动练习”来激发正面情绪,比如呼吸的练习、冥想、回忆值得感恩的事情、想一想自己的三个目标等,详细的方法大家可以去听听这门课。

我这两年一直在有意识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比较愁思的人,而且会把所有负面情绪隐藏在心里,负面情绪过多且无法宣泄,很伤脾胃且导致肝气郁结。我的方法是休息日多亲近自然或小动物,或者专注的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不被其他任何事情所干扰,比如看一些特别喜欢的书和影片,保持一定的旅行频率。时常发现并感受生活之美,会更懂得感恩与珍惜。

读一些心理自助类书籍也很有帮助,它能帮你更清楚的认知自己或者他人身上的“问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会因无知而误解或焦灼。

如果觉得自己的“负面情绪”始终难以释怀,建议早些去找心理医生聊聊,而不是羞于吐露,逃避事实。其实现代社会对“抑郁”人群非常包容,而不是歧视。前几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据统计,全球有超过3亿的抑郁症患者,中国就有2.1%的患病率。也就是100个人当中,就有2位抑郁症患者。我们可以更正确地看待抑郁症,并尽早寻求科学方法的帮助。

关于“注意力”,即把精力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和我开头所说的“专注少数工作”类似,聚焦、专注往往能带来系统性的创造和输出长远价值。工作不只是为了生存,还应让自己获得成长,这很重要。我们可以列一个目标清单,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事情。

关于“意义感”,类似马斯洛需求理论最顶层的“自我实现”。

你擅长做什么?

这个事为谁而做?

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何种价值?

弄清楚了,我们也就找到了做一件事的意义。方法论很多,但“意义感”恰恰是我们奋力前进的重要动力,它会促使我们自律的行动起来,直至达到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西点军校   方法论   都会   工作   运动量   体能   肠胃   专注   睡眠   精力   情绪   效率   事情   身体   疾病   时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