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重要的法则

在股市投资中我们常说左侧投资和右侧投资,那么区别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的特点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左侧就是下跌过程中不断买入摊低平均成本,右侧是上涨趋势已经形成,上涨过程中不断追击。

我们要看一个股票的强弱可以在股票软件里找一个指标,叫做RSI,相对强弱指数,它有三条线组成,可以帮我们很好地分辨股票的强与弱,还是打开我们的周线图,如果RSI三条线都在50以上,那么也就意味着,它处于强势地位,要比50%的市场股票都强。那么一只大牛股,他在主升浪的过程之中,三条线至少有2条,都在70%以上,也就是说他是市场上最强的30%股票。如果你要用月线图去判定就更加的明显,大牛股,在他不断上涨的几年间,RSI都在50-70%以上。

那么市场见顶的标志有哪些呢?1成交量持续放大,指数却停滞不前,无法创出新高,2,在k线图上,上影线开始增加,3,放量下跌频繁出现,4,一般发生在一波亢奋的涨幅之后。

同时,我们也要做好止损操作,因为止损就像买保险一样,有了这个保险,你就可以踏踏实实地在股市里投资,而不至于遭受灭顶之灾。股票投资要遵循,迅速止损,缓慢收利的原则,也就是把损失最小化,利益最大化,但普通投资者往往反其道而行,他们迅速收利,而迟迟不止损所以最后损失惨重。普通投资者还有一个毛病,卖出的时候,总是愿意跟自己的买入价格进行比较,如果赚了,就心安理得地卖出,如果亏了就倾向于继续持有,但是这么做则刚好反了,你卖掉了赚钱的强势股,而持有了不赚钱的弱势股。这在股市心理学中叫做成本偏见,正确的做法是,买入之后忘掉你的成本,我们要保留的是那只能够上涨的股票,而要卖的恰恰是那只已经跌下去的股票。

接下来我们好好分析分析股票见顶的几个信号:

1,最大的每日股价上涨幅度,一只股票持续上升后,有一天突然暴涨,你要小心了。

2,是最大的单日成交量,也就是我们说的天价天量,在股票的最高点,往往放出一个巨大的成交量,筹码开始换手,此时你也要小心。

3,是消耗性缺口,股价走势进入尾端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跳空高开的情况。此时就是股价见顶的有一个标志。代表趋势盛极的表现,未来很可能盛极而衰。

4,是顶峰前最后的疯狂。上升斜率改变了,原来的30度角拉升变成了45度角,甚至60度角,那就快到头了。

5,是成交放大,股价却不再创新高这是一个典型的出货信号。所以要赶紧离开。

6,是股票分拆,送股转增后仍然能在短期内大幅上涨的股票,这时候通常就是要套人了。

7,连续下跌的天数增加,比如在上涨过程中,最多也就连跌3天,而最近出现了连跌4-5天的情况,说明股票正在转弱。

8,破坏了上升形态,冲破了上升轨道的上沿位置,这个跟第四条基本重合。

最后我们来分析分析小白有哪些致命错误:

第一,当损失很小并处于合理范围时持股不动,这也是投资者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一开始满怀希望的硬抗,要改变这个毛病很简单,就是必须下跌到自已设定的他们勇于砍仓。

第二,买入的时候,向下摊薄成本,而不是向上加码,也就是你是向下均摊成本还是向上均摊,很多朋友到右侧就不爱追加投资确实是个问题。买股票投资,右侧行情也是可以不断加码的,这样做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分散风险。少赚一点能够帮你保住更多的本金。

第三,不看线图,不敢在创新高的时候追击,大众认为创新高就很贵,但其实创新高往往是一波大涨的开始。所以要做股票,要做右侧的趋势投资,就该去做最强的。

第四,基本面分析不得要领,往往追热点,买概念,而根本就不看收益的增加幅度。最后抓了一些劣质的概念股。

第五,投资缺乏计划性,买入股票的时候,根本没想好对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退出。

第六,偏好买进低价股,越便宜的股票越喜欢,但其实涨跌幅度都是一样的,便宜的股票往往是跌成那样的,所以通常都会有问题。

第七,急于卖出强势股,而抱着赔钱的股票不放。

第八,觉得期权和期货可以一夜暴富,但实际上他们可以让你一夜返贫。

第九,遇到问题时不能当机立断,很多投资者总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往往犹豫彷徨中错失良机,所以还是跟上面第八条连着看,在买入之前,就要做好分析,更要做好计划,多做几种预案,股价快速上涨我该怎么办,下跌我怎么止损,横盘波动我又该如何处理,这些在买入之前就该想明白,而不要先买入,遇到情况了再去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上影线   线图   强弱   成交量   股价   新高   法则   投资者   幅度   也就是   损失   成本   趋势   情况   股票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