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忙着贴秋膘,这件更重要的事要注意

盛夏的炎热还没褪去,秋天已经悄悄来临了。北京时间8月7日,日历上的“立秋”让不少人感受到了一丝清凉的气息。中国古代依据天象变化划分四季,《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意思是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时,定为立秋,对应现代的日历,即每年公历8月7日左右。

别忙着贴秋膘,这件更重要的事要注意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有人以为,“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则意味着天气转凉;然而恰恰相反,立秋常常是暑气最盛的时候,尽管天气逐渐凉爽,然而一时暑气难消;因此,立秋是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快要来临的预示。古人把立秋又称交秋,就是这个道理。

别忙着贴秋膘,这件更重要的事要注意立秋三候 除此之外,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立秋”分为三候,有“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的说法。

一候凉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意思是,此时的风已经不是暑天的热风了,天气也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了。

二候白霜降

指“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通俗点儿说,由于昼夜温差变大,早晨大地上开始有雾气了。

三候寒蝉鸣

指“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立秋后,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寒蝉开始鸣叫,说明天气真的开始变冷了,寒蝉之于秋天,就犹如布谷鸟之于夏天,都是一种信号。告诉人们酷暑将要过去了。

注释:“候”是古代气候学的一种基本时间单位,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小的时间单位。在二十四节气中,“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也就是说,一候是五天,3个“一候”则是一个节气的长度:15天。

别忙着贴秋膘,这件更重要的事要注意立秋民俗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先人们对天体的观测统计与运算,依据太阳照射到地球的角度制定而出,主要用于指导农事作业日常生活。作为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积累了千年经验的成果和智慧结晶,对今天的我们仍有指导意义。 立秋有哪些传统民俗呢? 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即“苦”;秋风一起,天气渐凉,胃口大开,再加上“苦”已久,自然就想吃点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因此便有了“贴秋膘”的习俗。 不过,专家提醒,“贴秋膘”要适度,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若是补得过量,且现代人运动量普遍不足,无法将能量消耗,则容易导致秋胖”。 啃秋

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入秋时节,多吃果蔬也可以起到防秋燥的效果。 躺秋 “躺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做“卧秋”或者“睡秋”。例如在江淮一些地方,人们在立秋这一天,会选择一个阴凉的地方躺一躺,表示夏天即将过去,暑热难当无法安眠的日子即将过去,天气慢慢转凉,可以好好安睡了。另外也寓意着在夏天繁忙辛苦的生产已经过去,到了秋天了,可以稍微松口气歇一歇了。 晒秋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区,有“晒秋”习俗。因为平地少,农民便利用自家窗台、房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晒秋”的秋不仅指秋天,更寓意着丰收和收获的果实

立秋是自然气候中寒热转换的时间节点,但此时的气候依然炎热多雨,延续了夏季的特点。“立秋”之后,三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尚未消失。因此,专家提示,防暑和除湿仍是养生保健的主题,同时要注意养护脾胃。

别忙着贴秋膘,这件更重要的事要注意养生法则 立秋后,早晚要凉快不少,白天却还是很闷热。 有人经历了数月的“苦夏”,迫不及待准备开始“贴秋膘”。然而此时暑热未消,人的胃口在经过整个炎夏后也需要逐渐恢复,在这个时候急着贴秋膘,肯定是不合适的。 而为了贴秋膘大吃大喝的行为,更不是养生,而是伤身。因此,立秋后,先喝喝蜂蜜水,润肺祛燥的同时,进行循序渐进的温补。 叮嘱家人关注血压变化 每年的八月底九月初,早晚天气慢慢转凉的这段时间,医院里的病人也会比平常多。 立秋后,早晚温差较大,而血管对气候的变化极其敏感,因此患高血压的朋友在此时常会出现频繁波动的现象,也就导致了“立秋后中老年人高血压高发”的现象。 所以在立秋后,要及时关注亲人的血压。心脑血管患者,还需要保护好肠胃,少吃生冷瓜果,剩饭剩菜最好别吃。因为一旦发生腹泻,就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血压黏稠流动缓慢,更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 瓜果诱人,切记管住嘴
立秋后,大量水果纷纷上市,葡萄、石榴、苹果、梨等水果都挺好,富含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摄入量,像苹果、梨等,每天吃一个就够了。 例如深紫色的葡萄,它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抗衰老,对眼睛和心脑血管都有好处。建议带皮吃,因为果皮中的花青素含量更高。葡萄籽也是可以吃的,但肠胃不好的人最好少吃。 调养仍以祛暑湿为主 立秋后,白天比夏天更加燥热,因此,防暑祛湿要继续。专家建议仍然以清补祛湿的食物为主。 最后,提醒大家:养身并非一时之事,唯有坚持并养成良好的习惯,长期以往,方能获得强健的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花青素   暑热   暑气   寒蝉   伏天   立秋   节气   寓意   凉风   早晚   胃口   秋天   夏天   天气   时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