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浮动

天公作美,过年这些天,日日晴空万里。每天下午去附近的公园运动,梅花开得正好。艳阳之下,虽无疏影横斜之趣,然远远的,暗香浮动而来,一路丝丝缕缕相伴,令人心迷神驰。

《暗香》浮动

其实“暗香”并不仅指梅花,李清照的盈袖“暗香”来自菊花,羊士谔的“红衣落尽暗香残”写的是荷花,苏轼则用“暗香”写蜀主孟昶的花蕊夫人的风姿。但不得不说,说起“暗香”,还是会首先想到梅花吧,林和靖和王安石的咏梅诗,国民度太高了。其实姜夔有一首题为《暗香》的词,是在友人范成大处盘桓时应请而做,也是极好的,连词带曲,被张炎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暗香》虽然是赏梅时所写,但并没有对梅花本身作多少描写,而是围绕梅花抒写怀人之情。全词直接写所赏梅花意态的,只得一句“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疏”是梅花的特质,以婆娑修竹映冷艳疏梅,以瑶席衬冷香,寥寥数字,勾画出梅花的形态姿色和高洁品性。姜白石的风格被称为“清空”,如果借用绘画手法来理解,“清”就是颜色淡,“空”则是留白多。一张大纸上两三笔淡墨写意就是一幅作品,好像画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画,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但在那若有若无、亦真亦幻之间,越品越有味道。这首《暗香》,也是尽得白石词风流了。

《暗香》的主要内容在追忆与抒怀。在梅花的暗香中,姜夔想起了旧时明月,想起了自己在月光下疏淡的梅影间吹笛,不意笛声唤起了玉人,玉人不畏清寒,来攀摘梅花。月色下、笛声中,美人趋寒摘梅,意境清幽而温暖,别有清欢。然而今是而昨非,如今冰天雪地,一片沉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古人素有折梅寄友的雅好,秦观的“驿寄梅花,鱼传尺素”,陆凯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姜夔也想在“夜雪”之中折梅寄人,但却只能因为“路遥”而空叹。他究竟想折梅寄给谁呢?莫非是上片的“玉人”?此情无计可消除,便由翠玉杯中的酒,想到离人的泪,嫣红的梅萼似乎也陷入了默默无言的深深回忆中。虽然“无言”,但一个“耿”字,已经写出了浓浓的追忆情,在“翠尊”“红萼”的衬托下更加鲜明。下一句从“相忆”到“长记”,情感又进一层,也点名了“携手”处为西湖。宋代西湖的孤山曾遍植梅花,形成著名的“香雪海”,因此姜夔写“千树压西湖寒碧”。红梅之香“压”碧水之寒,境界幽美,冷峻之中透露出壮观热烈的气氛,与伊人携手徜徉在这样的梅林丛中,想是永远无法忘怀的。由上片的“疏花”到此处的“千树”,诗人的思绪飘向了远方。然而,终究还是得回来,眼前梅花“又片片、吹尽也”,冷月下片片花瓣随风凋落飘零,“几时见得”四个字,充满了怀念的惆怅。这个“见得”,又岂止是梅,梅花谢了何时再开?伊人久别何时再相逢?两重涵义交加在一起,就更加韵味深长。以梅为线索忆人,诗人的思念、怀恋和感叹,一波三折,千回百转。

《暗香》浮动

这词还有两句,似乎荡开一笔——“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何逊是南朝梁国人,能诗,以爱梅闻名,著有《咏春风》诗,被誉为“春风词笔”,但后来再访扬州梅花时,却无奈才情“渐老”,彷徨终日,不能下笔。姜白石做《暗香》词时才36岁,杨万里、辛弃疾、范成大等都赞赏他的才华,但却屡试不第,这里以何逊自比,也是感叹自己一生无为、终无所成,是才情上的自谦,更是际遇上的自惭。

《暗香》浮动

姜夔做《暗香》,本来是词曲一力包办,范成大爱不释手,立即令家中工妓练习唱出来,感觉“音节谐婉”。可惜宋词的唱法早已经失传了,即便有曲谱流传下来,想要复原宋词的唱腔也很不易,因为中国传统的记谱方式很不严谨,大有“写意”、“传神”的风采,没法像五线谱那样可以让人亦步亦趋地把旋律还原。如今曲调已经失传,唯有《暗香》词传世,只能吟诵,可惜呀可惜。

流连于梅花的疏淡香气中,轻轻念着这首《暗香》,不知道,你又会想起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自谦   翠玉   暗香   伊人   西湖   清寒   才情   笛声   宋词   旧时   写意   月色   梅花   春风   可惜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