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阳!A股最“黑暗”的时候,过去了吗?

三连阳!A股最“黑暗”的时候,过去了吗?


上周五(3月26日)的大涨,让上证指数终结了春节后的“周线五连阴”。

今天上证指数继续反弹,实现三连阳,市场情绪进一步回暖。


三连阳!A股最“黑暗”的时候,过去了吗?


春节后的快速下跌是否告一段落?

阶段性底部出现了吗?

A股接下来会怎么走?


结合最新的券商研报,今天我们聊五毛钱的。



最“黑暗”的时候,或已过去


春节后的A股,是被核心资产带崩的。

由各个行业的龙头组成、被称作A股核心资产的“茅指数”,从2月18日到3月24日暴跌了23.58%。

这个跌幅,超过了全市场4221只个股中的4024只。

中信证券做了一个统计,“茅指数”在2月18日到3月24日期间的最大回撤(28.07%),已经超越2018年。

要知道,2018年可是一个熊市。


三连阳!A股最“黑暗”的时候,过去了吗?

三大悲观预期的叠加,导致了这轮核心资产的暴跌——

1、担忧“重仓股下跌→基金赎回→市场加速下跌”的负反馈循环

2、担忧美债利率快速上行

3、担忧外资大幅流出


A股股民可能是世界上最操心的群体,但实际情况却并没有预期的那么糟糕。


首先,基金大规模赎回并没有出现。

中信证券渠道统计数据显示,在市场快速下跌期间(2月18日-3月9日),除春节后首日及次日的净赎回率一度达到千分之五附近之外,在市场保持下行期间,整体净赎回率迅速降至峰值的一半左右,说明市场快速下跌后基民的赎回意愿反而有所下降。


筑底波动阶段(3月9日-3月26日),随着市场企稳,部分基民存在赎回需求,存量基金的净赎回率和绝对赎回规模在3月10日达到高峰(净赎回率最高约千分之七左右),但也没有大规模净赎回的情况;


上周(3月22-26日)甚至有2个交易日出现了净申购,说明存量基金赎回压力最大的时刻或已过去,公募机构的资金流已经恢复稳态。


其次,A股对于美债收益率的反应过头了。

2021年2月以来,A 股、港股和美股的主要股指在美债抛售开始后出现了明显分歧。


2月 19日至今沪深300、恒生指数、标普500、欧洲STOXX50指数涨跌幅分别为-14.22%、-8.48%、+1.81%、+4.31%,其中标普500和STOXX50均创年内新高。


与和美债收益率相关性更大的美股、欧股相比,A股的反应明显过头了。


三连阳!A股最“黑暗”的时候,过去了吗?


最后,配置型外资连续5周净流入。

春节后至今5周,虽然A股主要指数一路下跌,但配置型外资逆势净流入A股市场,连续5周实现净流入。

单周净流入规模分别为26.9亿元、93.1亿元、102.2亿元、158.9亿元、112.1 亿元,没有停止配置中国资产的迹象。


2021 年北向资金中单周净流入规模(亿元)

三连阳!A股最“黑暗”的时候,过去了吗?


春节前后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流动性,并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A股核心资产快速下跌,更多是受到情绪面的影响,然而跌幅已经反映了很多悲观预期,实际情况或许并没有那么糟糕。

随着市场情绪的企稳,最黑暗的时候或许已经过去了。



历史上,经济复苏无熊市


目前的A股面临着“经济复苏+流动性边际收紧”的宏观大环境。

国信证券复盘了过去三次经济复苏上行周期中(2006~2007年、2009~2010年、2016~2017年),A股因为流动性收紧出现的调整。


流动性收紧导致的调整

三连阳!A股最“黑暗”的时候,过去了吗?

三连阳!A股最“黑暗”的时候,过去了吗?

三连阳!A股最“黑暗”的时候,过去了吗?

三连阳!A股最“黑暗”的时候,过去了吗?


这四次调整幅度都不小,上证指数分别下跌17%、23%、25%、7.2%。但调整后,还是回到了上涨的轨道中。

经济复苏中出现流动性收紧从而导致市场调整,这个避无可避一定会发生,但这种下跌都是调整性质,经济复苏没有完成时,出现“牛熊转换”可能性小。

真正的“牛熊转换”(2008年、2011年、2018年),都是出现在复苏结束盈利下行周期中。

所以,在全球经济复苏仍方兴未艾之际,当前市场的下跌更像是“调整”,判断行情已经走完可能还为时尚早。

或许可以乐观一点。


那么,4月份的A股会怎么走?


市场信心需要时间恢复,大概率维持震荡


综合几大券商的观点,当前A股向上空间有限,向下调整幅度或同样有限,大概率呈现震荡走势,更多是结构性的机会。

而A股再度全面上涨、甚至创出新高,需要市场消除对通胀升温、政策收紧的担忧,比如看到政策再度宽松的信号,或者美债收益率持续下行。

海通证券


把2月18日以来的急跌定性为牛市中的大回撤,牛市大格局未变,核心逻辑是企业盈利回升才进行了一半。

目前市场估值压力并不大。第一波急跌已经过去,短期市场还在夯底中,这还需要一些时间,未来市场再次走向新高的契机,需要市场消除对通胀升温、政策收紧的担忧。

《今年与18年的不同——策略月报》,20210328



中信证券


当前市场悲观预期顶点已现,二次探底后底部确认,预计投资者对国内外宏观扰动因素反应将逐渐钝化,情绪和行为回归平静。

不过市场流动性的显著改善仍然需要至少1~2个季度时间,短期内市场难以形成全局性的上涨。

《悲观预期顶点已现,四月基本面破局》,20210328



中金公司


市场大部分下跌可能已完成,进入“磨底期”。短线可能有反弹或反复,成交在低位徘徊,静待新催化剂出现。比如流动性收紧边际缓和的信号出现、美债利率上行压力缓解。

《市场中期调整的历史对比与启示》,20210328



国盛证券


如果在欧洲疫情反弹、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回落、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通胀预期回落之下,当前就是美债阶段性顶部,那么估值压力缓解,A股将伴随全球市场迎来修复。

如果美国经济复苏依然强劲,甚至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叠加4月份仍是美债发行的高峰之下,带动美债利率再度上冲。

此种情形下,将导致A股市场在当前这个底部位置仍有一段时间的整固震荡。

《反弹的两种情形》,2021032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债利   中信   通胀   流动性   收益率   悲观   情绪   黑暗   核心   春节   资产   压力   指数   快速   经济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