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赚489%!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是怎么赚大钱的?

暴赚489%!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是怎么赚大钱的?


投资中,真有“以小博大”、用小概率事件赚大钱吗?即使有,难道不是赌博或者买彩票吗?


我们平时不总是听说,要下注于大概率事件吗?

投资中,抓住正面的大概率事件能提高赚钱“命中率”。


但好的赛道总是很拥挤。有些小概率事件,可能成为投资中另辟蹊径的一种方式。

有些小概率事件可以叠加成大概率事件。而把握住这些“小概率”的机会,会带来赚大钱的机遇。


01

小概率事件叠加,也可能成大概率事件


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在《如何用小概率赚大钱?》中,分享过一个青花瓷盘的例子。


明青花瓷非常值钱。明永乐年间的一款梅瓶,曾以1.6866亿港元成交。

假设一只青花瓷瓶在一年内被失手打破的概率是3%。

如果明朝正德年间(距今约500年)生产了1万只青花瓷瓶,请问现在还有多大可能性见到这种盘子?


(题目来自何书元编著的《概率论》)


计算方法如下:

第一步,先计算1只青花盘流传至今,不被打破的概率。


500年间不被打破的概率p=(1-3%)500=2.43×10-7。


被打破的概率q=1-p=0.999999756


也就是说,一只青花瓷盘历经500年被打破的概率,接近100%。


第二步,计算1万只青花盘流传至今,不被打破的概率。


一万只青花盘被打破的概率是q10000=0.99757


那么这一万只盘子,至今仍然幸存的概率是1-0.99757=2.43‰。


也就是说,即使生产了1万只青花盘,每年被打破的概率为3%,500年后的今天,也只有千分之2.43的概率见到一只完整的青花瓷。


该碎的东西,早晚会碎。


是不是有墨菲定律(Murphy's theorem)那味?


墨菲定律并不是说,总有坏事发生。而是指,只要有可能的事,就一定会发生。


成立的前提有两个:


1、大于零的概率;


2、时间够长(即样本够大,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

也就是说,只要一件事的概率大于零,而且样本足够大(时间足够长),这件事就一定会发生,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


就如查理·芒格所言:不能永远运动下去的东西,早晚会停下来。



02

如何从叠加的小概率事件中,赚大钱?


既然小概率事件在样本量足够大时难以避免,押“青花盘早晚会碎”,是不是可以从中赚大钱呢?现实中有这样的投资吗?

最生动的案例,发生在2007、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期。


在那场危机中,一群金融鬼才站在华尔街的对面,几乎对赌了整个美国金融体系的崩溃。

主角之一,是投资界传奇人物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

迈克尔是位财经大V博主,2000年成立Scion基金;至2008年,Scion净回报率达489%(扣除费用,年化回报近25%)。同期标普500指数回报率只有3%。


通过下注“早晚会碎掉的青花瓷”,迈克尔获利颇丰。

时间:2005年-2007年。

机会:2005年,发现美国房贷还款记录糟糕,违约率不断上升。

下注:赌地产泡沫会破裂,做空次级房贷。

赌注:利用CDS做空美国房产。若输,每年缴1%左右的保费;若赢,或赚超10倍,甚至更多。

过程:从2005年开始下注,2006年基金大幅回撤,饱受煎熬。

结果: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大赚一笔。


简而言之,CDS(信用违约互换)是对赌次贷的工具,相当于你给别人的房子买保险,付一定保费;房子出问题的话,赔偿金额归你。

而且这种CDS合约的期限可做到30年。也就是说,你有30年时间,押注美国房产会出问题,然后“坐享其成”。

毕竟房子不是你的;你最多损失每年的保费。


迈克尔敏锐地发现,这是盈亏性价比极佳的生意。因为从2005年开始,美国房贷违约率就在不断上升。只要你钱足够(其实相对最终获利,成本并不多),愿意等的时间够长。


以著名投机者保尔森当时管理的某基金为例。该基金用10亿美金本金,可购买120亿美元针对BBB级债券的CDS产品。

但基金并不需要实际付120亿美元。

而是每年交120亿美元的1%的保费,即1.2亿美元。

而且这只新基金前期可以存银行,获取5%的利息,即5000万美元利息。

加上需要支付的各种佣金1000万美元,这样,一年只要支出8000万美元。


这只10美元本金的产品,一年最多损失8%(8000万美金);但理论上最高可赚1200%(BBB级债券全部违约的话,CDS全部赔付,即赔付120亿美元)。


从事后看,这真是一本万利的机会。为什么只有少数的人抓住了?

问题在于,“馅饼”出现时,极少有人认为这是个馅饼,甚至觉得是“陷阱”。



第一个认出馅饼,很难

迈克尔自己阅读了上百份抵押债券说明书,每份说明书都有上百页。

据说,他是除律师之外,第一个真正仔细阅读这些复杂文件的人。

反观当时美国主流观点是什么呢?


2008年次贷危机前,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房价就没在全美范围内下跌过,“房价永涨”深入人心。

连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在公开场合称,“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全国范围内的房价下跌”。

伯南克本人是研究大萧条的专家,而且站在最高宏观管理者的位置,理应窥全豹而察风险。


因此,尽管前期数据已现风险,但在“房价永涨”的信仰下,做空美国房价似乎是小概率事件。

暴赚489%!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是怎么赚大钱的?


第二,从发现馅饼到吃到嘴,很煎熬


从下注到收获果实,迈克尔等了三年。

2005年,迈克尔就开始不断加码。

2006年他的基金收益不佳,回撤18%;同期标普500涨超10%。很多客户质疑他为何不务正业(不好好选股而去赌衍生品),并真的撤资了。迈克尔被迫降薪裁员,甚至卖出一部分CDS。


2007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华尔街哀鸿遍野。

迈克尔赢了。规模仅6亿美元的Scion,在2007年赚了7.5亿美元。


2008年10月,迈克尔永久地关闭了基金。清算完成后,他留下两份赌注留作纪念——针对雷曼兄弟开发的、基于2005年贷款的次级债券。

这两份赌注每份成本10万美元左右,而盈利则是一千万美元。



03

下注小概率事件,也要留后手


我们平时不总说,要下注于大概率事件吗?如果下注小概率事件,和赌徒有什么区别?

其实有些当时认为的小概率事件,在时间和变量加持下,会逐渐演变、叠加成大概率事件。


除了对当时行情的判断、需要勇气对抗主流外,时机也很重要。


如果美国次贷危机晚一年爆发,迈克尔的基金也许就熬不住了。他能等,投资者不行。


市场延续非理性状态的时间,要比你挺着维持不破产状态的时间更长。

——凯恩斯


如果你认为自己很有眼光,准备押注小概率事件时,也请留有后手,毕竟有很多不可控因素,风险也不小。

《黑天鹅》作者塔勒布提出的“杠铃(或双峰)策略”,或可作为参考策略。

“杠铃策略”指的是像杠铃一样,你要在两头下注,而非下注中间(中庸)地带。但也不是两端等量下注。


以投资为例


要采用极端的风险厌恶与极端的风险偏好的组合,在两头下注。

比如将7-9成的资金存银行或类似的现金类产品(极度保守,不考虑通胀的话),将1-3成的资金多次、小量押注在极高风险、同时可能有极高收益的事物上(极度激进)。

那么,你的损失不可能超过30%,而你的收益从理论上讲是没有上限的。

反之,如果将100%的资金都投入所谓的“中等”风险证券中,那么很可能由于计算错误,承受毁灭性的风险。


也就是说,杠铃策略的最大损失,是已知的。


延伸到个人生活


在杠铃的一端强调安全,要消除或降低致命性风险。

比如,不吸烟,不喝酒,重视健康等等;在另一端,你可以因为提升品质、个人兴趣尽管冒进。



以职业、创收为例


如果你的兴趣是写作或者拍视频。

那么,一方面你应该找一份压力不大、收入稳定的工作,确保生活;另一方面,在下班后去写作、拍视频,这样更容易成功。

比如大作家卡夫卡的本职工作,是保险员。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小基快跑(xiaojikuaipao201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杠铃   青花   保费   美国   馅饼   债券   概率   也就是说   房价   事情   危机   风险   事件   美元   基金   时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