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整地+搞产,三步开启新一轮农村改革,夯实大方向?

过去,70年的光阴里,广大农民群体,一直在做贡献。不管是进城,搞城市建设,还是就地,种地生产农作物。不可否认,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我觉得中国现在真是到了反哺农民的时候了。

生活有5.6亿农民的村落,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要继续深化改革,为开展乡村建设运动,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是什么倒逼,继续开展新一轮农村改革?

当下城乡二元结构显著,农村人口大规模的向城市流动。“空心村、撂荒地”现象普遍存在,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农村衰败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尤其,表现:

1.农村,酒好也怕巷子深,没有强势品牌,宣传不到位,消费者不知道。

2.农民,获得的信息往往滞后,产品赶不上市场节奏,产销不能有效衔接。

3.鲜活农产品损耗大,保质期短,储存、运输成本高。

4.土地,过于分散,难以实现机械化、集约化规模经营,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5.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致使农副产品质量不高或者质量不稳定,安全问题突出。

6.农村的住房、医疗、教育等不完善,社会保障不足,限制了消费力。

以上因素,不得不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乡村建设运动,才能遏制乡村衰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新一轮农村改革即将启幕,本人认为,重点应瞄准“房、地、产”。

建房,改善农民宜居环境

当下的农村,50%的村庄面临凋敝、濒临解体或消亡,村庄将大量出现村改居、有村无庄、散户分布、交通不便、不适合长期定居、基础建设缺失,服务配套跟不上,不利于统一建设基础配套设施,投资量又巨大,可塑性也不强,需要异地搬迁,重新规划设计,建设新房,改善居住环境。像这样的,东北、西北、中部地区很普遍,重点关注区域。

建房+整地+搞产,三步开启新一轮农村改革,夯实大方向?

长三角、珠三角、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已经融入到城市群、都市圈、沿海城市经济带,变成了城市经济带的一部分,乡村也早已工业化了,现在需要的是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但是,目前农村80%是老一辈的农民或留守儿童,长期定居,年轻人都外出进城打工或买房落户。出现,大量闲置的宅地基,亟需激活其固有价值。

据统计,农村的宅基地,高达2亿亩。

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都不约而同地想到通过搞活“宅基地”来筹措乡村振兴需要的巨额投入资金。

简单地说,正是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繁荣的二三产业才产生出来对宅基地的需求,才出现了宅基地的私下买卖,但是目前是违法。

占中国农村绝大多数的中西部农村(包括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农村),90%的农村宅基地也是在中西部农村。

中西部农村没有任何区位优势,如何变旧房,增大值,需深化改革。

宅基地,本身是农民的生活资源,让其赋予财产属性,让财富在本地增值,使农民群体成为所谓的有产者,就需改革让路。

对于农民来说,宅基地,是他们的最后退路。

目前,宅基地探索的是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的形式。

建房+整地+搞产,三步开启新一轮农村改革,夯实大方向?

如何变旧房,增大值?

本人认为,农民要守住“闲置宅基地”,统一集中起来,成立房宅合作社,入股参与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中,共享收益。这样,才不会吃亏。

过剩城市资本购买农村闲置宅基地的使用权,吃亏的还是农民。城市的房价,和有偿退出的宅基地价格,是不成平等比例的。

现在,已推出“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可由城镇户籍子女继承”。这波红利,也能惠及更多农村出身的人。这样,让已经在城市成家立业,经济充裕,且具有家乡情怀、三农情怀的人,他们在熟悉外界的同时,对田园生活充满向往,开始回流;让户口迁移的考虑者,改革打消了宅基地使用权上的顾虑后,将吸引更多人将户口迁往城镇;在不少地区,家庭自有或者他人闲置宅基地是返乡下乡人员、文化创客等发展乡村产业项目的重要依托;将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带动农村以住房建设为例的投资建设,扩大农村消费市场,进而推进国内需求的大循环。

但是,4种情况无法继承父辈宅基地1、子女和父母已经分户的情况下2、子女户口不在本村的情况下。3、涉嫌违法的宅基地不能继承。4、超出宅基地使用面积的部分不能继承。

新一轮农村改革,重点要正确处理好农民与房子的关系。新房,如何建?旧房,如何变?必须尊重农民多元化需求的前提条件下,处理好两个“房子”的关系。不仅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还要深化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健全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办法、宅基地有偿使用办法”的机制,必须在依法、平等、公开、自愿的前提下有偿转让。

整地,促使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目前,因为农村人口流失,导致土地无人种植,撂荒普遍,土地资源过度浪费,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真正种地的农民,增产不增收,收入下滑严重,根本就不划算种地。农业发展方式,亟需改变。

当下,我国的农耕地大概有20亿亩,也就是基本农田。农业要高质高产,得靠高标准基本农田,但高标准农田,也只有三分之一。其它,三分之二就是靠天吃饭的低产农耕地。

稳住农业基本盘,就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整理农耕地,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让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科技化,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发展。

建房+整地+搞产,三步开启新一轮农村改革,夯实大方向?

政策上,“谁种地、补贴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就要大力发展土地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并且,要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需要明确的是,延长的是土地承包权,而不是经营权。这里的经营权,可以流转给想真正种地的职业农民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在农村,未来的职业农民,会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迎来高光时刻。

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就要整理低产农耕地,重点放在促使农业发展的大项目上,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产。比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特色小镇、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园区、家庭农场等。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一定会走向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智慧化。

新一轮农村改革,农用地逐渐要资本化、市场化,让农民从中受益,就要健全农用地流转机制,正确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搞产,让农民富裕富足

如何实现城乡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土地一体化,让农民成为有产者。必须解决,农民收入问题。要让农村能留住人,就要有相关产业。

产业要发展,就要靠载体带。这里的载体,就是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项目。

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项目是载体,需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商业是服(福)”的理念。

在项目地所处的村落,找特点,包装提升成为卖点,创意设计为爆点,形成品牌;然后,靠品牌来带动产业(农林牧副渔)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发展,植入一些微型的田园商业综合体,服务周边区域的农村。

建房+整地+搞产,三步开启新一轮农村改革,夯实大方向?

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要做到“四化”,即谋划、策划、规划、计划。而且,必须采取跨界融合的策划、规划设计手法,来做一套全方位、多维度的可行性方案。

单一、平庸的(农业规划、旅游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等)规划思路,难以适应,目前的现实和市场需求。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项目的发展,需要一种跨界融合的“乡村定制化、产业规模化、旅居生态化,管理智慧化”的解决方案。

这里,要特别强调,农村一定要有建设用地指标。农村没有建设用地,乡村振兴的任何项目都落不了地,更别提一二三产融合项目了。

最根本,要靠农村建设用地,种出“农文旅、农商旅、农康旅、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智慧乡村”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项目。

农村,只有产业搞起来了,农民就地接受培训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才能过上富裕富足的生活,提升农民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新一轮农村改革,一定要让政策为产业发展铺路,实体经济才能发展好,正确处理好农民与产业的关系。

新一轮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就要了解农民的多元化需求为前提,有效组织农民是关键,尊重乡村特点和发展规律是根本。正确处理好农民与房子、农民与土地、农民与产业的关系。

这样,才能找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落地,有效开展乡村建设运动,让公共服务在农村落地,让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让乡村内部产生流动性和向上发展的机会。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策划人 / 三农观察员 专注文旅、农旅、康养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请关注“唯美乡村”微信公众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有产者   农村   宅基地   大方向   农耕   高效   夯实   使用权   城乡   乡村   土地   农民   关系   产业   农业   项目   城市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