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形成,将赋能乡村振兴?优先振兴的农村来了

城乡融合,不是消灭乡村;乡村振兴,也不是,大拆大建;

而是,化解城乡二元化结构壁垒的有效途径。

走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城乡融合发展是必经之路。

“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将以城带乡,通过发展城市来解决农村和农业问题,让农村和农业的规模经济得以充分发挥,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才能遏制乡村衰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乡村振兴,未来将有7万亿投进乡村振兴领域,但今天的痛点是投入的这些资金远远不足,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都不约而同地想到通过搞活闲置的宅基地来筹措乡村振兴需要的巨额投入资金。

但是,单靠“宅基地”是四两拨不了千斤的。

去过70年,前30年是工农业剪刀差,解决了温饱问题,后40年是城乡土地剪刀差,通过“土地财政”集中精力建设城市,夯实了当今坚实的房地产泡沫,付出巨大贡献的农民群体,他们的衣食住行,成了遗留欠账。

反哺农民,建设乡村,成为必然趋势。

乡村要振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15年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阶段性的成果。这个过程,要触及政策法规、土地、金融、人才的支持,整合资源要素,引导向农业农村流动。

1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形成,将赋能乡村振兴?优先振兴的农村来了

乡村振兴是一个更为全面、普惠、长期的任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

这其中,核心是:资源要素重组与转移

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人流、钱流、资源流在全国范围内将进行大调整大迁移,某些区域将汇集更多的资源,有些地方更会减少。

那么,人、钱、资源会往哪里流?

从市场趋势的方向看:一个潮流:大休闲的潮流;两个对流:内外对流、城乡对流;三个需求:生态、文化、健康。未来,会大行其道。

这样以来,大都市郊区的城乡融合型村庄,随势而承接,依托城市群、大都市圈的资源要素辐射,带动发展,会优先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源,1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形成

从区域的维度来看,十四五规划,我国共布局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既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又有效辐射周边延伸地带区域的农村,优先振兴。

1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形成,将赋能乡村振兴?优先振兴的农村来了

优化提升5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

发展壮大5个——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

培育发展9个——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

从布局上选取更重要的节点,有研究者绘制了这样一幅弓箭型的图。

1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形成,将赋能乡村振兴?优先振兴的农村来了

中国最重要的5个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构成了一把弓箭,引而待发的箭射向哪里?太平洋的另一边。

其目的,是优化提升显著的国际竞争力,一图胜千言,是未来15年图景最重要的一个描绘。

以上,可以看出战略布局的意图,未来的要素和资源主要都是往这些区域汇聚,它们将成为中国的高光地带,也将撬动万亿蓝海的机遇期。

从行业的维度来看,中美抗衡、老龄化危机,地产泡沫,将促使城市群、都市圈周边延伸区域的农村,迎来农文旅、农商旅、农康旅等的投资热潮。国内大循环的市场需要找发力点,去形成;退休养老群体,更偏向旅居康养;地产泡沫的化解,只能资本下乡,找突破口。

从户籍制度改革来看,全国城镇4.4亿就业人员有2.9亿农民工,未来将有2亿的农民要进城落户,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但是各种问题还是比较突出,水土不服,已成现实。所以,必须依靠乡村振兴推动农民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农业现代化。

只有,1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合力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才有希望,释放出强大的动力源,以城带乡,辐射周边延伸区域的农村,优先振兴。

城市群、都市圈的加快发展,势必让周边延伸区域的农村,扮演“都市会客厅、第二居所”的角色。

五股返乡力量,包括:返乡农民、返乡创业者、本土企业、都市小资和富豪,有了掘金的好去处。

城乡融合发展,必须要有新载体

特色小镇,城乡融合的新物种

城郊村,有了新发展空间,尤其是城市群、都市圈周边延伸区域的农村,跟城市发展得一模一样,分不清是城,还是村,但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优先振兴,是必然。

在城市之尾,乡村之头,出现了一个新物种“特色小镇”

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在2019年5月以前均已发布了特色小镇的相关政策及建设规划。其中四川、云南的计划目标为建设200个左右特色小镇,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湖南、黑龙江、广西、贵州、西藏、陕西、新疆均拟建100个特色小镇。

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至少有100家文旅小镇处于烂尾、倒闭状态。

最新报告指出,目前公布的两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共403家,其中300家为文旅小镇,但文旅小镇发展迅猛的同时,也遇到“技术性”问题,文旅小镇智慧化正上升为国家战略。

本人认为,特色小镇,重在培育,突出特色产业,以产业兴镇,才能带动城乡融合发展。未来的升级方向,会是“智慧小镇”。

1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形成,将赋能乡村振兴?优先振兴的农村来了

智慧小镇的本质,靠产业大数据来驱动,主要体现为“大数据中心+田园社区+商业配套”的产品空间组合。

从产品模型看,智慧小镇呈现为“产业+科技+文化+旅游+田园社区”的五维范式,是一个融合产业支撑、技术研发、科技服务的生态圈,一个集聚创新资本、科技人才、科学技术的资源集聚区,一个涵盖新型科技文化旅游、科技生活体验的未来消费区,一个空间社区化、引擎互动化、业态融合化的双创空间,一个安全舒适、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生活区。

1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形成,将赋能乡村振兴?优先振兴的农村来了

智慧小镇,会吸引在城市成家立业,经济充裕,且具有家乡情怀、三农情怀的人,向往之地,对田园生活充满期待,而且基础配套建设,已经现代化,适合长期居住在这里;并且,会汇聚更多返乡、下乡的创业者、文化创客,把户口迁移到小镇;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扩大消费市场,进而推进国内需求的大循环。

智慧乡村,乡村振兴的未来

智慧乡村,本质是“数据驱动的乡村”。

于是,我们团队,在“数字乡村”的基础上,提出“乡村大脑”的理念,通过“可信村落---BaaS"平台来驱动,试点“智慧乡村”,建设三农大数据中心。

1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形成,将赋能乡村振兴?优先振兴的农村来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三农大数据中心,势必是新基建的重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智慧乡村,我们发心要试点落地,通过“区块链+大数据+文旅手法”提供跨界融合的解决方案,未来会落地108个智慧乡村。

田园社区,又是规划“可信村落”节点之地。同时,又是乡村旅居和田园康养人群的首选之地。

1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形成,将赋能乡村振兴?优先振兴的农村来了

这是,2035年,乡村振兴的未来。

智慧乡村,将迎来一个“产业优、文化厚、艺术美、有品质、新田园”的全新进化,有望实现“城乡融合美、生活艺术美、人与田园美、社会和谐美”的天下大同。

城乡融合,只有,“智慧小镇”现代化了、“智慧乡村”现代化了,农业农村才会现代化,整个国家才会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唯有,上下求索,大破大立,农村才有未来。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策划人 /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请关注“唯美乡村”微信公众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乡村   城市群   农村   城乡   田园   小镇   要素   区域   智慧   农民   特色   未来   农业   数据   财经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