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年营收破10亿的小米生态链公司,打仗靠什么?

这家年营收破10亿的小米生态链公司,打仗靠什么?

最近,谷仓爆品学院见到了小米生态链公司创米CEO李建新。

我们与他长聊了将近两个半小时,他很善谈,状态也比较放松。他详细回顾了创米创立6年之间的「得」与「失」,还分享了过去几乎未曾公开谈及的创业「心得」与「体会」。

谈选方向:“完全不懂的行业,你就跨界,死得很快的。”

谈转型:“干不出来,你就会死。”

谈运气和实力:“创米走到今天,不是简单的小米会卖。”

谈创始人需具备特质:“如果事情没有到最后,你就不应该放弃。”

谈用人:“看清楚一个人能干什么,比一切都重要。”

……

我们选取了采访实录的精华部分,与你分享:

1、3个词:强势、强逻辑、Nice

谷仓:如果用3个词去形容自己的话,会是什么?

李建新:第一个,其实我是一个骨子里比较“强势”的人。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我说就这么干,不用讨论。

谷仓:你已经想清楚了。

李建新:对,我已经想清楚了,你不用跟我讨论了,就这样。这个是最强势的表现,讨论没有结果,就按我说的办。

谷仓:所以你很自信,也相信自己的判断和逻辑。

李建新:可以这么理解,我自认为判断力还是非常强的。主要是基于我本身,说得不好听,就年纪大了,经验相对多一点。

我几乎做过所有的岗位。从国企最底层技术员开始,到后来做过产品、渠道,还做过市场,这是我跟一般人不太一样的地方。然后想骗我是比较难的,非常困难(笑)。

谷仓:第一个词是“强势”,第二个词是什么?

李建新:其实就是你们刚刚讲的,我是一个“强逻辑”的人。

谷仓:跟专业和教育背景有关吗?

李建新:我不确定,我自己学机械的、学工商的,有两个学位,可能没有必然联系。我个人认为是思维习惯的原因。

谷仓:那第三个词?

李建新:再有一个其实是“Nice”。

我还是比较nice的人。有强势的一面,也有包容度比较高的一面。nice其实代表你的包容度比较高。

2、“沉默就是一种纵容。”

谷仓:你应该是一个喜欢表达的人,因为在社交媒体上特别活跃。社交媒体对您来说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李建新:其实我一直觉得我们是小人物,只要不太敏感的东西我都敢说。我并不认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会啥都不说。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就是「沉默就是一种纵容」。你不反对,其实就是你纵容某种行为,这是我的逻辑。

谷仓:社交媒体上您也赞美过华为。有些小米生态链的企业,可能不太聊这些。

李建新:我觉得(可能是)他们过度解读了小米,雷总是一个有高度的人。好的地方就是应该赞美,为什么要那么小的格局呢?我觉得完全没必要。华为有很多好的地方。

3、最欣赏的企业家:马云

谷仓:你最欣赏的一位企业家是谁?

李建新:我太佩服马云了。

第一,马云他不是一个专业技术人士,也不是一个科班管理人士,他的教育生涯其实也是很普通、很平凡的,但是马云却是一个有巨大愿景的人。而且他非常具有洞见性,非常具有远见,是一个具有巨大格局的人。

第二,马云是一个敢于“吹牛”,同时又敢于说真话的人。他愿意表达。大家可以看到企业家里面他是少有的愿意表达的。我欣赏这种愿意公开表达的人,而不是藏在内心或者私下说,从社会的角度我觉得(那种)没有什么意义。

而阿里体系经常能做出一些商业革新的东西。像钉钉、阿里云,这是具有巨大的远见,超常的战略眼光才能做出来的。

谷仓:这会不会跟强价值观驱动的企业文化有一定相关性?

李建新:我觉得肯定是相关的。尤其像阿里这种强价值观公司,你进去就是要进行价值观「洗脑」的,你要认可他那一套。事实上华为也是这种公司。

谷仓:那创米的价值观是什么?

李建新:正直坦诚、专业进取,信任合作、长久共赢。

谷仓:最看重哪一点?

李建新:你首先要正直坦诚。

这家年营收破10亿的小米生态链公司,打仗靠什么?

4、“战略是边打边干边修正。”

谷仓:刚才有提到战略,你认为战略是打出来的还是想出来的?

李建新:战略这个东西一定是打出来的。没有一家公司一开始战略就制定得那么完美,因为是边打边干边修正。包括我们也是一样的,我们自己也是走(过)弯路的。

包括我之前说过成败的很重要的逻辑,在于你是否站在正确的起跑点上,而不只是站在正确的赛道上。

你能跑得怎样,其实你站在哪里开始跑才重要。在泥巴地里跑远跑不快,你在一个正常的塑胶跑道上就能跑快,就这么简单。

5 、“爆品很多,但不赚钱。”

谷仓:创业有6年了,最焦虑的时刻是?

李建新:我们2016年可焦虑了。

谷仓:为什么?

李建新:因为当时虽然出了不少爆款产品,卖得很多,但是不赚钱。

然后公司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方向,就是到底这家公司的发展是怎样的?仍然没有很清晰的战略。目标到底是什么,未来会长成什么样子,我们都不知道。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讲,就是你对这家公司更大的未来,其实是没有构想的。只是为干而干。

我们(当时)只是在做产品,做了智能插座、米键、小米随身WiFi 、U盘,绝对爆品,每一个产品都卖好几百万,但卖好几百万都不赚钱。

然后当初我们的团队,坦白讲也不是那么强。就特别焦虑。

6 “干不出来,你就会死。”

谷仓:后来如何找到方向走出来的?

李建新:在16年我全面重新去梳理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样不对。当时,我认为第一个要做的是要更加专注。

当时跟我们小伙伴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摄像头我们干不好,我们就死在这。

为什么?因为2014年,当年在小米体系内,我们是唯一一家没有核心产品,没有大爆品的公司。

对于我们来讲说,我摄像机这个产品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未来,而且我们已经投入了很多精力在上面。

插一句,我为什么说(之前)站错起跑点。我们前面干了那么久,其实一开始没有找一个有客单价、有利润空间的、未来市场开发潜力很高、还容易迭代的产品,就是有未来属性的一些产品。

所以我说当初起跑点就没站好,就是这个逻辑。我是有感悟的。

谷仓:经验之谈。

李建新:对,我是有体验的。所以我们所有的精力就是把这个产品做好,如果我们在摄像头上打不出来,那就死在这上面,就这么简单。这是我在重新梳理的时候跟团队说的第一句话。

谷仓:有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那种感觉。

李建新:其实你就可以这么理解。就是如果干不出来,你就会死。

摄像头是整个生态链第一个引入竞争的产品,这个品类当时是很多家公司在做。所有生态链的竞争都是从摄像头开始的。

所以我们是打出来的。你只要问生态链的人,都说「创米好牛」。

为什么?

创米是在火里滚过一遍,我们是真正打出来的公司。而且我们把一个大家以前不太重视的品类,干到现在这个样子。

这家年营收破10亿的小米生态链公司,打仗靠什么?

7 、“创米走到今天,不是简单的小米会卖。”

李建新:创米今天干到这个样子,一定不是简简单单的因为小米会卖。这里面肯定有小米很大的因素,但是也有我们很大的因素,而且不仅仅是产品方面。

我们在很多方面其实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把大量的售后工作接过来,自己干。

所以我们知道最核心的问题点在哪里,知道如何要去做细节的改善。到现在为止,我们仍然每天都有售后沟通的报表。

而且我们把这个事情越做越好,并推广到其他产品上。

谷仓:有点野蛮生长的感觉。

李建新:因为我们要赢嘛,你必须得干。

你就是要让你的产品有口碑,有好的体验。这个好的体验不仅仅是产品体验,还包括你的售后体验。

客户体验和用户体验,客户和用户有差别。客户就是帮你卖货的,用户就是使用你产品的。你都得让他们有好的口碑,让他们愿意做这个事情。

8 、“对手做什么不重要,你如何比对手做得好才重要。”

谷仓:你怎么看待竞争这个事情?

李建新: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竞争这件事情本来就存在的。而且如果在小米体系里面都打不赢,那你在市场上凭什么能打赢?小米还是有保护的。

如果在外面打不赢,就算你在这打赢了又会怎么样,其实你就没有未来。

所以对于我们来讲,我们不害怕竞争,只要是公平竞争。

包括现在我们做自有品牌,对待行业的竞争者也是这样的,我说对手做什么不重要,你如何比对手做得好才重要。

总会有人跟你做同样的东西。如果这个行业只有一个玩家,这个行业一定不成立,一定有别的玩家的。

而且尤其新兴的行业,它应该会有更多的玩家进来。越大的行业,它会有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进来。但是你都要直面竞争的。你不能说这只有我玩,这不太现实。核心是你如何做的比别人好,这才是重点。

9、最开心的时刻:“我觉得我们成了一半。”

谷仓:创业六年,最幸福最开心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李建新:最开心的时刻在2017年,我们这款产品算真正站稳了脚跟。

我觉得我们成了一半。我们认为在高端这个价位,我们站稳了。这个产品可以养活我们团队了,所以那时候是特别开心的。

谷仓:以后的所有成绩都没打败那时候的开心。

李建新:后面其实发展更快,但是那时候是解决你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你的生存问题。17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盈利了,可以养活团队、可以招兵买马了。

这家年营收破10亿的小米生态链公司,打仗靠什么?

10 、“大趋势看大公司,小趋势自己判断。”

谷仓:2014年创业选择智能硬件赛道,当初是看到了什么?

李建新:当时有智能硬件的风潮,2013年智能硬件在美国兴起。当时我们也不是看得特别清楚,但我认为物联网大的趋势和逻辑不会错。小趋势我们可能要自己判断,大趋势看谁?看大公司。

大公司有强大的对未来趋势研究的团队,有大量的数据在手,我们的判断很难比它更准确。大趋势你就跟着潮流走,我们讲顺势而为;小趋势,要自己判断,就是你要做什么。

所以那时候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可以干的。这是最直接的动机。虽然具体能干出什么我也不是特别清楚,但我认为一定可以干出事,先做。

11、企业创始人最不可或缺的特质:坚持比一切都重要

谷仓: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创始人,你认为最不可获缺的特质是什么?

李建新:其实始终有一点,就是如果事情没有到最后,你就不应该放弃。我觉得坚持很重要。

绝大多数的企业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所有踩过的坑你都没看见,你看见永远都是高光时刻。你得有坚持、不服输的心态。就是如果事情没到最后,我绝不投降,绝不缴械。

因为很多时候都是跌到最后(谷底)然后往上爬的。

12 、“任何的合作,大腿也好,其实它都是一个双赢。”

谷仓:过去的采访中你说过,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做事情,不要不好意思去抱大腿。对创米来说,抱大腿是怎样的一个策略?

李建新:怎么看待这条大腿很重要。它能够帮你插上翅膀,你就能飞,何乐不为呢。我一直这种心态,任何的合作,大腿也好,其实它都是一个双赢。

我说的不要不好意思抱大腿,是说它会减少你(成功)的难度,会加快你的速度。我们很幸运,有小米对我们的巨大支持。

但是有的人可能很执着,说我要靠自己。其实我们要理清楚一个最核心的要素,是理解自己到底要什么,你要把企业带到什么样的一个地方去。这个很关键,当然你也会平衡之间的利益。

站在别人肩膀上一定看得更远。别人做了很多基础工作,你为什么还要去趟这个坑,别人趟过的坑你为什么还要去踩?

这家年营收破10亿的小米生态链公司,打仗靠什么?

13 、“最好别跨界,要做自己熟悉的东西。”

谷仓:对智能硬件创业者,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建新:最好别跨界,要做自己熟悉的东西。这是我的忠告。

谷仓:这也是经验之谈吗?

李建新:可以这么理解吧。我觉得创业成功有很多要素,但是你需要有资源,你需要懂。完全不懂的行业,你就跨界,死得很快的。

我们现在其实在做跨界的事情,我们做智慧门,绝对跨界,打到传统市场。

但是我们跨界,是基于已有很多认知,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我们做过摄像机、做过智能门锁,做了很多东西,我们已经有很强烈的认知了,但还是做了很多准备。

除非你自己真的有巨大的资源,本身就是像雷总、像马云这种,他们可以随便跨界的。他们不是一个普通创业者,他们出去就是一公司,他们自己就是一家巨型公司,自带资源和光环(笑)。

但这跟普通创业者没有任何关系,尤其是做智能硬件。

硬件跟软件不一样,它周期很长,不是说靠拼命明天就能出来。它有它的规律,你要尊重他的规律。比如手机,想两个月做出来,但就是做不出来。

14 “能够看清楚一个人能干什么,比一切都重要。”

谷仓:关于组织管理方面,2014年到现在,团队上有什么样的变化?

李建新:其实我们团队在2016年时进行过一定重组。

我们经常会发现,创业的时候,大家总是拉身边的同事、朋友一起来,其实这个逻辑是成立的。

第一你会有极高的信任度,第二个你知道他能干什么。你可以完全去放手让他干一些事情,我觉得在组织管理上,能够看清楚一个人能干什么,比一切都重要。

简单讲,要用人,一定要知道这个人到底能干什么。我们要把一个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这是管理的第一要务。尤其对一家相对规模不大的公司。

规模相对不大的公司,可能它的规章制度没有那么完善,但是人最关键。尤其是中高层,因为是他们把公司驼在背上的,把这些人管理好就是最好的管理了。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还是要有一些组织文化。很多时候它是创始人或公司,最直接的思想和价值观的表达。刚刚讲的我们公司16个字价值观是“正直坦诚、专业进取、信任合作、长久共赢”。

这16字不完全是出乎我一个人,是经过讨论的。我自己会更看重人本身,我们的一位合伙更看重做事,当然还有其他人的意见。而且我们在真正的践行我们的价值观。

15、供应链策略:“少而精”

谷仓:聊一聊创米在供应链上的策略吧。

李建新:我们在价值观中有一条是“信任合作、长久共赢”,我们对待所有合作伙伴都是这样的。

我们供应链上,基本都是少而精的强信任关系。这样的好处在于对方对你是全力支持。当然也有风险,就是万一他不对你支持了怎么办。

但是我们是愿意赋予更多的信任。因为从我们现有的规模来讲,搞很多供应商未必对你是有利的。虽然可以在大家之间形成竞争,但是同时它也会形成猜忌。

我们会做相应的后补考虑,但是我们的核心供应商只有一家,双方彼此都有强烈的信任。在最关键的时候,他们会全力支持我们,我们可能是他们力保的唯一一家。

这家年营收破10亿的小米生态链公司,打仗靠什么?

16、“别人做什么不重要,做得比别人更好才重要。”

谷仓:最后一个问题,请你讲一句经常说的、放在嘴边的话。

李建新:别人做什么不重要,做得比别人更好才重要。

对于竞争对手,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就是你不要把它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就像我们跑步一样的,你要跑自己的道,用余光看别人就可以了。

你不能扭头看别人,你扭头看别人,你就损失自个儿了。就是这么一个逻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小米   华为   谷仓   公司   价值观   大腿   逻辑   事情   生态   团队   趋势   竞争   战略   未来   智能   财经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