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怀念的福利分房时代,真的很幸福吗?中国住房制度70年·上


很多人怀念的福利分房时代,真的很幸福吗?中国住房制度70年·上


买房的压力,已经成为很多现代人不愿承受的重负。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在发现也许即使努力奋斗一生,都无法买得起大城市的一套房子时,开始对买房这件事变得消极。知乎上就有很多关于:"年轻人为什么讨厌房地产"之类的问题。


其中有些人开始怀念起计划经济时代的福利分房,怀念起那个不用为房价忧愁,可以分到房子住的时代。


那么,福利分房真的有那么好吗?


从今天开始,猫与禅师要写一个系列文章,争取把中国住房制度的70年变迁史,给大家梳理一下。因为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正视当下,熟悉过去才能畅想未来。而这个系列的第一篇,就是那个大家心心念念的福利分房时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很多人怀念的福利分房时代,真的很幸福吗?中国住房制度70年·上


1, 姓公还是姓私?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物资贫乏,其中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房子,也属其中最为贫乏的一种。


一方面,由于多年的战乱频仍,很多房屋都被损毁了,城市里大量的毁塌房、危房;另一方面,民国遗留了很多棚户区、贫民窟这样的烂摊子,很多地方都需要修缮重建,否则无法居住。所以在建国初期,住房是大量短缺的,严重的供给不足的。


当时政府没收了一部分性质极其恶劣的人的房产,例如原来的官僚资本家、战犯,以及败逃台湾者。这些人的房子被收缴后,由国家统一规划和调配,解决了一部分的住房问题。而对大量的普通城市居民、工商业主等,对他们的房子,则继续维持他们的住房私有不变。


很多人怀念的福利分房时代,真的很幸福吗?中国住房制度70年·上


但是随着国家建设的展开。理论层面逐渐得到确认,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思想指导下的经济建设的计划经济,和财产资源的公有制度,逐渐被确立。这之后,私有住房的公有化改革,就慢慢展开了,而这正是福利分房制度得以出现的大前提。


因为当房子由国家收归国有后,房子的产权人就变成了国家。那么这个时候国家要通过什么形式,把手上的房子让渡给老百姓去住呢?


按市场经济的方式,市价出售?这显然很不社会主义。


所以分配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把房子给老百姓使用,当然,使用权给老百姓了,产权还是国家的;另外一种就是以较低的租金,租给老百姓住。事实上,福利分房时代,分房和低价出租,一直是很长时间内并存的两种方式。


但是仅仅把原有的私房收归国家就能解决住房短缺问题吗?


显然是不行的,远远不够的。所以后来就发展到,由国家和事业单位出资盖房,分给居民住。盖房的资金,一部分由各地各级政府出,一部分由单位自筹。房子盖好后,再由单位分配给自己的职工住。住房成了一种工作福利,就像现在一些单位逢年过节的购物券福利、粮油福利等。


于是这种分房制度,就被叫做福利分房制度。


很多人怀念的福利分房时代,真的很幸福吗?中国住房制度70年·上


其实无论是私房公有化改造,还是国家和单位盖房子分房子,从上层制度角度来说,都是一回事,就是前面提到的计划经济和公有化制度。当时和住房公有化一起推动的,还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个在中学历史课本里,基本上是必考题。其改造成功的标志,就是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很多人怀念的福利分房时代,真的很幸福吗?中国住房制度70年·上


所以说,一个时期的住房制度,肯定要受各种因素制约和影响的,其中最顶层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当时的国家经济制度和政策,以及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后来1978年住房制度改革,那也是在更宏大的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进行的。


我们现在的"房住不炒"定位,那也是要和产业升级、更换经济引擎、从制造大国建设为制造强国,这个时代大背景结合起来看的。


1956年,私有住房的社会主义改造正式成为国策;1958年年底,城市中基本上已经没有私房了,私房改造实质上完成了;1964年7月,政府正式宣布城市中私人租赁性质的住房关系基本不存在了。


当然了,除了公有化和计划经济,这样的宏观背景外,当时影响我国住房制度的,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因素,就是资源短缺。


一方面,新中国初建,资源匮乏百废待兴。这个时候就只能把财力物力人力都用在刀刃上,而那个年代的刀刃,于内,就是重大工程建设,例如两弹一星、例如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例如战斗机大飞机等项目;于外,要在危机四伏充满不确定的险恶环境下,确保国家的安全,例如当时我们打的朝鲜战争。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的安定,人口出生率和城市化率都快速上升。1949年的时候,全国人口5.4亿,城市化率10.6%,也就是大概5764万人;等到了私房改造成为国策的1956年,城市化率已经上升到14.62%,城市人口激增到9178万人。而到了私房改造完成的1958年,城市化率已经上升到16.25%,城市人口突破1亿人。


很多人怀念的福利分房时代,真的很幸福吗?中国住房制度70年·上


在这种情况下,短缺+分配,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很多现在的人,一提起福利分房,就想到了分配的好处,好像有了分配,个人就不用为房子担忧了。有一个国家房分的房子,夏天养花冬天赏雪,再做一份不用忧虑未来的安排好的工作,就可以岁月静好了。


却忘了,在分配的前面,还有个短缺呢。


2, 福利分房,并没有听起来那样幸福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筒子楼,一种苏式建筑风格。一层楼里有很多房间,每个房间都很小,中间是长长的走廊。卫生间和厨房等都是公用的。人均居住面积非常小、居住环境很差,夫妻之间吵个架,整层楼都能出来看热闹。


很多人怀念的福利分房时代,真的很幸福吗?中国住房制度70年·上


其实筒子楼相对来说还是不多的了。好的筒子楼那也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单位就能盖的起来的。当时更多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其实更差。


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全国城市住房面积为4亿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5.5平方米。但是到了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竟然不升反降,降到了3.6平方米。即使是这样,还有很多人住不上房子呢,缺房户高达869万户。


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住房条件,除了个别的,大多数都是又破又小。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时代的原因所致。那个时候,整个国家都是资源短缺的,有数的资源都投入到重大工业生产上了,那时候讲究的是先生产后生活。所以,资金都投入到重大工程里了,留给房地产的非常少了。


很多人怀念的福利分房时代,真的很幸福吗?中国住房制度70年·上


住房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更是越来越低,1952-1978年,农村和城市加起来,住房投资仅占基本建设投资的7.5%,仅占GDP的0.7%。再加上为了降低居民的负担,租金越来越低,几乎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了,那点资金根本不够扩大建设用的。整体来说就是,房屋建设的资金是非常不足的。


所以说,福利分房时代的第一个缺点,就是小和少。我们平时看电视,看到的一些大院什么的,其实都是美化了的。


而福利分房的第二个缺点,就是申请困难!


不要以为穿越回那个时候,随随便便就能分到房子了。在全国房屋短缺的情况下,要想申请到房子,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那时候分房子,要看申请条件的,要按照"厂龄+工龄+孩子的年龄"排队等房子,谁的分高,谁才能先分到房子。而且每年开放出来的,能够分配的房子也是有限的。


有些职工,可能为了分到一个不到20平的房子,要等上十几年;有些职工,一家七八口住在50平的小两居里。


很多人怀念的福利分房时代,真的很幸福吗?中国住房制度70年·上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按照当时其所在单位的规定,陈景润是个单身,职称低,又不担任行政职务,所以只能住四人一间的集体宿舍。后来还是在大领导的关心下,才分到了一个16平米的单人间。


而除了房子是又少又小,以及申请困难外,这种短缺和分配的制度,自然会产生很多不公平。例如一些强势的部门,可以利用职权占据更多优势资源,比如土地、盖房的资金、房屋产权等等;而一些弱势单位、清水衙门就资源更少了。


由此衍生的各种问题,那就不展开讲了。


以上,都是福利分房的缺点。那么是不是没有优点了呢?当然不是,那个时代,同在一个职工大院、家属大院的孩子,因为在同样的家庭环境、同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会建立起很深厚的感情,那种邻里之间的关系,是现在的人们所无法理解的。


很多人怀念的福利分房时代,真的很幸福吗?中国住房制度70年·上


那时候的发小,真的是可以建立起一生的感情的;而现在的人们,虽然居住在一栋楼里,可能十年都没说过几句话。


除了邻里的质朴关系外,福利分房还有一个非常切实的好处。那就是在福利分房终结、商品房准备腾飞的时期,很多职工可以得到机会,以很低的价格把房子买下来,那些房子,后来都蹭蹭蹭的涨起来了。


具体情况,我们下一篇再细聊。下一篇,我们聊聊福利分房是怎么结束的、商品房时代又是怎么一步步开启的,这中间又经历了哪些波折,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公有化   住房   福利   制度   时代   筒子楼   短缺   私房   中国   老百姓   职工   分配   房子   单位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